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風景談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風景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點字詞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體悟作者融情于景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賞析六幅風景畫的特點及其思想內容,體悟解放區軍民戰斗生活和崇高精神。
2.賞析文章,多種表達方式及作用。
學情分析:
由于時空距離,學生對課文內容興趣不高,教學重點放在主旨理解和美學浸潤上,要求不必過高。
課前預習資料:
一、茅盾及茅盾文學獎: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界長篇小說類的最高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以下是歷屆茅盾文學獎的部分得主及其作品: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魏巍,《東方》
莫應豐,《將軍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古華,《芙蓉鎮》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1984)
李準,《黃河東流去》
張潔,《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劉心武,《鐘鼓樓》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路遙,《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孫力、余小惠,《都市風流》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榮譽獎
蕭克,《浴血羅霄》
徐興業,《金甌缺》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9—1994)
王火,《戰爭和人》(一、二、三)
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
劉玉民,《騷動之秋》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8)
張平,《抉擇》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張居正》
張潔,《無字》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柳建偉,《英雄時代》
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3—2006)
賈平凹,《秦腔》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周大新,《湖光山色》
麥家,《暗算》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7—2010)
張煒,《你在高原》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飛宇,《推拿》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這邊風景》
李佩甫,《生命冊》
金宇澄,《繁花》
蘇童,《黃雀記》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15—2019)
梁曉聲、《人世間》
徐懷中、《牽風記》
徐則臣、《北上》
陳彥、《主角》
李洱、《應物兄》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20—2023)
楊志軍、《雪山大地》
喬葉、《寶水》
劉亮程、《本巴》
孫甘露、《千里江山圖》
東西、《回響》
二、寫作背景:
《風景談》是茅盾于1940年5月由新疆到延安,親歷了五個月不尋常的生活后不久寫于重慶的。
1940年5月矛盾途經西安,巧遇朱德,應邀前往延安講學并參觀訪問。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區蓬勃發展的景象,激發了對解放區的熱愛感情。同年年底矛盾回到了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當時正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寫下了《白楊禮贊》的姊妹篇《風景談》。
茅盾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我寫了延安的風景,而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
這篇散文,表面看似是描寫塞上高原的自然風光,然其主旨則在謳歌大自然的主宰——革命根據地的人。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唐代邊塞詩描寫塞上風物,往往以蒼茫、悲涼的基調居多:“云沙泱漭天光閉,河塞陰沉海色凝"(崔湜:《大漠行》);“終日風與雪,連天沙復山”(岑參:《寄宇文判官》);“一陣風來一陣砂,有人行處沒人家"(周樸:《塞上曲》);“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李益:《登長城》)。即令不乏描寫雄奇壯觀景象、言辭慷慨的名篇,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武判官歸京》等,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終究難以抗拒自然的偉力。茅盾的《風景談》寫的也是塞上風物,展現的則是嶄新的人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感情。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風景談》,了解塞上風物,感悟當時延安人嶄新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感情。
新授:
任務1:《風景談》中的風景以場景呈現,本文主要描繪了哪些季節哪些風景場景?請用四字詞給每一處場景命名,
活動一:理清文章段落層次。
本文以新聞紀錄電影拍攝的角度,講述了看似不同而實則相互關聯的六幅畫面,自然地分成了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猩猩峽外沙漠的“風景”,可概括為“沙漠駝鈴”。
第二部分(第2段),寫延安人勞動晚歸的剪影,可概括為“高原歸耕"。
第三部分(第3、4段),寫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師生勞動歸來的歡樂場面,可概括為“延水夕照”。
第四部分(第5、6段),寫延安石洞中一對促膝而坐的青年男女,可概括為“石洞雨景"。
第五部分(第7、8段),寫延安青年們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可概括為“桃林小憩”。
第六部分(第9、10段),寫抗日戰士一一小號兵的英姿,可概括為“北國晨號"。
活動二:用四字詞語概括六個場景。
預設答案:
第一個場景:沙漠駝鈴(新疆)
第二個場景:高原晚歸(高原歸耕)
第三個場景:延河夕照(延河聲喧)
第四個場景:石洞雨景(石洞趣讀)
第五個場景:桃林小憩(桃林茶社)
第六個場景:北國晨號(黎明剪影)
活動三: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六個場景的季節。
【提示】①茅盾是一九四Ο年五月底到延安的,十月即返渝一幅畫面恰恰描摹了“五月的北國”春季晨景。
②“月夜歸耕"、“延河夕照”、“桃林小憩"諸畫面顯然提供了仲夏或初秋的景色——“高桿植物頎長而整齊”,“干坼的黃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內所吸收的熱”,“蕎麥正當開花”……
任務2:1940年5月26日到10月10日,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個月,11月下旬到達重慶后不久,就寫了這篇“見聞錄"式的散文。為了在國統區發表,全篇從談風景的角度下筆,寫得比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點的風景畫來表現解放區軍民的戰斗生活。他在《回憶錄二十七》中說,“我寫了延安的‘風景’,而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如何理解“我寫了延安的‘風景’,而把政治寓于風景之中。"
