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3月檢測試題匯編:寫作專題_第1頁
高二語文3月檢測試題匯編:寫作專題_第2頁
高二語文3月檢測試題匯編:寫作專題_第3頁
高二語文3月檢測試題匯編:寫作專題_第4頁
高二語文3月檢測試題匯編:寫作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作專題湖北省宜荊荊隨恩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語文試題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常言道:人無志不立。自古以來人們重視立志,留下了許多名言,比如:志當存高遠,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等等。這些名言對人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新時期,新起點,你也會立志自勵。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立志”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立志于心,篤行于道古語有云:“人無志不立。”立志,如同航海者的指南針,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如同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自古以來,無數先賢哲人都在強調立志的重要性,留下了諸如“志當存高遠”“有志者事竟成”等千古名言。在新時期、新起點,我們更應立志自勵,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的發展,將個人的奮斗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立志,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肯定。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這些理想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在挫折中勇往直前。前京東副總裁蔡磊2019年9月得知自己確診漸凍癥當月,馬上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拼搏——推進藥物科研,試圖攻破漸凍癥,為自己和同樣病癥的人找到活命的機會。抗擊漸凍癥的五年里,雖然“脊椎歪了”“舌頭和下嘴唇都萎縮了”“天天戴呼吸機睡覺”“洗澡在墻上吊著”但他仍然每天奮戰到晚上十點、十一點。“給我的時間太短了,如果給我十年,秒殺漸凍癥”,這是人生最后的理想,最后的抗爭,雖面臨死亡,仍然堅定追求。立志,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履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的志向不僅應該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更應該關注社會的需要和進步。袁隆平院士一生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夢;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夢體現了他對社會的深深關懷和責任。通過不懈的研究和努力,他終于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為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了志向遠遠不夠,還要篤行于道。篤行于道,意味著我們要將內心的志向轉化為實際行動。江夢南不僅有著堅定的信念,更有著實際的行動。她深知自己的缺陷,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她借助助聽器,通過唇語和他人交流,用自己的勤奮和毅力彌補了缺陷。她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江夢南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看到了篤行于道的力量,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只有將內心的志向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立志于心,篤行于道。在新時期、新起點,我們應該堅定自己的志向,明確自己的目標,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這段材料首先引用了古人關于立志的名言,強調了立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志當存高遠”-強調了人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有志不在年高”意思是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乎年紀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說的是要有志氣的人,會樹立一個長遠的目標,并積極去追求;沒有志向的人,常給自己樹立目標,但經常不思進取,不積極追求目標。這些名言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對現代人的一種啟示,提醒我們在新的時期、新的起點上,同樣需要立志自勵,為人生定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材料情景設置是新時期、新起點,要求是談談對“立志”的思考和感悟,以立志自勵。寫作時考生圍繞著“新時期如何理解和實踐立志,以及立志對我們的人生有何重要意義”來談即可。