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常州市歷史高考自測試卷(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關于中國近代史的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B.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四運動C.北伐戰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D.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北伐戰爭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頒布于1954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頒布于1956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頒布于1958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頒布于1962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3、宋朝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該書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刊行,后世官府屢行刊刻,在國內外均有重大影響。宋慈在書中將刑事與檢驗相結合,開創建了“法醫鑒定學”,同時詳細記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尸體、勘察現場、檢查兇手等的方法和要旨。這反映了當時A.政府重視科學技術,鼓勵科技創新B.法制建設得到發展,司法檢驗進步C.儒家倫理道德對司法審判影響巨大D.商品經濟繁榮發展,市民階層興起4、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被漢武帝采納。這一做法A.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B.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C.出現了三教合一的趨勢D.阻礙了儒學思想的發展5、關于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下列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A.科舉制度始于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官選拔制度。B.宋朝時期,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C.明朝的科舉考試內容主要為詩詞歌賦。D.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因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而被廢除。6、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7、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千古一帝”?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8、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9、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王國實力B.恩賜貴族官位C.削弱王國勢力D.加強對邊疆的管理10、下列各項中,對宋明理學歷史地位的評價正確的是A.引導人們關注現實B.使儒學成為正統思想C.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確立D.繼承發展了儒學思想11、下列哪一項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的措施?A.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B.統一度量衡C.焚書坑儒D.推行科舉制度12、關于宋朝的經濟特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的時代之一B.城市經濟發達,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商業城市C.海外貿易活躍,與多國有貿易往來D.農業生產落后,糧食需要大量進口13、題干:以下哪項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A.指南針B.火藥C.印刷術D.水利工程14、題干: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太平天國運動C.洋務運動D.戊戌變法15、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歷時43天的渡江戰役取得勝利。這一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請問這三大戰役是指哪三個?A.遼沈、淮海、平津B.遼沈、百團、臺海C.淮海、平津、渡江D.平津、渡江、百團16、元朝時期,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這一制度的創立,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請問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A.加強了君主專制B.鞏固了國家統一C.促進了民族交融D.推動了經濟發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清政府面臨嚴重的內外危機。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并賠償巨額軍費。隨后,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侵華,導致《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二:面對民族危機,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探索救國道路??涤袨?、梁啟超等人主張變法維新,推動了戊戌變法;孫中山則提出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問題:(1)根據材料一,簡述甲午戰爭對中國產生的影響。(5分)(2)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分別代表了當時中國怎樣的救國思想?(5分)(3)分析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的核心內容及其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影響。(5分)第二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我國某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口密度變化圖。(圖表內容省略)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地區人口密度變化的主要原因。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重要方式。始于隋朝,盛于唐宋,至明清達到頂峰??婆e制度對于打破貴族壟斷,提高官員素質,促進社會流動有著重要作用。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標志著中國傳統教育體系的終結,也反映了近代化進程中教育制度的重大變革。(1)簡述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6分)(2)分析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及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9分)第四題題目:請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夫五經者,所以明道義,正法度,立教化,正人心也。自漢以來,治經者皆宗師董仲舒?!薄端问贰と鍖W傳》材料二:“(明清之際)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實際上是對專制主義的批判,是一種新的民主思想的萌發。”——錢穆《中國思想史》問題:1.根據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說明其歷史作用。2.根據材料二,分析明清之際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思想變化。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董仲舒思想和明清之際批判理學思想的異同。江蘇省常州市歷史高考自測試卷及解答參考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關于中國近代史的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B.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四運動C.北伐戰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D.五四運動、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至1927年。因此,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頒布于1954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頒布于1956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頒布于1958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頒布于1962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答案: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于1954年,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紀元。