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課程標準學習目標1.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1.梳理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產生和發展的歷程,構建“時空觀念”,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經濟發展、社會生活、自然條件對其產生的影響2.從“史料實證”角度探究各地不同民居的特征,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古人類居住環境的差異性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3.立足于“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認識民居演變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一)課前閱讀:1、村落西安半坡遺址古村落,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地穴式,到了原始社會晚期,才在地面砌墻,并用木柱支撐屋頂,這種直立的墻體及帶有傾斜的屋面,成為后來我國傳統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2、明清集鎮發展的特點(1)以工商業活動為主要功能,集鎮發展各具特色。(2)區域性分工與商業活動加強。(3)輻射范圍廣,分布密集,與周邊農村聯系密切。(4)江南地區發展迅速,地區分布不平衡。3、中國早期城市的功能(1)人口集聚。人口逐漸集中的現象明顯,大量的城市及城市外圍人口的存在是維持早期城市發展的基礎力量。(2)防御。防御是城市聚落尤其是周圍施以圍壕以備安全的城市的重要功能。(3)政治與社會。管理職能是城市的基本職能,城市發展與王權的發展和禮制變遷密切相關。(4)知識與智慧的傳播與傳承。早期城市一直是知識與智慧的承載者,居住于其中的貴族階層壟斷了文字體系和知識的解釋與傳播。(5)宗廟祭祀。宗廟祭祀與行政管理職能相結合,王權統治者自然而然地獲得了維系其統治的權力。(6)手工業生產。通過控制手工業的生產、分配和流通,早期國家的統治者們不斷強化其權力。4、古埃及的民居建筑尼羅河沿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這就注定了在古埃及的民居中無法大量使用木材作為建筑材料。所以泥土、蘆葦等是比較理想的建筑材料。古埃及平民的民居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木結構作為框架,用蘆葦編制成墻和屋頂,上面涂泥土。另一種是以卵石為墻基,用土坯砌墻,密排木成屋頂,無論哪種建筑形式,其結構都是相當簡單的,規模不大建筑難度很小。——《古埃及和古希臘民居之比較》5、古希臘古羅馬城市格局特點(1)古希臘城市格局特點:廣場和公共建筑取代宮殿,市民集會場所形成城市的中心,體現民主和平等。(2)古羅馬城市格局特點:羅馬共和國最后100年中,大規模發展道路、橋梁、城墻和輸水管道等城市設施;同時,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獸場和宮殿等娛樂設施。羅馬帝國時期,城市建設進入鼎盛時期,除了延續以前的建設思路,城市還成了帝王宣揚功績的工具,廣場、銅像、凱旋門和紀功柱成為城市空間的核心和焦點。6、古代埃及民居特點(1)結構簡單,規模不大,建筑難度小。(2)民居形式有兩種:一是以木結構作為框架,用蘆葦編織成墻和屋頂,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另一種是以卵石為墻基,用土坯砌墻,密排圓木成屋頂,再鋪上一層泥土,具有防曬保溫功能。(3)貧富分化嚴重,民居建材有差別,富人、貴族使用高級建材。7、古代兩河流域民居特點(1)一般為四合院式,各房間都面向宅內庭院,屋頂為傾斜式。(2)用木料、黏土和蘆葦建造。(3)貧富分化程度影響到民居建筑。普通人住在用泥磚建筑的一層陋屋,較富裕的市民房屋多為兩層建筑,用窯中燒制或在陽光下曬干的泥磚建造。(二)基礎梳理一、村落的產生1.人類居住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從_穴居__、巢居、半穴居到_地面筑屋__的演變。2.村落的出現(1)原因:_農業__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村落。(2)表現:最早出現在_兩河流域__。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3)特點:村落建有_住宅__、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4)影響:為人們的_定居__、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二、集鎮的出現1.興起(1)原因:_社會生產力__的發展。(2)過程①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的雛形。②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③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壘設防,形成集鎮。2.中國古代的集鎮(1)原因:主要是為軍事目的而設的。(2)表現①兩宋時期:出現了_工商業者__經營及定居的集鎮。②明清時期: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專業分工。三、城市的產生1.產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_蘇美爾人__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城市。世界上主要的農業區域,都相繼產生了一批早期城市。2.城市的含義:是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_經濟活動__、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3.中國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2)商朝:城市已初具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和宗廟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選址、面積,以及城墻高度、城郭門數、道路寬狹、宮室種類、市場分布都有規定。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_天子王城__、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4.西方古代的城市(1)代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城市。