具體寫作時,學生可以按照先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名言作為引子,引出自己關于“立志”的明確觀點:立志是實現夢想的前提。正文部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論述立志的重要性。可以從歷史和現代的角度,通過舉例或對比的方式,說明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二是分析如何立志。可以從目標設定、個人興趣、社會責任等多個角度展開,強調立志的針對性和實際性。三是討論立志的實踐。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或他人的故事,說明如何將立志轉化為實際行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最后重申觀點,強調在新時期,我們應該珍惜時光,立志自勵,為實現個人理想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努力。立意:1.立志于心,篤行于道。2.志向高遠,腳踏實地。3.心不老,志不短。湖北省云學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語文試卷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日,廣東揭陽一名小女孩獨自在路邊練習舞獅,恰巧遇到演出路過的專業舞獅隊。眾人為小女孩敲起鑼鼓,并吶喊助威。在專業獅隊的鑼鼓和喝彩聲的激勵下,小女孩舞姿更加歡快動人,專業獅隊見狀更是打得有力。這個短暫的交集,陌生人之間的默契配合,為在場的人們帶來了一場意外的舞獅表演。小女孩的懂禮數更是讓人感動,當舞獅車隊即將啟程時,她送上了一個“低頭三擺”的動作,向前輩表示尊敬和感謝,這樣的舉止讓人動容。短短數十秒的表演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感動和共鳴。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記敘類材料作文題。材料中寫到小女孩獨自練習舞獅,專業舞獅隊路過,自發為她敲鑼打鼓,全國人民為之感動,可從以下三方面立意:(一)小女孩:街頭獨自舞獅,體現出她心有熱愛,執著追求;用“低頭三甩”表達對前輩的尊敬、感謝,體現出她懂禮節;努力練習舞獅表演,展現出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二)專業舞獅隊:路過之際,自發為小孩敲起鑼鼓,既體現了作為前輩對孩子的關愛鼓勵,也體現了文化的薪火相承。(三)觀眾:觀眾的感動和共鳴,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包容開放的社會的真誠回應。綜上所述,最佳立意為(一)(二)(三)相結合,(一)(二)結合亦可。當天真爛漫的孩子遇到關愛鼓勵的前輩,文化傳承者之間的這份惺惺相惜,詮釋了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這一幕既是小女孩與夢想之間的對話,也是我們所有人與民族傳統文化之間的一場心靈交流。寫作時可先對材料稍作分析,得出論點,可以“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為中心,可分為三個部分來寫:以傳承帶動積極向上的動力,帶動呵護美好理想與希望的成長進步;以傳承帶動社會風氣的淳和友善;以傳承帶動民族的偉大復興。最后強調文化不是抽象的符號,是民族銳意進取的基石,民族情懷的是載體,是生生不息,既往開來的源泉,每個人都有責任傳承傳統文化,只有薪火相傳,營造良好的傳承傳統文化氛圍,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傳承。立意:1.賡續傳統文脈,呵護幼苗成長。2.做傳統文化的弘揚者,你我皆有責任。3.善意和寬容,讓傳統文化傳承更加溫馨。湖北省鄂東部分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語文試卷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楠木,木質堅硬,木材名貴,生長緩慢,成為棟梁材要上百年。材料二:上世紀民國時期去趟歐洲,坐輪船得花一個月的時間。在途中可以閱讀,寫家書,思鄉……精神生活豐富多彩。材料三:高鐵,速度至少達到250公里/小時,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便捷。可是,一些發達國家的老百姓拒絕高鐵,生活節奏不緊不慢,依然愜意自適。以上材料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慢以備帆,方得快以行舟一只帆船,沒有精雕細琢的“慢功夫”,備好行囊,揚起風帆,就不可能獲得起航后令眾人咋舌的快速度。有人認為,在當今時代“慢”已經過時,只需要“快”。但我認為,一件事的成功,一個國家的發展,若沒有前期靜心沉氣的“慢規劃”,又怎能得到勢如破竹的“快成功”呢?雄安新區經數年籌備方發布總體規劃,這“慢功夫”的精心準備,為的是今后幾十年“快速度”的高速發展,而廖俊波四年“快速度”的奮進,其間也必定有“慢功夫”的謀劃。快與慢,并非天生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此慢快之辯也,只有慢以備帆,方得快以行舟。“慢功夫”是精心,是細致,是不留一絲遺漏的嚴謹與執著,是為“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欲速則不達”,古人如是說。“快速度”意味著存在遺漏的風險,“快速度”可能帶來一時的風光,卻得到一世的失望。只有用“慢功夫”做好良好準備方可“行速”,方可“致遠”。遠行的帆船,絕不可憑著布滿漏洞與裂隙的帆起航,誠如《逍遙游》所言:“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若想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平心靜氣,備足前行的“糧草”,方可行至渴求的遠方。愛因斯坦為了實現在相對論上的突破,花費十年時間重修黎曼幾何,最終為世人展現了一個更奇特而又更真實的世界。沒有這十年的苦心準備,又怎能有那個震驚寰宇的相對論出世,又怎能有那個令世人驚呼天才的愛因斯坦?