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閱讀題中有關“主題”研究與訓練_第1頁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閱讀題中有關“主題”研究與訓練_第2頁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閱讀題中有關“主題”研究與訓練_第3頁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閱讀題中有關“主題”研究與訓練_第4頁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閱讀題中有關“主題”研究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閱讀題中有關“主題”考點研究與訓練

考點:

1.(2022金華)活動二:稻源東方溯文明萬年前一一明示主題理解

2.(2022杭州)(美)雷?布拉德伯里《夏天奔跑的聲音》——關鍵字與主題對接

3.唐風風《雞燉三遍》一一對比表現主題

4.《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5.《木蘭詩(節選)》《投筆從戎》與岑參《逢入京使》

6.侯發山《我真不想脫貧》

7.(2022湖州)走在“共富”路上

8.(2022麗水)山水詩源

【考點研究】

一、主題產生方式

1.非主題性意象一一群體人物(變一類人物時產生主題,單個次要人物一般不關主題)

2.主題性意象一一主題性人物,主題性事件,主題性物象

3.多次出現的物象中出現主題性意象一一象征意義

4.多元主題一一形象大于意義(核心意象的多角度產生多層次主題)

5.反差一一在對比、襯托中突出主題(卒章顯志)(《老槍》《孩子的力量》)

6.主題意象(事件)一一作用(層次,主題)

二、生存文學主題義示例一一生命張力、生命的抗爭

(一)莫曉明《一對老夫婦》一一聲音引發思考

1.老年男人虛弱的咳嗽聲、老婦慌張的安撫聲一一老年生活的不易。

2.隔壁偶爾的說笑聲一一天倫之樂的可貴,老年人渴望晚輩的陪伴、精神上的關愛

3.老夫婦兒子冷硬的勸告一一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戒備多于溫情的問題。

4.隔壁一片寂靜一一生活殘酷,生命易逝。

5.老人仍健在的聲響——欣慰于人與命運抗爭的堅韌。

(二)陳村《回想鐵生》(散文)一一扉頁寄語與主線文本印證

1.主題一一《禮拜日》一書上所寫的文字意在表達身體的殘疾、生活的磨難、人生的挫折、生活的不完美

等等是個人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表現了史鐵生面對身體殘疾和自身苦難的坦然、樂觀的態度。

2.結構一一作者引用這段文字,為了引出下文對史鐵生思索生命、樂觀感恩、勇敢面對困難的記敘議論。

【考點示例】

一、(2022金華)活動二:稻源東方溯文明萬年前一一明示主題理解

1.內容區別

2.解說詞的語言風格

3.明示主題理解一一“稻?源?啟明”

示例(2022金華)活動二:稻源東方溯文明萬年前

文本浦江上山考古遺址公園是金華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某校社團因為疫情,組織線上參觀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稻?源?啟明一一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參觀后,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稻?源?啟明一一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那一群人------------------------

當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漸褪去,稻花香飄散在錢塘江

兩岸的河谷盆地里,搖曳的稻穗在風中等待著成熟,等

待著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們在采集狩獵的同時,

還將捧著稻米、收獲、繁衍生息。它們的足跡停留在山

上、橋頭、湖西里,他們的家園遺留在荷花山、小黃山

和下湯的夢里。那里有他們修筑過的環壕、居住過的房

屋,那里有他們種植過的田地,圈養過的動物。那里還

有他們使用過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山上人

展板二那一粒米

一粒深埋在遺址里的稻米,幾塊摻雜了穹糠、碎谷

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尋食物的智慧,也記錄了

一場作物生產的革命。從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

到在古人的培育下“瘋狂”生長。

這是一個萬年前的故事,時光的罅隙里遺落一道光,

照耀在金黃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墜地。一顆顆

金燦燦的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奇跡。上山人耕耘土地,悉

心栽培。經過漫長的等待,這些稻米終于每年都開出花

兒,結成穗,成為家園邊最美麗的風景。他們將脫粒后

的稻殼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將發酵過的米漿存封在

罐子里釀造出酒。

這些都是何其偉大的發明,正如袁隆平先生為上山

文化的題詞一一“萬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樣振奮人心,

他們是最早的農人,是最早生產水稻的先民___________

展板三那一縷炊煙

上山文化是“農業”“定居”在東亞社會里真正結

合在一起的最早實證。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縷炊煙。

當寂靜的荒原上豎立起一座座土階茅屋,人類終于

告別了數百萬年的原始生活。從一萬年前開始,上山文

化遺址群在錢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并向周邊地區擴散

發展的態勢,呈現出的便是農耕定居文明的最初景象。

更展現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稻作農業社會初創和形

成期的文明模式,以及此后延續數千年發展的文明基因。

2016年在浦江召開的“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

起源”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上山

遺址為代表的上山文化遺址群在東亞地區率先進入了初

級村落的歷史發展階段。2020年,著名考古學泰斗嚴文

明先生更是為上山遺址欣然題下“遠古中華第一村”

