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產業鏈Micro OLED市場分析_第1頁
XR產業鏈Micro OLED市場分析_第2頁
XR產業鏈Micro OLED市場分析_第3頁
XR產業鏈Micro OLED市場分析_第4頁
XR產業鏈Micro OLED市場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R產業鏈MicroOLED市場分析第一部分:VisionPro橫空出世,MicroOLED嶄露頭角蘋果VisionPro開啟新紀元,MicroOLED顯示功不可沒2023年6月6日,蘋果在WWDC大會上正式發布公司第一款MR(混合現實)設備VisionPro。界面新聞引述供應鏈消息稱,蘋果計劃于2024年初、2025年相繼發布一、二代MR產品。蘋果的MR設備VisionPro可通過調節旋鈕獲得不同程度的沉浸度體驗,用戶可以通過眼睛、手勢和聲音實現與自然的交互,是一款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虛擬和顯示融合的革命性設備。此次新品發布有望加速推動XR產業鏈的軟硬件成熟度提升,并通過未來的進一步的迭代創新激活產業鏈。硬件方面,蘋果MR頭顯VisionPro搭載雙算力芯片M2/R1、3PPancake光學方案、MicroOLED顯示屏幕、眼球+手部追蹤交互等核心技術。基于頂配技術,產品能夠實現眼動追蹤高精準度、懸空打字、虹膜掃描、FaceTime虛擬人物全身渲染、VR/AR模式平滑切換等創新功能,帶來沉浸性、交互性與舒適性全新體驗。MicroOLED內屏成本占比位居首位,系VisionPro核心硬件之一根據WellsennXR對蘋果VisionPro的Bom拆解,VisionPro的計算和存儲板塊、顯示板塊、光學板塊、交互傳感器、結構件和連接件分別占到整機成本的14.54%,44.19%,15.12%,6.57%,7.97%,1.34%。其中,蘋果VisionPro將接近50%的成本花費在兩塊Micro-OLED屏幕上,一塊Micro-OLED屏幕的成本為350美元。由此可見,顯示屏幕的技術升級與降本增效,對于蘋果MR產品的迭代與應用落地舉足輕重。第二部分:MicroOLED有望成為下一代XR主流屏幕XR開創視覺領域新時代,屏幕升級主線清晰XR設備成為解放視覺需求的新選擇。視覺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而人的視覺需求主要包括視場角足夠大(滿足雙目立體視場角120°×135°)、清晰度足夠高(≥60PPD)以及雙目輸入帶來的真實性。在過去,視覺需求牽引著手機產業的發展,但由于人手物理尺寸桎梏著手機屏幕尺寸、手機廠商未能突破立體成像技術的局限,手機用戶始終有部分視覺需求未被滿足。而未滿足的視覺需求不斷推動著視覺技術的創新,AR/VR由此應運而生,通過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交互來為用戶創造沉浸式的視覺環境。Micro-OLED是目前最適合虛擬現實的顯示技術,有望主導XR設備MicroOLED方案擁有較多突出優勢。從與傳統顯示方案核心參數的比較中可知,MicroOLED具有像素密度高、對比度高、刷新率高且響應時間短、自發光輕功耗、能全黑等特點。雖然AR與VR顯示要求不盡相同,但MicroOLED能夠克服此前AR/VR顯示技術存在的許多缺陷,并很好地滿足XR設備提高像素密度、減少眩暈、降低功耗的需求。同時,相較性能進一步提升但量產難度高、成本巨大的MicroLED,MicroOLED更適用于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總體來看,Micro-OLED是目前最適合VR的顯示技術,有望取代Fast-LCD等傳統方案,并成為下一代主流屏幕。當前MicroOLED的應用和落地已取得顯著的進展。在AR設備方面,2022年MicroOLED出貨量已占全球AR頭顯應用超50%;在VR設備方面,目前AppleVisionPro、Arpara5KVR頭顯、MeganeX等大廠產品紛紛開始搭載MicroOLED屏幕,開創VR應用硅基OLED的新時代。XR頭顯未來出貨量有望實現高增,硅基OLED產業或迎蓬勃發展AR/VR進入產業突破關鍵期,蘋果MR推升產業進入“空間計算”新階段。隨著AR/VR應用領域向大規模廣泛性行業發展,早期階段其技術迭代無法較好滿足消費端需求特征、內容生態系統尚未健全等問題逐漸成為其普世化發展的阻礙。根據IDC數據,全球AR/VR設備出貨量已經連續兩季度下滑超過50%,出貨量有所承壓。在此節點,蘋果VisionPro的推出為AR/VR產業的迭代與突破注入全新活力。AR/VR設備有望向智慧生活場景加速滲透,邁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據IDC預計,AR設備、VR設備2027年的出貨量分別為680萬臺2190萬臺,2023-2027年出貨量復合增長率依次為96.5%、30.1%,頭戴裝置后續出貨量的增長勢頭十分強勁。