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M單元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語文卷·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8月摸底考試(08)】M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意象、興象是一種文化的思想意識形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作品獨特的創作表現手法,它們體現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包括繪畫、雕塑、文學作品,甚至漢字都具有意象、興象的藝術特征。傳統的藝術作品注重意象、興象的表述,是我們祖先對自然萬象審視精神和思維方式的總結。意象、興象是我們民族的審美觀念,是我們民族文化藝術的靈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延續貫穿始終的一種精神。繪畫是塑造形象,這種形象應該是超越客觀的形象。然而,只是形象沒有寄托畫家的思想意識和情感內涵,那是畫奴。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闭f得至理。有形象,有意象,還要表現得不簡單、不直白,而且耐人尋味,通過“比興”、“發興”去擴展想象空間,引為興象,達到意味深長的效果。所以,一幅好的作品離不開形象、意象、興象,無形象難以寄意,無興象難以深刻。略見中國繪畫史,三代青銅器紋飾有龍、鳳、夔、饕餮等,都貫穿著從形象到意象以至興象的脈絡。延至漢代獨尊儒術,以致很多繪畫將堯、舜、文武周公、孔子及忠臣、孝子、義士、節女作為描繪對象,用形象、意象語言表達情景,有相當高的審美情趣和執著的主觀意識。顧愷之畫裴楷像“頰上加三毛”,意象十足。唐代國力興盛,一派皇家氣象,畫家造型技法日臻完善,王維作《袁安臥雪圖》,圖中有雪里芭蕉,意到便成。雖然遭到后人的議論,說雪里不可能有芭蕉。殊不知有興象,方可稱奇,才有東坡稱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睆埈b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把自然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評價,在胸中加工改造,得出意象推演興象。五代、宋、元有一大批山水大畫家,個個建樹非凡,唯郭熙真知灼見,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維去創作山水,他的獨特描繪:“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惫跄芪虺鋈缧Α⒂?、如妝、如睡的情感來,山水的特征給畫家以想象。藝術家有點石成金之手,移情于興象,難道不是從形象到意象乃至興象的升華嗎?自元以來,文人畫大興,大抵以興象為能事,文與可自題《墨竹》圖曰:“虛心異眾草,勁節逾凡木。”草木人性化,宣揚高品德。鄭思肖題畫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借題發揮,抒寫愛國孤懷。畫境由詩文延伸,是文人畫的特點,也開辟了中國畫的新局面。沈德潛云:“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善千古之奇?!毙蜗笾皇擒|體,意象才是靈魂,興象才是精神。精神主導著人們的靈魂,精神的閃耀,才有意象的生成,駕馭手中的筆墨去創造出自己的佳作,這種有意識的造型,有所寄、有所指的畫意,有脫俗超凡的興象,方能獨立于世。中國畫強調寄物移情,就是用意象、興象的表現手法把自己的主觀情感轉移到本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對象上,使自然物仿佛像人一樣具有情感意識、情感色彩甚至具有深刻思想寓意。絕似物象的繪畫、絕不似物象的繪畫都不是真正的藝術,唯有有感而發的“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興象作品才為上乘之作。畫家能夠從中獲得一種精神的宣泄和寄托,欣賞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在精神愉悅的享受中逐步領悟作者所提示的生活和思想內涵。如果中國畫偏離了以情感為基礎的意象和興象的表達,中國畫就失去了生命。(摘自《光明日報》,作者:陳云略有刪改)1.下列關于文中“意象與興象”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意象、興象是中華民族獨特的一種文化思想意識形態,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借助意象、興象這種藝術創作表現手法。B.意象與興象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靈魂,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審美觀念,是祖先對自然萬象審視精神和思維方式的總結。C.畫家用意象與興象的手法賦予客觀物象以思想意識、情感色彩甚至深刻寓意,并能使欣賞者從中產業情感上的共鳴。D.中國畫強調寄物移情,畫家如果在創作時注重以情感為基礎的意象和興象的表達,中國畫就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局R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敬鸢附馕觥緿解析:D項說法絕對。中國畫要保持長久生命力,除了需要“以情感為基礎的意象和興象的表達”外,還需要有其他條件。【思路點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方法:①對概念的理解要以準確判斷其本質屬性為基礎,通過篩選文章有關重要信息,選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組織答案。②對概念的理解要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結合概念所處的具體語境來理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獨具匠心的畫家在構思作品時,能夠賦予客觀形象以主觀情感,并通過“比興”、“發興”去擴展想象空間,以達到意味深長的效果。B.好的畫家塑造的形象不但要寄托畫家的思想意識和情感內涵,還要表現得含蓄、耐人尋味,使作品達到形象、意象、興象的完美統一。C.漢魏晉時期,許多龍、鳳、夔、饕餮等青銅器紋飾,以及以獨尊儒術為背景的描繪對象都貫穿著從形象到意象以至興象的脈絡。D.畫家塑造的形象可以超越客觀現實。顧愷之畫裴楷,頰上添三毛更添神韻;王維畫作里的雪里芭蕉,成就了“畫中有詩”的奇境?!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C解析:C項混淆時間?!叭睉獮椤跋纳讨堋比?,而不是漢魏晉三代,文本中“延至”一詞說明二者的時間是順承關系?!舅悸伏c撥】從讀物中辨別各種信息的性質,并能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達到閱讀的目的、獲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這里所說的內容要點、是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圖形等。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與闡述;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郭熙區別于當時的一大批山水大畫家,他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維去創作山水,借助于想象,將無情可言的青山悟出情感來。B.引用沈德潛的話是要說明,形象并不重要,心中有畫意,就有意象的生成,就有超凡脫俗的興象,就會創造出獨立于世的佳作。C.元代以后,文人的畫作及題畫詩,更注重興象的表達,有若喻情和托志的特點,畫境由詩文延伸,開辟了中國畫的新局面。D.中國畫注重主觀意識的表達,強淵有感而發,物象講究在“似與不似之間”,絕似與絕不似物象的繪畫都不是真正的藝術。【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答案解析】B解析:“形象并不重要”有誤,原文的意思是“意得象先”,并非“形象”不重要?!舅悸伏c撥】解答試題時,首先要認真審讀題干,明確題目的要求,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與題干相關.相符合的句子,認真研究,細致甄別,仔細解讀。第二,把備選項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構成試題的每一個選項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關的句子,只不過,這些選項是從原文句改編而來,表述形式與原文不盡相同。同一個意思命題者采用了另一種表述方式,命題時設置了答題“陷阱”,或將原文句增刪詞語,或變換句式,從而達到干擾考生判斷的目的。考生應該清楚地了解這些誤項設置的“陷阱”的方式,答題時要有認真的態度,不要掉入“陷阱”,誤入“圈套”。在答題時,要特別注意將選項語句與原文語句細心比較,明辨異同,識破“陷阱”。答題的基本思路:確定答題有效區間——比照選項表述——判斷選項正誤【語文卷·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新高三起點調研考試(09)WORD版】M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文學中的那座祠堂呂若涵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第一課,多是從陳獨秀的《敬告青年》開始。陳氏文章有股演說氣,句式鏗鏘,探及進步與保守時認定“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誠不知為何項制度文物,可以適用生存于今世”——這是新文化運動的宣言。之后,幾乎整個20世紀,與宗族相關的祠堂、村廟、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極封建保守的東西?,F當代文學作品中相關場景著實不少,稍加檢點,或能借此一窺祠堂文化的命運及其當下困境。魯迅筆下的呂緯甫年輕時思想激進到去“城隍”廟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個狂熱的“瘋子”,一心要滅了“社廟”里那盞守護全村百姓的“長明燈”,全忘了他的祖先還捐過錢。這個被村人罵作數典忘祖的“不肖子孫”,終于引起公憤,連“四爺”大人都“嚴肅悲憫”起來,整個村莊籠罩著一片緊張氣氛。上無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趙”了,似乎有那么點認祖歸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趙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顯赫。