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畢節大方縣德育中學2025屆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8世紀英國的商業,一些歷史學家使用了諸如“商業革命”“一場真正的商業爆炸”等字眼。國內商業以較大的幅度增長,而海外商業活動增幅更大,國際貿易在英國當時的商業發展領域里遙遙領先。導致英國商業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工業革命完成的推動B.殖民擴張和殖民霸主地位確立C.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D.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2.長期以來史學界一般認為鐵犁牛耕的推廣推動了土地制度變革,而韓汝玢先生對春秋至戰國早期出土的鐵器做了統計,共130余件(分屬39項發掘),大部分為鼎、劍、刀、鳥形牌飾等,而鋤、鏟等農具約30余件,其中有些顯然不足作為農具使用的。這說明()A.史學界的普遍認識缺乏依據 B.歷史的特性影響著史學認知C.史學認知必須結合考古發掘 D.學術爭鳴推動史學理論創新3.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蘇美領導人曾分別談到“英國雄獅一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英國已經嚇不倒任何國家。”導致英國從“震撼一切”到“嚇不倒任何國家”的主要原因是()A.戰后經濟遭到削弱 B.戰后國際地位下降C.戰后殖民地的喪失 D.戰后聯合國成立4.14世紀中葉,歐洲爆發了俗稱“黑死病”的大瘟疫,整個歐洲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貴族、教士,連一些國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對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無濟于事。后來民眾嘗試采取改善衛生條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場浩劫A.促使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普及 B.推動了人文主義發展C.直接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D.引發了歐洲宗教改革5.1824年歐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買下1214公頃土地,開始新和諧移民區實驗。實驗以失敗告終,歐文也因此破產,但卻反映了19世紀初期的空想社會主義已發展到頂峰。“發展到頂峰”表現在A.空想思想家對構建理想社會進行嘗試B.以手工工場為原型設計未來理想社會C.主張保留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D.堅持主張以異端的形式改造當前社會6.明清時期,晉商以山西富有的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又轉銷西北、蒙、俄等地,其販運銷售活動遍及全國。這反映出當時A.農副產品的商品化趨勢明顯B.晉商經濟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區域位置決定商業貿易發展D.長途販運貿易成為商業主流7.卡拉斯是法國一名虔誠的加爾文派新教徒。1761年,他的兒子安東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門框上。卡拉斯由此遭到一群狂熱的天主教徒的譴責與圍攻,信仰天主教的法官在沒有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宣判卡拉斯有罪。這說明法國A.宗教改革阻力重重B.啟蒙運動深人開展的必要性C.君主專制勢力強大D.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矛盾尖銳8.布衣將相之局基本結束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這個時代可確定的是A.夏、商 B.商、周 C.秦、漢 D.秦末以前9.“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qiān,罪過之意)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這主要表明作者A.反對施行仁政 B.主張禮法并用 C.強調人性本善 D.重視繼承傳統10.唐詩有豐富的地方風物意象。通過檢索全唐詩庫四萬多首唐詩,發現包含“江”字的詩有6447條,包含“舟”“船”的詩共3313條,包含“漁”“魚”的詩共2784條,包含“蓮”“荷”的詩共1827條。這反映了唐代A.農業經濟發展較快 B.水陸交通比較發達C.江南經濟文化興盛 D.現實主義詩歌盛行11.在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統治思想是:A.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B.道貴清靜而民自定C.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2.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創立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鋼鐵價格從1870年的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鋼鐵價格的變化突出反映了A.鐵路和輪船運輸降低產品成本 B.社會化大生產推動經濟發展C.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 D.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產生活13.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傳教士不遵守利瑪竇遺規,一律驅逐出境”。圣旨中“利瑪竇遺規”的含義是A.入鄉隨俗,遵行中國禮儀 B.切磋學問,不得結交權貴C.立足邊緣地區,勿入京畿重地 D.研究天文歷算,不得涉獵儒學14.《漢穆拉比法典》規定:“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這反映了法典A.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性質 B.保護社會成員私有財產的要求C.規范各階層義務的意圖 D.集原有各國法律之大成的特點15.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不同時期閃耀著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主張建立一個理性與永恒正義的王國。與上述主張分別對應的歷史人物是A.霍布斯/洛克 B.達·芬奇/蘇格拉底C.米開朗琪羅/盧梭 D.孟德斯鳩/狄德羅16.