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_第1頁
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_第2頁
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_第3頁
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_第4頁
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工公司設備基礎操作規程

1.機泵的開、停與切換操作

1.1.11.1離心泵

1.1.1開泵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離心泵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1.1.1.1禺心泵開泵準備

狀態S1

離心泵具備灌泵條件

1.1.1.2.離心泵灌泵

a.常溫泵灌泵

b.高溫泵灌泵

c.液化氣泵灌泵

狀態S2

離心泵具備開泵條件

1.1.1.3.離心泵開泵

狀態S3

離心泵開泵運行

1.1.1.4.啟動后的調整和確認

a.泵

b.動力設備

c.工藝系統

最終狀態FS

離心泵正常運行

初始狀態So

適用范圍:離心泵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用電機驅動的泵:常溫泵、高溫泵、液化氣泵

初始狀態:

(P)一泵周圍衛生打掃干凈

(P)一泵單機試運完畢

(P)一泵處于無工藝介質狀態

(P)—確認聯軸器安裝完畢

(P)—確認防護罩安裝好

(P)一泵的機械、儀表、電氣確認完畢

(P)一泵盤車均勻靈活

(P)一泵的入口過濾器干凈并安裝好

(P)—確認冷卻水引至泵前

(P)一確認潤滑油系統符合要求

(P)—確認軸承箱油位正常

(P)一確認潤滑油化驗分析合格

(P)一確認泵的出口和入口閥關閉

(P)—確認預熱線上的閥關閉

(P)一確認泵的密閉排凝閥關閉

(P)一泵的排凝和放空閥打開

(P)—確認泵的電動機開關處于關或停止狀態

(P)一確認電動機斷電

1.1.1.1.禺心泵開泵準備

[P]一關閉泵的排凝閥

[P]—關閉泵的放空閥

(P)—確認壓力表安裝好

[P]一投用壓力表

[P]一打開冷卻水給水閥和排水閥(軸承箱、泵座、泵體)

(P)一確認回水暢通

2

1.1.1.2.離心泵灌泵(見C級2.)

注意

污染環境的介質要用容器盛放,45℃以上介質防止燙傷

液化氣防止凍傷

腐蝕性介質防止灼傷

有毒性介質防止中毒

a.常溫泵灌泵

[P]一緩慢打開入口閥

[P]一打開泵放空閥排氣

(P)—確認排氣完畢

[P]一關閉泵放空閥

[P]一盤車

b.高溫泵灌泵暖泵

[P]一投用暖泵線或稍開入口閥

(P)一確認泵不轉

[P]一打開放空閥排氣(或打開密閉排凝閥)

(P)—確認排氣完畢

[P]一關閉放空閥或密閉排凝閥

[P]一盤車180。/半小時

(P)一控制暖泵升溫速度中50℃/小時

(P)一確認泵體與介質溫差小于50℃

[P]一打開泵入口閥

c.液化氣泵灌泵

[P]一緩慢打開入口閥

[P]一稍開放空閥向火矩線排放

(P)一發現放空管線外表結霜,立即關閉放空閥

[P]一用蒸汽或水暖密封處

(P)一確認密封處溫度不低于40℃

[P]一盤車

(P)—確認無泄漏

3

狀態s2

離心泵具備開泵條件

1.1.1.3.離心泵開泵

(P)—確認電動機送電,具各開機條件

[P]一與相關崗位操作員聯系

(P)—確認泵出口閥關閉

(P)一確認泵不轉

[P]一盤車均勻靈活

[P]一關閉泵的預熱線閥

[P]—啟動電動機

[P]—如果出現下列情況立即停泵

?異常泄漏

?振動異常

?異味

?異常聲響

?火花

?煙氣

?電流持續超高

(P)一確認泵出口達到啟動壓力且穩定

[P]一緩慢打開泵出口閥

(P)—確認出口壓力,電動機電流在正常范圍內

[P]一與相關崗位操作員聯系

[P]一調整泵的排量(帶變頻器的泵應將出口閥完全打開,用頻率控制流量)

