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一輪復習】文學類文本:現代詩歌一(5)分析藝術手法
必備知識+方法技能
【考情簡述】
本考點是分析并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
現代詩歌的藝術手法,指詩人塑造形象、創設意境、表達情感時所使用的各種手法。
現代詩歌的藝術手法,跟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大同小異,考生除了要知道一般的藝術手法外,
更要著重了解章法結構藝術、描寫和抒情角度、象征、修辭等現代詩歌慣用的藝術手法。
【必備知識】
1.章法結構藝術一一詩歌分節的作用
一首好的詩歌,不但在內容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樣具有美的魅力,
而詩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現代詩歌的分節,就是章法結構藝術的表現。
類另U例析
“初見你時你給我你的心/里面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再見你時你給我你的話/
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三次見你時你給我你的手/里面藏著個葉落的深秋//最后
見你是我做的短夢/夢里有你還有一群冬風。”(邵洵美《季候》)
實現內容、視從春夏到秋冬,這漫長的四季是“我”和“你”這對戀人從相識到相戀,又相
角、抒情主體互生出隔閡的感情歷程,自然界從煦春到寒冬的自然進程卻正好象征了這對戀人走
的轉換過的道路。與其說這是一種偶然的巧合,毋寧說這是詩人刻意營造的一種象征,象
征著對美包括愛情的追求的一種悵然若失的心緒。全詩以春夏秋冬的溫差來隱喻戀
人之間感情起落變化,但詩人寫來卻很有層次,從朦朧到熾熱,到惆悵,最后是失
望,非常含蓄而又準確地描畫出戀人之間感情波動的發展軌跡。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上天給他的
聰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就連他自己的夢也
容易忘掉。"(陳夢家《一朵野花》)
呈現復沓之美
此詩寫了一朵野花自然、自在、自信的純美,并以優美的筆調歌詠它,同時詩
人亦借野花來表述他對于自己的詩歌生命的一種認識與歡欣,其中所蘊含的樂觀、
昂揚、超脫的生命態度與情趣,是有著普遍意義的。全詩形式整齊,通篇押韻,和
諧流暢,也是標準的新月格律詩,同時其落筆舒緩有致,情緒抒發自然樸素,達到
了詠物喻人的藝術效果。現代詩歌“新月派”提出過著名的“三美”理論,即“音
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復沓之美,不僅僅指形式,也指內容,復沓之中,情感
得到了強化。此詩分為兩節,形成復沓之美。
2.描寫和抒情的角度
描寫和抒情的角度,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稱使用的問題,也叫視角。文學作品中都有一
個人稱使用的問題,視角的問題。
類別解說例析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
第一人稱“我”是詩人情感的望/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長
載體,情感的寄托物。第一人稱的力量。"(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抒情主
“我”有兩種情況:A.抒情主人公人公就是詩人自己。
第一人稱
“我”就是詩人自己。B.抒情主人“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
“我”的
公“我”是物,躲在后面的是詩人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郭
視角
自己,這叫“以物代己”或“以物沫若《天狗》)用第一人稱“我”來代表天狗,也可以
喻己”,“物”既可以是人物,也說‘'我"化身為天狗。
可以是事物。辛笛的《刈禾女之歌》,就是借“刈禾女”形象
作為自己的代言人。
“一定要走嗎,請等我與你同行/我的腳知道每
第二人稱“你(們)”,往往與
一條平安的路徑/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給
抒情主人公形成對話情景,便于抒
你,再給你手的溫存/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你可以
第二人稱情主人公向對方進行感情傾訴,或
不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何其芳《預言》)
“你對對方表達質疑、否定。有時“我”
“你”是詩人心中傾慕的對象,整首詩通過抒情
(們)”的與“你”同時出現,形成對話關系;
主人公對“你”的感情的傾訴,完成了一次由期盼、
視角有時只有“你”,與“你”對話的
挽留、懇求同行到絕望的感情歷程。“你”在完成了
抒情主人公“我”并未出現,但仍
與抒情主人公的一次愛情纏綿同時,也讓讀者對“你”
是一種對話關系。
的美好形象傾慕不已。
第三人稱''他(她、它、他們)”“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
第三人稱是作為詩人客觀觀察并傾注感情——/平原的盡頭/臨近深谷的懸崖上〃它傾聽遠處森
“他(她、的對象而存在的。第三人稱“他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獨地站在那里/
它、他(她、它、他們)”便于靈活自由地顯得寂寞而又倔強〃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