《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與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縣制17.宋太宗時規定,科舉及第者的吏部考試要試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釋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規定進上、諸科等試律令大義或斷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時蘇轍曾說:“天下官吏皆爭誦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當時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選官標準 B.儒家正統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戰C.官制改革兼顧了效率和公平 D.時務策成為科舉考試的規定內容18.各種區域性國際組織的主要職能雖有差別,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職能的共同之處是A.促進經濟交流 B.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C.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 D.加強成員國軍事合作19.據《華北治安戰》記載,1938年日本華北方面軍情報記錄寫道:“可以斷定,今后華北治安的對象是共軍。”1939年他們認定:“中共勢力對華北治安的肅正工作,是最強硬的敵人。為此,應加緊收集情報,確立排除中共勢力的對策,實為當務之急。”這反映出當時A.華北成為全國抗戰的中心B.日軍將主力轉向華北地區C.華北敵后抗戰力量的壯大D.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20.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標準。這表明孟子A.系統闡發了儒學思想 B.發展了“仁”的思想C.認同社會等級,主張寡欲 D.重視社會教化和道德構建21.1945年6月的七屆一中全會上,中共提出:“我們的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則是穩當的,有利無弊的,它可能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向聯合政府發展,選舉一個解放區聯合會,另一個也是向聯合政府發展,但要經過一個曲折。成立一個解放區聯合會,這是一個重大的步驟,前途就是成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府。”這表明中共A.以解放區聯合政府統一中國B.獨立于國民政府之外謀求中國統一C.建立聯合政府謀求國家統一D.以新民主主義的政府謀求國家統一22.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號)以后,政事堂由門下移至中書,中書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駁詔奏之權,亦逐漸分散。這反映出A.中書省決策權擴大 B.專制皇權得到強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宰相議政職能加強23.有人形象地說南京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下列能夠佐證這種說法的兩個歷史事件是()①在南京江面簽訂了《南京條約》②洪秀全在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③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④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4.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合作社經濟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或者是勞動群眾部分集體所有制的半社會主義經濟。勞動群眾部分集體所有制是個體經濟、個體手工業者和其他個體勞動者走向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過渡形式。”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A.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B.為推行聯產承包制創造條件C.完成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的目標D.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25.下表所列史實說明1949年以前部分學者主張“體育救國”“體育強國”1952年6月毛澤東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20世紀50年代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反對國際奧委會制造“兩個中國”的錯誤做法,甚至不惜退會A.體育往往被賦予特殊意義 B.發展體育可以張揚國威C.人民體育體制的逐步確立 D.體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26.羅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體系,下列有關羅馬法的敘述不確切的是A.羅馬法成為近現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礎B.《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體系的起源C.羅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惡D.羅馬法體現了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27.宋人孟元老根據自身經歷撰寫的《東京夢華錄》,記述了汴京城市面貌、歲時物產、風土習俗等。后人在研究宋史時,除官修史書外,還重視對此類書籍的利用。這說明A.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原本面目B.區分官修史書與私人著述是研究歷史的前提C.親歷者見聞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歷史真相D.官修史書可以彌補私人著述視角單一的缺陷28.兩宋時期,宗法家族制度以建宗祠、置族出、修宗譜、定族規、立族長的形式得以全面復興。明清時期,家法族規和鄉規民約得到宮方的認可和批準,成為傳統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這一變化體現了A.生產方式的變革 B.宗法倫理的淡化C.社會發展的需求 D.君主專制的強化29.1894年,當時日本國內輿論普遍宣揚。中日戰爭是文明之戰、解放之戰、救亡之戰,文明之戰是指一種先進文化戰勝落后文化;解放之戰是指解放中國,光復中原;救亡之戰是指黃種人團結起來,共同對付西方。