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第四高級中學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溫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喪還歸鄉里,內足于財。恢曰:“世方亂,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舉孝廉,為廩丘長,鄢陵、廣川令,彭城、魯相,所在見稱。入為丞相主簿,出為揚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親近,顧以為不如此州事大。故書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無當得蔣濟為治中輔卿邪?”時濟見為丹楊太守,乃遣濟還州。又語張遼、樂進等曰:“揚州刺史曉達軍事,動靜與共咨議。”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恢密語潛曰:“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責矣!”潛受其言,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果被促令。遼等尋各見召,如恢所策。文帝踐阼,以恢為侍中,出為魏郡太守。數年,遷涼州刺史,持節領護羌校尉。道病卒,時年四十五。詔曰:“恢有柱石之質,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為朕執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萬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憫之!”賜恢子生爵關內侯。生早卒,爵絕。
(節選自《三國志》)【注】①郇越:古代的賢者。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動靜與共咨議
咨議:共同商議
B.如恢所策
所策:所寫的策論C.文帝踐阼
踐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質
柱石:擔當國家重任的人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B.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C.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D.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溫恢一向樂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錢財分給了宗族,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B.溫恢很有軍事謀略。曹操曾經對自己的手下說,遇到事情可以和溫恢商量再做定奪。C.溫恢很有遠見。他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曹仁將要受到關羽的攻擊而提醒兗州刺史,后來果如他所料。D.溫恢能夠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給裴潛提建議,讓他加快行程,裴潛接受了他的建議,所以,沒有受到責罰。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甚欲使卿在親近,顧以為不如此州事大。(5分)
(2)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5分)參考答案:4.B(所策:所預料的那樣)5.C(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判斷的關鍵:1、“畏”的賓語;2、“縣”通“懸”,“縣軍”為“曹仁”的謂語;3、“乘利而進”的主語)6.A(溫恢不是一向樂善好施,他是看到國家將要發生變亂,認為聚集財富是沒有用處的)7.(1)(我)非常想讓你留在我身邊,只不過認為沒有揚州的事情重要。(采分點:“甚”、“親近”、“顧”、“以為”每點1分,句意1分)(2)這一定是襄陽的急難,想要讓眾將前往,不下令讓眾將緊急前往的原因是不想驚動遠方的軍隊。(采分點:“急”、“赴”、“所以”、“遠眾”每點1分,句意1分)【參考譯文】溫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縣人。父親溫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時候,溫恢十五歲,送喪回鄉,家里十分富有。溫恢說:“世上剛剛開始大亂,要這么多錢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財全部散出給自己宗族的人,幫助他們振興家業。州里認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賢郇越相比。溫恢被推舉為孝廉,作過廩丘縣長,鄢陵、廣川縣的縣令,彭城、魯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對他有好評。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揚州刺史。太祖曹操對他說:“我非常愿意讓您在我身邊做事,但又認為揚州的事情更為重要。《尚書》上說‘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么諸事都會安寧’。是不是需要讓蔣濟來擔任治中輔助您呢?”當時蔣濟正任丹楊太守,于是便下令讓他回到揚州。曹操又對將軍張遼、樂進等人說:“揚州刺史溫恢通曉軍事,進退要和他共同商議。”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統兵攻打合肥。那時候各州都屯兵守衛,溫恢對兗州刺史裴潛說:“這里雖然有賊兵,但還構不成威脅,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隊遭遇變故。