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子支付與安全支付規范作業指導書TOC\o"1-2"\h\u22357第1章電子支付概述 321531.1電子支付的發展歷程 325311.2電子支付的定義與分類 4133791.3電子支付的優勢與挑戰 48684第2章安全支付技術基礎 5263712.1加密技術 5123472.1.1對稱加密 57802.1.2非對稱加密 5223682.1.3混合加密 5111342.2數字簽名技術 5218932.2.1數字簽名概念 5223362.2.2數字簽名算法 5147972.2.3數字簽名在安全支付中的應用 5259442.3安全協議 525172.3.1SSL/TLS協議 512672.3.2SET協議 6132.3.3其他安全協議 65840第3章支付系統架構與原理 646103.1支付系統概述 668933.2支付系統架構 696823.3支付系統工作原理 75285第4章銀行卡支付規范 7226194.1銀行卡支付流程 7247294.1.1卡片準備 74974.1.2支付發起 748974.1.3交易處理 7219104.1.4交易確認 8274224.1.5交易記錄 858894.2銀行卡支付安全規范 811104.2.1信息加密 815454.2.2身份驗證 835314.2.3安全控件 8210294.2.4交易監控 8111764.3銀行卡支付風險防范 8161574.3.1防范卡片盜刷 8106804.3.2防范釣魚網站和惡意軟件 8113024.3.3防范欺詐交易 826994.3.4防范內部風險 930975第5章第三方支付規范 983625.1第三方支付概述 9247735.1.1定義 927025.1.2特點 9247285.2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 9284725.2.1注冊與認證 9123675.2.2綁定銀行卡 922015.2.3支付 9178565.2.4驗證與劃轉 9128445.2.5清算與結算 10244335.3第三方支付安全規范 1095865.3.1用戶身份認證 10147665.3.2數據加密 1069565.3.3風險控制 10269585.3.4系統安全 10326465.3.5用戶隱私保護 10291075.3.6應急處理 106298第6章移動支付與無卡支付 1060956.1移動支付概述 10148236.1.1定義與分類 10169376.1.2發展現狀與趨勢 10134966.2移動支付安全規范 10302666.2.1安全風險分析 11298416.2.2安全措施 11178306.2.3安全規范與標準 11286886.3無卡支付技術與發展 11209996.3.1無卡支付技術概述 1166416.3.2無卡支付發展現狀 1111416.3.3無卡支付發展趨勢 1169316.3.4無卡支付安全規范 1115855第7章支付風險管理 1296407.1支付風險類型 12123587.1.1系統性風險 12294407.1.2操作性風險 12192697.1.3合規性風險 12185727.1.4信用風險 12184687.1.5市場風險 1215437.2支付風險防范措施 12280417.2.1技術措施 1235677.2.2管理措施 12145047.2.3法律合規措施 1288797.2.4信用風險防范 13154197.3支付風險監管 13261497.3.1監管部門 13195647.3.2行業自律 13221337.3.3社會監督 131773第8章安全支付合規性要求 13149128.1法律法規與政策環境 131958.1.1國家法律法規 13163098.1.2政策環境 13285728.2安全支付標準與規范 13279348.2.1安全支付標準 1447758.2.2安全支付規范 14140308.3安全支付合規性檢查 14325768.3.1合規性檢查內容 14280708.3.2合規性檢查方法 14225158.3.3合規性評價與監督 1447388.3.4合規性整改與處罰 14267868.3.5持續改進與優化 1415950第9章支付系統安全評估 14145479.1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概述 1429719.1.1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概念 14280149.1.2支付系統安全評估目的 1556009.1.3支付系統安全評估原則 15239289.2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方法 159809.2.1安全檢查 1565379.2.2安全測試 15321279.2.3安全評估 15256169.2.4風險評估 15133029.3支付系統安全評估實踐 16185969.3.1制定安全評估計劃 1640699.3.2收集支付系統信息 16130459.3.3進行安全檢查與測試 1613469.3.4分析評估結果 16107709.3.5制定風險防范措施 16158549.3.6持續監控與改進 1615140第10章安全支付未來發展展望 16667110.1安全支付技術發展趨勢 161403810.2安全支付應用場景拓展 171545010.3安全支付行業監管與自律 17第1章電子支付概述1.1電子支付的發展歷程電子支付作為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其發展歷程與全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支付逐漸興起,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我國電子支付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起步階段(1990年代末至2004年):我國開始出現電子支付服務,主要以銀行網上銀行為主,提供基本的網上支付功能。(2)快速發展階段(2005年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平臺崛起,如財付通等,推動電子支付市場迅速發展。(3)規范發展階段(2013年至今):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規范電子支付市場,電子支付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1.2電子支付的定義與分類電子支付是指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等電子渠道,實現貨幣資金轉移的一種支付方式。