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課件_第1頁
第三章 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課件_第2頁
第三章 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課件_第3頁
第三章 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課件_第4頁
第三章 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出生二十一天孩子,吃奶時望著媽媽。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自出生伊始,除了身體成長、運動能力增強以及認知水平逐步提高外,嬰兒開始了社會化的過程。寶寶的情緒、個性以及社會關系等的發展變化構成了社會性發展的內容。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一、社會性發展的相關理論(一)精神分析學派基本觀點:發展受到生物性成熟的驅動。弗洛伊德認為,內驅力是潛意識中的性本能;埃里克森認為,個體要健康地發展,必須克服與年齡相關的一系列危機。他們都是堅定的階段論者。認為兒童每個階段的發展受到生物基礎和早期經驗的共同作用。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論兒童早期的性能量——力比多(libido)的發展變化決定了其人格發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與否。學前兒童心理性欲發展有關的三個時期:口唇期(0-1歲)肛門期(1-3歲)性器期(3-6歲)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他提出個體必須成功地通過一系列心理社會性的發展階段。認為人的一生有八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都會出現一個主要的沖突或危機。如果個體想要成功應對后面發展階段的沖突或危機,就需要在前面的階段認真地解決該階段的沖突或危機。信任對不信任(0-1歲半)自主對自我懷疑(1-3歲)主動對內疚(3-6歲)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尚無自我羞愧感的孩子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二)行為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相信經驗塑造人的心靈。大部分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環境的外在力量是塑造兒童個性和社會性行為的首要因素。1、華生和斯金納的條件反射理論2、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三)社會認知學派社會認知理論主要研究兒童如何憑借一定的知識系統對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推測,并據此對行為作出因果性解釋與預測。1、塞爾曼的角色采擇理論角色采擇是指兒童采用他人的視角,站在他人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能力。兒童推測他人想法的社會認知水平的發展,要經過各個復雜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逐漸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僅具備從他人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而且形成同時以多視角看待問題的能力,比如他們能區分自己的觀點、某個其他人的觀點和大多數人的觀點。2、道奇的社會問題解決信息加工理論社會問題解決信息加工理論強調社會行為中認知加工的重要作用。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四)生態學理論1、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模型生態系統模型認為,人與環境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而共同演進。心理學家們應該在活生生的家庭、學校、社會等自然與社會生態環境中研究兒童的發展。同時,他們強調對兒童的心理研究應該注重個體與其所處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的主動性,強調個體對環境的雙向積極適應。2、習性學和進化論心理學習性學是從種群進化的情境中,研究某種行為模式的生存適應性的功能和價值。勞倫茲:“印刻”行為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小鴨的“印刻”行為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二、社會性心理發展的基礎兒童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基礎可分為個體和社會兩個方面。就個體而言,主要是氣質和情緒、情感的發展,就社會而言,是各種人際關系中的發展,主要是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一)嬰兒的氣質氣質是指在情緒反應、活動水平、注意和情緒控制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個體差異。人生下來就表現出某些氣質特點,有些嬰兒安靜、平穩,害怕陌生人;有些嬰兒好動,喜熱鬧,不害怕陌生人。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和氣質特征是相當穩定的。氣質對學前兒童的社會行為有重要的預測作用。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1、氣質結構和氣質測量氣質結構托馬斯和奇斯把大部分幼兒歸為三類:

第一類是易適應環境的孩子(easychild)40%

第二類是難適應環境的孩子(difficultchild)10

第三類是慢慢適應環境的孩子(slow-towarm-upchild)

有35%的孩子表現出獨特的混合型氣質特征。氣質測量一種是對行為的評估另一種是根據生理反應估測氣質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2、氣質的穩定性氣質是穩定的嗎?為什么氣質并不是特別穩定的呢?其主要原因:一是氣質本身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早期的行為會被重組而整合成為一個更新、更復雜的系統。二是某些行為的含義會隨著孩子的發展而變化。遺傳和環境因素文化差異:兒童的早期氣質中存在一種恒定的種族間的差異3、擬合優度模型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二)嬰兒的情緒1、情緒的功能和發生(1)功能情緒的適應功能情緒的驅動功能情緒的組織功能情緒的交流功能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2)情緒的發生第一階段(出生一周之內):出現的情緒是“痛苦”、“厭惡”、“快樂”和“興趣”。第二階段(1-4個月):出現的情緒是“憤怒”、“悲傷”和“懼怕”。第三階段(6-7個月)出現的情緒是“驚奇”和“害羞”。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2、嬰兒的情緒表達哭和笑是嬰兒表達情緒最直接的手段,是實現情緒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嬰兒的哭:

生理性的啼哭

心理性啼哭嬰兒的笑:

自發的微笑(0-5周)

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3,4周起)

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5,6個月起)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嬰兒的哭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3、嬰兒的情緒體驗情緒體驗:

快樂:是人類最早體驗到的基本情緒之一

恐懼:是一種最有害的情緒。

情緒對認知的影響情緒的社會性參照

社會性參照就是嬰兒根據面部表情,理解或解釋他人情緒反應的能力。如果一個6-7個月的嬰兒遇到不熟悉的情景或陌生的物體而不能作出具體的反應時,就會主動從母親或照料者的面部表情尋找線索以決定自己的行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視覺懸崖”實驗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4、嬰兒情緒研究新進展妒嫉

研究發現,出生才半年的小家伙已經開始表露妒嫉的情感。同情

有關研究表明:嬰兒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竟是值得贊許的同情心。辯論面部表情親子溝通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嬰兒從無趣到感受嫉妒的過程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嬰兒從無趣到感受嫉妒的過程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4、嬰幼兒情感發展的“里程碑”3個月最初的交際:嬰兒作出謹慎的反應,對別人發生興趣,不時對周圍人綻露笑容。注意和調節:當你發出聲響或面部表情有所變化時,小寶寶是否轉過頭來對著你瞧?即看又聽:一邊緩慢地向右或向左移動表情歡快的臉,一邊同小寶寶隨便說些什么。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5-6個月花樣翻新:隨著同外界交往日益增多,嬰兒流露出驚喜、歡樂、受挫和失望等情感。參與交往:小寶寶看到他最喜愛的人,看上去是否快活或高興?微笑的游戲:用話語和滑稽的面部表情,逗寶寶開懷大笑。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10個月定睛凝視:嬰兒開始跟蹤父母親的視線,以便理解他們感興趣的是什么。情感交流:他是否試圖捕捉你的目光或主動表示友好,比如挖出身子讓抱?好玩的游戲:留意小寶寶發出的聲響和流露的表情,不無嬉戲地用鏡子反射給他看。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18個月用行動表達情感:剛開始蹣跚學步,自我意識更強了,也能體驗到復雜的情感。解決問題:蹣跚學步的孩子是否到處找你,以滿足他的需求,比如纏著你牽住他的手。通力合作:設想一個孩子需要你的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讓最心愛的玩具也參與進來。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三)嬰兒的自我意識自我或自我意識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個性成熟水平的標志。它整合、統攝個性的各部分,并推動著個性的發展。自我包括知、情、意三個部分:

知:自我概念;情:情緒體驗;意:自我控制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1、自我意識的發生

詹姆斯:主我(I-self)與客我(me-self)(1)開始意識到“主我”

當孩子最早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能夠以可預測的方式引起物體移動和他人的反應時,他的主我意識就開始出現了。(2)開始意識到“客我”

15個月大的兒童已經具有對自己獨特形象的敏銳意識;大約2歲時,兒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客我”概念。(3)自我意識和早期情感及社會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2、自我概念的發展

隨著兒童內心世界的發展,他們會越來越多地將自己作為思考的對象,“客我”不斷地擴展,幼兒逐漸建立起自我概念。語言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起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了它,孩子能更清楚地表達自我的概念。實驗:ShoppingCartStudy3、自我控制的出現

自我控制指的是對自己想做某事沖動的抵制和對自己不想做某事行為的堅持。

自我控制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常常是道德發展和親社會行為的基礎。4、性別意識實驗:Lookatme實驗:GenderStudy5、大小的意識實驗:ScaleError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三、嬰兒期的親子關系依戀是由鮑爾比最先提出的一個心理概念,是指嬰兒與母親(或能夠代理母親的人)之間所開成的由愛連接起來的永久性心理聯系。兩個特點:

一是渴求與依戀對象接近;二是努力維持這樣的接近。所有這個年紀的嬰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這點與學會爬行有密切關系.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一)依戀的產生和發展1、依戀的產生

依戀行為是與生俱來的2、依戀的發展階段

依戀行為的系統化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復雜化,經過一定的階段而發展。

階段1:對人物不加區別的定位和表現信號行為階段;

階段2:對特定人物進行定位和表現信號行為階段;

階段3:極力維持與特定人物的接近,處于“陌生人焦慮”時期。

階段4:與依戀對象建立確定關系的階段。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二)對依戀的研究1、對母子依戀的研究

“陌生情境”實驗和依戀的類型

回避型、安全型、矛盾型

依戀類型的跨文化研究實驗:AinsworthStrangeSituationStudy2、對父子依戀的研究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三)形成安全依戀的條件1、養育者方面的因素2、嬰兒方面的因素(四)依戀對嬰兒發展的影響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四、嬰兒期的同伴關系在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領域,同伴是指兒童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會認知能力的人。(一)群體社會理論社會學家早就認為,同伴關系對形成人的行為和個性特點非常重要。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二)同伴交往的作用1、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性2、同伴交往有助于兒童形成積極的情感3、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4、同伴交往有利于兒音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系統的發展第三章嬰兒的社會性心理發展(三)同伴關系的發生和發展1、同伴相互作用的類型

客體中心階段

簡單相互作用階段

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2、同伴關系的發展

第一年:注視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