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
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預備知識一:如何讀懂選文
(1)先讀第六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
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
“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
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
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
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預備知識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
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
的:擢、拔、陟、升、遷。(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
出、出官;(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訕(黜)(5)
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6)表恢復的:復、還(7)
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8)
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9)跟俸祿有關的:俸、
祿、秩、餉(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
致仕
預備知識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
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3)
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
殂(5)兼詞: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1、文言實詞釋義題(今年有可能會考此類題型):本題往往考查
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
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
角度推測詞義■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第四種:從
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
角度判斷詞義■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第七種:
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相關知識】
一詞多義的產生:①詞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
開弓)。②詞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
吭高歌”。③詞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詞的
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⑤詞的假借義。如“將軍禽
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
在關系識記)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間見解就
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
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
幸修徐許陽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重點掌握以下詞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課(督促勸說)秩(官吏的俸祿、
十年為一秩)逸(馬脫了韁繩、放縱)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對(回
答或對話)如(到、往)掾(古代屬官的統稱)工(工匠、精巧、擅
長)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容(寬容、或許、許可)貸(借出
借入,寬容)獄(官司、案件、監牢)白(告訴)與(贊揚)多(贊
揚)遽(急速、就、恐懼)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給(食用豐足)
按(追究、考察、調查)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典(主持)令(美
好)差(病好了)執(捉拿)延(延請)省(減免)謝(道歉、推辭、
告訴)第(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折(駁斥、
指責使對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臉紅)竟(結束、完)坐(因,,,,而犯
罪、因為)甫(才)尋(不久)造(造訪)過(拜訪、責備)弒(子
殺父、臣殺君)用(財用、因為)
2、文言虛詞題【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
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
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A^虛實意識:
例:第一組: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2久之,能以足
音辨人
第二組:1問其與飲食者,則盡富貴者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結構意識:
例:第一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疏麥鹽而已3少
時衣食無所(05高考)
第二組:1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擇師而問
焉4咸私哂其矯飾焉
第三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賓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來3
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組:1吾將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05高考)
第五組:1因謂其友日2所謂因人成事也
C、句位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2爾其勿忘乃父之志3爾其戒之(05
高考)
第二組: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2唐臨,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3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第三組:1頃之,拜受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組:1若素激義,能為我籌此2顯者慚,杜門若不聞者(05
高考)
D、呼應意識:
例:第一組:1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2果為馬所顛仆(04
高考)
第二組:1視其沼,則淺混而污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
國也3此則國人之最也
第三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
舞劍
第四組:1其所言不實2山巒為晴雪所洗(05高考)
E、語氣意識:
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組:1其李將軍之謂也?2能設而不能動也3此馬氏所以
不對也
第三組:1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
庶幾乎?
附:考綱所列18個虛詞:
?而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
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
已,既而,俄而)
?(可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
“多么”。
哪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
“啊"、"呀”;作詞尾。
②介詞:“于”、“在"、“從”。
?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
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是
?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
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
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
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
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
“可是”、”卻工③助詞,用于句首。
?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
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
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
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
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
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
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
④作形容詞詞尾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
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似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
“由于”;表對象,“跟”、“和”;
表時間、處所,“于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
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
“由”②連詞,“因此”、“于是,就二
(14)于介詞■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
“從”、“對”、“對于”、“由于”
跳比較,“比”色枝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
相比”②連詞,“和”、“及”
③通“歟工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
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
“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
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
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
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古今異義幾種情況:
①詞義的縮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類”,今專指稻谷。
②詞義擴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長江,今泛指江河。