五四小說中的祠堂社廟村規家譜,好比一個個祖先崇拜、尊尊親親的家族倫理的文化隱喻,祠堂隱喻新文學作家眼中的“鄉土中國”,昏暗陰森,卻如鐵罩一般冷酷強大地屹立著,代表現代文明的“瘋子”則勢單力薄,難以撼動,最終還要成為它的祭品。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小說中的大家族紛紛走向衰敗。寫實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會的文學象征,他們發現在社會經濟大變局中傳統的鄉村組織結構已經搖搖欲墜。文學家偏好一雙社會學家的眼睛,祠堂開始上演種種現實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劇目。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吳組緗《一千八百擔》,副標題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寫”,這一天,荒年里的農民暴動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擔糧食遭搶,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氣,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懷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氣數已盡。吳祖緗這位“客觀主義”者眼光犀利,非要揭開給人看,由社學、義倉、鄉約、防御等構成的宗族組織,如何在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國內的高賦稅和農民暴動中毫無招架之力。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會”的末路吧,字里行間藏了作者多少奚落與嘲諷!后半個世紀不用說了,白毛仙姑由鬼變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區長作主,裝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變革與社會變革雙管齊下,連最小單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變,何況這“封建制度之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寫實又讓位于象征。祠堂廟宇書院再一次與傳統文化劃起等號,只是這次意象的情感內涵完全與五四悖反。《白鹿原》廣受好評緣于它把祠堂、書院、鄉約等代表鄉村倫理和儒家文化的符號,來了一番濃墨重彩的生動演繹,說是新歷史主義,實在與魯迅當年的寫作一樣,一種對歷史重新評判的態度。當然,20世紀文化與社會巨變帶來的結果是21世紀“拆哪”的加速度,配合著城鎮化的步子,迅疾,兇猛,無所顧忌。一個世紀里,文學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個圈,但并非回到原點。宗法社會的崩頹是歷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在新世紀里卻未必沒有可資使用的價值?,F實中的宗親大會與尋根之旅,是從一宗一姓的歷史認知與情感需求出發,發現我們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終獲得對民族文化的認同,乃至于建構起對民族未來的共同想象。如此說來,將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廟宇”送上最后一段不歸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認同的“基石”,我們這代人,豈不真的成了“不孝子孫”了么?(選自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刪改)6.關于“文學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文學中的那座祠堂隱喻著五四時期新文學作家眼中的“鄉土中國”,它對抗著勢單力薄的現代文明的“瘋子”而屹立不倒。B.文學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紛紛走向衰敗,歷經文化變革與社會變革雙管齊下的淘洗,已得到徹底的改造。C.文學中的那座祠堂20世紀八九十年代再次與傳統文化畫等號,配合著城鎮化的步子,仍舊迅疾、兇猛、無所顧忌地肆虐著。D.文學中的那座祠堂在整個20世紀經歷了一個輪回,在揭示宗法社會崩頹的歷史必然性的同時,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起點?!局R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敬鸢附馕觥緼解析:B項,從第三段看,“文化變革與社會變革雙管齊下……”是“后半個世紀”發生的事件;C項,從第四段看,“配合著城鎮化的步子,迅疾,兇猛,無所顧忌”等描繪的是“21世紀‘拆哪’的加速度”;D項,從第五段看,“似乎又回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起點”有誤,原文為“但并非回到原點”。【思路點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后,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陳獨秀的文章有股演說氣,句式鏗鏘,《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擊了舊的倫理、法律、學術和禮俗,被人們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第一課”。B.魯迅筆下的呂緯甫、吉光屯里那個狂熱的“瘋子”以及阿Q思想激進,將祠堂社廟村規家譜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親親的家族倫理的標志。C.“客觀主義”作家吳組緗創作的《一千八百擔》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寫”為副標題,反映了地方望族在農民暴動的打擊下毫無招架之力的現實。D.陳忠實的《白鹿原》秉持一種對歷史重新評判的態度,把祠堂、書院、鄉約等代表鄉村倫理和儒家文化的符號,來了一番濃墨重彩的生動演繹,從而廣受好評。【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緽解析:從第二段“……阿Q突然想要‘姓趙’了,似乎有那么點認祖歸宗的小意思”看,阿Q不可能是思想激進的人?!舅悸伏c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現當代文學作品中與宗族相關的祠堂、村廟、祭祀等場景觸目可見,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讓讀者能夠充分了解這種文化的命運及其面臨的困境。B.文學家偏好一雙社會學家的眼睛,他們發現在社會經濟大變局中傳統的鄉村組織結構已經搖搖欲墜,可悲可怖可笑的劇目開始在祠堂上演。C.宗法社會所承載的文化在新世紀里仍有可資使用的價值,我們對民族未來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現實中的宗親大會與尋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礎之上的。D.如果將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廟宇”拆毀,意味著我們已經拆解了文化認同的“基石”,那么我們這代人真的會變成“不孝子孫”的。【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緿解析:A項,從第一段“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相關場景著實不少,稍加檢點,或能借此一窺祠堂文化的命運及其當下困境”來看,“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充分了解”等分析有誤;B項,理解有誤,“他們”主要指寫實的作家,不是指全體文學家,且原文第三段為“祠堂開始上演種種現實人生可悲可笑的劇目”;C項,原文是“未必沒有”,用“仍有”顯得武斷,“宗親大會與尋根之旅”和“共同的文化基因”不能并列)【思路點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語文卷·屆浙江省臺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統練(09)】M0(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8題。(4分) 作為一種用于交換的精神產品,電影總要反映、表達和參與個人或集團的意識形態,它們只是或顯或隱的區別,超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與“零度敘事”的追求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廂情愿的幻想。但電影在大部分時間內是要遵循市場規律的,因為它是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結合體。應該說,好萊塢戰爭片在兩者之間找到了較為平衡的黃金分割點。 從概念性的意義上來看,電影作為大眾傳媒方式的一種,勢必成為意識形態傳遞的載體。路易阿爾都塞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會、文化和大眾傳媒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其功能是向個體灌輸主流意識形態,使個體接受現存社會規范和社會結構,在生產關系體系內“自愿”接受社會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強迫的方式迫使個體服從現存社會關系。隨后,讓·路易·博德里發表《基本電影機器的意識形態效果》一文,深入探討了電影機器的意識形態效果,即電影通過對一個中心位置的幻覺式界定而構造出“主體”的同時,又在無意識狀態中“詢喚”出意識形態效果,“……由此而言,可以把電影看成是一種從事替代的精神機器。它與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所規定的模型相輔相成”。 當然,電影既受制于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也再生產這種意識形態。至于意識形態控制的手法,則并非那樣赤裸的藝術教化。正如阿爾都塞所論及的:“意識形態是以一種在個體中招募主體(它招募所有個體)或把個體‘改造成’主體(它改造所有個體)的方式,并運用非常準確的操作‘產生效果’或‘發揮功能作用’的。這種操作我稱之為詢喚或召喚.”