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_第1頁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_第2頁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_第3頁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_第4頁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模板(通用1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立春的美麗,感受立春的生機盎然,了解立春各種可愛動物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立春,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2、用朗誦、歌曲、演講、舞蹈等多種形式鞏固并拓展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閱讀叢書,每位學生自選一本。

2、有關介紹立春景色的錄像、歌曲。

3、學生準備各種贊美立春的活動,如繪畫、書法、舞蹈、歌曲等。

4、排練小話劇。

5、學生收集關于立春的資料圖片,描寫立春的優美詞句及詩文等。

三.活動時間

1、活動過程時間為40分鐘。

2、學習完小學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后安排本次活動。

四.活動過程

⒈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立春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給美麗的立春增添了無數的生機。今天,我們要再次步入立春,在進一步認識立春,了解立春萬物生活的基礎上歌頌立春。

⒉深入了解立春各種動物的生活

⑴課前,同學們收集了許多關于立春各種動物生活的資料,閱讀了叢書,那你們知道“立春哪些動物最可愛,最能給立春增添生機呢?”

⑵播放立春各種動物活動的錄像,再次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

⒊贊美立春

⑴同學們,立春各種小動物開心地覓食,盡情地嬉戲,它們在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生活,立春可真好!立春真是美好的季節,讓我們趕快出發,投入立春的懷抱。

⑵作者用筆描繪、贊美了美麗的立春,學了這篇課文,看了剛才的錄像,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立春呢?

⑶剛才,大家發表了不少意見,有的同學愿意寫一段描寫立春的話或一首小詩,有的.同學愿意畫一幅贊美立春的畫,有的同學愿意揮毫潑墨寫一份贊美立春的書法作品,還有的同學自編了舞蹈和小品來抒發自己對立春的喜愛。

⑷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贊美立春,你可以單獨準備,也可以集體合作,兩個人、三個人都可以,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作準備。

⑸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贊美立春。

①演唱歌曲;

②鋼琴伴奏,學生舞蹈;

③展示書法作品“立春,你是一幅精美的圖畫”;

④學生朗誦自己創作的小詩;

⑤學生繪畫立春美景的圖畫展覽,并配上解說詞。

⒋還立春一片綠色

⑴同學們,立春是美好的,但善于觀察、研究的同學一定發現如今的立春同往日的立春有不少不同之處了?

⑵是的,現在立春里動物的種類少了,清澈見底的河水不見了,大地的綠裝也沒有昔日的翠綠了,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呢?

⑶同學們,破壞生態環境就等于破壞人類自己的家園,長此以往,留給人類不再會有生機勃勃的立春,留給人類的只能是一片荒漠。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能熟視無堵嗎?同學們,你們說該怎么辦?

⑷大家討論的真熱烈,告訴大家,咱班有的同學已經行動起來了?

⑸同學們,保護環境是我們全人類的事,作為我們還要向我們身邊的人呼吁,讓他們和我們一起投入到植樹造林之中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向身邊的同學倡議,請大家寫一份環保倡議書。最后讓我們高歌一曲,用歌聲祝愿立春更美好!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學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物體,并進行歸類。

2、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創設立春花園的情景,花園里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若干朵。

2、物質準備:花籃若干個,紅、黃、白蝴蝶頭飾各幼兒人數的三分之一,錄音機,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著輕柔的音樂,自由地到立春的花園里參觀。提問:花園里有幾種顏色的'花?都有哪幾種顏色?

(二)教師講訴故事《三只蝴蝶》(經過改編)提問:

1、故事里有幾只蝴蝶?她們是什么顏色的?

2、她們喜歡什么顏色的花?

(三)引導幼兒進行按顏色分類。

1、以“送花”的游戲,引導幼兒進行顏色的分類,并請幼兒自行檢查是否送對了花。

(1)請幼兒給紅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2)請幼兒給黃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3)請幼兒給白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3

一活動背景

2月4日立春,自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借由全民公休的假期,邀請家長帶領小朋友入館體驗剪紙活動,了解及感受民俗文化,鍛煉小朋友動手能力,進行親子交流,提升迪斯卡侖品牌形象。

二活動主題

二月春風似剪刀——立春剪紙專場

三活動時間及地點

20xx年2月4日(初五)