們)”的視表現生活,便于詩人表達對“他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卻又像是要展翅飛
角(她、它、他們)”的情感態度。現翔……”(曾卓《懸崖邊的樹》)
(她、它、他們)”指物象的比較多,這是一首詠物詩,使用第三人稱“它”來寫。詩
指人物的比較少;作為物象,一般中的“它”就是“懸崖邊的樹”,是一個物象,是詩
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詩人或人客觀觀察并傾注感情的對象,帶有象征意義。此詩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正是處于時代逆流中知識分子的形象寫照,也是當代
知識分子人格的活“雕塑”。
3.象征手法
解說例析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
象征手法,就是以具體事物去
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
表現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
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
義的一種文學手法。換言之,象征
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仿佛永遠分離/
就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
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
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
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致
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包括
橡樹》)
象征體和本體兩個方面,象征體和
這首詩以整體象征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
本體之間必須要有內在聯系,這種
體形象對應象征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
聯系依靠聯想建立。
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這首詩采
注意:在不同的場合,同一事
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
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界。
4.比喻和擬人
類
解說例析
別
“迎上門來堆一臉感激/仿佛我的到來是太多的賜予/探問旅途
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
如頑童探問奇跡/一雙老花眼總充滿疑懼〃從不提自己,五十年謙虛/
物打比方,也就是用具體
超越恩怨,你建立絕對的良心/多少次我擔心你在這人世寂寞/緊挨著
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
你的卻是全人類的母親〃面對你我覺得下墜的空虛/像狂士在佛像前
比喻來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
失去自信/書名人名如殘葉掠空而去/見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奧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種
(袁可嘉《母親》)
修辭手法。比喻也是現代
這首詩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護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兒子對母
詩歌中最常用的手法。
親的敬愛與贊美。詩中的比喻起了很大的作用。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你看到了嗎/你看到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嗎/你看它,它沒
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有低下頭/而是把頭轉向身后/它把頭轉了過去……它的頭即使是在
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沒有太陽的時候/也依然在閃耀著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嗎/你
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應該走近它/你走近它便會發現/它腳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
修辭。詩歌中的擬人手法,一定會攥出血來。”(芒克《陽光中的向日葵》)
擬人
是指將要表達的主題或物“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就是本詩的核心意象,毫無疑問,它
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是一個象征意象,但這個意象的塑造卻使用了擬人的手法,使這棵向
用人物的某些個性的特點日葵具有了人的行為、人的神態、人的情感。讀完了整首詩,我們就
來詠物,以獲得僧人詠物,會知道,這并不是一棵簡單的向日葵,而是一棵有著思想象征意義的
以物喻人的效果。向日葵。
5.通感
解說例析
“房里曾充滿過清朗的笑聲/正如花園里曾