狀態S3

離心泵開泵運行

1.1.1.4.啟動后的調整和確認

a.泵

(P)—確認泵的振動正常

(P)—確認軸承溫度正常

(P)—確認潤滑油液面正常

4

(P)一確認潤滑油油質正常

(P)一確認平衡管壓力正常

(P)—確認無泄漏

(P)一確認密封液正常

(P)一確認密封的冷卻介質正常

(P)一確認冷卻水正常

b.動力設備

(P)—確認電動機的聲音正常

(P)—確認電動機的電流正常

(P)一確認電動機的軸承溫度正常

(P)一確認電動機的風葉工作正常

c.工藝系統

(P)—確認泵入口壓力穩定

(P)—確認泵出口壓力穩定

最終狀態FS

離心泵正常運行

最終狀態: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開(帶變頻器的泵出口閥完全打開)

(P)一單向閥的旁路閥關閉

(P)一泵出口壓力在正常穩定狀態

(P)一動靜密封點無泄漏

⑻一電機電流在額定電流范圍內

1.1.2停泵

B級停泵操作

初始狀態So

離心泵正常運行

適用范圍:

5

用電機驅動的泵:常溫泵、高溫泵、液化氣泵

初始狀態: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開

(P)一單向閥的旁路閥關閉

(P)一泵正常運轉

1.1.2.1.停泵(見C級1.)

[P]—關泵出口閥

[P]一停電動機

[P]一盤車

狀態Si

離心泵停運

1.1.2.2.熱備用

(P)—確認輔助系統投用正常

[P]一打開泵出口閥(聯鎖自啟泵)

[P]一將手動自動切換開關打到自動位置

M一泵預熱

狀態S2

離心泵冷備用

1.1.2.3.冷備用

a.停用輔助系統

[P]一停預熱系統

[P]一停用冷卻水

[P]—電動機停電

注意

停冷卻水后一定用風將管線及軸承箱、機座、泵體內積

水徹底吹凈,防止凍壞管線及設備

b.隔離

[P]一關閉泵入口閥

6

[P]一關閉泵出口閥(聯鎖自啟泵)

[P]一拆排凝閥、放空閥的盲板或絲堵

C.排空(見C級3.3)

注意

污染環境的介質要用容器盛放,45℃以上介質防止燙傷

液化氣防止凍傷

腐蝕性介質防止灼傷

有毒性介質防止中毒

(P)—確認泵出、入口閥關閉

(P)—確認預熱閥關閉

[P]一打開密閉排凝閥排液

[P]一打開放空閥

[P]一對液化氣泵應稍開排凝閥及排空閥,并用蒸汽掩護排凝閥,防止結霜

(P)—確認泵排干凈

(P)一確認壓力表指示在0位置

狀態S3

離心泵處于冷備用狀態

1.1.2.4.交付檢修

[P]—電機斷電

[P]一出入口閥加盲板

[P]—密閉排凝線加盲板

[P]—密閉放空線加盲板

[P]一預熱線加盲板

(P)—確認排凝閥、放空閥開

最終狀態FS

離心泵交付檢修

最終狀態:

(P)一確認泵已與系統完全隔離

(P)—確認泵已排干凈,排凝閥打開,放空閥打開

(P)一確認電動機斷電

7

C級輔助說明

3.3不論是熱介質還是冷介質,都要隨時密切關注泵的排空情況

泵附近準備好以下設施:

?消防水帶

?消防蒸汽帶

?滅火器

在液化氣泄壓時,緩慢排放

1.1.3正常切換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在用泵運行狀態,備用泵準備就緒,具備啟動條件

1.1.3.1.啟動備用泵

狀態Si

離心泵具備切換條件

1.1.3.2.切換

狀態s2

離心泵切換完畢

1.1.3.3.切換后的調整和確認

a.運轉泵

b.停用泵

最終狀態FS

備用泵啟運后正常運行,原在用泵停用

1.1.3正常切換

B級切換操作

初始狀態So

在用泵運行狀態,備用泵準備就緒,具備啟動條件

初始狀態確認:

在用泵

8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開

(P)一單向閥的旁路閥關閉

(P)一排凝閥、放空閥盲板或絲堵加好

(P)一泵出口壓力在正常穩定狀態

備用泵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關閉

(P)—輔助系統投用正常

(P)一泵預熱(熱油泵)

