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_第1頁
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_第2頁
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_第3頁
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_第4頁
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列主義原理考試練習題

1.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C

A.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B.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C.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D.關于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

2.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廣義上說是()A

A.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

對它的發展

B.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C.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D.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3.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指()A

A.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

對它的發展

B.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C.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D.列寧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4.人類進人21世紀,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千年思想家”

網評,名列榜首的是()A

A.馬克思

B.愛因斯坦

C.達爾文

D.牛頓

5.在19世紀三大工人運動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B.英國憲章運動

C.芝加哥工人起義

D.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6.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根源是()C

A.工業革命

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C.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階級斗爭

7.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B

A.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

B.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C.工人罷工和起義

D.工人運動得到了“農民的合唱”

8.提出價值規律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是()B

A.馬克思

B.亞當?斯密

C.大衛?李嘉圖

D.威廉?配第

9.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理論是()C

A.辯證法

B.歷史觀

C.勞動價值論

D.剩余價值論

10.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吸取的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是()B

A.唯物主義思想

B.辯證法思想

C.可知論思想

D.決定論思想

11.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A

A.合理內核

B.基本內核

C.精髓

D.核心

12.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諷刺家”的是()B

A.費爾巴哈

B.傅立葉

C.歐文

D.圣西門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東西方矛盾焦點和帝國主義政治體系最薄弱環節的

國家是()D

A.德國

B.奧地利

C.中國

D.俄國

14.“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把哲學當作自己的

精神武器”,這個論斷的含義是()A

A.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哲學的存在方式是物質

C.無產階級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無產階級掌握哲學就由自為階級轉變為自在階級

1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A

A.十九世紀初德國古典哲學

B.十七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

C.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

D.古希臘素樸唯物主義哲學

16.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理論發現是()C

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B.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

C.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D.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17.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至U那時,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經歷過

()D

A.14世紀末至巧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孕育

B.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末,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社會

生產力發展

C.多次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造成極大破壞

D.壟斷資本主義

18.下列不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A

A.馬克思主義政治學

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C.科學社會主義

D.馬克思主義哲學

19.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B

A.十六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

B.十九世紀初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C.十七世紀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D.莫爾的空想社會主義

20.下列不屬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直接理論淵源是()D

A.德國古典哲學

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C.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D.法國啟蒙思想

21.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性人物()B

A.培根、休謨

B.黑格爾、費爾巴哈

C.柏拉圖、康德

D.笛卡爾、黑格爾

22.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A

A.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B.大衛?李嘉圖、休謨

C.馬爾薩斯、西斯蒙

D.薩伊、亞當?斯密

23.下列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最杰出的代表是()D

A.昂利?圣西門

B.沙爾?傅立葉

C.羅伯特?歐文

D.托馬斯?莫爾

24.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是()D

A.辯證法和勞動價值論

B.勞動價值論和唯物史觀

C.唯物史觀和辯證法

D.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

25.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B.科學性

C.階級性

D.斗爭性

26.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C

A.辯證法

B.機械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唯物主義

27.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根本的本質屬性是()A

A.徹底的科學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與時俱進

28.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D

A.吐故納新

B.科學嚴謹

C.博大精深

D.與時俱進

29.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A

A.實現共產主義

B.消滅階級、消滅國家

C.實現個人的絕對自由

D.實現人權

30.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并取得許多重大成果,這一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

是()A

A.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宇宙觀

B.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

C.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絕對真理

D.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證

31.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是()A

A.階級性、實踐性

B.實踐性、客觀性

C.客觀性、人民性

D.人民性、實踐性

32.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

B.一切從實際出發

C.理論聯系實際

D.實事求是

1.哲學是(C)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世界觀

C.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

D.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辯證法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三種歷史形態是(A)

A.樸素辯證法、唯心辯證法、唯物辯證法

B.唯物辯證法、社會辯證法、自然辯證法

C.唯心辯證法、系統辯證法、科學辯證法

D.自然辯證法、歷史辯證法、革命辯證法

3.現代西方哲學的兩股主要思潮是(C)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

D.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

4.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D)

A.客觀存在的各種物體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現象

C.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

D.某種具體的“原初物質”

5.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錯誤是(C)

A.否認物質的客觀性

B.否認物質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與哲學的物質范疇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實物當作世界的本原

6.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體現的

哲學道理是(D)

