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第一期10月份月考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禮記?喪服傳》中記載:“諸侯之子(非嫡長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稱(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不得祖(祭祀)諸侯。此自卑別于尊者也?!辈牧现械囊幎ㄖ饕w現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內外服制 D.世襲制2、有學者指出,皇帝親自下發公文的情況歷代均有,唐宋時期,不經中書、門下程序的制敕(稱為墨敕或中旨)是不合法的;皇帝的秘密諭旨不經正常程序發布,在明代開始較多使用,但是到了清代才開始制度化。這說明()A.三省體制有利于公文正規化 B.權力集中促進公文制度演化C.明代公文體系缺乏制度建設 D.中央集權加強改變公文發布3、雅典法律規定,親生父母皆為公民的人年滿十八歲時在德莫(村社)登記造冊。登記時,德莫成員要在宣誓后對他進行投票;如果裁決候選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眾法庭申訴,法庭判他勝訴,便有權入籍成為公民。造冊完畢之后,議事會將檢查入籍名單,發現不滿年齡,為其登記的村民將被處罰。這表明古希臘()A.法律繁瑣重形式 B.社會公正平等C.保護奴隸主特權 D.注重民主程序4、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是世俗權力,管轄世俗界,教權是精神權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這表明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A.君主專制政體尚未形成 B.君權與教權的分權制衡C.封君與封臣間互不隸屬 D.國王與教會的矛盾尖銳5、19世紀中期,英國國王有選擇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內閣大臣的法定權力。但實際上,國王只能接受議會選舉結果,委任在選舉中獲勝的黨派領袖為首相,授權首相組閣。這說明當時英國()A.法律未能得到執行 B.內閣權力開始膨脹C.議會主權得以確立 D.國王“統而不治”6、《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第三十三條規定“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上述條文()A.保證了人民享有民主權利 B.充分體現了民主自由原則C.體現了民主進程的曲折性 D.意在防止權力的過度集中7、閱讀慶陽縣兩年來“三三制”執行情況(1944年),對表中縣參議員的身份反映的政權理解正確的是()身份家庭成分社會出身地主富農中農貧農紳士商人學生軍界工人務農數量7174126915102253A.具有民主性和廣泛性 B.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原則C.性質是工農民主政權 D.與人民民主政權的群眾基礎相同8、商鞅把歷史分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設而民生”的時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賢而悅仁”的時代,這是說推選賢者來主事;下世是“貴貴而尊官”的時代,國家建立,君主、職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據此可知,商鞅認為()A.生產力發展推動了文明產生 B.君主專制制度是歷史的必然C.應當盡快建立血緣等級制度 D.改革是歷史進步的核心動力9、漢朝采取一種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的制度,自東漢后期其選舉標準往往取決于地方上少數人的品評。如許劭、郭太都擅長品評人物,“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這一歷史現象較適用于研究()A.察舉制選舉標準的完善 B.世家大族的沒落C.九品中正制產生的淵源 D.中央集權的加強10、陳寅恪先生認為,“蓋進士之科雖創于隋代,然當日人民致身通顯之途徑并不必由此”,據統計,唐早期的科舉入仕官員有245名,在整個唐早期的899名官員中占比僅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A.地方割據勢力潛滋暗長 B.科舉制度不受帝王重視C.選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 D.士族門閥政治影響較大11、19世紀初,對英國官吏制度的批評之聲已零星出現,但政府并無改變由王公貴族“恩賜”官職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才被政府接受,議會根據其改革建議通過了一系列的相關法令。由此可推知,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工業資產階級的壯大 B.責任內閣制的形成C.君主權力被逐漸架空 D.人民主權論的傳播12、在英國,撒切爾夫人將“政治態度”作為選拔高級文官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白20世紀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漢宮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數是由撒切爾夫人與其大臣根據他們的政治傾向而任命的。這一行為()A.不利于文官參與政策的制定和決策 B.導致了政務官和事務官職不分C.試圖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傳統 D.破壞了文官制度職務常任原則13、宋仁宗時,以“宰相自用臺官,則宰相過失無敢言者矣”為理由,收回了宰相對臺諫官的舉薦權,使諫官的監管對象擴大到包括宰相在內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舉()A.使監察權得以超越行政權 B.加強了中央集權C.有利于監察機構行使職權 D.提高了行政效率14、1906年,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中提出了文官考試思想:“一是考選權……必須設獨立機關,專掌考選權。大小官吏必須考試,……必須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為糾察權,專管監督彈劾的事?!边@一思想()A.體現了強烈的開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國文官制度建立的標志C.保證了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15、1979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實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見》,對各類干部的考核各有側重。對于技術干部、專業干部,側重考核其技術業務水平和成果;對于黨政干部,側重考核其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關于實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見》的頒布意在()A.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B.為改革開放提供政治保障C.加強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建立清正廉潔的官僚隊伍16、下表為我國關于公務員制度的相關法律及規定,這些規定()時間法律法規錄用規定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以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修訂)錄用擔任一級主任科員及其相當職級層次的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2021年《公務員錄用考察辦法(試行)》本辦法適用于各級機關錄用一級主任科員及其他相當職級層次公務員的考察工作A.確立了黨管干部的根本原則 B.沿用了民國時期的文官制度C.不斷完善了公務員任用管理機制 D.