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
第三章無我們周④的材曲
第1課《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
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
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
用幾種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實驗記錄表。
教師準備:紙盒、玻璃杯、木塊、布、鑰匙、塑料杯。
學生分組實驗準備:紙:餐巾紙、普通白紙、卡紙等各類紙;玻璃;小玻璃
片、小玻璃瓶等玻璃制品;木頭:木塊、積木;纖維:幾塊不同的布、紅領巾、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衣服;金屬:鐵釘、鑰匙、回形針、圖釘?shù)龋凰芰希簥A子、塑料小藥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帶來了一個百寶盒。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那誰能先告訴大家,這個盒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書:紙)
盒子里到底裝著什么呢?現(xiàn)在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打開看看他們的真面目。請
一位同學上來打開百寶盒,依次拿出六樣物品,其他學生說一說它們各是什么物
品,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玻璃杯、木梳、鐵釘、塑料杯、布)(師隨機板書:玻
璃、木頭、金屬、塑料、纖維)
2.揭示課題
我們周圍的物體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這6種材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
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觀察研究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課題:我們周圍的材
料)
【設計意圖】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導入,更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觀察探究
活動一:我們知道的材料
1.師;我們來玩?zhèn)€游戲“猜一猜”。請根據(jù)電腦小博士的語言描述,猜猜是
剛才我們所說的六種材料當中的哪一種,你們有信心嗎?(PPT出示金屬、木頭
的特性)
師:同學們很厲害,一下子就猜對了。現(xiàn)在老師考考你們,能不能像電腦小
博士那樣用簡單、適當?shù)脑~語來描述其它4種材料的特性呢?你們愿意接受這個
挑戰(zhàn)嗎?
2.小組商量選擇哪種材料研究
3.師: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材料,大家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來研究。在活動
開始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PPT展示:活動要求)
(1)仔細觀察材料,用感官或其它方法研究它的特性。
(2)小組分工合作,用簡單的詞語描述它們。
2/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3)活動完后,把材料送回原位,準備匯報。聽明白了嗎?
材料的特性
第組
材料特性
金屬
木頭
紙
塑料
玻璃
纖維
4.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5.交流匯報。
6.小結:同學們小組合作找到了那么多材料的特性,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充分地和材料接觸,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材料的特性,
重新確定對材料的認識,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
活動二:調查身邊的材料
1.觀察我們身上的物品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對材料有了初步的認識。其實,我們每位同學的身上就
藏滿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身邊的一些物品,看看它們是由哪
些材料做成的。(PPT出示表格)
我們身上的物品
物品名稱可能使用的材料
校服纖維
拉鏈塑料、金屬
鑰匙金屬
扣子塑料、金屬
發(fā)夾纖維、塑料、金屬
師:活動前,老師有幾點觀察要求(PPT出示)觀察要求:
(1)先觀察再記錄(觀察時要按一定的順序)。
(2)小組分工合作,邊觀察邊記錄到實驗記錄單中。
(3)碰到不認識的材料,請用“?”作出標記。
(4)注意小組內交流要輕聲。
3/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5)討論結束后,請快速坐好。
交流匯報。(教師相機PPT出示)
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fā)現(xiàn):一種物品可以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
2.觀察書包里的物品和教室里的物品
師:觀察完了我們身上的物品,讓我們再來看看整天陪在我們身邊的書包和
學習的場所教室里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PPT出示小調查)調查要求:
(1)先觀察再記錄(觀察時要按一定的順序)。
(2)小組分工合作,邊觀察邊記錄到實驗記錄單中。
(3)對于難以判斷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請用“?”作出標記。
(4)比一比哪個小組記錄的物品更多,更完整。
(5)小組完成后請快速坐好。
3.生分組調查。
4.生交流、匯報。
5.師:這一小組調查了多少種物品?這些物品中,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制
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
6.小結:通過大家的尋找觀察,我們知道了: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
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設計意圖】學生在研究大量材料,對材料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展開這個調
查活動,加強對材料的認識。
三、拓展延伸
1.師:材料的種類其實很多,除了我們今天探究的這6種外,你們還知道
有哪些材料?(結合PPT圖片展示)
師介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還發(fā)明了許多材料,如納米材料、高分
子材料、超導材料,它們的性能更好,作用更大,這就需要我們去了解它們,以
便更合理地運用它們。當然如果同學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不斷地觀察研究,將來一
定可以研制出更多性能更好,作用更大更經(jīng)濟更實惠的新型材料。
2.說一說:學了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3.課后思考:你們知不知道這6種常見的材料哪種最硬呢?我們下節(jié)課在一
起探究。
【板書設計】
4/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我們周圍的材料
紙玻璃
金屬纖維
塑料木頭
5/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2課《哪種材料硬》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該課選自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時。該節(jié)課主要教授學生了解物