(2)表現①古希臘: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_行政__、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②古羅馬:城市的_道路系統__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③歐洲中古時期:出現了一些以_手工業者__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影響民居的因素(1)居住地的自然環境。(2)當地的_社會經濟__水平與文化習俗。2.兩河流域的民居(1)自然環境: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2)特點①建筑材料: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磚塊和木材。②布局:幾戶人家的房屋墻壁貼著墻壁建在一起;結構都是由_前庭__、前室、主室構成。3.古埃及的民居(1)建筑材料: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_木樁__搭建框架,用樹枝和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筑墻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葉鋪成_屋頂__,用以防曬保溫。(2)特點: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_庭院__是家庭活動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4.中國古代的民居(1)遠古:_巢居__和穴居構成中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①巢居:多營建于南方,后世發展為干欄式民居。②穴居:大多營建于北方,后來逐漸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2)先秦以來①設計:遵循嚴格的_等級觀念__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②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③結構:木構抬梁結構。(3)明朝①結構:_磚木__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②民居類型:主要有北方的窯洞、_四合院__,南方的徽派民居、_福建土樓__等。5.古希臘羅馬民居(1)民居的核心:帶有_列柱圍廊__的中庭。(2)建筑材料: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混凝土逐漸得到普及。(3)建筑特征:混凝土、_拱券__和希臘柱式相結合。(4)集體住宅①原因:緩解人口劇增造成的住房緊缺。②表現:3世紀,古羅馬出現了集體住宅;4世紀時,出現復合式公寓。③影響:對后世的建筑影響深遠。6.古代美洲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住在_圓錐__形的帳篷中。(2)亞馬孫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從事耕作,兩三年后遷徙到別處;住在圓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內不分隔間;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微總結】影響村落分布的因素村落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生活居住、生養繁衍的場所和進行各種生產活動、社會活動的基地。先民們在建造村落時,會充分考慮水文、地形、氣候等條件,例如接近水源又不會被洪水淹沒的河流階地上村落相對集中;平原地區村落一般規模較大,呈團塊狀分布;山地丘陵地區村落一般規模較小,分布相對分散;氣候惡劣的地區村落分布相對較少。【概念闡釋】集鎮集鎮是鄉村聚落的一種,通常是指鄉村地區具有一定數量的非農業人口,并進行一定的商業貿易和承擔一定社會服務功能的居民點。其既無行政上的含義,亦無確定的人口標準,是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一種過渡型居民點,具有一定的商業服務和文教衛生等公共設施。【比較辨析】中國古代的“城”與“市”(1)古代的“城”專指用城墻圍起來的防御性設施,一般來說叫作“城”的地方肯定有駐軍,而且是正規軍。(2)“市”,指的是市集,是人們進行物物交換或者商品貿易的地方。【思維拓展】村落、集鎮、城市三者之間的關系(1)古代的村落、集鎮、城市都是人類的居住地。(2)村落為集鎮、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條件。(3)集鎮、城市的出現也推動了村落的發展。【知識拓展】四合院的特點(1)四面連接,中心庭院。(2)外形中規,用法靈活。(3)形制規整,中心對稱。(4)院落寬綽,四屋獨立。(5)游廊相接,私密性強。【微總結】明清時期民居建筑類型多樣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北方:冬季寒冷,為防寒保暖,建筑物墻體較厚,屋面設保溫層,加上對雨雪荷載的考慮,建筑物的用料較粗大,建筑外觀顯得渾厚、穩重。②南方: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房屋通風、防雨、遮陽等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墻體一般較薄(或僅用木板、竹籬笆),屋面較輕,出檐大,用料細,外觀顯得輕巧。(2)社會政治因素:封建社會,衣食住行均有嚴格的等級規定,特別是建筑,不僅具備使用功能,更多的是表現出等級秩序的社會功能。以四合院為代表的民居的布局主要是對稱式的平面,封閉式的外觀,這與我國封建禮教、宗族制度有很大關系。(3)戰亂因素:戰亂頻繁,以客家土樓為代表的民居,為避免外來的沖擊,不得不恃山經營,聚族而居。起初用當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條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多層的方形或圓形土樓,以抵抗外來入侵,防御匪盜。主題一古代的村落、集鎮與城市(史料實證、唯物史觀)1.認識村落的產生材料下圖為西安半坡遺址古村落房屋復原圖。半坡遺址的房屋有圓形,也有方形,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一種土木合筑的建筑。每間房屋的面積多在二十平方米左右。房屋周圍的墻壁下部是用坑壁作墻基,上部是用草拌泥筑成的。墻壁中間立有木柱支撐屋頂。屋頂用排列整齊的木椽架起來,外表蓋著拌泥的草,以便抵御風雨。思考:半坡遺址的房屋屬于何種建筑?為什么采用“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樣式?(史料實證、唯物史觀)【解析】抓住關鍵信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一種土木合筑的建筑”來概括建筑類型。原因可考慮其自然因素與安全因素。【答案】半穴居、土木合筑式建筑。原因:冬暖夏涼而且能抵御野獸的侵襲。2.