現在洪水已經來了,而曹仁讓孤軍深入敵境沒有防備。關羽驍勇善戰,率領精銳部隊,借著地利進攻,一定會造成禍害。”后來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朝廷下詔書征召裴潛以及豫州刺史呂貢等人,裴潛等人拖延不動。溫恢秘密地對裴潛說:“這一定是襄陽危急,要讓你們趕去支援。之所以沒有大張旗鼓急著讓你們聚集,是因為朝廷不愿驚動遠處的部隊。一兩天內一定會有密書催促你們上路,張遼等人也會被召去援助,他們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一定會后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責備了!”裴潛聽從了溫恢的話,放棄了輜重,讓部下改換輕裝迅速出發。果然接到了催促進軍的命令,張遼等人不久也分別被征召,完全像溫恢所預料的那樣。魏文帝即位,用溫恢為侍中,又出京擔任魏郡太守。過了幾年,升任涼州刺史,又持著朝廷的節鉞領受護羌校尉的職務,赴任途中病死,死時四十五歲。文帝發布詔書說:“溫恢有支撐社稷的素質,為先帝做事,勞苦功高;為朕辦事,能夠忠于王室,所以把萬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給他,讓他執掌一個方面的大事。為何不能壽終正寢,我非常悲痛!”文帝賜予他兒子溫生關內侯的爵位,溫生死得早,爵位便斷絕了。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創意寫作:文學的創意本質及其產業化問題葛紅兵所謂“創意寫作”就是以文字表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創意活動。創意寫作要培養的作家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指向純文學寫作的專業作家,還包括以文字創作為生的創意產業基礎從業人員,策劃師、創意師、文案師、歌曲詞作者等。創意最初從寫作者的意識轉化為筆端的文字,這個過程是“一度創意”。一度創意是原生態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法產業化的(例如很多沒有市場的純文學作品),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產業化的,另外一部分也無法以其原初的面目進入市場(如舞臺劇本等),它需要通過一定的轉化,這種轉化,并不是對大眾趣味的簡單迎合或者樣態的簡單變化,而是一個再創意過程,我們稱它為二度創意。針對傳統寫作學“寫作”第一性的觀點,創意寫作提出“創意”第一性觀點。同時,針對傳統寫作學中將寫作局限于文學藝術內部的觀點,創意寫作主張將寫作從藝術領域拓展出去,將文化創意產業的視角納入其中,這樣,創意寫作學就將對“創意”的研究拓展到了創作論之外,引申向產業態創意了。田川流《創意時代的文學創意》一文認為“文學創意即運用創意思維,以多元和系統的方式從事文學活動與創作,實現對于文學意蘊及其作用的強化,增進其文學價值與經濟價值”。文學的本質是創意。文學正是因為其創意本質,才具有產業化可能。在文學創作及其產業化過程中的流動與轉化,其實并不是完全由作者、生產者決定的,它也是讀者和消費者參與的結果。中國北魏樂府民歌《木蘭詩》中的花木蘭形象,就是一個跨媒介轉化的成功案例。一個篇幅不長的文本,在不同的時代通過不同的媒介進行了反復的演繹,無論是豫劇《花木蘭》,還是1939年版的黑白電影《木蘭從軍》,或是1998年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每次都能帶給觀眾煥然一新的感受,尤其是中國的花木蘭轉化成世界熒幕上活靈活現的、用美國文化進行重新闡釋的動畫片,該片充盈著中國元素,但內核卻是“美國夢”。在這個過程中,一度創意是一次性的,而二度創意可以是無限次的。文學影像化是跨媒介轉化的主要模式。文學影像化是對于文學文本資源的充分利用,也可能是未來文學的出路所在。文學的影像化使文學的魅力重新獲得展現。文學創意的“跨業態”主要指的是文學在藝術領域以外的應用,也就是非藝術的行業運用文學手段獲得商業價值的各種形式。分辨某種文學創意是否跨業態的主要標準就是:相關文學文本是否以藝術傳播和接受為最終目的。文學創意的跨業態轉化案例中極為典型的就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小說中虛構了一個具有東方異域色彩的地名“香格里拉”,是一個遙遠的凈土,人間的樂園。小說中的香格里拉作為一度創意,富有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而幾十年后,這個不存在的地方變成真實——被當作香格里拉原型的中國滇西北地區成為著名旅游勝地,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旅游業,是創意的跨業態轉化的代表。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的有限性要求我們在旅游業中注入創意的活力,從而盤活旅游業,旅游發展的創意轉向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宋城、三國城、水滸城等旅游景點都是以傳統歷史文化演繹為主要形式,這種文化演繹既包含物質性的演繹:復古建筑的實景展示、原生態的地域風情等等,也包含精神性的演繹,即通過演員表演等藝術形式來展示當地文化,這是最為關鍵的。而這樣的雙重演繹充分體現了文化旅游業背后強大的體驗經濟的思維方式。
(選自《新華文摘》2016年第19期,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文字創作為生的創意產業基礎從業人員,如策劃師、創意師、文案師、歌曲詞作者等是創意寫作要培養的作家。B.在文學創作及其產業化過程中的流動與轉化,既要受作者、生產者的影響,還要受讀者和消費者的影響。C.與傳統寫作學“寫作”第一性的觀點不同,創意寫作提出“創意”第一性觀點,同時,主張將寫作從藝術領域拓展到了創作論之外。D.文學的影像化使文學的魅力重新獲得展現,是對文學文本資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未來文學的出路所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3分)(
