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設計標準規范作業指導書TOC\o"1-2"\h\u15019第1章總則 6271991.1設計基本規定 6244311.1.1本指導書旨在規范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經濟性。 699291.1.2建筑設計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610071.1.3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因素,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669261.1.4建筑設計應注重建筑美學,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地域文化特色。 6126501.2建筑設計準則 6258261.2.1實用性:建筑設計應滿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空間,提高使用效率。 625011.2.2安全性:建筑設計應保證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結構安全,預防自然災害和意外。 6134161.2.3舒適性:建筑設計應創造良好的室內外環境,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 689701.2.4經濟性:建筑設計應在滿足功能、安全、舒適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 672151.2.5環保性:建筑設計應采用綠色、環保、節能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6285601.3建筑設計依據 6202701.3.1法律法規:建筑設計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城市規劃法》等法律法規。 683221.3.2技術規范:建筑設計應執行國家和行業發布的建筑、結構、設備、電氣、消防等專業技術規范。 691311.3.3標準和規定:建筑設計應參照國家和行業發布的建筑設計標準、規定,保證設計質量。 676001.3.4委托方要求: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委托方的需求,包括功能、規模、標準、投資等方面。 6108351.3.5其他依據:建筑設計可根據項目特點,參考相關科研成果、案例分析、經驗總結等,為設計提供參考。 717607第2章建筑設計通則 7253512.1建筑平面設計 7295372.1.1設計原則 795222.1.2功能布局 7149952.1.3交通組織 7162872.1.4空間劃分 7204472.2建筑立面設計 7133492.2.1設計原則 7119522.2.2形式與比例 7219322.2.3色彩與材料 7140312.2.4細部處理 78512.3建筑空間設計 8141952.3.1設計原則 8209232.3.2空間組織 850822.3.3空間尺度 8153052.3.4空間氛圍 8218952.4建筑結構設計 8323502.4.1設計原則 8249872.4.2結構選型 878852.4.3結構計算 8291632.4.4結構構造 823073第3章建筑防火設計 8142673.1防火分區設計 8275023.1.1防火分區劃分原則 9320623.1.2防火分區構造要求 9188793.1.3防火分區安全出口設置 911143.2疏散安全設計 9169923.2.1疏散通道設置 951793.2.2疏散樓梯及電梯設計 9149983.2.3疏散指示標志及應急照明 9298733.3防火構造設計 9317513.3.1建筑材料選用 9198403.3.2防火隔離設計 9187773.3.3建筑構件防火處理 9207263.4消防設施配置 1094263.4.1消火栓系統 1052673.4.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10166453.4.3滅火器配置 10203523.4.4消防電梯 1050663.4.5消防廣播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013862第4章建筑電氣設計 1015584.1電氣系統設計 1090044.1.1一般規定 10203314.1.2電氣負荷計算 104104.1.3電氣主接線設計 10168904.1.4電氣設備選型 10186874.2電氣設備安裝 11134904.2.1設備安裝要求 1191554.2.2設備安裝工藝 11252864.2.3設備安裝驗收 11227974.3電氣線路設計 1152394.3.1線路敷設方式 1179154.3.2線路選型及保護 11171924.3.3線路敷設要求 11242174.4電氣安全防護 11151014.4.1防雷接地 1110494.4.2電氣火災防護 1137404.4.3電氣防護裝置 1131613第5章建筑給排水設計 1255765.1給水系統設計 12208835.1.1給水系統設計原則 12137955.1.2給水系統設計要求 12232455.2排水系統設計 12275665.2.1排水系統設計原則 1268175.2.2排水系統設計要求 1219705.3消防給水設計 12140075.3.1消防給水設計原則 12233455.3.2消防給水設計要求 13237005.4熱水供應系統設計 13168075.4.1熱水供應系統設計原則 13301255.4.2熱水供應系統設計要求 134876第6章建筑通風與空調設計 1394796.1通風系統設計 13116486.1.1一般規定 1389036.1.1.1通風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 13309886.1.1.2通風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用途、規模、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室內外空氣流動、熱濕負荷等因素。 