中國古代城市的演變材料盡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襲封閉性政治中心的傳統,但在經濟發達地區,“清明上河圖”的模式長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經濟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市鎮,以天然河流和人工運河組成的交通運輸網絡,以精細農業和商業、手工業和服務業組成的復合經濟,形成了嶄新的城市、集鎮和城市生活。——摘編自葛劍雄《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態與功能》思考:根據材料指出從宋代至明清,中國古代城市機能發生什么重大變化。結合所學指出這一變化的積極影響。(時空觀念、歷史解釋)【解析】抓住關鍵信息:“經濟發達地區”“嶄新的城市、集鎮和城市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答案】機能變化:江南部分城市(鎮)以經濟功能為主。積極影響: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反專制反傳統的新思想萌生;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風俗畫出現,宋詞、元曲、章回小說等新的文學形式不斷涌現。主題二世界各地的民居(史料實證、歷史解釋)1.人類居住場所演變材料一人類最初以狩獵為生,在洞穴中他們很安全。當冰川撤回到北方時,氣候變得溫暖潮濕,植物生長,陽光讓人們走出洞門。同時,冰河消融讓其他地區的肥沃土壤得以顯露,大批畜群也隨之而去,離開人類居住的平原——這意味著狩獵不再是可靠的食物來源。大約是在1萬年前,農業定居地誕生了,定居也意味著房屋。——摘編自[英]斯蒂芬·加得納《人類的居所:房屋的起源和演變》材料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員營造房屋……一品二品廳堂五間九架……庶民廬舍定制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摘編自劉致平等《中國居住建筑簡史:城市、住宅、園林》思考:材料一反映人類居住場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影響古代人類住所演變的歷史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解析】抓住關鍵信息:“洞穴”“陽光讓人們走出洞門”“農業定居地誕生了”“庶民廬舍定制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答案】變化:從穴居到定居。因素:自然環境的變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原始農業生產出現);維護等級秩序,鞏固統治的需要;居住觀念的變化。2.中國古代民居的特點材料在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中,有兩種主要的指導思想:其一,因地制宜,物盡其用;其二,整齊劃一,以體現禮制上的象征性。作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的古縣城——平遙古城,在城市規劃和建筑布局上反映了古代中國禮法制度下的理想城市模式,在城市建筑上充分順應地理環境的制約,構建極具特色的古居民宅。民間有句俗語說平遙“房子半邊蓋”,指單坡內落水式房屋,蘊含“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山西氣候干旱,風沙較大,將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墻的高度,且臨街又不開窗戶,則能夠有效抵御風沙并保證院落安全。——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劉謙功主編《中國文化欣賞讀本》(上)思考:有學者認為:平遙古城同時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兩種指導思想。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以平遙古民居為例,簡要說明學者的觀點,并概括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平遙古城的歷史價值。(歷史解釋)【解析】抓住關鍵信息:“古代中國禮法制度下”“順應地理環境的制約”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指導思想;并從多角度分析歷史價值。【答案】說明:平遙古民居以磚墻瓦頂的四合院為主,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傳統禮制觀念;平遙古民居根據地理環境修筑成實用且有文化內涵的單坡內落水式房屋。歷史價值: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知識點一: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特點城市功能(1)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2)唐代之后,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漸超過政治功能商業活動政府對城市商業活動的限制逐漸放松,宋代打破坊市制度,商業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規模數量明清不僅規模巨大的商貿城市增多,而且還興起了大量中小工商業市鎮,這些市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并出現專業分工生產關系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繁榮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生活觀念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知識點二:世界各地民居的特色1.重視環境、風水、落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處朝陽地段,是全世界鄉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2.世界各地人類的房屋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運用構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3.鄉土民居還反映當地居民的文化習俗,并融匯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態環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現出民族、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等諸多要素。1.