根據支付主體和支付渠道的不同,電子支付可分為以下幾類:(1)網上支付: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支付,如網上銀行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等。(2)移動支付: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的支付,如手機銀行支付、二維碼支付等。(3)數字貨幣支付: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支付,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匿名性等。(4)預付卡支付:通過預付卡進行的支付,如購物卡、電話卡等。1.3電子支付的優勢與挑戰電子支付具有以下優勢:(1)便捷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支付操作,無需攜帶現金或銀行卡。(2)安全性:電子支付采用加密技術,保證支付信息傳輸安全,降低欺詐風險。(3)高效性:電子支付實現資金實時到賬,提高資金流轉效率。(4)低成本:電子支付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商家和消費者節約資源。但是電子支付也面臨以下挑戰:(1)信息安全:支付業務的增多,用戶隱私泄露、網絡攻擊等問題日益突出。(2)監管合規:電子支付涉及多方利益,監管政策需不斷調整以適應市場發展。(3)市場競爭:電子支付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不斷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4)用戶習慣:部分用戶對電子支付存在疑慮,需要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第2章安全支付技術基礎2.1加密技術2.1.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相同密鑰的加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密鑰將明文轉換為密文,接收方使用同一密鑰將密文解密為明文。常見的對稱加密算法有DES、AES等。2.1.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過程中使用兩個不同密鑰(公鑰和私鑰)的加密方法。公鑰用于加密數據,私鑰用于解密數據。常見的非對稱加密算法有RSA、ECC等。2.1.3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將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相結合的一種加密方式。它利用非對稱加密的密鑰交換優點,結合對稱加密的高速功能,提高加密效率。2.2數字簽名技術2.2.1數字簽名概念數字簽名是一種用于驗證消息完整性和發送者身份的技術。它通過使用發送者的私鑰對消息進行加密,接收者使用發送者的公鑰進行解密,從而驗證消息的完整性和發送者的身份。2.2.2數字簽名算法常見的數字簽名算法有RSA簽名、DSA、ECDSA等。這些算法基于非對稱加密技術,保證了簽名的不可偽造性和可驗證性。2.2.3數字簽名在安全支付中的應用數字簽名在安全支付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保證支付指令的完整性,防止支付指令被篡改;驗證支付參與方的身份,保證支付過程的安全性。2.3安全協議2.3.1SSL/TLS協議SSL(安全套接層)和TLS(傳輸層安全)協議是一種安全通信協議,用于在互聯網上實現安全數據傳輸。它們采用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保證數據傳輸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2.3.2SET協議SET(安全電子交易)協議是一種專門為電子支付設計的開放協議。它采用非對稱加密、數字簽名等技術,保證支付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保護消費者的隱私。2.3.3其他安全協議除了SSL/TLS和SET協議外,還有許多其他安全協議應用于電子支付領域,如PEM(隱私增強郵件)、S/MIME(安全/多用途互聯網郵件擴展)等。本章主要介紹了安全支付技術的基礎知識,包括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和安全協議。這些技術為電子支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礎保障。第3章支付系統架構與原理3.1支付系統概述支付系統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電子支付技術的不斷發展,支付系統已經從傳統的實體卡片支付、現金支付,逐漸轉向無卡支付、移動支付等多種形式。本章將從支付系統的架構與原理出發,詳細闡述支付系統的運作機制。3.2支付系統架構支付系統架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用戶界面層:提供用戶與支付系統交互的界面,包括各種支付應用客戶端、網頁端等,負責接收用戶支付指令,展示支付結果。(2)支付接口層:負責與用戶界面層、銀行系統、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之間的數據交互,采用標準化協議和接口規范,保證支付數據的安全、高效傳輸。(3)業務處理層:根據支付業務需求,處理支付請求、支付確認、退款等業務操作,同時負責風險控制、交易監控等功能。(4)數據存儲層:存儲支付系統中的用戶信息、交易記錄、配置參數等數據,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5)銀行接口層:與各銀行系統進行對接,完成支付指令的傳遞、扣款、退款等操作。(6)安全認證層:負責支付系統的安全認證,包括用戶身份認證、支付指令驗證、數據加密等,保證支付過程的安全性。3.3支付系統工作原理支付系統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步驟:(1)用戶發起支付請求:用戶在支付應用或網頁端輸入支付信息,包括支付金額、收款方等,發起支付請求。(2)支付接口處理:支付接口層接收用戶支付請求,進行數據封裝和加密處理,然后將請求發送至業務處理層。