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概述一、中國古代小說的形成與發展小說的形成《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小說發展歷程先秦:小說的萌芽
魏晉:小說文體接近成熟(“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唐代:小說的自覺(傳奇)宋元:說話藝術的興起明代:小說的繁榮清代:小說的高峰在先秦時期,小說已經開始萌芽。神話、寓言、史傳文中的敘事作品均包含著小說所必備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的因素。魏晉時期,出現了更具小說形態的作品,那就是魯迅所說的“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前者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后者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它們無論是在故事情節的生動性上,還是在人物性格的描寫、塑造上,都標志著小說文體已接近成熟。唐代是小說發展的自覺階段。唐傳奇題材廣泛,初期創作延續了志怪小說的傳統,但逐漸地注重對人的感情的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情節的曲折多變,注重辭采運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其中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如沈既濟的《任氏傳》和《枕中記》、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蔣防的《霍小玉傳》、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杜光庭的《虬髯客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在思想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被后世不斷改編。宋元時期,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娛樂的需求,“說話”藝術在城市得以興起。宋元時期的“說話”有“四家”,分別為小說、說經、講史、合生。小說在題材上有煙粉、靈怪、傳奇、公案等類別;說經是演說佛經故事;講史則是講說歷代興廢更迭的歷史;至于合生,是藝人“指物題詠,應命輒成”(洪邁《夷堅志》)的敏捷性應對,和前三種說話的敘事性不同。現存的宋元小說話本有十多篇,講史話本有《武王伐紂平話》《三國志平話》等,說經話本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等。明代是小說創作的繁榮時期。一方面,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小說有了更大的閱讀群體;另一方面,刻書和印刷業的進步使許多小說作品得到刊刻和流傳。《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四部“奇書”的相繼問世,顯示出長篇白話小說由世代累積型逐漸走向個人創作的歷程,也表現出小說藝術的不斷演進。與長篇小說的繁榮相媲美的是,短篇小說的創作在明代同樣活躍,馮夢龍編輯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共輯錄宋元以來白話短篇小說120篇,其中有部分為馮氏本人創作;凌濛初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共收錄短篇白話小說80篇。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也有優秀之作,明初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都是有較高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期。在文言短篇小說創作上,出現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在長篇白話小說創作上,則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它們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同時,也完成了中國古代小說個人化創作的歷程。