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無答案)_第1頁
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無答案)_第2頁
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無答案)_第3頁
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無答案)_第4頁
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語文試卷(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生態正義和環境正義是有著不同正義指向的兩個概念。“生態正義”主要指認為人和自然之間存在正義關系的一種理論主張。它是伴隨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出現,一些學者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再反思的產物。生態正義的流行和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環境倫理學不無關聯,并以環境倫理學中的主潮——非人類中心主義為主要代言人。有鑒于自然已傷痕累累,并以各種方式如生物多樣性消失、植被退化、土壤破壞等控訴著人類的暴行,“還我公平”則被非人類中心主義視為自然界發自內心的呼喚。以辛格、雷根為代表的動物解放流派,以史懷澤、泰勒為代表的生物中心主義,以奈斯、利奧波德和羅爾斯頓為代表的生態中心主義等,不遺余力地將生態危機的矛頭直指人類中心主義,認為正是其將人置于中心地位,而不考慮非人類生物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其內在價值的錯誤做法,才招致了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基于此,賦予動物、植物等以道德主體資格,承認其內在價值,并讓人類對其講義務和道德,就成為這些流派的理論旨趣,并希望以此構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平正義,以實現自然不被人類奴役和破壞的目的。環境正義雖然也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但它和生態正義在發端、源流以及價值取向上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環境正義誕生于美國,是由廣大少數族裔、有色人種、低收入階層組成的環境弱勢群體,為追求環境平等權益而掀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正義運動。環境正義主張“在發展、環境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實施等方面,所有人,不論其種族、文化、收入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都應得到平等對待。平等對待意味著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缺乏政治或經濟的力量而被迫承擔不合比例的環境負擔,如環境污染或環境危險物等”。對環境善物與惡物的公平分配是環境正義追求的首要目標。此外,它還強調人們在環境事務中應擁有參與權和知情同意權(參與正義);主張社會應對人們的獨特性,尤其是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群體做到心理和文化上的承認認同(承認正義);以及認為社會應關注與環境有關的行為或決策是否促進了人們生活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能力正義)。也就是說,環境正義是“集分配正義、參與正義、承認正義和能力正義為一體的綜合性框架”。生態正義和環境正義關注的對象雖同為“環境”,但二者對“環境”卻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和想象。生態正義意在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正義,關心的是外在生態大環境的安全,也即荒野、濕地、國家公園和瀕危物種不受人類的過度干預和破壞。環境正義旨在強調人類在環境事務上的公平公正,關注的是身邊“小微環境”,也即人們“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免遭環境不正義行為的侵害。