13280056.1.2自然通風設計 1378236.1.2.1自然通風設計應考慮建筑物的朝向、布局、開窗面積等因素,保證室內外空氣流動順暢。 14177626.1.2.2自然通風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4130896.1.3機械通風設計 14203956.1.3.1機械通風設計應根據室內外空氣品質、溫濕度、噪聲等要求,選擇合適的通風方式、設備與系統。 14254496.1.3.2機械通風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 14235666.2空調系統設計 14181016.2.1一般規定 14308316.2.1.1空調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 14327356.2.1.2空調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熱濕負荷、能源消耗等。 14324236.2.2冷熱源設計 14169566.2.2.1冷熱源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空調負荷、運行時間、能源類型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冷熱源設備。 14312666.2.2.2冷熱源設備選型應考慮以下因素: 14171996.2.3空調風系統設計 14275856.2.3.1空調風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氣流組織。 1494856.2.3.2空調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5260026.3防煙排煙系統設計 1537076.3.1一般規定 1513536.3.1.1防煙排煙系統設計應滿足防火、防煙、排煙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 15310886.3.1.2防煙排煙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火災風險等因素,綜合考慮系統布局、設備選型等。 15193786.3.2防煙分區設計 15244416.3.2.1防煙分區設計應合理劃分防煙分區,保證火災時煙氣不擴散至其他區域。 151066.3.2.2防煙分區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5217526.3.3排煙系統設計 1532306.3.3.1排煙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火災風險、防煙分區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排煙方式、設備與系統。 15295496.3.3.2排煙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5196306.4設備安裝與管道布置 15130756.4.1通風與空調設備安裝 1561066.4.1.1設備安裝應符合設備制造商的技術要求和國家相關標準。 1557166.4.1.2設備安裝應考慮以下因素: 15303106.4.2管道布置 16240316.4.2.1管道布置應合理,避免影響建筑物結構安全、美觀及使用功能。 164746.4.2.2管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629282第7章建筑節能設計 1621237.1節能設計原則 16228477.1.1本章節旨在闡述建筑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以保證建筑在設計、施工及運行過程中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1648087.1.2節能設計原則應遵循以下要點: 16296157.2保溫隔熱設計 16123897.2.1保溫隔熱設計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 1610717.2.2保溫隔熱設計應遵循以下要點: 16129297.3建筑遮陽設計 1751667.3.1建筑遮陽設計旨在降低太陽輻射對建筑物的影響,減少空調負荷,提高室內舒適度。 