對此,認識最為準確的是A.突出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認同B.掩蓋了日本對華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C.實際上是日本當局欺騙國民進行戰爭動員的手段D.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備受列強侵略的事實30.墾殖公司是清末出現的新型農業企業,其土地主要來自包買官荒,部分則是租買民田。在墾殖過程中,公司召雇人工,修堤筑閘,引水灌溉。到民國元年,全國墾殖公司共計171家,就連不發達地區云南也有5家。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清末民初A.重農抑商的政策開始扭轉 B.新興的社會力量發展迅速C.土地兼并現象進一步加劇 D.農業普遍實現集約化經營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歐洲兒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嬰幼兒難以活到成年。11世紀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個稍縱即逝的過渡階段,毫無重要性可言,社會缺乏對兒童特殊性的認知。當時人們并不認為兒童具備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對兒童普遍冷漠、忽視。15、16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兒童逐漸被發現。17世紀以后,現代家庭觀念在歐洲出現,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父母親自撫育孩子并重視培養親子關系、關注子女教育成為當時英國的新風氣。18世紀,盧梭在“自然主義”教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放兒童,尊重兒童”口號,其教育學著作《愛彌兒》打開了科學研究兒童的大門。——摘編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等材料二宋代是中國傳統兒童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司馬光在《居家雜儀》中說,家庭中應該由大人統御所有子弟,由家長決定子弟事務。朱熹要求兒童應該遠離踢球、放風箏等“無益之事”。兒童的存在,是為了變成大人。鴉片戰爭后,西方近代兒童觀傳入中國。1902年清政府《欽定學堂章程》中首次出現了“兒童”一詞,“培養兒童,使有淺近之知識,并調護其身體”。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的《慈幼問題》、陶行知的《兒童創造教育》等代表著中國近代兒童觀的產生,主張尊重并平等對待兒童。1919年,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訪華,其《民主主義與教育》以及“兒童天性”“兒童中心”的兒童觀在中國引起轟動并迅速風行開來。——摘編自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15—18世紀歐洲“兒童被發現”的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比較中西兒童觀變化的異同,并說明中國兒童觀變化帶來的影響。32.材料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日本海軍由盛而衰、由主動轉為被動的轉折點。此次作戰,日本海軍主力幾乎傾巢而出,但是實際進行較量的只有機動部隊的4艘航母及其艦載飛機,而其他水面艦艇部隊均成為旁觀者,以主隊自居的戰列艦部隊甚至一炮未發,就在美軍航空兵面前倉皇敗退。而開戰前,美軍太平洋艦隊就掌握了日軍聯合艦隊的所有計劃細節,并做出針對性的部署。戰敗投降后,日本海軍高層人士承認:中途島一戰,損失了海軍航空兵的精華和大部分最有經驗的飛行員,“此后,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實力再也沒能恢復到原來的水準”。事實上,中途島海戰剛一結束,日本海軍就開始反省,此后幾十年里,各國海軍也在不斷總結其中的教訓——摘編自(美)戈登·普蘭奇:《中途島奇跡》(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途島海戰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途島海戰的影響?33.材料唐玄宗時期,沿邊鎮兵多達六十余萬,宰相張說以時無強敵,奏請精減兵員,罷免二十余萬。玄宗對裁減三分之一有些猶豫。張說解釋說:“臣久在疆場,具悉邊事,軍將但欲自衛及雜使營私。若御敵制勝,不在多擁閑冗,以防農務。”玄宗同意并著手對府兵進行了改造。當時諸衛府兵,成丁入伍,六十歲免役,其家又不蠲免雜徭,漸漸貧弱,大都逃亡。先天二年雖然有所改革,規定二十五歲入伍,五十歲放免,屢次征鎮者,則十年免役。但實際上徒有此令,并未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時府兵之法日漸破壞,番役更替多不按時,衛士逃匿,宿衛之士無法得以保證。鑒于這種情況,張說建議,請召募壯士充宿衛,“不問色役,優為之制,逋逃者必爭出應募。”玄宗同意募兵,不過十幾天,即得到精兵十三萬人,“分隸諸衛,更番上下。兵農之分,從此始矣”。——據《舊唐書》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玄宗時期軍事改革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玄宗時期軍事改革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經過16世紀打敗西班牙,17世紀打敗荷蘭以及18世紀打敗法國,英國在18世紀中后期成為世界上最大殖民國家,海外殖民擴張成為國內商業爆炸的主要原因,故B項正確。工業革命完成是19世紀40年代,故A項錯誤。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是17世紀,故C項錯誤。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故D項錯誤。2、B【解析】
歷史研究需要史料和考古相互印證才能更加準確可靠,材料中“韓汝玢先生對春秋至戰國早期出土的鐵器做統計的結果”說明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鐵農具使用并不普遍,凸顯的是歷史的特性影響著史學認知,B正確;A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與學術爭鳴無關,D排除。故選B。3、A【解析】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的衰落主要原因是二戰極大地削弱了英國的政治經濟實力,A正確;國際地位的下降不是英國衰落的原因,而是結果,排除B;戰后英國殖民地并未全部喪失,排除C;聯合國成立后,英國是常任理事國之一,D不構成英國衰落原因,排除。4、B【解析】