具體到好萊塢戰爭片,與統治意識形態的關系也不外乎處在“將個體改造成主體”的過程中,對內如此,對外也如此正如阿爾都塞所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好萊塢正在嚴肅地傳輸美國文化,正在有效地將美國主義行銷全球,無數的觀影者通過好萊塢影像構建著美國,使美國制度化為自身的文化標準模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必定存在著難以“將個體改造成主體”的非統治意識形態,甚至更激進一些的反統治意識形態,我們或稱之為“反思”與“出離”,這也就形成了好萊塢戰爭片對立于主流的另一傳統,這兩極之間的對立與融合共同構成了美國戰爭片的意識形態流變,也造成了一部分后“9.11”7.對“至于意識形態控制的手法,則并非那樣赤裸的藝術教化”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電影通過超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或零度敘述的方式,不知不覺地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 B.電影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直接向個體灌輸主流意識形態,使個體接受現存社會規范和社會結構。 C.電影通過對一個中心位置的幻覺式界定而構造出“主體”的同時,又在無意識狀態中“詢喚”出意識形態效果。 D.電影作為一種從事意識形態控制的替代的精神機器,與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所規定的模型相輔相成。。它與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所規定的模型相輔相成”。【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關鍵句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篊解析:A.表述太片面;B.“直接”錯;D.是“可以把電影看成是一種從事替代的精神機器”?!舅悸伏c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基本方法:①要對句子的結構進行分析。對復雜的單句,要能明確句子的陳述對象(主語),劃出主干(主謂賓)和枝葉(定狀補),要善于識別使單句復雜化的標志性詞語,弄清復雜賓語前面的動詞所管轄的范圍,弄清介詞所統率的對象,弄清連詞所關聯的范圍,從而明確語意的核心所在。對于復句,要弄清它包含幾個分句,每個分句之間的關系,整個復句的層次關系,整個復句的意義重點,把握具體特征與概念屬性之間的內在關聯。②要對句子的鄰句及語境進行分析。有些重要句子,要從它所在的語段進行分析,重點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有的還必須結合觀點、中心思想去理解句意。③要從句子在語段中的地位進行分析。起統率作用的,要從它領起的那些內容上去看、去分析;起過渡作用的,要注意審視上下文段的意思;起總結作用的,要從它的上文去找相關的信息。8.下列選項不屬于好萊塢戰爭片特征的一項是 A.好萊塢戰爭片在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之間找到了較為平衡的黃金分割點。 B.好萊塢戰爭片與主流意識形態既對立又融合,推動了美國意識形態的流變。 C.有一些好萊塢戰爭片嚴肅地傳輸美國文化,正在有效地將美國主義行銷全球。 D.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思”、“出離”,形成了好萊塢戰爭片對立于主流的另一傳統?!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築解析:這是好萊塢戰爭片的作用?!舅悸伏c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語文卷·屆浙江省“溫州八校”高三返校聯考(08)】M0(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9分)絲綢之路與絲路學研究(節選)①1868年,德國人李?;舴覍χ袊孛埠偷乩磉M行了規模宏大的綜合考察。他從親身的考察和得到的歷史資料中發現,古代在中國的北方曾經有過一條稱得上是絲綢之路的橫貫亞洲大陸的交通大動脈,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許多足以令后世贊嘆和瞻仰的遺跡和文物。②李?;舴业呐既话l現,在以后半個世紀中竟演變成一場對中國歷史遺跡和珍貴文物的浩劫。數以萬計的堪稱國寶的珍貴文物,從此流失海外。與此同時,絲綢之路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也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國歷史學家赫爾曼在1910年發表的《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古絲路》完成了對絲綢之路的學術認證。后來經過他編著書籍加以宣揚,絲綢之路為世人熟知。③平心而論,絲綢之路原本只是對亞洲東部和中部的歷史毫無所知的歐洲人,在經過實地考察之后從大量的歷史遺存中了解到的,當時已經人煙稀少的中國西部地區在千百年前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并且在古代亞洲東部地區和地中海之間,由于頻繁的使節往來、商品交換、宗教傳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過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榮歷史。東方曾經有過的這種文明,本來足以使進入環球航行時代以來歐洲列強所標榜的“歐洲中心論”發生動搖。然而自從歐洲學術界提出絲綢之路之后,接下來就有“古巴比倫移民中國”、“腓尼基人航抵山東”、“中國人種西來”、“仰韶彩陶文化西來”、“中國青銅工藝西來”的學說接踵而來,似乎無論哪一樣新發現、新材料都在顯示中國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見絲綢之路的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歐洲人或者說歐洲的學術界想要指明東方文明源自西方。④絲綢之路在更深的層次上提出的是一個中國文明如何起源、從何而來的大問題。在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的研究中,自絲綢之路提出以后,到現在為止的一個多世紀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歐洲中心論”框架下對歷史潮流的歪曲和誤解。爾后50年,絲路學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學者對中國文明的起源,從它的發端、演進到成熟的全過程進行了規??涨暗奶镆翱脊牛瑢ΜF今尚在的遺址、遺存的文物給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復和研究,終于弄清了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文明是一個至少在一兩萬年前甚至一二百萬年前,就已獨立形成的生態環境。
⑤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絲綢之路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東西方的經濟交流,更重要的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這種關系才是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所在,也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文明傳播的重大命題。(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9.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絲綢之路的發展,曾引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遺跡和珍貴文物的浩劫。B.1868年李?;舴野l現了絲綢之路,直到1910年歷史學家赫爾曼才完成了對絲綢之路的學術認證。C.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洲東部地區和地中海之間頻繁的使節往來、商品交換、宗教傳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D.歐洲學術界提出絲綢之路后發現,東方文明源自西方。【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東方文明源自西方”的說法并不是在提出絲綢之路之后,根據原文內容,歐洲學術界之所以提出絲綢之路,就是為了指明東方文明源于西方。【思路點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后,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10.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絲綢之路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結果,否則,實際的絲綢之路要短得多。B.隨著對考察和研究的深入,絲綢之路也慢慢加長,逐漸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C.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發現,絲綢之路比人們認識到的要長,它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D.如果不經過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考察和研究,絲綢之路就不會從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東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篊解析:因為絲綢之路是現實存在的,考察和組織只是讓人們對它的認識更準確,更全面而已,所以A、B、D三項的表述都不夠準確?!舅悸伏c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11.結合全文內容,請簡要概括絲路學研究的意義?!局R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看鸢福和品藲W洲學術界對東方文明的歪曲認識;弄清了以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文明是一個至少在一兩萬年前甚至一二百萬年前,就已獨立形成的生態環境?!舅悸伏c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菊Z文卷·屆河南省頂級名校高三入學定位考試(08)】M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文化的內涵季羨林⑴我曾經把文化分為兩類:狹義的文化和廣義的文化。