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學知識普及教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中國元曲壹元曲的基本含義及形式特點貳元曲的發展歷程及歷史地位叁元曲的類別及四大元曲家肆著名元曲作品及賞析目錄壹元曲的基本含義及形式特點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元曲的基本含義元曲原本是民間流傳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雖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元曲的基本含義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元曲興起并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兩者都采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元曲的體制形式元曲興起并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于元曲確立并完善了體制形式,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宮調曲牌曲韻平仄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曲與宮調出于隋唐燕樂,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俗稱“曲子”,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各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等總數很多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中原音韻》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韻上有以下特點:平仄通押,不避重韻,一韻到底,借韻、暗韻、贅韻、失韻。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對仗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可平仄相對,也可平聲相對,即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襯字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有襯字的是曲,沒有襯字的是詞。所謂“襯字”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元曲的聲情特點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元人芝庵〔唱論〕: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分做作六宮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仙呂宮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嘆傷悲〕中呂宮唱〔高下閃賺〕小石唱〔綺麗嫵媚〕高平唱〔條物滉漾〕黃鐘宮唱〔富貴纏綿〕正宮唱〔惆悵雄壯〕道宮唱〔飄逸清幽〕大石唱〔風流蘊藉〕般射唱〔拾綴坑塹〕商角唱〔悲傷宛轉〕雙調唱〔健捷激梟〕商調唱〔凄愴怨慕〕角調唱〔嗚咽悠揚〕越調唱〔陶寫冷笑〕歇指唱〔急并虛歇〕宮調唱〔典雅沉重〕貳元曲的發展歷程及歷史地位元曲的發展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元曲興起并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初期:元朝立國到滅南宋。這一時期元曲剛從通俗俚語進入詩壇,有鮮明的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如馬致遠創作題材寬廣,意境高遠,音韻和諧,被譽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狀元”和“秋思之祖”。中期:從元世祖至元年間到元順帝后至元年間。這一時期的元曲創作開始向文化人、專業化全面過渡,散曲成為詩壇的主要體裁。重要作家有鄭光祖、、喬吉、張可久等。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間到元末。此時的散曲作家以弄曲為專業,他們講究格律辭藻,藝術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約細膩、典雅秀麗,代表作家有張養浩、徐再思等。元曲作為“一代之文學”,題材豐富多樣,創作視野闊大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遺產。歷史地位繼唐詩、宋詞之后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元曲的興起對于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叁元曲的類別及四大元曲家元曲的類別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元雜劇元散曲13世紀后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元代人稱為樂府。散曲之名最早見于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明代中葉以后,散曲的范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進來。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把小令、套數都看作散曲。散曲作為文體概念做終被確定下來。元曲的類別:元雜劇13世紀后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臺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征,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并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元曲的類別:元散曲元代人稱為樂府。散曲之名最早見于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散曲的產生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于金元之際,產生于民歌俚謠。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點,傾向俚俗、率直、詼諧、淺白。金詞對大量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很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接近后代的曲。散曲入文壇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出入秦樓楚館,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歌曲大量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關漢卿原名不詳,字漢卿,號已齋(又作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元雜劇奠基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四大家之首。他一生的戲劇創作十分豐富。劇目有六十多個,劇本大多散佚。他的雜劇,有悲劇、有喜劇,題材廣闊,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他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劇中最優秀最光輝的劇本我國戲劇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戲曲創作方面,馬致遠在音樂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在散曲創作上具有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而藝術技巧高超圓熟的特點,在雜劇創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傾向和虛實相生之美。任訥(任中敏)將馬致遠的散曲作品輯為《東籬樂府》,集內計有小令104首;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5套,大約完整的有2套,殘存套曲有5套。《全元曲》第三卷中收有馬致遠的雜劇7種鄭光祖鄭光祖,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他做過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并列,后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倩女離魂》最著名。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白樸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和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簡稱《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簡稱《東墻記》)、《天凈沙·秋》等。肆著名元曲作品及賞析著名的元曲作品元曲四大悲劇《竇娥冤》關漢卿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愿一一實現。《梧桐雨》白樸該劇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至馬嵬驛,軍士嘩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亂后,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一夕夢與楊妃團聚,被夜雨驚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悶。《漢宮秋》馬致遠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借機收受賄賂。王昭君因不肯向其行賄,被畫丑而打入冷宮。后漢元帝偶遇王昭君,封為明妃。毛延壽投奔匈奴,并獻昭君美圖于呼韓邪單于,致使呼韓邪單于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并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后,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趙氏孤兒》紀君祥劇演春秋時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殺。為斬草除根,屠岸賈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搜捕趙氏孤兒趙武。趙家門客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定計,救出趙武。為救護趙武,先后有晉公主、韓厥、公孫杵臼獻出生命。二十年后,趙武由程嬰撫養長大,盡知冤情,稟明國君,親自拿住屠岸賈并處以極刑,終于為全家報仇。元曲四大愛情劇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王實甫《西廂記》關漢卿《拜月亭》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拜月亭》又名《王瑞蘭閨怨拜月亭》,古代中國雜劇劇本,是元曲四大愛情劇之一。元代關漢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僅存曲詞和部分賓白,主要寫大家閨秀王瑞蘭和秀才蔣世隆悲歡離合的婚姻愛情故事。《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倩女離魂》(全名《迷青瑣倩女離魂》)作品是鄭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但本劇改動了傳奇小說的若干情節,如突出張母的門第觀念:“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使張倩女和王文舉的婚姻得不到肯定。這是倩女憂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她憂慮的第二個因素是怕“他得了官別就新婚,剝落呵羞歸故里”。《裴少俊墻頭馬上》(簡稱《墻頭馬上》)是元代白樸創作雜劇。該劇講述李家小姐千金與裴家少年少俊游園偶遇,互相愛慕,互致情詩。男問:“為誰含笑在墻頭?”女答:“莫負后園今夜約。”二人相約私奔,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終被裴父發現趕出。后幾經周折,再得團圓。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是形成于元代的曲牌之一,并泛用于元諸宮調元散曲和元雜劇中。元曲作品賞析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元曲作品賞析水仙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撥式蒸汽熨斗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紅寶石葡萄采摘與儲運考核試卷
- 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和產學研創新考核試卷
- 火箭發射與航天器控制系統考核試卷
- 船用泵浦的種類與性能比較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影視編劇人員聘用合同書范例
- 二零二五版商鋪租金漲幅合同書
- 二零二五版租賃加油站合同書
- 工程分包框架協議書
- 教育科技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教育產品創新報告
- 電力系統設計-發電廠、變電站電氣一次系統設計
- 3DMAX培訓講課課件
- 一次顯著的性能優化
- (醫學課件)SOAP的規范書寫及練習
- 天然氣巡檢記錄表
- 發展歷程時間軸PPT模板
- 【行業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
- (完整版)離婚協議書
- 養老院工作人員保密協議書
- 數據網-IPRAN含IPRAN基礎組網和IPRAN高級知識
- 向上管理的藝術(升級版):如何正確匯報工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