(3)業務處理:業務處理層對支付請求進行合法性校驗、風險評估等操作,根據預設的業務規則處理支付請求。(4)銀行接口交互:業務處理層通過銀行接口層與銀行系統進行交互,完成扣款、退款等操作。(5)支付結果返回:支付結果經過銀行接口層返回至業務處理層,再通過支付接口層返回給用戶界面層,展示支付結果。(6)數據存儲:支付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如交易記錄、用戶信息等,存儲在數據存儲層,以供后續查詢和分析。(7)安全認證:在整個支付過程中,安全認證層對支付指令進行驗證、加密等操作,保證支付過程的安全性。通過以上步驟,支付系統能夠實現安全、便捷的支付功能,滿足各類場景的支付需求。第4章銀行卡支付規范4.1銀行卡支付流程4.1.1卡片準備在進行銀行卡支付前,用戶需保證已持有有效的銀行卡,并確認卡片未超出有效期限,且具備足夠信用額度或賬戶余額。4.1.2支付發起用戶在商戶處進行消費時,可選擇刷卡、揮卡、插卡或通過移動設備進行支付。支付時需輸入密碼、簽名或使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4.1.3交易處理商戶通過POS終端或移動設備讀取銀行卡信息,將交易數據發送至發卡行進行預授權或直接扣款處理。4.1.4交易確認發卡行對交易進行驗證,確認卡片狀態、賬戶余額、信用額度等信息,如無異常,則完成扣款并向商戶發送交易成功的確認信息。4.1.5交易記錄交易完成后,發卡行和商戶系統分別記錄交易信息,以供后續查詢和對賬。4.2銀行卡支付安全規范4.2.1信息加密在銀行卡支付過程中,所有敏感信息(如卡號、密碼等)必須采用國際標準加密算法進行加密處理,保證信息傳輸安全。4.2.2身份驗證支付時,用戶需通過密碼、簽名或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以保證支付行為為持卡人本人。4.2.3安全控件支付過程中應使用安全控件,如動態口令、短信驗證碼等,以增加支付環節的安全性。4.2.4交易監控發卡行和商戶應建立實時交易監控系統,對異常交易進行預警和攔截,防范欺詐風險。4.3銀行卡支付風險防范4.3.1防范卡片盜刷用戶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密碼,不泄露個人信息,避免在非正規渠道進行交易。4.3.2防范釣魚網站和惡意軟件用戶在支付過程中,應保證網絡環境安全,避免訪問不明,不未知來源的軟件。4.3.3防范欺詐交易商戶應加強對交易行為的監控,發覺可疑交易立即采取措施,如暫停交易、聯系持卡人確認等。4.3.4防范內部風險發卡行和商戶應加強內部管理,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保證內部信息安全和合規操作。第5章第三方支付規范5.1第三方支付概述5.1.1定義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銀行機構在互聯網環境下,依托自身的技術手段和風險管理體系,為用戶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連接服務,協助用戶完成貨幣資金的轉移和支付服務的業務。5.1.2特點第三方支付具有以下特點:(1)獨立性:第三方支付機構獨立于買賣雙方及銀行,為用戶提供支付服務。(2)便捷性: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可快速完成支付操作,提高支付效率。(3)安全性:第三方支付平臺采用加密技術、風險控制等措施,保障用戶支付安全。(4)擴展性:第三方支付平臺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滿足不同用戶的支付需求。5.2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5.2.1注冊與認證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注冊賬戶,并進行身份認證,保證賬戶真實有效。5.2.2綁定銀行卡用戶將銀行卡與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綁定,以便實現資金的劃轉。5.2.3支付用戶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起支付請求,選擇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平臺將請求發送至銀行。5.2.4驗證與劃轉銀行對支付請求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后,將資金從用戶銀行卡劃轉至第三方支付賬戶。5.2.5清算與結算第三方支付平臺根據用戶的支付指令,將資金從第三方支付賬戶劃轉至收款方賬戶。5.3第三方支付安全規范5.3.1用戶身份認證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采用可靠的實名認證機制,保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5.3.2數據加密第三方支付平臺應對用戶數據進行加密處理,保障數據傳輸安全。5.3.3風險控制第三方支付平臺應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防范欺詐、洗錢等風險。5.3.4系統安全第三方支付平臺應加強系統安全防護,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漏洞修復。5.3.5用戶隱私保護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用戶隱私,不得泄露用戶個人信息。5.3.6應急處理第三方支付平臺應制定應急預案,應對突發安全事件,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第6章移動支付與無卡支付6.1移動支付概述6.1.1定義與分類移動支付是指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的支付行為。按照支付方式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短信支付、應用程序支付、近場通信支付(NFC)等。6.1.2發展現狀與趨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移動支付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移動支付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支付場景拓展、支付方式創新、支付安全提升等方面。