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庫_第1頁
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庫_第2頁
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庫_第3頁
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庫_第4頁
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版)全警實戰大練兵公共科目理論知識(輿情引導)題

單選題(總共30題)

1.建立與宣傳、網信等部門的快速反應和()機制,加強與有關媒體和網站的溝通,

擴大回應信息的傳播范圍

A、協調聯動

B、會商聯席

C、聯合研判

D、引導聯動

答案:A

2.為了有效轉移公眾視線,警方可以挖掘突發事件處置當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

及時在新聞媒體滾動發布,這種方法采用的是傳播學上的()理論

A、把關人

B、正面宣傳

C、第三方發言

D、議題設置

答案:D

3.公安民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為了力求語言簡潔,應遵循:()

A、充分告知原則

B、金字塔原則

C、保密原則

D、倒金字塔原則

答案:D

4.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包含現場處置和()兩個重要環節

A、接待媒體

B、輿情控制

G輿情引導

D、新聞發布

答案:C

5.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最遲應在

0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A、2

B、12

C、24

D、48

答案:C

6.在警察形象危機的()內,警方應該制定應急預案

A、潛伏期

B、爆發期

C、持續期

D、消退期

答案:A

7.對監測發現的政務輿情,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研判,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并

通過發布權威信息'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接受媒體采訪等方式進行回應

A、屬地管理

B、分級負責

C、分類處理

D、誰主管誰負責

答案:C

8.公安機關和媒體的關系應該是:0

A、領導和部下的關系

B、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C、朋友關系

D、互相促進提高的挑戰者關系

答案:D

9.突發事件發生后,公安機關應該在()通過主動發布信息來引導輿論,這樣才能

避免信息在傳播過程中被歪曲

A、事件得到完全解決之后

B、情況已得到初步控制之后

C、媒體記者提出質疑之后

D、第一時間

答案:D

10.在新媒體時代,突發事件的首次信息發布應遵循黃金()小時原則

A、48

B、24

C、5

D、1

答案:C

11.對涉及多個地方的政務輿情,()是輿情回應的第一責任主體,相關地方按照屬

地管理原則進行回應

A、本級政府辦公廳

B、本級政府宣傳部門

C、上級政府主管部門

D、涉事責任部門

答案:A

12.2008年發生在四川地區的“5.12”地震屬于哪一類突發事件?()

A、自然災害

B、事故災難

C、社會安全事件

D、公共衛生事件

答案:A

[.各地區各部門要將政務輿情()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納入考核體系

A、信息公開

B、回應情況

C、輿情處理

D、政策解讀

答案:B

14.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宣傳部門、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以及有關新

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建立重大政務輿情()制度,建立政務信息發布和輿情處置聯

動機制

A、會商聯席會議

B、分析研判

C、信息公開

D、引導聯動會議

答案:A

15.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把人民群眾的期盼融入政府決

策和工作之中,努力增強提升政府公信力、社會凝聚力的“()”

A、硬實力

B、軟實力

C、真實力

D、柔實力

答案:B

16.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之內,警方應組織安排第一次新聞發布,向媒體披露相

關信息

A、一周

B、三天

C、24小時

D、12小時

答案:C

17.對特別重大的政務輿情,本級政府()要切實負起領導責任,指導、協調、督促

相關部門做好輿情回應工作

A、一把手

B、主要負責同志

C、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

D、涉事責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

答案:B

18.處置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首先應當做的是()

A、領導與群眾對話

B、控制輿論的導向

C、控制事態的發展

D、武裝力量的壓制

答案:C

19.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爆發的“新冠病毒肺炎事件”,屬于哪一類突發事件?()

A、自然災害

B、事故災難

C、社會安全事件

D、公共衛生事件

答案:D

20.下列哪個不是網絡媒體的特點?()