此外,還有“以小說見才學”(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李汝珍的《鏡花緣》,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俠義公案小說,以及《品花寶鑒》等“狹邪小說”。緒以降,隨著社會弊病的加劇和社會改良思想的興起,出現了一批“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作品。二、中國古代小說的形式特點和審美特征文言小說白話小說白話長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文言小說均出自文人手筆。魏晉南北朝時候的志人和志怪小說在篇幅上比較短小,類似于今天的“微型小說”。唐代傳奇已經具備一定的敘事規模,是成熟的短篇小說。到了元明兩代,有些文人逞弄才情,將篇幅擴展到萬字以上的規模,有的甚至達到4萬字。因為是文人的創作,文言小說的語言一般都比較精練,文人們為了展示才情,在敘事之中,往往穿插一些詩詞,增加了小說的典雅色彩。短篇白話小說從說話藝術中孕育而生,因而在形式上帶有明顯的脫胎于說話藝術的痕跡。宋元話本的開頭有“入話”,往往以一首或數首詩詞吟詠風景名勝,引發一段小故事,以讓先來的聽眾安穩下來。“入話”之后是“正話”。最后,也往往用一首詩總結故事主題。長篇白話小說也脫胎于說話藝術,主要在宋元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開頭或詩或詞,結尾也以詩作結。正文往往以“話說”起首,在情節緊要關頭截斷,用“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引起聽眾繼續聽下去的興趣。在正文之中,還經常插入詩詞歌賦,描繪場景或評價人物。長篇白話小說最為突出的特征是結構上的“章回體制”。中國古代小說的審美特征故事情節的傳奇性
詩歌傳統的滲透
精練和“白描”的語言藝術
第一,故事情節的傳奇性。中國古代小說從魏晉時期的志怪、志人小說開始,在題材內容上注重搜奇索怪,在故事情節上也注重傳奇說怪,而不追求對日常生活的描述和敘事。《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故事情節,無不充滿傳奇色彩,即便是到后來的《紅樓夢》和《儒林外史》,也或多或少地穿插了一些非現實的情節,給讀者以新奇之感。第二,詩歌傳統的滲透。中國是詩的民族,隨著“詩三百”被儒家經典化,詩體、詩性滲透在各種文學藝術乃至日常生活中,小說也不例外。在小說發展的各個階段、各種體裁里,都可以看到詩歌的蹤影。其情形表現為二:一是在小說敘事中,不時插入詩詞歌賦。二是創造詩意之美。第三,精練和“白描”的語言藝術。中國古代小說在語言上有文言和白話之分,文言小說的語言以精練為特色,白話小說以“白描”為特色。文言小說在敘事、描寫、塑造人物時都注重煉字煉句,筆墨極省儉,卻力求準確傳神。白話小說的“白描”,也是用最儉省的筆墨敘事、描寫、表現人物性格。文選世說新語·雅量/劉義慶《世說新語》又名《世說》,由南北朝劉宋宗室劉義慶組織門客編寫,梁代劉孝標作注。原書8卷,劉孝標注本10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記載魏晉名士趣聞逸事、玄言清談共一千多則,是我國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具有筆記小說雛形。后世《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皆為《世說新語》仿作,被稱為“世說體”。魏晉時代講究名士風度和雅量,往往容常人不能容、忍常人不能忍,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深藏不露,表現出自我克制、寬容待人、豁達處世的涵養與境界。世說新語·雅量/劉義慶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備不虞。”王公曰:“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亮有大兒數歲,雅重之質,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此?”論者謂不減亮。蘇峻時遇害。或云:“見阿恭,知元規非假。”褚公于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令有酒色,因遙問:“傖父欲食餅不?姓何等?可共語。”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遠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詣公,更宰殺為饌具。于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令送公至界。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劣。