6.2移動支付安全規范6.2.1安全風險分析移動支付面臨的安全風險主要包括:用戶隱私泄露、惡意軟件攻擊、通信信道竊聽、支付密碼破解等。6.2.2安全措施為保障移動支付安全,應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用戶身份認證,如采用生物識別技術、雙重驗證等;(2)加密通信信道,保證數據傳輸安全;(3)定期更新支付系統,修復安全漏洞;(4)提高用戶安全意識,防范釣魚網站和惡意軟件。6.2.3安全規范與標準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參照《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標準,建立完善的移動支付安全規范。6.3無卡支付技術與發展6.3.1無卡支付技術概述無卡支付是指在不使用實體卡片的情況下,通過其他支付載體(如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完成支付的一種支付方式。主要技術包括:NFC支付、二維碼支付、聲波支付等。6.3.2無卡支付發展現狀無卡支付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以二維碼支付為例,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支付方式。NFC支付在部分城市和場景也得到了推廣和應用。6.3.3無卡支付發展趨勢無卡支付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1)技術創新,如增強支付載體、提高支付速度等;(2)支付場景拓展,覆蓋更多行業和領域;(3)跨界融合,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相結合;(4)支付安全提升,不斷完善安全措施和規范。6.3.4無卡支付安全規范參照《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加強對無卡支付技術的安全監管,保證用戶資金安全。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無卡支付技術,制定相應的安全規范和措施。第7章支付風險管理7.1支付風險類型7.1.1系統性風險電子支付系統面臨的系統性風險主要包括技術故障、網絡攻擊、硬件設備故障等,可能導致支付服務中斷,影響用戶正常使用。7.1.2操作性風險操作性風險主要包括內部管理不善、操作失誤、違規操作等,可能導致資金損失、數據泄露等風險。7.1.3合規性風險合規性風險涉及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方面的變化,可能導致支付服務提供者面臨法律責任、業務受限等風險。7.1.4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指用戶及商戶在支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約、欺詐等行為,可能導致資金損失。7.1.5市場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市場競爭、行業政策變化、市場環境波動等因素,可能對支付服務提供者的業務產生影響。7.2支付風險防范措施7.2.1技術措施(1)采用可靠的加密技術,保障支付數據傳輸的安全性;(2)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防止網絡攻擊和非法入侵;(3)定期對系統進行安全檢查和維護,保證系統穩定可靠。7.2.2管理措施(1)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合規制度;(2)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加強培訓和考核;(3)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發覺并處理風險事件。7.2.3法律合規措施(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時關注監管政策變化;(2)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保證業務合規性;(3)建立合規風險防范機制,防范合規風險。7.2.4信用風險防范(1)建立完善的用戶及商戶審核機制,降低欺詐風險;(2)加強支付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如實時監控、限額管理等;(3)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潛在損失進行合理補償。7.3支付風險監管7.3.1監管部門(1)加強對支付服務提供者的監管,保證其合規經營;(2)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及時發覺并防范風險;(3)指導支付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7.3.2行業自律(1)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2)建立行業風險信息共享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3)定期開展行業風險培訓和交流,提升行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7.3.3社會監督(1)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共同防范支付風險;(2)接受社會監督,及時回應公眾關切;(3)優化用戶投訴處理機制,保障用戶合法權益。第8章安全支付合規性要求8.1法律法規與政策環境8.1.1國家法律法規本節主要闡述我國電子支付及安全支付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但不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為安全支付提供法律依據。8.1.2政策環境分析當前國家關于電子支付及安全支付的政策環境,包括政策導向、監管要求、行業自律等方面,為安全支付合規性提供指導。8.2安全支付標準與規范8.2.1安全支付標準介紹我國安全支付相關標準,如《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務系統檢測規范》、《支付卡行業數據安全標準》等,為支付機構提供技術遵循。