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目錄CONTENT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近代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三、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導入:面對文化侵略,如何接受外來文化?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北大鐘聲》人物簡介:

辜鴻銘自稱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等9種語言,坐擁13個博士學位,甚至被稱為:“倒著看國外報紙也毫不費力的天才”。材料:辜鴻銘認為:“洋人絕不會因為我們割去發辮,穿上西服,就會對我們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當我們都由中國人變成歐式假洋人時,歐美人只能對我們更加蔑視。事實上,只有歐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國人——一種有著與他們截然不同,卻毫不遜色于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他們才會對我們有所尊重。”——劉中樹等:《辜鴻銘與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①在北美洲共同生活著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當地的印第安人;②歐洲人排斥和壓迫有色人種;③殖民地不斷開拓(一)美國文化(1)背景1.獨立戰爭前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1607年105名英國人來到詹姆斯敦,建立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個海外定居點。該地實行民選的議會制度,并于1619年召開了第一次立法會議。◎美國“感恩節”◎黑奴貿易形成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特征,“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一)美國文化(2)表現:1.獨立戰爭前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種族、血統、宗教多源性與多樣性語言美式英語意識形態清教因素飲食文化、藝術生活印第安人與黑人因素融入結合“學思之窗”,你還能說出美式英語中哪些來自印第安語和非洲黑人語言的單詞嗎?說明了什么?印第安詞語:Hominy(玉米粥),igloo(圓頂茅屋),caucus(秘密會議),很多州名。非洲黑人詞語:Banana(香蕉),voodoo(巫術),jazz(爵士樂)(一)美國文化(3)突出特點:材料1: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美利堅民族是一個由許多民族(或種族)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陸地沃人稀、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奮求實的開拓精神。他們重視個人價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國白人大肆宣揚“白人優越論”,對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種推行種族歧視政策。——《簡論早期移民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影響》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獨立戰爭前北美的文化特點?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視工商業;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注重個體和創造精神;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1.獨立戰爭前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材料2: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愿結為一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布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1620年11月11日2.獨立戰爭后(1)變化原因:獨立戰爭直接推動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宣傳了人人平等,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的思想,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一)美國文化“我們視下列各點為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具有造物主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政府才在人們中間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來自被其統治的人民的同意;但當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對政府原來的目的造成損害時,人民有權來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獨立宣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分權制衡(2)表現①政治特征:2.獨立戰爭后(一)美國文化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立法2/3多數可推翻總統否決可彈劾總統可宣布總統違憲任命聯邦法官參議院批準大法官的任命可宣布法律違憲總統(行政權)國會(立法權)最高法院(司法權)分權制衡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總司令②文化符號: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一塊銘牌,上面刻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頒發的日期;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征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的象征,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象征,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國的象征。

并且新英格蘭人只因他們自己耕作自己的土地,所以非難奴隸制度,而弗吉尼亞與南部的英國人在經營種植園,并且役使越來越多的從非洲來的黑人奴隸。——《人類文明簡史》未廢除奴隸制;種族歧視、對印第安人的繼續屠殺和虐待。認識:獨立戰爭促成了美國文化的重構。是屬于美利堅民族的多元美利堅文化,具有明顯的政治文化進步性和黑暗性等雙重特征。(3)局限性2.獨立戰爭后(一)美國文化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1.獨立戰爭前(二)拉丁美洲文化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統治;②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語言;③種族融合現象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1)文化產生背景:印第安人名義上是“自由人”是“受保護的”,但實際上沒有一點公民權利,而黑人則大多在熱帶種植園中從事奴隸勞動,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和權利,完全聽從奴隸主的擺布。——《世界文明史》考迪羅(制度)產生于19世紀初拉美人民為爭取獨立而進行斗爭時期,那時涌現出一批軍事領袖,他們為拉美各國的獨立做出了貢獻。獨立后,他們實行專制統治,成為第一代“考迪羅”。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在思想上傳統天主教影響較大。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莊園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獨裁制度。在拉美各國相繼獨立后考迪羅逐漸成為拉美經濟發展的阻礙。(1)獨立戰爭概況:領導者多為土生白人;大多建立了共和國。(2)文化重構:(政治文化)①進步性: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②局限性: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歧視仍存在;

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形成。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美文化一2、獨立戰爭后(二)拉丁美洲文化◎玻利瓦爾1.拿破侖戰爭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

拿破侖戰爭是指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拿破侖戰勝第五次反法聯盟后,法國直接或間接統治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地區。歐洲大陸主要國家奧地利、普魯士臣服于法國,俄羅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后,國勢一落千丈,拿破侖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謝國良