質的性質一硬度及檢測硬度的方法一刻劃法,并通過觀察方式介紹了金屬的一些
特性,其中刻劃法的學習是該冊第6課時的基礎,也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
課時比較巖石硬度的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可以運用刻劃法來比較
材料之間的硬度,用科學詞匯描述金屬的性質,并了解金屬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學情分析】
在前期對學生進行前概念調查過程中,學生對硬度比較的方法有一些初步了
解,如砸、折等,在原有的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到刻劃法的優(yōu)點。本節(jié)課是學生
第一次接觸探究實驗,學生在觀察比較及實驗方面能力都薄弱。在教師引導下,
能通過感官及簡單工具了解材料的硬度性質,并能用語言制定出簡單的探究計
劃,規(guī)范和指導其操作。學生第一次在科學中接觸兩兩比較表格(復式表格),
理解表格含義存在難度,比較表格中內容得出結論也存在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硬度大的材料可在硬度小的材料中留下痕跡。
2.金屬具有:光澤、導電、導熱、堅硬及延展的特性。
科學探究:
1.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設計簡單的探究方法比較物質之間的硬度特性。能通
過統(tǒng)計圖表整理分析并得出結論。
2.通過感官,使學生能觀察并描述金屬的特性。
科學態(tài)度:
1.通過比較物質的硬度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6/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2.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3.了解到金屬特性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硬度探究方案,了解物質之間的硬度特性。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硬度的探究方案,知道刻劃法可做為比較材料硬度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PPt展示實驗框架及基礎圖片等信息,鐵釘、塑料尺、木條、卡紙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我們周圍有那些材料?
導入:這些材料,它們有些什么樣的性質呢?
二、比較硬度
1.比較海綿和橡皮和木頭的軟硬,
課件出示海綿和橡皮,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2.比較卡紙、木頭、鐵釘、塑料尺的軟硬(課件出示動畫)
預測: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試著想出一種研究的辦法。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
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qū)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
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怎樣能劃出痕跡。
④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7/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jù)學生回答、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提示)
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
⑵用力適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J”,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
打“X
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⑸根據(jù)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哪種材料最硬?
(6)實驗完成,由小組長把器材放歸實驗桌的中間。
⑤學生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單。
⑥匯報實驗結果,小結。
三、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課件圖片)
金屬看起來是什么樣的?
可以拉成絲或打成薄片嗎?
金屬還有哪些特性?
1.易傳熱2.能導電3.延展性4.有金屬光澤
小結:(填寫氣泡圖)
金屬的種類很多,你能說出哪些金屬的名稱?
四、飲料罐的故事
1.動畫了解一個飲料罐的生產過程
2.討論
①生產鋁罐需要經(jīng)過哪些過程?主要利用了金屬的什么性質?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過程中,要消耗哪些資源,會產生哪些問題?
③喝完飲料后的空鋁罐,我們該怎么處理呢?
五、總結全課: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8/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哪種材料硬
比較硬度:刻畫法鐵釘〉塑料尺〉木條〉卡紙
特性: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能導電、易傳熱、堅硬……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3課《比較韌性》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學生們剛接觸到科學實驗不久,所有如何
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和觀察探究能力,是本課的重點。他們思維活躍,好勝心強,
勇于探究,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他們的主體性得到發(fā)展。把學習科學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
時間和空間自由的進行自主探究。利用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出生動活潑、
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通過創(chuàng)新教具,讓學生在對比實驗中更深刻的體會到不同
材料的韌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
性。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增
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
9/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教學準備】
1.寬度、厚度、長度一樣的塑料條、鐵條、木條、卡紙條各一根
2.50克鉤碼8個。
3.重物一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韌性的認識
(一)激趣引入
(二)認識韌性
1.課件出示:小姑娘跳舞、運動員撐桿跳的圖片,感受韌性。
2.小結:材料能夠彎曲變形,但是卻不會斷裂。我們就把這種材料受力后能
變形,但不斷裂的性質叫做韌性。
3.揭示課題:不同的材料它的韌性相同嗎?今天我們就來想辦法研究不同
材料的韌性。
(三)感受韌性
二、比較不同材料的韌性
1.(老師出示四種材料:鐵片、木條卡紙條塑料條)這四種材料哪一
種的韌性更好呢?猜猜看!