確保了公務員隊伍的廉潔自律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唐代時期,三省的長官都可以稱為宰相,凡涉及軍國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經過三省的審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書省進行詔書的起草,門下省負責批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在貞觀年間,唐太宗給予一些資歷比較淺的官員“參知政事”的名號,給予一些資格較老的官員“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號,以參與宰相事務。——摘編自溫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及其影響》材料二由于中樞缺乏協調,大量事務須由皇帝親裁,導致政事拖延、決策失誤。有鑒于此,朱元璋先后設立了四輔官、殿閣大學士輔佐決策。然終洪武一朝,設官參與決策始終是末流,并非常態。永樂時,明成祖朱棣以解縉等入值大內,預機務,作為近侍,于內廷參與決策。這一做法在仁、宣兩朝逐漸成為慣例。親近重臣加大學士銜于大內當值,負責奏章的初步處理,為日后內閣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正統初年,外廷委任三楊,內廷寵信王振,開始了內閣類宰相化的特殊決策模式。——摘編自劉瑞華《明洪武至正統中樞決策制度演變》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皇帝讓眾多官員參與宰相事務的目的,并簡評唐代三省六部制。(8分)(2)根據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統年間中樞決策權的演變,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演變的原因。(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秦漢統一國家形成后,中央設有御史大夫主管監察,下設御史中丞及各類御史專掌監察。在地方上,由秦以來的御史監郡制,逐漸過渡到漢武帝時期的刺史巡視監察。東漢,御史大夫不再是監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臺成為專門監察機構。從御史大夫到御史臺,從御史監郡到刺史巡視,這是秦漢監察制度在向組織獨立化、機構化演變。特別是西漢開始,地方監察與行政不再合署辦公,是監察脫離行政干預的標志。但是,這時的監察組織仍有很強的依附性,職能交叉明顯。例如,西漢御史大夫府與丞相府在職能上還有重疊,東漢御史臺隸屬于少府,少府屬于皇帝的私人機構,其依附性又十分明顯?!幾圆窇椚褐墩勎覈糯谋O察制度》材料二唐朝建立了穩定的一臺三院制的監察體制。御史臺下分設臺院、殿院、察院,統轄諸御史,御史臺長官御史大夫“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臺院,設侍御史,主要職掌糾彈中央百官,參加大理寺審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設殿中侍御史,職掌朝會時百官儀態行止、言行隊列,以維護朝儀的秩序和尊嚴,并負責推按獄訟,監察和巡視京城內外及駐屯京師的諸衛和禁軍。察院,設監察御史。武德初年,負責巡按地方,糾視刑獄,并監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機關的工作和簿案。——摘編自李青《中國古代監察機構的演變及其改革的經驗教訓》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漢監察體系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6分)19、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國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礎。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舊制度帶來貪污腐敗、賣官爵、政治丑聞屢見不鮮。這些嚴重影響到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加速發展經濟和實現自由競爭的愿望。19世紀50年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化、更加專業化,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管理這些新老產業?!幾孕煸浮队墓僦贫鹊慕⒓捌溆绊憽凡牧隙駠鴷r期的文官制度總體上以西方文官制度為藍本,同時汲取了科舉制的合理成分,帶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國時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進程。有關文官考試、任用、薪俸、撫恤等相關的法律體系從無到有,逐漸形成和完備。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黨派性則更加濃厚,一切文官均需為國民黨的一黨私利服務,成為實際上的“黨務員”。軍治色彩則在北京政府時期體現得最為明顯,軍閥之間相互割據,憑借自己的軍事勢力,制造政潮,以軍壓政。——摘編自陶繼波《民國時期文官制度發展概述》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三說明民國時期中國文官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國時期中國文官制度確立的背景。(10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從世官制到察舉制,再到科舉制,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的演進并非偶然。在演進中,始終存在著一種使演進成為必然現象的內在邏輯,即由古代中國的國家統治和治理所決定,對君主負責、高度組織化和專業化。官僚階層的產生和存在,與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規律相契合。這種官僚階層的形成和更新必須以選官制度為基礎,由此提出對選官制度建立和運行的必然要求。隨著國家統治和治理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變化,統治者對官僚階層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選官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并不斷演進。 ——摘編自馬凱《秦漢以來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進的內在邏輯》 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圍繞“選官制度”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高二歷史月考(第一、二單元)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因此根據材料“諸侯之子(非嫡長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稱(祭祀)先君”可知與宗法制有關,A項正確;分封制是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項;內外服制度是商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C項;材料與世襲制無關,排除D項。故選:A。2、【答案】B【解析】A項材料并未反映公文正規化與三省體制的關系×B項根據材料“唐宋時期,不經中書、門下程序的制敕是不合法的……到了清代才開始制度化”可知,代表皇帝旨意的公文在下發時經歷了從唐宋至明清的變化,君主專制的加強促進公文制度演化√C項明代公文體系已經比較系統,只是秘密諭旨還未制度化×D項題干材料強調的是君主專制的加強,未涉及中央集權×3、【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雅典法律規定,親生父母皆為公民的人年滿十八歲時在德莫(村社)登記造冊。登記時,德莫成員要在宣誓后對他進行投票;如果裁決候選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眾法庭申訴,法庭判他勝訴,便有權人籍成為公民。造冊完畢之后,議事會將檢查入籍名單,發現不滿年齡,為其登記的村民將被處罰?!