(P)—電機送電

1.1.3.1啟動備用泵(不帶負荷)

a.啟動電動泵

[P]一與相關崗位操作員聯系準備啟泵

[P]一備用泵盤

[P]一關閉備用泵的預熱線閥

[P]一啟動備用泵電動機

[P]—如果出現下列情況立即停止啟動泵

?異常泄漏

?振動異常

?異味

?異常聲響

?火花

?煙氣

?電流持續超高

(P)一確認泵出口達到啟動壓力且穩定

狀態Si

離心泵具備切換條件

1.1.3.2切換

,[P]一緩慢打開備用泵出口閥

[P]一逐漸關小運轉泵的出口閥

(P)一確認運轉泵出口閥全關,備用泵出口閥開至合適位置

9

[P]—停運轉泵電動機(見離心泵的停泵規程)

[P]—關閉原運轉泵出口閥

(P)—確認備用泵壓力,電動機電流在正常范圍內

[P]一調整泵的排量

[I]一運轉泵最小流量線控制閥投自動

注意

切換過程要密切配合,協調一

致盡量減小出口流量和壓力的

波動

狀態s2

離心泵切換完畢

1.1.3.3.切換后的調整和確認

a.運轉泵

具體操作見6.1.1.1.4.啟動后的調整和確認

b.停用泵

停用泵根據要求進行熱備用、冷備用或交付檢修,具體處置見6.1.1.2.熱備用、3.熱

備用4.交付檢修

最終狀態FS

備用泵啟運后正常運行,原在用泵停用

1.1.4操作指南

1.1.4.1離心泵的日常檢查與維護

a.泵及輔助系統

(1)檢查泵有無異常振動

(2)檢查軸承溫度是否正常

(3)檢查潤滑油液面是否正常

(4)檢查潤滑油的溫度、壓力正常

(6)檢查潤滑油油質是否合格

(7)檢查泄漏是否符合要求

(9)檢查密封的反沖洗是否正常

10

(10)檢查冷卻水是否正常

b.動力設備

(1)檢查電動機的運行是否正常(見電動機規程)

c.工藝系統

(1)檢查泵入口壓力是否正常穩定

(2)檢查泵出口壓力是否正常穩定

d.其它

(1)備用泵按規定盤車

(2)冬季注意防凍凝檢查

1.1.4.2.常見問題處理

a.離心泵抽空的現象、原因及處理

現象:

⑴機泵出口壓力表讀數大幅度變化,電流表讀數波動;

⑵泵體及管線內有僻啪作響的聲音;

⑶泵出口流量減小許多,大幅度變化。

原因:

⑴泵吸入管線漏氣;

⑵入口管線堵塞或閥門開度小;

⑶入口壓頭不夠;

(4)介質溫度高,含水汽化;

⑸介質溫度低,粘度過大;

(6)葉輪堵塞,電機反轉;

⑺熱油泵給封油過大。

處理方法:

⑴排凈機泵內的氣體;

⑵開大入口閥或疏通管線;

⑶提高入口壓頭;

(4)適當降低介質的溫度;

⑸適當降低介質的粘度;

(6)找鉗工拆檢或電工檢查;

11

⑺適當減小熱油泵的封油量。

b.離心泵軸承溫度升高的處理

現象:

⑴用手摸軸承箱溫度偏高;

⑵電流讀數偏高;

原因:

⑴冷卻水不足中斷或冷卻水溫度過高;

⑵潤滑油不足或過多;

⑶軸承損壞或軸承間隙大小不夠標準;

(4)甩油環失去作用;

⑸軸承箱進水,潤滑油乳化、變質,有雜物;

(6)泵負荷過大

處理方法:

⑴給大冷卻水或聯系調度降低循環水的溫度;

(2)加注潤滑油或調整潤滑油液位至1/2?1/3;

⑶聯系鉗工維修;

(4)更換軸承腔內的潤滑油;

⑸根據工藝指標適當降低負荷。

c.離心泵振動產生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原因分析:

⑴泵內或吸入管內有空氣;

⑵吸入管壓力小于或接近汽化壓力;

⑶轉子不平衡;

(4)軸承損壞或軸承間隙大;

(5)泵與電機不同心

(6)轉子與定子部分發生碰撞或磨擦;

⑺葉輪松動;

(8)入口管、葉輪內、泵內有雜物;

⑼泵座基礎共振。

處理方法:

12

⑴重新灌泵,排凈泵內或管線內的氣體;

⑵提高吸入壓力;

⑶轉子重新找平衡;