展板四那一抹紅

夕陽西下燦爛的晚霞凝練出濃烈而靜謐的紅,這抹

紅落在了上山人的眼里、心底、沁染成了一種對自然和

生命的信仰。他們制作的陶器如太陽一般鮮紅,如火焰

一般濃烈,陶土經過陶工匠心般的轉換變成了最精美的1

器物,大口盆、平底盆、圈足盤、雙耳罐、壺、缽、杯、

碗,上山人的引火飲煮有它,盛食宴饗有它,把酒言歡

有它,載歌載舞有它,入土為安亦有它……

這是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

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繪)陶器,這些陶器伴隨著上山人

的物質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

展板五那一個時代

距今12000年左右,人類邁入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全球最適宜人類生存的

地區先后發生“農業革命”,走過了數百年的人類告別洞穴,走進新紀元。

上山文化發展成為東亞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農耕聚落群,稻作技術和稻

作文化傳播開來,奠定了半個中國的史前經濟基礎,延續至今并影響了整個世界。

上山文化晚期,即距今大約8500年開始,文化面貌鮮明的各地考古學文化才日益

發展起來。至此,史前中國的拼圖初步成型。

可以說,上山文化是時代變革的先行者、領跑者、開創者,是中華”文明形成初

期的一顆啟明星

問題1:次特展以“稻?源?啟明”為主題,結合展板內容,闡述你對這一主題的理解。(5分)

答案稻是上山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上山人是最早的農人,是最早生產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遺址群

是定居文明的開端;上山遺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術和稻作文化,延續至今并影

響了世界。文化是時代變革的先行者、領跑者、開拓者是中華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顆“啟明星”。以

“稻?源?啟明”為主題,突顯上山考古的主要發現,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頭地位,彰顯民族自豪、

文化自信。

問題2林西莉的《漢字王國》有一段關于水稻的表述(見鏈接材料)。大家認為這一表述需要修改請結合展

板內解釋修改原因。(3分)

鏈接材料:

大量的碳14測定數據證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農民就在長江三角洲的沼澤地上大量種植水

稻。當人們1976年挖掘石器時期的村落河姆渡時,到處看到水稻的遺存……

那里發現的水稻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

(《漢字王國》,2017年第2版)

答案《漢字王國》說,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水稻是目前人們所知道最早的,距離現在有7000年歷史,

上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炭化稻米已有超過萬年的歷史,且有水稻栽培、釀酒的證據。《漢字王國》

中這段話沒有吸收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

問題3說明語言有生動(如《時間的腳印》)和平實(如《中國石拱橋》)之別。體會展板上解說詞的語言風

格,探究設計者選用這種語言風格的意圖。(3分)

答案本解說詞語言生動。從細微處入筆,講述的角度新穎貼切;幫助觀展者加深對展館圖片的理解;極

具畫面感的描述,具有代入感,讓觀展者仿佛看到上山人的生活場景;抒情化的語言洋溢著民族文

化自豪感,表達了文化自信;作為解說詞,讓整個觀展過程環節清晰、目的明確,引導觀展者有序

觀展。

(2022杭州)(美)雷?布拉德伯里《夏天奔跑的聲音》——關鍵字與主題對接

I.關鍵字與主題對接一一青春活力。男孩道格拉斯為了得到渴望已久的網球鞋,用奔跑的方式為桑德森先

生做事,實現了自己的愿望,體現出少年的青春活力;而桑德森先生在男孩的感染下,.青春的記憶被喚醒,

生命的活力被激發。小說表達了對青春活力的贊美。

示例(2022杭州)(美)雷?布拉德伯里《夏天奔跑的聲音》一

文本夏天奔跑的聲音

(美)雷?布拉德伯里

年邁的桑德森先生在自己的鞋店里巡視,一邊輕輕觸摸貨架上的每一雙鞋。他就像寵物店的

店主,店里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他關切地碰碰它們,為它們整理好鞋帶,調整好鞋舌。然

后,環顧四周,滿意地點點頭。

片刻之前,桑德森鞋店的門口還空蕩蕩的。下一秒,男孩道格拉斯笨拙地站在那里,低頭看

著自己的皮鞋,仿佛這雙笨重的鞋子已經深陷水泥地里拔不出來了。道格拉斯從夏日正午的艷陽

下挪動身體,小心翼翼地把硬幣碼在柜臺上。

“什么也別說!”桑德森先生說。

道格拉斯僵住了。

“我知道你想買什么。”桑德森先生說,“每天下午你都站在我櫥窗的前面。你覺得我會看

不到你嗎?你想買的是綿白網球鞋。最后,我還敢說你想賒欠。”

“不是!”道格拉斯喊道,呼吸急促。“我想到了比賒欠更好的辦法!”他喘著氣說,“在我

告訴您之前,桑德森先生,您必須回答我一個小問題。您還記得自己最后一次穿運動鞋是什么時

候嗎,先生?”

桑德森先生臉沉了下來。“哦,二十年,讓我想想,三十年前吧。為什么這么問?”

“桑德森先生,難道您不覺得虧欠顧客嗎?您至少應該試穿一下自己賣的鞋子,哪怕一分鐘,

不然您怎么知道穿上去什么感覺?”

男孩的狂熱讓桑德森先生有些退縮,他一只手摩掌著下巴。“這……”

“桑德森先生,”男孩滔滔不絕,“您賣東西給我,我也會把同樣價值的東西賣給您。”

“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孩子?”桑德森先生疑惑地問。

“我當然希望您能試一試,先生!”

老人默默地坐了下來,氣喘吁吁地將網球鞋套在自己狹長的腳上。順著西褲深色的褲腳看過

去,它們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桑德森先生站了起來。

“穿起來感覺怎么樣?”男孩問道。

“感覺很好。”他準備坐下來。

“別!”道格拉斯伸出手,“桑德森先生,現在您能來回走兩步,然后我再告訴您剩下的話嗎?

是這樣的:我還差您一美元。不過,先生------旦我擁有了這雙鞋子,您知道會發生什么嗎?”