A.物質運動規律具有普遍性

B.物質運動規律具有重復性

C.物質運動規律具有穩定性

D.物質運動規律具有客觀性

7.下列各項正確反映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D)

A.運動是內容,物質是其形式

B.運動是現象,物質是其本質

C.運動是暫時的,物質是永恒的

D.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8.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是(C)

A.事物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

B.事物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變化

C.事物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變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變化

9.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A)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發展的兩種趨向

10.“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A)

A.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B.既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實行改革開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積極進取

D.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難的準備

11.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這在哲學上屬于

(D)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確定事物的質

C.認識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B)

A.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

B.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

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顯著變動狀態

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

13.哲學基本問題是(B)

A、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C、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問題

D、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

14.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的根本區別在于(A)

A、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是否承認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是事承認社會發展有規律性

D、是否承認階級和階級斗爭

1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上的根本變革,這表明(C)

A、馬克思主義哲學已成為〃科學之科學〃

B、馬克思主義哲學窮盡了一切真理

C、馬克思哲學是哲學思想繼續向前推進的新起點

D、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思想發展的頂峰

16,在哲學上,二元論的根本錯誤在于(A)

A、否認世界的統一性

B、否認世界的可知性

C、否認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D、否認世界是運動發展的

17.科學證明,人腦是(C)

A、思維的源泉

B、思維的產物

C、思維的器官

D、思維的對象

18,唯心主義運動觀的根本錯誤在于(D)

A、否認物質的運動的

B、否認運動是絕對的

C、否認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D、否認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19,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C)

A、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D、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

20.“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是一種(D)

A、不可知論的觀點

B、相對主義的觀點

C、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

21.假象是指(C)

A.正面地、直接地表現本質的現象

B.不存在于客觀事物之中的現象

C.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

D.和本質沒有同一性的現象

22.2006年夏天,重慶市渝西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和高溫。為防止

旱情的加劇,萬州區人工防雹增雨指揮部時刻保持臨戰狀態,維護好設備,以便

抓住一切可以作業的時機“向天要雨"。抓住時機''向天要雨"說明(D)

A、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巨大的

B、認識事物的規律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表現

C、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條件制約

D、人們能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23.人們常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體現的最主要的辯證法

原理是(C)

A、世界永恒發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規律

D、質量互變規律

24.區別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是(B)

A、事物變化持續時間的長短

B、事物量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C、事物的質變是否引起了新的量變

D、事物的變化是不順利和顯著

25.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C、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

D、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26.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種具體實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屬于(A)

A、樸素唯物主義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庸俗唯物主義

27、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B)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C、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

D、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觀點

28、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統一性還是否認世界的統一性

B、認為世界統一于運動還是統一于靜止

C、認為世界統一于主體還是統一于客體

D、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還是統一于精神

29、相對靜止是指(C)

A、事物絕對不動

B、事物永恒不變

C、事物運動的特殊狀態

D、事物運動的普遍狀態

30、時間和空間是(C)

A、物質的唯一特性

B、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D、物質運動的根本原因

31、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D)

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變化

C、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和“不及”。

這在哲學上符合(B)

A、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質相統一的原理

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原理

33、有的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

偶然性是不存在的。這是一種(O

A、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觀點

C、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觀點

34、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在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普遍起作用的規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個發展周期后表現出來

B、事物經過一次辯證的否定后表現出來

C、事物發展的任何階段上都表現出來

D、事物經過量變向質變轉化后表現出來

35、在現實中還沒有充分的根據,也不具有必要的條件,在目前不能實現的可能

性,屬于(D)

A、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現實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36.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內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B、劃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

C、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D、劃分辯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標準

37.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征是(B)

A、客觀性

B、實踐性

C、歷史性

D、社會^,性

38.馬: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屬于(D)

A、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C、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D、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39.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是指(D)

A、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B、物質運動的規律性

C^物質運動的永恒性

D、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4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物質范疇的是(D)

A、漲潮和退潮

B、日蝕和月蝕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D、體育競賽的程序和規則

4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C)

A、運動的

B、發展的

C、實踐的

D、矛盾的

42.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是(C)

A、人們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D、對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強

4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A)

A、對立統一規律

B、普通聯系規律

C、永恒發展規律

D、否定之否定規律

44.科學活動不同于物質生產活動,它的生命力在于(A)

A、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B、認真學習前人創造的知識

C、善于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

D、科學家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

45、下列說法中,說明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是(B)

A、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B、掌握火候,適可而止

C、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D、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46.“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