A、網絡的信息量大

B、網絡是開放的

C、網絡是可以由政府完全控制的

D、網絡的傳播速度快

答案:C

21.處理社會安全類輿情突發事件的關鍵原則是()

A、及早化解

B、以人為本

C、依法打擊

D、屬地管理

答案:A

22.在警察形象危機的爆發期內,警方應該采取的公關策略是:()

A、安撫公眾情緒,控制事態發展

B、及時溝通化解,制定應急預案

C、公布處理結果,化解輿論壓力

D、消除危機影響,重塑良好形象

答案:A

23.在突發事件現場,警方的新聞協調人員要對在場記者進行登記,并安排記者在

()進行采訪

A、警方設定的采訪區內

B、警方設定的采訪區外

C、警戒區內

D、第一現場

答案:A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第四媒體”指的是?()

A、手機

B、電臺

C、網絡

D、電視臺

答案:c

25.各地公安機關要嚴格落實“三同步”要求,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公安宣傳輿論工

作這里所說的“三同步”是指()同步

A、政策解讀'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

B、政策解讀、依法辦理、輿論引導

C、依法辦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

D、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打擊處理

答案:C

26.作為社會的代表對網絡傳播的內容進行篩選和過濾,使之符合國家政治法律

制度的規范是()的職責

A、“把關人”

B、所有網民

C、“意見領袖”

D、“五毛黨”

答案:C

27.關于突發事件中警方應對媒體方法的表述,哪一個是錯誤的?()

A、現場驅逐記者,拒絕接受采訪

B、深入事件現場,做好新聞管理

C、啟動應急預案,控制事態發展

D、處理善后工作,總結經驗教訓

答案:

%.下列A哪個不是網絡輿情的主要來源()

A、微信群

B、論壇

C、豆瓣

D、微博

答案:C

29.對涉及非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應在()小時內予以回應,并根據

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A、2

B、12

C、24

D、48

答案:D

30.在突發事件的處置過程中,為控制事態發展,營造有利于穩定的輿論氛圍,公

安機關可以利用()來發表有利于警方的輿論

A、公安內部刊物

B、發行量(收視率)較高的商業媒體

C、與警方關系密切的新聞媒體

D、與警方保持中立的新聞媒體

答案:C

多選題(總共30題)

1.與公眾期望相比,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等問題,易使公眾產生誤解

或質疑,給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A、政府信息公開不主動

B、政府信息公開不及時

C、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

D、面對公眾關切不發聲

答案:ABCD

2.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進行回應的,()應當出席

A、相關部門負責人

B、新聞發言人

C、專家

D、當事人

答案:AB

3.在突發事件中,警方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控制事態發展,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

內容:0

A、掌握事件進程,滾動發布信息

B、關注媒體報道,及時糾正傳聞

C、利用關系媒體,營造穩定輿論

D、通過議題設置,轉移公眾視線

答案:ABCD

4.當前涉警輿情頻發的主要部門是()

A、省級公安機關

B、市級公安機關

C、派出所

D、交警大隊

答案:CD

5.當前,在網絡輿論場中助推涉警輿情的勢力主要包括:()

A、境外勢力

B、網絡大V

C、資本力量

D、新聞媒體

答案:ABC

6.公安民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應對以下內容堅持保密原則:()

A、《保密法》規定的應當保密的政府信息

B、不應公開的個人隱私

C、企業的商業秘密

D、刑事案件中公安機關的偵破手段

答案:ABCD

7.媒體的輿論監督給我們公安機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表現在:()

A、挑戰我們的危機化解能力

B、挑戰我們的公關能力

C、挑戰我們的政治素質

D、挑戰我們的執法權威

答案:ABC

8.突發事件媒體應對的善后工作主要包括:0

A、安撫受害群眾,給予必要關懷

B、對整個突發事件處置情況進行全面評估

C、起訴發布不實消息的新聞媒體

D、開展受損警察公共關系的修復工作

答案:ABD

9.下列屬于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機制建設的內容有()