17113087.3.2建筑遮陽設計應遵循以下要點: 17256847.4可再生能源利用 17219857.4.1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減少傳統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 1791827.4.2可再生能源利用應遵循以下要點: 1716366第8章建筑聲學設計 17204398.1室內音質設計 17208008.1.1室內音質設計原則 17249008.1.2室內音質設計指標 17157288.1.3室內音質設計方法 17269968.2噪聲控制設計 18133728.2.1噪聲控制設計原則 18302328.2.2噪聲控制設計指標 18240248.2.3噪聲控制設計方法 1889108.3吸聲與隔聲設計 1847938.3.1吸聲設計 18113278.3.2隔聲設計 18293868.3.3吸聲與隔聲設計方法 18145988.4建筑聲學設施 18243598.4.1建筑聲學設施分類 18284098.4.2建筑聲學設施設計要求 18130108.4.3建筑聲學設施施工與驗收 1924459第9章建筑照明設計 19148529.1室內照明設計 19277409.1.1室內照明設計原則 1994749.1.2室內照明設計要求 1933809.1.3室內照明設計步驟 19232019.2室外照明設計 19273939.2.1室外照明設計原則 19286369.2.2室外照明設計要求 1980769.2.3室外照明設計步驟 20299929.3照明系統選擇 20102379.3.1照明系統分類 2039549.3.2照明系統選擇原則 20185419.3.3照明系統選擇方法 20168629.4照明節能設計 20207549.4.1照明節能設計原則 20140279.4.2照明節能設計要求 20311849.4.3照明節能設計措施 212470第10章建筑智能化設計 212845510.1智能化系統設計 212471310.1.1系統概述 211737910.1.2系統組成 212349510.1.3設計要求 212175010.2信息通信網絡設計 212119310.2.1網絡架構 212287610.2.2設計要求 212071810.2.3網絡設備選型與配置 222611710.3安全防范系統設計 22673110.3.1系統概述 221178910.3.2設計要求 223263110.3.3子系統設計 221890310.4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設計 221659510.4.1系統概述 222552910.4.2設計要求 22125610.4.3子系統設計 22第1章總則1.1設計基本規定1.1.1本指導書旨在規范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基本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經濟性。1.1.2建筑設計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1.1.3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因素,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1.4建筑設計應注重建筑美學,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地域文化特色。1.2建筑設計準則1.2.1實用性:建筑設計應滿足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空間,提高使用效率。1.2.2安全性:建筑設計應保證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結構安全,預防自然災害和意外。1.2.3舒適性:建筑設計應創造良好的室內外環境,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1.2.4經濟性:建筑設計應在滿足功能、安全、舒適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1.2.5環保性:建筑設計應采用綠色、環保、節能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降低能耗,減少污染。1.3建筑設計依據1.3.1法律法規:建筑設計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城市規劃法》等法律法規。1.3.2技術規范:建筑設計應執行國家和行業發布的建筑、結構、設備、電氣、消防等專業技術規范。1.3.3標準和規定:建筑設計應參照國家和行業發布的建筑設計標準、規定,保證設計質量。1.3.4委托方要求: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委托方的需求,包括功能、規模、標準、投資等方面。1.3.5其他依據:建筑設計可根據項目特點,參考相關科研成果、案例分析、經驗總結等,為設計提供參考。第2章建筑設計通則2.1建筑平面設計2.1.1設計原則建筑設計應根據功能需求、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文化傳統和經濟效益等因素,遵循實用、經濟、美觀、安全、衛生、環保的原則進行。2.1.2功能布局建筑平面設計應合理布局功能空間,明確各功能空間的相互關系,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功能空間應滿足使用要求,保證舒適、便捷、安全。2.1.3交通組織建筑平面設計應合理組織交通流線,保證人行和物流的便捷、順暢。出入口、通道、樓梯、電梯等交通空間應滿足防火、疏散等安全要求。2.1.4空間劃分建筑平面設計應根據功能需求和空間使用性質,合理劃分室內空間。空間劃分應考慮采光、通風、日照等因素,提高室內環境質量。2.2建筑立面設計2.2.1設計原則建筑立面設計應遵循美觀、經濟、實用的原則,體現建筑物的個性特點,與周圍環境協調。2.2.2形式與比例建筑立面設計應考慮建筑物的體型、高度、體量等因素,合理運用形式美法則,塑造良好的比例關系。2.2.3色彩與材料建筑立面設計應選擇適合的色彩和材料,體現建筑物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色彩搭配應和諧,材料選用應考慮耐久性、環保性等因素。