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23/TXXXX—XXXX
農田防護林營建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農田防護林營建的建設分區、規劃設計、農田防護林用地率、林帶設計、樹種選擇與
配置、造林技術、撫育管理、更新改造、成效評價、生產檔案。
本文件適用于農田防護林營建。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
GB/T30600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
GB/T33130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范
GB/T33469耕地質量等級
GB/T50817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規范
LY/T1646森林采伐作業規程
LY/T2051半干旱地區樟子松塑料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規程
DB23/T1444森林采伐更新技術規程
DB23/T1510農田防護林切根貼膜優化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4建設分區
根據全省自然地理概況、地形地貌特點、農業災害類型及特征,將全省農田防護林劃分為四個區。
即西部風沙區、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區、東部平原區、北部高寒區。農田防護林分區及各區自然概況
和主要災害情況見附錄A。
5規劃設計
農田防護林營建工程應按照營造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土地綜合整治等不同工程類型要求
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相關程序、要求、內容按照GB/T50817的規定進行;對于楊樹等闊葉喬木林帶,
在造林同時宜在農田一側采用切根貼膜技術進行處理,具體方法按DB23/T1510的規定執行。
6農田防護林用地率
1
DB23/TXXXX—XXXX
各分區農田防護林用地率標準參考表1。
表1各分區農田防護林用地率
分區名稱農田防護林用地率(%)
西部風沙區3.5~4.0
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區3.0~3.5
東部平原區2.8~3.0
北部高寒區2.3~2.5
7林帶設計
7.1林帶走向
有明顯主害風或盛行風的地區,主林帶應與主害風向垂直,或風偏角的變化≤30°;一般地區應綜
合考慮耕作習慣、田塊走向,與溝、河、路、渠等田間工程相結合,風偏角以≤30°為宜。丘陵、崗地
農田防護林一般沿等高線方向營建。副林帶一般與主林帶垂直。
7.2林帶間距
根據林帶對區域主要災害的有效防護距離而定。一般主林帶間距為農田防護林達到防護成熟齡林帶
平均樹高的25倍~30倍,風蝕、水蝕或風害較嚴重地區可減少至20倍~25倍平均樹高,自然災害較
輕區域可以根據田間工程設置情況,放寬至30倍~35倍平均樹高。副林帶間距根據田間工程設置可適
當增大。
7.3林帶結構
在西部風沙區以疏透結構為主,風沙嚴重區可局部采用緊密結構;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區以疏透
結構為主,在水蝕比重嚴重的丘崗農田采用緊密結構,尤其梯田地埂區局部采用灌木緊密結構;東部平
原區也以疏透結構為主,其中在水田區以通風結構為主;北部高寒區主帶以疏透結構為主,副帶以通風
結構為主。
7.4林帶寬度
以最小占用耕地和滿足最適宜林帶結構的行數為宜。根據大多數樹種狀況,以農田防護林建群喬木
樹種栽植寬度為林帶寬度,一般主林帶3行~5行,副林帶2行~3行。
各分區農田防護林帶典型設計見附錄B。
7.5其他要求
7.5.1結合道路、溝渠配置的林帶在栽植時應充分考慮道路、渠系安全,同時,在道路和渠系工程中
應預留植樹空間。西部風沙區在渠系硬化防滲工程中應為農田防護林留有出水口。
7.5.2林帶配置應充分考慮農業機械化作用要求,按要求預留農機作業通道。
8樹種選擇與配置
8.1堅持適地適樹和鄉土樹種優先原則;堅持生態功能、經濟價值、景觀效果相統一的原則。
2
DB23/TXXXX—XXXX
8.2依據防護目的和防護對象選擇樹種,林帶建群樹種要求樹體高大、抗風能力、抗逆性較強。同時
還要注意所選樹種和農作物之間不能有共生互傳病蟲害。
8.3區域樹種結構應合理,做到多樹種、多品種、多無性系造林,主栽樹種不超過70%,主栽樹種單
一品種不超過50%。
8.4在主、副林帶喬木樹種選擇上,宜采用常綠樹種與速生落葉樹種行混;或主林帶采用常綠針葉樹
為主栽樹種,副林帶采用速生落葉樹種為主栽樹種,外側栽植灌木,實行喬灌行混。同時,可在林下或
林緣種植豆科牧草、草本藥材或花卉,形成喬、灌、草、花(藥)相結合、兼具生態經濟景觀效應的多
功能防護林帶。
農田防護林各分區營建推薦樹種或植物見附表C.1。
9造林技術
9.1整地
