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茂名市金塘職業高級中學2021年高一語文聯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題。墊底的人陳大超
終于調到一個局機關,吃上朝思暮想的“財政飯”,徐芳高興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過神來,她就發現在這個既講級別也講資歷同時也講能力的機關里,她原來是個墊底的人,誰都可以指派她,誰都可以指責她,誰都可以對她垮下臉來。人到中年、在原來的單位里大小是個頭兒的徐芳,心里的高興勁立刻就煙消云散了。
好在沒過多久,局里又來了一個腦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個只能拖拖地夾夾報紙沖沖廁所的傻瓜。雖然傻瓜來頭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當作墊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誰的窩囊氣,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說“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說“把報紙都好好夾起來!”或者說“幫我捶捶背!”傻瓜簡直像個一摁按鈕就立刻動作起來的機器人,不論你的臉色多難看,不論你對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點反應一點想法也沒有。
這個名叫閔天飛的傻瓜,考大學時離讀清華的分數僅僅只差一分,一陣狂笑就變成了一個癡不癡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誰的氣,仍然要把他當作出氣筒,惡言惡語地把他使喚一通,讓自己產生某種虛幻的優越感。她甚至覺得在這個機關里,對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長科長們,而是這個傻瓜——沒有這個傻瓜給她墊底,她真不知道自己會怎么過下去。
這天上班,她居然沒見到天飛,樓上樓下各個科室都找遍了,也沒見著他的身影。一問,原來是他家里人領著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聽了心里猛然一驚,接下來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寧的。她就總是下意識地跟人家討論:“你說天飛的這種病真的能治好嗎﹖”“你說天飛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還假惺惺地說:“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實她潛意識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給治好了。
一個星期后天飛出現在局里的時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樣子。徐芳見了差點笑出聲來。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墊底、出氣。后來她竟然發展到敢用雞毛撣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將雞毛撣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腦勺上。打得他當時猛地一激靈,全身仿佛觸了電似的一抽搐。誰也沒想到,這一擊,竟然使天飛的智力因此而恢復了。
天飛在家里休息了幾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時候,臉上就再無半點呆氣傻氣了,局長也不讓他再做那些雜事了,而是要他在秘書科“適應適應”。僅僅過了兩三個月,天飛就給人一種英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感覺了。自然,在這個局里,徐芳又成了一個墊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雞毛撣子去打他——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ks5u
她常常幻想在天飛獨自在辦公室里值班的時候,悄悄地出現在他的后面,用一個暗中準備好的小木棒,對著他的后腦勺乒乒乓乓地從各個角度猛敲一氣——再把他腦子里的那個開關敲關上……(原載《金山》2003年第2期)(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徐芳能夠調到局機關,很是高興;但后來她發現自己的身份、級別、資歷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過別人,就高興不起來了。B.閔天飛是個腦子不好使的傻瓜,癡癡呆呆,只能干些雜活,這使徐芳很高興,因為局里終于有了個不如自己的墊底人了。C.徐芳雖然很同情閔天飛因為高考時離清華的分數線只差一分而變傻,但她仍然拿閔天飛做出氣筒,這說明她心理嚴重扭曲。D.家人帶著閔天飛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寧;閔天飛的病沒有治好,徐芳竟然有點幸災樂禍,說明她沒有一點仁愛之心。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使閔天飛恢復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墊底的人。(2)小說中的徐芳有著怎樣的心理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說中安排閔天飛去上海看病這一情節,對于故事發展有哪些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說題目命名為“墊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結構、主旨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B給3分,答E給2分,答C給1分;答A、D不給分。