(摘編自戴小俊、溫作民《差異與演化:正義論域下的環境正義與生態正義》)材料二:就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而言,生產方式的任何變遷都不會改變資本邏輯的性質,相反會不斷激發資本增殖對“供求兩端”的全球統治力,生態殖民化愈演愈烈。近幾十年來,全球變暖、臭氧層耗竭、水資源惡化、土壤退化、物種減少、森林銳減、毒害物質跨國轉移、惡性流行性病毒大流行等全球問題愈發嚴重地影響、改變著人類的生態環境。這一嚴酷現實也引發西方社會的廣泛憂慮和討論,形成了種類繁多甚至相互歧向的生態正義思想。整體而言,西方生態正義理論大致形成了以主張“生態優先和自然價值”為主題的生態中心主義、以維護“人類社會內部的環境權益”為主旨的環境正義理論和以推動“人類與自然的整體性和諧關系”為核心的生態正義理論三種理論進路。客觀地講,由于三種理論產生于濃烈的問題意識,時至今日在某些領域依然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具體而言,在學術層面,生態中心主義是第一個嘗試重構人與自然之間倫理關系基礎的思想流派,期望從根本上實現對人類中心主義秉持的“征服自然”思想的道德責難和倫理超越。環境正義對人類社會內部的環境權益分配問題所做的理論探索,對完善現階段以市場經濟為依托的分配體制具有參考價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闡釋了生態危機的制度根源和資本增殖的反生態邏輯,深化并拓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批判的現代性視域。在實踐層面,西方生態正義理論在謀求政治革命、塑造生態理念、調節社會生產、抑制異化消費、打破資本壟斷、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樣從正反兩面給予我們啟示。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代中國生態正義的核心問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如何有效駕馭資本,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條件下如何更好提升生態治理能力。構建當代中國生態正義,必須在超越西方生態正義思想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生態智慧,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正義發展路徑。(摘編自王巖《生態正義的中國意涵與邏輯進路》)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伴隨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出現,一些學者再次反思人和自然的關系,從而提出了“生態正義”的主張。B.非人類中心主義者希望構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平,認為人類是生物多樣性消失等自然災難的罪魁禍首。C.雖然生態正義和環境正義關注的對象相同,都是“環境”,但生態正義在價值取向上要優于環境正義。D.環境正義理論主張維護“人類社會內部的環境權益”,對完善現階段以市場經濟為依托的分配體制具有參考價值。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動物解放流派、生物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都主張賦予動物、植物等以道德主體資格。B.西方生態正義理論大致形成了三種理論進路,三種理論之間相互矛盾,有時甚至相互對立。C.材料一闡述了生態正義和環境正義的不同,材料二立足于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正義發展路徑。D.材料二從學術和實踐兩方面闡述了西方生態正義理論在某些領域依然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的觀點。3.下列說法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環境正義”理論的一項是(3分)()A.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B.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C.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一刻都離不開自然界,并且深受自然界的影響和制約。D.