迪斯卡侖一層T臺活動區

四活動內容

1.參與對象

7-11歲兒童家庭30組

2.參與辦法

一層大廳服務臺設置報名區,入館學生家庭可自行報名;

官方微博微信宣傳進行網絡報名;

對迪斯卡侖VIP群發短信告知接受電話報名;

3.比賽流程

13:30參加人員簽到

14:00活動開始,人偶團進行開場表演。

主持人講解立春的風俗和剪紙文化。

現場小朋友和家長隨機分組,在T臺區準備,通過DIY剪紙包進行剪紙比

賽,由現場參與人投票排名,人氣最高三組獲得優勝。剪紙作品送給小朋友做紀念。

4.獎項設置

一等獎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二等獎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三等獎剪紙教程書籍+證書

參與獎靜電剪紙+證書

五活動預算

1.宣傳招募:200元

2.道具:剪紙材料包10元x10包=100剪刀4元x30把=120

3.獎品:剪紙課程書籍30元x3套=90元靜電剪紙貼3元x50張=150證書6元x30組=180元總計840元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4

活動背景:

立春,是萬物更新的季節。人們面對生機勃勃的立春,有畫不盡的色彩,有寫不完的詩篇,有唱不完的歌兒。三、四月份春意正濃。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的體驗這個季節的特別之處“走進大自然”,與立春攜手,我們班開展了這個的班隊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全班到校園“找立春”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通過讓學生到校園里去觀察、感受,然后讓他們發現立春的主要特征。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賞春活動中應有的文明行為,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激發觀察興趣。啟發語:美麗的立春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在這美麗的立春,教師將帶小朋友去校園,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變化,好不好呀?,

2.組織教學,簡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組活動,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服從指揮,明確觀察范圍:天氣、樹、花、草、小蟲、等方面的變化。

3.分小組活動。組長帶領組員分散去校園的花壇、實驗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認真觀察,尋找"立春來了"的種種跡象。教師巡回作適當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教師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順序地回憶,有層次地說:天氣怎樣?一些樹、花、草有什么變化?有沒有小蟲?

分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特征。

按小組匯報,比一比哪一組找得最多,說得最清楚,說清楚、說完整,針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和說話中的錯誤,及時指點。

有層次、有順序地說一段話。"立春來了"。

5、活動小結。活動結束后,布置每人畫一張想像畫"美麗的立春",寫上幾句話,基礎好的同學可寫一篇簡短的日記。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立春的含義和有關的習俗。

2.嘗試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動中享受動手制作的喜悅。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回大地的有關圖片。

2.黏土制作的圖片。

經驗準備:

幼兒對手工制作有一定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么?

二、引出二十四節氣及其中的立春。

師: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更好地耕田農作,將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寓意著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個節氣,立春。你們知道立春的含義么?

三、介紹立春的含義以及民間習俗。

師:立春作為第一個節氣,代表著春天的到來,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春代表著春天,每年這一天,就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白天時間會慢慢變長,冰雪開始漸漸融化,小草也開始冒出新芽,我們的周圍慢慢從白色變成了綠色。知道了立春的含義,你們知道這么重要的節日,有什么傳統習俗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立春這天,我們有些地方會有打春的習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個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莊稼豐收。立春這一天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咬”春。你們知道什么叫咬春么?

幼兒討論思考。

師: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會買白蘿卜回來吃,北方的人們也會用面餅裹新鮮的蔬菜吃,叫做“春餅”,南方人則會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豐登,企盼莊稼豐收。人們也會將做出來的春卷相互贈送,共慶這美好的時節。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兒嘗試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贈春卷。

師:我們的春卷做好了,你們想送給誰呢?我們一起去送給她吧。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6

活動要求:

1.結合語文課的內容,仔細觀察,找出立春的特征,體會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運用立春的知識和觀察結果,訓練有層次、有順序說話的能力。

準備工作:

1.選擇好地點,確定觀察時間和觀察范圍。

2.觀察前,讓學生自己討論,應該從哪幾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觀察要求。

活動時間:

三課時。

活動形式:

野外活動。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激發觀察興趣。啟發語:美麗的立春來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在這美麗的`立春,教師將帶小朋友去公園,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變化,好不好呀?,

2.組織教學,簡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組活動,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服從指揮,明確觀察范圍:天氣、樹、花、草、小蟲、鳥兒、湖水、人們的衣著等方面的變化。

3.分小組活動。組長帶領組員分散去樹叢、小河邊等地方認真觀察,尋找"立春來了"的種種跡象。教師巡回作適當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1)教師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順序地回憶,有層次地說:天氣怎樣?一些樹、花、草有什么變化?有沒有小蟲、鳥兒?湖水的顏色怎么樣?人們的衣著有何變化?