)A.文學文本通過二度創意,能變成影視、戲劇、廣告等,原始創意發生了轉化,如《木蘭詩》演繹成了黑白電影《花木蘭》。B.為了迎合中國觀眾,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充盈著中國元素,這讓中國觀眾絲毫不會陌生。C.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依據《全唐詩》拍成的紀錄片《唐之韻》向海外傳播,這不屬于文學創意中的“跨業態”。D.田川流《創意時代的文學創意》一文指明了文學創意的實質是求得文學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贏。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3分)(
)A.“一度創意”是原生態的,發生在創意的寫作階段,“一度創意”需要經過“二度創意”的轉化才能產業化的。B.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是文學創意的跨業態轉化中典型的案例,使中國滇西北地區成為著名旅游勝地。C.宋城、三國城、水滸城等旅游景點都演繹傳統歷史文化,這種演繹充分體現了文化旅游業背后強大的體驗經濟理念。D.無限的文化創意旅游能彌補有限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源,使旅游業注入創意的活力,或許能盤活旅游業。參考答案:1.D2.B3.A1.【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關鍵詞“不正確”,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D項曲解文意,原文表述為“也可能是未來文學的出路所在”,只是表示猜測。【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2.【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3.【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A項,從文中“一度創意是原生態的……一部分是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產業化的”可見,有的“一度創意”不需要經過“二度創意”的轉化也能產業化的。【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迷惘的分工岑嶸中世紀的分工是這樣的,神父專事禱告,騎士專事殺人,農民專事供養所有人。不過這種分工并不太明確,作為公關顧問的神父和神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他們就會把責任推給了農民。當歐洲黑死病肆虐時,災禍的責任并非神父祈禱不濟,而是農民信仰不忠。那些神的公務員吃飽后站在布道壇上詛咒農民:“肉體為奴的人啊,你們該受神的懲罰。”在1945年8月之前,裕仁天皇的分工是神,他每天坐在宮殿里扮演著天神。而在那個龐大戰爭機器的金字塔分工體系中,有的家伙則比較倒霉,分到了人體魚雷或是自殺飛機。1945年的8月,當一個叫做麥克阿瑟的美國佬把锃亮的皮靴踏到日本本島以后,這個分工體系就徹底變了,神和炮灰都成了一樣的普通人。1944年,德國人為挽回頹勢,發明了V2飛彈,這玩意可以從法國打到倫敦。當然,這條長長的V2產業鏈要靠上萬人分工來完成。對于那個點火發射的家伙來說,則是茫然地望著升空的飛彈,直到看不見,然后拍拍身上的灰收工回家去喝啤酒,一切都不關他的事了。而在英國倫敦的某個地方,一幫倒霉蛋走在街上,忽然轟地一聲,莫名其妙被炸得粉碎。18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最早提出了分工論,指出分工提高了效率。到上世紀初亨利?福特就把生產一輛車分成了8772個工時。分工論成為企業管理的主要模式,也為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可能。然而隨著產業鏈的越來越長,分工越來越細,世界也彼此割裂,另一種迷惘從人們心底生出。在經濟學研究上,專業分工也讓學術發展陷入迷惘。經濟學在1800年前后就達到頂峰。此后,經濟學變得更專業化了。不斷深化的研究生教育,培養了大批對復雜的經濟模型和統計方法了如指掌的經濟學家,但他們對金融危機的到來一無所知。美國經濟學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說:“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陷入了一個陌生的新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華麗的經濟學理論無法解答普通人提出的簡單的經濟學問題——為什么有些國家富有而另一些國家貧窮。”這些問題常常讓經濟學家徹底傻眼。精細的分工讓人陷入迷惘,而混亂的分工則讓人絕望。比如老舍先生,我們知道他應該搞創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們不曉得我有用,我是有用的,我會寫單弦、快板,當天晚上就能排——你看我多有用啊……”不幸的是他分到的是當革命小將的批斗用具,于是他跳了湖。沈從文先生是個天才,不但小說寫得好,做學問也是一流。他說:“除服裝外,綢緞史是拿下來了;家具發展史拿下來了;漆工藝發展史拿下來了;前期山水畫史拿下來了;陶瓷加工藝術史拿下來了;扇子和燈的應用史拿下來了;金石加工藝術史拿下來了……”可惜他分到的是清掃廁所的工作,于是只能呆呆地看著天安門廣場人來人往的景象,然后回過頭對同伴說:“我去擦廁所上面的玻璃。”當我們的分工鏈條越來越長時,也是走向自我異化的時候,我們無法明白自己到底是誰,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于是在遙遙不能相望的兩端,有人當神,有人當螻蟻,有人當圣人,有人當芻狗。(摘自《北京青年報》)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迷惘的分工”的一項是(