(2)①自卑心理,受人指派,被人指責;②自傲心理,傻瓜不如自己,可以隨意指使;③卑劣心理,欺負毆打傻瓜,在精神上找到優勝法、出氣法。(每點2分)(3)①看病是整個故事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是此前此后的故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②使情節有波瀾起伏,避免了故事發展的平鋪直敘,能夠增強吸引力;③推動故事發展進入高潮,為后面徐芳毆打傻瓜而使傻瓜智力恢復做鋪墊。(每點2分)(4)觀點一: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特點突出。①抓住“墊底人”力圖想擺脫自己是墊底人,因而不斷欺負更弱者的這一心理特征,真實地刻畫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②圍繞“墊底人”這個線索,通過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變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畫;③通過“墊底人”角色的反復變化,更好地體現出了小說的諷刺特點。觀點二:使情節結構更加緊湊嚴謹,完整新巧。①通過“墊底人”又把別人作為自己的“墊底人”這一中心,構思故事,發展情節,使情節集中緊湊;②以“墊底人”的角色發展變化來結構全文,使小說結構精巧新穎;③小說圍繞誰是誰的“墊底人”這個問題,形成了兩條并行的敘事線索,使結構更加完整有序。觀點三:使主題思想更加鮮明新穎,豐富深刻。ks5u①通過“墊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阿Q式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尋得優勝法;②越是墊底,越是要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諷刺“墊底人”這種卑劣的病態心理;③說明大家如果都能夠體諒弱者,關懷弱者,就不會出現“墊底人”這種現象,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理由充分,給6分。)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報志愿閆巖緊張的高考過后,又要面臨著報志愿的難題。報志愿確實是個難題,選擇一個好的專業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可馬虎不得。這不,這一家人就圍在一起商議著給自家的寶貝報志愿呢。爸爸說:“一個男孩子,以后得有社會地位才行,才能讓人看得起,所以我們首先要選對專業,其次才是學校。”媽媽說:“光有社會地位還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錢,最好選的這個專業能找到一個好工作,這個工作除了工資還能掙外快,守著死工資會生活得很憋屈。”奶奶說:“對對對,兒媳說得對,社會地位高,掙錢也多,那我的寶貝孫子就能找個好媳婦,說不定還能攀上什么局長、市長家的女兒呢,到那時,我們家可就風光了。”爸爸說:“你們說的都是我想的。所以,我們不能光動嘴,趕緊打開大腦想一想,小輝應該選什么樣的專業最好。”媽媽說:“這不一直在想嘛,什么計算機啦,材料啦,想了好多好多,就是覺得沒有一個合適的,就沒說出來。”奶奶說:“不行不行,你說的這些專業可不行,都過時了,那是我教書時的熱門專業。”爸爸也點頭說:“媽說得對,這些專業太古董了,我有好多同學都學過這些專業,大部分都分配在企業了,現在企業不好干,多半人都下崗了。”突然,奶奶拍了一下腦門說:“有了!”爸爸媽媽一激靈,異口同聲地問:“媽,你想到什么專業了?”奶奶說:“孩子姥爺不是在市勞動局人事科待過一段時間嗎?他肯定比我們清楚什么專業最能找好工作。”爸爸也拍了一下腦門說:“我怎么把這事兒給忘了,英子,快,快給你爸打電話。”姥爺在電話那頭兒說:“我也在揣摩這事呢,正想給你們打電話問問,你們覺得什么專業合適,能讓小輝有個好的前途?”接著,姥爺說:“我想了好幾天,覺得學醫不錯。現在的人條件好了,容易得病,醫生的社會地位挺高的,待遇也很好,平常除了工資還會有別的收入,而且最不怕下崗,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奶奶突然像開了竅,大聲說:“你說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這個專業給忘了呢!醫生好呀,我記得老伴兒住院時,我恨不得跪下來求醫生給我老伴兒治病,那時要是醫生說能治好病,讓我砸鍋賣鐵我都愿意。”爸爸也笑了:“好專業,那就學醫了。”媽媽此時才想起什么,看了一眼正抱著《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的兒子,招呼道:“寶貝兒子,快過來,聽聽你姥爺跟你說說什么專業好。”兒子不耐煩地說:“我都這么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你們就不用再為我瞎操心了,我自己選專業。吵吵鬧鬧的,真是煩死人了。”奶奶責怪他說:“你太小,只憑感覺,沒經驗,以后會吃虧的,還是聽姥爺的。”爸爸媽媽又異口同聲地說:“奶奶說得對。”兒子煩躁地沖他們喊:“我誰的也不聽,我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我要學醫。”三人聽到這里,你看我,我看你,大眼兒瞪小眼兒,突然齊聲哈哈大笑起來。電話掛斷后,三人一起向孩子撲過來。奶奶激動地說:“沒想到我的寶貝孫子比我們還有主見。”爸爸也激動地說:“我的寶貝兒子就是我的寶貝兒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太棒了。”媽媽更是激動,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最后問道:“兒子,你是怎么想到學醫的,你這么小也沒見過世面,怎么會想到當醫生能有那么多好處,會有個好的未來呢?”