在河姆渡遺址的發掘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耒耜、谷殼、陶器、酒器和大小各異的村落遺址。據此可以推斷,當時 ()A.原始農業有所發展 B.尚未出現定居生活C.早期國家初具雛形 D.社會貧富差距明顯2.《漢書·溝洫志》記載:“古首立國居民……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由此可知,古代村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農業生產和定居生活 B.勞動分工和人口增加C.自然環境和地理分布 D.宗族觀念和鄉土意識3.《三輔黃圖》載:“長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凡四里為一市。”這里的“市”是指 ()A.多個繁華的商業市鎮 B.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C.定時一聚的廟堂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規市場4.秦都咸陽宮殿建筑區有較為完善的排水管道、排水池等遺物遺跡;漢代長安城內的宮殿、官署、邸第等有眾多井臺,普遍飲用井水;秦漢時期的廁所有“廁”“圊”“溷”“清”“軒”等眾多名稱。這反映秦漢時期A.國家組織能力增強 B.城市的生活服務設施豐富C.居民衛生意識提高 D.政府重視民眾的日常生活5.下表是唐宋時期商業發展的情況唐朝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形成草市北宋草市或集、墟在交換發達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固定的市鎮表中呈現的變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鎮經濟發展 B.市鎮成為城市和鄉村的橋梁C.經濟重心南移趨勢明顯 D.城市商業活動打破時空限制6.中國古代早期的集鎮大多出于軍事防御目的而建,故位置多位于戰略要地。英國的貿易小鎮多位于地理位置優越、便于貨物交換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古代集鎮 ()A.位置分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B.基本上不受地理位置的影響C.世界各國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帶動了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7.明中期漢水改道后,漢口逐漸轉變為良港,各處商民集聚,逐漸成為“甲于全楚”的商業巨鎮。清朝中期以后,漢口鎮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專業街肆,漢口堡等防衛設施漸次拆除。這一變化反映了A.商業分工趨于弱化 B.漢口交通條件的改善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D.集鎮經濟功能的增強8.中國城市從它的產生到發展,一直以規模宏大為重要標志,尤其是都城規模皆居當時世界前列。城市規模宏大根源于 ()A.中央集權制度 B.城市商業發展C.城市人口眾多 D.官府好大喜功9.下圖為公元前400年雅典廣場空間布局示意圖。由此可知,當時雅典 ()A.淡化宗教和神靈庇護作用 B.中心廣場的功能較為單一C.廣場布局受禮制觀念影響 D.注重廣場公共空間的設置10.民居是勞動人民文化與智慧的凝結,圖一、圖二、圖三是我國不同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這反映出我國傳統民居建筑的突出特點是 ()A.尊重自然生態 B.彰顯多元一體 C.強調等級法度 D.注重堅固實用參考答案1.【解析】選A。據材料“發現了耒耜、谷殼”可知當時農業有所發展,故選A;據材料“村落遺址”可知當時出現定居生活,排除B;階級、公共權力機關產生是國家出現的標志,排除C;材料側重農業發展概況,并非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差距,排除D。2.【解析】選A。據材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可知,農業生產得到初步發展,人們過上定居生活,村落逐漸形成,A正確;其他三項內容均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3.【解析】選D。明清時期出現專門的商業市鎮,故A錯誤;民間集市指的是草市,與材料不符,故B錯誤;夜市出現于宋朝,故C錯誤;材料中的“市”受到了空間限制,這說明它受政府管理,故D正確。4.【解析】選B。根據材料可知,秦都咸陽以及漢代長安城在城市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上比較全面,廁所就有眾多的名稱,說明秦漢時期城市的生活服務設施比較豐富,B正確;國家組織能力增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居民衛生意識提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政府重視民眾的日常生活,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5.【解析】選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宜賓縣橫江片區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下第二階段性考試物理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英語口語水平測試試題及答案
- 沈陽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外國語學校2025年高三下學期學習能力診斷卷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項目管理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南京郵電大學《鋼琴教學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英語閱讀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師范大學《翻譯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工筆花鳥畫鑒賞與臨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藥店客戶畫像與消費者分析
- 脊柱損傷搬運健康宣教
- 【海瀾之家公司盈利能力探析11000字】
- pc板冷折彎工藝
- 高考英語單詞3500記憶短文40篇
- 幼兒園區域材料采購清單
- 廠內運輸車輛專項安全檢查表
- 企業商學院的組織架構和培訓體系架構
- 鐵道機車-機車檢修運用
- 安全操作規程培訓課件
- DL∕T 547-2020 電力系統光纖通信運行管理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