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公平地享有自然資源并平等地承擔生態治理義務。4.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論述層次。(4分)5.材料二有關西方生態正義理論的分析對我們對待“外來思想”有什么啟示?(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恐懼記李娟①小時候我在四川,總愛長時間流連鄉間小道。我在鄉間閑耍,無限歡樂,又心懷巨大恐懼。我怕野狗,怕蛇,怕毒蟲。最怕路邊的墳墓。新墳倒也罷了,而舊墳森森,石碑歪斜,墳山塌陷,棺材外曝、變形。潮濕的棺木上生滿黑綠相間的苔蘚,朽壞處黑洞洞的,看進去深不見底。每次經過這樣的墳墓,心中緊繃,渴望快速經過,卻硬逼著自己放慢步伐。童年的自己總是故作無畏。有人的時候,這無畏做給人看。沒人的時候,做給冥冥之中的眼睛看,非得如此逞強不可。似乎非得如此才能震懾冥冥之物。有時當著別的小伙伴,還故意爬上裂開的老墳,踏上裸露的棺材,嘻嘻哈哈。還湊近上面的破洞往里看,拾撿被鼠類啃噬的棺材碎片拋打同伴。那時心中既有恐懼,也有得意,還有隱隱哀求。這童年的輕薄之態,這小小的人兒,她瘦小、尖銳、不安,富于希望。我渴望她被原諒。②我渴望她快快長大,哪怕到了現在,我仍然以為長大后一切會好起來,長大后,就什么都不怕了。但是“長大”何時到來?她感到時間無限靜止。每天早上醒來,好像一覺睡醒又回到了昨天。外婆像昨天一樣催促她起床,屋檐水像昨天一樣無止境地滴嗒。她懵懵然躺著。她翻個身面對木板墻壁,木板墻上嵌滿蟲蛀過的紋路,無盡地彎曲,均勻地混亂。這情景她看過一萬遍。一萬遍地心想:蟲子迷路了。蟲子在木板表面啃咬前行,像是在黑夜里拿著手電筒前行。她的手指細撫蟲子的道路,然后又睡著了。夢中困于蟲子的迷途。外婆又在叫她。她突然想起上學的事,感到焦灼,卻怎么也醒不過來。③外婆八十多歲,她不足十歲。外婆比她多過了七十多年。七十多年的距離,令她常常感到世界深遠。整個童年里,她擔心外婆死去。后來漸漸地,不知不覺地,開始等待外婆的死去。死亡是什么呢?失去是什么?她再不愿往下細想。她飛快地跑,像在追趕又像在逃避。她越跑越快,越跑越快,后來飛了起來。風瞬間鼓滿咽喉和身體,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瞬間混亂。世界瞬間失去地心引力。她瞬間大于整個世界。飛翔是她童年里的大秘密。然而她哭的時候飛不起來,害怕的時候也飛不起來。那兩種時候她沉重不堪。她一邊哭,一邊拖著沉重的身體走在田野間,走在大街小巷。我尾隨其后,無能為力。④小時候總被噩夢魘壓。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半睡半醒間,總被黑暗而堅硬的事物深深俯瞰。被觀察,被試探。它們弄不清我是什么,便離去。我體會的只是痛苦而已,可我的眼珠先我一步察覺到危險——它一個勁兒地往上翻。突然想起,人死了才會翻白眼。我不想死,死亡還遠著呢。我拼盡全力掀動眼睫。我似乎看到了房間里的一切。以為這就是一切。然而恍眼間墻上一幅畫沒了。再努力看過去,它仍好好兒地掛在那里。霎時清醒,悍然睜眼,煙消云散。⑤又躺了一會兒,漸漸有了力氣,便起身把墻上那作祟之物摘下來。接著再睡。⑥這世上所有具有攻擊性的事物:醒不來的噩夢,甩不掉的鞋底泥,緊追不舍的狗,秘密伺守的蚊蟲……都附著沉沉陰物。我無從躲避。我在鄉間小路奔跑,又如擠身而過。巨大的未知與本能的希望一路緊隨,前后翻騰,是命中自帶的大風大浪。一時恐懼,一時狂喜。怎么也停不下來。我知道一停止奔跑,一安靜下來,四面八方的伏擊物就會撲上來。然而我跌了一跤。然而它們撲了個空。巨大的疼痛將我帶走。我坐在陌生的地方號啕大哭。有人經過我目不斜視。又有人看了我一眼。我對他畏懼而心懷期待。然而他也走了。我心中的火苗漸漸穩當。四面八方的伏擊物仍安靜窺伺。我走過漫長的路回家。家是更可怕的所在。⑦家最堅硬。最親的親人最冷漠,夜夜入眠的床最危險,黑夜最漫長。可所有這些都消磨不盡我對人世間的迷戀。我是下次月考成績不進步就會被打手心的學生,是參加“六一”儀彩隊游行之前必須借到一件白襯衣的兒童,是丟失了自動鉛筆拼命想要瞞過家長的壞孩子,是每天放學都變換不同路線回家以逃避同班男生追打的膽小鬼。膽小鬼不顧一切地在無邊無際的恐懼叢林中奔突。無依無靠,無可憑持,卻心存信心。奇異而巨大的信心啊!膽小鬼一邊逃跑,一邊生出巨翅。膽小鬼終于回到家,年邁的外婆和更為年邁的外婆的養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兩人一起扭過頭來。她們如此蒼老。后來她們死了。膽小鬼從沒經歷過如此巨大的死亡。世世代代累積至此的死亡。房間昏暗。膽小鬼忘記了外婆的責罵,記住了她留在鍋里的一份溫暖晚餐。⑧這一世,一定是我生生世世的第一世。這一定是我第一次來到世上吧。我突然就出現在童年里了,突然就站在那里了。我雙手觸及之處全是世界盡頭,雙腳所到之處全是深淵邊緣。