兒子瞅了瞅神經質的三個人,從口里飛出一句話:“我只知道醫生能治病救人。”然后起身回到自己的臥室,“咣當”一聲關上了門。1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奶奶、姥爺、爸爸、媽媽、兒子五個人的意見一致,都主張學醫。一家人如此自然地想到了一起,可謂心有靈犀,英雄所見略同。B.姥爺水平最高,他想到了當醫生的許多優點。經他提醒,全家的其他三個大人才恍然大悟。可見人生的閱歷和所見識過的世面對填報志愿至關重要。C.得知兒子要學醫,向兒子“撲”過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全家大人填志愿意見一致時的成就感、喜悅感,有諷刺意味。D.“煩躁地沖他們喊”“瞅了瞅神經質的三個人”“‘咣當’一聲關上了門”,這些描寫主要是為了表現兒子不耐煩的脾氣,無法理解家長的苦心。E.本文主要采用人物之間的相互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而較少采用敘述性的文字介紹,這使得小說的矛盾沖突更加集中,表現的主旨更緊湊有力。17.小說中四個大人組成的群體形象有怎樣的共同性格特征?請舉例簡要分析。18.關于這篇小說的主旨傾向,有人說側重于“貶”,也有人說側重于“褒”。你是如何看待的?請談談你的個人見解。參考答案:16.CE
17.①庸俗勢利(功利性強)。爸爸說以后得有社會地位才行,才能讓人看得起,這是貪圖地位;媽媽說光有社會地位還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錢,這是貪圖錢財;奶奶說能攀上什么局長、市長家的女兒,這是貪圖地位和金錢;姥爺說醫生的社會地位高、待遇好、最不怕下崗,這是趨利。②自私狹隘。父母、奶奶、姥爺都是從個人、家庭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的方面充斥著大人自私自利的狹隘思想。
18.示例一:側重于“褒”。小說有貶也有褒,但貶是為了揚褒,即通過家里的四個大人的言談舉止,表現他們的追逐地位、名利,趨炎附勢,用來襯托兒子的單純卻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頌新時代青年的遠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示例二:側重于“貶”。小說有褒也有貶,但主要是為了貶,通過填志愿這件事來批評一群成人的思想意識,批評他們的庸俗、勢利、狹隘,揭示出社會需要擯棄功利思想,不能以此來污染青年一代。16.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A項,“可謂心有靈犀,英雄所見略同”分析錯誤,雖然都想學醫,但兒子與長輩們的出發點不同,不能用這句話概括。“很自然地”也屬無中生有。B項,不合文意,“水平最高”無據。“人生的閱歷和所見識過的世面對填報志愿至關重要”的推測也不當。D項,概括有失偏頗,“不耐煩的脾氣,無法理解家長的苦心”不正確。有脾氣不好的一面,但主要是表現兒子有自己的主見,反對大人們對自己的“不放手”,從而更好地襯托出填報志的動機和出發點的差異。)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17.試題分析:題干是“小說中四個大人組成的群體形象有怎樣的共同性格特征?請舉例簡要分析。”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通讀全文,找到描寫有關四個大人組成的群體的語句或段落,結合小說的情節舉例簡要分析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小說采用語言描寫塑造四個大人組成的群體形象。爸爸說:“一個男孩子,以后得有社會地位才行,才能讓人看得起,所以我們首先要選對專業,其次才是學校。”媽媽說:“光有社會地位還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錢,最好選的這個專業能找到一個好工作,這個工作除了工資還能掙外快,守著死工資會生活得很憋屈。”奶奶說:“對對對,兒媳說得對,社會地位高,掙錢也多,那我的寶貝孫子就能找個好媳婦,說不定還能攀上什么局長、市長家的女兒呢,到那時,我們家可就風光了。”姥爺說:“我想了好幾天,覺得學醫不錯。現在的人條件好了,容易得病,醫生的社會地位挺高的,待遇也很好,平常除了工資還會有別的收入,而且最不怕下崗,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總之,爸爸說以后得有社會地位才行,才能讓人看得起,這是貪圖地位;媽媽說光有社會地位還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錢,這是貪圖錢財;奶奶說能攀上什么局長、市長家的女兒,這是貪圖地位和金錢姥爺說醫生的社會地位高、待遇好、最不怕下崗,這是趨利。這些生動的語言描寫表明他們是一群庸俗勢利、自私自利的人。18.試題分析:題干是“關于這篇小說的主旨傾向,有人說側重于‘貶’,也有人說側重于‘褒’。你是如何看待的?請談談你的個人見解。”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這道題考的是對小說主旨的探究。探究小說的主旨,要結合小說的情節,本題是開放性題目,可以回答主旨側重于“褒”,也可以回答主旨側重于“貶”。不管是“褒”還是“貶”,有貶也有褒,其理由都要圍繞“報志愿”這件中心事件,從家里的四個大人的言談舉止來分析他們的思想,以及他們的思想對下一代的影響來回答該題。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化自信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現實性的文化生命機能,是人類社會實踐在個體生命內部建構的高級文化結構,也是人類主觀能動性和文化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從大的方面看,中國學人最關注的一直是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與客觀環境,并由此形成了“物質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觀語境。