(4)更換軸承;

⑸泵與電機重新找正;

(6)轉子部分重新找正;

⑺檢查葉輪;

(8)清除雜物;

(9)消除機座共振。

d.離心泵發生汽蝕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原因分析:

⑴泵體內或輸送介質內有氣體;

⑵吸入容器的液位太低;

⑶吸入口壓力太低;

(4)吸入管內有異物堵塞;

⑸葉輪損壞,吸入性能下降。

處理方法:

⑴灌泵,排凈吵鬧體或管線內的氣體;

⑵提高容器中液面高度;

⑶提高吸入口壓力;

(4)吹掃入口管線;

⑸檢查更換葉輪。

e.離心泵抱軸的原因及處理

原因:

⑴油箱缺油或無油;

⑵潤滑油質量不合格,有雜質或含水乳化;

⑶冷卻水中斷或太小,造成軸承溫度過高;

(4)軸承本身質量差或運轉時間過長造成疲勞老化。

現象:

⑴軸承箱溫度高;

13

⑵機泵噪音異常,振動劇烈;

⑶潤滑油中含金屬碎屑;

(4)電流增加,電機跳閘。

處理方法:

⑴發現上述現象,要及時切換至備用泵,停運轉泵,同時通知操作室;

⑵聯系鉗工處理。

f.密封泄漏的原因和處理

原因:

⑴密封填料選用或安裝不當;

⑵填料磨損或壓蓋松;

⑶機械密封損壞;

⑷密封腔冷卻水或封油量不足;

⑸泵長時間抽空;

處理方法:

⑴按規定選用密封填料并正確安裝;

⑵連系鉗工更換填料或壓緊壓蓋;

⑶連系鉗工更換機械密封;

(4)調節密封腔冷卻水或封油量;

⑸如果泵抽空,按抽空處理;

g.離心泵盤車不動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原因

⑴介質凝固;

⑵長期不盤車而卡死;

⑶泵的部件損壞或卡住;

(4)軸彎曲嚴重;

⑸填料泵填料壓的過緊;

處理方法

⑴吹掃預熱;

⑵加強盤車(預熱泵);

⑶聯系鉗工處理;

14

(4)聯系鉗工更換軸承;

⑸聯系鉗工放松填料壓蓋或加強盤車;

h.泵出口壓力超指標的原因和處理原因

(1)出口管線堵;

(2)出口閥柄脫落(或開度太小)

(3)壓力表失靈;

(4)泵入口壓力過高

(5)油品含水太大(密度增大);

處理方法

(1)處理出口管線;

(2)檢查更換;

(3)更換壓力表;

(4)查找原因降低入口壓力

(5)加強且水;

1.1.4.3.機泵運轉中如何換油

a.準備工作:

⑴準備至少兩壺與運轉泵所用型號相同潤滑油;

⑵準備活搬手。

b.操作步驟:

⑴旋轉軸承箱加油孔絲堵,打開加油孔,加注新油;

⑵旋轉軸承箱放油孔絲堵,排放舊油,直至舊油放凈,擰緊放油孔絲堵;

⑶當加注新油油位至油標1/2—2/3,停止加油,擰緊加油孔絲堵;

(4)清理泵體及泵座油污。

c.注意事項:

⑴操作時應謹慎,避免排油過快,加油過慢,導致軸承缺油。

⑴P—901A/B運轉中禁止換油

1.1.21.2柱塞泵、隔膜泵、齒輪泵

1.2.1開泵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柱塞泵、隔膜泵、齒輪泵處于空氣狀態-隔離-機、電、儀及輔助系

統準備就緒

15

1.2.1.1.開泵前的準備

a.泵體檢查

b.潤滑油液壓油投用

c.電機送電

狀態Si

泵具備引入介質條件

1.2.1.2.灌泵

狀態S2

泵具備啟動條件

1.2.1.3.啟泵

狀態S3

泵啟動運行

1.2.1.4.泵啟動后確認和調整

a.泵

b.電動機

c.工藝系統

狀態S3

泵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B級開泵操作

1.2.1開泵

B級

初始狀態So

柱塞泵、隔膜泵、齒輪泵處于空氣狀態-隔離-機、電、儀及輔助系

統準備就緒

適用范圍:柱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始狀態確認:

(P)一泵單機試車完畢

(P)一泵處于冷態,無介質

(P)一聯軸器安裝完畢,防護罩安裝好

(P)一泵的機械,儀表,電氣確認完畢

(P)一泵的入口過濾器干凈并安裝好

16

(P)—潤滑油化驗分析合格

(P)—潤滑油過濾器干凈

(P)一油箱加油至液位正常

(P)—液壓油化驗分析合格

(P)—液壓油裝入油腔

(P)—液壓油油位正常

(P)一泵入口閥和出口閥關閉且與工藝系統隔離

(P)一泵的排凝閥和排氣閥打開

(P)一泵出口安全閥校驗安裝好并投用

(P)一確認泵控制手柄在手動位置

(P)—確認泵調量表處于“0”位置

(P)一電機具備送電條件

6.1.2.1.1開泵前的準備

a.泵體

[P]一拆盲板

[P]一關閉泵的排凝閥

E—關閉泵的排氣閥

(P)一確認泵出口壓力表安裝好

[P]一投用壓力表

b.潤滑油液壓油系統投用

(P)—確認油箱液位正常

(P)—確認液壓油液位正常

c電機送電(見電動機投用規程)

狀態S1

泵具備引入介質條件

1.2.1.2.灌泵------------------------------------------------

[P]一緩慢打開泵入口閥

[P]一打開放空閥排氣

(P)—確認排氣完畢

(P)一關閉放空閥

注意

污染環境的介質排空、排污時要用容器盛放

45℃以上介質防止燙傷

腐蝕性介質防止灼傷

有毒性介質防止中毒

易燃易爆介質防止泄漏

狀態s2

泵具備啟動條件

1.2.1.3.啟泵(參見C級3.)

[P]一投用泵出口壓控返回(如果有)

[P]—全開泵出口閥

[P]一啟動電機(見電動機投用規程)

(P)—確認泵運行狀況

[P]一出現下列情況立即停泵

?嚴重泄漏

?異常振動

?異味

?火花

煙氣

撞擊

電流持續超高

(P)—確認排出壓力(齒輪泵的出口壓力應該穩定;柱塞泵、隔膜泵的出口壓力小幅

振蕩是正常的)

[P]一調整泵的出口流量

注意

啟動前必須全開入口閥、出口閥,打開出口閥后,

應盡快將泵啟動

狀態S3

泵啟動運行

1.2.1.4.泵啟動后確認和調整

a.泵的確認

(P)一確認泵的振動在指標范圍內

(P)一確認軸承溫度和聲音正常

(P)一確認齒輪箱、曲軸箱溫度和聲音正常

(P)—確認潤滑油的液面正常

[P]一調整潤滑油溫度、壓力正常

18

(P)—確認液壓油液位正常,品質合格

(P)—確認泄漏在標準范圍內

b.電動機

(P)—確認電機聲音正常

(P)—確認電機電流正常

(P)一確認電機電機軸承溫度正常

(P)—確認電機轉向正常

c.工藝系統

(P)一確認泵入口壓力穩定

[P]一調整泵出口壓控返回(如果有)

(P)—確認泵出口壓力正常

(P)—確認泵出口安全閥沒起跳

[P]一調整泵出口流量

[P]—若發現流量不正常,則進行以下方面的檢查和確認

?泵體出入口閥泄漏情況

?沖程機構的運行情況

?液壓油系統情況

?出口安全閥泄漏情況

?泵入口過濾網堵塞情況

?柱塞填料環磨損情況

?密封填料泄漏情況

最終狀態FS

泵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最終狀態確認: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壓力正常

(P)一泵出口流置正常

(P)一泵出口壓控返回在調節狀態(如果有)

(P)一動靜密封點無泄漏

19

1.3螺桿泵

1.3.1開泵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螺桿泵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1.3.1.1開泵準備

狀態Si

螺桿泵具備引介質條件

3.1.2灌泵

狀態S2

螺桿泵具備開泵條件

1.3.1.3啟泵

狀態S3

螺桿泵開泵運行

1.3.1.4自起動試驗

狀態S4

螺桿泵自起動試驗合格

1.3.1.5啟動后的檢查和調整

a.泵的檢查

b.電動機檢查

c.工藝系統的檢查和調整

最終狀態FS

螺桿泵正常運行

1.3.1開泵

B級開泵操作

初始狀態So

螺桿泵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適用范圍:

20

電動機驅動的螺桿泵(自吸式,非自吸式)

初始狀態:

(P)一泵單機試車完畢

(P)一泵處于冷態,無工藝介質

(P)一聯軸器安裝完畢,防護罩安裝好

(P)一泵的機械,儀表,電氣確認完畢

(I/P)一泵的自啟動聯鎖校驗合格

(P)—合格的潤滑油、脂已加好

(P)一泵的入口過濾器干凈并安裝好

(P)一泵入口閥和出口閥關閉

(P)—確認電動機完好,停電

1.3.1.1.準備

(P)—確認泵出口壓力表安裝好

[P]一投用壓力表

狀態Si

螺桿泵具備引介質條件

1.3.1.2灌泵

注意

污染環境的介質要用容器盛放,45℃以

上介質防止燙傷

液化氣防止凍傷

腐蝕性介質防止灼傷

有毒性介質防止中毒

[P]一打開泵入口閥

[P]一打開泵出口閥

[P]一盤車

[P]—電動機送電

狀態S2

螺桿泵具備開泵條件

1.3.1.3啟泵

[P]—啟動電動機(見電動機投用規程)

[P]一出現下列情況停泵

21

?異常泄漏

?振動異常

?異味

?異常聲響

?火花

?煙氣

?電流持續超高

[P]一調整泵的出口壓力

(P)—確認泵排出壓力穩定、流量正常

狀態S3

螺桿泵開泵運行

1.3.1.4.自啟動試驗(非自吸泵)

(P)—確認備用泵入口閥,出口閥打開

(P)—確認備用泵電動機送電

(P)—確認備用泵灌泵

[I]一將泵的自啟動聯鎖投自動

[P]一逐漸降低出口壓力至報警值

(I)一確認壓力報警指示燈亮

(P)—確認備用泵自啟動

(I/P)—確認備用泵自啟動時的系統壓力與聯鎖值相符

[P]一調整系統壓力

(I)一確認系統壓力調整至正常,投自動

[I]一解除備用泵自啟動聯鎖

[P]一手動停主泵

(P)—確認系統壓力達到正常

[I/P]—重復試驗,以備用泵為主泵進行聯鎖自啟動試驗

狀態S4

螺桿泵自啟動試驗合格

1.3.1.5.啟動后的檢查和調整

a.泵

22

(P)—確認泵的振動在指標范圍內

(P)一確認軸承溫度和聲音正常

(P)一確認潤滑油油標液位正常

(P)—確認潤滑油溫度正常

(P)一確認泄漏在標準范圍以內

b.電動機

(P)—確認電動機運行正常

c.工藝系統

(P)一確認泵入口壓力穩定

(P)—確認泵出口壓力正常

最終狀態FS

螺桿泵正常運行

最終狀態確定: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壓力正常

(P)一泵出口流量正常

(P)—密封點泄漏在標準范圍內

1.3.2停泵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螺桿泵正常運行

1.3.2.1停泵

狀態Si

螺桿泵備用

1.3.2.2.泵隔離、排空

最終狀態FS

螺桿泵交付檢修

23

B級停泵操作

初始狀態So

螺桿泵正常運行

適用范圍:電動機驅動的螺桿泵(自吸式,非自吸式)

初始狀態:

(P)一泵人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全開

1.3.2.1.停泵

[P]一停電動機

(P)—確認泵無泄漏

(P)一確認泵出口壓力表指示回零

[P]—電動機停電

[P]一做好泵的防凍凝

狀態Si

螺桿泵備用

1.3.2.2.泵隔離、排空

[P]一關閉泵的出口閥、入口閥

[P]一打開排凝閥排液

(P)—確認泵排干凈

(P)一泵出入口閥隔離

最終狀態FS

螺桿泵交付檢修

最終狀態確認:

(P)—確認泵與系統完全隔離

(P)—確認泵處于冷態,無工藝介質

(P)—確認泵放空閥打開、排凝閥打開

(P)—電動機停電

1.3.3正常切換

24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在用泵運行狀態,備用泵準備就緒,具備啟用條件

1.3.3.1.啟動備用泵

狀態Si

在用泵和備用泵同時運行

1.3.3.2.停在用泵

狀態S2

螺桿泵切換完畢

1.3.3.3.切換后的調整和確認

a.運轉泵

b.停用泵

最終狀態FS

備用泵啟運后正常運行,原在用泵停用

1.3.3正常切換

B級切換操作

初始狀態So

在用泵運行狀態,備用泵準備就緒,具備啟用條件

初始狀態確認:

運轉泵

(P)一泵入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閥全開

(P)一泵出口壓力正常

(P)一泵出口流量正常

備用泵

(P)一泵的放空閥關閉

(P)—確認泵出口壓力表安裝好,并投用

(P)一泵體內充滿介質

(P)一泵入口閥打開

25

(P)一泵出口閥打開

(P)一盤車正常

(P)—電動機送電

6.1.3.3.1啟動備用泵

[P]一啟動備用泵電動機(見電動機投用規程)

[P]一出現下列情況停泵

?異常泄漏

?振動異常

?異味

?異常聲響

?火花

?煙氣

?電流持續超高

[P]一調整備用泵的出口流量

(P)—確認備用泵排出壓力穩定、流量正常

狀態Si

在用泵和備用泵同時運行

3.3.2停在用泵

[P]一停原在用泵電動機

狀態S2

螺桿泵切換完畢

1.3.3.3切換后的調整和檢查

a.運轉泵

具體操作見6.1.3.1.5.啟動后的檢查的調整

b.停用泵

停用泵根據要求進行熱備用、冷備用或交付檢修,具體處置見6.L3.2.2

最終狀態FS

備用泵啟運后正常運行,原在用泵停用

1.3.4操作指南

26

1.3.4.1.日常檢查與維護

a.泵

(1)檢查泵的振動是否在指標范圍內

(2)檢查軸承溫度和聲音是否正常

(3)檢查潤滑油油標液位是否正常

(4)檢查潤滑油溫度是否正常

(5)檢查潤滑油油質是否合格

(6)檢查泄漏是否在標準范圍以內

b.電動機

檢查電動機運行是否正常(見電動機投用規程)

c.工藝系統

(1)檢查泵入口壓力是否穩定

(2)檢查泵出口壓力是否正常穩定

(3)檢查泵的回流閥閥位是否正常

2.冷換設備的投用與切除

2.1風機

2.1.1開機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風機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2.1.1.1開機準備

a.軸流式風機

b.離心式風機

狀態Si

風機具備啟動條件

2.1.1.2.風機開機

狀態S2

風機開機運行

2.1.1.3開機后的檢查與調整

27

最終狀態FS

風機正常運行

2.1.1風機開機

B級開機操作

初始狀態So

中中七閏風機空氣狀態一隔離一機、電、儀及輔助系統準備就緒

適用淚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系統風機)

初始狀態:

(P)一風機單機試車完畢

(P)一聯軸器安裝完畢,防護罩安裝好

(P)一空冷器風機皮帶及防護罩安裝合格

(P)一風機的機械、儀表、電氣確認完畢

(P)—合格的潤滑油、脂已加好

(P)一風機的入口過濾網干凈并安裝好

(P)一風機的入口閥和出口閥關閉與工藝系統隔離

(P)—確認風機出口放空閥打開

(P)一軸承箱冷卻水隔離

(I/P)—確認聯鎖試驗合格

(P)一確認風機入口排凝閥打開

(P)—確認電動機完好,斷電

2.1.1.1.開機準備

a.軸流式風機

(P)—確認風機皮帶安裝,松緊適合

(P)一確認可調角風機調節機構鎖緊

[P]一盤車檢查有無刮邊

[P]—電動機送電

b.離心式風機

(P)一確認出口閥打開

(P)—確認入口閥關閉或稍開

28

(I/P)一確認風機聯鎖符合開機條件

[P]一盤車

[P]—關閉風機入口排凝閥

[P]—電動機送電

狀態S1

風機具備啟動條件

2.1.1.2.風機開機

[P]—啟動電動機

[P]一出現下列情況立即停機

?異常泄漏

?振動異常

?異味

?異常聲響

?火花

?煙氣

?電流持續超高

,[P]一打開風機入口口閥(離心式風機)

