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月考卷四_第1頁
2022-2023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月考卷四_第2頁
2022-2023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月考卷四_第3頁
2022-2023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月考卷四_第4頁
2022-2023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月考卷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

月考卷四

(本卷滿分100分,完成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宮網嵋嘴螺魚一娜不振B.嘮唾唾碰睢睡闌家歡樂

C.海浜檳榔像相鬟發蒼蒼D.覬覦磐見靚妝筆力蒼勁

2.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拼音填在橫線上正確的漢字是()

“揚州八怪",棄繁rbng,就簡純,辟氣象:鄭燮《竹石圖》,疏密有致,頗堪珍

賞;金農《墨竹圖》,以書法入畫,雅趣橫生;李鰻《竹筍圖》,筆法純熟,生意Wng

然。這與當時風mi藝壇卻有恢/厭無生氣的畫風形成鮮明對比,奏響了波IWn壯

闊的中國畫復興的序曲。

A.榮盎靡瀾B.冗盎靡瀾C.榮盎靡闌D.冗盎糜瀾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綠色星球上,著幾塊色彩斑斕的陸地,那是地球上的五大洲。

②真誠,它幫助我們創造金色的人生。

③在媒體的下,某一時期有某一本書特別暢銷,談論它顯得特時髦,插不上嘴顯

得特落伍。

A.鑲嵌嚴守指導B.鑲嵌恪守影響

C.分布恪守指導D.分布嚴守影響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小說《潛伏》的作者龍一說:謝若林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所從事的職業是危險的職業,

他在火中取牙,兩邊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人,他就是危險的了。

B.候機大廳里的乘客已經形單影區,只有清潔工在角落里做保潔,大多數服務員和會講漢

語的職員都下班了。

C.香港導游涉嫌辱罵拒絕購物的內地游客致使發生毆斗的事件出現戲劇性發展,涉事游客

昨日改稱是一場誤會,一切皆因沒有與導游仔細溝通而起,雙方現已小曾南嫌。

D.法新社報道,法國10日宣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吁“無核武世界”很久以前,法國就

已開始削減其核武器。巴黎對奧巴馬的講話不屑:顧。

5.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組是(.)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莫過于對環境危機的發現,O,O

當“拯救地球”成為全世界的共同呼聲,環境問題便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成

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天”大的問題。

①從畏懼自然到征服自然,我們的祖先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終于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3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上的根本性轉折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

6.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

A.微博上,不同群體表現出來的特征各異:“70后”好為人師,制造深度話題;“80后”從

不袖手旁觀,參與度較高;“90后”則基本上是娛樂。

B.“最美司機”吳斌用大愛闡釋了生命的價值:76秒,吳斌用生命履行了職責。76秒,吳

斌用平凡成就了偉大。76秒,吳斌用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

C.“冰塔兒”既簡潔又生動,把葫蘆形容得晶瑩可人(不管是山楂還是亭葬)。

。徐悲鴻熟練地運用解剖、透視、和記憶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動物最為傳神的瞬間,把

貓的嬌敏、牛的敦厚、鷹的雄健描繪得淋漓盡致。

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語文與歷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學語文,也在學其他學

科;學其他學科,也在學語文。

B.《二泉映月》自始至終讓人感受到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想情感,同時,

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也讓人嘆為觀止。

C.生長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西部的胡楊林是一種特別耐旱的樹種,盡管那里干旱少雨,但

一到夏季,胡楊總是郁郁蔥蔥的。

D.通過閱讀文學經典,與文學大師進行精神的對話和心靈的溝通,對我們的終身學習和發

展將產生極為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中,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貫命名的。《游褒禪

山記》是其中的名篇。它不是一般的游記,而是一篇在記游的基礎上說理的散文。

B.蘇軾,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名列其中

的宋代詩人還有:蘇洵、蘇轍、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五位。

C.“風騷”一詞起源于《詩經》和《楚辭》。“風”是《詩經》中傳統的十五國風,“騷”指

楚辭開創者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風騷”并稱,后來成了文學的泛稱。

D.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與其子王獻之書法造詣皆深厚,父子二人并稱為“二

王”。

9.臺灣詩人余光中參加一次文藝大獎頒獎儀式,獲獎者大都是黑發晚輩,只有余光中是白

發老者。余光中風趣睿智的致辭贏得了滿堂喝彩,他的致辭是()

A.我這老頭子能與年輕人一同獲獎,首先感謝評委的公正,一視同仁。

B.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年輕人能趕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雖然是個老頭子,但我的心態年輕,我永不服老,所以能與年輕人同臺獲獎。

D.一個人年輕時同老頭子一同獲獎,表示他已經成名。可年老時還能同小伙子一同獲獎,

說明他尚未落伍。

10.判斷下列各句所用修辭方法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

②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義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③在沒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無從知道海港

已經非常臨近。

④大自然有時也會向她的兒女開戰,在她那溫柔美麗的外表下面還隱藏著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擬人B.擬人反語比喻比喻

C.比喻反語比喻擬人D.擬人引用排比反語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6分)

11.完成下列名句。

①君子性非異也,。

②,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③橫眉冷對千夫指,O

④,不盡長江滾滾來。

12.書寫任何一種便條時,都必須包括、正文、署名、日期四個基本要素。

13.《拿來主義》選自o

三'閱讀題(34分)

(-)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

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日:“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篋,由也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知?”

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

14.對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侍坐侍:伺候,在旁邊陪著。B.且知方■也方:義,道理。

0席則曰居:居住。D.異乎三子者之撰撰:陳述。

15.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如其禮樂,以俟君子。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則非邦也與?D.鼓瑟希,鏗爾。

16.下面和其他三項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項是()

A.則何以哉?B.風乎舞零,詠而歸。

C.不吾知也。D.赤,爾何如?

