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唯物史觀】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辯證認識中外文化交流的兩面性,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認識中外文化交流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明確中外文化交流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動的發展歷程,培養家國情懷。01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1)佛教傳入的歷程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1.佛教傳入兩漢之際魏晉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時期來自古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主張頓悟成佛的禪宗成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以儒家為核心的兼容佛、道理論的宋明理學形成,佛教融合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自主學習1:梳理佛教傳入中國

的歷程。(2)佛教的影響材料1佛教致力于解決我國固有文化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人生歸宿問題,從而有可能稀釋、消除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

——馬懷良《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魏晉風度研究》材料2佛教帶來了三世(前世、今世、來世)的觀念,因果、輪回的觀念……人活著不但要考慮今世,還要考慮前世,尤其是來世,今世的善惡是因,種下了來世的幸與不幸的果。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1.佛教傳入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①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

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材料3源于佛教的日常用語:剎那、煩惱、解脫、臭皮囊、覺悟、現身說法、大徹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一塵不染、五體投地、生老病死一廂情愿等。

現在許多國人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趙樸初《俗語佛源》思考1:據材料和所學,分析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

何處惹塵埃!——【唐】惠能②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詩、書、畫,很多都體現了佛教的內容,同時也吸納了佛教

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

③中國的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筑,是中化文化的瑰寶。(2)佛教的影響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1.佛教傳入思考1:據材料和所學,分析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材料4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繼。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侶的游手好閑),貨殫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范縝《神滅論》

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1.佛教傳入(2)佛教的影響

④佛教宣揚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材料5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極。

——《魏書·釋老志》思考1:據材料和所學,分析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①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②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詩、書、畫,很多都體現了佛教的內容,同時也吸納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

③中國的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筑。是中化文化的瑰寶。

④佛教宣揚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1.佛教文化的傳入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2)佛教的影響思考1:據材料和所學,分析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2.西方文化的傳入自主學習2:閱讀教材,說明從明末清初到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的

史實及影響。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2.西方文化的傳入明清之際第一階段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瑪竇等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識。②清政府任命湯若望等人主持欽天監工作,并招攬數學、醫學、天文等

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材料7

1601年,利瑪竇身穿儒服來到北京城,受到了萬歷帝的優禮。他在北京住了十年,連續譯著了《幾何原本》《乾坤體義》《圓融較義》《萬國輿圖》等圖書,其中有一些是與徐光啟、李之藻等合譯。——摘編自頤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第三階段19C末20C初①資產階級維新派,效仿西方君主立憲制,推動了維新運動的展開。②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些學說在中國傳播,成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材料9梁啟超主張改革法制,應該“采西人之意,行中國之法,行中國之意”,走中法與西法相結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也要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遺產。——摘編自劉新《梁啟超法治思想研究》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第四階段20世紀早期①1915年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等主張吸收

民主與科學的思想。②俄國十月革命后,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

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材料10馬克思主義學說很符合中國國情,很能夠指導中國革命找到一個正確的道路,它是經過種種選擇比較之后,它不是一個人,是一批人,是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期中主要是思想先進的青年人,要救國救民,大家共同認定的。

——《思想解放史錄》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項目傳入、輻射地影響漢字儒學佛教社會制度、節日習俗等科技(四大發明)物質文化(茶、絲織品、瓷器等)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對外傳播與輻射)項目傳入、輻射地影響漢字東亞(如朝、日)、東南亞(如越南)推動了文化交流與傳播;后來各國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本國文字。儒學東亞、東南亞、歐洲朝、日等國的各級學校一度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佛教朝鮮、日本影響了人們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節日習俗等東亞、東南亞朝鮮的政治制度,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土地制、賦稅制都以唐制為藍本。越南的教育體制、科舉制移植于中國。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日、習俗等,也深受唐文化影響。科技(四大發明)中亞、西亞、歐洲造紙術推動了歐洲教育、政治、商業等的發展。火藥推動了歐洲武器發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騎士階層日漸衰落。指南針推動了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歐洲人在活字印刷術基礎上造出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物質文化(茶、絲織品、瓷器等)中亞、西亞、歐洲豐富了人們生活,加深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1.東亞文化圈15世紀朝鮮創造世宗大王遣人創造朝鮮拼音文(諺文)(1)文字越南喃字。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式來表達越南語的文字。日本學者認為,隋唐時期,日本從中國學習了幾個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歷史完成了一個飛躍,這幾個文化要素就是漢字、儒學、官制和大乘佛教。——孟憲實《傳統文化:中國文化軟實力之源》(2)儒學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將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

