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_第1頁
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_第2頁
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_第3頁
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_第4頁
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國之功勛,民之福澤。敬愛的袁隆平爺爺千古,國士無雙。您永遠活在全國小朋友心中,您永遠活在人民心中!2021年5月22日,一個令全中國人無比悲痛的日子,一個讓全世界都震驚的消息: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享年91歲。回顧袁隆平爺爺?shù)囊簧總€人的心底無不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宋朝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最讓人動人的就是,人們沉浸在風調雨順的豐年里,聞著十里稻花的香氣,體會著田園的富足和美好。因為糧食代表著富裕,代表著發(fā)展,代表著將來,代表著更好更安寧的生活。泱泱大國,億萬人的吃飯問題千百年來困擾著歷朝歷代的當政者,也困擾著每個家庭。國士無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千古名臣武將,至多有功一國一代,袁隆平爺爺則是有功于全人類。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可是他把這件事做到了最好,做到了極致,甚至到離開我們的前一刻還在念叨著這一件事,極致者不凡,值得所有人致敬,值得所有人學習。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二袁隆平,“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聽到這個消息以后,我是多么的傷心難過!我所了解的袁隆平院士,畢生都在為世界的糧食供應做努力,做貢獻。就連在醫(yī)院治療期間,他也始終不忘自己的雜交水稻,每天都向護士詢問氣溫、降水等情況。一位護士在袁隆平老先生逝世后,還哭著說“他自己都已經病的那么嚴重了,還時刻關心著他的稻子”。袁隆平爺爺說過:“我有兩個夢想。”袁隆平的夢想有兩個,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但就在他的兩個夢想快要實現(xiàn)的時候,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卻走了。為此,我們要牢記袁隆平爺爺給我們的寄語:“知識是基礎,汗水要實踐。靈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棄它”。總是下意識的以為,那些偉大的人會永生。卻忘了他們也會老,也會生病,也會突然離開。他悄悄地帶著草帽,彎著個腰……就這樣,突然離開了……盡管醫(yī)院全力救治,盡管家人在床邊唱著他喜歡的《紅梅花兒開》等歌曲,期盼他能夠睜開雙眼,但最終還是沒能迎來奇跡。由于袁隆平的杰出功績,有許多人提議國家給袁隆平爺爺實行國葬,降半旗哀悼。我認為袁隆平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時刻關心人民、簡樸、不慕名利、不畏艱險,勇于付出、顧全大局、甘為人梯……所有的這些精神,造就了中華人民對于他的尊敬與喜愛,他一點架子也沒有,多么的平易近人!致敬袁隆平,我們要珍惜糧食,為自己的目標付出汗水,堅持不懈,才能表達我們最真誠的致敬之心!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三所謂“人以食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離不開糧食,保證糧食的供給是每個國家的基本國策。但問題是,中國是一個耕地面積小,但人口又眾多的國家,如何能夠保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糧食呢?有個人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是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他于1953年8月畢業(yè)于西南農學系,開始了自己研究農業(yè)的生涯。他在農業(yè)學校任教期間,發(fā)現(xiàn)了一株特殊形狀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測試,發(fā)現(xiàn)這株水稻相比于一般水稻來說有不同的性質,是所謂的“天然雜交水稻”。這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天然雜交水稻”后,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國水稻增產20%,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的農業(yè)大國。可能大家對農業(yè)方面并沒有什么概念,可我要告訴你的是,農業(yè)是每個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意味著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災人禍導致糧食緊缺,人民吃不飽飯才開始造反。農業(yè)與國家的國運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過雜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國以世界5%的耕地養(yǎng)活了20%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球的神話,加速了中國現(xiàn)代化的腳步。袁隆平院士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今天他雖然走了,但他科技興國,不斷奮斗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四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溫飽問題。袁爺爺逝世消息令我措不防,狠狠地砸在了我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話。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60年代,饑荒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心頭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袁爺爺臨死前還關心著稻子長勢,他把自己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每一碗飯,飯碗里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心血,他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北極星,喂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事業(yè)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人,他是我們脊梁骨。望著袁爺爺照片,他臉頰上布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藹可親。我內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極,是為之一振,交織在一起,腦海中想著這位可敬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老人,用自己雙手鑄就了全中國,他是中國發(fā)展奠基石。我們所沒經歷過,那個吃不飽飯年代,是袁老內心深處痛苦,他知道,糧食是一個國家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致敬袁爺爺,替我們負重前行,給了我們最好生活。致敬袁爺爺,您用自己雙手讓我們屹立這片土地。您來時,世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袁爺爺千古。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五2021年5月22日下午,剛拿起手機的我看到了網(wǎng)上的新聞標題都寫著袁隆平院士逝世的噩耗,鼻子一酸不知不覺就濕了眼眶。此時我卻腦海浮現(xiàn)出一句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的,袁隆平爺爺?shù)囊簧荚跒橹袊嗣袼冻觯m然已經逝世,但卻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會在新時代青年中繼續(xù)發(fā)揚。認識袁隆平爺爺還是在小學課本中認識他的,當時老師說他是“雜交水稻之父”,我便知道如今我們能夠溫飽都是袁隆平爺爺?shù)墓凇5锹犂蠋熤v了袁隆平爺爺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以前嚴峻的條件下,袁隆平爺爺既要面對輿論的壓力又要似大海撈針一般的尋找“雄性不育植株”,既要有耐心又要承受得住實驗過程中的失敗與挫折,經過不懈的努力才有這樣的成就。袁隆平爺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只要相信自己,充滿決心朝著目標奮斗,總會有所收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正如袁隆平爺爺一樣,還有許許多多已經逝世的偉大人物依然都留在我們的心中。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六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fā)源并走向了世界。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xiàn)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shù)膫ゴ蟀l(fā)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偉人——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時候缺少糧食,袁隆平爺爺有時只能吃糠維持生命,所以袁隆平爺爺發(fā)誓他一定要讓中國人吃上一頓頓的飽飯。1949年,19歲的袁隆平爺爺即將報考大學,袁隆平爺爺?shù)募胰朔磳Γ麉s不顧家人的任何反對,還是執(zhí)意報考了重慶湘輝學院農學系,23歲時畢業(yè),畢業(yè)后袁隆平爺爺來到了偏遠的湘安農學院任教,袁隆平爺爺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平爺爺被中國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是中國工程院院的士——袁隆平爺爺。他是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我得知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消息后,眼睛里逐漸冒出了米粒大淚水。心里是多么的痛苦啊!多么的傷心啊!多么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機上搜集關于袁隆平爺爺?shù)馁Y料時,我看到了一個視頻——袁隆平爺爺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醫(yī)院袁隆平爺爺老伴的床頭,飛來了一只人們從未見過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后都看哭了。這是多么感人呀!袁隆平爺爺您養(yǎng)活了半個中國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您沒有放棄,您的這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袁隆平爺爺我們永遠愛您!您一路走好!(指導老師:李其賢)追星的概念中國工程院士,雜交水稻之父作文篇八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袁爺爺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的話。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心頭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袁爺爺臨死前還關心著稻子的長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飯,飯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北極星,喂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業(yè)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的脊梁骨。望著袁爺爺?shù)恼掌橆a上布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我的內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