我看到昆蟲就以為自己是昆蟲,看到鳥獸就以為自己是鳥獸。要么我是野草吧?要么我是雜木頑石吧?我小得快要消失,又完整得不可思議。我上學,放學,上課,下課,睡覺,吃飯,看電視,做作業。我真的快要消失了。卻又在世界另一端突然清晰、突然強壯。在那里,我仍迷戀奔跑,仍對全世界一無所知。仍倔強而迷惑,仍懼駭而勇敢。⑨難以相信,最后我還是長大了。我穩穩當當不偏不斜地走在路上。我幾乎就要什么也不怕了。所有前來威脅我的事物,我一眼就能看穿它的虛張聲勢。看不穿的,也能與其寧靜共處。我身體健康,情感龐雜而堅定。我越來越強大,幾乎就要無所不能了。就在這時,我開始衰老。⑩可是我連衰老都不怕了。可是我真的不怕嗎?我清晰感到童年的恐懼仍潛伏在我身體深處,傷痕累累,依舊敏感,依舊耐心。它靜靜等待遠比衰老更茫然更巨大的變化。我懷疑那便是死亡。但仍覺得死亡遙遙無期。(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經過有舊墳墓時“我”會硬逼著自己放慢步伐,故作無畏的樣子,既是因為想做給人看,逞強,也是想借此抵御內心的恐懼。B.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的成長經歷,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描繪了一個既讓“我”恐懼又充滿希望的童年世界。C.“我”的童年不僅有恐懼,也有快樂和無憂無慮,從中讓我們體會到,即使面對恐懼,也要勇敢地追求希望和成長。D.文中“卻又在世界另一端突然清晰、突然強壯”指的是長大后的“我”不再有恐懼,哪怕面對衰老和威脅,也能理性對待。7.關于文中第⑦段,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最堅硬”“最冷漠”“最危險”等詞,表明“我”小時候家里人對“我”漠不關心。B.“一邊生出巨翅”是“我”的想象,“巨翅”象征自己戰勝恐懼的勇氣與力量。C.文段中運用排比句交代了“我”的多重身份,意在凸顯“我”小時候的淘氣、叛逆。D.在經歷年邁的外婆和更為年邁的外婆的養母的死亡之后,“我”不再恐懼死亡。8.本文標題為“恐懼記”,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恐懼?請概括說明。(4分)9.文中“她”“我”其實指的是同一人,文章采用“她”“我”來交替敘事,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楊時字中立,號龜山,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穎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杜門不仕者十年,久之,歷知瀏陽、余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時安于州縣,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時天下多故,有言于蔡京者,以為事至此必敗,宜引舊德老成置諸左右,庶幾猶可及,時宰是之。會有使高麗者,國主問龜山安在,使回以聞。召為秘書郎。李綱之罷,太學生伏闕上書,乞留綱,軍民集者數十萬,朝廷欲防禁之。吳敏乞用時以靖太學,時得召對,言:“諸生伏闕紛紛,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擇老成有行誼者為之長貳,則將自定。”欽宗曰:“無逾于卿。”遂以時兼國子祭酒。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對言:“自古圣賢之君,未有不以典學為務。”除兼侍讀。乞修《建炎會計錄》,乞恤勤王之兵,乞寬假言者。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優游林泉,以著書講學為事。晚居諫省,僅九十日,凡所論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則辟王氏經學,排靖康和議,使邪說不作。凡紹興初崇尚元祐學術,而朱熹、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脈絡皆出于時。(選自《宋史·楊時傳》,有刪改)材料二:楊龜山應詔而出,論者病之,亦何足以病龜山哉?君子之出處,唯其道而已矣。召之者以道,應之者以道,道無不可,君子之所可也。徽宗固君也,進賢者,君之道也。蔡京固相也,薦賢者,相之道也。相薦之,天子召之,為士者無所庸其引避。天下雖無道而以道相求出而志不行言不庸,然后引身而退,未失也。龜山何病哉?當其時,民病亟矣,改紀一政而緩民之死,即吾仁也;國危迫矣,匡贊一謀而救國之危,即吾義也。徽宗雖暗,而猶吾君;蔡京雖奸,而猶吾君之相,相召以義,奚容逆億[注]其不可與有為而棄之?