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1834—1902)講過一個分粥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有7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們想通過制定制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并沒有稱量用具。
第六章制度倫理:視角的轉換想一想*你能想出好的辦法嗎?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但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這一制度安排的結論是: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敗。制度安排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饑餓難挨。這一制度安排雖然平等,但并不公正,并且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這一制度安排表明沒有監督機制,僅僅依靠個人的德性是有漏洞的,不可靠的。制度安排選擇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正和民主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監督委員會常常提出種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這一制度安排表明,制度還必須是有效率的,最好的制度是低成本而又有效的制度。
制度安排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后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用那份最少的。這一制度安排之后,7人小組就未再為分粥而嘗試新的制度,這說明這一制度安排在他們看來就是最好的制度,因為既有效率又保證了公正。故事給你了什么啟示?
議一議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是制度的倫理化的思路二是倫理的制度化的思路三是前二者的綜合第一節制度倫理與德性倫理一、制度倫理的界定三條思路:凡勃倫認為,制度就是一種習俗,是由被習慣化和被人廣泛地接受而成為一種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東西。康芒斯則認為制度就是集體的行動控制個人的行為。斯考特認為制度是社會全體成員贊同的帶有規律性的,并且能夠自行實行或由某種外在權威施行的東西。諾斯指出制度是社會游戲的規則,是人們創造的、用以限制人們相互交流行為的框架。
1、制度的概念*制度經濟學的解釋制度是指以法度、規范、習慣為核心,依一定的程序由社會性組織來頒布和實施的一整套規范體系和社會運行機制的總和。定義:“制度倫理”是指對社會性組織為主體的規范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內在聯系的倫理思考和要求。它既包括對制度主體的倫理要求,也包括對規范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倫理安排;既包括對制度本身的道德要求,也包括對制度運行中一系列環節的道德評判和價值判斷。2、制度倫理二、制度倫理與德性倫理1、區別*倫理學研究的層次不同制度倫理屬于社會倫理范疇德性倫理屬于個體倫理范疇個體倫理主要調節個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制度倫理側重調節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倫理關系個體倫理強調德性、道義、利他、利社會等制度倫理則強調公正、平等、正義等
*道德要求個體倫理——非強制性、無特定組織制度倫理——強制性、依靠特定組織
*實現方式
麥金太爾:只有那些具有正義德性的人才有可能知道怎樣運用法律2、聯系*德性倫理為制度倫理提供理論和實踐前提*制度倫理為德性倫理提供保障和支持平等——人們在人格或權利方面的無差別。制度平等——就是指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等制度安排使公眾享有基本同等的地位和權利。
第二節制度倫理的范疇
一、制度的平等1、定義經濟平等——是指經濟制度的安排應保障人們享有平等勞動和平等競爭等權利。政治平等——是指政治制度的安排要保障公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擔任國家公職的權利,有參政、議政的權利等。法律平等——是指人人享有法律上所規定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在違反法律時不論地位高低,都同樣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懲罰。2、制度平等的諸領域*制度的平等是指基本權利的平等,主要是指人們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領域中的基本權利是相等的。*平等不是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而是指無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如何,都應該享有其應得的基本權利。*平等也不是平均主義,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平等只是指基本權利的平等,而非基本權利和更高權利的享有則可能是不平均、不均衡的。*平等是機會的平等、過程的平等,而不是結果的平均。
3、基本內容*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目標而言,平等與效率同為手段,均不存在優先的問題。*就社會制度而言,平等與效率又都可以是特定社會制度所要達到的目的。*就市場經濟而言,平等與效率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企業生產而言,效率優先。