拿破侖戰爭

二、歐洲拿破侖戰爭:文化重構的時代性

13

拿破侖戰爭前,歐洲大陸散布著大大小小的王國、邦國和自由城市。

14世紀,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從15世紀后期開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的一些君主設法限制封建貴族的勢力,力圖建立強大的王權。但是這種加強了的王權仍然是封建性質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歐洲人的普遍信仰。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14-18世紀,西歐相繼發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這些運動旨在反抗封建王權與特權,打破宗教禁銅,解放人們的思想。特別是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在法國大革命以前,已經不斷擴散到歐洲以及美洲地區。(一)拿破侖戰爭前歐洲文化概況: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后的歐洲格局1.政治:17---18C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分散的王國、邦國和自由城市;15C后期封建王權加強);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但14C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的發展;3.思想:思想解放,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不斷發展(14C-17C初

文藝復興;1517年

宗教改革;16-17C近代科學的興起;17-18C啟蒙運動)。1.拿破侖戰爭背景①17—18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封建統治之下。②1789年,爆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即法國大革命,革命后拿破侖在法國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軍事獨裁統治。③拿破侖通過戰爭,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從大西洋沿岸到波蘭,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龐大帝國。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拿破侖把法國的版圖擴充到歷史上最大的程度,1809年底,他占領的別國領土已經相當于法國本國面積的3倍,統治的外國人口達到7500萬。拿破侖戰爭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向歐洲大范圍傳播①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②拿破侖也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引起當地人的不滿。③在反抗法國征服的斗爭中,歐洲各地出現了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④拿破侖戰爭后,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影響▲

拿破侖(1769—1821年)拿破侖戰爭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向歐洲大范圍傳播(1)俄國:爆發“十二月黨人”起義2、歐洲文化的重構原因表現原因:一些貴族青年軍官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目的:按照西歐的方式來改造國家。方式:成立了秘密革命組織,發動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的武裝起義,被稱為“十二月黨人”。結果:失敗影響:在俄國傳播了革命的主張。

學思之窗

列寧曾評價十二月黨人: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狹小的。他們同人民的距離非常遠。但是,他們的事業沒有落空。——[蘇]列寧《紀念赫爾岑》,

《列寧選集》第二卷▲1825年12月,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的情景談談你對列寧這個評價的看法。首先,列寧承認“十二月黨人”革命者的身份;但他們出身為貴族,這樣的社會地位與民眾差距懸殊,使得他們不可能真正發動群眾;這場起義以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為目標,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布爾什維克領導的1905年俄國革命,可視為十二月黨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標的繼續。

波蘭音樂家肖邦(1810—1849)生于華沙,后定居巴黎。他一生創作了大量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的作品充滿家國情懷,成為波蘭乃至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2)波蘭:爆發獨立的起義原因:波蘭被俄國統治目的:爭取民族獨立方式:1830年11月發到起義主力: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結果:失敗影響:傳播了革命的主張

維也納會議在俄羅斯境內、原屬被瓜分前的波蘭的20%的領土上,建立了擁有自己軍隊的“波蘭會議王國”。俄國沙皇即波蘭國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波蘭人頒布《1815年憲法》,規定由兩院構成的議會……。這兩個議院都無實權。1820年,為了懲罰議會對俄國政策的反對,沙皇亞歷山大禁止眾議院開會長達5年之久。……但是在1830年11月,華沙的波蘭軍事學院發動了起義,反抗俄國。

—約翰·梅麗曼《歐洲現代史》(3)德意志:爆發1848年革命背景:a.德意志地區長期處于分裂狀態;