狹義指的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政治、經濟、倫理、道德等等。廣義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所創造的一切東西,連汽車、飛機等等當然都包括在內。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為三個層次:狹義的、廣義的、深義的。對于深義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在狹義文化的某幾個不同領域,或者在狹義和廣義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領域中,進一步綜合、概括、集中、提煉、抽象、升華,得出一種較普遍地存在于這許多領域中的共同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稱為深義的文化,即一個民族文化中最為本質或最具有特征的東西?!彼e日本文化為例,他認為日本深義的文化的特質是“苦澀”“閑寂”,具體表現是簡單、質樸、纖細、含蓄、古雅、引而不發、不事雕飾等。⑶我不想從民族心態上來探索,我想換一個角度,同樣也能顯示出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或者內涵。⑷中國哲學同外國哲學不同之處極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是,中國哲學喜歡談論知行問題。我想按照知和行兩個范疇,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理解、欣賞等等,這屬于知的范疇;一部分是綱紀倫常、社會道德等等,這屬于行的范疇。在這兩部分的后面存在著一個最為本質、最具有特征的深義的中華文化。⑸陳寅恪先生論中國思想史時指出:“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目。故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此雖通俗之談,然稽之舊史之事實,驗以今世之人情,則三教之說,要為不易之論。故兩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于學說思想之方面,或轉有不如佛道二教者。”⑹對中國思想史仔細分析,則不難發現,在行的方面產生影響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佛道二家。潛存于這二者背后那一個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深義文化是三綱六紀等倫理道德方面的東西。⑺專就佛教而言,它的學說與實踐也有知行兩個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義,如無常、無我、苦以及十二因緣等等,都屬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諦等,則介于知行之間,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與知密切聯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輪回,則完全沒有倫理的色彩。傳到中國以后,它那種無父無君的主張,與中國的三綱六紀等等,完全是對立的東西。在與中國文化的劇烈沖擊中,佛教如果不能適應現實情況,必然不能在中國立定腳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義以適應中國具有濃厚綱紀色彩的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見中國深義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⑻這一點,中國的學者是感覺到了的。⑼馮友蘭先生說:“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講的是‘天學’;佛教講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獄、輪回等,這是‘鬼學’,講的是鬼;中國的文化講的是‘人學’,注重的是人?!雹问聦嵣?,孔子就是這種意見的代表者?!白硬徽Z怪、力、亂、神”,就是證明。他自己還說過:“未知生,焉知死?!雹衔艺J為,中國文化的特性最明顯地表現在或者可以稱為深義的文化上,這就是它的倫理色彩,它所張揚的三綱六紀以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精神。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本深義的文化的特質是“苦澀”“閑寂”,簡單、質樸、纖細、含蓄、古雅、引而不發、不事雕飾等是其具體表現。B.陳寅恪先生認為,兩千年來華夏民族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受儒家思想影響最深最大,而關于學說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的影響或許不如佛道二教。C.作者按照知和行兩個范疇,把文化分為兩部分,并認為在這兩部分的后面存在著一個最為本質、最具有特征的深義的中華文化。D.中國文化的特質就在于它“知”與“行”背后的倫理色彩,即它所張揚的三綱六紀以及解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精神?!局R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C解析:第4段,作者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類,而不是把“文化”分為兩類?!舅悸伏c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方法:①對概念的理解要以準確判斷其本質屬性為基礎,通過篩選文章有關重要信息,選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組織答案。②對概念的理解要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結合概念所處的具體語境來理解。2.關于佛教文化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佛教學說與實踐也有知行兩個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義,如無常、無我、苦以及十二因緣等等,都屬于知的方面。B.佛教文化不是本土文化,傳到中國以后,它那種無父無君的主張,與中國的三綱六紀等等,完全是對立的東西,因此它不會對中國人的行產生影響。C.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輪回等是與“知”密切聯系的“行”,這些“行”完全沒有倫理的色彩。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孝”字,這是在中國濃厚綱紀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不得不歪曲原意以求生存。【知識點】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B解析:第7段后面舉例說明了佛教通過偽裝來適應中國充滿綱紀色彩的文化要求,從而對中國的“行”產生影響,而且用“孝”來說明?!舅悸伏c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重點考查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觀點以及最能表達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等。從題型特點上看,可用選擇題也可用主觀題,選擇題主要以單項選擇為主,要求選出“正確”與“不正確”的一項。3.根據文本信息,下列理解和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將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但他并不反對將文化再劃分出一個深義的文化。B.基督教講的是“天學”,佛教講的是“鬼學”,中國文化講的是“人學”,馮友蘭關于不同文化的認識與孔子不謀而合。C.深義文化是一種較普遍地存在于狹義文化和廣義文化許多領域中的共同東西,一個民族文化中最為本質或最具有特征的東西,它可以代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D.雖然基督教和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劇烈沖擊,但中國文化最終也不會由注重“人”轉而注重“天”“鬼”?!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B解析:依據原文,孔子與馮友蘭相近的意見是指“中國的文化講的是‘人學’,注重的是人?!睆那槔矸治?,孔子也不可能對佛教和基督教發表意見。【思路點撥】一般來說,歸納、概括的思維步驟是:先弄清全文的內容;再讀懂各自然段的內容,在正確理解句與句、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區別主次;最后用明確、完整、簡要的語句表述。歸納內容要點一般是針對一個或幾個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①摘句法。文章段落的主題句(首領句、總結句)和中心句就是對全段內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②聯詞法。在段落中摘出能表達本段內容的中心詞語、句子,將其聯結在一起,但要注意語句的通順。③分層歸納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話的意思,再將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層次,確定層次的邏輯關系及作者的表達意圖,然后舍次取主,以此為點,再找出各層的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具有涵蓋性的簡潔的語句。④歸納內容要點也要從文章整體出發,對題干中命題者的提示語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二、古詩文閱讀(36分)【語文卷·屆河南省天一大聯考(開封高級中學等)高三階段測試(一)(09)】M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靶ⅰ迸c“廉”本是倫理系統內的不同類別的德目。“孝”是家族內的德目樞紐,所謂“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靶⒂H”成為中國人的道德本位。中國人雖然也崇拜天神,但沒有希伯來人、印度人、歐洲人、阿拉伯人那樣虔誠和狂熱。耶穌受難曾激發起歐洲人無以名狀的心靈震撼,而中華民族卻以“如喪考妣”來形容悲傷至極的情感。