③詞義的轉移。如“犧牲玉帛”中的“犧牲”指祭祀中的牛、羊
等祭品,今義指獻身。④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
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義指品質惡劣。
⑤古今同形異義。如“請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兩
個單音節詞:“指”(指出)和“示”(示意給人看)
常見古今異義如下:
1親戚2妻子3中國4所以5無論6更衣7殷勤8卑鄙9其實10
春秋11結束12約束13中原14烈士15犧牲16雖然17不好18根
本19學者20地方21山東22縣官23致意24從容25便宜26故事
27南面28可憐29以為30從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進37即使38向來39因為40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單音詞較多的特點,對雙音詞進行切分)
3、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
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電價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事件
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憑空添加,無
中生有;?雖加因果關系。
4、文言文斷句與翻譯題
(1)在通讀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虛詞標志法:句首常有“蓋、夫、惟、凡、故、今、若夫、
且夫、至于、至若"等虛詞;句尾標志詞有“也、乎、焉、矣、耳、
哉、與(歟)”等虛詞。
2.實詞標志法: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為標志,
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文言文謂語,可利用此特點在它之前找
主遇,之后找賓語。
3.修辭標志法:為使文章達到句式整齊,語氣連貫的效果,古
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偶、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技巧,如果
以此特點為依據,其準確性更高。
4.名物標志法:名詞和代詞常作主語(句首)和賓語(句尾)來斷句。
還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職官等方面的
知識。
5.結構標志法:利用固定結構的成對搭配性(見后面常見固定結
構)及位置的相對固定性,如有些關聯詞常常
能承前啟后,它們前面一般可斷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
使”等。
文言文斷句技巧:
文言文的斷句與標點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明
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斷句的基礎在于對通篇文章的領
會。因此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
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
文的聯系。在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句意的完整
與否。標點的使用要合乎規范,和現代漢語標點的用法相同。加強誦
讀,增強語感,對斷句標點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斷句大致還可
以遵循如下幾條規律:
(1)、找名詞(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名詞
(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
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
(2)、看虛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
讀,虛詞就成了重要標志。尤其是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后,往往是
該斷句的地方。如:夫、蓋、凡、竊、清、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
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干、
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一特點,找出虛詞就有助于句
讀。
(3)、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語。例如:“畏懼則存想,
存想則目虛見」(王充《訂鬼》)根據這一特點,我們也可以確定句
讀。
(4)、據排偶,定句讀。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
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
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
(5)、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
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
(6)、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云”
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
句讀。
(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也是文言文中常
見的修辭方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
次反復,這也為斷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2)文言文翻譯題:
方法:做好“換、留、冊h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
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賦分點:
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
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并列
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備查知識1:常見文言詞類活用:
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殺)。
(2)名詞活用為使動:有“使〃成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
陽者王之"。(3)名詞活用為意動:有“把一-當作一”的意思,如:
“稍稍賓客其父”、“糞土當年萬戶侯”(4)名詞活用做狀語:A.表特征
狀態,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態度、方式,
如“吾得兄事之工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D.表處所,
如“相如廷斥之二E.表趨向,如“操軍破,必北還二F.表頻率,如
“歲賦其二
形容詞的活用:①形容詞活用做名詞:如“斫其正,養其旁條”、
“四美具,二難并二②形容詞活用做動詞: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
襄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一怎么樣。)(4)形容詞使動用法:“王
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使一一明顯);
動詞的活用:①動詞的使動用法:“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使--來)②動詞活用為名詞,如“則其至又加少焉”、“燕趙之收
藏,韓魏之經營二
備查知識2: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好也”、“"者也”、“心也”、
者,,,,”;(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
等表判斷。(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二)被動句: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
”,表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2)“為"、
“為””所”為所”J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動(無詞
語標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二(2)
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3)省略介詞:“將軍
戰()河北,臣戰()河南: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
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
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
坐。”(《史記?項羽本紀》)
(五)定語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2)之:蚓無爪牙之
利,筋骨之強;
(3),中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
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
告以事(《鴻門宴》)。
備查知識
常見固定結構
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何,”怎
么辦?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小,比,
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
①何,川哉(也)?(怎么能,,,,呢?)②何”為?(,,,,干什么呢?)③何.,之
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豈(其京,哉(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樓蘭英語測試題及答案
- 植入廣告面試題及答案
- 文化元素在樂理教學中的角色試題及答案
- 供應鏈金融中小微企業融資創新與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報告
- 獨特視角土木考試試題及答案
- 老齡化社會2025年長期照護服務模式養老服務市場潛力與增長動力分析報告
- 聚焦2025年:增強現實(AR)在智能家居安防系統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報告
- 電子商務與農業融合試題及答案
- 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因素試題及答案
- 電商環境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試題及答案
- DB+3309+T+106-202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數據分類分級規范
- 主觀幸福感量表SWB
- 2024年新正電工技術服務限公司招聘273人(內蒙古)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可編程控制器應用實訓》一平臺在線形考(形成任務7)試題及答案
- 電子政務概論-形考任務5(在線測試權重20%)-國開-參考資料
-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形考任務2-國開-參考資料
- 走進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師范大學
- DG∕TJ 08-2220-2016 橋梁水平轉體法施工技術規程
- 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低段單元作業設計方法
- 手術室不良事件警示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