通感,又叫“移覺”,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
充滿過百合或素馨/人在滿積著夢的灰塵中抽煙/
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沉想著凋殘了的音樂雖然自己的夢是和別人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官的感受可以溝
的不同/但是我知道今天我是流過眼淚/而從外
通,不分界限,它是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
邊,寂靜是悄悄地進來。"(戴望舒《獨自的時候》)
象。
“房里曾充滿過清朗的笑聲/正如花園里曾
充滿過百合或素馨”,聽覺與視覺相通;“沉想
通感有以下三個作用:
著凋殘了的音樂”,詩人以“凋殘”搭配“音樂”
其一,抒難寫之情,述難言之感;
來進行審美創造,將視覺挪于聽覺。這一通感描
其二,把一種感官的感受用另一種感官表達出
寫便有機地把詩中表現的眾多意象一一“笑聲”
來,突破常規,使感覺陌生化,造成新奇可感的藝
“百合”“素馨”“音樂”統攝為一個藝術整體
術效果;
了。
其三,更好地傳情達意,表現人物心理活動。
6.其他
類別解說
①借形象、意象抒情一一把思想感情寄寓在形象、意象之中,讓形象、意象做‘'代
抒情方式言人”。
②直抒胸臆一一直接表明態度,抒發思想感情。
相輔相成的藝①動靜結合一一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二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藝
術術效果。
②虛實結合一一現代詩歌中主要指具體的形象描寫與想象的情景描寫相結合。
③感官結合一一在描寫中把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結合在一起。
④渲染映襯一一本來是兩種手法,結合在一起,就是通過渲染達到映襯的目的,
反映的是此物與彼物的關系。
⑤點面結合一一“點”的描寫和“面”的描寫相結合。“點”,一個焦點、一個
細節的描寫;“面”,群體性、普遍性的描寫。
⑥明暗結合一一明色調畫面描寫與暗色調畫面描寫相結合。
⑦遠近結合一一由近到遠、由遠到近,遠近結合。
⑧正側結合一一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修辭藝術除了單獨介紹的比喻、擬人、通感之外,還有夸張、反復、排比、對仗、對比等。
【解題思路】
1.解題方法
就點論點,就面論面;針對要求,分列答案。
對現代詩歌藝術手法的探究鑒賞,可以是“點”,可以是“面”。作為探究鑒賞題的
設置,在“面”上設問的會多一些,但也不排除在“點”上設問。答題的原則:就點論點,
就面論面,但不能出現“點”“面”相違的情況。探究鑒賞藝術手法,難免會用到概念,
要注意概念表述的準確性;探究鑒賞藝術手法,一般都離不開效果的表述,要注意藝術手
法和表達效果的統一性。這類題會提出具體指向、具體要求,我們必須針對題目的指向和
要求,分點列出答案。
2.規范答題
指出藝術手法名稱,解說該藝術手法是如何運用的,分析該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有幾點就分列幾點。
3.答題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目的命題意圖(包括表面的和隱含的)。
第二步,概括題目,結合詩歌內容確定對應內容所使用的藝術手法。
第三步,觀照全詩,探究該手法在詩歌作品中的藝術效果。
第四步,根據上面步驟的分析,分條規范陳述答案。
典型例題
【題目】
(2022?重慶南開中學高三模擬)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各題。
村景
希梅內斯
這是一個野外小村,
烏黑的瓦頂上空,
碧綠的田野之中,
回蕩著草蟲和畜鈴的奏鳴。
蝙蝠正在四處飛舞,
天使已敲響晚禱的鐘聲,
農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4助頭、嘴里還把歌兒哼。
孩童的喧鬧混成一片,
畜欄中的牛群嘩嘩不停,
鍋灶里飄出微微的香氣,
淡淡的炊煙裊裊飛升。
金盤似的圓月一輪,
高掛在遠處的樹頂,
拋灑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
(林之木譯)
【注】希梅內斯(1881?1958),西班牙詩人、數文家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烏黑的瓦頂上空,碧綠的田野之中",屋瓦是黑的,昭示歲月的滄桑;田野是碧綠
的,顯示出勃勃生機,預示豐收的希望。
B."農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鋤頭,嘴里還把歌兒哼",經過一天的勞作,荷鋤而歸,
嘴里還哼著歌謠,寫出農夫心情的悠然、歡暢。
C."鍋灶里飄出微微的香氣,淡淡的炊煙裊裊飛升”,這是一幅溫馨恬然的鄉村風景圖,
飯香微微飄出,炊煙裊裊升騰,富有詩情畫意。
D.”高掛在遠處的樹頂,拋灑出清澈的光芒”,詩人在這清冷的月色之下,油然而生一
種濃濃的感傷之情。
2.下列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的開篇直述,"這是一個野外小村",篇未收束,"沐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
首尾呼應。
B."天使已敲響晚禱的鐘聲”是現實與想象的結合,既有莊嚴肅穆的氛圍,又增加了全
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C.詩人善于融情于景,選取多種代表鄉村的事物蝙蝠、草蟲、牛群,來抒發自己對鄉
村景色的喜愛。
D.”金盤似的圓月一輪,高掛在遠處的樹頂”,將圓月比作金盤,有形有色,形象寫出
明月的圓潤。
3."沐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中的"奇幻""清涼"如何理解?