(2)分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特征。

(3)按小組匯報,比一比哪一組找得最多,說得最清楚,(讓學生一步步)說清楚、說完整,針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和說話中的錯誤,及時指點。

(4)有層次、有順序地說一段話。"立春來了"。

5.朗誦《立春來了》(結合課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結合唱游課)。

7.活動小結。活動結束后,布置每人畫一張想像畫"美麗的立春",寫上幾句話,基礎好的同學可寫一篇簡短的觀察日記。

"找立春"活動方案,雖然是圍繞語文科教學而設計的,但就其具體內容而言,它實質上是將語文、音樂、唱游結合起來而體現的。這種綜合性的活動設計較之單科活動設計有其獨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綜合性知識和能力。

第二,可以避免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從多方面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擴大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頻率。第四,活躍教學氣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動中,學生"誦"、"唱"結合,個體觀察與小組討論相配合,從而使整個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氣氛活躍。中小學很多活動都可按合科活動來設計,如音樂與外語結合,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就是一例;音樂與體育、美育結合,國外的很多體育學院就是這樣進行教學,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7

1.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從活動中感知立春節氣特征。

(2)通過立春的活動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

(3)增進線上家園共育和線下親子溝通。

(4)豐富詞匯:立春、節氣。

2.活動內容

活動一:和孩子說說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也就是春季的起始。

活動二:和孩子講一講立春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到了立春意味著寒冬已經過去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魚陟負冰:立春十日后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

活動三:讓孩子了解立春的習俗

中國古代是個務實又溫柔浪漫的年代,按節氣起居勞作,把生命與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打春”、“咬春”、“踏春”等活動。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8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立春來了》,嘗試學唱歌曲

2.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立春來了》

教師包房歌曲,讓幼兒聽傾聽。

通過看圖片再次欣賞。

2.討論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

小鳥們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討論著立春的來臨、愉快的歌唱)小鳥們的心情怎樣?

(感受歌曲描述的`歡樂的景象)小鳥們還送給我們祝福呢,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呢?立春來了,你們開心嗎?

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3.初步學唱歌曲

幼兒再次傾聽錄音,幼兒簡單討論聽歌曲的感受。

跟著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兒跟著錄音唱、跟著伴奏唱。

活動反思:

立春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孩子們對立春里的自然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們班結合季節在四月份開展了《立春來了》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觀察立春,了解立春,感受立春里植物的生長變化……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9

目標:

認知目標:能積極、大方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技能目標:回憶已有經驗,嘗試創編“我”在春天里的活動。

情感目標:感受春天萬物復舒的美。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周末家長帶幼兒到戶外感受過春天

物質準備:春天有關的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春天來了嗎?你怎么知道春天來了呢?

2、教師:還有誰也知道春天來了?

二、欣賞兒歌,學習兒歌。

1、欣賞第一遍。

——教師:兒歌里有誰知道春天來了?

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內容,按兒歌的`順序豎著排列圖標。

——教師小結:小草知道,鴨知道,花知道,我(小朋友)知道。

2、欣賞第二遍。

教師邊念兒歌邊將圖標擺放完整。

——教師:“小草、小鴨、小花、我”知道春天來了,會干什么呢?

——教師:他們會做什么樣的動作呢?(重點學習動詞“探”)

3、集體看圖標念兒歌。

——教師:我們再一起聽一聽兒歌,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4、集體看圖標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5、教師抽掉其中個別圖標,集體共同念兒歌,增加趣味性。

三、引導幼兒表演兒歌。

1、幼兒自選手偶,與同伴相互念兒歌。

2、扮演同一角色的幼兒坐在一起,共同表演兒歌。

四、引導幼兒創編兒歌。

1、教師:前幾天,你們到公園是怎么玩的?你能不能也把你們玩的活動編進這首好聽的兒歌里?

