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稻鰍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146-2021_第1頁
沿黃稻鰍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146-2021_第2頁
沿黃稻鰍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146-2021_第3頁
沿黃稻鰍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146-2021_第4頁
沿黃稻鰍共作生態種養技術規程DB41-T 2146-202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

CCSB52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2146—2021

沿黃稻鰍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2021-07-06發布2021-10-05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1/T2146—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要求...........................................................................1

5稻田整理...........................................................................2

6水稻栽培...........................................................................2

7泥鰍養殖...........................................................................4

8收獲...............................................................................5

附錄A(資料性)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7

I

DB41/T214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新鄉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濮陽市種子管理站、

鄲城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西華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原陽旺盛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范縣黃河生態農業開

發專業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姬生棟、朱慶紅、李莉、郭奎英、殷春淵、姬漢軒、王思媛、李會群、郭蘊文、

朱保全、張大明、王書玉、李磊、孫少華、張桂平、劉欽佩、張超峰、吳振邦、張存勝、李冰、曹夢雨、

王亞男、王君怡、周靜、張東升。

II

DB41/T2146—2021

沿黃稻鰍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沿黃稻鰍生態種養的基本條件、稻田整理、水稻栽培、泥鰍養殖及收獲的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河南省沿黃稻鰍生態種養。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糧食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GB13078飼料衛生標準

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SC/T1125泥鰍親魚和苗種

SC/T1132漁藥使用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稻鰍生態種養

利用水稻、泥鰍的生長生活習性,對稻田進行改造合理套養泥鰍,實現稻鰍互利共生的一種種養結

合的綠色農業生產模式。

4基本要求

4.1產地環境

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井渠配套、灌排方便。

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的規定。

4.2生產用水

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

4.3水稻品種及種子質量

選用優質、抗病、抗倒的水稻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

1

DB41/T2146—2021

5稻田整理

5.1一般要求

稻田宜連片,單塊稻田以667㎡~10000㎡為宜。

5.2稻田準備

5.2.1稻田施基肥

6月上旬,小麥收割結束施足底肥后進行旋耕、機械平整。旋耕前每667㎡底施優質腐熟有機肥

1000kg~1500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配方15∶15∶15)30kg~40kg。

5.2.2修筑圍埂

在稻田周圍開挖環溝修筑土質圍埂,圍埂截面呈梯形。埂高0.6m、頂寬0.4m~0.6m、底寬

0.8m~1.0m。夯實圍埂,保持堅固。

5.2.3進排水口及防逃網

進排水口宜呈斜對角設置,在進排水口設置攔魚柵,攔魚柵設置防逃網。攔魚柵呈“∧”形,在進水

口其凸面朝外,在出水口其凸面向里。

進排水也可以采用進排水管,將直徑5cm以上的PVC管埋入田埂中并夯實,進水管用0.42mm(40目)

孔徑的篩網包扎,進水管高出田面0.5m,排水管低于田面5cm,在排水管前設置聚乙烯防逃網片。防逃

網片網目大小以不影響排水、不跑鰍為宜。

5.2.4開挖環溝、集魚坑、內溝

5.2.4.1開挖時間

修筑圍埂時開挖環溝。在泡田整地后開挖集魚坑和內溝,在插秧前再對魚溝清理疏通1次。

5.2.4.2開挖要求

環溝:結合修筑田埂在稻田四周內側開挖環型養殖溝,環溝寬2.0m~3.0m,深1.2m,坡比

1∶1.25。

集魚坑:通常設置在進水口與環溝交匯處并與環溝相通,形狀圓形或方形。稻田面積超過6670㎡

以上時在進排水口處各設1個集魚坑,進水口處的應大于排水口處的。集魚坑平均深度1.5m~2.0m,上

口表面積為2.0m2~5.0m2。

內溝:溝寬0.5m~1.0m,深0.4m~0.6m。內溝在稻田中分布為“十”字型或“井”字型并與環溝

相通。

開挖環溝、集魚坑、內溝的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

5.2.5設置蓋網

在集魚坑上方設置蓋網,蓋網面積應能覆蓋集魚坑面積的80%。

6水稻栽培

6.1培育秧苗

2

DB41/T2146—2021

6.1.1秧苗要求

人工插秧秧苗:秧齡30d~40d,5~7片葉,苗高15cm~20cm,單株分蘗2~3個,莖基扁粗,

葉挺色綠,根多色白。

機械插秧秧苗:秧齡25d~30d,4~5片葉,苗高12cm~15cm,根系發達,單株白根10條以上,

無病蟲害。

6.1.2秧田條件

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

6.1.3秧田培肥

播種前5d~7d,每667㎡秧田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500kg,磷酸二銨15kg,硫酸鉀20kg。播前精