2.了解教材中的實驗過程。
3.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
哪種方法更科學。在做科學實驗時,為了做到更科學、更公平地比較幾種材
料的韌性,我們就必須控制這些材料的其他條件相同,觀察這四種材料,他們有
哪些地方相同?(生回答:長度、寬度、厚度、形狀等)那我們就可以比較這幾
種材料在其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誰的韌性更強一些?我們就來做個比較實
驗。
10/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4.實驗步驟:
①木條、卡紙條、鐵片、塑料條分別伸出桌面30厘米,用重物壓住。
②在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別掛上1個相同的鉤碼,看看它們彎下去了多少,把
彎曲程度的大小記錄下來。
③再掛2個,記錄下彎曲的程度。.
5.交流實驗結果。
6.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四種材料誰的彎曲度比
較大呢?誰的韌性更強?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師小結。
三、認識塑料
1.師介紹:
在生活中人們就常常利用材料的不同韌性這個特點來制作各種不同形狀的
物品。其中塑料就是一種韌性比較強的材料,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成的?想一想這些物品用塑料來做
有什么優(yōu)點?
3.引導學生認識塑料除了韌性這一特點外,還具有不導電、防水、傳熱慢、
可塑性、透明等特點。
四、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1.通過閱讀課本知識,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以
及塑料可以循環(huán)使用。
2.認識可回收標志,進行環(huán)保教育。
3.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認真閱讀課本53頁塑料制品加工示意圖,寫一篇科學小童話:《塑料瓶變形
記》。有條件有興趣的同學試著動手做一做。
【板書設計】
比較柔韌
從柔韌好到差排列:塑料、木頭、金屬
優(yōu)點:不易生銹、輕、絕緣、耐腐蝕、柔韌、易燃燒重新塑形
11/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缺點:容易老化、易燃燒產生有毒氣體、不易分解、污染環(huán)境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4課《它們吸水嗎》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紙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頭也能吸水,塑
料和金屬卻不太能吸水,學生們也已經(jīng)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語
言表達上還存在著表達不準的現(xiàn)象,本課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們意識到材料的特性
是與它們的構造相關聯(lián)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紙、木頭、塑料、金屬四種材料中紙的吸水性最強,通過學習知道紙是
由纖維組成的,纖維之間有許多空隙,這也是吸水能力強的原因并明確不同的
材料吸水性是不同的。
能力目標:
能用實驗、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吸水性,運用放大鏡觀察紙的構造,將紙
的吸水特性與紙的纖維與紙的構造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
情感目標:
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初步意識到我們可以用觀察
和測量的方法認識材料的物理性質。
【教學重點】
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能完成造紙活動。
【教學難點】
12/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通過比較能發(fā)現(xiàn)紙的吸水性與材料的結構有關。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幾種常見材料的硬度、柔韌性,今天老師
又帶來了它們。PPT出示四種材料照片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研究材料的吸水性,你認為這四種材料它們吸水嗎?
板書課題
生:紙肯定吸水,木頭也有點,金屬和塑料不會吸水。
師: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生2:……
二、四種材料的吸水性
師:老師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試了試,還把照片拍下來了。你
看:
PPT出示5分鐘照片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哪些材料比較容易吸水?
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
生:紙的吸水性最強。木頭有點吸水,金屬和塑料好像沒有吸水
師:為什么?你有什么依據(jù)?
生:因為紙都濕透了
師:怎樣看出它濕了?這說明什么?那其他的呢?
生:那個顏色深一點的比較大
師:哦,顏色深一點是浸濕的部分,這部分的面積比其他材料……
生:大
13/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師:原來我們可以用浸濕面積來判斷吸水性的強弱。(出示PPT)
生:...
師: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紙的吸水本領強?
生:...