4.詩歌的寫景角度靈活多變,這給讀者帶來怎樣的閱讀體驗?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
1.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油然而生
一種濃濃的感傷之情"錯誤,"高掛在遠處的樹頂,拋灑出清澈的光芒",這兩句應該寫的是
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鄉村生活,詩人面對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鄉村生活,心生羨慕,
費嘆唏噓,并未生出濃濃的感傷之情。
2.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首尾呼應"
錯誤,應該是詩的開篇直述,"這是一個野外小村",而篇末又做了概括式的收束,這是“沐
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
3.①"奇幻"的意思是奇異變幻;"荒涼"的意思是冷清。②"沐浴著奇幻的荒涼村景",
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光芒"沐浴著村景,小村被月光籠罩著。③在結構上,概括野外
小村傍晚時分迷人的景致:如烏黑的瓦頂、碧綠的田野、草蟲、蝙蝠、牛群、農夫扛著鋤頭
回家的場景、孩童的喧鬧、淡淡的炊煙裊裊飛升、鍋灶里飄散出微微的香氣、高掛在遠處的
樹頂的金盤似的圓月等,這些景致奇異變幻,給人冷清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的村景和
恬然的鄉村生活的贊美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奇
幻”的意思是奇異變幻;"清涼"的意思是清靜幽涼。
"沐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是總結上文野外小村傍晚時分迷人的景致,如烏黑的瓦頂,
碧綠的田野,蝙蝠、草蟲和牛群,農夫扛著鋤頭回家的場景,孩童的喧鬧,淡淡的炊煙裊裊
飛升,鍋灶里飄散出微微的香氣,高掛在遠處的樹頂金盤似的圓月,這些景致異變幻多端,
給人特別清靜幽涼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對灑脫怡然的鄉村生活的贊美之情。
"沐浴著奇幻而清涼的村景”收束全文,運用比擬的手法。
4.①"烏黑的瓦頂""碧綠的田野",詩人先從視覺的角度描繪了典型的村莊景色;接下
來述以聽覺上的意象,"回蕩著草蟲和畜鈴的奏鳴”,并且經由詩人的想象,道出"天使已敲
響晚禱的鐘聲”;詩人還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了代表鄉村的動物,即蝙蝠、牛群,同時也
描繪了農夫經過一天的勞作扛著鋤頭回家的場最,“嘴里還把歌兒哼“體現了農夫心情的舒
暢,且照應著孩童的喧鬧;之后又切入了嗅覺的感受,"鍋灶里飄散出微微的香氣”;最后從
視覺的角度,用比喻的修辭手怯描繪了高掛在遠處的樹頂的拋灑出清澈的光芒的金盤似的圓
月。②整首詩描繪了美好靜謐奇異的村景和恬然的鄉村生活,讓讀者從不同的感官角度欣
賞如此景象,讓讀者面對恬然的鄉村生活油然而生一種贊美和向往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先要
從各種不同的寫景的角度分析詩歌中的景象,在談談讀者的閱讀體驗。賞析景物描寫的角度
主要有時空、動靜、修辭和色彩等角度,還有聯想、想象等其他表現手法的角度。閱讀體驗
主要從感官享受、情感熏陶等角度思考。
詩人對于村景的描述由視覺形象作為起點,"烏黑的瓦頂","碧綠的田野",這正是典型
的村莊景色,而接下來述以聽覺上的意象,"回蕩著草蟲和畜鈴的奏鳴",并且經由詩人的想
象,道出"天使已敲響晚禱的鐘聲”,這中間的幾句詩中,詩人寫入了多種足以代表著鄉村的
動物,蝙蝠、草蟲和牛群,同時也描畫了農夫經過一天的耕耘勞作扛著鋤頭回家的場景,“嘴
里還把歌兒哼",體現了農夫心情的舒暢,還映照著孩童的喧鬧,這簡直就是陶淵明的詩句"晨
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翻版。而另一邊,"淡淡的炊煙裊裊飛升","鍋灶里飄散出微微的
香氣",又契入了嗅覺的感受。最后展現的是,"金盤似的圓月一輪,高掛在遠處的樹頂,拋
灑出清澈的光芒,沐浴著奇幻的清涼村景。"如此美好的村景和恬然的鄉村生活,真是令人
心生羨慕,贊嘆唏噓。
【對點練習】
【題目一】
閱讀下面這首現代詩,完成各題。
我遙望
曾卓
當我年輕的時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
遙望六十歲,像遙望
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而今我到達了,有時回頭
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
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
1.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輕時,對未來充滿想象,“遙望六十歲,像遙望/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是那么
遙遠和神秘。
B."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表現了人生易老、年輕不再的
沉痛與悲傷。
C.第一節的"偶爾抬頭"與第二節的"有時回頭",字面上只有細微的區別,但內在情感