作者簡介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著有《徐州先賢傳》10卷、《典敘》、《集林》200卷、《幽明錄》20卷、《宣驗記》13卷、《宋臨川王劉義慶集》8卷等。《世說新語》是其享名之作。劉義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名士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聚其門下,仿前人裴啟《語林》編成此書。知識鏈接1.劉孝標,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克青州,其被迫遷平城并隨母出家,后還俗。齊永明四年(486)還江南后,參加佛經翻譯,并采用裴松之注《三國志》之法,對《世說新語》補缺糾謬,引用書籍400余種。劉孝標曾說:“《世說》虛也”,“疑《世說》穿鑿也”。2.劉知幾:“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恢諧小辨,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唐朝所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夫以干、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粃,持為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多為美,聚博為功,雖取悅于小人,終見嗤于君子矣。”(《史通·采撰》)3.魯迅評《世說新語》“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瑰奇”,為“名士底教科書”。紅線/袁郊這篇傳奇小說反映了中唐藩鎮割據紛爭緊張的社會現實,情節曲折驚險,生動地刻畫了女俠客紅線的形象。小說歌頌了紅線的俠肝義膽,大膽批判藩鎮割據,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平息藩鎮紛爭、維護國家安定的愿望。史書記載,潞州節度使薛嵩、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原來都是安祿山的部將,他們看到叛軍大勢已去,才不得不先后投降李唐中央政府,但仍稱霸一方,相互爭斗,形成割據勢力。在小說中,田承嗣飛揚跋扈,驕橫兇戾,叛逆朝廷,妄圖吞并鄰鎮,坐大勢力,但薛嵩擁護皇室,思守土封疆以報國恩。紅線是薛嵩的侍婢,具有超人的力量。她施展神力,潛入戒備森嚴的田府,巧妙地從田承嗣枕旁取回其供神金盒。薛嵩取得金盒后,隨即遣人送回。田承嗣發現自己枕邊之寶物竟然在深夜被人輕易取走又送回,意識到自己性命完全被對手操控,才不得不收斂其狂妄氣焰,回書表示悔過自新,并遣散了強悍驕縱的親軍“外宅男”。紅線則在“兩地保其城池,萬人全其性命,使亂臣知懼,烈士安謀”之后,功成身退。紅線的社會地位與見識、能力極不匹配,增強了小說的傳奇性。小說并沒有出現血腥搏殺的場景,紅線退敵于無形,更好地突出了紅線技藝超群;情節設置周密集中,且抑揚起伏,引人入勝。紅線社會地位不高,但不求名利,愛憎分明,武藝超群,智勇雙全,彰顯了人格的高尚光彩。這篇小說對后代武俠小說產生了很大影響。紅線/袁郊紅線,潞州節度使薛嵩青衣,善彈阮,又通經史,嵩遣掌箋表,號曰內記室。時軍中大宴,紅線謂嵩曰:“羯鼓之音調頗悲,其擊者必有事也。”嵩亦明曉音律,曰:“如汝所言。”乃召而問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歸。時至德之后,兩河未寧,初置昭義軍,以釜陽為鎮,命嵩固守,控壓山東。殺傷之余,軍府草創。朝廷復遣嵩女嫁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節度使令狐彰女;三鎮互為姻婭,人使日浹往來。而田承嗣常患熱毒風,遇夏增劇。每曰:“我若移鎮山東,納其涼冷,可緩數年之命。”乃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號外宅男,而厚恤養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選良日,將遷潞州。嵩聞之,日夜憂悶,咄咄自語,計無所出。時夜漏將傳,轅門已閉。杖策庭除,唯紅線從行。紅線曰:“主自一月,不遑寢食。意有所屬,豈非鄰境乎?”嵩曰:“事系安危,非汝能料。”紅線曰:“某雖賤品,亦有解主憂者。”嵩乃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遺業,受國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數百年勛業盡矣。”紅線曰:“易爾。不足勞主憂。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勢,覘其有無。