師: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從側面去觀察水滴的變化。一般我們很少關注這個。
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PPT)
生:水滴越來越小了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
師:同學們真厲害,水滴形狀也是一個可以觀察吸水性的現(xiàn)象。當然,我們
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
三、四種紙的吸水性的研究
師:咦,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四種材料中紙比較容易吸水,那不同的紙,它們的
吸水本領會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PPT出示四種紙)它們分別是卡紙、紙巾、報紙、打印紙。這四種紙,
誰的吸水本領最強呢?請你給它們排排隊吧?
師:大家的記錄單在抽屜里,趕緊拿出來,把自己的猜測寫在記錄單上,再
想想你的理由是什么?寫完的請馬上舉手
學生記錄
師:誰來說說看?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覺得紙巾排第一,然后是報紙,再是打印紙,最后是卡紙,因為紙巾
最軟
師:哦,你是根據(jù)軟硬來排序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我覺得報紙是第一,因為我印象中有次滴水它吸得非常快。
師:原來你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排的,這也是一個方法。
生3:……根據(jù)厚度來排的,紙巾、報紙、打印紙、卡紙,卡紙最厚排在最
后。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種不同的猜測,好像都很有道理,那這四種紙的吸水本
領到底怎樣呢?我們只能試一試了,那這個實驗要怎么做呢?
生:可以把紙都放在水里,再拿起來,看哪一種吸的水多。
生:可以在紙上都滴一滴水,然后看著它
14/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師:看什么呢?
生:看浸濕的面積或者水滴的形狀
師:方法很多,但因為時間關系,那我們只選擇其中的一種,用滴一滴水的
方法。
那為了這個實驗的公平性,滴水的時候注意什么呢?
生:要同時滴下去,滴的量要一樣。
師:說得真好!為了保證同時滴,同學們實驗的時候可以輕聲地發(fā)出口令:
123滴。為了保證滴的量一樣,我們統(tǒng)一都滴一滴水,那滴在紙的哪里呢?
生:中間
師:嗯,這個位置不錯,滴出一滴可不是這么容易的,所以老師給大家準備
好了一個實驗板。
PPT出示。
師:這個實驗板的上面是用來實驗的四種紙,下面呢有一個試滴區(qū),這個試
滴區(qū)就是讓同學們先在這里練習一下的,每個人先在自己的小方框中滴一滴水,
再四個人一起同時各滴一滴水,試兩次之后,在上面實驗紙上開始實驗。明白了
的請舉手。
師:如果還不明白的,請看活動指導。PPT出示
師:當然,千萬別忘了記錄,請看記錄單(PPT出示),請大家把一滴水在
紙上的變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如果你選擇記錄浸濕面積的變化過程,
請在浸濕面積后面打勾,如果你選擇記錄水滴側面形狀的變化過程,請在水滴形
狀后面打勾,如果你還有其他方法,請寫在橫線上。
有問題嗎?
生:...
師:每個小組快速討論出一種方法,并在你們選擇的方法后打好勾,討論好
了馬上用坐姿告訴老師。
師:第N小組動作真快,很會合作!接下來的實驗,就要比一比,哪個小組
觀察地最仔細,記錄地最詳細了。請材料員領材料。
學生活動。
師擊掌聲示意上交材料。
師:請材料員上交材料,大家整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填寫好實驗后的排序,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自己的記錄單和大家分享。
生:……(每一種紙的變化過程,這說明什么?)
師:嗯,你記錄的是浸濕的面積,從你的實驗現(xiàn)象中你發(fā)現(xiàn)了吸水性最強的
15/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是……實驗結果和你原來的猜測有什么不同?(板書)還有補充嗎?還有沒有用
水滴形狀來記錄的?
生2:……
師:除了這兩種,還有沒有用文字來記錄的?
生:...
師:那有沒有同學跟剛才這些同學的排序不一樣?
生:...
師:跟第一種排序一樣的小組請舉手。跟這一種排序一樣的小組請舉手。
師:看來第一種贊成的比較多,這是怎么回事啊?同樣的紙,同樣的實驗操
作,怎么會不一樣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實驗板。
師:先看這個小組,你們有什么看法?
生:...
師:問題出在哪里?
生:...
師:不公平的實驗數(shù)據(jù),我們還要不要?
生:不要!
黑板上擦去錯誤的排序。
四、紙的觀察
師:看來,只有真正做到了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做到了公平實驗,才能得出真
正的科學結論來呢。通過我們大家的一起努力,發(fā)現(xiàn)了吸水性最強的是……,最
弱的是……,那同樣是紙,為什么它們吸水性不同呢?你覺得這是怎么回事?(吸
水能力最差的打印紙比卡紙軟,也比卡紙薄呢,為什么它的吸水能力這么差呀?)