2、幼兒嘗試仿編最后一句兒歌,教師用圖標記錄下來。

3、集體朗誦幼兒創編的短句。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0

學習目標:

1、了解立春的由來、農諺詩歌及各地習俗。

2、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立春的相關農諺詩歌。

教學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立春節氣的農諺詩歌。

[片段一]談話導入

1、背一背:同學們,我們學過《二十四節氣歌》,誰還記得?

2、說一說:你知道節氣歌中哪些節氣?【評析】新課開始,引導學生回憶背誦節氣歌、說節氣,回顧舊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好“熱身”準備,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片段二]了解立春的農諺及詩歌

1、師:大家在課前搜集了哪些立春的'農諺?小組內交流,然后選一位代表發言。學生在組內交流。

2、師:大家在課前做了很多的準備,我也收集了一些立春的農諺。

3、師:讀了這些農諺,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1:這些諺語朗朗上口,好讀好記。

生2:句子還押韻。

生3:我感覺古代人很聰明,他們能編出這么多的諺語。

[片段三]了解各地立春習俗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立春有哪些習俗呢?那么立春吃什么呢?

師小結:雖然立春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1

設計意圖:

孩子天生對大自然充滿了興趣,作為大班幼兒已經初步了解四季變化,但是對于二十四節氣比較陌生,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與重要傳統節日,孩子們學習二十四節氣,了解其含義與民間習俗,更有助于了解自然,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對民族文化,對家鄉的熱愛。正值立春,萬物復蘇,春回大地的美好時節,便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立春的含義和有關的習俗,

2.嘗試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動中享受動手制作的喜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回大地的有關圖片。

2.黏土制作的圖片。

經驗準備:

幼兒對手工制作有一定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么?

二、引出二十四節氣及其中的立春。

師: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更好地耕田農作,將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寓意著不同的`氣候變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個節氣,立春。你們知道立春的含義么?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立春有關的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學習"民間圣果"做法從中體驗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立春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立春習俗。有關立春習俗的圖片,各種與立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立春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

立春簡介:(課件、春天的圖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師介紹立春節的由來

三、拓展: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3

活動目的:

1、了解立春節氣的由來及習俗,感受立春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通過科學實驗,讓大家在動手動腦中加深對節氣的印象;

3、學習與春天有關的詩詞,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安排:

一、節氣知識小科普——關于立春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

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季節的`更替,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至此,漸次復蘇。時間在每年2月3-5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

二、學詩詞迎春歸

三、立春科學小實驗

立春這天民間有立雞蛋的習俗

據說,立春這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會發生變化,雞蛋所遭到的重力會隨著引力的變化而變化,因而雞蛋就容易立起來了。我們也來立雞蛋應應節氣吧!

實驗用的材料:

雞蛋、白砂糖

實驗步驟:

1、試一試,把雞蛋立在桌面上,雞蛋會不會倒呢?

2.往桌面上灑少許的白砂糖,再次嘗試,看看雞蛋能不能立起來吧!

實驗原理:

雞蛋放在白砂糖上,可以改變重力線的位置,而且白砂糖和雞蛋之間存在摩擦力,立雞蛋就是因為重力和摩擦力的緣故,可以穩穩的立在桌面上。

請家長把立雞蛋的過程拍成小視頻發到群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立春小貼士:

立春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細菌、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常有流行性感冒發生,公眾要格外注意。在做好保暖的同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洗手,多戴口罩,開窗通風,遠離人群。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4

一.課題導入:

1.齊讀課題:

師:親愛的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進入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它叫——學生齊讀課題:立春。

二.了解立春含義

1.出示帶文字的圖片。

師:立,建始也,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天已經過去,從這一天起,會一步一步進入風和日麗、萬物萌芽的春天。立春在我們寒假里已經過去了。孩子們看,2023年的立春,是新歷的2月x日,農歷的正月14日,元宵節的前一天。

2.立春淵源:

師: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立春在我們的古代是怎么樣的一個節日。出示文字介紹:

立春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于現代的"春節",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1913年(民國二年),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擬定陰歷元旦為“春節”,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農歷一年開頭的時間稱春節,一直相沿至今。

3.介紹氣候學上的春季知識:

師: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氣溫在10度到22度之間的時段。

三.立春三候

1.師:立春是春天的開始,春風吹送,每一天都會有變化,每5天,大自然就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個五天叫一候,是溫暖的東風吹來,大地開始從冬天的板結凍硬的狀態慢慢變得松軟起來,這就叫一候東風解凍。