)A.中世紀的分工,神父專事禱告,農民專事供養所有人。歐洲黑死病肆虐時,神父將責任推在了農民身上,認為他們該受神的懲罰。B.大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太少,進入分工極細的大型公司,常會為缺少能力和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能而陷入迷惘之中,痛悔自責。C.在民營企業中,常存在會計從業人員內部分工不清,職責不明的現象,比如會計、出納一肩挑,或會計人員身兼數職,這是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之一。D.文學理論研究者和文學創作者的分工使得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作為文學的兩翼共同發展,但理論研究者大多寫不出優秀的文學作品,而作家大多也無法講述出精細的文學理論。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分工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身份也會因外力的作用而改變。裕仁天皇在日本投降前的分工是神,他的民眾是替他殺人當炮灰,1945年的8月,神和炮灰都成了一樣的普通人。B.在更加專業化的經濟學研究中,世界上有一大批對復雜的經濟模型和統計方法了如指掌的經濟學家,可就是對金融危機的到來一無所知。這是專業分工讓學術發展陷入迷惘。C.亨利?福特把生產一輛車分成了8772個工時,這種細化分工為他的規模化生產提供了可能。然而隨著產業鏈的越來越長,分工越來越細,出現了彼此割裂的現象,這讓福特從心底生出迷惘。D.格里高利?克拉克的一段話說明,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產業化分工的越來越細,經濟急速發展,社會陷入貧富懸殊的狀態,面對此種情況,經濟學家為無法回答普通人提出的經濟學的簡單問題“為什么有些國家富有而另一些國家貧窮”而陷入學術迷惘。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些產業要靠上萬人分工來完成,產業的分工鏈條越來越長時,許多人會走向自我異化,他們無法明白自己到底是誰,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像點火發射V2飛彈的那個家伙。B.作者認為,精細的分工讓人陷入迷惘,比如老舍先生,他本是應該搞創作的,不幸的是他分到的是當革命小將的批斗用具。C.作者認為,混亂的分工讓人絕望。比如沈從文先生,不但小說寫得好,做學問也是一流,可惜他分到的是清掃廁所的工作。D.作者認為,過于細化的分工,便會造成彼此間的割裂現象,同時也會產生自我異化現象,有人當神,有人當螻蟻,有人當圣人,有人當芻狗。參考答案:1.B
2.C
3.B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題中,A項,神父對自己的分工并不太明確,而導致責任迷惘;B項,大學生陷入迷惘之中,是因為自身缺少能力和技能,是一種情感上的感傷和憂慮,不屬于原文中因為分工過細所造成的“世界也彼此割裂”的迷惘;C項,會計從業人員混亂的分工,讓民企迷惘;D項,專業分工讓學術發展陷入迷惘。原文的迷惘有兩點:“分工越來越細,世界也彼此割裂,另一種迷惘從人們心底生出”。精細和混亂使分辨不清。點睛:這類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這種題目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題中,C項,文中舉福特一例是為了說明分工精細化會導致世界彼此割裂而產生迷惘,并未確定福特是否迷惘,產生迷惘的主語是“人們”。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題中,B項,曲解文意,所舉例子應是“混亂的分工讓人絕望”。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砉然向然
B.技蓋至此乎C.騎皆伏曰
D.直欄橫檻參考答案:D5.文言文閱讀:(13分)賀,字長吉,鄭王之孫也。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豈有不識之理。”遂相過其家,使賦詩。賀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援筆題曰《高軒過》。二公大驚,以所乘馬命聯鑣而還,親為束發。賀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公為著《諱辯》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禮郎。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旦日出,騎弱馬,從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里。凡詩不先命題,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見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上燈,與食,即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吊喪,率如此。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云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樂府諸詩,云韶眾工,諧于律呂。嘗嘆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謝如梧葉矣。”忽疾篤,恍惚晝見人緋衣駕赤虬騰下,持一版書,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賀叩頭辭,謂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間差樂,不苦也。”