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復命。請先定一走馬兼具寒暄書,其他即俟某卻回也。”嵩大驚曰:“不知汝是異人,我之暗也。然事若不濟,反速其禍,奈何?”紅線曰:“某之行,無不濟者。”乃入閨房,飾其行具。梳烏蠻髻,攢金鳳釵,衣紫繡短袍,系青絲輕履。胸前佩龍文匕首,額上書太乙神名。再拜而倏忽不見。嵩乃返身閉戶,背燭危坐。常時飲酒,不過數合,是夕舉觴十余不醉。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紅線回矣。嵩喜而慰問曰:“事諧否?”曰:“不敢辱命。”又問曰:“無傷殺否?”曰:“不至是。但取床頭金合為信耳。”紅線曰:“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歷數門,遂及寢所。聞外宅男止于房廊,睡聲雷動。見中軍士卒,步于庭廡,傳呼風生。某發其左扉,抵其寢帳。見田親家翁正于帳內,鼓趺酣眠,頭枕文犀,髻包黃縠,枕前露一七星劍。劍前仰開一金合,合內書生身甲子與北斗神名;復有名香美珍,散覆其上。揚威玉帳,但期心豁于生前;同夢蘭堂,不覺命懸于手下。寧勞擒縱,只益傷嗟。時則蠟炬光凝,爐香燼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羅。或頭觸屏風,鼾而軃者;或手持巾拂,寢而伸者。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歸。既出魏城西門,將行二百里,見銅臺高揭,而漳水東注;晨飚動野,斜月在林。憂往喜還,頓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時,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經五六城;冀減主憂,敢言其苦。”嵩乃發使遺承嗣書曰:“昨夜有客從魏中來,云:自元帥頭邊獲一金合,不敢留駐,謹卻封納。”專使星馳,夜半方到。見搜捕金合,一軍憂疑。使者以馬撾扣門,非時請見。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時,驚怛絕倒。遂駐使者止于宅中,狎以宴私,多其賜賚。明日遣使赍繒帛三萬疋,名馬二百匹,他物稱是,以獻于嵩曰:“某之首領,系在恩私。便宜知過自新,不復更貽伊戚。專膺指使,敢議姻親。役當奉轂后車,來則揮鞭前馬。所置紀綱仆號為外宅男者,本防它盜,亦非異圖。今并脫其甲裳,放歸田畝矣。”由是一兩月內,河北河南,人使交至。而紅線辭去。嵩曰:“汝生我家,而今欲安往?又方賴汝,豈可議行?”紅線曰:“某前世本男子,歷江湖間,讀神農藥書,救世人災患。時里有孕婦,忽患蠱癥,某以芫花酒下之,婦人與腹中二子俱斃。是某一舉,殺三人。陰司見誅,降為女子。使身居賤隸,而氣稟賊星,所幸生于公家,今十九年矣。身厭羅綺,口窮甘鮮,寵待有加,榮亦至矣。況國家建極,慶且無疆。此輩背違天理,當盡弭患。昨往魏郡,以示報恩。兩地保其城池,萬人全其性命,使亂臣知懼,烈士安謀。某一婦人,功亦不小。固可贖其前罪,還其本身。便當遁跡塵中,棲心物外,澄清一氣,生死長存。”嵩曰:“不然,遺爾千金為居山之所給。”紅線曰:“事關來世,安可預謀。”嵩知不可駐,乃廣為餞別;悉集賓客,夜宴中堂。嵩以歌送紅線,請座客冷朝陽為詞曰:“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別魂消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長流。”歌畢,嵩不勝悲。紅線拜且泣,因偽醉離席,遂亡其所在。作者簡介袁郊在唐昭宗(867—904)朝做翰林學士和虢州刺史,曾和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有過唱和。袁郊著有小說集《甘澤謠》,《紅線》是其九篇故事中最精彩的一篇。知識鏈接1.魯迅先生說:“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小說是現代最有影響的文學文體之一,但在古代遲至唐代才發展成熟,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的獨立。唐傳奇將人物置于特定現實社會環境里,描述其曲折經歷,展示其思想性格,人物個性鮮明,情節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除了愛情婚姻題材的唐傳奇“綽有情致”(胡應麟語),深受后代讀者喜愛之外,敘述俠義故事的唐傳奇也取得了很高成就。2.唐傳奇創作的高潮出現在中唐,涌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如《枕中記》《任氏傳》《柳毅傳》《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等。這些作品語言精簡工細,敘事條理清晰,富有組織和表現力,反映了市民生活的鮮明特色,反映了中唐復雜的社會政治生活。