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這是一種(A)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相對主義的觀點

C、庸俗進化論的觀點

D、激變論的觀點

47、私人購車的增多,帶動了中國汽車制造業、鋼鐵工業、石油工業、修車業、

洗車業等的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從因果關系來看,這屬于(B)

A、一果多因

B、一因多果

C、同因異果

D^同果異因

48.有人認為,地球上產生生命是純粹偶然的,沒有任何必然性,就像一個人偶

然得到一筆巨款成為百萬富翁一樣。從哲學上看,這是一種(B)

A、宿命論觀點

B、非決定論觀點

C、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D、庸俗進化論觀點

49.在人類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最基本的、決定其他一切實踐活動的是(D)

A、日常消費生活實踐

B、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

C、科學實驗

D、生產實踐

50.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是(D)

A、反映論的觀點

B、可知論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

D、實踐的觀點

51、通過實踐和調查,獲得十分豐富的感性材料,然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這

些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認識發展過程看,這是(A)

A、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B、從感覺到知覺的匕躍

C、從意識到物質的飛躍

D、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52、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具有確定性,又具有不確定性。實踐標準之所

以具有不確定性,是因為任何具體實踐活動都(C)

A、具有客觀性

B、具有能動性

C、具有歷史局限性

D、具有社會性

53.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于(D)

A、是否具有思想意識

B、是否具有情感意志

C、是否具有血緣關系

D、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

54.我國著名的凍土專家,為青藏鐵路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張魯新說:“我站著,

就是路標;我躺著,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鐵路修到拉薩去,實現幾代凍土科

學工作者的思想。”這說明(B)

A、人們充分發揮了主動能動性,就能戰勝任何困難

B、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C、人們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規律是可以改變的

D、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

55.在勞動資料中,最能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素是(B)

A、倉儲設備

B、生產工具

C、勞動對象的容器

D、能源和信息系統

56.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的本質是(C)

A、管理社會各項公共事務的機關

B、調節社會各種民事糾紛的機關

C、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

D、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組織

57、“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句話意在說明(C)

A、社會發展規律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相同的

B、社會發展是一種受盲目力量支配的自發過程

C、社會發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

D、人的思想動機對社會發展的進程不起作用

58、下列各組社會意識形式全部屬于意識形態范圍的是(D)

A、法律思想、邏輯學、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學、語言學

C、哲學、藝術、環境科學

D、法律思想、哲學、宗教

59.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另…

對是(D)

A、開拓進取與保守落后之間的矛盾

B、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

C、經濟與政治之間的矛盾

D、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60.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A)

A、直接動力

B、根本動力

C、最終動力

D、主要動力

61.改革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B)

A、統治階級向被統治階級實行讓步

B、對社會體制進行改善和革新

C、實行社會制度更替的一種形式

D、緩和階級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的一種手段

62.“聽其言,觀其行,知其心”這句話說的是(D)

A、現象未必反映本質

B、人的表和里總是一致的

C、所有的現象都是如實反映本質的

D、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63.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是(D)

A、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

B、社會分配的原則

C、社會風氣的狀況

D、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64.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D)

A、一切經濟關系的總和

B、一切政治關系的總和

C、一切思想關系的總和

D、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65.個人社會價值的大小決定于他(D)

A、社會地位的高低

B、擁有財富的多少

C、工作能力的強弱

D、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66、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根本方法是(C)

A、認真讀書的方法

B、邏輯推理的方法

C、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D、向社會實踐學習的方法

67.時間和空間是(C)

A.整理認識材料的工具

B.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D.感性直觀的先天形式

68.從動物心理發展為人類意識,起決定作用的是(A)

A.社會性勞動

B.直立行走

C.人腦的形成

D.語言的產生

69.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是(D)

A.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

D.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70.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A)

A.物質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運動性

71.有人認為世界上各種生物物種是永恒不變的。這是一種(A)

A.形而上學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72.下列選項中,強調外部條件在事物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

A.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B.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73.矛盾問題的精髓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7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防止“過”和“不及”。這

在哲學上符合(B)

A.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原理

B.度是質和量的統一的原理

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

D.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75.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以“科學預測學”的形式招搖過市。這屬于(D)

A.內容決定形式的表現

B.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的表現

C.新內容采用舊形式的表現

D.舊內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現

76.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B)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B.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D.一元論與二元論

77.從研究對象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C)