選項B、C、D中的年份均不正確。3、宋朝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該書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刊行,后世官府屢行刊刻,在國內外均有重大影響。宋慈在書中將刑事與檢驗相結合,開創建了“法醫鑒定學”,同時詳細記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尸體、勘察現場、檢查兇手等的方法和要旨。這反映了當時A.政府重視科學技術,鼓勵科技創新B.法制建設得到發展,司法檢驗進步C.儒家倫理道德對司法審判影響巨大D.商品經濟繁榮發展,市民階層興起答案:B解析:材料介紹了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詳細記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尸體等的方法和要旨,開創建立了“法醫鑒定學”。題目要求據此分析出當時的社會狀況。選項A,材料中只提到后世官府屢行刊刻宋慈的《洗冤集錄》,但不能說明宋朝政府重視科學技術,鼓勵科技創新,且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重視的是文化而非科學技術,所以選項A不符合題意。選項B,材料中《洗冤集錄》詳細記述了法醫鑒定的方法和要旨,說明當時司法檢驗有專門的書籍指導,反映了當時法制建設得到發展,司法檢驗進步,所以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C,材料中只提到宋慈將刑事與檢驗相結合,創立了法醫鑒定學,并未提到儒家倫理道德對司法審判的影響,所以選項C不符合題意。選項D,材料中并未提到商品經濟繁榮發展,市民階層興起,且這兩者與法醫鑒定學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所以選項D不符合題意。4、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被漢武帝采納。這一做法A.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B.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C.出現了三教合一的趨勢D.阻礙了儒學思想的發展答案:B解析:董仲舒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意思是不在六藝之術和孔子思想的,都要斷絕它們傳播的道路,不要讓它們一起發展,這被漢武帝采納,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題目要求分析出這一做法的影響。選項A,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時期,此時早已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所以選項A不符合題意。選項B,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所以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C,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釋教(佛教)、道教三教融合,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從南北朝時期起在中國文化史上居主流地位,明、清兩代時期,三教合一思潮彌漫到社會各個階層,所以三教合一出現在漢武帝之后,選項C不符合題意。選項D,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推動了儒學思想的發展,使其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所以選項D不符合題意。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3、B;4、B。5、關于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下列哪一項描述是正確的?A.科舉制度始于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官選拔制度。B.宋朝時期,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C.明朝的科舉考試內容主要為詩詞歌賦。D.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因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而被廢除。答案:B解析:科舉制度實際上始于隋朝,并非唐朝;明朝科舉考試內容主要是八股文,而非詩詞歌賦;清朝在1905年正式宣布廢止科舉制度,因此B選項表述正確,宋朝時期確實實行了鄉試、會試、殿試的三級考試體系。6、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甲午中日戰爭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答案:A解析:鴉片戰爭(1840-1842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也導致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開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階段。其他選項雖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但它們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后,故A選項正確。7、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千古一帝”?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A解析:秦始皇,即秦王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統一的皇帝,統一六國后建立了秦朝,實行一系列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被譽為“千古一帝”。其他選項中的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皇帝,但并非“千古一帝”的稱號所特指。8、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答案:A解析:鴉片戰爭(1840-1842年)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戰爭結束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戊戌變法(1898年)是清朝末年的改革運動,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五四運動(1919年)則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些事件都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不是開端。9、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王國實力B.恩賜貴族官位C.削弱王國勢力D.加強對邊疆的管理答案:C解析:漢武帝時期,為解決王國問題,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這一政策使王國越分越小,力量削弱,無力與中央對抗,故選C;A項與“推恩令”的目的相反,排除;B項說法錯誤,“推恩令”不是恩賜貴族官位,而是分割王國土地;D項與“推恩令”無關,排除。10、下列各項中,對宋明理學歷史地位的評價正確的是A.引導人們關注現實B.使儒學成為正統思想C.標志著封建制度的確立D.繼承發展了儒學思想答案:D解析:宋明理學是儒學發展到宋明時期的新的形態,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故D項正確;宋明理學關注內心,忽視現實,故A項錯誤;漢武帝時期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故B項錯誤;戰國后期封建制度確立,故C項錯誤。11、下列哪一項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的措施?A.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B.統一度量衡C.焚書坑儒D.推行科舉制度答案:D.推行科舉制度解析: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后,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以及焚書坑儒等。然而,科舉制度是在隋唐時期才開始正式確立的,用于選拔官員的一種考試制度,并非秦始皇時期的政策。12、關于宋朝的經濟特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繁榮的時代之一B.城市經濟發達,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商業城市C.海外貿易活躍,與多國有貿易往來D.農業生產落后,糧食需要大量進口答案:D.農業生產落后,糧食需要大量進口解析: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不僅城市經濟非常發達,海外貿易也非常活躍。同時,農業技術也有顯著進步,如稻麥輪作制的推廣、水利灌溉技術的改進等,使得農業生產水平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充足,甚至還有余糧出口,因此選項D的說法是錯誤的。13、題干:以下哪項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A.指南針B.火藥C.印刷術D.水利工程答案:D解析: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和造紙術,水利工程雖然在中國古代農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屬于四大發明之一。