“你想說什么?”

“我會幫您拿包裹,給您買咖啡,幫您跑郵局……每一分鐘,您都會看到我從這里進進出出。

感受一下這雙鞋子,桑德森先生,想象它會帶著我跑得多么快。感覺到里面的彈簧了嗎?感覺到鞋

子內部在奔跑了嗎?感覺到我能夠飛快地干完這些事情不讓您操一點心了嗎?您悠閑地待在涼爽的

店里,而我在滿城跑!不過,到處跑的可不是我,而是鞋子。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桑德森先生驚訝地站著。這番話就像洶涌的激流一樣裹挾著他,他開始深陷到鞋子里。伴著

從門口吹進來的微風,他輕輕搖晃起來。他像踩在草叢里,又像踩在富有彈性的黏土上。

店外面,幾個行人正頂著大太陽走在人行道上。

老人和男孩彼此對視,男孩顯得興高采烈,而老人看起來如有頓悟。

老人腳步輕盈地穿過店鋪,走到放滿鞋盒的墻邊,取了一雙鞋給男孩,然后又在一張紙上列

了個清單。男孩穿上鞋之后站在那里,靜靜地等待著。

“這是今天下午你要為我做的一堆事情。辦完這些事,我們就兩清了。”

“謝謝您,桑德森先生!”道格拉斯蹦蹦跳跳地準備離開。

“等等!”老人俯身向前,“鞋子感覺如何?”

男孩低頭看著自己的腳,它們深陷在河流中,深陷在麥田里,深陷在正將他推出城去的風中。

他抬頭看著老人,他的眸子在噴火。

“像羚羊?”老人問道,視線從男孩的臉上移到鞋上,“瞪羚①?”

男孩想了想,猶豫了一下,然后很快地點點頭。幾乎一瞬間,他就不見了,網球鞋的聲音消

失在叢林般的高溫里。

桑德森先生站在陽光灼熱的門口,倒耳傾聽。很久以前,當他還是個愛做夢的男孩時,他就

記住了那個聲音。這些美麗的生物在藍天下跳躍,它們穿過灌木叢,留下輕柔的奔跑回音。

“羚羊,”桑德森先生說,“瞪羚。”

他彎腰拾起男孩扔掉的冬鞋,曾經的兩雪讓鞋變得沉甸甸的。老人走出了驕陽的炙烤,腳步

輕柔、淡然、緩慢……

(選自《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選集》,有刪改)

【注】①瞪羚:羚羊的一種,非常敏捷。

問題1讀完本文,也許你會聯想到這些詞語:青春活力、理解尊重、夢想追求……請結合小說內容,圍

繞一兩個詞語談談你對主題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青春活力。男孩道格拉斯為了得到渴望已久的網球鞋,用奔跑的方式為桑德森先生做事,

實現了自己的愿望,體現出少年的青春活力;而桑德森先生在男孩的感染下,青春的記憶被喚醒,

生命的活力被激發。小說表達了對青春活力的贊美。

問題2梳理小說情節,將下面圖表補充完整。(4分)

一、&道格拉斯的K清不,U道格拉斯像H時一樣消失了,

尸。渡我先生試到了班子3尸Q博啟先生?為配少年時光

容案(1)遒格折斯想買網球鞋卻轉不夠:(2、男孩打動了桑德森先在,他滿足了里茂的心原、

問題3聯系語境,分析加點詞語所表現的人物心理。(4分)

(1)道格拉斯從夏日正午的艷陽下挪動身體,個個粵區地把硬幣碼在柜臺上。

(2)老人腳步楚皂地穿過店鋪,走到放滿鞋盒的墻邊,取了一雙鞋給男孩,然后又在一張紙上列

V入、主乂

J1〈育牛。

答案,(1)“小心翼翼”寫出了男孩道格拉斯渴望買鞋,因錢不夠而擔心的糾結心理。

(2)“輕盈”寫出了桑德森先生試穿鞋后如有頓悟的輕松愉悅。

問題4小說用了不少筆墨寫道格拉斯勸說桑德森先生,這對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4分)

過-廿-,I內J室中1學田了J兩1'J個1人/1恤刃P的JJ/不1/刃金1,/沙表。印J了甲1杓UJ檸工2浙y的紳畝-J仲Jkjt若=J、耳印日7掛,,X!-出a/沙主j理J了奉德布)件la-中1—目的J

耐心、善解人意。

問題5男孩道格拉斯與桑德森先生彼此影響,共同成長。下列三組人物也有類似的關系,請選擇一組,

結合作品內容簡要分析。(5分)

A.孫悟空和唐僧(《西游記》)

B.簡?愛和羅切斯特(《簡?愛》)

C.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答案示例:我選B。簡.愛在面對羅切斯特的追求時感到自卑,羅切斯特的真誠執著讓簡?愛變得勇敢

自信。羅切斯特.因殘疾而自暴自棄,是簡?愛的勇敢與真心讓他走出陰影,重獲新生。

三、唐風風《雞燉三遍》一一對比表現主題

1.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主題一一從結尾看,花奶奶現在的生活與幾十年前的農業社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

覆地的變化,曾經貧窮不堪的花奶奶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也表達了“我”撫今追昔時內心的喜悅之情。

示例唐風風《雞燉三遍》

文本雞燉三遍

唐風風

故事是母親講的。

花奶奶四兒一女,農業社的時候,兩口子起早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癟著肚子,生

活過得像米篩,到處是窟窿,真應了那句話:“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剛入冬,花奶奶的婆婆去世了,花奶奶東湊西借,請人置辦,好不容易打發老人入土為安,