A.關于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科學

B.凌駕于一切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

C.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

D.關于人和人生問題的科學

78.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一切舊哲學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它具有(C)

A.社會性

B.民族性

C.實踐性

D.時代性

7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觀實在性

B.運動變化性

C.可知性

D.廣延性

80.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D)

A.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C.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D.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81.“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

己”。這表明(B)

A.人腦是意識的器官和源泉

B.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C.觀念和物質沒有本質區別

D.意識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82.在人與客觀規律的關系問題上,人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C)

A.人可以創造客觀規律

B.人可以改變客觀規律

C.人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D.人可以消滅客觀規律

83.莊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強調事物的聯系,否認事物之間

的區別。這是一種(C)

A.唯心主義觀點

B.唯物主義觀點

C.相對主義觀點

D.形而上學觀點

84.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爭性和同一性

C.絕對性和相對性

D.變動性和穩定性

85.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揭示事物發展狀態和形式的規律是(C)

A.否定之否定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質量互變規律

D.內容決定形式的規律

86.下列選項中,體現堅持適度原則的是(A)

A.掌握火候,適可而止

B.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C.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87.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事物之間必然聯系的是(A)

A.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

B.人口的增長速度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C.社會意識的變革是社會革命的根本原因

D.地理環境決定社會政治制度的性質

88.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B)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德國古典哲學

C.法國唯物主義

D.英國唯物主義

89.由于塑料袋產生的垃圾對地球污染日益嚴重,各國都在積極采取對策。一方

面呼吁人們“遠離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進步、努力

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結合的辦法去解決。這反映了(A)

A、實踐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課題,促使人們去解決

B、認識是在變革社會的實踐中發生的

C、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

D、實踐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

90.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的觀點屬于(C)

A.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庸俗進化論觀點

91.空間是(C)

A.物質運動的規律性

B.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C.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D.物質運動的順序性

92.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人腦與意識關系的是(B)

A.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人腦自生的

D.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93.人們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根本途徑是(D)

A.參加社會實踐

B.掌握科學理論

C.依靠廣大群眾

D.認識客觀規律

94.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D)

A.事物位置的改變

B.事物數量的增減

C.事物性質的變化

D.新事物取代舊事物

95.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B)

A.辯證否定的觀點

B.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C.量度和質變的觀點

D.對立統一的觀點

96.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在(D)

A.事物發展經過一次辯證否定后表現出來的

B.事物由可能性變為現實性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

C.事物經過量變向質變的轉化后表現出來的

D.事物發展經過兩次否定表現出來的

97.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繼承的費爾巴哈哲學的“基本內核”是(B)

A、辯證法思想

B、唯物主義思想

C、可知論思想

D、決定論思想

98.在哲學基本問題上,唯心主義的主要錯誤是(C)

A.認為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B.主張物質和意識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認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D.抹煞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99.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的最顯著特點在于它具有(D)

A.社會性

B.歷史性

C.系統性

D.實踐性

100.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靜止,是指運動的(C)

A.必要準備

B.外在表現

C.一種特殊狀態

D.一種必然結果

101.“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句話強調的是時間的(D)

A.客觀性

B.無限性

C.方向性

D.一維性

102.任何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A)

A.主觀反映

B.歪曲反映

C.虛幻反映

D.正確反映

103.在世界的統一性問題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共同之處在于二者都認為

(A)

A.世界萬物有一個共同的本原

B.世界萬物的本原是主觀精神

C.世界萬物的本原是物質

D.世界萬物的本原是客觀精神

104.“天不變,道亦不變”。這是一種(D)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樸素辯證法觀點

C.相對主義觀點

D.形而上學觀點

105.矛盾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斗爭性,另一個是(A)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絕對性

D.客觀性

106.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揭示事物發展動力和源泉的規律是(B)

A.質量互變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否定之否定規律

D.本質決定現象規律

107.下列選項中,體現量變引起質變哲學道理的是(C)

A.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B.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C.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108.下列選項中,屬于內容與形式關系的是(D)

A.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B.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C.實踐與理論的關系

D.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109.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地吸取的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是(B)

A.唯物主義思想

B.辯證法思想

C.可知論思想

D.決定論思想

110.世界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B)

A.對于自然現象的基本觀點

B.對于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

C.對于人生意義的獨特見解

D.對于社會問題的具體看法

111.一切唯物主義都堅持(C)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

B.物質是運動的,運動形式具有多樣性

C.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社會存在第一性.社會意識第二性

112.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單位,是堆砌宇宙大廈的“宇宙

之磚”。這是一種(D)