2.2.4細部處理建筑立面設計應注重細部處理,使建筑物具有較好的視覺效果和觀賞性。細部設計應考慮施工工藝和成本控制。2.3建筑空間設計2.3.1設計原則建筑空間設計應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創造舒適、健康、宜人的空間環境。2.3.2空間組織建筑空間設計應合理組織室內外空間,形成有序、層次分明的空間序列。空間組織應充分考慮功能需求、景觀資源和生態環境。2.3.3空間尺度建筑空間設計應合理把握空間尺度,使空間既滿足使用需求,又具有舒適的感受。空間尺度應考慮人的活動、視線、聲音等因素。2.3.4空間氛圍建筑空間設計應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提升人們的心理體驗。空間氛圍應通過光影、色彩、材料等因素進行營造。2.4建筑結構設計2.4.1設計原則建筑結構設計應遵循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滿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耐久性要求。2.4.2結構選型建筑結構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用途、規模、地形等因素,合理選擇結構類型。結構選型應考慮施工技術、材料供應和經濟效益。2.4.3結構計算建筑結構設計應進行詳細的計算分析,保證結構在各類荷載作用下的安全穩定。結構計算應按照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2.4.4結構構造建筑結構設計應注重構造設計,保證結構節點、連接部位的安全可靠。構造設計應考慮施工便利性和維護成本。第3章建筑防火設計3.1防火分區設計3.1.1防火分區劃分原則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積、高度等條件,合理劃分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應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且不應超過規定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3.1.2防火分區構造要求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等防火隔離設施,保證防火分區的完整性。防火墻應滿足耐火極限要求,防火卷簾的耐火時間和耐火完整性應符合國家標準。3.1.3防火分區安全出口設置每個防火分區應設置至少兩個安全出口,且安全出口間距應滿足規定。安全出口應設置明顯的標識,便于識別和疏散。3.2疏散安全設計3.2.1疏散通道設置建筑物內應設置足夠的疏散通道,通道寬度、長度和走向應符合國家標準。疏散通道應保持暢通,不得堆放雜物。3.2.2疏散樓梯及電梯設計疏散樓梯應設置在建筑物兩側,且數量、寬度、坡度等應符合規定。電梯在火災時不得作為疏散用,其井道、機房等應采取防火措施。3.2.3疏散指示標志及應急照明建筑物內應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保證火災時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可見性。3.3防火構造設計3.3.1建筑材料選用建筑材料應選用不燃、難燃或難燃功能良好的材料,其燃燒功能等級應符合國家標準。3.3.2防火隔離設計建筑內部不同功能區域之間應采取防火隔離措施,如設置防火墻、防火門等。3.3.3建筑構件防火處理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應滿足國家標準。對于達不到要求的構件,應采取防火涂料、防火板等防火措施。3.4消防設施配置3.4.1消火栓系統建筑物內應設置足夠數量的室內消火栓,并配備相應規格的水槍、水帶等消防器材。3.4.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根據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火災危險性,合理配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系統類型、噴頭布置、噴水強度等應符合國家標準。3.4.3滅火器配置根據建筑物火災危險性,配置適當類型和數量的滅火器。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位置。3.4.4消防電梯高層建筑應設置消防電梯,并滿足載重量、速度等要求。3.4.5消防廣播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建筑物內應設置消防廣播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時向人員發出火災警報,指導疏散。系統設計應符合國家標準。第4章建筑電氣設計4.1電氣系統設計4.1.1一般規定電氣系統設計應遵循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范,保證電氣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應結合建筑物的用途、規模、環境等因素進行設計。4.1.2電氣負荷計算根據建筑物用電設備、照明、空調等負荷特性,進行電氣負荷計算,確定變配電所的容量、電氣設備的選型及電氣線路的敷設。4.1.3電氣主接線設計電氣主接線應簡潔、清晰,滿足供電可靠性、運行維護方便、節約投資等要求。