居頃,窗中勃勃煙氣,聞車聲甚速,遂絕。死時才二十七,莫不憐之。李藩綴集其歌詩,因托賀表兄訪所遺失,并加點竄,付以成本。彌年絕跡。乃詰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為序者五卷,今傳。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信然。賀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極名,天奪之速,豈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茲惜哉!(選自《唐才子傳·李賀》)[注]鄭王:李亮,唐高祖李淵的從父,隋朝時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鄭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賀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
承:接受
B賀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
舉:推薦
C老子曰:“其進銳者退速。”信然。
信:果真
D天上比人間差樂,不苦也。
差:甚,更加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賀有才華的一組是(
)
①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
③所得皆驚邁,絕云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
④從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賀是唐朝宗師后人,人長得纖瘦,手腳很長,但非常聰明,寫字飛快,七歲詩文便震動京城。
B韓愈、皇甫湜讀了李賀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歲,直到李賀梳總角發穿荷葉衣出來,他們才大驚。
C李賀寫詩崇尚奇異的風格,完全擺脫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其樂府詩常被譜成唱曲。
D作者詳細記敘李賀充滿神奇色彩的病死過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說法凸顯李賀出類拔萃的天賦。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非大醉吊喪,率如此。(2分)(2)因托賀表兄訪所遺失,并加點竄。(2分)(3)若少假行年,涵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3分)參考答案:4、B(應當解釋為“參加科舉考試)5、C(②句描繪李賀相貌,說其寫字很快;④句描述李賀平時很勤奮,⑤句寫李賀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賀傲慢,燒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賀詩文)6、B(韓愈、黃埔湜不相信的不是李賀的年齡,而是不相信只有七歲的李賀能寫出這樣奇妙的詩文)參考譯文:李賀,字長吉,是鄭王李亮的玄孫。李賀七歲時就會寫詩作文,名震京城。韓愈、皇甫湜讀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卻不相信,說:“如果是古人,我們也許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認識此人之理。”于是二人共訪李賀家,讓李賀當場作詩。李賀梳總角發穿荷葉衣從內室出來,很高興地接受命令,他旁若無人,拿筆就寫,詩題叫《高軒過》。韓愈、皇甫湜二人大驚,就用自己乘坐的馬命李賀騎上,并騎而還,親自為李賀束發。李賀之父名叫李晉肅,所以李賀不能去考進士,韓愈為此寫了一篇叫《諱辯》的文章。李賀后來官至太常寺禮郎。李賀外貌纖細瘦小,雙眉相連,手指細長,字寫起來很快。他白天出門,騎著瘦弱的馬,后面跟著個剃著光頭的小仆人,身背古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詩句,就寫下來放在袋子里。李賀凡要作詩,都不先寫出標題。到晚上回家后,李賀的母親就讓婢女掏袋子里面,見到寫的詩句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點上燈,讓李賀吃飯,李賀就從婢女手中把寫的詩句拿過來,研好墨,疊好紙,把這些零散的詩句補足成一些完整的詩。除了喝酒大醉,參加喪禮,李賀通常都是這樣的。他的詩十分崇尚奇異的風格,結構猶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所得詩句都高邁驚人,完全擺脫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李賀所作的那些樂府詩,被宮廷的樂工們譜上曲來演唱。李賀曾嘆息說:“我二十歲不得志,一生憂愁,心就像梧桐葉一樣凋謝了。”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見有個穿紅衣服的人駕著紅色的龍車騰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時代的篆文,他對李賀說:“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樓,立即召你去寫篇記文。”李賀磕頭推辭,說自己母親年老多病。那個人說:“天上比人間更快樂,一點兒也不苦。”過了一會兒,窗戶里煙氣滾滾,聽見龍車聲疾速馳去,李賀就斷氣了。他死時僅二十七歲,無人不為之痛惜。李藩想編集他的詩歌,于是托李賀的表哥訪求李賀被遺失的作品,并請他加以整理,就付給了李賀表哥有關的費用。但李賀的表哥一年多不見影子。到找到他責問時,這位先生說:“我常常恨李賀傲氣十足,瞧不起比人,我已把他的詩文都燒了。”李賀保存到今天的詩文不過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賀集》五卷,流傳至今。