A.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B.庸俗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C.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11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D)

A.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C.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D.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114.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塑料袋百歲“誕辰”紀念日時,它竟然被評為20

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從,?場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發明”說明了(C)

A、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C、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反作用也不同

D、科學的社會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

115.從本質上說,意識是(C)

A.絕對精神的表現

B.人腦的主觀創造

C.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D.人腦分泌的特殊物質

116.《詩經》上說:“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就是說,高的堤岸可以變為深谷,

深谷也可以變成丘陵。這是一種(A)

A.樸素辯證法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相對主義觀點

117.矛盾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同一性,另一個是(C)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爭性

D.客觀性

118.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C)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C.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D.事物發展的順序和形式

119.下列選項中,體現矛盾雙方相互轉化這一哲學道理的是(A)

A.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B.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2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與這首詩蘊含哲理相同的是(A)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121.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一種(A)

A.形而上學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庸俗進化論觀點

D.相對主義觀點

123.人工智能出現和發展的哲學意義在于(B)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B.證明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否定了電腦與人腦的本質區別

D.證明了電腦在整體上超過人腦

124.哲學上的二元論的錯誤在于否認(A)

A.世界的統一性

B.世界的運動變化

C.物質和運動的不可分割性

D.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性

12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系屬于(B)

A.高級和低級的關系

B.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C.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D.簡單和復雜的關系

12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認事物之間的聯系,否認事物之間的區

別。這是一種(B)

A.形而上學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唯心主義觀點

D.唯物主義觀點

127.區分新舊事物的標志在于,它(D)

A.是不是在新時代產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點

C.是不是得到多數人的承認

D.是不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128.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思想的是(A)

A.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C.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D.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129.否認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會導致兩種錯誤,一種是直線

論,另一種是(B)

A.激變論

B.循環論

C.庸俗進化論

D.庸俗唯物論

130.國體與政體之間的關系屬于(B)

A.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C.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D.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131.哲學研究的對象是(D)

A.自然界的具體規律

B.人類社會的特殊規律

C.人類思維的個別規律

D.世界總體的一般規律

132.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等,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

生提供了(D)

A.社會實踐基礎

B.階級條件

C.思想理論來源

D.自然科學前提

13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在于(B)

A.掌握各種理論知識

B.確立科學的世界觀

C.掌握具體的工作方法

D.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134.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C)

A.持續性

B.廣延性

C.客觀實在性

D.可知性

135.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時間和空間是(A)

A.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B.感性直觀的先天形式

C.運動著的物質本身

D.獨立的運動主體

136.在意識的本質問題上,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在于(C)

A.否認意識的能動作用

B.否認意識的歷史繼承性

C.認為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D.認為意識是靜止不變的

137.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的區別在于(B)

A.自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規律是人制定的

B.自然規律自發地起作用,社會規律要通過人的活動來實現

C.自然規律沒有階級性,社會規律有階級性

D.自然規律是可知的,社會規律是不可知的

138.一些地方的人們掠奪性地濫挖草原上的甘草、發菜,過度放牧,獲得一定

經濟利益,然而卻破壞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風,沙塵暴鋪天蓋

地而至,給人們帶來巨大災難。這些人們(C)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觀性,沒有看到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B.只看到物與物的聯系,沒有看到人與人的聯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聯系,沒有看到長遠的間接聯系

D.只看到事物的絕對運動,沒有看到事物的相對靜止

13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一種(A)

A.唯物辯證法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140.“居安思危”這名話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內因和外因相結合推動事物發展

D.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1.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在于(C)

A.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變化是否明顯

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D.事物的屬性是否發生了變化

141.現象和本質的區別在于(D)

A.現象是客觀的,本質是主觀的

B.現象是相對的,本質是絕對的

C.現象是可以認識的,本質是不可認識的

D.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系

142.我國著名科學家王選經過刻苦研究,認識不斷深化,研制成功了漢字激光

照排系統,使漢字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進入光和電的時代。王選的發明,從哲

學上看,說明人的認識具有(B)

A.摹寫性

B.創造性

C.反復性

D.無限性

143.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A)

A.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對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對世界是否具有統一性的不同回答

D.對世界是否普遍聯系的不同回答

144.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A)

A.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是否承認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是否承認社會發展有其規律性