病龜山者,將勿隘乎?(選自王夫之《宋論·卷八》,有刪改)[注]逆億:事先預料。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天下雖無A道B而以道C相求D出E而志F不行G言不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師,以……為師,意動用法,與《師說》中“吾師道也”的“師”用法相同。B.“時宰是之”與“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中的“是”意思不同。C.安在,在哪里,屬于賓語前置句式,與《赤壁賦》中的“而今安在哉”文言句式一致。D.“而猶吾君之相”與《荀子·勸學》中“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而”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楊時自小就很聰明,能寫文章,后來潛心于經典史書,他對程顥十分尊敬,以學生對老師的禮儀相待,師生相處融洽。B.楊時為政,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政績斐然,老百姓對其念念不忘,他的品德聲望也日趨高漲,四方的士人都來向他求學。C.楊時敢于勸諫,他勸高宗要致力于圣賢之學,恤勉勤王的軍隊,寬恕敢言之人,但晚年不再關心國事,致力于講學著書。D.王夫之認為,徽宗是君主,雖然昏庸,但是進用賢人合乎其君主之道;蔡京是宰相,雖然奸邪,但是推薦賢人合乎其宰相之道。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太學生伏闕上書,乞留綱,軍民集者數十萬。(4分)(2)相召以義,奚容逆億其不可與有為而棄之?(4分)14.材料二中王夫之對楊龜山“入仕”持什么態度?其理由又是什么?請簡要概括說明。(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諸將五首(其四)杜甫回首扶桑①銅柱②標,冥冥氛祲③未全銷。越裳翡翠④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錫⑤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炎風朔雪⑥天王地,只在忠臣翊⑦圣朝。[注]①扶桑:泛指南海一帶。②銅柱:唐玄宗時,何履光用兵平定南詔,曾再次設立東漢馬援所立的銅柱。③氛祲:戰亂叛離之氣。④越裳:唐時越裳縣。“翡翠”與下句的“明珠”皆為進貢之物。⑤殊錫:特別賞賜。⑥炎風朔雪:代指極南、極北之地。⑦翊:輔佐。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回首看到銅柱標志的南方疆界,戰亂之氣未歇,詩人交代了當時的局勢。B.頷聯通過“無消息”與“久寂寥”進行對比,說明越裳、南海一帶已久不進貢。C.頸聯敘寫諸將受朝廷的恩寵,且都身居要職,享有厚祿,從而引出下聯的議論。D.尾聯寫南方、北方都是天子領地,諸將理應為國效力,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觀點。16.詩歌中間四句揭露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突然到訪,張寧在家里宴請了老同學,為了表達對老同學招待不周的歉意,他引用了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2)某同學游覽影視城,進入一個龐大的仿古宮殿建筑群,里面錯綜復雜,他一時竟迷失方向,不由得想起來杜牧《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3)唐宋詩詞中一些詩句運用“無聲”二字構筑寂景境界,營造意蘊深廣的審美空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早在一個半世紀之前,人類就發現了呆頭呆腦的蠑螈的不同凡響。它們視力殘缺,心臟羸弱,行動緩慢,卻在地球上生存了2億年。由于體內水分流失過快,(甲)。陸棲能力好一點的種群可以生活在距離水源地較遠的地方,但仍生活在以潮濕的苔蘚為主的環境中。我們知道,人類器官的再生能力是動物界中最差的,皮膚上稍微深一點的傷口,都會留下永久的疤痕。但是,蠑螈的再生能力卻很強大。切除蠑螈的尾巴、前肢、后肢或身體的任何一部分,(乙),它的再生能力是完美而驚人的。缺失之處會先長出一個肉芽,這肉芽就像被春風吹拂的樹枝一樣,迅速生長,一個由完整的肌肉、神經、骨頭等部分組成的新肢體便A地代替了失去的肢體。科學家研究蠑螈的再生能力時,最常用的標本是一種奇怪的、不討人喜歡的墨西哥蠑螈,人稱“美西螈”。除了四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