但在某種意義上,“物質在前,精神在后”的思維定勢在當下不僅相當流行,而且已成為影響當代文化研究的一個深層病癥,很多虛假的學術問題與錯誤判斷正是由此而生。就中國文化發展的現狀而言,在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與外部環境解決以后,主體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正在變得更加重要。而對文化發展主體因素與語境的忽視與無知,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當代文化思考和建設出現過多混亂與鬧劇的根源。要想深入探討中國文化發展問題,首先要做的是進行“從客觀到主體”的語境調整。中國文化的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同時也需要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特殊結構或達到相當的發展水平。對于文化自信這種文化生命機能也是如此。自近現代以來,人們普遍將中國文化自信的衰落歸結為物質條件或社會制度等“硬件”方面的問題,這是形成文化發展客觀語境或經濟決定論的重要原因。而從主體語境開始則意味著,需要一種什么樣的主體條件,才能理解或完成中華文化自信的當代建構。由此可知,主體語境構成了文化自信的研究、闡釋與現實重建的深層理論框架。在主體語境中,文化自信的消長取決于其作為文化生命機能的性質與存在方式。在邏輯分析上,主體可細分出知識、倫理與審美三種文化生命機能。但正如康德說審美機能在人類身上“總是很薄弱的”,真正影響主體文化生命的建構與實踐的是知識與倫理機能。知識與倫理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內在條件,也是文化自信發生和消長最重要的主體基礎。在考察中華文化自信的歷史流變時,不難發現一種相當普遍的矛盾現象。一方面,在面臨國家、種族與文化興亡的緊要關頭,中華民族很容易通過文化認同和召喚生發出排山倒海般巨大的精神力量,這在歷史上是屢試不爽的。但另一方面,這種巨大的主體力量與激情又不夠堅實或不能長久持有,在某些特定環境下很容易被腐蝕或自我糜爛掉。由此可知,盡管影響文化自信的原因很多,但缺乏一個堅實可靠的理性主體基礎,無疑是中華文化自信不能長久或容易腐爛變質的重要原因。(摘編自劉士林《中華文化自信的主體考量與闡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化自信與個體生命或主觀能動性具有高度相關性,其建構的主體語境很重要。B.中國學人過重關注物質條件,以致出現了文化研究的諸多虛假問題與錯誤判斷。C.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與環境等物質條件,但更依賴主體素質與能力的發展水平。D.由于中華文化自信缺乏知識與倫理的堅實基礎,因此其巨大精神力量容易消褪。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從概念界定出發,為下文的論述提供了堅實的共識基礎。B.文章針對“客觀語境”而提出“主體語境”并作出了有關闡述。C.文章能夠結合中華文化的矛盾現象來論證主體語境的建構價值。D.文章在批判問題的基礎之上,具體論證了主體語境的建構路徑。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物質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觀語境容易導致文化研究中的“經濟決定論”。B.要進行“從客觀到主體”的語境調整,必然要求深入地研究主體建構的問題。C.在文化自信的主體語境實踐中,重點應該抓住知識和倫理兩種文化生命機能。D.文化自信受多種因素影響,要在物質條件成熟后,更加重視主體語境的建構。參考答案:1.C
2.D
3.D【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C項,“但更依賴主體素質與能力的發展水平”錯誤。綜合原文“在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與外部環境解決以后,主體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正在變得更加重要”“中國文化的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同時也需要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特殊結構或達到相當的發展水平”等信息可知,“更依賴”的表述不正確。故選C。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D項,“具體論證了主體語境的建構路徑”錯誤。結合“而從主體語境開始則意味著,需要一種什么樣的主體條件,才能理解或完成中華文化自信的當代建構。由此可知,主體語境構成了文化自信的研究、闡釋與現實重建的深層理論框架”“在主體語境中……知識與倫理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內在條件,也是文化自信發生和消長最重要的主體基礎”分析可知,文章在理論上提出了主體語境的建構方向,并沒有作具體論證。故選D。【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D項,“文化自信受多種因素影響,要在物質條件成熟后,更加重視主體語境的建構”篡改文意。原文說“就中國文化發展的現狀而言,在文化發展的物質條件與外部環境解決以后,主體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正在變得更加重要”,這是“就中國文化發展的現狀而言”,不能泛化為一般的文化自信發展要求。故選D。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論語·顏淵》)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才能使老百姓脫離貧困與饑餓的窘況。B.避免過于苛暴的措施,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C.按照時令來役使百姓,老百姓就會服從君王的統治。D.君王不應搜括民脂民膏來聚斂財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富足。2、結合上面的選段,分析下面選段所體現的儒家思想。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論語·子路》)答:
3、翻譯以下兩個句子。①盍徹乎?
②既庶矣,又何加焉?
參考答案:1、C(材料中并未體現)2、養民富民是儒家極力主張的政策,并且強調在養民富民的基礎上“教民”。3、①為什么不實行十成抽一的稅制?(“盍”占1分,“徹”占1分)
②人口已經夠多了,又該做些什么呢?(“既庶”占1分,“加”占1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選擇每題3分,翻譯題6分,共18分)游褒禪山記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持、拿B.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C.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B.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C.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12.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到后洞“游歷艱難”的一組是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其下平曠,有泉側出③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⑤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項是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B.文章指出探求只要盡了志與力,即使不能到達險遠、非常之境,也沒有什么可悔的。C.作者贊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廣的治學精神,旨在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D.平坦和近旁處,游覽的人就會多;比喻如此去治學,其學問當然就難有深度和廣度。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⑴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3分)譯文:
⑵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分)譯文:
參考答案:10.C/舍:筑舍定居。11.A/以:均作連詞,表因果,因為。B而:均作連詞,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飾,可不譯。C其:上句語氣助詞,不譯;下句代詞,他。D于:介詞,上句表條件,在。下句表結果,到。12.B/②寫前洞;⑤寫“我”還有力量游歷,火把還足夠照明;⑥寫華山洞命名的原因。13.C/文章沒有直接“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14.⑴探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歷的人也不能窮盡。(問、深、窮、)⑵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窮盡游洞的快樂。(亦、隨、極)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戲弄。父高稱曰:“吾兒云間鶴,其興吾門乎!”親喪,哀毀如成人,有致賻者,悉辭之。服除,游太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調開化令,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朱勔父沖倚勢暴橫,光械治其家僮。沖怒,風部使者移令吳江,光不為屈。改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建炎三年,車駕自臨安移蹕建康,除知宣州。光以宣密邇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擇其健武者,統以土豪,得保甲萬余,號“精揀軍”。又柵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內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事聞,授管內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潰將邵青自真州擁舟數百艘,剽當涂、蕪湖兩邑間,光招諭之,遺米二千斛。青喜,謂使者曰:“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無犯。他日,舟過繁昌,或紿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時秦檜初定和議,將揭榜,欲籍光名鎮壓。上意不欲用光,檜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議自息。”遂用之。同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取尊官,墮黠虜奸計,隳平時大節。光本意謂但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既而檜議徹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光極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備不可徹。