D.是否承認社會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145.下列選項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D)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絕對精神的產物

C.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無物

4.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種或某兒種具體物質形態的觀點屬于(A)

A.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146.時間的特點是(B)

A.間斷性

B.不可逆性

C.廣延性

D伸張性

147.人類意識產生的決定性因素是(D)

A.環境的變化

B.高等動物的產生

C.生物的進化

D.社會性勞動

148.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B)

A.規律性

B.物質性

C.聯系性

D.變動性

149.下列變化中,屬于發展的是(D)

A.大雁由北方飛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宮廷政變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舊中國的覆滅和新中國的誕生

150.任何矛盾都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同一性,另一個是(B)

A.客觀性

B.斗爭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51.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傳統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這種態度依據的哲學

道理是(A)

A.辯證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過程集合體的原理

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的原理

152.由于黨中央、國務院對載人航天事業的堅強領導,廣大航天科技人員的刻苦

研究、反復實驗,指揮人員的精心組織和正確指揮,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神

舟六號”載人飛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發射和返回。從因果關系上

看,這屬于(C)

A.多果一因

B.同因異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異因

153.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B)

A.動力和源泉

B.狀態和形式

C.趨勢和道路

D.本質和表現

154.否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觀點屬于(D)

A.主觀唯心主義

B.形而上學

C.客觀唯心主義

D.不可知論

155.“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屬于(D)

A.唯物主義的觀點

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

D.形而上學的觀點

156.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容上實現了(B)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B.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D.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157.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張,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B)

A.普遍性

B.物質性

C.規律性

D.連續性

158.“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的是(C)

A.時間的有限性

B.時間的客觀性

C.時間的不可逆性

D.時間的相對性

159.下列選項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C)

A.世界是由兩個本原構成的

B.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造的

C.世界是由某種客觀精神創造的

D.世界是本來就有的

160.《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日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慧能的這種觀點屬于(A)

A.主觀唯心主義運動觀

B.客觀唯心主義運動觀

C.形而上學運動觀

D.庸俗唯物主義運動觀

161.唯物辯證法有兩個總特征,其中一個是普遍聯系的觀點,另一個是(B)

A.對立統一的觀點

B.永恒發展的觀點

C.質量互變的觀點

D.辯證否定的觀點

162.“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這是一種(D)

A.唯條件論觀點

B.外因論觀點

C.形而上學不變論觀點

D.唯物辯證法觀點

163.矛盾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其中一個是斗爭性,另一個是(A)

A.同一性

B.絕對性

C.特殊性

D.客觀性

164.古語說:“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

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避免出現類似蟻穴潰堤的現象。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A)

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B.原因的作用會引起結果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165.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的規律是(C)

A.對立統一規律

B.質量互變規律

C.否定之否定規律

D.內容與形式相互作用規律

166.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D)

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B.經驗論和唯理論

C.能動革命的反映論和直觀被動的反映論

D.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

167.兩大哲學基本派別是(A)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D.一元論和二元論

168.我國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這種觀點屬于(C)

A.形而上學觀點

B.經驗主義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169.分析與綜合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很多,貫穿于

其中的核心是(B)

A、實事求是的分析方法

B、矛盾分析方法

C、創造性思維的分析方法

D、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200B

170,在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上,形而上學的錯誤是(B)

A.設想無物質的運動

B.設想無運動的物質

C.否認運動的絕對性

D.否認靜止的相對性

171.時間和空間是(C)

A.物質的本質特性

B.物質的根本屬性

C.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D.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觀念

17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物質現象的是(B)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B.民法和民事訴訟法

C.地震和海嘯

D.日食和月食

173.從動物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起決定性作用的是(C)

A.手腳分工

B.語言產生

C.生產勞動

D.社會交往

174.唯物辯證法有兩個總特征,其中一個是永恒發展的觀點,另一個是(B)

A.對立統一的觀點

B.普遍聯系的觀點

C.質量互變的觀點

D.辯證否定的觀點

175,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D)

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C.事物的運動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176.有人提出,只能說白馬是白馬,不能說白馬是馬,因為馬還包括黑馬、紅馬、

黃馬等。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

A.個性和共性的聯系

B.整體和部分的聯系

C.本質和現象的聯系

D.內容和形式的聯系

177.“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

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這是一種(A)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相對主義詭辯論的觀點