A、健全輿情收集和回應機制

B、完善主動發布機制

C、建立專家解讀機制

D、建立溝通協調機制

答案:ABCD

10.以下屬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

公信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0號)的內容的有()

A、明確輿情回應責任

B、加強機制建設

C、完善保障措施

D、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

答案:BCD

11.公安機關在確定自己的發言人時,一般應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0

A、新聞發言人應出自決策領導層

B、新聞發言人不必非得是“一把手”

C、新聞發言人的表態發言要得到組織的授權

D、新聞發言人必須在24小時內出現

答案:ABCD

12.今天(2日)上午,云南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兇器曝光,昆明公安機關

出示在暴恐襲擊現場收繳的疆獨、維獨分子旗幟及兇器上述表述中不當之處有()

A、疆獨

B、暴力恐怖

C、維獨

D、收繳

答案:AC

13.涉警輿情處置的主要策略有:()

A、輿情監控與輿情研判相結合

B、網上引導與網下處置相結合

C、輿情管理與輿論控制相結合

D、輿情應對與輿論引導相結合

答案:ABCD

14.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要以()為重點

A、主動做好重要政策法規解讀

B、妥善回應公眾質疑

C、及時澄清不實傳言

D、權威發布重大突發事件信息

答案:ABCD

15.突發事件中公安機關積極應對媒體的意義是:()

A、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的信任感

B、有助于遏制謠言傳播,維護社會穩定

C、有助于樹立公安機關的良好形象

D、有助于危機的緩和與化解

答案:ABCD

16.在突發事件中,警方必須針對媒體和公眾最為關心的下列問題予以回應:()

A、突發事件為何發生

B、公安機關做了哪些工作

C、受害人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

D、警方是否有責任

答案:ABC

17.網絡輿論主體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A、網絡輿論主體的言論具有攻擊性

B、網絡輿論主體的身份具有隱匿性

C、網絡輿論主體的言論帶有政治色彩

D、網絡輿論主體的素質、情緒和心理狀態在網絡環境中具有特殊性

答案:BD

18.開通政務微博、微信要(),確保政務微博'微信安全可靠

A、拓寬互動交流新渠道

B、制定完善管理辦法

C、規范信息發布程序

D、規范公眾提問處理答復程序

答案:BCD

19.以下()屬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的內容

A、進一步加強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

B、充分發揮政府網站在信息公開中的平臺作用

C、著力建設基于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

D、進一步加強政府熱線電話建設和管理,清理整合有關電話資源,確保熱線電話

有人接'能及時答復公眾詢問

答案:ABCD

20.涉警負面輿情發生后,公安機關常見的錯誤做法主要有:()

A、企圖用保持沉默來遮掩

B、無理生硬的辯護

C、與媒體合作

D、阻撓或干預采訪

答案:ABD

1.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社會公眾對政府工

作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各級行政機關()提出了更高要求

A、依法公開政府信息

B、及時回應公眾關切

C、正確引導輿情

D、打擊造謠侍謠

答案:ABC

22.公安機關必須高度重視輿論工作,主要原因是:()

A、經濟利益的需要

B、政務公開和輿論監督的需要

C、公安機關宣傳政績和重塑形象的需要

D、化解危機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答案:BCD

23.涉警輿情處置中的充分告知,主要是指:()

A、快報事實

B、緩下結論

C、由簡入繁

D、釋疑解惑

答案:ABCD

24.在警察形象危機的消退期,為了消除危機影響,警方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0

A、修復與媒體的關系

B、警察形象矯治

C、向公眾賠禮道歉

D、信息正強化

答案:ABD

25.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要();重要政策法規出臺后,要針對公眾關切,

及時(),加強解疑釋惑;對涉及政務活動的重要輿情和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要().及時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權威信息,講清事實真相、有關政策措施以及處理結

果等,地方政府和部門負責同志應()