預設答案:
①文章描繪了四幅內容不同而相互聯系的風景畫(高原晚歸(高原歸耕)延河夕照(延河聲喧)石洞雨景(石洞趣讀)桃林小憩(桃林茶社),不僅寫了自然風光,也包括了人的活動。
②文章熱情謳歌了延安軍民火熱的戰斗生活,贊美了延安軍民崇高的精神面貌,體現了政治性。
③文章正是通過描繪自然風光和人的活動來表達作者對根據地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體現了文章主旨,寓意深刻,含蓄委婉。
任務3:體悟本文高超的“剪輯”藝術。
“剪輯"一詞,而今被影視藝術專用,《風景談》也確實有影視文學的味道。全文由六幅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畫面組成,畫面精當“剪輯”,突出文章主旨。
把每幅畫面后的純議論文字連綴起來,作者用簡賅的語言表述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精髓。
《風景談》的寫作與代表體現了茅盾的“斗爭藝術”,更反映了他在“藝術斗爭”中的深厚功力。
任務4:著名戲劇家張光年評價茅盾作品,是“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是并不多見的“把兩種素質集于一身的人”;請分析“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
答:①文學性:《風景談》則更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閃出的詩情畫意。文章從《塞上風云》影片引起的聯想開篇,借助豐富的藝術聯想,縱橫馳騁,給我們描繪了六幅和諧優美、寓意深邃的風景畫。
②革命性:《風景談》通過描繪六幅內容不同而相互聯系的風景畫,深深地表達了作者對解放區和諧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追求,謳歌了延安軍民為創造和諧生活表現出的崇高精神。
三、拓展延伸:賞析《風景談》的美學特點。
《風景談》是茅盾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是現代散文發展史上有口皆碑的名篇,對《風景談》主題思想的分析,幾十年來一直停留在:文章通過描繪六幅內容不同而相互聯系的風景畫,熱情謳歌了延安軍民的火熱的戰斗生活,贊美了延安軍民的崇高精神面貌這一闡釋上。但這種分析有些概念化、表面化,或者說是較為籠統的。文學性和美學價值的角度重新認識《風景談》。
【提示】
①自然美。
《風景談》所涉及的“自然”,雖然有著特定的地域、特殊的時代背景——抗日戰爭時期的陜北。但作者的觀點,卻有著普遍的意義。
作者認為,自然是美的,祖國大好河山是美的,尤其在當時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顯得更加美麗。這種思想充盈于全篇,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茅盾先生的美學思想是和他的愛國主義感情交融在一起的。
星星峽外那四顧茫茫的死寂的沙漠袒露著原始的、粗糲的陽剛之美;黃土高原那“藍天明月,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包孕著清新、靜穆的優美,如此等等,基本上都屬于作者張揚的第一自然美。
三五月之夜,在藍的天、黑的山、銀色月光的背景上,趕著牛、掮著犁,唱著短歌的歸耕隊伍所成就的田園詩般的剪影是美的;夕陽西下,彩霞滿天,那些從生產歸來,散落在延河中舒心地洗滌、爽朗地談笑的人群織成的“圖畫”是“美妙"的;二三十棵桃樹下,半盤磨石,幾尺短碣,開花的蕎麥、屏風似的大麻和玉米組成的鄉間茶社同樣美不勝收——這些可以視作作者所贊美的第二自然美。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作者始終認為,人不僅是自然美的組成部分,更是自然美的主宰和靈魂;而美的自然只有成了人類活動的“最恰當不過的背景”時,才有靈氣、靈魂,從而具有了更深厚的美學意義;而且,人類的活動,還可以使不是美的自然有了動人心魄的美,如“石洞雨景"。
如“沙漠駝隊”,作者寫道:“這里是大自然最單調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就完全改觀,難道這不是‘風景’嗎?"
在“桃林小憩”后面,作者強調指出:“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貧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容的。人創造了第二自然!"
茅盾先生認為,面對偉大的自然,人只有成為自然的主宰者、戰勝者,才能顯出自身的“更偉大”,成就一種崇高的美。不然,人也會像沙漠上那些“駝馬的枯骨”,以其“微小的白光”融入“四周的蒼茫”,更無從談美和對美的欣賞了。
②社會美。
《風景談》涉及了人的形體美、心靈美,進步人類反抗侵略、創造新世界的社會實踐美,非常鮮明地表達了社會美的時代性、階級性以及作者崇高的、嚴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
茅盾先生認為,“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所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面對國內外敵人兩面作戰的陜北軍民,他們的一切活動,無論生產、生活、站崗、休憩的場面,無一不是美的,值得謳歌贊頌的。因為他們的社會實踐,就是“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的具體體現。
其次,進步的、革命的人生觀,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是充盈于天地、照亮了環境的至純至美的心靈美。
作者贊美那在雨中石洞里忙著追求新知、追求真理的一對青年男女“是兩個清楚明白生活意義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們不倦怠,也不會百無聊賴,更不至于從胡鬧中求刺激。”正因為有了他們,“四面寂靜灰黃,沒有一般所謂的生動鮮艷"的“大自然頓時生色”,成了“可以稱道"值得懷念的風景”。
不僅處在抗戰中心的陜北兒女的心靈是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第三講-從發展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
- 2024年紡織行業新產品開發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廣告師考試答題思路試題及答案
- 天津化學奧賽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提升設計表現力的策略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河南中職旅游試題及答案
- 刑法復試面試題及答案
- 水利事業面試題及答案
- 電工應用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設計文化傳播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鄂東南省級示范高中聯盟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答案
- 2025購銷合同范本下載
- 2024年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家庭照護賽項決賽試理論題庫1000題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中考二診英語試題(含筆試答案無聽力音頻及原文)
- 2025勞動合同范本下載打印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地理試卷(含答案)
- 管道試壓吹掃方案
- 2024年探放水工技能大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供參考)
- XX道路危險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臺賬標準化表格
- GB/T 13025.7-2012制鹽工業通用試驗方法碘的測定
- 全文《中國式現代化》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