老子說:“那些進取急切的人,他們后退同樣迅速。”這話一點兒不假。李賀天賦出眾拔群,二十歲聲名酒至于極點,上天奪走其性命如此迅速,難道是上天太吝嗇了嗎?如果稍微寬限他經歷的年歲,使他能修養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應當不在古人之下啊。如今真是令人痛惜啊!略6.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注]①運:轉。(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1】
(3分)A.從選段看,孟子是反對攻伐燕國的,他認為會造成“水益深,火益熱”的后果。B.“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說的是被攻伐的國家的百姓歡迎犒勞前來的仁義之師。C.孟子以為是否攻打燕國應該看燕國人民的態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D.文中舉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從而回答宣王的問題。(2)結合下面選段,簡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戰爭觀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3分)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參考答案:(1)A(孟子并不反對,而是認為應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避水火”反而“水益深,火益熱”,就會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2)示例:孔子和孟子戰爭觀的立論基礎是以“民本”為核心的“仁政”原則(1分)。不同:孔子希望用“仁義”代替戰爭,“足食”、“足兵”和“民信”,三件為政大事,孔子毫不猶豫地主張“去兵”,其對戰爭暴力的警惕和不認同態度于此可見(1分);孟子認為進行戰爭的起點和支點是“仁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使百姓遠“避水火”,就可以攻伐(1分)。(從其他角度解釋,言之成理亦可)[參考譯文]齊國人攻打燕國,大獲全勝。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占領燕國,,有人又勸我占領它。我覺得,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一個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來了,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們不占領它,一定會遭到天災吧。占領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占領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占領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領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占領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齊國這樣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燕國這樣一個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燕國的老百姓卻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您的軍隊,難道有別的什么原因嗎?不過是想擺脫他們那水深火熱的日子罷了。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火更熱,那他們也就會轉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傳統是一條河流。”我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
,從未斷流,就在于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始終保持著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張力。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國家寶藏》節目里,武漢音樂學院青年編鐘樂團用古老的曾侯乙編鐘和其他民族樂器共同演繹了《茉莉花》,氣勢恢宏,悠揚悅耳,令人
。而央視另一檔節目《經典詠流傳》更是為經典詩詞注入新鮮的流行元素,從鳳凰傳奇演唱的李白的《將進酒》、龔琳娜演唱的屈原的《離騷》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傳統文化也能演繹出“時代性”與“時尚性”。這些作品用流行的元素激活經典、傳播經典,讓樸素的詩詞有了新的面目,讓靜止的漢字幻化成音符在耳邊縈繞,帶給觀眾全方位的聽覺享受。這樣的“喚醒”行為,自然好評如潮。在音樂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播,每一位音樂創作者都
。而只有更多的音樂創作者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民族傳統文化,對傳統音樂資源進行不同視角、不同層次的重新編排和處理,才能讓音樂向民族傳統、古代雅樂回歸,(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生生不息
煥然一新
革故鼎新