[P]—關閉放空閥

狀態S2

風機開機運行

4.1.3.風機開機后的檢查和調整

(P)一確認風機振動在指標范圍內

(P)一確認軸承溫度和聲音正常

(P)—確認潤滑油油標,液面正常

(P)—確認潤滑油溫度正常

(P)—確認風機皮帶松緊適度

(P)—確認風機冷卻水正常

[P]—調整風機入口閥、出口閥至合適開度

(P)一確認風機入口、出口壓力合乎要求

(D—確認風機聯鎖投用

29

最終狀態FS

風機正常運行

最終狀態:

(P)一風機入口閥在合適開度

(P)一風機出口閥在合適開度

(P)一風機出、入口壓力正常

(P)一風機出口流量正常

(P)一風機入口排凝閥關閉

(P)一動靜密封點無異常泄漏

2.1.2停機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風機正常運行

2.1.2.1風機停機

狀態Si

風機停機

2.1.2.2.風機備用

狀態S2

風機備用

2.1.2.3.風機交付檢修

最終狀態FS

風機交付檢修

B級停機操作

初始狀態So

風機正常運行

適用范圍

?軸流式(空冷器風機)

?離心式(鼓風機、引風機)

?電動機帶動的

30

初始狀態

(P)一風機入口閥在合適開度

(P)一風機出口閥在合適開度

(P)一風機軸承箱冷卻水投用正常

(P)一風機入口排凝閥關閉

2.1.2.1.風機停機

a.軸流式風機

[P]一停電動機

b.離心式風機

(P)一確認風機出口溫度低于300℃(對于B—251)

[P]一停電動機

狀態Si

風機停機

2.1.2.2.風機備用

[P]一停風機軸承箱冷卻水

[P]—電動機停電

[P]一打開風機入口排凝閥

(P)—確認風機出口放空閥打開

[P]一做好風機的防凍凝

狀態S2

風機備用

2.1.2.3.風機交付檢修

(P)—確認風機斷電

(P)—確認風機處于冷態

(P)一確認風機入口閥關閉

(P)—確認風機出口閥關閉

(P)一確認風機與工藝系統隔離

(P)一確認軸承箱冷卻水隔離

[P]一用空氣置換機體,化驗分析合格

最終狀態FS

風機交付檢修

按照作業票安全規定交付檢修

最終狀態確認:

(P)一確認風機處于冷態

(P)一確認風機空氣置換合格

(P)一確認風機與工藝系統隔離

(P)一確認風機入口排凝閥打開

(P)一確認風機出口放空閥打開

(P)—電動機斷電

2.1.3操作指南

2.1.3.1日常檢查與維護

(1)檢查風機振動是否在指標范圍內

(2)檢查軸承溫度和聲音有無異常

(3)檢查潤滑油油標,液面是否正常,補油杯液面是否正常

(4)檢查潤滑油溫度是否正常

(5)檢查風機皮帶松緊是否適度

(6)檢查風機冷卻水是否正常

(7)調整風扇角度是否滿足工藝要求(可調角度空冷器風機)

(8)檢查風機入口、出口壓力是否合乎要求

(9)檢查電動機的運行情況(見電動機操作規程)

2.1.3.2.常見問題處理

a.軸承箱劇烈振動

原因

(1)風機軸與電機軸不同心,聯軸器裝歪;

(2)機殼或進風口與葉輪摩擦;

(3)基礎的剛度不夠或不牢固;

(4)葉輪鉀釘松動或葉輪變形;

(5)葉輪軸盤與軸松動,聯軸器螺栓松動;

(6)機殼與支架、軸承箱與支架、軸承箱蓋與座等聯接螺栓松動;

(7)風機進出氣管道的安裝不良;

32

(8)轉子不平衡;

(9)風機葉片磨損,

b.處理方法

聯系鉗工處理

b.軸承溫升過高

原因

(1)軸承箱劇烈振動;

(2)潤滑油、脂少

(3)潤滑油、脂變質,含有過多雜質;

(4)軸承箱蓋、座聯接螺栓之緊力過大或過小;

(5)軸與滾動軸承安裝歪斜,前后二軸承不同心;

(7)滾動軸承損壞。

處理方法

(1)聯系鉗工處理

(2)添加潤滑油、脂

(3)更換潤滑油、脂

(4)聯系鉗工處理

(5)聯系鉗工處理

(6)聯系鉗工處理

1.1.32.2換熱器

2.2.1投用

A級操作框架圖

初始狀態S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