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2025學年)_第1頁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2025學年)_第2頁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2025學年)_第3頁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2025學年)_第4頁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2025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模擬試卷(答案在后面)一、現代文閱讀Ⅰ(1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秋日的私語》作者:李華秋天,總是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在這樣的季節里,每一處風景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每一片落葉都有它的故事。我漫步在這片金黃的世界里,腳下的樹葉沙沙作響,像是大地與天空之間的私語。遠處,山巒層疊,色彩斑斕;近處,溪流潺潺,清澈見底。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秋的故事。記得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歡的就是秋天。那時候,我們會一起到田野間奔跑,追逐著彼此的身影,在那廣闊的天地間盡情嬉戲。而每當夕陽西下時,我們便圍坐在一塊大石頭旁,聽村里的老人講述那些關于秋天的故事。那時的快樂是如此純粹,以至于多年后回憶起來,心中依舊暖洋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它不再僅僅是收獲的季節,更是一段思考的時間。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靜下心來,回顧過去一年里所經歷的事情,計劃著未來。也許是因為天氣轉涼的緣故吧,人們似乎變得更加敏感細膩起來,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今年的秋天特別不同尋常。因為疫情的關系,許多活動都被取消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著,給予我們無盡的安慰和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正如這美好的秋季一般,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題目設置:1.文章開頭提到“每一處風景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A.對自然美景的贊嘆B.對生活變化的感慨C.對童年記憶的懷念D.對未來的憧憬2.根據文章內容,“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愛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可以欣賞美麗的秋景B.能夠自由地玩耍C.聽長輩講故事D.享受豐收的樂趣3.成長之后,作者對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秋天只是個收獲的季節B.秋天成為了一段反思過往展望未來的時間C.秋天讓人心情低落D.秋天意味著結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這段話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疫情導致活動減少;強調人類面對挑戰時應保持樂觀B.自然界的不可預測性;鼓勵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C.社會變革的影響;提醒大家要適應環境的變化D.季節更替的規律;說明時間流逝的重要性5.請結合全文,簡述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開放式問題,不計分數)此為模擬試題示例,實際考試題目可能有所不同。二、現代文閱讀Ⅱ(17分)【閱讀文章】《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樹影婆娑地撒在河面上,樹葉于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轉角,有光從樹梢間透了進來,形成了這靜靜的園子。閱讀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對荷塘月色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憂傷。B.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荷塘月色的美麗。C.文章的描寫手法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D.文章通過對荷塘月色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語境分析其作用。3.文章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語境分析其作用。4.文章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三、文言文閱讀(20分)題目1.這段話出自哪一部經典?A.《大學》B.《孟子》C.《論語》D.《中庸》2.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憂慮的是什么?A.衣食無憂B.貧窮C.是否懂得道理D.是否能得到俸祿3.孔子在這段話中提到的“謀道”指的是什么?A.尋求財富B.追求真理與智慧C.尋找食物D.謀劃生計4.下列哪一項不是孔子在這段話中的觀點?A.君子不應過于憂慮衣食問題B.努力耕作一定能解決饑餓問題C.學習可以獲得回報D.君子應該關心道德修養5.這段話主要反映了孔子什么樣的思想?A.重物質輕精神B.重視道德修養高于物質追求C.強調個人奮斗的重要性D.提倡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四、古代詩歌閱讀(第1題3分,第2題6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滿江紅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小題1】(5分)這首詩的開篇“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中,詩人通過哪些手法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小題2】(5分)這首詩中,詩人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自己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國家的忠誠?請舉例說明。五、名句名篇默寫(6分)題目:請默寫出蘇軾《赤壁賦》中的名句:“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六、語言文字運用Ⅰ(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閱讀材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然而,隨著電子閱讀的普及,紙質閱讀卻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困境。許多人認為,電子閱讀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方便快捷,而紙質閱讀則顯得繁瑣。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全面。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各有優劣,不能簡單地將它們對立起來。(1)以下哪個說法最能概括文章的觀點?A.電子閱讀優于紙質閱讀。B.紙質閱讀優于電子閱讀。C.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各有優劣,不能簡單對立。D.電子閱讀是未來閱讀的主要方式。【小題1】請簡述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的主要區別。【小題2】根據文章內容,你認為為什么會有許多人認為電子閱讀優于紙質閱讀?【小題3】請結合文章,談談你對紙質閱讀的看法。