9世紀日本創造假名。“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新羅統一朝鮮后,更以唐制為立國規范……在學制上,新羅仿唐置國學,設儒學科和技術科。——摘編自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唐長安平面圖平城京平面圖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1.東亞文化圈(3)制度(4)移民:14世紀末,中國人進入琉球,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15世紀,伴隨經貿往來,大批華僑移居東南亞,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1.東亞文化圈佛教唐鑒真和尚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仿唐建筑弘揚佛法促進交流韓國首爾景福宮日本法隆寺建筑貨幣唐代仕女圖日本和服圖服飾他鄉少知己,莫厭訪君頻。

—9世紀朝鮮詩人崔致遠腐儒未解英雄志,卻恨鴻溝不用誠。—17世紀那波守之根據兩首詩歌,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有哪些影響?

這兩首詩都是外國人使用漢字創作的律詩,不僅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嚴格按照律詩格式要求,還在詩中使用了歷史典故,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熟悉和理解,反映了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的深刻影響。詩詞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2.中學西傳8世紀以后,造紙術傳入歐洲,促進教育、政治及商業發展。火藥:13C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粉碎騎士階層,推動封建社會瓦解。指南針:12C末至13C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后再傳到歐洲,推動大航海時代到來。印刷術:14-15C波斯人傳至歐洲,推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中國歐洲

18世紀,歐洲出現學習中國的熱潮,法國著名油畫家布歇繪制了一系列中國風作品:《中國捕魚風光》《中國花園》和《中國集市》等油畫。這些油畫畫面上出現了大量寫實的中國元素,比如兒童發型、鳥籠、中國紅傘等。這反映出()A.西學東漸成果斐然B.啟蒙運動汲取東方營養C.中學西傳成為主流D.文藝復興借鑒中國文明B(1)四大發明外傳

16-18世紀是中國和西方兩大文明之間基本上進行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世紀,雙方都從這些交流和交往中獲益多多。……在啟蒙思想家看來,中國儒教是人類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

——摘編自陳超《明末清初的“東學西漸”和中國文化對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①16—18世紀,孔子以及儒家經典、中國的史學、地理學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②中國的茶、絲綢、瓷器在歐洲社會深受喜愛,中國式園林和建筑成為風尚。飲茶成為歐洲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此時的歐洲,封建領主制的統治本身,已出現了矛盾,為了爭霸,歐洲諸國就必須加強實力;……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的“東學西漸”,就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東學西漸”對于歐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動的。——摘編自劉永拮《“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瑞典首都的中國宮美國·流芳園(仿蘇州園林式建筑)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2.中學西傳(2)濃烈的“中國風”中國文化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建筑制度詩文歷法佛教儒學漢字儒學茶文化西傳茶文化東傳圖示小結: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西傳+東傳)律令繪畫、音樂、習俗……造紙術園林建筑……話題爭議:中韓文化之爭●2005年,11月24日,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

●2006年韓國將一本問世400周年的韓醫學圣典《東醫寶鑒》,申請為“紀錄遺產”。因中國大多數民眾誤會為韓國要將中醫變為“韓醫”申請為世界遺產而批判聲四起。●之后“有關孔子是韓國人”“韓國發明活字印刷術”等關系到中韓兩國的共同文化“主權”之爭一直持續著。●2006年在漢語研究英文網站上將一篇2002年發表的題為《韓國人發明了漢字》的文字再次提出,討論更為激烈。激發國人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反思傳統文化遭遇冷落現象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力度強化國人對無形文化的認同重視對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采取措施來傳承無形文化遺產啟示: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在“爭”而在繼承和弘揚中韓端午“申遺”之爭2005年,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當時國內很多人都憤憤不平,誤以為韓國搶注了中國端午節,導致中國無法申遺。后來才知道,原來韓國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是兩碼事。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游藝活動、表演等,都有著濃厚的韓國民俗特色。而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像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喝雄黃酒等,在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中并不存在。現代韓國的“端午祭”除了時間是在五月初五外,基本和我們的傳統端午節毫無關系,并且也未影響“中國端午節”于2009年申遺成功。此次爭端警惕國人:在構建文化自信的同時要摒棄文化優越論,保持批判性的思考,形成知性的力量,令中華文化永葆生命力。隨堂訓練1.被稱為“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馬克思語)和“水手之友”的發明分別是中國四大發明中的(

)A.印刷術和造紙術

B.造紙術和指南針

C.火藥和印刷術

D.火藥和指南針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得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馬克思語)和“水手之友”的發明分別是火藥和指南針。只有D符合題意。所以選D。D隨堂訓練2.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發生了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是(

)A.民主與科學思想

B.反對儒家傳統道德

C.問題與主義之爭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十月革命以后,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而A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