義不容辭B.生生不息
耳目一新
別具匠心
責無旁貸C.源遠流長
煥然一新
別具匠心
義不容辭D.源遠流長
耳目一新
革故鼎新
責無旁貸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就在于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始終保持著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張力。B.就在于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它始終保持著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張力。C.就在于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使它始終保持著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張力。D.就在于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使它始終煥發著民族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張力。20.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使更多富有中國氣派、民族特色的時代華章不斷涌現B.創作出更多富有中國氣派、民族特色時代華章C.使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國氣派的時代華章不斷涌現D.更多地創作出富有民族特色、中國氣派的時代華章參考答案:18.B
19.C
20.C【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明確題干要求,選成語填空,要求學生答題前先將空格所在的前后語境讀明白,然后結合成語的意思用法等進行判斷。本題中,生生不息:指群體變化或新生事物的發生沒有終止。源遠流長:形容歷史悠久。句中說的是文化沒有終止,應選“生生不息”;煥然一新: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面貌。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換了樣子,感到很新鮮。句中說的是武漢音樂學院青年編鐘樂團表演的《茉莉花》讓人感到新鮮,應選用“耳目一新”;革故鼎新:去掉舊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換代或重大變革。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的構思)。句中說的是這種用流行的元素激活經典的“喚醒”方式很獨特,應選用“別具匠心”;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句中說的是“在音樂中……傳播”是音樂創作者的責任,應選用“責無旁貸”。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本題中,首先要分析畫橫線句存在的語病。根據畫橫線句前說的“我們的文化之所以……從未斷流”和畫橫線句“就在于”可知,畫橫線句說的是其原因,即不同時代的人們不斷賦予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畫橫線句“賦予”后缺少對象;另外,“始終保持著……張力”的主語應是“文化”,而“賦予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的主語是“不同時代的人們”,偷換了主語。再分析四個選項:A項,只修改了前句;B項,只修改了后句;C項,前后句都得到了修改,且修改準確;D項,“煥發”與“張力”搭配不當。故選C。【20題詳解】本題考查補寫句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句子順序是否合理,話題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應,格式是否一致,音節是否和諧等。本題中,根據括號前的“只有更多的音樂創作者能夠……才能讓音樂……”可知,括號處的句子應該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素質教育學習心得體會模版
- 鋼結構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模版
- 保潔工作個人心得體會模版
- 三晉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5月質量檢測卷(25-X-635C)數學(B)
- 浙江省六校(杭州二中 溫州中學 金華一中 紹興一中 舟山中學 衢州二中)聯盟2025屆高三5月模擬預測卷語文試卷+答案
- 小家電安規基礎知識講義
- 初中學生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模版
- 凝血功能異常的臨床護理
- 心梗護理方案
- 高血壓活動總結模版
- 廣東省廣州大學附中2021-2022年初二12月大聯盟物理在線考試題
- 食品工程系畜產品加工技術教案
- 入股合作的協議書(2024版)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2024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訓練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廣東清遠市“人才引育”工程專項事業編制高層次人才招聘31人歷年【重點基礎提升】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偏差行為、卓越一生3.0版
- 小學四年級語文知識競賽(含答案)
- 火針治療白癜風的效果觀察與評估
- 交通運輸安全風險評估
- 成語故事一箭雙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