檜惡之。檜以親黨鄭億年為資政殿學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與檜語難上前,因曰:“觀檜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盜弄國權,懷奸誤國,不可不察。”檜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檜,舉措如古人。朕退而嘆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與宰相爭論,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十一年冬,中丞萬俟禼論光陰懷怨望,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瓊州。居瓊州八年,仲子孟堅坐陸升之誣以私撰國史,獄成;呂愿中又告光與胡銓詩賦倡和,譏訕朝政,移昌化軍。論文考史,怡然自適。年逾八十,筆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復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二》)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便宜從事
便宜:因利乘便,見機行事B.光于榻前面折之
面折:告發C.是欲壅蔽陛下耳目
壅蔽:堵塞蒙蔽D.中丞萬俟禼論光陰懷怨望
怨望:怨恨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改秩”,指的是變更官吏的職位或品級,多指提升。其中“秩”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祿。B.“進直”,指的是官員因為業績突出,被直接提拔調任,一般限于有特殊貢獻的官員。C.“授”“除”,這兩個詞都與官職的調動變遷有關,均可理解為“授于官職”。D.“賜謚”,大臣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稱號。李光被授予的謚號為“莊簡”。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光不畏強暴。朱沖倚仗權勢橫行霸道,李光捆綁了朱沖的家僮治罪,朱沖暗示諷勸相關部門改調李光,李光也不屈服。B.李光為人正直。秦檜任命親黨為資政學士,李光在皇上面前與秦檜爭辯,認為秦檜心懷不軌,貽誤國家。C.李光深得皇上的信任。皇上許他便宜從事;在他當面呵斥秦檜后,皇上想把他當作自己的心腹。D.李光也遭人忌妒。同郡人楊煒就指責他攀附權相,毀掉了自己的節氣;御史中丞萬俟禼也指責過他。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2)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檜,舉措如古人。”參考答案:1.B(B項談的是專制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關系而非孔孟之道的關系)2.D(古代賢君良臣面臨各種情形時的行為舉止是道統的具體體現,而非“就是”)3.D(A儒家也是專制主義的思想根源,不是“主要的”,從結尾“純粹“一詞也可體味出來;B人君行動不當,并不是引起五行變化和四季失常的唯一原因;C“有一點威懾性”,故“決定性作用”不正確。)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面是一位學生向老師祝壽時發言的一個片段,其中有四處不得體,請找出來并加以修改。這次我們專程從全國各地光臨母校,給我們至今健在的恩師俞老師做壽。俞老師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八十高齡還在做學問,俞老師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贈送給我們幾個高足,我們都感到十分欣慰。參考答案:(1)“光臨”改為“回到”。(2)“至今健在”刪去,改為“精神矍鑠”。(3)“高足”改為“學生”。(4)“欣慰”改為“高興”。【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得體,就是適合語言環境,用語恰如其分.具體說,就是在某種特定的場合,同某個或某些有關系的人說一件事,怎樣說最恰當,合乎這種場合的要求,合乎聽話人和說話人相互關系的要求。是運用語言的一項重要要求。語言的運用受“語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98.1-2025橡膠灰分的測定第1部分:馬弗爐法
- GB 45669.4-2025黃河流域工業用水定額第4部分:水泥
- 2025年信息處理考試深化試題及答案
- 高考語文復習突破口及試題與答案2023
- 行政管理的道德困境與試題答案解析
- 高考數學集中訓練模塊試題及答案
- 倉庫出現火災應急預案(3篇)
- 高考數學解題效率提升分享試題及答案
- 通信公司火災應急預案(3篇)
- 采油樹火災應急預案(3篇)
- 202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實施方案
- 團體體檢報告格式模板范文
- 漢heidenhain itnc用戶手冊探測循環
- 學習領會《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心得
- 水稻聯合收割機使用與維護
- 供應商考核評分表
- 無土栽培學(全套課件660P)
- 《表觀遺傳》教學設計
- 2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工程業主項目部標準化管理手冊
- GB/T 3683-2011橡膠軟管及軟管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體適用的鋼絲編織增強液壓型規范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