按老理兒最后需請幫工的鄉親吃頓飯,事情就算徹底辦完了。

白面缸在月前就見了底,花奶奶硬著頭皮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讓做飯的大師傅看了看,

大師傅皺皺眉:“就這吧!”按規矩,這頓大鍋飯得有葷腥,花奶奶哪有錢買肉,雞屁股里摳的

幾分錢還不夠換油鹽呢,咬咬牙很狠心把一只母雞殺了,殺雞的時候,花奶奶躲出去老遠,收拾

雞的時候,望著雞肚子里葡萄一樣的雞軟蛋,花奶奶擦起衣襟一個勁抹眼淚。

傍晚,大師傅出門時叮囑:“水開了,慢火燉兩個鐘頭,千萬蓋好蓋子別讓野貓野狗給禍害

了,明兒就用呢。”

入夜,一家人喝著稀糊糊,一人分一個柿子窩窩頭,小五搶著用水涮了糊糊鍋,咕咚一口,

滿意地喝了下去。很快,香味悠悠地從廚房飄出來,小五咽一口唾沫,幾個孩子受了傳染,也不

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爺爺也跟著喉結一動。不自覺地,一家人就圍在廚房火爐旁,小三伸脖子,

使勁吸冒出的白汽。香氣愈來愈濃郁,四丫頭伸手去揭鍋蓋,花奶奶一巴掌拍在手背上:“別動!”

四丫頭嘟嚷道:“我只看看。”“看也不行!”花奶奶訓斥道。花奶奶心里敞亮,倘若掀開蓋子,

怕是神仙也難忍住。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眼瞅你,最后齊齊看向父親。本家爺爺開口了:

“要不咱喝口湯吧,湯這么多,喝點兒沒啥,大不了再續點兒水。”“好啊,好啊!”老二鼓掌,

幾個孩子眼睛一下子移到母親臉上。花奶奶心里覺得應該阻止,但看著能伸出舌頭的五雙眼睛,

嘴唇翕動一下,沒出聲只點點頭。小四跑去拿來碗,花奶奶掀開鍋蓋,一圈人同時深吸一口氣,

一人一勺,花奶奶緊招呼:“涼涼再喝,燙嘴咧!”大兒子鼓著腮幫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

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著碗就著邊慢慢慢,四丫頭笑著沒動,小五晃悠著碗,讓湯在碗里一

圈一圈打轉兒,花奶奶和本家爺爺互相望一眼,同時說:“你也喝一口吧!”說完都笑了。花奶

奶端起碗的時候,身子一背,幾顆淚蛋蛋落?在湯里。一眨眼,一溜碗又擺到爐臺上,“真香啊!”“那

叫鮮,不叫香。”“沒有放鹽。”“你們女娃毛病多!”幾個孩子嘰嘰喳喳異常興奮,平時最話

跨的老三嘶嘶著涼氣沒吭聲。“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燙舌頭了!”全家人一下子笑翻。

看著一溜碗,花奶奶望向丈夫,恰和丈夫的目光相遇,花奶奶每個碗里捏一撮鹽,給五個孩

子一人又盛了一碗,鍋里的湯眼看著見了底,拎起大水壺,堪堪倒完一壺。花奶奶在廚房盯著足

足燉了三小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躺下,很快進入了夢鄉。

也許是喝了雞湯的緣故,幾個孩子你出我進不停地去院里上茅房。

一早大師傅去看鍋里燉的雞,一掀蓋子就暈了圈,大呼小叫喊來花奶奶。鍋里干巴巴剩著雞,

花奶奶很很一驚:“真是見了鬼了。”看見爐邊的鹽罐子,想想幾個孩子,隨即明白了,賠著笑:

“還好,還好,雞還在!”大師傅生氣了:“十幾個大男人一只雞管啥用?我要的是雞湯!咱也

就能湊合做一鍋稀點兒的雞湯揪片!”

要強的花奶奶扭頭奔出院外,追得幾只雞亂飛。大師傅跑出來死死攔下,鍋里那只可憐的雞

便被第三次放入清水中,一直燉到快晌午,花奶奶又去借了一斤多面,雞肉撕成細絲,葡萄一樣

的雞軟蛋也都放了進去。知道原委的幫工都說那天的雞湯揪片特別好吃,聽著夸獎,花奶奶的臉

成了紅布。

故事沒講完,母親就叮囑我:花奶奶讓你過去一趟呢。

院墻外爬滿爬山虎,院里傳出上黨梆子的樂曲,進門,二層小樓前,和煦的陽光下,花奶奶

閉眼躺在搖椅里搖啊搖,手里捧著戲匣子。我陪花奶奶說話,提起雞湯的事,花奶奶搖椅一頓,

隨即笑著說:“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早不記得了。”

告別的時候,花奶奶一再囑咐:“下周,五月初九小五的孩子結婚,一定回來吃席哦!”