細整床,達到上糊、下實、面平。

6.1.4種子處理

6.1.4.1種子準備

每667㎡本田準備種子2.5kg~3.5kg。播種前2d曬種,應薄攤勤翻。

6.1.4.2浸種消毒

用25%咪鮮胺2mL兌水5L,浸種4kg~5kg,浸種2d。

6.1.5播種

人工插秧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每667㎡秧田播種量25kg~35kg。

機械插秧育苗:5月中旬播種,每667㎡需準備秧盤(58cm×28cm×2.5cm)25~28盤,每盤播種

量110g~130g。

6.1.6秧田管理

人工插秧育苗:秧苗2葉1心期,每667㎡施尿素5kg,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5g兌水30kg噴霧;

3葉1心期,每667㎡施尿素10kg,澆淺水;3葉后苗床以濕潤狀態為主,移栽前2d~3d灌1次水。

機械插秧育苗:宜使用育秧基質,一般不需要追肥;3葉期后,如出現脫肥現象,每667㎡可用2%

尿素水溶液150kg噴灑。

5月中旬至6月中旬,注意防治稻飛虱、稻薊馬、稻瘟病、立枯病。

6.2插秧

6.2.1插秧時期

6月20日前插秧。

6.2.2插秧密度

每667㎡插秧密度1.5~1.8萬穴,每穴2~4棵苗,每667㎡基本苗5~7萬棵苗。肥田宜稀,薄田宜

密;早插宜稀,晚插宜密;壯秧宜稀,弱秧宜密。

利用邊行優勢,稻田臨溝邊行插秧密度為平均密度的1.5~2倍,其他行插秧密度正常。

6.2.3插秧要求

3

DB41/T2146—2021

行直、穴勻,不漂秧。插秧深度不應超過2cm,插后補苗。

6.3稻田施肥

返青活棵后7d~10d,每667㎡施尿素8kg~10kg;拔節期(7月下旬至8月初)每667㎡施尿素和

硫酸鉀各3kg~5kg;齊穗后每667㎡用96%的磷酸二氫鉀200g兌水噴施。肥料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

定。

6.4灌溉

稻田灌水應做到淺水插秧,寸水分蘗,夠苗(苗數達到目標穗數時)晾田,足水孕穗,濕潤灌漿,

活棵成熟。水稻收獲前7d~10d斷水晾曬。低洼地在收獲前10d~15d斷水。

6.5水稻病蟲害防控

6.5.1農業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輪作倒茬、種養結合等農藝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6.5.2生物防治

在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蛾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間隔3d~5d,每667㎡均勻

放置5~8個點,每667㎡放蜂10000頭/次。放蜂高度為分蘗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5cm~20cm、穗期低于

植株頂端5cm~10cm?;蛴眯哉T劑誘殺,每667㎡設置5個誘捕器,誘殺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

6.5.3物理防控

采用黑光燈誘殺鱗翅目害蟲,每10000㎡田安裝1盞25w黑光燈。在稻飛虱或稻薊馬發生田塊,利用

色光板誘殺。

6.5.4化學防治

優先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低毒生物農藥。水稻生育期間針對病蟲害發生種類、嚴重程度,及時進