應合理選擇電氣設備,確定電纜、導線等主要電氣材料的規格和型號。4.1.4電氣設備選型根據電氣負荷計算結果,選擇合適的變壓器、高低壓開關設備、保護裝置等電氣設備,并保證設備功能符合國家標準。4.2電氣設備安裝4.2.1設備安裝要求電氣設備安裝應按照設備說明書及國家相關標準進行,保證設備安裝牢固、整齊、美觀。設備安裝前應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4.2.2設備安裝工藝電氣設備安裝工藝包括設備固定、接線、調試等環節。設備固定應采用可靠的方式,保證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發生位移。接線應牢固可靠,無裸露導體,防止電氣發生。4.2.3設備安裝驗收設備安裝完成后,應進行驗收,檢查設備安裝質量、接線準確性、運行可靠性等,保證設備正常運行。4.3電氣線路設計4.3.1線路敷設方式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環境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電氣線路敷設方式,如架空、電纜溝、直埋、管道等。4.3.2線路選型及保護根據電氣負荷特性,選擇合適的電纜、導線等線路材料,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短路保護、過載保護等。4.3.3線路敷設要求電氣線路敷設應滿足以下要求:敷設整齊、固定可靠、防護得當,防止外部因素對線路造成損害。4.4電氣安全防護4.4.1防雷接地建筑物應設置防雷接地系統,降低雷擊損害風險。防雷接地系統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設計、施工。4.4.2電氣火災防護電氣火災防護措施包括:合理選擇電氣設備、電纜、導線等材料,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采用防火隔離、防火涂料等。4.4.3電氣防護裝置根據電氣設備的特點,設置相應的電氣防護裝置,如漏電保護器、過電壓保護器等,保證電氣系統的安全運行。第5章建筑給排水設計5.1給水系統設計5.1.1給水系統設計原則(1)遵循我國現行相關標準和規范,保證供水安全、衛生、節能、環保。(2)根據建筑物的用途、規模、地理位置和水源情況,合理確定給水系統類型和供水方式。(3)充分考慮用水高峰期和不同用水場所的需求,保證供水壓力穩定。5.1.2給水系統設計要求(1)供水水源應選用可靠的市政給水管網、自備水源或中水回用等。(2)給水系統應采用分區、分質供水,合理設置減壓閥、止回閥等設備,保證系統運行穩定。(3)給水管材、管件及附件應選用耐腐蝕、耐老化、強度高、密封功能好的產品。5.2排水系統設計5.2.1排水系統設計原則(1)遵循我國現行相關標準和規范,保證排水系統暢通、安全、衛生、節能。(2)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地理位置和排水出路,合理確定排水系統類型和排水方式。(3)充分考慮排水高峰期和不同排水場所的需求,保證排水系統運行穩定。5.2.2排水系統設計要求(1)排水管道應采用重力流或壓力流,合理設置排水坡度,保證排水暢通。(2)排水管材、管件及附件應選用耐腐蝕、耐老化、強度高、密封功能好的產品。(3)排水系統應設置檢查井、透氣井、截流井等設施,便于檢查和維護。5.3消防給水設計5.3.1消防給水設計原則(1)遵循我國現行相關消防標準和規范,保證消防給水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合理。(2)根據建筑物的高度、用途、規模和消防水源情況,合理確定消防給水系統類型和供水方式。5.3.2消防給水設計要求(1)消防給水水源應選用可靠的市政給水管網、自備水源或消防水池等。(2)消防給水系統應采用分區供水,保證各分區消防用水壓力穩定。(3)消防給水管材、管件及附件應選用耐腐蝕、耐老化、強度高、密封功能好的產品。5.4熱水供應系統設計5.4.1熱水供應系統設計原則(1)遵循我國現行相關標準和規范,保證熱水供應系統安全、衛生、節能、舒適。(2)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地理位置和熱水需求,合理確定熱水供應系統類型和熱源方式。5.4.2熱水供應系統設計要求(1)熱源應選用鍋爐、熱泵、太陽能等節能環保設備。(2)熱水供應系統應采用分區、分時段供應,合理設置熱水循環泵、膨脹罐等設備,保證系統運行穩定。(3)熱水管材、管件及附件應選用耐腐蝕、耐老化、強度高、密封功能好的產品。第6章建筑通風與空調設計6.1通風系統設計6.1.1一般規定6.1.1.1通風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6.1.1.2通風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用途、規模、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室內外空氣流動、熱濕負荷等因素。6.1.2自然通風設計6.1.2.1自然通風設計應考慮建筑物的朝向、布局、開窗面積等因素,保證室內外空氣流動順暢。6.1.2.2自然通風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a)室內外溫差應有利于空氣流動;b)室內空氣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c)應避免產生局部氣流短路現象。6.1.3機械通風設計6.1.3.1機械通風設計應根據室內外空氣品質、溫濕度、噪聲等要求,選擇合適的通風方式、設備與系統。