卻很不一樣。
D.這首詩以人生中不同年齡段的兩次"遙望”為基點,表達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與深
刻的生命體驗。
2.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巧妙運用對比手法:年輕時與年老時、到達前與到達后,在今昔對比中完成了
時空的轉換。
B.詩歌結構精工:年輕時與六十歲的兩次"遙望"前后照應,回環往復,人生仿佛也兜
了一個圈。
C.詩歌語言明白曉暢,情感濃烈,如"而今我到達了"看似平白如話卻包含了強烈的喜
悅之情。
D.這首詩篇幅不長卻意蘊豐富,意境深遠,帶有濃郁的哲理意味,頗有幾分禪意,十
分耐人尋味。
3.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舞者
洛夫
嗆然
皺聲中飛出一只紅蜻蜓
貼著水面而過的
柔柔的腹肌
靜止住
全部眼睛的狂嘯
江河江河
自你腰際迤迪而東
而入海的
竟是我們胸臆中的一聲嗚咽
飛花飛花
你的手臂
豈是五弦七弦所能縛住的
揮灑間
豆英炸裂
群蝶亂飛
升起,再升起
緩緩轉過身子
一株水蓮猛然張開千指
扣響著
我們心中的高山流水
(節選自《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第四卷)第二版》)
1.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嗆然/錢聲中飛出一只紅蜻蜓","嗆然"是打擊樂的引導聲,"紅蜻蜓"是舞者,舞者
上場,但我們似乎不見舞者,只看見一只"紅蜻蜓"。
B.“貼著水面而過的/柔柔的腹肌”,形容舞者的身體鍛煉很好,腹肌柔韌,能貼著水面
而過,這是舞蹈美的基礎條件。
C."江河江河",這是觀者的內心呼喊,讓我們似乎聽見了一片驚嘆聲,展示了舞者舞
姿的迤遍如江河一般。
D."你的手臂/豈是五弦七弦所能縛住的",這是對舞者手臂輕盈自由的高度贊美,"豈
是"二字強化了這種感情。
2.下列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行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打擊樂讓讀者似乎聽到了清脆、急促的開場鑼鼓,
"飛出"的"一只紅蜻蜓”一下子便讓觀者眼前出現了色彩鮮艷的藝術形象。
B.“江河江河/自你腰際迤遮而東”,由實到虛,以虛寫實,舞者的形體動作讓觀者眼前
似乎流動著一條迤邈向東的江河。
C."豆莢炸裂/群蝶亂飛",這兩個意象使用了夸張手法,寫出了舞者舞姿的剛健與圓熟,
體態的熱烈與迷幻。
D.詩歌的第二節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而這一系列的意象正是"紅
蜻蜓”的意象引發出的一個又一個的田園意象。
3."一株水蓮猛然張開千指",這句詩應該怎么理解?
4.本詩對“舞者"的舞技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方法,請你找出三例加以賞析。
【答案】
一、1.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鑒賞能力。B.”沉痛與悲傷"
感情過于沉重,這句話是表現一位驚濤駭浪中的"過來人"在其峰!J達"后對過去歲月的回望和
反思以及悵然若失的復雜情緒。
2.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包含了強烈的喜悅之
情”賞析不正確。這句話蘊含的感情微妙,到達后回望年輕時候,又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因此是一種亦喜亦悲的復雜情感。
3.詩人將生活喻為"海洋”,人生便是一次遠航;而"六十歲"相對于年輕的"我"就是一
個“遠在異國的港口",遙遠、神秘而又充滿誘惑;人生路上的悲歡離合也就恰似航行中的"狂
風暴雨,驚濤駭浪"。這些比喻密切相聯,組成一條和諧統一的比喻鏈,自然貼切,精妙傳
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中修辭手法的能力。全詩以航海遠行這一中心比喻貫
穿始終,"在生活的海洋中",將生活喻為"海洋",那么整個人生就是一次沒有返程的航行。
年輕的時候,"遙望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磨難的中考語文作文
- 纖維板生產中的員工培訓與管理考核試卷
- 智能電動牙刷智能識別考核試卷
- 生活就像一首歌初三語文作文
- 殘疾人座車交通事故應急預案考核試卷
- 描寫巴黎的初二語文作文
- 紡織品在包裝行業的應用與發展考核試卷
- 電力施工項目施工圖紙識別考核試卷
- 發熱患者的護理指南
-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2
- 2025年國家電投所屬國核鈾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小學生打架班會課件
- 參展商服務手冊
- 隨機過程-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湖南省對口招生考試醫衛專業試題(2024-2025年)
- 公共危機管理(本)-第五次形成性考核-國開(BJ)-參考資料
- 孕期碘缺乏病的健康宣教
- 電梯調試單機試車方案
- 【MOO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子宮平滑肌瘤手術臨床路徑表單
- GB/T 36547-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