包公斷案一般認為,話本小說是由民間藝人演說故事的底本改編而成。這種藝人說故事的民間藝術形式在宋元時期頗為流行,到了明代,經過作家和出版商的合作改編,成為今天所看到的書面小說形態。明代洪楩編刊《六十家小說》和《清平山堂話本》都收錄了這篇小說。小說原題《合同文字記》,現題為編選者所擬。這篇小說故事來源于真實歷史人物、宋代名臣包拯的事跡。包公故事在宋代民間就已非常流行,這篇話本是較早的包公斷案故事,對后來包公題材的戲曲小說影響很大。這篇小說文字風格樸素,人物的描寫和情節的安排都比較簡單。宋仁宗時,離東京汴梁城(今河南開封)三十里的老兒村,住著劉添祥、劉添瑞兄弟二人。有一年遭受天災,劉添瑞帶妻兒去外鄉逃荒,臨走前與其兄訂立合同文書,證明他的身份和產業。兩年后,劉添瑞夫婦病死于異鄉,兒子安住轉由他人撫養。十五年后,劉安住攜帶父母的骨殖回鄉。這時劉添祥已繼娶王氏為妻,王氏為了獨占家產,不認安住為親。劉安住在開封府尹包拯那里告狀,包公據合同文字判決,使添祥認安住為侄,劉安住得以與伯父劉添祥相認,并與父母生前約定的女子滿堂成婚,劉安住的孝義行為也得到朝廷表彰,因此被授予官職,小說在大團圓中結束。小說反映了宋元時期民間社會生活狀況,批判人性的貪婪,宣揚孝義道德,歌頌包拯的公正和智慧,也寄寓著百姓對公平法治的期待。包公斷案入話:吃食少添鹽醋,不是去處休去。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話說宋仁宗朝慶歷年間,去這東京汴梁城離城三十里,有個村,喚做老兒村。村里有個農莊人家,弟兄二人,姓劉:哥哥名劉添祥,年四十歲,妻已故;兄弟名劉添瑞,年三十五歲,妻田氏,年三十歲,生得一個孩兒,叫名安住,年三歲。弟兄專靠耕田種地度日。其年因為旱澇不收,一日,添瑞向哥哥道:“看這田禾不收,如何過日?不若我們搬去路州高平縣下馬村,投奔我姨夫張學究處趁熟,將勤補拙過幾時。你意下如何?”添祥道:“我年紀高大,去不得。兄弟,你和二嫂去走一遭。”添瑞道:“哥哥,則今日請我友人李社長為明證,見立兩紙合同文字,哥哥收一紙,兄弟收一紙。兄弟往他州趁熟,‘人無前后眼’,哥哥年紀大,有桑田、物業、家緣,又將不去,今日寫為照證。”添祥言:“兄弟見得是。”遂請李社長來家,寫立合同明白,各收一紙。安排酒相待之間,這李社長對劉添祥說:“我有個女孩兒,劉二哥求作媳婦,就今日說開。”劉大言:“既如此,選個吉日良辰,下些定禮。”不數日完備,劉二辭了哥哥,收拾了行李,長行而去。只因劉二要去趁熟,有分教道:去時有路,回卻無門。正是:旱澇天氣數,家國有興亡;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當日,劉二帶了妻子,在路行了數日,已到高平縣下馬村,見了姨夫張學究,備說來趁熟之事。其人大喜,留在家。光陰荏苒,不覺兩年。這劉二嫂害著個腦疽瘡,醫療一月有余,疼痛難忍,飲食不進,一命傾世。劉二痛哭哀哀,殯葬已畢。又過兩月,劉二懨懨成病,醫療少可。張學究勸劉二休憶妻子,將息身體,好養孩兒安住。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張學究葬于祖墳邊劉二嫂墳上,已畢。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安住在張家村里一住十五年,孩兒長成十八歲,聰明智慧,德行方能,讀書學禮。一日,正值清明節日,張學究夫妻兩口兒打點祭物,同安住去墳上祭掃。到墳前將祭物供養,張學究與婆婆道:“我有話和你說。想安住今已長成人了。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將著劉二兩口兒骨殖還鄉,認他伯父。你意下如何?”婆婆道:“丈夫,你說得是。這的是陰騭勾當。”夫妻商議已定,教安住:“拜了祖墳,孩兒然后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安住問云:“父親,這是何人的墳?”拜畢,學究言:“孩兒休問,燒了紙,回家去。”安住云:“父親不通名姓,有失其親。我要性命如何?不如尋個自刎。”學究云:“孩兒且住,我說與你: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養身父母,你是汴梁離城三十里老兒村居住。你的伯父劉添祥。你父劉添瑞同你母親劉二嫂,將著你年方三歲,十五年前三口兒因為年歉,來俺家趁熟。你母患腦疽瘡身死,你父得天行時氣而亡,俺夫妻兩口兒備棺木殯葬了,將孩兒如嫡親兒子看養。”不說萬事俱休,說罷,安住向墳前放聲大哭,曰:“不孝子那知生身父母雙亡?”學究云:“孩兒不須煩惱!選吉日良時,將你父母骨殖還鄉,去認了伯父劉添祥,葬埋了你父母骨殖。休忘了俺兩口兒的撫養之恩!”安住云:“父親、母親之恩,過如生身父母,孩兒怎敢忘恩?若得身榮,結草銜環報答!”道罷,收拾回家。至次日,交人擇選吉日,將父母骨殖包裹了,收拾衣服、盤費,并合同文字,做一擔兒挑了,來張學究夫妻兩口兒。學究云:“你爹娘來時,盤纏無一文,一頭挑著孩兒,一頭是些窮家私。孩兒路上在意,山峻難行,到地頭便稍信來,與我知之。”安住云:“父親放心,休憶念!”遂拜別父母,挑了擔兒而去。