正是由于“孝親”這一宗法意識籠罩全社會,才使得絕大多數炎黃子孫不至成為“六親不認”“無父無子”的狂徒。在中華文化系統內,孝道被視作一切道德規范的核心和母題,忠君、敬長、從兄、尊上等等都是孝道的分泌物,“以孝事君則忠”,“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指明了孝道在宗法倫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傲笔巧鐣袨橐幏?,是為官者忠君、敬民的必行之德。秦漢以降實行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官員作為代表國家執掌一方軍政財文大權的人物,握有左右金錢的權力,故其廉潔關乎朝政的清明與穩固,而人的貪欲是廉潔的大敵,掌權者貪腐成為古今中外的通病,許多王朝的衰敗以至滅亡皆與官員的貪腐相關,故選拔、任用廉吏乃國之要務。在宗法社會,社會倫常即為家族倫常的放大,由孝親可推及愛故土、愛他人、愛國家、愛天下,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小在“孝”的氛圍內熏陶,“少成若天性”,長大就有可能移孝于忠??鬃拥拈T徒有若的名言是:“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把“孝悌”視作仁的根本,認為行孝悌的人少有犯上作亂者,這就將倫理道德與政治實踐掛上鉤,故《大學》視“修身”“齊家”為“治國”“平天下”的起點和基礎。這正是歷朝歷代往往把尋覓廉吏的目光投向孝子,認為在家中行“孝”者,到社會行事,方有廉潔奉公的根基。于是,“孝”與“廉”這兩類德目便攜起手來,并稱“孝廉”。將“孝”與“廉”兩大德目緊密聯系在一起,發端于漢代。漢代“以孝治天下”(漢代帝王的謚號皆冠以“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視孝子為忠臣、順民的后補群落,所謂“求忠臣于孝子之門”,認定廉吏來源于孝子,漢代實行察舉制,“孝廉”是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科目。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策,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下詔,各郡國每年察舉“孝順親長”者一人、“廉能正直”者一人。兩漢“舉孝廉”的第一條標準便是“德行高妙,志潔清白”,以下方是“學通行修”“明達法令”“剛毅多略”等才識方面的要求。隋唐以降,實行比察舉制更加完善的考選官員的科舉制,但“孝廉”之名一直沿用下來,明清仍以“孝廉”為舉人的美稱,可見對“孝”與“廉”兩大德目的崇仰是一以貫之的。古人求廉吏于孝子之門,是有一部分道理的,因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義臣忠的良好家庭及社會氛圍,是造就決不茍且的剛分健、正直之士的環境條件。當然,對于任何法則,我們都應當求其神而不必拘其形,論及“孝廉”亦應如此,我們自然不會簡單化地把行孝之人與清廉官員打上等號。(摘編自年4月29日《光明日報》)1.下列關于“孝”和“廉”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孝”是是家族內的德目樞紐,在中國人的心里,對父母的孝敬被看得尤其重要,它被看作是“百善”中的第一位,并成為我們的道德本位。B.孝道在我們的宗法倫理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由這一核心,可以延伸到對國君的忠心、對長輩的尊敬以及對兄長的敬愛等等。C.“廉”是社會行為規范,是我國古代封建官員忠君、敬民必須具備的德行。歷史上許多王朝衰敗,甚至滅亡的原因,皆是官員的不廉潔。D.“孝”與“廉”本是倫理系統內不同類別的德目,前者屬于家族,后者屬于社會,但是古人往往認為行“孝”之人,才有廉潔奉公的根基。【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文中是“廉是為官者忠君、敬民的必行之德”,沒有提及“我國古代”?!舅悸伏c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后,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孔子的門徒有若把孝悌看作“仁之本”,將倫理道德與政治實踐掛鉤,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犯上作亂的可能性就很小。B.古代的官員權力巨大,他們為官一方,代表國家執掌這個地方的軍政財文大權,這樣極易使他們的貪欲滋生,而由此產生的貪欲又成為廉潔奉公的大敵。C.漢代奉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不僅所有皇帝的謚號前冠以“孝”字,而且認定廉潔的官員來源于孝子,把“孝廉”作為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科目。D.無論是察舉“孝順親長”者,還是“廉能正直”者,兩漢時期實行的察舉制,對人才的考察首先看重的是“剛毅”“清白”的品德,然后方是才識?!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敬鸢负徒馕觥看鸢福篋解析:文中說“兩漢‘舉孝廉’的第一條標準便是‘德行高妙,志潔清白’,以下方是“學通行修”“明達法令”“剛毅多略”等才識方面的要求”。【思路點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耶穌受難曾激發起歐洲人無以名狀的心靈震撼,那是因為他們崇拜天神非常虔誠;“如喪考妣”用來形容我們悲傷至極的情感,那是因為我們對“孝親”看得重要。B.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實行的是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官員的廉潔與否關系到朝政的穩固與動蕩,因此,歷代王朝才會從孝子中尋求能夠廉潔奉公的官吏。C.漢代開始將“孝”與“廉”兩德目緊密聯系在一起。漢武帝時開始規定各郡國每年按照一定的才德標準察舉“孝”“廉”各一人,說明此時察舉“孝廉”是分開進行的。D.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良好家庭氛圍和君義臣忠的社會氛圍是造就剛健、正直之士的環境條件,但是,又不能簡單地把一個人在家“孝親”與為官清廉打上等號?!局R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敬鸢负徒馕觥看鸢福築解析:是“秦漢以降”而不是“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舅悸伏c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語文卷·屆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擬考試(09)】M0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當前,中國詩歌進入了缺乏創新激情的貧乏狀態,擺脫不了平庸的糾纏,那些曾經讓讀者心動不已的追尋民族獨特體驗和表達人類普遍情感的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精品似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中國詩歌正難以避免地進入了缺乏藝術杰作的窘境。造成當前中國詩歌創作難盡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則是,整個社會的文學審美意識的普遍弱化導致詩歌評價標準的缺失。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詩歌是好詩歌?好詩歌是對一個時代的現實生活狀況的深度把握和對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追求的審美洞察,是從詩人的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真誠關愛。詩人的把握現實生活既不是對當下生活時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獵,也不是對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淺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眾的具體生活中,挖掘隱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潛流?,F實生活是文學創作的原點,詩人絕不是為了創作的目的才走進普通民眾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眾的生活作為出發點,深入到普通民眾生活的底層。如同秘魯作家馬里奧·略薩所說,作家的責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藝術創造去“結構生活現實”。一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形態是復雜多樣而又千差萬別的,詩人對現實生活狀況的把握絕不是在詩歌中表現瑣碎的生活細節,而是要在涌動的生活潮流中追尋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走向,探求一個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呈現出來的內在情緒。好詩歌是對超越國界的人類精神的合理張揚和對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恒價值的詩意追問,是從詩人的精神底層逐漸升華出來的人性思索。文學是一個民族特定時代里的精神產物,理所當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會性,打上了無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超越國界和跨越時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對人類共同追尋的普遍精神的表達.因此,好詩歌就不能將目光僅僅停留在一個時代的民族現實生活狀況的展現上,而是要以此為出發點,善于發現隱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層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共同價值,諸如對真的肯定,對善的弘揚,對美的向往,對理想的追尋,對自我的超越,對個人自由的肯定,對人格尊嚴的尊重等等。詩人的責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眾的現實生活中,在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尋人類的終極價值。好詩歌是對日常生活語言的審美升華?!