C.激變論的觀點

D.庸俗進化論的觀點

178.人類對森林過度的砍伐,對草原和濕地的破壞,工業和汽車排放大量的C02,

使我國喜馬拉雅山的冰峰不斷消融。從因果關系來看,這屬于(D)

A.一因多果

B.同因異果

C.同果異因

D一果多因

179.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B)

A.關于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B.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

C.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相互作用的規律

D.關于理論和實踐相互作用的規律

180.一切唯心主義都認為(A)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物是感覺的復合

D.物是絕對精神的外化

181.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D)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C.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系問題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182.之所以強調理論創新的重要性,是因為(B)

A、理論創新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

B、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C、黨的思想理論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起決定作用

D、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就沒有客觀條件和客觀規律的制約

183.時間是(A)

A.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B.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C.人們整理感覺材料的形式

D.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觀念

184.下列各項正確說明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C)

A.物質是運動的本質,運動是物質的現象

B.物質是永恒的,運動是暫時的

C.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物質是客觀的,運動是主觀的

185.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說(D)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

B.意識是人腦的一種分泌物

C.人腦是產生意識的源泉

D.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186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B)

A.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

B.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

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顯著變動狀態

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后于形式的變化

187.芹菜、菲菜、白菜、菠菜等與蔬菜的關系屬于(A)

A.個別與一般的關系

B.偶然與必然的關系

C.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D.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188.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看(C)

A.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變化是否有內在根據

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D.事物是否發生了屬性的變化

189.下列選項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是(C)

A.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90.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認為科學研究應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

偶然性。從哲學上看,這是一種(B)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機械決定論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D.庸俗進化論觀點

191.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這在哲學上屬

于(D)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確定事物的質

C.認識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9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B)

A.是否承認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是否承認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認上層建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93.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火、氣等具體物質形態的觀點屬于(A)

A.樸素唯物主義

B.庸俗唯物主義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194.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D)

A.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哲學

B.近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

C.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195.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是(B)

A.運動的一種偶然現象

B.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C.運動的外在表現

D.運動過程的結束

196.空間是指(C)

A.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B.物質運動的順序性

C.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D.物質運動的規律性

197.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說的是世界萬物是否(C)

A.普遍聯系

B.永恒發展

C.有一個共同本原

D.有共同發展規律

198.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的惟一特性是(C)

A.可知性

B.可變性

C.客觀實在性

D.相對穩定性

199.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A)

A.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過程

D.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200.矛盾問題的精髓是(D)

A.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B.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201.建設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

其糟粕。這樣做依據的哲學原理是()

A.內因與外因關系的原理

B.共性與個性關系的原理

C.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的原理

D.辯證否定的原理

202.“因為未來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誕生時便已完全確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種情

況都可以精確無誤地推演出來。”這是一種(C)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機械決定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03,下列說法中,強調全面看問題的是(A)

A.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20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是(C)

A.唯物論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實踐的觀點

D.可知論的觀點

205,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發明的殺蟲農藥DDT,因其藥效穩定,一度在世

界各國大量生產、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獲諾貝爾獎。但后來在使用DDT的

實踐中發現它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又被絕大多數國家禁止生產和使用。從哲

學上看,這件事說明(A)

A.人們的認識是不斷由片面走向全面的過程

B.人們的認識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C.人們的認識是摹寫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D.人們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206.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B)

A.感覺一知覺一表象

B.實踐一認識一實踐

C.感性認識一理性認識一感性認識

D.概念一判斷一推理

207.下列說法中,符合馬克思主義檢驗真理標準觀點的是(A)

A.以實踐的效果定是非

B.以偉人之言論定是非

C.以眾人之意見定是非

D.以自己的認識定是非

208.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鑰匙是把社會歷史理解為(B)

A.社會形態的演變史

B.生產勞動的發展史

C.國家政權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209.全部人類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是(B)

A.血緣親族關系

B.社會生產關系

C.政治思想關系

D.文化交往關系

210.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D)

A.生產產品品種的多少

B.生產產品質量的優劣

C.勞動對象的豐富程度

D.用什么勞動工具進行生產

211.馬克思主義認為,從實踐的活動機制看,實踐是()A

A.主體與客體通過中介相互作用的過程

B.道德行為和政治活動

C.科學實驗

D.生活、行為、現實、實事等感性活動

21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說的實踐是指()D

A.人們的一切活動

B.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

C.人們的純精神活動

D.主體改造和探索客體的活動

213.實踐的主體是()C

A.絕對精神

B.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