民眾面對疫情,從求助上帝無效,到改善衛生條件措施控制疫情,加之國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這必然引發民眾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對宗教信仰的懷疑,有助于推動人文主義的發展,B正確;當時歐洲資本主義正處于萌芽時期,不足以建立代議制,排除A;黑死病和自然科學興起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排除C;宗教改革不是由黑死病引發的,排除D。5、A【解析】
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的實驗,表達了對資本主義私有制度的不滿,他們的批判矛頭直接對準資本主義制度,也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在設計未來社會藍圖時以大工廠為原型,主張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壓迫和剝削以及沒有資本主義弊端的理想社會,使社會主義成為一種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張廢除私有制,消滅階級差別,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產品,建立社會平等,有些代表人物還主張暴力革命。但最終因為“空想”而失敗。根據以上分析可知,選項A項正確,B、C項錯誤;D項錯在“改造”上,排除。6、A【解析】
材料“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反映了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說明農副產品的商品化趨勢明顯,故A正確;材料沒有將不同時期晉商的經濟地位進行比較,不能說明晉商經濟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錯誤;區域位置并不是商業貿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C錯誤;材料沒有將長途販運貿易與其它貿易形式對比,不能說明長途販運貿易成為商業主流,故D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信息“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的角度出發,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7、B【解析】
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正在進行,但人們的思想仍然被舊有的觀念所束縛,急需進一步解放,B項正確;宗教改革是16世紀,A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無關,錯誤。8、B【解析】
根據所學,“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時代”是指先秦時期的商、周貴族政治時代,B正確;夏朝并不是貴族政治時期,排除A項;CD項已經是官僚政治時代,排除。9、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認為要讓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項符合題意;A項,作者并未反對國君的仁愛之心與仁愛之譽,排除A項;題干未體現禮法并用主張,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人性的探討,排除C項。故選D。10、C【解析】
依據材料“有豐富的地方風物意象”“包含‘江’字的詩有6447條,……包含‘蓮’‘荷’的詩共1827條”并結合唐代的社會狀況可知,唐朝商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南方地區通過海路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聯系逐漸加強,表明江南水鄉的經濟文化逐漸興盛。C正確;依據材料“舟”“船”“漁”“魚”來看,材料表述的和漁業有關,未體現農業的發展狀況,A錯誤;材料未體現陸地交通的狀況,B錯誤;材料未反映詩歌屬于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D錯誤。故選C。11、B【解析】
漢初推行黃老思想,提出無為而治,即“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確立統治地位,故答案為B項;秦朝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排除A項;C、D項屬于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均排除。12、B【解析】
據材料“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可知,體現了壟斷組織的形成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即壟斷組織適應了社會化生產,B項正確;鐵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已經出現,A項錯誤;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材料沒有體現,C項錯誤;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材料沒體現,D項錯誤。13、A【解析】
利瑪竇遺規指的是遵行中國禮儀,故A正確;利瑪竇在明朝時期結交明朝的官僚,排除B;C不符合利瑪竇的實際,排除;D不符合史實,排除。14、B【解析】
“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反映了《漢穆拉比法典》保護社會成員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故選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奴隸主的信息,排除A;C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15、C【解析】
米開朗琪羅屬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藝術家,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盧梭是啟蒙思想家,主張建立一個理性與永恒正義的王國,故答案為C項。霍布斯和洛克屬于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排除A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思想家,主張“美德即知識”,排除B項;孟德斯鳩和狄德羅都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排除D項。16、C【解析】
