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錦集3篇)_第1頁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錦集3篇)_第2頁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錦集3篇)_第3頁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錦集3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錦集3篇)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1

看完《西南聯大》紀錄片后,感觸頗深。是抗日戰爭的烽火催生了這樣一所優秀且特殊的學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它的誕生無疑是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的,清華、北大、南開大學在日本的炮火逼迫下不得不遷校,于是他們聯合起來來到了長沙成立了臨時大學,最后來到了云南昆明,雖然現在已不在,但這所大學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是無法抹去的,在云南師范大學里仍有西南聯大的舊址與博物館,供人們來回憶與紀念。

這部紀錄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剛毅堅卓、大學之大、火的洗禮、嘉蔭長留,無一不在向我們講述著西南聯大的歷史。三校聯合沒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貽琦擔任西南聯大的校長,他以清華的教學體制來管理西南聯大,成果也是顯著的。當然不少優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被稱為“好教授”的韓詠華改變院系進入了社會科學院關注教育;國文老師沈從文教學吸引不少學生愿跨過整個昆明城來聽一堂課;聞一多在抗日步行中不忘寫生,采集素材;雖有助教但仍親自批改學生作業的朱自清;吳宓,陳寅恪,鄭天挺,吳大猷,華羅庚,楊振寧,鄧稼先等一批愛國志士為了中國的勝利在默默的付出。

那時候的西南聯大并沒有太多資金,學習環境也是非常艱苦,一間茅草房就是一間教室,一把羊椅就是書桌與凳子,40多個人一間宿舍,再看看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教學樓,階梯教室,四人宿舍,多么舒適的環境,可竟很難再出現像以前那樣的教授,我們是否該深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而即使如此他們仍堅持著“剛毅堅卓,明德睿智”的校訓,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從不懈怠。在他們那個時代時刻都擔心著日本人的突襲,只要警報器一響就拿著裝滿手稿的公文包到處躲避,而金岳霖在一次空襲中忘記跟著人群躲避,仍在教室里手握筆。不得不贊嘆這些教授們對于文學的態度,沒有絲毫怠慢。曾有人說,那些偉大的教授死去不需要一秒鐘,而生產一名這樣的人,則需要幾十年。2024年逝去了多少偉大的人,不禁惋惜下一次這樣的偉人出現還需要多長時間。曾有人這樣比喻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有著這樣優秀的大師,也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大師。

而新時代的我們不應該是迷失的一代,國家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不應該沉迷于虛擬的游戲世界,應該多思考我們可以為我們的民族做些什么,而不只是在被窩里幻想著今天的計劃卻從未實行過。以前的西南聯大教學制度也是非常嚴厲的,大一時期是不分個院系的,所有的學生一起上課,但如果有的科目沒有及格就不能升級,而不像我們現在的大學一樣,即使有的科目沒有過還是可以補考重修。

讓我們樹立起我們的雄心壯志,充滿斗志,抓住時代的機會,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為中華民族注入青春活力。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2

假想一下,一所大學,如果由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擔任校長,由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陳寅恪、馮友蘭、金岳霖、華羅庚等人擔任老師,而周圍的同學又盡是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時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親自設計……那么這樣的學校,是不是可以堪稱“史上最豪華”陣容

當然,這一切絕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實存在的歷史,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大學,它就是——西南聯大。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受戰爭時局影響,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在長沙合并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正式成立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西南聯大完成戰爭使命,于1946年宣布結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重新遷回京津。西南聯大雖然只存在8年,但被稱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從這里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師。歐美的教育人士稱,當時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個,美國,英國,還有中國的昆明。

為了真實地再現這段歷史,紀錄片《西南聯大》的導演組們歷時兩年多,走遍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國,采訪了49位當年的西南聯大學子,采訪收集到極其珍貴的資料。

懷著對這些世界級學術泰斗的絢懷之情,我觀看了這系列紀錄片。在那山河破碎、烽火硝煙的年代,有這樣一群讀書人不畏槍林彈雨,不懼條件艱苦,憑著一身風骨,守護國家文脈。是他們,書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擔當著民族脊梁。在那個戰爭年代,他們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飛機的轟炸,物價飛漲。師生在半饑半飽的狀態下,在那樣艱苦的歲月里,卻為中華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學家。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林、李振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今天的我們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課,不用再忍饑挨餓。而有多少人又學會了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呢

心神往之的一段歷史,務實又浪漫,艱苦而又活潑,大師星布,浩篇充棟,可是聯想到他們在浩劫中四散,命運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聯想如今大學的氛圍和狀態,我們應該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卻浪費了最好的資源。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會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大學生是怎么了是因為我們已不需要奮斗了嗎我想現在我們缺的是激情。在當時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西南聯大的學生們都滿腔愛國熱情,他們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們能堅忍不拔,他們能用汗水換來可喜的成績。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學校環境。當時聯大的辦學理念是“適應社會,培養通才,追求真理,學術自由,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匯聚名師,培養精英”,正確的辦學理念是西南聯大辦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嚴峻的教學要求也是西南聯大辦學的一大特點,西南聯大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以及淘汰制,重視基礎,強調課程要以基礎為重心,這使得學校立德氣氛十分濃厚。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西南聯大培養了大批人才。愛國是西南聯大的靈魂,是學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剛毅堅卓是它的校訓,更是抗日戰亂中的突出表現,敢為天下先是各位聯大學者共有的高貴。西南聯大,國難中誕生,苦難中堅守,是中國教育文化史上永遠的輝煌,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大學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聯大師生置任何困難困苦于不顧,教師為國振興而教,學生為抗日建國而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支撐著他們,在強敵深入,風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減。

人們永遠不會知道當下的決定在未來看來是對還是錯,但是我相信,哪怕陳寅恪、梁思成、穆旦們知道了日后的結局,哪怕重新站在歷史的分叉口讓他們再次選擇,他們也一定不會做出有悖于正義與良善的選擇。

因為,他們必定會始終堅守大學之精神,恪守大師之風骨。

愿大師之風骨永不朽。

西南聯大觀后感1500字3

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科技創新掀起了一番熱潮,也因業務上的需要,寒假時間也特地觀看了《西南聯大》、《假如國寶會說話》、《書迷》、《創新中國》四部紀錄片。換做平時,我對這些枯燥無味的紀錄片是不感興趣的,因為我此刻正在愜意的享受著安逸的生活,無需憂慮,可仔細看看中國一路走來的艱苦歷程,才能真切感受這種安逸的珍貴。

看完,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強大祖國的庇護,有穩定的生活和工作。而當時的老師和學生為了中國的教育甚至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畏艱難,從北平、天津等地先后前往云南,為的就是保存號文化的種子,國家的明天。西南聯大之所以會出現,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關系。她的成立當然也離不開那些為了中國教育事業而做出巨大貢獻的聯大教授。梅貽琦、蔣夢麟、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養了鄧稼先、楊振寧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和新中國的棟梁。

有時候我們總是說,設施條件不好,影響教和學。西南聯大當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