硅基OLED產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蘋果首代MR產品搭載MicroOLED已打開硅基OLED技術落地的全新紀元。展望后續,隨著顯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屏廠相關產能的布局與落地、成本的持續下探、以及后續大廠搭載MicroOLED的產品的陸續推出,硅基OLED將憑借其與可穿戴設備的完美需求適配性,逐步擴大其搭載量與市場份額。據CINNOResearch預計,2025年全球AR/VRMicro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將達到14.7億美元,2021年至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119%,成長空間十分廣闊。第三部分:微顯示技術演進及MicroOLED制造MicroOLED的結構與原理硅基OLED器件結構如下圖,包括驅動背板和OLED器件兩部分:驅動背板:采用CMOS工藝制備,形成像素電路、行列驅動電路等。不同于傳統的底發射OLED,硅基OLED微顯示器采用頂部發光方式。CMOS電路上方為像素圖案導電層,作為OLED器件陽極,而陰極采用透明金屬。硅基OLED的頂發射相對于底發射OLED具有許多優勢:1)頂發射發出的光不經過玻璃襯底傳播,因而減少了波導損耗,因此其發光效率高于底發射OLED;2)發光層制作于不透明的單晶硅基底上,其像素驅動電路比底發射集成了更多晶體管,從而增強驅動電路性能,提高顯示分辨率;3)硅基OLED的頂發射通常比底發射具有更窄的發光光譜和更好的色度。OLED器件:陽極上方為完整的有機發光OLED器件,包括兩邊的絕緣層以及中間的電子轉移層、有機發射層和空穴轉移層,并在頂電極上制備薄膜封裝層對發光器件進行保護。其中,有機發光器件屬于載流子注入式發光,從陽極和陰極注入的空穴和電子在有機物中復合,從而形成發光。微顯示技術迭發展路徑與分類,及針對MicroOLED的迭代方向傳統的OLED面板因采用精細金屬掩膜版和RGB三色獨立蒸鍍工藝,使得紗窗效應明顯。原因:傳統OLED方案是將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發光材料蒸發至氣態→氣體金屬材料通過精密金屬掩膜版上特定位置的開孔→三色材料依次被蒸鍍到玻璃背板上→獨立調節單色子像素的發光強度并混合成彩色光→在此工藝中,掩膜版網格的痕跡會被留在屏幕上,所以屏幕不完全被發光材料覆蓋。在較大尺寸的顯示場景下,人眼距離屏幕較遠,即使PPI較小,人眼也無法分辨出具體的像素。但對于XR,人們是在非常近的距離看一塊非常大的屏幕,故人眼能分辨出畫面中具體的像素點及其像素點之間的間隔,觀看效果如隔著一層紗窗,即為“紗窗效應”。而MicroOLED使用W-OLED的W-RGB技術方案能有效規避紗窗效應。MicroOLED制造工藝流程與難點硅基OLED制造工藝復雜,不同工序側重的工藝重點和需要克服的難點也不盡相同:陽極制造工藝:陽極制作工藝的優劣對于提升產品亮度及良品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像素點尺寸及像素間距較小,這對于顯示器像素點的制作工藝有很高的要求。蒸鍍工藝:有機發光材料鍍膜是影響顯示器產品性能的關鍵工序。蒸鍍工藝過程中,有機發光材料的選擇、蒸鍍膜厚、結構的搭配直接決定了硅基OLED產品的亮度、色域、畫面的均勻性等性能指標。薄膜封裝工藝:有機材料在大氣環境中遇水容易失效,產品屏體密封效果決定產品可靠性以及產品品質。所以如何根據材料的特性,設計高效、低缺陷、高密度的薄膜密封技術,從而對OLED微型顯示器進行有效密封,是制備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的關鍵問題。第四部分:產業鏈梳理及投資分析MicroOLED產業鏈概況上游原材料包括硅基板、金屬材料、有機發光材料、封裝材料、光刻顯影材料、彩色濾光層等,其中有機發光材料最為關鍵,受制于精細化工的技術工藝目前主要由日韓廠商占主導。制造設備主要涉及蒸鍍、光刻、顯影/刻蝕、薄膜沉積設備等;檢測設備主要用于生產過程中的顯示、觸控、光學、信號、電性能等各種功能的檢測環節,目標是提升整體良率水平。中游面板制造歐美日韓等國先發優勢較強,但隨著行業景氣度提升,國內企業亦開始布局消費級MicroOLED面板技術。下游應用主要包括AR/VR,智能穿戴設備,相機制造,醫療器械,工業器械及其他領域,當前市場對MicroOLED主要聚焦在AR/VR設備上。海外重點公司梳理日本索尼作為OLED行業曾經的奠基人,近日因在蘋果公司MR設備VisionPro的發售上展示為其供應的兩塊小尺寸硅基OLED屏幕而備受市場關注。VisionPro的屏幕或為索尼特殊定制。索尼是商用XR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