雄安新區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又怎能不以“慢功夫”精心準備呢?“快發展”是高效,是進步,是不怕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進,是對“慢功夫”最好的實踐。當我們有了以“慢功夫”精心繪制的藍圖,我們必然不可再肆意揮霍寶貴的時間,必定要以最堅定的決心,最驚人的努力,推動更快的發展,把“慢功夫”繪就的規劃落到實處。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僅憑四十余年的時間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嫦娥”奔月,“悟空”望遠,中國航天的速度讓世人震驚;20年內脫貧人數逾千萬,中國發展的速度令世人咋舌。只要有了近乎完美的藍圖,我們就應當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揚起風帆,無畏啟航。廖俊波正是如此。“星光不負趕路人。”只有“慢以備帆”,我們才能獲得“快以行舟”基礎與底氣。當我們擁有了“慢功夫”的細致,進而獲得“快發展”的決心,試問:又有什么風浪可以阻擋們發展的行舟呢?【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這是一道由多則材料構成的作文題。首先要總括材料,提取出材料蘊含的核心信息。材料1、2、3則分別從楠木的生長、坐輪船到歐洲旅游及部分發達國家百姓拒絕高鐵追求愜意三個角度,意在表明楠木只有緩慢生長(上百年)方可成為名貴棟梁、緩慢旅行(坐船)方可獲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沒有高鐵生活一樣快樂(沒見得有多難受),從而闡述對“慢”的理解。由此可以總結出材料的核心話題就是“快與慢”,是一種隱含的關系型作文。但是,從三則材料的核心觀點來看,材料其實更側重于支持“慢”:欲速則不達,“慢”才能有時間慢慢積累,打好基礎;“快節奏”雖然給生活帶來了一些方便,卻也使人們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而放慢生活的節奏,學會欣賞身邊的“美景”,可以讓我們更懂得放松身心,淡泊名利和物欲,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詩意的生活。寫作時,最好要圍繞其關系展開,要分析何時應該快,何時應該慢,而不能割裂兩者的關系,片面、武斷地否定“快”或者“慢”。當然,兩者都有所涉及,不代表就是平分筆墨,要對材料傾向的“慢”有所側重。寫作時,可以想一想,在“快”中我們失掉了什么,在“慢”中我們又獲得了什么?行文思路,可由材料確立觀點:“欲速則不達,讓生活慢下來”,然后從“慢是對工作的認真耐心”“慢是一個一個腳印的踏實”“慢是水滴石穿的堅韌”幾個方面來論述“慢”的意義,最后收束全文。立意:1.“欲速則不達”,當慢則慢,不可拔苗助長。2.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靈魂。3.快慢得當,掌控生活的節奏。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月考語文試題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1945年5月,那是抗戰勝利的黎明前一段黑暗的日子。詩人戴望舒寫下了這樣一首小詩:偶成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今天,你讀了這首詩會產生怎樣的聯想或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答案】例文:信仰是戰勝災難的不竭動力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題記在今年,在這個冬春交替的季節里,在當下,我的祖國,我的母親正在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大的災難——新型肺炎。自古以來,我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不論是外族的入侵還是本民族內的自然災害。但是,不論是再強悍的“豺狼虎豹”入侵,還是多么兇猛的自然災害,都沒有將我中華民族擊倒。雖然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在這一次次的侵襲中被蹂躪得體無完膚,但她從沒有被真正的擊倒,因為她倔強的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的背后,是億萬萬我華夏子女的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毅前行,是對于民族的信仰!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一種微辭稱我華夏民族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我想,在今天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病毒疫情危機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是信仰:他,今年84歲的高齡,然而當武漢出現疫情危機的時候,依然決然奔赴到了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不顧自身的安危,是什么讓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一場史無前例的病毒抗疫之中呢?無非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一種對于民族的信仰在支撐著他義無反顧……他們,誰沒有妻兒老小,又有誰真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他們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便舍棄小家,投入到保家衛國的一場與病毒的鏖戰之中。