6.1.3.2機械通風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a)室內外空氣交換;b)空氣過濾、凈化;c)空氣溫濕度調節;d)噪聲控制。6.2空調系統設計6.2.1一般規定6.2.1.1空調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6.2.1.2空調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熱濕負荷、能源消耗等。6.2.2冷熱源設計6.2.2.1冷熱源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空調負荷、運行時間、能源類型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冷熱源設備。6.2.2.2冷熱源設備選型應考慮以下因素:a)節能、環保;b)可靠性、維護方便;c)經濟性。6.2.3空調風系統設計6.2.3.1空調風系統設計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風速等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氣流組織。6.2.3.2空調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a)合理選擇風管材料、尺寸、形狀;b)保證風管系統阻力、噪聲符合標準;c)合理設置風口、回風口等。6.3防煙排煙系統設計6.3.1一般規定6.3.1.1防煙排煙系統設計應滿足防火、防煙、排煙等要求,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6.3.1.2防煙排煙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用途、規模、火災風險等因素,綜合考慮系統布局、設備選型等。6.3.2防煙分區設計6.3.2.1防煙分區設計應合理劃分防煙分區,保證火災時煙氣不擴散至其他區域。6.3.2.2防煙分區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a)防煙分區面積、高度符合標準;b)防煙分區之間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等隔離設施;c)合理設置防煙分區排煙口。6.3.3排煙系統設計6.3.3.1排煙系統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火災風險、防煙分區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排煙方式、設備與系統。6.3.3.2排煙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a)保證排煙系統在火災時能及時啟動;b)排煙風機、風管、風口等設備選型合理;c)排煙系統阻力、噪聲符合標準。6.4設備安裝與管道布置6.4.1通風與空調設備安裝6.4.1.1設備安裝應符合設備制造商的技術要求和國家相關標準。6.4.1.2設備安裝應考慮以下因素:a)設備位置、高度、方向;b)設備固定、減震、降噪;c)設備維修、保養方便。6.4.2管道布置6.4.2.1管道布置應合理,避免影響建筑物結構安全、美觀及使用功能。6.4.2.2管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a)管道走向、尺寸、材料符合設計要求;b)管道穿越建筑物結構部位采取防火、隔聲等措施;c)管道支吊架設置合理,保證管道穩定。第7章建筑節能設計7.1節能設計原則7.1.1本章節旨在闡述建筑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以保證建筑在設計、施工及運行過程中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7.1.2節能設計原則應遵循以下要點:(1)符合國家及地方建筑節能標準及規定;(2)綜合考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功能需求及使用特點;(3)優化建筑體型、朝向、空間布局及圍護結構;(4)采用高效節能的建筑材料、設備及系統;(5)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6)考慮建筑全壽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實現節能、環保、經濟、舒適的統一。7.2保溫隔熱設計7.2.1保溫隔熱設計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7.2.2保溫隔熱設計應遵循以下要點:(1)合理確定保溫隔熱層的位置、厚度及材料;(2)保證保溫隔熱層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穩定性;(3)選用高效、環保、經濟的保溫隔熱材料;(4)考慮建筑物的熱橋、冷橋部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熱損失;(5)對特殊部位(如地下室、屋頂、窗口等)進行針對性設計。7.3建筑遮陽設計7.3.1建筑遮陽設計旨在降低太陽輻射對建筑物的影響,減少空調負荷,提高室內舒適度。7.3.2建筑遮陽設計應遵循以下要點:(1)根據建筑物所在地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遮陽形式;(2)合理設置遮陽設施的方位、角度及尺寸;(3)采用可調節的遮陽裝置,以適應不同季節和時段的太陽輻射變化;(4)考慮遮陽設施對室內采光、通風及景觀的影響;(5)選用耐用、美觀、易維護的遮陽材料。