(選自《小小說月刊》2021年第5期)

問題英國著名的文學家毛姆說:“講故事的人只需從自己的視角講他確定的事。”請簡要說明小說敘

事結構特色并分析其對小說主題表現的好處。

答案(1)敘事結構特色:

①敘述人稱(角度)巧妙獨特。借助小說中人物“母親”敘述,及第一人稱“我”的所聞來轉述,

給讀者以真實感的同時,由“母親”和“我”來串聯花奶奶一家的過去與現在。

②首尾呼應,結尾別具匠心。文中母親對“我”講述幾十年前發生在花奶奶家因吃不飽肚子而饞

雞湯一事,最后以“綠意盎然的爬山虎、上黨梆子的樂曲、和煦的陽光、二層樓下的搖椅里陶醉

在音樂里的花奶奶”收束全篇,構成了一幅溫暖、祥和、富足的畫面,這美好的畫面與前面一家

人嘴饞喝雞湯形成對比,留下空白,含蓄蘊藉又耐人尋味。

(2)對表現主題的作用: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主題。從結尾看,花奶奶現在的生活與幾十年前的農

業社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貧窮不堪的花奶奶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也表達

了“我”撫今追昔時內心的喜悅之情。

【解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敘事結構特色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本篇小說的敘事結構很有特色。首先是敘述人稱很獨特,這篇小說是通過“母親”敘述,再有

“我”來轉述其中的情節,“我”并不是事件的直接參與者,但通過這一結構,給讀者以真實感。

同時,“母親”和“我”串聯起花奶奶一家的過去與現在,讓小說的敘事更加順暢。

其次,小說形成首尾呼應的結構,結尾別具匠心,照應了小說的開頭。母親講述的奶奶一家過去

貧窮的情況與如今的富足的狀況行了對比,留下空白,含蓄蘊藉又耐人尋味。

在表現主題上,小說通過今昔對比突出主題。結尾描寫“綠意盎然的爬山虎、上黨梆子的樂曲、

和煦的陽光、二層樓下的搖椅里陶醉在音樂里的花奶奶”,構成了一幅溫暖、祥和、富足的畫面。

此處和小說開頭“農業社的時候,兩口子起早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癟著肚子,生活過

得像米篩,到處是窟窿”形成了鮮明對比,點明如今與農業社時期相比,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正變得越來越富裕,生活也越來越美好,這一描寫反映出巨大的時代變化,

也表達了“我”撫今追昔時內心的喜悅之情。

【考題對接】

一、《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①街角處新開了家鮮花店,我每晚遛彎兒回來都要經過那里。

②上個月,朋友從香港過來,送了我一只紫羅蘭紋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從那一天起一晚上遛彎

兒回來的時候,我總是有意無意地到花店中轉轉,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陽花、海芋、黃菊,每次都

隨心所欲,買些不同的花,唯一不變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覺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

著其他花種所沒有的純潔,與安靜。店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胖女人,嗓門兒很大。喜歡穿純棉的碎花衣,每

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叢中穿來穿去。我曾想,這樣的人也只能是賣賣花而已。

③一天晚上,已經快十點了。雖然晚了些,可路過花店時,我還是走了進去。我隨手伸向花架上僅有

的一枝百合花時,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臉歉意地說:“妹子,今天就剩這一枝百合了,換

枝別的吧。"我下意識地皺了皺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氣。我清楚地記得,前些天也有這么一次,明明

花架上還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卻說什么也不肯賣給我。

④“為什么我不能要這枝花?”我輕聲質問著。

⑤“不為什么,換枝別的吧,妹子,店里除了這枝花,別的你隨便挑,我給你打8折還不行嗎?”胖

女人語氣決絕。“不行,我就要這枝。”我的軍脾氣也上來了。“這枝有人要了。”“騙誰呢,都十點多

了,誰會訂了花這么晚了還不來拿?”正爭執著,門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大姐,今天

還有要處理的花嗎?”男人一副氣喘吁吁的樣子,給人的感覺是一路小跑過來的。

⑥“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臉瞬間綻放成一朵碩大的秋菊。

⑦我正想爭辯兩句,忽然感覺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頭看時,胖女人正沖我使眼色,示意

我不要說話。“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邊說著,一邊手腳麻利地拿起那只百合,又從花束中抽出兩枝

玫瑰、兩枝勿忘我和幾枝滿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紙簡單一包,遞給了男人。

⑧男人接過來,說了聲謝謝,遞給胖女人10塊錢。胖女人接過錢,拉開抽屜,拿出5塊錢來遞給男人,

男人再次說了聲謝謝,然后轉身走了出去。

⑨我狐疑地問:“你為什么賠錢賣給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進價也不止5塊錢。

⑩“賠點兒就賠點兒吧,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歲,媳婦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長長

地嘆了一氣。“這男人的媳婦一定非常喜歡百合吧,"我定定地看著胖女人的臉。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覺

那張胖嘟嘟的臉竟是如此的可愛,

□“是啊,他說他媳婦特別喜歡百合,可是,這花太貴了,他們消費不起。于是我告訴他,每晚10點

以后我會選出一些影響第二天銷售的花以極便宜的價格處理掉。”

口“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賣品,你寧肯5塊錢一束賣給他,也不肯25塊錢一束賣給

我?!”我笑瞇瞇地瞅著胖女人,臉上寫滿了一種叫作敬意的東西。

口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齡極不相稱的靦腆:“得了這樣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

沒什么本事,幫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當捐給她一份好心情吧。”

口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違的感動。

口許多時候,對于身處困境中的人來說,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卻懂得,在

施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去維護一對年輕大婦的自尊心,讓他們在受施的同時也能笑起來。

口我忽然覺得這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善舉。

□因為那個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顆麻木的心,那份不經意間透出的陌生的善良與

關愛,溫暖了我,溫暖了一對病痛中的夫妻,同時也必將汩汩地潤澤著這個世界。

1.文章標題“夏夜里的最后枝百合花”有何作用?請結合文章主題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說說你對“最美的