17.對“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一句翻譯最為準確的一項是()

A.因為我年齡比你們大一天,不要我事事為你們服務。

B.不要因為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就讓我事事為你們服務。

C.因為我年齡比你們大一寫,不要事事和我對著干。

D.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齡大一些,就有話不說了。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21題(18、19小題各5分,20、21小題各6分,共22

分)

過去的故事

半幅窗簾暫時隔開塵世喧囂,三架兩架插滿了線裝洋裝舊書的書架使人油然而生出一

種回歸歷史的感覺,那里面密密麻麻記滿了過去的故事。偶然翻開一本書,書名卻是三個

沉甸甸的字“追問錄”,小引寫道:“向世界追問她的真面目,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項價值,

我又怎敢輕易放棄?”其實該追問的是歷史,我們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蟬脫殼似的換脫歷

史,而我們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葉落歸根似的把自己交還給歷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過去的故事,人在時間里生活就擺脫不了歷史,它好像是人在月

夜里行走時身后拖著長長的影子,我們沒有辦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沒有辦法不追問歷史。

過去的故事寫進書里。書并不等于故事,就說二十四史吧,其中剪去了多少甘苦,刪

去了多少悲歡;故事也不等于歷史,文字已把過去的故事里活生生的精神釘成了死板的紀

事,仿佛看訃告和悼詞難以還原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故事,訪問演

出只好用心體驗,帶著自身的經歷細數身上的舊痕。在這種將心比心的體驗中,歷史成了

傳統,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故事連成了一片,這時我們可以開始歷史的追問。

過去的故事太多,治亂盛衰之間,有理不清的頭緒,道不盡的酸辛:清規戒律給手上

腳上勒出了繩印,天理人欲在心底深處留下了痕迷,弦管梵音讓人們沉湎于盛世的追憶,

堅船利炮使人們猛醒于衰世的教訓。三皇五帝、漢唐宋明,又在今人心中彌漫成如煙往事,

如海心湖。最令人愴然的不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往矣"的時間流逝,而是遙想“風

流人物”時那種難以言說的酸甜苦辣齊集心頭。電視上在演《唐明皇》,屏幕中三千宮女,

霓裳羽衣,競說不出是艷美大唐盛世的奢靡風流,還是哀嘆天寶皇帝的有命無運。

清末幾個讀書人看了西洋情事后再讀中國書,就從《周禮》中看出歐羅巴文學政教來

自老子西出流沙時的遺教,從《墨子》中看到西人光學、重學、機械之學乃至聯絡旗語都

只是拾中國人牙慧。這樣,過去的故事不免就成了走夜路唱的歌詞或臨陣時念的咒語。不

過,若要追問歷史,問自己從何來,往何去,大抵還是收起這一套為好。過去的故事有的

雖然不那么賞心悅目,但若追問出了不那么賞心悅目的歷史,卻也能有快樂,這快樂乃是

因為知道自己的“根”,中國的“根”。

尋根,有根才會有枝繁葉茂。忘記了根叫作忘本,一個民族的根在歷史中。有一首詩

說,歷史像人的掌心,“一只掌/皺縮成一幅古輿圖/覆你多皺的前額/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

緒”。既然抽刀斷水水更流,何不讓歷史的河流暢快地流過額頭?既然過去的故事總像影子

隨人走,何妨回頭看看這影子的長短肥瘦?“五千年沉重的思緒”被歷史挾裹著印進了書

冊,但它未必肯安安靜靜地枕著書架任憑塵落蟲蛀,卻時時來人們心中拷問靈魂,當我們

翻開書頁的時候,它就會出現在眼前,我們隨著它追問歷史,歷史也隨著它追問我們。

通過追問歷史,我們讓過去的故事償還我們的精神債務。歷史追問我們,是替后代問

一問我們又償還了多少精神債務。一代代地欠債一代代地還債,在這一代又一代的連鎖債

背后,就留下了無數“過去的故事”。

18.文章開頭引用《追問錄》中的話有何作用?

19.作者反復強調要追問歷史,理由是什么?

20.說說引用詩句“一只掌/皺縮成一幅古輿圖/覆你多皺的前額/覆你五千年沉重的思緒”的

作用。

21.作者提到了哪些過去的故事?又引發了哪些思考?

四、應用文寫作(10分)

22.張振豪2019年3月16日參加了在石家莊體育館召開的大學生人才招聘會。他今年7月

1日將從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新聞采訪專業畢業。在校期間,專業成績優秀,并且多

次參加校外采訪活動,有8篇新聞稿在校刊上發表,有1篇人物專訪在《河北經濟日報》

第4版發表。他想應聘河北日報社的記者。

請你以張振豪的身份向河北日報社寫一篇求職信。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30分)

23.閱讀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

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

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

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詩歌

外,文體不限。

參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Aque,jue,gui,jue;Bke,ke,ke,he;Cbin,bing,bin,bin;Dji,jin,j

ing,jingo

2.B

3.B

4.A解析:火中取栗: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獲。此處誤

用為“從危險的環境下獲得利益”的意思了。B、C、D三項使用正確。形單影只:形容孤

獨,沒有同伴。冰釋前嫌: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被解除。不屑一顧:形容極端輕視。

5.C解析:從句子間的內在聯系即可判斷出答案是C。

6.A解析:B中間的兩個句號改為分號,這樣整個句子顯得層次分明;C”不管是山楂還是

孽養”注釋“葫蘆”,應該緊跟在“葫蘆”后;D頓號與“和”兩者不能同時使用。

7.A解析:B句式雜糅,去掉“也讓人嘆為觀止”或者去掉“展示了";C主語“胡楊林”

和賓語“樹種”不搭配;D缺少主語,可在“對我們”之前添加指代詞“這、

8.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