b.普魯士進行了并不徹底的農奴制改革

c.隨著經濟發展,德意志要求改革與統一的呼聲高漲。經過:184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發生革命,要求建立統一的獨立國家、制定憲法結果:失敗意義:這次革命雖然失敗,但德意志的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19世紀德意志的分裂狀況1848年革命,是在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的一系列武裝革命,主要是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圍之廣,影響國家之大,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廢除封建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拿破侖的統治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促進歐洲文化的重構。反抗法國的征服;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高漲。影響:歐洲政治文化重構,反對封建專制,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表現德意志波蘭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爭取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統一實質:反封建,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解放者(革命性)侵略者(侵略性)20結合教材p68第一段思考:拿破侖是歐洲民族國家的解放者,還是侵略者?為什么?知識拓展:拿破侖戰爭與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在17世紀上半葉,歐洲爆發了拿破侖戰爭,戰爭之后,拉美爆發了民族獨立運動。拿破侖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思想,被一些拉美的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同時,一些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參與了法國大革命或拿破侖戰爭,回國后投入到民族解放運動中;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勢力在拿破侖戰爭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其統治的合法性出現危機,為拉美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契機。1808年,拿破侖軍隊占領了馬德里,消息傳到拉丁美洲,加拉加斯(后來的委內瑞拉首都)的愛國者們涌向了市政廳,他們憤怒的質疑殖民當局:“西班牙國家都滅亡了,我們為什么不成立新政權?”于是,第二天就召開了新議會,成立了新政權,驅逐了殖民當局,參與了此事的玻利瓦爾熱情邀請米蘭達從英國回歸拉美,開始招募軍隊,拉開了拉美大陸的獨立運動大潮的序幕。

二、歐洲拿破侖戰爭:文化重構的時代性

(三)歐洲的文化重構:21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一)文化侵略1.內容:殖民國家通過向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和基督教。2.目的:改造甚至消滅殖民地文化,淡化殖民地民主意識,達到殖民目的。3.結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材料:日本在大舉侵入中國內地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中國的學校實施毀滅性破壞。……殖民奴化教育對中國孩子來說,如同噩夢。在東三省,中小學生要以日本名字自稱,每天上課前向日本國旗致敬,遙拜日本國旗,學習日語。——王向遠的《日本對華文化侵略的特征、方式與危害》

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過教會、學校、報刊書籍等途徑,用傳教布道、開辦學堂、興辦慈善事業等方式進行滲透,推行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文化的侵略與征服,要比武力侵略與征服更容易達到目的。天津望海樓教堂近代上海圣約翰大學保留傳統文化接受外來文化中國印度埃及家國情懷、自強不息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印度教、伊斯蘭教;②種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伊斯蘭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①以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等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張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②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也使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傳入中國。①英國把英語、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②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號。埃及獨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階級史實代表人物思想學習內容地主階級開眼看世界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器物洋務運動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資產階級戊戌變法維新派君主立憲制度辛亥革命革命派民主共和新文化運動前期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民主科學思想無產階級

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毛澤東思想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1.中國(1)林則徐、魏源、鄭觀應等主張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他們的思想,對周邊國家如日本也產生了影響。(2)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也使一些新技術、新思想傳入中國。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1.中國材料2: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序》材料3: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鄭觀應《盛世危言》材料1: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在與西方侵略者的抗爭中,一方面接受外來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護傳統文化,最終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

——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印度國大黨黨旗近代政黨政治道路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印度革命之父”提拉克188519051908【回顧】綱要下·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2.印度(1)英國在將印度變為殖民地的過程中,把英語和英國的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2)受過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號;材料:英國人到印度的時候,馬克思說,英國在印度應該完成雙重任務。第一個是摧毀性的,是把原來的鬼佬的陳舊的過時的制度給予破壞。第二個任務是建設性的,是在摧毀印度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質文明為基礎的新印度。——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2.印度(3)印度的傳統文化頑強地保留下來,如: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還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開來;(4)種姓制度雖然被廢除,但仍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材料:種姓制度和印度社會組織的根本弱點和缺點是使一大群人的品格降低,沒有給予他們在教育上,文化上和經濟上跳出那種環境的機會......它就造成了那些作為印度的經濟和生活上顯著特征的硬化現象。

——尼赫魯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2.印度【思考】據史料概括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措施的作用。材料:1857年,按倫敦大學模式,在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學,開始授予學位。1829年近代大、中學學生數約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規定以英語代替波斯語作為公務語言,1844年又采取了優先錄用會英語者為公務員的政策。——(德)赫.庫爾克《印度史》措施:①實行歐式教育制度;②以英語為官方語言;③選拔英式管理人員。作用:①沖擊了印度傳統的文化教育制度;②但客觀上推動了印度近代教育的發展。三、古老文明的困境與回應(二)亞非拉的文化重構3.埃及(1)埃及曾長期受到法國與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后實行君主立憲制;(2)在社會生活中,伊斯蘭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回顧】綱要下·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扎格魯爾領導1919年華夫脫運動蘇丹·哈桑清真寺埃及人的婚禮埃及1922年獨立。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獲得真正獨立。1.獨立戰爭后,美國的文明形成了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其中英國的文化仍然居于主導地位。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中英國人口最多 B.英國是18世紀最發達的國家C.英國文化是當時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