善舉”的理解。【鏈接材料】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地唯一一位盲人中醫師,

從事推拿工作30余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

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2.依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

主要情節“我”對胖女人的感情

“我”經常去花店買百合花①—

胖女人不賣給“我”最后一枝百合花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疑

得知胖女人不賣給“我”最后一枝百合花的真相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⑦段畫線句子。

我正想爭辯兩句,忽然感覺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頭看時、胖女人正沖我使眼色,示意我不要

說話。

一、《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答案】

1.(1)是文章線索,推動情節發展;以花喻人,象征了胖女人善良、真誠、細心維護他人自尊的形象,

寄托了我對胖女人的敬佩、贊美、感動之情。

(2)文章中胖女人將百合花賠本賣給男人,在施舍的同時維護了男人的自尊,溫暖了病痛中的夫妻;材料

中朱麗華自立自強的同時還幫助他人。我認為最美的善舉是用真心溫暖他人,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幫助,

同時也要運用巧妙的方式,不露聲色地幫助,維護他人的自尊。

【解析】(1)本題考查標題作用

文章圍繞“最后一枝百合花”展開故事情節,敘述了胖女人賤賣給男人最后一枝百合花的故事,“最后一

枝百合花”是文章的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根據口段“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顆麻木的心,那份不經意間透出的陌生的善良與關愛,溫暖

了我,溫暖了一對病痛中的夫妻,同時也必將汨汨地潤澤著這個世界”可知,這個故事讓“我”感動,胖

女人的行為也溫暖了一對病痛中的夫妻,以“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為題,暗示了文章主旨;以花喻

人,“百合”象征了胖女人善良,以此為題,表達了“我”對胖女人的敬佩、贊美之情。

(2)本題考查語句理解。

根據口段“許多時候,對于身處困境中的人來說,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卻懂得,

在施含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去維護一對年輕夫婦的自尊心,讓他們在受施舍的同時也能笑起來”可知,胖女

人在施舍的同時維護了男人的自尊,溫暖了病痛中的夫妻,這種維護是美的;根據口段''因為那個夜晚,

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顆麻木的心,那份不經意間透出的陌生的善良與關愛,溫暖了我,溫暖

了一對病痛中的夫妻,同時也必將汨汨地潤澤著這個世界”可知,胖女人的行為讓我也不再麻木,充滿愛

心;胖女人的真誠,善良讓世界溫暖美好,滋潤,因此是最美的善舉。【鏈接材料】朱麗華自立自強的同

時還幫助殘疾人和貧困學生,堅持做慈善,給別人幫助,也是“最美的善舉”。因此,我認為,最美的善

舉就是無私地幫助別人,并能維護別人的尊嚴。

2.①輕視;②怨氣;③男人來買這支百合時女人低價賣給他;④敬佩、感動。

【解析】本題考查情節梳理與概括。

(1)根據題干“主要情節"為“‘我'經常去花店買百合花”的提示,找到口段“店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

胖女人,嗓門兒很大。喜歡穿純棉的碎花衣,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叢中穿來穿去。我曾想,這樣的人

也只能是賣賣花而已”,可提煉為:輕視;

(2)根據題干“主要情節”為“胖女人不賣給‘我'最后一枝百合花”的提示,找到④段“'為什么我不

能要這枝花?‘我輕聲質問著”,可提煉為:怨氣;

(3)根據題干"‘我'對胖女人的感情”是“狐疑”的提示,找到⑧段“男人接過來,說了聲謝謝,遞給

胖女人10塊錢。胖女人接過錢,拉開抽屜,拿出5塊錢來遞給男人”,結合口段“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

便成了非賣品,你寧肯5塊錢一束賣給他,也不肯25塊錢一束賣給我?”,可概括為:男人來買這支百合

時女人低價賣給他;

(4)根據題干“主要情節”為“得知胖女人不賣給‘我‘最后一枝百合花的真相”的提示,找到口段“我

笑球瞇地瞅著胖女人,臉上寫滿了一種叫做敬意的東西”和口段“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違的感動”,

可提煉為:敬佩或感動。

3.運用了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寫出了胖女人看到男子來了以后示意我不要戳破的情景,制造了懸念,為

下文故事的發展做了鋪墊,表現了胖女人的心地善良。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賞析。要求從描寫的角度賞析。

根據⑦段畫線句“正想爭辯兩句,忽然感覺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頭看時、胖女人正沖我使眼

色,示意我不要說話”中的“捅”“示意”等動詞可知,運用了動作描寫;“沖我使眼色”是神態描寫,

結合⑨段“我狐疑地問:'你為什么賠錢賣給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進價也不止5塊錢”,可

知,刻畫了胖女人看到男子來了以后示意我不要戳破的情態,制造了懸念,并為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結

合⑩段“賠點兒就賠點兒吧,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歲,媳婦得的是乳腺癌,晚期”可知,表現了

胖女人的心地善良的品格。

【甲】木蘭詩(節選)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

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鞫,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七不聞爺娘

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

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樂府詩集》)

【乙】投筆從戎

超家貧,嘗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

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后漢書?班超傳》)

【丙】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三篇古詩文都涉及相同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結合詩文內容,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至少答

兩點啟發)