是什么讓他們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甚至放下作為一個兒子,女兒,父親,母親的責任投入到這一場與生死賽跑的賽場呢?無非也是心中的對于民族的信仰使然!還有他們,我們的警察英雄們。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嗎?我想,即使是他們自己不怕,他們肩上的家庭的責任也不允許他們輕易地付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在民族危難之際,他們選擇了對于民族的信仰而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對于小家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知名的人,在這場疫情危機面前也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比如第一個發現疫情的女醫生張繼先,比如今年53歲的蔡志芳,比如……在這場疫情之中,我眼中看到的不僅僅是災難,還有國民的信仰!正是這種對于國家的,對于民族的信仰,才讓我中華民族倔強而頑強的蓬勃富強發展!明日大春,既象征著冬天的結束,又代表著春天的開始。此刻的我們,坐在冬的心扉門檻上,正在渴望投入春天的春暖花開的懷抱之中,我想,武漢的春天也一定是很美的吧,在中華的大地上,褪去冬日的瑟縮,迎春花將會綻放給我們一個別樣美麗的春天……【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讀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讀懂材料必須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從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語不放,否則容易跑題。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或語句,深刻理解其本質意義。還要理清關系,切不可斷章取義,執其一端,而要抓住重點。審題:作文材料是一首現代詩,首先結合詩中關鍵詞句理解詩歌的主題:“古舊的凝冰”喻指中華民族因歷史悠久和專制暴政而被凍結、窒息的生命力。“夢”“燦爛的微笑”“決不會消失”“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等詞、句理解,表達詩人對光明未來的深情呼喚和對抗日戰爭勝利的堅定信念。《偶成》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的欣喜、希望與堅定,詮釋著平凡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凝冰消融,微笑重疊,萬物回靈,夢里春醒……它是一首表達革命樂觀精神的詩,它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是詩人歷經磨難之后得到的大悟。據此,考生寫作時應該緊扣磨難中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表達不畏苦難,堅守信仰,向往和追求光明等主題。參考立意:(1)不畏逆境,保持希望;(2)要有堅定的信念;(3)向往光明和美好的事物;(4)感悟積極向上的生命真諦等等。參考素材:(1)世上沒有生而為圣的人,也沒有生而便偉大的人。然而那些最終偉大的,那些最終被尊為圣人的人,他們與我們這些普通人區別在哪里,是什么讓他們最終名列青史,萬古流傳。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支撐他們的力量,一種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幫助他們獲得勝利的力量,一種使人高貴與偉大的力量,那便是信念的力量。(2)這種信仰,不是讓人喪失理智的傳統意義上的宗教信仰,這是一種象征著人類的堅持與理想的信仰,象征著人類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信仰,代表著人類不斷的探索與追求的信仰。因為只有這種信仰才能推動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停的進步。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仰,曼德拉才能在27年的監獄生涯生繼續前行,甘地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革命思想,孔子才能發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警示名言。(3)這便是信仰的力量,無數共產主義的革命先賢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仰。小到個人,信仰可以使我們可以戰勝危險,克服困難,幫助我們找到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大到民族與國家,信仰可以使我們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貧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失去了理想信仰。(4)上蒼賦予我們的脆弱的自然生命,然而信仰將我們的生命塑造并升華成了具有高貴品格和堅強意志的精神生命。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是一座抵御誘惑的精神堡壘,更是一種護佑我們到達彼岸的精神力量。(5)中國人并非沒有自己的信仰,只是我們在災難面前更加愿意相信自己。因為在我們的神話中,神明是由凡人修煉而成的,能幫助我們對抗災難的神明正是我們自己。在最初的時候,世界一片混沌,我們從一片黑暗中開天辟地。天若是要塌,我們就煉石補天;山若是擋路,我們便世代移山。一代人走不完的路,我們就幾代人走;一個人完不成的事業,我們就攜手向前。倘若世上真的存在神明,能夠感動他們的,也應是這不朽的精神,而不是苦苦乞求!結構示例:《信仰是戰勝災難的不竭動力》,議論文文體。