根據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獲取信息為周朝,“封黃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結合所學,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對同姓和婚姻關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貴族的后裔進行分封,故C項正確;禪讓制是指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故A項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故B項排除;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故D項排除。17、A【解析】
宋代科舉選官加試有關律令的內容,說明當時注重考生的行政能力,故選A;B項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沒有體現題意主旨,排除;當時考試加試律令,沒有體現時務策是科舉考試規定內容,排除D。故選A。18、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都具有促進經濟交流發展的職能,A選項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不屬于區域一體化的組織,B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與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無關,C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屬于經濟合作組織,與軍事無關,D選項排除。19、C【解析】
材料中“華北治安的對象是共軍”“中共勢力對華北治安的肅正工作,是最強硬的敵人”“排除中共勢力的對策,實為當務之急”信息體現出華北地區日本把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抗日武裝作為當時進攻中國的主要對象,側面說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華北敵后抗戰力量的壯大引起了日本的警覺,C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華北是全國抗戰的中心,當時全國抗日中心是陜甘寧地區,A錯誤;材料說明的是華北地區對付中國共產黨作為策略,日本并沒有把主力轉向華北地區,B錯誤;百團大戰爆發于194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合,D錯誤。20、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孟子倡導“養浩然之氣”是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同時注重道德的教化,D項符合題意;從材料中不能得出“系統”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孟子對社會等級的認同,“寡欲”的信息也沒有涉及到,排除C項。21、C【解析】
材料信息“一是向聯合政府發展,選舉一個解放區聯合會……這是一個重大的步驟,前途就是成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府”表明中共意圖通過建立聯合政府來成立新民主主義政府,進而謀求國家統一,故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解放區聯合會,不是解放區聯合政府,故A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獨立于國民政府之外,故B錯誤;材料主旨強調的是建立聯合政府,故D錯誤。22、B【解析】
根據材料“中書省遂居三省之首”“封駁詔奏之權,亦逐漸分散”可知,執掌決策職能的中書省地位上升,封駁詔奏權力逐漸分散,說明君權進一步加強,相權受到削弱,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中書省地位上升,沒有體現中書省決策權擴大,A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了專制皇權的進一步加強,沒有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C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宰相權力的削弱,而不是其議政職能的加強,D項錯誤。23、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知識與運用知識能力。1842《南京條約》的簽訂是中國屈辱近代史的起點,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中國近代史由此結束。故①④符合題意,②③時間不符合。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南京條約》;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天朝田畝制度》;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運動·中華民國成立;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渡江戰役。24、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該規定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將集體經濟明確為一種國家層面的所有制形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一規定的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B選項錯誤,聯產承包制實行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于195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25、A【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建國前后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根據題干中的“救國”等信息可知,體育事業的主題隨著國家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故A項說法正確;表格中建國前的體育并不是張揚國威的表現,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題干中的體育并未全是“人民”的體育,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題中的體育并未完全體現教育功能,而更多的是政治意義,故D項說法不合題意,排除。