七、語言文字運用Ⅱ(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題。【閱讀材料】《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全詩僅二十字,卻表達了詩人深夜在異鄉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清冷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和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念。李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3.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并說明它如何體現出李白的個人風格。(8分)1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低頭思故鄉”這句話的理解。(7分)八、寫作題(60分)題目:時光的回響要求:1.請以“時光的回響”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文章內容應結合個人經歷或感悟,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思考。3.文章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有真情實感。2024-2025學年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學期期中模擬試卷及解答參考一、現代文閱讀Ⅰ(1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秋日的私語》作者:李華秋天,總是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在這樣的季節里,每一處風景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每一片落葉都有它的故事。我漫步在這片金黃的世界里,腳下的樹葉沙沙作響,像是大地與天空之間的私語。遠處,山巒層疊,色彩斑斕;近處,溪流潺潺,清澈見底。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秋的故事。記得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歡的就是秋天。那時候,我們會一起到田野間奔跑,追逐著彼此的身影,在那廣闊的天地間盡情嬉戲。而每當夕陽西下時,我們便圍坐在一塊大石頭旁,聽村里的老人講述那些關于秋天的故事。那時的快樂是如此純粹,以至于多年后回憶起來,心中依舊暖洋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漸變得復雜起來。它不再僅僅是收獲的季節,更是一段思考的時間。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靜下心來,回顧過去一年里所經歷的事情,計劃著未來。也許是因為天氣轉涼的緣故吧,人們似乎變得更加敏感細膩起來,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今年的秋天特別不同尋常。因為疫情的關系,許多活動都被取消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著,給予我們無盡的安慰和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正如這美好的秋季一般,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題目設置:1.文章開頭提到“每一處風景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A.對自然美景的贊嘆B.對生活變化的感慨C.對童年記憶的懷念D.對未來的憧憬答案:A2.根據文章內容,“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愛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可以欣賞美麗的秋景B.能夠自由地玩耍C.聽長輩講故事D.享受豐收的樂趣答案:B3.成長之后,作者對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秋天只是個收獲的季節B.秋天成為了一段反思過往展望未來的時間C.秋天讓人心情低落D.秋天意味著結束答案:B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這段話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疫情導致活動減少;強調人類面對挑戰時應保持樂觀B.自然界的不可預測性;鼓勵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C.社會變革的影響;提醒大家要適應環境的變化D.季節更替的規律;說明時間流逝的重要性答案:A5.請結合全文,簡述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開放式問題,不計分數)此為模擬試題示例,實際考試題目可能有所不同。二、現代文閱讀Ⅱ(17分)【閱讀文章】《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樹影婆娑地撒在河面上,樹葉于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的春眠,正好添了些詩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轉角,有光從樹梢間透了進來,形成了這靜靜的園子。閱讀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對荷塘月色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憂傷。B.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荷塘月色的美麗。C.文章的描寫手法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D.文章通過對荷塘月色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答案:A2.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語境分析其作用。答案:比喻。作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月光的動態美,表現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3.文章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語境分析其作用。答案:通感。作用:通過通感手法,將嗅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增強了文章的意境美,表現了荷塘月色的寧靜與美好。4.文章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表達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文言文閱讀(20分)題目1.這段話出自哪一部經典?A.《大學》B.《孟子》C.《論語》D.《中庸》2.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憂慮的是什么?A.衣食無憂B.貧窮C.是否懂得道理D.是否能得到俸祿3.孔子在這段話中提到的“謀道”指的是什么?A.尋求財富B.追求真理與智慧C.尋找食物D.謀劃生計4.下列哪一項不是孔子在這段話中的觀點?A.君子不應過于憂慮衣食問題B.努力耕作一定能解決饑餓問題C.學習可以獲得回報D.君子應該關心道德修養5.這段話主要反映了孔子什么樣的思想?A.重物質輕精神B.重視道德修養高于物質追求C.強調個人奮斗的重要性D.提倡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參考答案1.C2.C3.B4.B5.B四、古代詩歌閱讀(第1題3分,第2題6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滿江紅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小題1】(5分)這首詩的開篇“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中,詩人通過哪些手法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小題2】(5分)這首詩中,詩人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自己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國家的忠誠?