14、題干:下列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爭B.太平天國運動C.洋務運動D.戊戌變法答案:A解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以及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是近代中國的重要歷史事件,但它們不是近代史開端的事件。15、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歷時43天的渡江戰役取得勝利。這一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請問這三大戰役是指哪三個?A.遼沈、淮海、平津B.遼沈、百團、臺海C.淮海、平津、渡江D.平津、渡江、百團答案:A解析: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是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從而根本扭轉了全國戰局,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役;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雖然意義重大,但不屬于三大戰役之一。因此,正確答案是A。16、元朝時期,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這一制度的創立,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請問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A.加強了君主專制B.鞏固了國家統一C.促進了民族交融D.推動了經濟發展答案:B解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行省制度使中央集權在體制上得以保障,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體制上得以保障。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行省制度也促進了民族交融和經濟發展,但題目問的是對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從歷史和制度的角度來看,鞏固國家統一是其最為核心和長遠的影響。因此,正確答案是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清政府面臨嚴重的內外危機。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并賠償巨額軍費。隨后,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侵華,導致《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二:面對民族危機,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探索救國道路??涤袨?、梁啟超等人主張變法維新,推動了戊戌變法;孫中山則提出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問題:(1)根據材料一,簡述甲午戰爭對中國產生的影響。(5分)(2)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分別代表了當時中國怎樣的救國思想?(5分)(3)分析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的核心內容及其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影響。(5分)答案與解析:(1)甲午戰爭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政治上:清政府戰敗后,國際地位進一步下降,主權遭到嚴重損害。經濟上:巨額賠款加重了財政負擔,加速了經濟的衰敗。社會上:割讓臺灣等地引發了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思想上:甲午戰爭的失敗促使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反思傳統制度,并尋求新的改革方案。(2)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分別代表的救國思想:戊戌變法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技術,試圖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辛亥革命則代表了更激進的思想,主張通過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體,實現民主自由。(3)三民主義的核心內容及其影響:三民主義包括民族主義、民主主義和民生主義三個部分。民族主義強調推翻滿清統治,恢復漢人國家主權;民主主義主張建立共和國,實行民主制度;民生主義則關注社會經濟改革,提出平均地權等主張。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對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指導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論基礎,并對后來的中國政治發展產生了持續的作用。第二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下是我國某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口密度變化圖。(圖表內容省略)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地區人口密度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該地區人口密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地理環境的影響:該地區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形平坦,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有利于人類居住和發展。2.經濟發展的推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地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吸引了大量人口遷入。3.政策因素的影響: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后,戶籍制度逐漸放寬,人口流動更加自由,促進了人口的遷移。4.交通條件的改善:隨著交通運輸網絡的不斷完善,該地區與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有利于人口遷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人口密度變化原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結合所學知識,從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政策因素和交通條件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忌诨卮饡r,應注意邏輯清晰、論述充分,并結合具體事例進行說明。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重要方式。始于隋朝,盛于唐宋,至明清達到頂峰??婆e制度對于打破貴族壟斷,提高官員素質,促進社會流動有著重要作用。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標志著中國傳統教育體系的終結,也反映了近代化進程中教育制度的重大變革。(1)簡述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6分)(2)分析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及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9分)【答案與解析】(1)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打破貴族壟斷:科舉制度通過公平競爭的方式選拔人才,使得出身寒門的人也有機會成為國家的官員,從而打破了貴族階層對官職的壟斷。提高官員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維C磷酸酯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練習級羽毛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紙質IC卡標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紗卡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紅木筆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糖心皮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5年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各地真題)
- 2025年離合減速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參考
- 2024-2025企業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基礎題)
- 2022-2023學年度高一英語必修二綜合測試卷二
- 機電副礦長風險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 經濟學說史教程重點
- 通過PDCA降低住院精神病人的逃跑率
- 邊坡植草技術交底書
- 中國動畫發展史
- 優秀廣告文案課件
- 八大特殊作業(八大危險作業)安全管理知識與規范培訓課件
- 醫院患者自殺應急預案
- CAD培訓課件(基礎教程)
- 國藥茶色素講稿30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