2.按照要求,尋詞問義。

【材料一】

漢字“戎”的演變。

“戎”是象形字。甲骨文中間左邊為十,表示盾牌;右邊為戈。金文大體相同。小篆將“十”訛變為

“甲”。隸變后楷書寫作“戎”。

¥戲球戎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材料二】

《說文戈部》:戎,兵也。從戈,從甲。

根據以上兩則材料,你推測出“戎”的本義是,引申義是,如【甲】文中的“戎”。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愿為市鞍馬()②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③嘗為官傭書以供養()④學輟業()

4.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②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5.請用“/”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

憑君傳語報平安

6.詩文語言凝練,需要仔細揣摩。請從【甲】【丙】兩文中,任選一個加點詞仿照示例進行賞析。

示例:我選【乙】文中“投”。“投”指扔掉,形象地描繪寫出了班超決定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

功,施展抱負的行為。

二、《木蘭詩(節選)》《投筆從戎》與岑參《逢入京使》【答案】

1.示例:【甲】文中木蘭替父從軍,告訴我們國家危難,形勢所迫之時,要敢于挺身而出。【乙】文中班

超棄文從武,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告訴我們要有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丙】文中岑參在報國

與親情難以兩全之時,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告訴我們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要以

國事為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做好此類題目需要通讀全文,抓住關鍵的語句,從文章所的不同對象、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評價。在理

解文章的基礎上,可知三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

依據甲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知,文中

木蘭替父從軍,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

烈悲壯。寫出了艱難戰事中木蘭的英勇善戰。通過木蘭的事例告訴我們國家危難、形勢所迫之時,要敢于

挺身而出。

依據乙文“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筆硯間乎?”可知,班超扔掉筆去參軍,要馳騁疆場、報效國家。這告訴我們要胸懷抱負,樹立建功立業

的遠大志向。

丙文這首詩是岑參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

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顛沛流離,思鄉肝腸寸斷,作者卻依據懷有“功名只向馬上

取”的雄心。通過詩人的胸懷啟迪我們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要以國事為主。

2.兵器;戰事/戰場/戰爭。

【解析】依據“戎”的“左邊為十,表示盾牌;右邊為戈”可知其本義為“兵器”。依據甲文“萬里赴戎

機”可以推知引申義為“戰場”。

3.①買;②只;③給/替/幫;④曾經。

【解析】①句意為:愿意為他買鞍馬。市,買。

②句意為:只聽見黃河流水發出的嘩嘩的水聲。但,只。

③句意為:曾經給官府做傭書來供養。為,給/替/幫。

④句意為:曾經輟學停業。嘗,曾經。

4.①將士們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勝利歸來。

②怎么能長久和筆硯打交道呢?

【解析】句中重要的詞語為:歸,歸來;安,怎么能;事,從事。

5.憑君/傳語/報平安

【解析】句意:憑借你的傳話來給家人報平安。

一般七言詩文,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奏來進行劃分。

6.示例1:我選【甲】文中“唯”。“唯”即只,與“不聞”形成對比,寫出了木蘭的不同尋常,憂思之

深,表現了木蘭的純純孝心。

示例2:我選【丙】文中的“龍鐘”,“龍鐘”指沾濕的樣子,形象地描繪了詩人離開長安時涕淚淋漓的樣

子,表現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詞語的賞析能力。

的效果或表達的情感即可。

例如甲文中“唯”。首先指出“唯”的含義,即“只”,然后分析其表達內容及效果:木蘭停機嘆息,無

心織布,只能聽見嘆息,“唯”與“不聞”形成對比,木蘭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

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因此才會嘆息憂思,表現了木蘭的純純孝心。

再如丙文中的“龍鐘”,首先指出“龍鐘”的含義,指沾濕的樣子,然后分析其表達內容、效果、情感:

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

出詩人涕淚淋漓的形象,表現思念長安親人之情。

【甲】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

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

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買駿馬,馬鞍和鞍下的墊子,馬嚼子和韁繩,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

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

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

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乙】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兒,

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怎

么可以現在一樣碌碌無為呢?”

【丙】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三、侯發山《我真不想脫貧》

我真不想脫貧

侯發山

①聽說月亮灣村脫貧了,我決定瞅個星期天,到村里看一看。我算了算,張蕾研究生畢業剛參加工作

就下來當駐村第一書記,已經四年了。如果月亮灣村能夠脫貧摘帽,張蕾就可以打道回府。她是簽訂了“軍

令狀”的,不脫貧摘帽,不能回城。

②我打算到老福家看一看,如果他脫了貧,月亮灣村應該都OK了。老福是村里的老大難,一直拖著月

亮灣村致富奔小康的后腿。老福的父母去世后,他也因病致貧,五十多了還沒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

里有名的懶漢,說句不當說的話,混成了茅子的石頭一一又臭又硬。

③當年我曾幫扶過老福。頭一次去時,他家徒四壁,像大水沖過一樣,估計老鼠都不過夜。我回來沒

多久,就去舊貨市場給他買了電視、沙發等家電家具。再去時,他已經把電視賣給了收破爛的。后來,我

用自己的工資給他買了兩頭波爾山品種羊。隔了五天,村主任老貴說,老福已經把羊給趕到集上換成了油

鹽。我決定不再從物質上資助他,于是又破了半個月工資給他購買了西瓜種子。我擔心他把西瓜種子當零

食吃了,便和老貴一道幫他把種子種下,叮囑他注意除草、打藥等。到了秋天,我趕到老福的瓜田,真算

是開了眼界,田里的草深得能攆出狼來,我來回走了幾趟,終于找出了兩個跟小孩兒拳頭大小的西瓜蛋……

唉,他又辜負了我的幫扶。恰巧這時候,張蕾來當“替死鬼”,我才得以脫身。

④河洛地方邪,光說不敢嗽。說的是你念叨那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會出現;所以只能念叨好處,不

能說別人的不是。就在我剛要出門時,老福闖了進來。我怔了一下。老福真是變了,胡子剃得溜光,身上

穿得干凈清爽,跟幾年前相比,年輕了許多,好像吃了孫猴子師父的肉。我說:“老福,聽說你脫貧了?