行化學防治。采用化學方法防治時,應提前排干稻田水,僅溝、坑留水,施藥應選擇晴天上午10時之前

分片進行。農藥使用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見表A.1。

6.6水稻草害防控

如有雜草,人工拔除。

7泥鰍養殖

7.1鰍苗投放

7.1.1鰍苗選擇

鰍苗應符合SC/T1125的規定。選擇尾重0.8g以上、規格一致、體質健壯的鰍苗。

7.1.2鰍苗投放時間及前期準備

放苗前水體消毒應符合SC/T1132規定。在稻秧返青后進行鰍苗投放。鰍苗投放前2d~3d,將有效

氯(CI)≥25%的含氯石灰(水產用)用水溶解1000~3000倍對環溝和集魚坑水體消毒處理,潑灑濃度

4

DB41/T2146—2021

為1.5g/m3。放苗當天上午用試水魚檢測水體安全后進行鰍苗投放,投苗時應避開晴天中午陽光直射時

間。

7.1.3投放數量及規格

投餌稻田每667㎡投放10000尾,每尾0.8g以上;不投餌稻田每667㎡投放5000尾,投放規格每尾

1g以上。

7.1.4鰍苗運輸及投放

鰍苗采取塑料袋充氧運輸,將經過緩溫處理的鰍苗投放到集魚坑中,讓其通過內溝自由游到稻田的

各個角落。

7.2飼料選擇與投喂

選擇應符合GB13078和NY5072規定的全價顆粒飼料。泥鰍下塘用全價破碎飼料投喂7d~10d,

不投餌稻田停止投喂,投餌稻田繼續投喂。根據生長階段及時調整飼料粒徑大小,每天上午10時、下午

13時及下午16時各投喂1次,日投喂率3%左右;投喂點選擇在進水口的集魚坑里,陰雨天氣適當減少投

喂量。曬田期停止投喂或僅上午投喂1次。

7.3泥鰍病害防控

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養殖期間注意觀察泥鰍活動情況,定期檢查,發現病害及時對癥

下藥。漁用藥物選擇應符合SC/T1132的規定。注意驅趕捕殺水老鼠、水蛇等敵害生物。

7.4日常管理

7.4.1水質管理

養殖期間水體消毒應符合SC/T1132規定。7~10月,每月在環溝遍灑1次有效氯(CI)≥25%的含氯

石灰(水產用)水溶液,濃度為1.0g/m3。

7.4.2巡田

早晚巡田,檢查稻田泥鰍有無死亡,檢查田埂有無漏洞,檢查進排水設施有無損壞,發現異常情況

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降雨量大時,將稻田內過量的水及時排出,防止泥鰍逃逸。

8收獲

8.1水稻收獲

8.1.1收獲時期

以90%籽粒完全成熟發黃為收獲適期。

8.1.2收獲質量及儲存

稻谷水分降到16%以內即可進行機械收獲。

收獲的稻谷及時晾曬或烘干,水分≤14.5%時,清選除雜,入倉儲存。

8.2泥鰍收獲

8.2.1捕撈時間

5

DB41/T2146—2021

部分泥鰍達到商品規格(尾均10g以上)時開始捕撈,在水稻收割前將泥鰍捕撈完畢。

8.2.2捕撈方法及收獲處理

在出水口集魚坑設置地籠捕撈;選擇網身網目內徑1cm,網尾網目內徑0.8cm,捕大留小。

達到上市規格的成品泥鰍上市銷售,未達到上市規格的泥鰍轉入到池塘繼續養殖。

6

DB41/T2146—2021

A

A

B

B

附錄A

(資料性)

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見表A.1。

表A.1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

防治對象防治時間防治方法

每667㎡用1.8%阿維菌素乳油40mL~50mL,或5%甲氨基阿維菌

二化螟、大螟、

分蘗期至灌漿初期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5mL~20mL,或10%氯蟲苯甲酰氨懸浮劑

稻縱卷葉螟、稻苞蟲

10mL,兌水50kg噴霧。

每667㎡用25%吡蚜酮懸浮劑20mL,或48%吡蟲啉懸浮劑10mL

稻飛虱拔節期至灌漿期

或10%烯啶蟲胺水劑20g,兌水50kg噴霧。

每667㎡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g,或25%咪鮮胺乳油

稻瘟病分蘗期至齊穗期

40mL~50mL,兌水50kg噴霧。

每667㎡用10%井岡霉素水劑100mL,或24%噻呋酰胺懸浮劑

紋枯病拔節期

20mL,兌水50kg噴霧,重點噴淋莖基部。

抽穗前5d~7d,每667㎡用5%井岡霉素水劑200mL,或5%

稻曲病破口抽穗前

己唑醇懸浮劑50mL,兌水50kg噴霧。

7

DB41/T2146—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要求...........................................................................1

5稻田整理...........................................................................2

6水稻栽培...........................................................................2

7泥鰍養殖...........................................................................4

8收獲...............................................................................5

附錄A(資料性)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7

I

DB41/T214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鄉市農業科學院、新鄉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濮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