第二個五天叫二候,蟄居的動物開始在洞中慢慢蘇醒過來。這就是二候蟄蟲始振。

再過五天,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背著一般浮在水面。這就是三候魚陟負冰。

如果孩子們有機會到北方去觀察的話,這樣的物候現象就更加明顯了。

四.了解立春習俗

1.立春這樣的氣候特點會有些什么樣的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人們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周天子會帶文武百官舉行春祭,祈禱蒼天和先祖魂靈保佑天下萬民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人們還會鞭打紙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兒勤勞一些,期待來年耕種順利。

播放小視頻《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時很有講究,春牛的牛身長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條象征春天;同時柳條鞭子長二尺四寸,代表24個節氣。

3)咬春。

師:民以食為天,立春習俗最接地氣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蘿卜,后來,吃生菜瓜果餅糖做的春盤,吃卷菜的春餅。今天中午,我們也請家委會購買來春餅,以小組為單位,孩子們一人一個,嘗一嘗春餅。

五.立春農諺

1.安居樂業的前提是能吃飽肚子。吃飽肚子的關鍵是農業興盛。農業興則國家興,24節氣和我們華夏民族的農耕文明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導農時的諺語。立春時節有很多農諺。請跟老師讀一讀。

2.師教讀農諺,并介紹含義。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人勤地不懶,秋后糧倉滿。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

六.立春詩歌

1.詩意地棲居在華夏大地上的中國文人們,和天地萬物同生共榮,他們關注立春時節身邊的變化,留下了很多千古傳誦的詩歌。

2.學習《春雪》。

1)我們先來看一看宋朝詩人盧鉞的《雪梅》。

2)請孩子們自己讀詩歌兩遍,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3)指名讀詩歌,師生正音。

4)多種形式讀熟詩歌。

5)了解詩意:孩子們看一看,有沒有哪個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師根據學生提問解答,然后串講詩意)

6)比劃手勢誦讀詩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誦讀,把握詩歌真正的長短高低的節奏。老師比劃吟誦符號,一句一句地教孩子們誦讀兩遍。

7)比劃手勢吟誦

1)過渡:師:誦讀好了,加上婉轉的旋律,就是吟誦了。請孩子們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一邊劃出吟誦符號,一邊吟誦。

2)師比劃吟誦符號,一句一句教孩子們吟誦。

3)播放全詩吟誦錄音,學生跟著吟誦兩遍。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教案15

課程簡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標志著春季的開始,春天是各種流行性疾病的高發期,在立春課程中將與兒童們共同學習如何佩戴口罩,保護自己。教師帶領兒童在口罩上繪制節氣相關元素,并將手工與立春自然景象結合,體驗節氣習俗。屬健康、語言、藝術領域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

課程目標:

1、知識方面:了解立春氣候特點、立春三候和立春傳統習俗;學會正確佩戴口罩;

2、技能方面:提升兒童精細動作能力;能夠通過撕紙撕出大致形狀;能夠將圖片和剪紙作品結合;

3、情感方面:感受古代立春時的習俗;體悟節氣文化的魅力;

4、審美方面:提升兒童對剪紙作品的審美能力。

課程內容:

1、立春知識講解(15分鐘)

活動過程:結合日常生活,介紹立春的氣候與物候情況。

(1)立春氣候

每年公歷2月3—5日,就到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從這一天就開始了。對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還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把春的種子撒在了我們身邊。立春與春節時間非常接近,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氣息,整體氣候仍是冬季的特點。立春期間,溫度漸漸上升,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相較于冬天,春季降雨會稍稍增多,這時的春雨還是很冷的。

(2)立春物候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第二階段地下的小蟲漸漸蘇醒;第三階段,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在水面上游動。大家對于立春的這三個階段有沒有疑問?相信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上海的立春并沒有這些景象。根據老師的記錄,發現上海立春第一階段臘梅開放,香氣撲鼻;第二階段最低氣溫穩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階段,竹筍開始冒出了尖尖頭。上海的立春不僅僅有這些景象,還有很多立春特有的景象等著我們一起去發現呢!我們可以制作一本節氣記錄本(見課程延伸1),看看在每個節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