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9課秦統一中國一、基礎鞏固1.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一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的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A.統一度量衡和貨幣 B.焚書坑儒C.修筑長城 D.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2.“在政府組織上,他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使得以后幾百個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的改變。”“他”是指()A.周武王 B.秦始皇 C.漢武帝 D.隋文帝3.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塑造了一批人民檢察官形象。秦朝時,在中央設立了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使大夫 D.郡守4.“它是中國第一帝都。兩千多年前,秦人從這里揮師東進,橫掃六合,成就了華夏一統的泱泱大國,并由此奠定了中國統一的歷史趨勢。”材料中的“中國第一帝都”是()A.洛陽 B.咸陽 C.長安 D.北京5.下圖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聯系秦朝的歷史,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是()皇帝信璽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職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統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7.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長城的起止點是()A.臨洮—遼東 B.臨洮—咸陽 C.隴西—遼東 D.臨洮—函谷關8.秦朝確立了“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的規制。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質是()A.皇權專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9.習近平在慶祝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闡述了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下列屬于結束分裂、完成統一的朝代有()①秦朝 ②隋朝 ③宋朝 ④元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馬到成功“蘊含著人們對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馬”字,最有可能出現在秦朝官方文書中的是()A. B. C. D.11.嬴政統一全國后“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下列哪一項不能反映他的歷史功績()A.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統一文字C.開疆拓土 D.焚書坑儒12.漢字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電影《英雄》中有這樣一段對話: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種寫法;秦王說,統一后只保留一種。秦王統一全國后保留的這種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帛書 D.金文13.秦朝咸陽的一位糧食商人,要購進一批小米。結賬時,這位咸陽商人應該用下列哪種貨幣支付貨款()14.2016年11月,中央開展監察制度的試點改革。兩千多年前,我國的秦王朝在中央設立的官職中,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太尉 C.總督 D.御史大夫15.秦朝時,蜀郡(現今四川地區一帶)郡守產生的方式是()A.世襲繼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薦 D.考試選拔二、拓展提升16.實驗中學的一位歷史老師上課時課設計了如下一段導語:在歷史上,對于秦始皇這個人的評價,眾說紛紜,難以統一。唐朝詩人李白寫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贊頌他的雄才大略,也有明代思想家稱他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人曾寫《過秦論》《阿房宮賦》譴責他勞民傷財,大興土木的,更遑論孟子“苛政猛于虎”的論斷和民間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了。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樣的一位歷史人物引得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對其褒貶不一呢?下面就進入我們的探究的活動。請你參與該老師設計的如下活動,完成相關要求。(秦滅六國)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秦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1)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是在哪年?秦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大業所具備的條件有哪些?(加強統治)如圖2所示(2)該圖體現的內容是秦始皇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3)圖中C處應該填寫的內容是什么?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秦始皇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該措施的實施對后世有何意義?(鞏固統一)(4)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從文化、經濟、軍事三個方面各列舉一例相關措施。文化:;經濟:;軍事:。(秦的滅亡)他對農民征收沉重的賦稅,迫使農民將收貨物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又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征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役使70多萬人,征伐南方調發了50萬士卒,修筑萬里長城派了40萬人,等等。秦始皇為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下令燒毀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僅留下秦國的史書及醫藥、種植、占卜之類的書。他又將提出非議的460多個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稱“焚書坑儒”。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型徒。(5)秦朝的這些做法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發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說出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6)綜合以上內容分析,你認為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用科學的觀點寫出你的看法。
第9課秦統一中國(解析版)1.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朝貢獻的準確識記。題干中的“秦,雖死猶存”,指秦朝在中國歷史上貢獻很大。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焚書坑儒屬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屬于秦經濟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應歸屬軍事方面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屬于政治制度,此題應選D。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創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朝之后的歷代王朝都沿用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只是在制度內部作出調整。故“他”是指秦始皇,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3.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太尉掌管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C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C。4.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咸陽是秦國的國都,秦滅六國,建立秦朝后,任然定都于咸陽,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5.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這種說法本身就不正確,分封制是周朝時期的政策,秦朝時期實行的是郡縣制,應該排除③。所以答案選B6.D【解析】上面兩幅圖分別反映了秦始皇統一文字和貨幣的措施,其中統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文化控制,統一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綜合起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國家統一,此時秦已經統一全國,也就無所謂加速國家統一進程的問題了,因此這兩項措施體現的中心主題是鞏固國家統一。故答案選D。7.A【解析】結合課本所學分析,秦始皇為了防御匈奴進攻,征發大批人力和增補燕、趙、秦三國北邊的舊長城,將其連為一體形成的。秦長城全長一萬余里,被稱為萬里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故答案為A。8.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的有關知識。題文材料“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的意思是:天下的所有事情,都是皇帝一人做決斷,這是秦朝皇帝專權的表現,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質是皇權專制,所以答案選A。9.C【解析】①項秦朝結束了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②項隋朝結束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③項宋朝沒有實現國家統一,宋朝與少數民族遼、西夏、金少數民族政權并立④項元朝結束唐朝末年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由此可知,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0.A【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廢除原來六國的文字,后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A是小篆,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11.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嬴政統一全國后,為了鞏固統治,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開疆拓土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這些都是他的歷史功績;但是嬴政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所以,焚書坑儒是嬴政的過失,不能反映他的歷史功績,D項符合題意;ABC都是嬴政的歷史功績,不符合題意。故選D。1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戰國時,七國的文字書寫各異。秦始皇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選項B符合題意;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帛書、金文與秦朝統一的文字不符,選項ACD與題干信息不符,故選B。13.B【解析】題目的關鍵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貨幣是方孔圓形半兩錢,故答案選B。14.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秦朝在中央設立御史大夫,監察中央百官;丞相為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政事;太尉管軍事,相互牽制互不統屬。所以答案選D15.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秦朝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地方建立了郡、縣二級行政機構,由皇帝派官吏治理。ACD不符合當時秦朝的政治特點,因此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6.(1)公元前221年;條件:戰國以來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為統一創造了條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又善于重用人才。(意思相近即可)(2)中央集權制度。(3)C:皇帝;措施:實行郡縣制;意義: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文化:統一文字;經濟:統一度量衡;軍事: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萬里長城。(5)秦末農民起義(或者陳勝吳廣起義);秦的暴政。(6)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解析】(1)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全國;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戰國以來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為統一創造了條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又善于重用人才;(2)依據所學可知,材料圖示體現的內容是秦始皇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3)依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縣制,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4)依據所學在,文化:統一文字;經濟:統一度量衡;軍事: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萬里長城;(5)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6)開放性題目,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評價。既要說明秦始皇的主要歷史功績,又要說明其后期的暴政及其危害。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開封市通許縣三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2025-2026學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白甸鎮數學三上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湖南省衡陽市數學三上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自考行政管理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的現實意義探討試題及答案
- 執業護士考試變革適應能力試題及答案
- 護理溝通技巧試題及答案分類
- 護士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建議
- 行政決策中的數據化應用實例的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多元化管理試題及答案
- 國開(陜西)2024年秋《社會調查》形考作業1-4答案
- 大概念統攝下跨學科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 (中級)電影放映員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DL∕T 860.4-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4部分:系統和項目管理
- 簡單的運輸協議書范本
- 美發店員工合同范本
- DB32T3940-2020公路橋梁健康監測系統數據庫 架構設計規范
- MOOC 人工智能導論-福建師范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人像攝影教程》課件
- 復綠施工方案
- 2024年貴州黔東南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