9.1.1整地方式
9.1.1.1全面整地,整地深度40cm~50cm。
9.1.1.2塊狀整地,規格80cm×80cm×50cm。
9.1.1.3低洼地采用高臺整地,開溝筑臺,臺寬為林帶寬度,臺高50cm~60cm。
9.1.2整地時間
宜在造林前上一年秋季或春季造林前15天。
9.1.3挖栽植穴
采用定點挖栽植穴。栽植穴規格依據苗木規格而定,一般喬木為50cm×50cm×50cm,灌木為30cm
×30cm×30cm,宿根草本類為20cm×20cm×20cm。
9.2苗木選擇
裸根苗選擇按GB6000的規定選用Ⅰ級、Ⅱ級苗木,容器苗選擇要求按LY/T2051的規定采用Ⅰ級、
Ⅱ級容器苗。
9.3造林
9.3.1造林季節
以春季造林為主,雨季造林為輔。容器苗春季、雨季、秋季皆可造林。
9.3.2造林方法
裸根苗造林應隨起苗隨栽植,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造林技術,應根系舒展、苗木栽正、培土后
踏實,覆土高度應高出苗木根際2cm~3cm。容器苗栽植方法應按LY/T2051的規定執行。帶土球大苗
移植運輸過程中應做土球固定防護,栽植方法按LY/T2051的規定執行。
9.3.3造林密度
喬木林帶株行距為2m~4m×3m~4m。喬灌行混林帶,灌木栽植于喬木行間或喬木行外側,灌
木株距1.5m~2.5m,栽植于喬木行外側的灌木距喬木行行距為喬木行行距一半;喬灌株混林帶,灌木
栽植于外側喬木行株間。
3
DB23/TXXXX—XXXX
10撫育管理
10.1未成林撫育
農田防護林未成林撫育管理按GB/T15776的規定執行。
10.2有害生物防治
發生病蟲害時,宜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或綜合防治方法,不應采用單一化學防治方法。大規模發生
時宜利用飛防等先進手段開展防治,病蟲鼠害成災率應低于1‰。
10.3幼林管護
防火、防人畜干擾等管護按照GBGB/T15776的規定執行。
11更新改造
11.1改造對象
11.1.1已進入自然成熟且生長速度減退、枯梢、病蟲害等增加、結構逐漸稀疏的林帶。
11.1.2造林樹種選擇不當、初植密度過大、自然災害或人畜損壞等形成的殘次低效林帶。
11.1.3網格過密林帶。
11.2改造方式
11.2.1全帶更新
將原有林帶一次性全部伐除,在林帶跡地上營建新林帶。其具體技術要求應按LY/T1646和DB23/T
1444中的規定執行。
11.2.2帶外更新
在林帶的一側按林帶設計寬度營造一新的林帶,待新林帶形成后,伐去原有林帶。
11.2.3帶內更新
在林帶原有樹木行間或空隙地上進行帶狀或塊狀更新改造。
11.3改造措施
11.3.1樹種選擇不當造成的低效林,應采用適宜樹種更替的方法改造。
11.3.2造林密度過大形成的低效林,可通過撫育間伐,降低密度改造。
11.3.3自然或人為因素形成的缺株斷空林帶,按照原來林帶設計進行補植補造,形成異齡復層林帶。
11.3.4針對原有成過熟網格過密林帶,按照占補平衡原則將林帶間距調整至合理間距,以其中一條原
有林帶為基準,將其進行全帶更新或帶外更新、帶內更新,調至合理間距處更新或新植林帶。按照更新
改造林地不流失、不變更的原則,中間伐除的林帶面積加到保留林帶處,使防護林林地面積總體保持不
變。
11.3.5針對原有成過熟林帶,采用全帶更新或帶外更新或帶內更新措施進行更新改造。
12成效評價
12.1各農田防護林分區農田林網化率標準參考表2。
4
DB23/TXXXX—XXXX
表2不同農田防護林分區農田林網化率標準表
防護林分區農田林網化率(%)
西部風沙區90
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區90
東部平原區85
北部高寒區80
12.2一般新建農田防護林的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應符合GB/T15776的規定,高標準農田的農田防護
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應符合GB/T30600的規定。
12.3單段林帶斷帶缺口應≤10m,且斷帶總長度不能超過總長度的10%。
12.4其他評價指標符合GB/T33130和GB/T33469的規定。
13生產檔案
13.1建檔要求
財政支持的各類農田防護林工程,應分門別類建立造林技術和管理檔案,同時還要符合各類工程的
建檔要求。
13.2建檔主要內容
發展改革、財政、林業草原、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和水利等有關部門批復的涉及農田防護林工程的
生態保護和修復、國土綠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相關規劃、年度計劃和造林項目實
施方案,經批復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造林作業設計文件、圖表;造林種苗相關資料(包括產地、
植物檢疫證書、質量檢驗合格證書和標簽等);造林招投標資料;造林施工合同、監理合同等資料;造
林檢查驗收資料;撫育管理資料;工程資金支付單據財務資料等。
13.3檔案管理