話休絮煩。卻說劉添祥忽一日自思:“我兄弟劉二夫妻兩個都去趁熟,至今十五六年,并無音信,不知有無?”因為家中無人,娶這個婆婆王氏,帶著前夫之子來家,一同過活。一日,王氏自思:“我丈夫老劉有個兄弟,和侄兒趁熟去,倘若還鄉來時,那里發付我孩兒?好煩惱人哉!”當日春社,老劉吃酒不在家。至下午,酒席散回家,卻好安住于路問人,來到門首,歇下擔兒。劉婆婆問云:“你這后生尋誰?”安住云:“伯娘,孩兒是劉添瑞之子,十五年前,父母與孩兒出外趁熟,今日回來。”正議論間,劉大醉了回來,見了安住,問云:“你是誰?來俺門前做甚么?”安住云:“爹爹,孩兒是安住!”老劉問:“你那父母在何處?”安住云:“自從離了伯父,到路州高平縣下馬村張學究家趁熟,過不得兩年,父母雙亡,止存得孩兒。親父母已故,多虧張學究看養到今。今將父母骨殖還鄉安葬,望伯父見憐!”當下老劉酒醉。劉婆言:“我家無在外趁熟人,那里走這個人來,胡認我家?”安住云:“我見有合同文字為照,特來認伯父。”劉婆教老劉:“打這廝出去,胡廝纏來認我們!”老劉拿塊磚,將安住打破了頭,重傷血出,倒于地下。有李社長過,問老劉:“打倒的是誰人?”老劉云:“他詐稱是劉二兒子,認我又罵我,被我打倒推死。”李社長云:“我聽得人說,因此來看。休問是與不是,等我扶起來問他。”李社長問道:“你是誰?”安住云:“我是劉添瑞之子,安住的便是。”社長問:“你許多年那里去來?”安住云:“孩兒在路州高平縣下馬村張學究家撫養長成,如今帶父母骨殖回鄉安葬。伯父、伯母言孩兒詐認,我見將著合同文字,又不肯看,把我打倒,又得爹爹救命。”社長教安住:“挑了擔兒,且同我回去。”即時領安住回家中。歇下擔兒,拜了李社長。社長道:“婆婆,你的女婿劉安住將著父母骨殖回鄉。”李社長教安住將骨殖放在堂前,乃言:“安住,我是你丈人,婆婆是你丈母。”教滿堂女孩兒出來:“參拜了你公公、婆婆的靈柩。”安排祭物,祭祀化紙已畢,安排酒食相待,乃言:“孩兒,明日去開封府包府尹處,告理被晚伯母、親伯父打傷事。”當日歇了一夜,至次早,安住徑往開封府告包相公。相公隨即差人捉劉添祥并晚婆婆來,就帶合同,一并赴官。又拘李社長明證。當日一干人到開封府廳上,包相公問:“劉添祥,這劉安住是你侄兒不是?”老劉言:“不是。”劉婆亦言:“不是。既是親侄兒,緣何多年不知有無?”包相公取兩紙合同一看,大怒,將老劉收監問罪。安住告相公:“可憐伯伯年老,無兒無女,望相公可憐見!”包相公言:“將晚伯母收監問罪。”安住道:“望相公只問孩兒之罪,不干伯父伯婆之事。”包相公交將老劉打三十下。安住告相公:“寧可打安住,不可打伯父。告相公,只要明白家事,安住日后不忘相公之恩!”包相公見安住孝義,發放各回家:“待吾具表奏聞。”包相公判畢,各自回家。朝廷喜其孝心,旌表孝子劉安住孝義雙全,加贈陳留縣尹,全劉添祥一家團圓。其李社長選日令劉安住與女李滿堂成親。一月之后,收拾行裝,夫妻二人拜辭兩家父母,就起程直到高平縣,拜謝張學究已畢,遂往陳留縣赴任為官。夫妻諧老,百年而終。正是:李社長不悔婚姻事,劉晚妻欲損相公嗣;劉安住孝義兩雙全,包待制斷合同文字。話本說徹,權作散場。知識鏈接1.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代廬州合肥(今安徽肥東縣)人,北宋名臣。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后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嘉祐七年(1062)逝世,享年64歲,被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合肥今有“忠孝包公祠”。包拯為官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包青天”之名。2.唐代已出現說唱故事(說書)的民間藝術,至宋代廣泛流行開來。“話本”就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宋、元底本大多失傳,明代文人根據宋元話本進行加工,也就是后代所見的話本小說。六朝志人志怪小說和唐傳奇都是文言小說,而話本則是用通俗語言寫成的白話小說,代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新特點。六朝志人志怪小說、唐傳奇小說主人公基本是上層社會貴族或文人,小說情節曲折,抒情意味濃厚,語言華麗,而話本小說的主人公,不少是民間底層百姓,話本小說主要反映底層百姓的遭遇和哀樂,說教意味較濃,語言通俗,文風樸實,還常常引用詩詞渲染氛圍。明清章回小說(長篇小說)就是繼承話本小說的經驗才出現的。三顧茅廬/羅貫中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本節文字通過徐庶、司馬徽的贊美、推薦,三顧茅廬而兩次不遇,一些親友的歌吟談吐,以及山林景色的幽雅清美,層層烘托了諸葛亮的高潔品格和絕世才能。同時也通過強烈的對比,把劉備的寬厚、張飛的莽撞、關羽的沉著,表現得惟妙惟肖。