開篇從正在面對的新冠疫情災難說起,聯想到中華民族的災難歷史,指出戰勝災難的力量來源于民族的信仰。主體部分采用分鏡頭式,展示鐘南山、醫護人員、警察以及無數抗疫英雄在災難中勇毅前行的畫面,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災難,更有國民的信仰。結尾回扣開頭,以對春天的美好期待結束,首尾圓和。【點睛】材料作文是命題者為寫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語言形式),要求寫作者按照材料的內涵來立意作文寫材料作文,最關鍵的是審題立意,給的材料本身包含著深刻道理,并成為寫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讀懂材料就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審題其實就是審材料一般來說,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難懂,問題在于是否能夠準確地分析出材料所表達的深刻道理,繼而確定自己對這個道理的正確態度對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構思立意也是多樣的。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謂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傾向和感情傾向)。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湖北省武漢市第十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支付寶掃碼就可以享受騎行的快樂,手機下載一個應用就可以觀看各種視頻、閱讀各種文章,打開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分享生活、拉近距離……共享讓生活更便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共享。就個體而言,作家獨立之思考,旅行家獨特之體驗,設計師匠心之獨創,都為個體所獨享、獨有。就國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別國科學發展的成果,只是很難共享他們獨有的關鍵核心技術。因為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丟不來,討不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共享”和“獨享”有什么看法?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共享誠可貴,獨享價亦高有一對好友學習成績有所差異,但生活上幾乎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成績較差的朋友不無遺憾地說:“我們一切都可以共享,偏偏考試成績不行。”他無意中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共享能夠創造和諧,但是,共享是有范圍的,也是有限度的。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近幾年,以“共享經濟”之名闖入日常生活的新事物越來越多,普及速度也越來越快,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馬扎、共享雨傘,“共享”已經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熱詞,成為國內經濟一個現象級的新型商務模式。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一貫追求,共享經濟可以互通有無,是真實的社會需求,也寄予著人們的美好期待。因此,對于共享經濟,我們只可發展,只可強化,不可削弱。“共享”是和“獨享”相對的概念,但兩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所謂“共享”,其實就是把個人“獨享”的東西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共享”始于“獨享”,“獨享”為“共享”提供基礎。“共享”是建立在“獨享”的社會基礎之上的,正因為“獨享”是那樣普遍,“共享”才顯出特別的意義,要是壓根兒就沒有“獨享”,也不會出現諸多新鮮的“共享”事物。所以,我們在發展“共享經濟”的同時,不能取消獨享行為。比如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個人財產,絕對是個人“獨享”的,容不得共享。誰要是覬覦他人財物,將他人“獨享”之物視為“共享”,非法據而有之,輕則曰偷,重則曰搶,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捍衛“獨享”,不只是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打擊懶惰行為,也是在維護社會正義,促進社會進步。如果沒有“獨享”,只有“共享”,誰還愿意勞動,誰還愿意去創造財富,而社會又怎么能夠存在和發展呢?再比如,知識產權、個人隱私等,其實也都是只能“獨享”,不能拿來“共享”的。任意擴大“共享”的范圍和限度,圍剿扼殺“獨享”的合法存在,這是一種極端思想,有害無益。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捐款3億元,用于母校的校區建設和學術研究。這是企業家的一種高尚情懷,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要求所有人都像劉強東一樣,捐出自己的財產,那樣就架空了保護合法私有財產的法律規定,破壞了社會的經濟運行規則。汶川地震時期,有人嫌有些企業捐款不多,故而搞出了一個所謂“鐵公雞排行榜”,這種道德綁架行為,正是一種錯誤的“共享”思維在作祟。共享誠可貴,獨享價亦高。共享時代已經來臨,但我們必須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