拔逅摹毙挛幕\動以后,白話成為文學創作的主要工具,口語化成為詩歌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然而,詩歌創作的口語化并不意味著語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可以成為詩歌創作的語言,但是它必須是經過詩人的審美加工的。詩歌語言的口語化不僅是詩歌語言的藝術化,而且更是詩人以詩意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審美化。(節選自郭國昌《詩歌價值如何認定》1.下列各項中,對詩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論“好詩歌”標準的一項是()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保ā督瘘S的稻束》)詩人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堅韌”和“靜默”的精神內涵。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告訴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一信!?!保ā痘卮稹罚┰娙艘郧逍训难酃鈱徱暿旰平?,憤怒而又不失理性,強烈渴望重新確立人類的基本價值。C.“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保ā稊嗾隆罚┰娙送ㄟ^日常生活語言和意象的排列組合,表達了常人司空見慣卻又難以言說的人生體驗。D.“我是空心菜愛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種上空心菜/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沒有為什么/我就是個空心菜愛好者?!保ā犊招牟恕罚┰姼枳匀坏亓髀冻鲈娙藢ψ晕疑钊の兜男蕾p,形式自由,不落窠臼?!局R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D解析:分析不屬于文中所說的好詩的標準。【思路點撥】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當前中國詩歌創新激情缺乏,出現了平庸化的狀態,藝術精品越來越少,缺乏真正追尋民族獨特體驗和表達人類普遍情感的藝術杰作。B.造成中國詩歌現狀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詩歌評價標準的缺失,而造成這一標準缺失的原因則是整個社會的文學審美意識的普遍弱化。C.好的詩歌不應該有詩人自己的影子,而應深度把握現實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眾生活的底層,表現隱藏在民眾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D.好的詩歌應該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時空,合理張揚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詩意追問人類永恒的價值取向,是詩人對整個人類的人性的思索?!局R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C解析:“不應該有詩人自己的影子”錯,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藝術創造去‘結構生活現實’”【思路點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該項內容難點不在“篩選”,而在“整合”,亦即難在通過思考對文中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題的表述項一般不存在對文中基本信息的簡單摘取,大都為對文中信息的綜合加工,糅合進了命題人個人的理解。因此,必須注重提高對文中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的能力。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詩人在創作時抓住了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類共同的價值。B.詩人把握現實生活,不是表現瑣碎的生活細節,也不是輕描淡寫的反映當下生活的新時尚,而是應該把握涌動的生活潮流中的內在民族精神。C.好的詩歌絕對不是離開一個民族的現實生活狀況而去反映人類共有的普遍價值,人類共有的普遍價值體現在各個民族具體的現實生活中。D.白話詩歌是現當代詩歌的主流,但白話不等同日??谡Z,好的白話詩,其語言必經詩人的審美加工,是以詩意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緼解析:由“詩人的責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眾的現實生活中,在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尋人類的終極價值”句可知,選項把必要條件誤解為充分條件?!舅悸伏c撥】內容概括題是考查考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能力。解題時,應先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然后明確題干要求,根據題干或選項對照原文的相關信息,對文本內容進行正確的概括和判斷。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語文卷·屆江西省師大附中等五校高三第一次聯考(08)】M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網絡暴力網絡暴力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直接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的新型的暴力行為。就形態而言,它多局限于輿論范圍,主要以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形式呈現,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體的不確定性。基于網絡的開放性、匿名性,網絡空間往往聚集著非組織化、陌生化的群體,因此,在多主體參與的網絡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難確定具體行為主體。(2)過程的易操作性。隨著“復制”、“粘貼”等網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任何掌握網絡技術的行為主體都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數字化形式實施網絡暴力。(3)后果的實在性和難控性。網絡暴力以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導致非虛擬性的后果。同時,由于網絡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網絡信息傳播極具流動性、擴散性,其影響范圍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
網絡暴力的產生,根源于多種風險的交疊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聯網上,既有基于職業、籍貫等聯系紐帶而形成的地緣、業緣群體,更有基于生活娛樂、資源共享等個體偏好而形成的趣緣群體。他們借助網絡交互空間(QQ、Blog等),可以隨性發出自己的聲音,猶如置身于一個個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同時,互聯網本身繁雜難辨的海量信息強化了網絡受眾的風險感知度,加之信息內容的易編輯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網絡信息質量往往參差不齊、真偽難辨。
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網絡暴力的頻發,其背后大都潛藏著“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經濟社會“重效率而輕公平”的脫序式發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致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并涌向網絡空間。再加上商業化運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數量龐大的“網絡推手”,他們以廣告收入為經濟來源,以“點擊為王”作營銷規則,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對他們而言,“網絡暴力”往往就是“網絡暴利”。
另外,網民群體突出表現出年輕化的特點。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會辨認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而且,傳統中國是個倫理本位的社會,對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據社會輿論的制高點;而在青年網民身上,則體現為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他們以“道德審判”為武器,以伸張正義為目標,渴望獲得充滿認同的“網絡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一旦嫉妒、怨恨與公憤等在網絡上無序宣泄,網絡空間就處于“多數人的暴政”之下。
應對網絡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過減少風險交疊頻率,以散化風險。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以技術創新規避網絡技術風險仍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社會轉型風險是網絡暴力產生的現實根源,我們應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加以應對。
7.下列關于“網絡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網絡暴力以當事人的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帶來實質性損害。
B.隨著網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暴力成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數字化形式實施的行為。
C.由于網絡空間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因此,網絡暴力事件目前還無法確定具體的行為主體。