7.4可再生能源利用7.4.1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減少傳統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7.4.2可再生能源利用應遵循以下要點:(1)結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選擇合適的能源類型(如太陽能、地熱能等);(2)合理設計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保證其與建筑物其他系統的協調配合;(3)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5)遵循國家及地方關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法規及標準。第8章建筑聲學設計8.1室內音質設計8.1.1室內音質設計原則室內音質設計應遵循舒適、清晰、均勻、無噪聲干擾等原則。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空間大小、形狀、材料及音響設備等因素綜合考慮。8.1.2室內音質設計指標室內音質設計指標包括混響時間、早期反射聲、聲場不均勻度、語言清晰度等。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和音響設備要求,合理確定各項指標。8.1.3室內音質設計方法室內音質設計方法包括聲學模擬、計算分析、實測調整等。應結合具體工程情況,選用合適的設計方法。8.2噪聲控制設計8.2.1噪聲控制設計原則噪聲控制設計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技術經濟合理等原則。應從聲源、傳播途徑、受體三方面進行控制。8.2.2噪聲控制設計指標噪聲控制設計指標包括室內外噪聲級、噪聲頻譜、噪聲源強度等。應根據建筑使用功能和環境噪聲標準,合理確定各項指標。8.2.3噪聲控制設計方法噪聲控制設計方法包括隔聲、吸聲、消聲、減振等。應根據噪聲源特性和傳播途徑,選用合適的設計方法。8.3吸聲與隔聲設計8.3.1吸聲設計吸聲設計應考慮吸聲材料的種類、厚度、密度、安裝方式等因素。吸聲設計應符合室內音質設計指標要求。8.3.2隔聲設計隔聲設計應考慮隔聲量、頻率特性、構件結構等因素。隔聲設計應符合噪聲控制設計指標要求。8.3.3吸聲與隔聲設計方法吸聲與隔聲設計方法包括聲學計算、模型試驗、現場實測等。應結合具體工程情況,選用合適的設計方法。8.4建筑聲學設施8.4.1建筑聲學設施分類建筑聲學設施包括固定式和活動式兩大類。固定式聲學設施主要包括吸聲墻面、隔聲門窗等;活動式聲學設施主要包括聲屏障、隔聲屏等。8.4.2建筑聲學設施設計要求建筑聲學設施設計應符合相關規范和標準要求,保證其功能、安全、美觀、經濟性。8.4.3建筑聲學設施施工與驗收建筑聲學設施施工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過程中應進行質量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9章建筑照明設計9.1室內照明設計9.1.1室內照明設計原則(1)以人為本,滿足功能需求;(2)合理選擇光源和燈具;(3)保證照明質量和節能效果;(4)注重照明與建筑空間的協調。9.1.2室內照明設計要求(1)照明水平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2)照明均勻度應滿足使用要求;(3)避免產生眩光和光污染;(4)合理設置照明控制系統。9.1.3室內照明設計步驟(1)分析建筑空間功能和照明需求;(2)選擇合適的光源、燈具和照明方式;(3)進行照明計算和照度分布設計;(4)編制照明施工圖。9.2室外照明設計9.2.1室外照明設計原則(1)保障安全,防止犯罪;(2)展示建筑特色,提升景觀效果;(3)合理利用自然光;(4)節能環保,降低運行成本。9.2.2室外照明設計要求(1)符合城市照明規劃和相關標準;(2)選擇適合室外環境的光源和燈具;(3)保證照明效果與周圍環境的協調;(4)防止光污染和干擾。9.2.3室外照明設計步驟(1)分析室外環境特點和照明需求;(2)選擇合適的光源、燈具和照明方式;(3)進行照明計算和照度分布設計;(4)編制照明施工圖。9.3照明系統選擇9.3.1照明系統分類(1)傳統照明系統;(2)LED照明系統;(3)智能照明系統。9.3.2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品和快遞合作合同協議
- 微信小程序開發協議合同
- 品牌螺螄粉轉讓合同協議
- 毛坯板材購銷合同協議
- 咸鴨蛋購銷合同協議
- 微商城策劃服務合同協議
- 櫥窗移交協議書范本
- 和幼兒園炊事員協議合同
- 和物業簽保安合同協議
- 橡膠廠供貨合同協議
- 宿舍樓施工方案方案
- 甲醇-水精餾塔
- 中國話劇史專題知識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1部分:電流計算
- GB/T 90.3-2010緊固件質量保證體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類似用途電熨斗性能測試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計算機軟件安裝審批表
- GA/T 1369-2016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FZ/T 64014-2009膜結構用涂層織物
- 高考試卷命題設計的技巧 課件24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