生:........
師:同學們有很多的想法,驗證想法有沒有根據(jù),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就
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些紙吧。
(PPT出示,同時撕一張紙,邊講解觀察撕開的邊緣。)請大家用放大鏡仔
細觀察四張紙撕開的這一邊,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請材料員領取這個小碟子。
學生活動
師擊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一些細細的毛
師:你們呢?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
16/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師:是呀,只要仔細觀察,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這些小細毛,這叫做紙纖維,紙就
是由這些細小的纖維疊加在一起組成的。
師:它們的紙纖維有什么不一樣?
生:有些長有些短
生:有些多有些少
師:為了觀察得更仔細些,我用顯微鏡拍下了紙巾和打印紙的紙纖維。
PPT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豐富:打印紙的邊緣和紙巾比起來短,看起來密密麻
麻的,它們疊加在一起后就特別緊,特別密……有空隙,)你覺得這和它們的吸
水本領有什么關系?
生:...
師:紙纖維在疊加的時候會有留出一些空隙,水都是被吸到這些空隙中來了,
紙巾纖維空隙特別大,紙巾的吸水本領強,而打印紙的纖維空隙比較小,所以吸
水本領就比較差。
五、造紙術
師:一張小小的紙中蘊含著大奧秘,而且紙在我們生活中運用得十分廣泛,
那你知不知道造紙術是誰發(fā)明的?
生:蔡倫
師:那紙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生:木頭
師:是呀,我們古人就是用木頭做原料來造紙的,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看
一下:
六、課外拓展
知道了古人怎么造紙的,你想不想擁有一張自己造的紙嗎?
參考書上自己嘗試著在家里造一張厚薄均勻的紙,我們比一比誰造的紙最美
觀,下節(jié)課記得一定要帶過來。
17/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5課《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生活常見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生活經(jīng)
驗,但對于材料的特性是混淆不清的,通過本課的研究與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科
學概念有初步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常見物理材料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
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以及豐富對木頭特性的了解。
2、掌握一種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一一實驗法,感受實驗驗證的重要性。
3、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
性。
【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特性
的能力。
【教學準備】
18/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烏鴉喝水
展示烏鴉喝水的圖片,說一說圖片說的是什么故事?用樹枝行不行?為什
么?
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認識并預測
逐一出示鐵夾子、回形針、樹枝、積木塊、塑料片,請學生說一說它們是由
什么材料做成的?猜一猜,它們在水中的沉浮。
2.驗證
提問:你們的猜測是對的還是錯的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來驗證呢?
提出兩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兔鉀Q。
多媒體展示問題:
1)怎樣來判斷物品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
2)如何把物品放入水中?
學生討論、匯報。
多媒體展示并實物演示:
1)如果物品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體不能碰
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2)將物品輕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多媒體展示溫馨提示:
1)按照順序一個一個測試材料,一種材料測試完以后即取出,再進行下一
種材料的測試。每種物品可多試幾次,注意做好記錄(用I、t表示沉、浮)。
2)做實驗時請同學們輕拿輕放,防止水滴濺到桌面上。如果桌面有水,請用
抹布擦干凈。
3)聽到音樂響起時,馬上停止活動。比一比哪個小組能安靜、有序的完成
19/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實驗。
小組實驗,老師巡視。
學生交流匯報。
提問:當預測與實驗結果不一樣時我們應該相信哪一個?
多媒體出示伽利略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和試驗中得來。
3.得出實驗結論
提問: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物品的沉浮跟什么有關?
多媒體展示實驗記錄單。
總結:物品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物品的材料有關,生活中大部分金屬材料在
水中大都容易沉,木頭、塑料類材料在水中大都容易浮。
提問:如果你是烏鴉,你可以用什么代替石子?
三、認識木頭
1.認識木頭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木頭的又一特性一一在水中是浮的,除了這些特
性外它還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接下去我們來進一步
認識木頭這種材料。
提問1:同學們知道我們周圍有哪些東西是木頭做的?
提問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木制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利用了木頭的什么
性質?