D.網絡暴力的行為主體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這是由網絡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決定的?!局R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篈解析:B項,不是“任何人”,而是“任何掌握網絡技術的人”。C項,不是“無法確定”,而是“一般很難確定”。D項,“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的不是“行為主體”,而是傳播極具流動性、擴散性的“網絡信息”?!舅悸伏c撥】【思路點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后,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8.下列對網絡暴力產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放的網絡交互空間,猶如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由網絡技術本身所帶來的風險特性成為催生網絡暴力的技術根源。
B.大量的“網絡推手”為獲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成為網絡暴力的助燃劑。
C.“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成為網絡暴力現象在中國頻發的現實動因。
D.網民群體年輕化的特點和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使他們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是催生網絡暴力的重要因素?!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顛倒了邏輯關系。原因應該是經濟社會“重效率而輕公平”的脫序式發展,出現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致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思路點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在互聯網上,基于多種聯系紐帶或個體偏好而形成的地緣、業緣群體和趣緣群體往往都具有非組織化和陌生化的特點。
B.只要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就能規避網絡技術風險,應對網絡暴力現象。
C.網絡空間的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都屬于輿論范圍,不會直接對他人的生命權、身體權構成侵害。
D.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真偽難辨的網絡信息,年輕化的網民群體很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接受者,同時也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傳播者。【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規避網絡技術風險主要靠的應該是“技術創新”,“只要……就”的說法太絕對?!舅悸伏c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等問題。三、(9分,每小題3分)【語文卷·屆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三8月開學考試(08)】M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中國式過馬路①在歐美各大城市,紅燈一亮,行人自然在馬路兩旁戳立不動,綠燈一開,魚貫而過,自覺得近乎條件反射。而在中國,“湊夠一撮人馬上走,和紅綠燈無關”卻成了“中國式過馬路”的經典概括。②西方的汽車文明和馬路文明,常常讓我們汗顏,并且往往引申出一個結論: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產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嘆:中國人的法律觀念太差了。在我看來,“中國式過馬路”不僅僅是中國汽車文明和馬路文明的落后寫照,更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一個生動標本。③“中國式過馬路”凸顯的,是中國人集體漠視規則意識。在中國,規則意識很早就有,格言古語都有強調,最著名的便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規則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廣泛認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沒有在中國占據過統治和主導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數中國人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去對待規則;而并不是發自內心地自覺遵守規則,把遵守規則內化為人格的一部分。對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則無視?!办`活變通”被贊揚,盡管這種“變通”有時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當時得到好處,就大行其道。④另外,中國傳統的特權思想根深蒂固。在許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規則為榮,反以踐踏規則為榮。紅燈來了,大大咧咧闖過去,習以為常。闖紅燈被監控紀錄,靠疏通關系,不受處罰,那更是沾沾自喜。踐踏規則而逍遙法外,就是一種讓別人羨慕嫉妒恨的特權享受。享受特權,不單是特權者的習慣,也是無權者的幻想。⑤“中國式過馬路”凸顯的,是中國人破壞規則的集體撮合。在許多中國人潛意識里,破壞規則,不是破壞“與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約”,而是挑戰了規則的制定者。闖了紅燈,絕不會意識到這是破壞了基于平等契約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慶幸自己沒被規則制定者逮著,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種違規快感。對于一個習慣禁錮意識形態的國家來說,人們破壞規則的違規快感,似乎被賦予了精神獨立和彰顯個性的魔力,自覺不自覺地與挑戰制度、追求自由變得相關,從而自我消解了破壞規則所產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恥感。⑥喜歡“湊夠一撮人”結伴破壞規則,一是“渾水摸魚”的從眾心理,二是“法不責眾”的人治文化。顯然,那些破壞規則者,雖然都明知其行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責任,但是在集體行為的迷彩服和法不責眾的防彈衣下,卻又放縱自我?!皽悏蛞淮槿恕钡脑V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難免有漫天要價、私利膨脹和漠視公共利益的。⑦康德曾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敬畏越會歷久彌新,一個是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基于平等契約精神的規則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國人的心靈稀缺物。16.在作者看來,“中國式過馬路”的深層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6分)【知識點】考查考生篩選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容,賞析作品的內涵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D級(表達理解)。【答案解析】答案:法制觀念的淡薄,汽車文明馬路文明的落后;集體漠視規則意識;傳統的特權思想根深蒂固;突破禁錮意識形態的愉悅;從眾心理;人治文化。解析:文章每個自然段都有中心句,找出來加以概括歸納。【思路點撥】回答此類題的前提是對文章內容有準確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兩點:eq\o\ac(○,1)是盡可能用原文的詞語作歸納。eq\o\ac(○,2)是防止要點遺漏,要點遺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eq\o\ac(○,1)是對相關文字作層次分析;eq\o\ac(○,2)是注意按分值踩點得分,如分值為8分的題要點一般不能少于四個,4分題一般不能少于兩個。17.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6分)【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探究)。【答案解析】答案:由中西方“過馬路”方式對比,引出“中國式過馬路”是政治文明的生動寫照的話題;然后,具體闡述“中國式過馬路”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文明;最后呼吁中國人要有平等契約精神和道德自律來改變“中國式過馬路”之類的不良文化。解析:通讀全文,理清思路,結合文中的關鍵句,進行概括歸納?!舅悸伏c撥】解答這類題的步驟一般如下:第一,粗讀全文,看這篇文章主要談什么問題,或者說了件什么事。第二,仔細審讀,然后用一句簡明的話把段意標示出來。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劃分文章層次。第四,無明顯的信息的段落,應該通讀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語句關鍵詞語,分析合成段意。18.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康德的話有什么作用。(6分)