26、C【解析】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羅馬法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近現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礎,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十二銅表法》是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是羅馬法體系的起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并未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惡,故C錯誤,符合題意;羅馬法的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恒價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羅馬法相關知識,學生應該從羅馬法的發展歷程、內容特點、性質作用、歷史影響出發,即可得出正確選項,再以逆向思維排除。27、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后人在研究宋史時,除官修史書外,還重視對“孟元老根據自身經歷撰寫的《東京夢華錄》”此類書籍的利用,這說明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原本面目,A正確;B與材料無關;歷史真相要通過多種方式去研究,C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私人著述可彌補官修史書的缺陷,D錯誤。28、C【解析】
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程朱理學的興起,宗族關系開始復興,而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自由平等思想不斷傳播,宗法族規成為法律組成部分,因此這一變化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C正確;兩宋時期生產方式并未發生變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倫理的加強,不是淡化,B排除;材料變化與君主專制無關,D排除。故選C。29、B【解析】甲午中日戰爭首先是日本發動的對華侵略戰爭,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這一本質,所謂“文明之戰”“解放之戰”“救亡之戰”不過是某些日本人用來掩蓋其對華侵略本質的借口,材料中的所有說法都沒能揭示本質,因此,B項正確;A、D項在材料中沒有充分體現,也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點睛:本題考查對甲午中日戰爭性質的評價,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對華發動的侵略戰爭。30、B【解析】
清末民初,從事資本主義農業經營的墾殖公司從無到有,發展到百余家,說明當時新興的社會力量得到了迅速發展,B項正確;重農抑商的政策開始扭轉是在洋務運動時期,A項錯誤;墾殖公司的興起不能說明土地兼并現象進一步加劇,C項錯誤;全國墾殖公司達到171家,不能說明清末民初農業已“普遍”實現集約化經營,D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內涵:關注兒童的特殊性,尊重兒童天性,重視兒童權利。原因: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家庭觀念革新。(2)同:由忽視、冷漠到重視、關注;從以成人為培養標準到考慮兒童的特殊性。異:歐洲源于自身因素,中國則受到西方影響;歐洲兒童觀變化開始較早,進程緩慢,中國兒童觀變化與近代民族危機密切相關,比較迅速、劇烈。影響:兒童地位和權力逐漸得到保障與尊重;沖擊了傳統觀念,促進了思想解放;助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解析】
(1)內涵:據材料“15、16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兒童逐漸被發現”可知,關注兒童的特殊性,尊重兒童天性;據材料“17世紀以后,現代家庭觀念在歐洲出現,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可知,重視兒童權利。原因: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影響、本主義經濟發展、家庭觀念革新等方面回答。(2)同:據材料一“當時人們并不認為兒童具備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對兒童普遍冷漠、忽視。15、16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兒童逐漸被發現。”和材料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的《慈幼問題》、陶行知的《兒童創造教育》等代表著中國近代兒童觀的產生,主張尊重并平等對待兒童”可知,中西兒童觀變化的相同點是由忽視、冷漠到重視、關注;據材料一“15、16世紀,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兒童逐漸被發現”和材料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的《慈幼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藝師崗位職責解析試題及答案
- 園藝設計美學框架試題及答案
- 農村彩鋼瓦棚搭建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西安歐亞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4年高校輔導員招聘考試的科研能力要求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劣質產品市場監管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襄陽科技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一套
- 2025年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一套
- 農業經理人職業發展的考試路線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中國短圓柱滾子軸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教師的情緒管理課件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 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4》邊學邊練參考答案
- GB/T 34936-2017光伏發電站匯流箱技術要求
- 吊車牽引放線跨越公路和停電10千伏線路方案說明
- 危險化學品物質安全告知卡(硫化氫)
- 電氣系統設計方案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高桿燈專項施工方案
- 鋼筆字練習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