8.2.2安全支付規范闡述安全支付的基本要求、技術規范、風險管理等方面內容,包括支付系統安全、用戶身份驗證、交易數據保護等。8.3安全支付合規性檢查8.3.1合規性檢查內容詳細描述安全支付合規性檢查的具體內容,包括支付機構資質、支付系統安全、用戶信息安全、交易風險控制等方面。8.3.2合規性檢查方法介紹合規性檢查的方法,如現場檢查、遠程檢查、文件審查等,保證支付機構符合法律法規及安全支付標準。8.3.3合規性評價與監督對支付機構的合規性進行評價,建立長效監督機制,保證支付機構持續符合安全支付合規性要求。8.3.4合規性整改與處罰針對檢查中發覺的問題,要求支付機構進行整改,并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機構進行處罰,維護安全支付市場秩序。8.3.5持續改進與優化鼓勵支付機構持續改進安全支付合規性,優化支付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第9章支付系統安全評估9.1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概述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是保證電子支付與安全支付規范得以有效執行的關鍵環節。本章主要介紹支付系統安全評估的概念、目的、原則及其在支付系統運行維護中的重要性。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旨在識別、分析、評估支付系統中潛在的安全風險,為制定風險防范措施提供依據,保證支付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9.1.1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概念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是指對支付系統的安全功能、安全策略、安全防護措施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分析、測試和評價的活動。9.1.2支付系統安全評估目的(1)識別支付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漏洞,為風險防范提供依據。(2)檢驗支付系統的安全功能,保證其滿足相關法規、標準的要求。(3)提高支付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4)為支付系統的安全運行維護提供決策支持。9.1.3支付系統安全評估原則(1)全面性原則:對支付系統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覆蓋支付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2)系統性原則:從整體角度分析支付系統的安全功能,關注各個組件之間的相互作用。(3)動態性原則:根據支付系統運行情況,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及時發覺并解決新的安全風險。(4)科學性原則:采用科學、合理的安全評估方法,保證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9.2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方法支付系統安全評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9.2.1安全檢查通過查閱文檔、現場檢查、訪談等方式,了解支付系統的安全策略、安全防護措施等,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漏洞。9.2.2安全測試利用自動化工具或手工測試方法,對支付系統的安全功能進行測試,包括但不限于漏洞掃描、滲透測試、密碼強度測試等。9.2.3安全評估結合安全檢查和安全測試的結果,對支付系統的安全功能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9.2.4風險評估分析支付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主管護師考試中常見答題陷阱試題及答案
- 護理團隊合作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護師考試自主學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臨床技能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分享
- 2024年肇慶市懷集縣教育系統招聘學科教師筆試真題
- 行政管理經濟法概論復習全景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概論考試實踐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主管護師考試未來展望與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與企業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山東棗莊東林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圖紙會審會議紀要范本
- GB∕T 17466.1-2019 家用和類似用途固定式電氣裝置的電器附件安裝盒和外殼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鉆探設備工具材料共12
- 得到上市招股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年浙江省小升初語文試卷(含答案)
- Q∕GDW 12158-2021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重大活動電力安全保障工作規范
- 我把沒有送給你(課堂版)(1)
- 劉半農雨散文的特點
- 南靖和溪各姓氏源流
- 智能PID算法在液位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畢業論
- 腎病及生活質量KDQOL-S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