笨芍诺浞ㄒ幰幎?,在登記造冊加入村社時,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流程,對其身份進行檢查,說明此時的古希臘注重民主程序,保證公正性,D項正確;法律繁瑣重形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社會公正平等,材料體現了部分的公正性,但為體現平等,排除B項;保護奴隸主特權,與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講的是公民的權利,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可知,中世紀的西歐君主的權利并沒有達到專制的程度,表明君主專制政體尚未形成,A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出君權與教權的制衡關系,排除B項;封臣隸屬與封君,排除C項;材料主旨強調中世紀西歐君主的權利并沒有達到專制的程度,并沒有涉及國王與教會的矛盾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5、【答案】D【解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國王只能接受議會的選舉結果,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說明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嚴重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表現,D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英國國王“統而不治”,而非法律未能得到執行、內閣權力開始膨脹,A、B兩項排除;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確立“議會至上”原則,C項排除。6、【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笨梢钥闯鍪且髮εR時大總統的權力進行制約,結合書本知識我們可知,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權力過度集中,D符合題干要求;ABC選項都是對題干錯誤的理解,排除。故選:D。7、【答案】A【解析】根據表格,“三三制”政權涉及階層具有廣泛性,具有民主性,故A項正確;革命統一戰線出現于1924—1927年,故B項錯誤;根據圖表,階級成分中有地主、富農,故其性質并非工農民主政權,故C項錯誤;人民民主政權的群眾基礎的主體是工人、農民,并沒有地主、富農,故D項錯誤。8、【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商鞅把歷史分為上世、中世和下世,并認為這三個階段是不斷進化的,其中君主專制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生產力發展,排除A項;材料強調歷史是不斷發展的,君主專制制度是歷史的必然,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品中正制用各州郡有聲望的人任“中正”官,負責在本地區品評人物,選拔官吏,因此根據材料“許劭、郭太都擅長品評人物”可知適用于研究九品中正制產生的淵源,C項正確。察舉制并不完善,存在較大缺陷,在后期十分明顯,排除A項;材料與世家大族的沒落無關,排除B項;選官權力掌握在地方手里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D項。10、【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唐早期的科舉入仕官員有245名,在整個唐早期的899名官員中占比僅為27.8%”可知,隋唐科舉制并非主要的選官制度,士族門閥政治影響較大,D項正確;材料無法看出地方割據勢力潛滋暗長,排除A項;帝王很重視科舉制度,排除B項;選官制度改革并非流于形式,排除C項。故選:D。1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世紀初,對英國官吏制度的批評之聲已零星出現,但政府并無改變由王公貴族‘恩賜’官職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關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才被政府接受,議會根據其改革建議通過了一系列的相關法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工業革命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要求參與政權管理,因此根據材料“議會根據其改革建議通過了一系列的相關法令”可知A項正確;責任內閣制確立于1721年英國財政大臣沃波爾首相組閣,排除B項;材料與君主權力被架空的說法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人民主權論的傳播說法無關,排除D項。故選:A。1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撒切爾夫人將‘政治態度’作為選拔高級文官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可知,撒切爾意在加強對文官隊伍的控制,試圖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籬,C項正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這些舉措有利于文官參與決策,排除A項;“導致了”表述太絕對,排除B項;材料中并沒有體現破壞職務常任原則,排除D項。故選C項。1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使諫官的監管對象擴大到包括宰相在內的公卿百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仁宗此舉有利于當時的監察機構行使職權,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監察權超越了行政權,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君主專制而非中央集權,B項錯誤;材料所述與行政效率無關,D項錯誤。14、【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一是考選權……必須設獨立機關,專掌考選權。大小官吏必須考試,……必須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為糾察權,專管監督彈劾的事”可知,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強調中華民國的官員須經考試合格后方得任用,這為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民國的官員的選拔問題,不能體現“開放性”,排除A項;1913年,北洋政府頒布《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令,標志著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B項;“保證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15、【答案】B【解析】改革開放的政治保障,1979年處于改革開放初期,中共中央對于各類干部的考核各有側重,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務員素質,為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提供政治保障,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各類干部的考核,與“黨的群眾路線”無關,排除A項;干部管理的法制化指把干部管理用制度、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建立清正廉潔的官僚隊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6、【答案】C【解析】根據表格內容可知,2005年以來我國在公務員錄用上的規定越來越完善,說明我國在不斷完善公務員任用管理機制,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公務員選拔和任用制度,不是黨管干部的原則,除A項;“沿用了民國時期的說法明顯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確保了”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D項。故選C項。17、(1)目的:防止宰相專權,加強皇權;集思廣益。(2分)評價:唐代三省六部在職權上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