檔案應有專人記錄和管理,年終系統整理,如出現人員變更,檔案應辦理交接手續,長期保存。
5
DB23/TXXXX—XXXX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農田防護林建設分區及各區自然概況和主要災害
A.1農田防護林建設分區范圍見表A.1。
表A.1農田防護林建設分區范圍
分區名稱地(市)縣(市、區)
建華區、龍沙區、鐵鋒區、昂昂溪區、富拉爾基區、梅
齊齊哈爾
里斯區、碾子山區、訥河、泰來、龍江、甘南、富裕
西部風沙區
大慶全域(五區四縣)
綏化安達
哈爾濱全域
綏化安達除外
牡丹江全域
中部及東南部
雞西全域
丘陵漫崗區
齊齊哈爾克山、克東、拜泉、依安
伊春鐵力
黑河北安、五大連池
佳木斯全域
鶴崗全域
東部平原區
七臺河全域
雙鴨山全域
大興安嶺塔河、呼瑪、漠河
北部高寒區黑河愛輝區、孫吳、遜克、嫩江
伊春嘉蔭
6
DB23/TXXXX—XXXX
A.2各農田防護林分區自然概況和主要災害見表A.2。
表A.2各農田防護林分區自然概況和主要災害
分區氣候特征土壤條件主要災害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黑鈣土、黑土、栗鈣土、大風、干旱、風沙(揚
候,多風少雨,春旱大草甸土、風沙土、鹽堿沙、飄塵)、早霜、鹽
風,夏熱多雨,秋早霜土、沼澤土、暗棕壤。堿等
凍,冬寒少雪,
西部風沙區
Ta=1.0℃~4.4℃,P=380
mm~450mm,
∑Ta≥10℃=2300℃.d~
2900℃.d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黑土、黑鈣土、草甸土大風、水蝕、春旱、早
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沼澤土、河淤土、暗棕霜、夏澇、冰雹等。
明,雨熱同季,壤、水稻土。
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
Ta=0.3℃~5.1℃,P=460
區
mm~630mm,
∑Ta≥10℃=2200℃.d~
3000℃.d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黑土、暗棕壤、草甸土、霜凍、洪澇、低溫冷害、
候,雨熱同季,冬長夏白漿土、水稻土、沼澤大風等。
短,Ta=2.8℃~4.0℃,土。
東部平原區
P=520mm~640mm,
∑Ta≥10℃=2500℃.d~
2800℃.d
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低溫冷害、霜凍害、大
候,冬季嚴寒而漫長,灰黑土、黑土、草甸土、風等。
夏季炎熱多雨且短暫,沼澤土、泥炭土、火山
北部高寒區Ta=-5.5℃~0℃,灰土。
P=460mm~550mm,
∑Ta≥10℃=1200℃.d~
2300℃.d
注:Ta—年均氣溫;P—年均降水量;ΣTa≥10℃—≥10℃年均積溫
7
DB23/TXXXX—XXXX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各農田防護林分區林帶典型設計
B.1各農田防護林分區林帶典型設計見表B.1
表B.1各農田防護林分區林帶典型設計
分區類型林帶間距林帶結構林帶寬度
主林帶400m~500m主林帶疏透結構主林帶3行~5行
西部風沙區
副林帶600m~1000m副林帶疏透結構副林帶2行~3行
中部及東南部丘主林帶500m~600m主林帶疏透結構主林帶3行~5行
陵漫崗區副林帶800m~1000m副林帶疏透結構副林帶2行~3行
主林帶500m~600m主林帶疏透結構主林帶3行~4行
東部平原區
副林帶800m~1000m副林帶疏透或通風結構副林帶2行~3行
主林帶600m~800m主林帶疏透結構主林帶3行~4行
北部高寒區
副林帶1000m~1200m副林帶通風結構副林帶2行~3行
8
DB23/TXXXX—XXXX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農田防護林營建推薦樹種或植物
C.1農田防護林營建推薦樹種或植物見表C.1。
表C.1農田防護林建設推薦樹種或植物
農田防護
主要喬木樹(品)種主要灌木(品)種主要草本
林分區
樟子松、云杉、異針嫁接紅松、小胡枝子、錦雞兒、紫丁紫花苜蓿、龍膽草、黃芩、
黑楊、銀中楊、榆樹、旱柳、山杏、香、桃紅、檸條錦雞兒、知母、甘草、板藍根、玉竹、
西部風沙桑樹、長白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沙棘、毛櫻桃、平榛、黃芪、黃精、百合、芍藥、
區水曲柳、糖槭,等。甜仁杏、歐李、龍江梨,桔梗、柴胡、蒼術、防風、
等。車前,等。
樟子松、興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胡枝子、紫丁香、紫穗紫花苜蓿、人參、地龍、苦
云杉、紅松、水曲柳、核桃楸、小槐、沙棘、毛櫻桃、平參、黃芪、黃精、黨參、茯
中部及東黑楊、銀中楊、青山楊、黑青楊、榛、榆葉梅、龍江梨、苓、百合、桔梗、柴胡、防
南部丘陵中雄4號楊、龍豐1號楊、龍豐2號楊、藍靛果、刺五加、刺玫風、黃芩、芍藥、車前、平
漫崗區青竹柳、旱柳、大青楊、黑林1號楊、果、黑加侖、藍靛果,貝,等