請舉例說明。答案:【小題1】詩人在這句詩中通過以下手法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1.直接抒情:用“怒發沖冠”四個字,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怒火和愛國之情。2.比喻:用“憑闌處、瀟瀟雨歇”來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現了詩人身處逆境,但依然堅定愛國信念的豪情。【小題2】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以下修辭手法來表現自己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國家的忠誠:1.對比: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通過對比自己功名與塵土、道路與云月的差距,表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為國家付出的決心。2.比喻:如“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用“駕長車”比喻自己的壯志,用“踏破賀蘭山缺”來形容自己的決心和力量,表達了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國家的忠誠。3.頂針:如“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通過頂針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對敵人的憤恨和對國家的忠誠。五、名句名篇默寫(6分)題目:請默寫出蘇軾《赤壁賦》中的名句:“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答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解析:此句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蘇軾所作的《前赤壁賦》,該文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游覽赤壁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文中“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一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月亮從東方山頂升起,在夜空中緩緩移動的情景。“徘徊”一詞賦予月亮以人的動作特征,增強了畫面感和藝術感染力;而“斗牛之間”則是指天空中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的區域,進一步突顯出夜晚寧靜美麗的氛圍。這句話不僅展示了蘇軾卓越的藝術才華,也表達了他對宇宙間萬物變化規律的深刻感悟。六、語言文字運用Ⅰ(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閱讀材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然而,隨著電子閱讀的普及,紙質閱讀卻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困境。許多人認為,電子閱讀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方便快捷,而紙質閱讀則顯得繁瑣。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全面。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各有優劣,不能簡單地將它們對立起來。(1)以下哪個說法最能概括文章的觀點?A.電子閱讀優于紙質閱讀。B.紙質閱讀優于電子閱讀。C.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各有優劣,不能簡單對立。D.電子閱讀是未來閱讀的主要方式。【小題1】請簡述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的主要區別。【小題2】根據文章內容,你認為為什么會有許多人認為電子閱讀優于紙質閱讀?【小題3】請結合文章,談談你對紙質閱讀的看法。【答案】【小題1】C【小題2】許多人認為電子閱讀優于紙質閱讀,主要是因為電子閱讀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方便快捷,而紙質閱讀則顯得繁瑣。【小題3】紙質閱讀有其獨特的優勢,如可以更好地保護眼睛,有助于提高閱讀專注力,同時紙質書籍具有收藏和傳承價值。在電子閱讀普及的今天,紙質閱讀不應被完全邊緣化,而應與電子閱讀相輔相成,共同豐富人們的閱讀生活。七、語言文字運用Ⅱ(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題。【閱讀材料】《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全詩僅二十字,卻表達了詩人深夜在異鄉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清冷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和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念。李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3.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并說明它如何體現出李白的個人風格。(8分)1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低頭思故鄉”這句話的理解。(7分)參考答案1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簡約而不簡單:雖然只有四句,但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畫面,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深夜的寧靜和詩人的孤獨;情景交融:明月、霜、故鄉這些意象交織在一起,使讀者能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變化;情感真摯:詩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沒有過多修飾,顯得真摯而感人;意境深遠:盡管詩句簡短,但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展現了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李白的個人風格在這首詩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現:豪放不羈:即使是在思鄉之時,李白仍然以一種豪邁的姿態去面對;自然流暢:詩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自然美;深刻內涵:簡短的詩句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感情,這正是李白詩歌的魅力所在。14.“低頭思故鄉”這句話表達了人在異鄉時對家鄉的懷念。結合我的生活經歷,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鄉記憶,無論走到哪里,那份對故土的情感始終縈繞心頭。當我們在外拼搏或是求學時,偶爾會因為生活的壓力而感到疲憊,此時,家鄉的記憶便成為心靈的慰藉。這種思念不僅僅是對地方的懷念,更是對童年時光、親人朋友以及熟悉環境的一種深深眷戀。每個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個地方,是我們靈魂的歸宿,每當抬頭看到那輪明月,低頭之際,便不由得想起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地方——故鄉。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上述答案的內容和深度,以符合具體考試的要求。八、寫作題(60分)題目:時光的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