多媒體展示圖片:木柱、木質工藝品、木船、藤條編制的籃子、火柴、有花
紋的木圓珠。
小結,完成書上的氣泡圖。出示課件中的氣泡圖。
2.節(jié)約木材
木頭的作用這么廣泛,所以人們離不開木頭,現(xiàn)在就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嚴重的
問題。
課件出示一次性筷子、賀卡每年浪費的木材量。
提問:同學們有什么要說的?
多媒體出示節(jié)約資源的宣傳口號,生齊讀。
【板書設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像金屬類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頭、塑料類材料制成
20/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浮。
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物體的材料有關。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6課《磚瓦和陶器、瓷器》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磚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第
六課。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jīng)會運用一定的方法檢測材料的硬度、沉浮情況、
韌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礎上給學生研究磚瓦和陶瓷的性質打開了一扇窗
口,本課主要安排了兩個教學內容:第一,研究磚瓦和陶瓷的性質。通過感官觀
察和借助工具觀察兩種方法來對材料進行研究。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磚瓦陶瓷
的過程,通過對黏土的觀察知道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會經(jīng)歷改變。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觀察方法,但卻缺乏知識擴展和遷移的能力,
非常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和啟發(fā)。
對于本課教學的內容,學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磚
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卻很少有同學進行過全面的觀察和分析,而在這之前,學
生已經(jīng)會運用一定的方法檢測材料的硬度、沉浮情況、韌性吸水性等特性,本節(jié)
課將提供磚瓦、陶器、瓷器讓學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質,是前面幾課學習成
果的運用,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檢測學生前面5課的學習情況。
【教學目標】
21/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會經(jīng)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性能。
過程與方法:
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新的情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磚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質
【教學難點】
會利用學過的方法判斷磚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前面幾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學生交流:物體
的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等特性)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
究兩種新的材料(出示磚、陶瓷實物),請大家運用前幾節(jié)課掌握的探究方法來
研究這兩種材料。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陶瓷?學生交流。教師展示圖片1、圖片2.、
22/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圖片3O
二、研究磚、陶瓷的性質
1.我們前幾課學習了物體的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以及
研究這些特性的方法。今天我們一起用上幾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來研究磚和陶瓷。
2.思考一下,要研究磚、陶瓷的這些特性,同學們需要哪些工具呢?學生
交流(硬度:小刀、鐵釘;柔韌性:折一折、彎一彎;吸水性:滴管、水;在水
中的沉浮:水槽、水等)。
3.老師為大家準備了材料(出示分組實驗材料:一塊磚、陶瓷,鐵釘一枚、
滴管一個、放水的水槽一個,毛巾一塊),同學們,在實驗的過程中,大家應該
注意些什么?該怎樣更好的開展探究活動?
4.學生交流看法,相互補充實驗要求(按照要求逐個開展實驗,注意保持
安靜,小組成員相互協(xié)作,保持桌面衛(wèi)生等)。
5.(出示實驗記錄表)同學們,為了更好的把大家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請大家按照實驗記錄表,逐個完成探究活動,并把實驗中看到的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
中。
硬度是否容易吸水在水中的沉浮是否容易折彎
磚
陶瓷
6.學生領取材料,分組實驗,展開探究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及時對學生
的實驗活動做出評價。
7.匯報交流。(展示學生的實驗記錄)請學生對磚、陶瓷的各個特點對比著
進行描述,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三、黏土的變化
1.誰知道磚、陶瓷是怎么來的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有關磚、陶瓷的知
識。
2.教師展示圖片4、圖片5、圖片6、圖片7、圖片8、圖片9、圖片10、
圖片H、圖片12、圖片13、圖片14、圖片15、圖片16、圖片17、圖片18、介
紹磚和陶瓷的制作過程。
3.看了磚、陶瓷的制作過程,你們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如:
為什么松軟的泥土會變成堅硬的磚、陶瓷?為什么都是泥土燒制的,為什么磚和
陶瓷會不一樣?它們的顏色為什么會相差這么大?等等)
23/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4.大家猜猜,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磚和陶瓷的巨大差異?學生自由猜