A、在政府網站公開征求意見

B、通過政府網站發布政策法規解讀信息

C、積極予以回應

D、主動到政府網站接受在線訪談

答案:ABCD

26.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政務輿情()為重點,定期開展督查,切實做到解疑釋惑、澄

清事實,贏得公眾理解和支持

A、回應制度

B、回應機制

C、回應效果

D、回應監督

答案:ABC

27.公安機關開展輿情引導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A、主動公開

B、及時發布

C、充分告知

D、以我為主

答案:ABCD

28.關于網絡輿情,下面表述正確的是:()

A、網絡輿情一般是指網民對某一熱點問題而發表的意見

B、網絡輿情通常表現為在互聯網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C、網絡輿情一般都是網民們非理性的意見

D、網絡輿情通常是指網民們帶有一定傾向性的意見

答案:ABD

29.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為進一步(),經國務院同意,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

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

A、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B、增強政府信息公開實效

C、提高輿情應對水平

D、提升政府公信力

答案:ABD

30.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通過更加符合傳播規律的

信息發布方式,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的政府信息發布平臺,在網絡領域傳播

主流聲音

A及

B準

C公

D透

答案:ABCD

判斷題(總共40題)

1.“穆罕默德”通常是指伊斯蘭教先知有一些穆斯林的名字叫“穆罕默德”為了

區別和避免誤解,新聞通稿中對這些穆斯林應加上其姓,即使用兩節姓名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在突發事件現場設置的警戒區,媒體記者和圍觀群眾未經警方允許不得入內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3.新聞通稿中可以繼續使用“少數民族上層人士”的稱謂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4.面對記者的采訪,公安機關必須將有關突發事件的全部事實真相予以充分告知

Av正確

B、錯誤

答案:B

5.突發事件發生后,警方的權威信息越早發布,謠言就越難以發生作用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6.“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可簡稱為“海基會”或“臺灣海基會”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7.報道中涉及到臺灣同胞不能稱“全民”“公民”,可稱“臺灣民眾”“臺灣人

民”“臺灣同胞”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1新聞通稿中不得使用“踐行'八榮八恥'”的提法,應使用“踐行社會主義榮

辱觀”

Av正確

B、錯誤

答案:A

9.涉及全國重要統計數字時,如未包括臺灣統計數字,應在全國統計數字之后加

括號注明“未包括臺灣省”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W.手機不是媒體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1.臺胞經日本、美國等國家往返大陸,可稱為“經第三國回大陸”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2.為了維護社會穩定,警方發言人可以對媒體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3.對于媒體的失實報道和社會上的謠言傳聞,警方可以不予理睬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4.網絡輿情只能通過網上引導才能實現成功處置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5.為更好的引導網絡輿論,公安機關應該在網絡上培養自己的“意見領袖”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7.因為“謠言止于智者”,所以警方即使不公布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謠言也將

不攻自破

Av正確

B、錯誤

答案:B

17.公安機關對待各種媒體應一視同仁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18.不得將臺灣民眾日常使用的漢語方言閩南話稱為“臺語”

Av正確

B、錯誤

答案:A

19.目前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0.警察形象危機,是因新聞媒體對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負面報道造成公眾對

警察形象的認知危機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1.“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為“海協會”

Av正確

B、錯誤

答案:A

昌.新聞通稿中少數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稱為民族,只能稱為“XX人”,如“摩梭

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不能稱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3.在突發事件現場,執行警戒任務的民警不得接受記者采訪,隨意發表個人意見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1.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框架不加引號,“一國兩制”加引號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5.目前,警察自媒體發聲對于涉警輿情的引導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26.公安民警可以自行確定某項內容為保密內容,可以拒絕媒體記者的采訪

A、正確

B、錯誤

答案:B

27.新媒體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A、正確

B、錯誤

答案:A

28.為了控制突發事件中的網絡輿情,公安機關可以對各大網站或論壇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