4、平等與效率的關系制度公正是指社會階層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在社會分配過程中的合理確認。制度的公正實際上是在機會平等、過程平等的基礎上,解決分配平等的問題。二、制度的公正1、定義*制度的實質公正也稱分配的公正,是指制度安排中對社會資源、要素及權益的分配結果的合理與正當。*制度的程序公正也稱形式公正,主要是指制度安排中社會資源、要素及權益的分配規則在制定和適用過程中的正當和公道。2、制度公正的基本內容(1)實質公正*制度的實質公正原則主要是“按貢獻分配”。
貢獻是指人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客觀體現,貢獻需要社會給予一定的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的合理肯定。*按貢獻分配的公正原則與按勞分配原則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是對按勞分配原則的補充。*平等與公正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非基本權利上的差別與不平等只是形式上的不平等,實質上在成果與貢獻這一尺度是平等的。
辛普森由于前妻的被害而受到指控。1995年10月2日,在地區檢察官向加州高等法院提起的刑事訴訟中,由12名陪審員組成的陪審團卻做出了辛普森無罪的裁決,而在1995年2月4日,12名陪審員卻又認定辛普森對受害人之死負有責任,裁決其賠償受害人家屬3350萬美元的民事賠償。
看一看公正原則必然包含著程序公正的要求,對競爭的規則的肯定和維護。制度的公正首先就是要訂立公正的規則和法規,防止制度的漏洞所造成的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程序的公正需要以法律、契約等形式來加以規定,對壟斷、欺詐、以權謀私等行為進行制約,以保證平等與公正的順利實施。(2)程序公正在英文中,公正與正義均可以用“justice”來表示。在中文中,公正與正義的概念有著明顯的區分。各得其應得、各得其所——公正有利于人,有利于社會發展——正義正義作為善的價值的體現明確具有最高道德價值的內涵。
3、制度的公正與正義(1)公正與正義的關系*公正是正義的一部分,一個不公正的制度絕不是一個正義的制度。*制度的公正的核心問題主要就是對權利和利益分配問題,而正義則不都是與功利、利益相關,如果與利益相關,也是指對利益的一種境界,是對制度的一種道義的期待。
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主張公正優先于正義。
羅爾斯主張公正的正當優先于正義的善,在制度安排中,公正優先于正義。社群主義的桑德爾明確指出,“正義是與善相關的,而不是獨立于善之外的”。
(2)公正與正義的優先性?公正的優先性*在制度的現實安排中,公正應該具有優先性,公正是制度的基礎道德。*不能以正義的名義侵犯公正的制度和程序,否則會造成社會的無序和不公。*正義對制度公正的導向作用也是不能忽視的。
(3)制度的正義制度正義在分配領域的體現就是補償正義,就是在制度公正的基礎上,對公正帶來的社會問題的矯正和補償,也稱矯正正義。補償正義主要包括對不正當的程序和獲利的懲罰和矯正,以及對競爭失利者的補償等。
2003年10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相關連接
1、定義
制度民主主要是一種政治管理體制,是指由廣大人民管理和參與決策的國家管理制度。三、制度的民主*形式的民主——制度上確立民主的方式、手段和渠道。*實質的民主——人民真實地參與國家管理和政治決策中,真正對政治管理和決策產生影響。
2、民主的方式*直接民主—廣大公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與政府決策。*間接民主—通過代表或代議制的形式實現對國家管理與政府決策的參與。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多數人原則————表決式的民主,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精英政治—--通過選舉精英組成一個管理階層,對公共事務進行決策。多數人原則與精英政治*完善和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建設*提高民眾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3、民主的建設從制度的角度而言,自由是一種權利,是一種通過各種客觀化的實體來賦予和保障公民的自主性、獨立性的權利。客現化的實體在制度中主要是指經濟、政治和法律等實體。四、制度的自由1、定義*經濟自由——經濟的自主權、交換的自由等*政治自由——政治權利的自由、思想、言論自由等。*法律自由——以法律的形式確保自由的實行2、制度自由的基本內容*經濟體制的改革—產權的自主、政企分開、消除行業壟斷。*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憲政、實行民主、保障言論自由*完善法制—完善立法程序、司法獨立、以法保障自由權利3、制度自由的實現收銀機的故事美國南北戰爭后不久,俄亥俄州的一家雜貨店的老板深為店員在收銀時候的貪污行為犯愁,其兒子開的咖啡店也經常出現此類問題。父子倆決定發明一種機器可以紀錄交易金額,于是收銀機就這樣發明出來。從此,店員的貪污行為不再出現。想一想:中國人碰到這種情況會怎樣做?第三節制度倫理與文化支撐*中國文化—人性善:人性可以改變,反求諸己,求諸德性*西方文化—人性惡:人性不可改變,外求他徑,求諸制度1、人性善與人性惡一、制度倫理與中西文化2、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中國文化—熟人社會:農業文明、人情至上、忽視契約*西方文化—陌生人社會:商業文明、人情淡漠、契約至上3、社會本位與個體本位*中國文化—社會本位:忽視個人權利、國家至上*西方文化—個體本位:重視個人權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