一猜。
5.到底是原因造成的呢?我們給大家看兩包東西,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的
不同之處(每組分發(fā)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學生分組觀察比較。
6.學生匯報,教師總結:由于燒制磚、陶瓷的所采用的黏土不一樣,燒制
的方法也不一樣,包括燒制的時間、溫度、環(huán)境等有很大的差別,最終燒制成的
產品就完全不一樣了。(出示圖片19、圖片20、圖片21、圖片22、圖片23、圖
片24、圖片25、圖片26、圖片27、圖片28、圖片29、圖片30)
四、總結、延伸
1.誰去過磚窯廠、陶瓷廠?磚窯廠、陶瓷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
介紹總結的見聞。
2.教師展示圖片31、圖片32、圖片33、圖片34、圖片35、圖片36、圖片、
(介紹:現(xiàn)代化的建設需要大量的磚、陶瓷等建筑材料,我們每年需要消耗大量
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毀壞農田,污染環(huán)境,消耗大量能源)。
3.你還見過哪些新的建筑材料嗎?學生介紹,教師展示圖片。請同學們課
外看看觀察一下周圍還有哪些你沒有關注過的材料。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來研
究。
【教學反思】
原以為磚、陶瓷實在是學生太熟悉不過的材料了,可是實際并不如此。現(xiàn)在
的學生,特別是城市的學生,每天面對豐富的物質條件,眼花繚亂的生活環(huán)境,
磚、陶瓷學生關注的并不多。
由于磚的種類很多,有紅磚、水泥磚、青磚等,本課主要研究的應該是紅磚
為好。以為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紅磚,學生也相對較為熟悉,材料也容易得到。而
陶瓷就復雜了,陶瓷嚴格來說應該分為陶器、瓷器兩種比較科學。陶器通常有較
大的吸水率(大于10%),斷面粗糙無光,不透明,敲之聲音粗啞,可施釉或不
施釉。瓷器坯體致密,基本上不吸水,強度高,耐磨,半透明,通常施釉。教材
上指的應該是“瓷器”更為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瓷器”作為研究的材料
較為妥當,學生家里接觸最多的就是廚房中的各種瓷器日用品了,學生也容易理
解。
由于三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時間不長,分組實驗在進行過程中有一定的困
難。由于有兩種材料需要研究,而老師提供的工具只有一個,學生速度很慢,教
學花的時間很長,活動效率有待提高,教師可以為每組提供兩枚鐵釘、兩個滴管,
24/29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學生分頭進行,可以節(jié)省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效率。學生對磚、陶瓷特點的描述,
往往抓不住要點,教師可以讓孩子展示實物對比,采用徒手操作、上臺巖石等手
段,彌補學生語言表述的不足,豐富學生的探究成果。
雖然通過大量的圖片,介紹磚和陶瓷的燒制過程,但是由于學生缺乏實際的
生活經(jīng)驗,學生對兩者的區(qū)別理解還是不夠深入。具體教學中,得到燒制磚、陶
瓷的黏土也有一定的困難,需要老師提前做好準備。
由于有直觀的圖片介紹,學生對磚、陶瓷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理解
還是比較到位的,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得到了喚醒。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
第7課《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學情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現(xiàn)象并不一定
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并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有關身邊材料更多的奧秘,這
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熟悉”兩個字上做文章,上課前由老
師帶來一些身邊物品,以便在引課時讓學生猜一猜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
的。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fā)學生想知道有關身邊所用材料更多知識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所學知識給材料分類,會辨別材料的性質。
2.材料的分類,多種材料制作而成的物體的歸類。
【教學重點】
根據(jù)所學知識給材料分類,會辨別材料的性質。
【教學難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秋色中考語文作文
- 移動網(wǎng)絡安全防護與加密技術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樣品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淀粉在寵物食品的營養(yǎng)配比考核試卷
- 企業(yè)安全生產培訓教材考核試卷
- 客運站服務創(chuàng)新與差異化發(fā)展考核試卷
- 烘焙食品銷售策略考核試卷
- 社交電商平臺的多元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考核試卷
-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中的信號傳輸距離擴展考核試卷
- 教案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1單元檢測題
- 《中國鐵路發(fā)展簡史》課件
- 2024 Roadmap模板 真實項目案例 P PT可編輯 附配套方案【營銷干貨】
- 溫泉度假酒店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文化產業(yè)股東權益合作協(xié)議書
- 數(shù)字華容道+課時2
- 2024年醫(yī)療器械經(jīng)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培訓課件
- 小學語文教材的變遷
- 多式聯(lián)運智慧物流平臺構建方案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災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識專題培訓(消防月)
- 2024年個人之間清賬協(xié)議書模板
- GB/T 36187-2024冷凍魚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