黑林3號楊,等。等。
樟子松、紅松、長白落葉松、云杉、胡枝子、紫丁香、紫穗黨參、桔梗、黃芪、黃精、
東部平原水曲柳、核桃楸、小黑楊、銀中楊、槐、沙棘、毛櫻桃、平百合、芍藥、黃花菜、草莓、
區旱柳、黑林1號楊、黑林3號楊、北榛、刺五加、刺嫩芽、龍膽草、貝母、柴胡、蒼術、
京605楊、A5楊,等黑加侖、藍靛果,等益母草、防風、等
樟子松、興安落葉松、云杉、紅松、胡枝子、興安杜鵑、平平貝、黃芪、黃精、赤芍、
北部高寒水曲柳、核桃楸、黑龍江楊、山楊、榛、刺五加、山梨,等蒼術、人參、板藍根、黃花
區旱柳,等菜、茼蒿、老山芹,等
9
ICS65.020.40
CCSB64
DB23
黑龍江省地方標準
DB23/TXXXX—XXXX
農田防護林營建技術規程
(征求意見稿)
DB23/TXXXX—XXXX
農田防護林營建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農田防護林營建的建設分區、規劃設計、農田防護林用地率、林帶設計、樹種選擇與
配置、造林技術、撫育管理、更新改造、成效評價、生產檔案。
本文件適用于農田防護林營建。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
GB/T30600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
GB/T33130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范
GB/T33469耕地質量等級
GB/T50817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規范
LY/T1646森林采伐作業規程
LY/T2051半干旱地區樟子松塑料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規程
DB23/T1444森林采伐更新技術規程
DB23/T1510農田防護林切根貼膜優化技術規范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4建設分區
根據全省自然地理概況、地形地貌特點、農業災害類型及特征,將全省農田防護林劃分為四個區。
即西部風沙區、中部及東南部丘陵漫崗區、東部平原區、北部高寒區。農田防護林分區及各區自然概況
和主要災害情況見附錄A。
5規劃設計
農田防護林營建工程應按照營造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土地綜合整治等不同工程類型要求
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相關程序、要求、內容按照GB/T50817的規定進行;對于楊樹等闊葉喬木林帶,
在造林同時宜在農田一側采用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注學生綜合評價制度的改革與實踐計劃
- 如何有序推進班級學習主題活動計劃
- 2025-2030中國防污染護膚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財務預測分析方案計劃
- 2025-2030中國錘式破碎機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年鈦粉系列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2030中國鈣片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金屬期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量子密碼學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醬制調味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老年人安全用藥與護理
- 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第9、10部
- 適老化住宅改造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5年上半年甘肅省農墾集團限責任公司人才招聘38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GB/T 45236-2025化工園區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范
-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病句表達欠妥(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 春夏季疾病預防
- 二年級課間安全
-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標準的區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