【知識點】考查考生篩選文章信息,賞析作品的內涵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D級?!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簭娬{道德律令神圣,我們應對其持敬畏之心。表明遵守交通規則不僅關乎習慣,更關乎平等契約精神。呼應開頭對中國式過馬路的描寫,警醒國人加強道德自律。解析:回答本問題,先通讀全文,結合文章主旨,由淺入深進行概括?!舅悸伏c撥】回答這類題的前提是①細讀全文,抓住關鍵再品味。②從字眼、意思、語境等方面來考慮他們的相同之處,題目有時會很明確地指定了閱讀范圍,所以也要注意題干要求。七、作文(70分)【語文卷·屆廣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09)】M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時代。當時出于族際間識別的需要,每個民族都會有一個本民族的專用名稱,這個名稱事實上就是全體氏族成員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媯、姚、好等。這些姓皆從“女”字旁,從一個方面表明姓最初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與現今的觀念不同,在先秦時期,姓、氏是互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姓是氏族組織的名稱,氏是氏族內部家族組織的名號。出現姓、氏上下兩級結構,是因為當一個氏族由于世代久遠、人口增殖而規模越越大時,氏族內一些成員間的血緣關系就會越越淡,有些成員甚至可能已經找不到與另一些成員間的血緣聯系了。這時,民族內一部分血緣關系較近的人便會結成次一級的血緣組織,而次一級的血緣組織也會有相互識別的符號,這就是“氏”。姓與氏作為不同級別血緣組織的名號,在先秦時代的區分很明顯。首先,在對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組織歷史悠遠,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實的始祖已無法明確地追溯,每個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組織歷史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數可以確切地知曉。比如春秋時魯桓公的三個兒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孟孫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慶父,叔孫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孫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領有的“姬”姓的始祖,卻只能想象為傳說中的人物黃帝。其次,在姓氏應用規則上,先秦時代是男子稱氏,女子稱姓?,F今的一些姓氏書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稱周文王為“姬昌”,武王為“姬發”,周公為“姬旦”,其實都是不符合先秦實際的錯誤稱謂。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無稱“姬旦”者,其被稱為“姬旦”,是晚至《晉書·王渾傳》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晉代,人們對先秦姓氏應用規則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戰國時代,隨著社會血緣組織的結構形式由氏族、家族兩級形態向單級的個體家庭形態轉化,姓氏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姓與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無區別地成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無論單稱“姓”、“氏”,還是合稱“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個體家庭的名號。其次,姓氏在應用規則上不再有男女之分,無論男女,其個人稱謂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現,人們所熟知的秦王“嬴政”,刺殺嬴政的“荊軻”,為荊軻擊筑送行的“高漸離”,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著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數是由從前的氏轉化而來,因而變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緣關系。比如春秋時期的幾個國家都有孔氏,魯國的孔氏姓子,屬殷商遺族;鄭國的孔氏姓姬,為周厲王之后;陳國的孔氏姓媯,據稱出自虞舜。這三支孔氏在變化之后都轉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親帶故。新姓氏制度自戰國中期確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摘編自張淑一《古代姓氏淺談》)1.下列對中國人姓與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人的姓最初是一個氏族用區別于其他氏族的專用名稱,在一個氏族內部,其全體成員的姓是相同的。B.中國人的姓最早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當時的姓如姬、姜、姒、媯、姚、好等都從“女”字旁,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C.先秦時期,姓是氏族組織的名稱,是高一級的結構;氏是氏族內部家族組織的名號,是次一級的結構。D.隨著人口規模的增大,氏族內部一些成員的血緣關系逐漸變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緣關系,用以相互識別的“氏”便產生了?!局R點】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緣關系”說法錯誤,原文為“有些成員甚至可能已經找不到……血緣聯系了”?!舅悸伏c撥】論述類文章往往圍繞某一新知識、新理論展開,因此文中出現貫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詞語)也就順理成章了。通讀全文后,要對該詞語(概念)的內涵、外延準確把握,與原文有關語句逐項比對備選項,以免出現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范圍失當等問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先秦時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組織,其真實的始祖已無法明確追溯;與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組織的始祖大多可確切知曉。B.春秋時期的盂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從氏的方面追溯,他們的始祖不同;從姓的方面追溯,他們又是同一始祖。C.今人錯誤地稱周文王為“姬昌”,武王為“姬發”,周公為“姬旦”,應該是誤認為“姬”是他們的氏。D.戰國時代,由于社會血緣組織的結構形式發生變化,姓氏制度也發生巨大變化,其中首要的變化是姓與氏合流,融二為一?!局R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應該是誤認為‘姬’是他們的氏”說法錯,今人之所以將周文王等三人的稱謂弄錯,是因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應用規則?!舅悸伏c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聯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傾向性,檢查選項的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姓與氏在先秦時期雖然是互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卻都是同一血緣關系的成員用以相互識別的符號B.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大概是因為姓最初產生于母系社會時期,而氏則產生于母系社會之后。C.戰國時代,姓與氏合流,不論單稱還是合稱,其所代表的都是個體家庭的名號,兩者不再像以前那樣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了。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卻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轉化而,而先前同樣的氏未必是同一個姓?!局R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是C級(分析綜合)?!敬鸢附馕觥看鸢福築解析:“而氏則產生于母系社會之后”原文無據?!舅悸伏c撥】解答時要注意:①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建筑垃圾運輸合同書范例簡易
- 二零二五合作開店協議
- 小學美術第2課 三個好伙伴教學設計
- 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安全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55練習九-教學課件
- 中央2024年農業農村部機關服務局招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東莞2024年廣東東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招聘聘用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Revision of Module2(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三年級上冊
- 六年級下科學教案 太陽與地球物質變化-鄂教版
- 人教新目標 (Go for it) 版八年級下冊Section B第四課時教案
- 勉縣房地產市場調研報告
- NBT 47013.2-2015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2部分:射線檢測
- 《大學生美育》 課件 第七章 藝術美
- 2024年巴西獸醫快速診斷市場機會及渠道調研報告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網課智慧樹知道《人工智能引論(浙江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 場地使用免責協議
- 基于PLC的全自動洗衣機控制系統設計答辯稿課件
- 大數據概論期末試題及答案
- 熱工基礎課后答案超詳細版(張學學)
- 廣東省深圳市深圳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下學期期中測試八年級數學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