鄉里準備給你‘摘帽’呢!”

⑤聽我這么一說,老福慌亂地擺著手,說:“葉書記,我不想脫貧!”

承包了十畝地,勤勤懇懇地全部種上了西瓜。不說往年,只要今年純收入達到4000元,就算脫貧了。我給

老福接了一杯水遞過去。今年沒有大風、沒有冰雹,應該說是風調雨順,不會出現意外。我想套套他的話,

給他算算賬。

⑦誰知道,老福比山里的猴還精。他接過水,咕咚了兩口,狡黠一笑,說:“葉書記,今年沒賣上錢!

不信,咱算算?”

⑧“好。”我想聽聽他怎么狡辯。

⑨老福一下子精神起來,神采飛揚地說:“十畝地,西瓜種苗八千塊。土地租金六千塊,肥料農藥七

千塊。農膜、水電、燃料等各種雜費,加起來有一萬,總投入將近四萬。”

⑩我打斷他的話,說:“西瓜的畝產按3000公斤計算,西瓜的收購價格每斤一塊二左右,一畝產值約

七千,除成本,純利潤至少兩千六,十畝西瓜也該有近三萬。”

“不信你問老貴,我今年真的沒得錢誰得錢誰是河里爬的。”老福兩手比劃著信誓旦旦地說。

口難道老福賣西瓜的錢丟了?我知道他是肚子里玩雜戲屋主意多,便趁機給老貴打電話。老貴在

電話里說,老福良心發現,為了感恩社會,今年的西瓜一個也沒賣,全部捐出了,給敬老院送了一車,給

村小學送一車……接下來,老貴著急地說:“張蕾找來《中州晚報》的記者宣傳他呢,這貨不知躲哪兒了,

電話也不接。”

□我心里松了口氣,告訴老貴讓記者到鄉政府來,然后對老福蹺著大拇指:“老福,行啊。土話咋講

來著?烏鴉照鏡子,刮目相看啊。”

口老福有點不好意思了,說:“反正我不想脫貧!”

□“為什么?你不摘帽脫貧,人家張蕾就不能回城。你想想,人家一個大姑娘,三十好幾,對象都沒

時間談……”我越說越來氣。

□老福打斷我的話:“葉書記,說實在的,我真不想脫貧。脫了貧,張蕾就要走了……為了幫扶我種

西瓜她可真沒少操心。我無兒無女,她……她就像我的‘小棉襖'。”說著,老福的淚已經把臉上溝壑縱

橫的皺紋給填滿了。

口是啊,她的青春之花在這里綻放,“她”也在月亮灣村人的口里變成了“我們”。

(選自《小小說選刊》2021年第6期,有改動)

1.結合最后一段畫線句的含義,談談你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2.參照下面的表述,請從老福的角度,將小說情節補充完整。

老福父母去世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駐村第一書記幫扶期間老福接連辜負了“我”的物質和產業幫扶

張蕾做駐村第一書記幫扶時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脫貧之后,張蕾要返城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老福”的人物形象。

4.懸念是小說的技巧之一,是指在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而藏起謎底,后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點破,使讀

懸念。

示例:小說開頭對“我”的身份沒有交代,讀者不知道“我”是誰,即是一處懸念;第三段才揭開謎底,

“我”是一個扶貧失敗的“逃兵”。

三、侯發山《我真不想脫貧》【答案】

1.這句話是說張蕾把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月亮灣村的扶貧事業,且取得了成績,與村民親如家人;小說通

過寫駐村干?部的幫扶、村民的感激,贊美了脫貧攻堅過程中良好的干群關系。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小說主題。

作答時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聯系重點語句進行分析。小說寫的是寫年青的駐村干部張蕾幫扶農村

懶漢老福,使懶漢脫貧致富的故事,結合文中最后一句話“是啊,她的青春之花在這里綻放,‘她’也在

月亮灣村人的口里變成了‘我們'”可知“她”是指張蓄,“青春之花在這里綻放”是指張蕾的青春奉獻

給了月亮村,贊美了張蕾的奉獻精神;

“‘她'也在月亮灣村人的口里變成了‘我們'”指張蕾的幫扶工作獲得了月亮村村民的肯定,和村民們

親如家人,表達了村民對她的感激之情,也表現了對脫貧攻堅過程中良好的干群關系的贊美。

2.①老福因病致貧,五十多了還沒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的懶漢;②老福承包土地做西瓜種植,漸

漸脫貧;③老福為留下張蕾,故意捐出西瓜以證明自己沒有脫貧

【解析】本題考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故事情節。

觀察表格可知,需要填寫的內容均與“老福”的表現有關。結合第②段中“老福的父母去世后,他也因病

致貧,五十多了還沒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懶漢”可知,空①概括為:老福因病致貧,五十

多了還沒成家,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懶漢。

結合第⑥段中“我知道老福承包了十畝地,勤勤懇懇地全部種上了西瓜。不說往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