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祖籍東原(今山東東平),流寓杭州,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的《三國志通俗演義》約成書于明初。此外,他還是《水滸傳》的編寫者之一。知識鏈接1.三國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文中就包含了無數生動的故事。隋代的文藝表演中已有三國題材的節目,杜寶《大業拾遺記》載隋煬帝看水上雜戲,有曹操譙水擊蛟、劉備檀溪躍馬等內容。唐代,連兒童也熟悉三國故事,李商隱《嬌兒》詩云“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宋元時期,“說話”藝術中已出現“說三分”的專門科目和專業藝人,而現知三國題材的雜劇劇目就有60多種。現存早期的三國講史話本有元至治年間刊行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和內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故事初具規模。元末明初,羅貫中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文,結合民間藝人的創作成果,“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創作了這部歷史演義的典范之作。2.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皆排比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間亦仍采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論斷頗取陳裴及習鑿齒孫盛語,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詩。然據舊史即難于抒寫,雜虛辭復易滋混淆,故明謝肇淛(《五雜俎》十五)既以為“太實則近腐”,清章學誠(《丙辰札記》)又病其“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也。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吳敬梓此文選自《儒林外史》第二回。本回寫范進的老師周進到薛家集“坐館”的一段屈辱經歷。由于他連秀才都沒考上,所以盡管他60多歲,是被請的“先生”,卻被已經是秀才的梅玖稱為“小友”,又被梅玖借著他吃齋的事情嘲笑一通。王舉人因為是舉人,所以不僅在他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項目管理考試的模式與試題及答案
- 易忘記知識的市政工程試題及答案
- 工程項目管理考試背后的試題及答案
- 投資決策的經濟影響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防裂膏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鋼鐵信息化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運作模式與投融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金屬切割設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花茶市場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船舶裝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職業教育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小主持人社團教案
- 銀行賬戶注銷申請(備案)表
- 2023年貴州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中考試卷真題(答案詳解)
- 銷售貨款責任追究制度
- 2022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小升初語文試卷(一)
- 22S803 圓形鋼筋混凝土蓄水池
- 中建機電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水暖
- 常見藻類圖譜(史上最全版本)
- 城市水污染的現狀及治理建議分析
- 電子CAD技能試題(4)555振蕩器
- DBJ51T 189-2022 四川省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資料管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