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_第1頁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_第2頁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_第3頁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_第4頁
第一單元 單元活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單元活動學會分析區域差異[學習目標]1.了解分析區域差異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區域差異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具體區域進行區域差異的分析。自然條件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條件——人口、經濟、文化、歷史沿革等第一步——eq\x(收集區域的相關資料)—第二步——eq\x(資料的分析與整理)—eq\x(文字整理歸類,數據分析,圖表繪制等)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經濟分析,區域發展階段評價第三步——eq\x(區域差異分析、比較)—第四步——eq\x(探索區域差異形成的原因)思考1.分析一個區域的特征,應主要從哪些要素進行說明?答案①地理位置;②自然條件;③社會、經濟條件。二、區域差異分析的主要方法1.資料收集的方法(1)直接收集法:通過對區域的實地考察和調查,得到第一手資料。(2)間接收集法:通過會議、座談、上網或查閱報紙、雜志、書籍等收集資料。2.區域差異分析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對區域內的地理事象進行定性的描述和說明,包括文字敘述、圖像展示和列表歸納等。(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借助于數學手段對地理事象進行量化研究。(3)綜合的方法:指對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三、活動實例——分析長江流域不同區域的差異1.收集資料:收集上游貴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這三個省市區域發展的有關資料和數據。2.整理分析: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圖表等直觀形式對這三個省市區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和比較。思考2.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師,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應對哪些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答案(1)發電、供水、防洪、航運等效益和該工程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2)地質基礎、淹沒范圍以及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蝕等生態環境。(3)國防安全等方面。探究點學會分析區域差異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利用假期對學校附近的鄉村進行社會調查,收集到以下資料:“房屋多由紅磚砌成,多朝向東南方;村民為增加經濟收入,在同一塊耕地上種植甘蔗、番薯等農作物,但每年農作物的產量不穩定?!?.該地理興趣小組的家鄉在哪里?答案珠江三角洲。2.影響該地區房屋朝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采光。3.該地區每年農作物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降水的季節變化大,臺風災害多。4.該地理興趣小組收集資料和探究該區域環境特征的方法分別是什么?答案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分析區域差異的步驟和方法步驟所用主要方法要求或意義第一步:收集區域的相關資料直接收集法要針對目的,有重點地收集間接收集法第二步:資料的分析與整理定性的方法反映區域內地理事象的概況和基本特點等定量的方法明確地理事象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第三步:區域差異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第四步:探索區域差異形成的原因分析區域差異的目的是對區域發展進行評價,并制訂區域發展的規劃,以進一步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讀“我國長江沿岸部分城市分布圖”,回答1~3題。1.為對貴州、湖北、上海進行區域差異分析,在收集資料時應()①以實地考察和調查為主②以查閱資料為主③重點收集自然環境指標④重點收集社會經濟指標和自然環境指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三地的資料收集完成后,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時,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定性法②定量法③綜合法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3.三地的區域差異分析、比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①區域發展條件、優勢和劣勢②區域經濟分析③區域發展階段評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1.D2.D3.D解析第1題,對貴州、湖北、上海三省市的有關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相關資料的收集應以查閱資料為主,同時既需要收集自然環境方面的資料,也需要收集社會經濟方面的。第2題,資料的分析與整理,可采用定性法、定量法以及綜合法。第3題,①②③均屬于區域差異分析比較的內容。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利用假期研究環境條件對作物始花期的影響,他們通過上網,查閱報紙、雜志等獲得如下資料。據此回答1~3題。品種名稱金大532本地大豆滿倉金原產地南京北京佳木斯在原產地的播種時間5月30日4月30日5月17日在原產地的開花時間8月23日7月19日7月5日在北京的播種時間4月30日4月30日4月30日在北京的開花時間9月1日7月19日6月5日在原產地從播種到開花的天數85天80天49天在北京從播種到開花的天數124天80天36天1.高緯度地區的大豆品種移往低緯度地區種植,開花時間和產量與原產地相比分別是()A.提前,減少 B.提前,增加C.延遲,減少 D.延遲,增加2.影響大豆開花的主要環境因素是()A.地形條件 B.土壤條件C.光熱條件 D.降水條件3.該地理興趣小組收集資料和探究區域差異的方法分別是()A.直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B.間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C.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D.間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答案1.B2.C3.B解析第1、2題,分析材料可知,高緯度地區的大豆種在低緯度地區從播種到開花比在原產地所需要的天數少,溫度和光照是影響植物開花的主要因素,低緯度地區光熱條件優越,產量比高緯度地區高。第3題,由于該地理興趣小組主要利用上網,查閱報紙、雜志等獲取資料,對區域內大豆始花期用數字進行量化研究,所以是間接收集法和定量的方法。讀下面兩幅圖,完成4~5題。4.兩圖所示地區的特征,正確的是()①灌溉水源是影響兩地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②兩地多為粉砂性土壤③兩地流水侵蝕作用都很嚴重④兩地皆全年干旱少雨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5.兩地生產、生活方面的正確敘述為()①乙圖所示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小米②兩地都是我國重要的牧區③乙圖所示地區是精耕細作的水稻產區④出現乙圖居住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質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答案4.A5.B解析第4題,甲圖為新疆的坎兒井景觀,乙圖為黃土高原的窯洞景觀。兩區域農業發展多取決于灌溉水源,多為粉砂性土壤。第5題,黃土高原不是我國重要的牧區,其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和谷子(小米),出現窯洞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黃土垂直節理發育。6.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三個地帶的GDP、人口和人均GDP比重(2019年)。地帶GDP(%)人口比重(%)人均GDP(元)東部60.44218216中部26.4359480西部13.2237219材料二三個地帶GDP所占比重的變化(%)。年份東部中部西部198052.331.216.5198552.931.116.0199053.829.816.4201958.327.614.1201958.827.413.8比重增減+6.5-3.8-2.7(1)材料一中的指標可以反映三個地帶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這種差異具體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的指標可以反映三個地帶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這種差異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東部與中、西部GDP的人均差異要比總量差異_______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說明我國各地帶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則在減少,這使得三個地帶______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答案(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東部經濟最發達,中部次之,西部較落后(2)經濟發展速度東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較慢(3)小東部中部西部經濟發展解析我國最顯著的地帶性經濟差異主要表現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兩方面。相比較而言,經濟發展速度比經濟發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發展潛力,落后地區只要有較高的經濟發展速度,與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是容易縮小的。單純用各地帶的GDP來比較經濟發展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用GDP與人均GDP來比較更符合實際。綜合表中指標及其數據不難發現,我國三個地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均GDP及GDP比重的差異上,經濟發展速度的差異則通過三個地帶GDP所占比重的變化來反映。某高中學生利用暑假對自己的家鄉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并對其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土坯壘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農民為減少荒歉的危機,在耕地上栽種眾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麥最多,其他還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據此回答1~3題。1.該學生收集資料和分析區域差異的方法分別是()A.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B.間接收集法、定量的方法C.直接收集法、綜合的方法D.間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2.影響該平原上房屋多呈坐北朝南形式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和風向 B.水源C.地形 D.宗教信仰3.該地易出現荒歉的原因是()A.生長期太短 B.冬季風太強C.降水變率太大 D.土壤鹽度太高答案1.A2.A3.C解析第1題,主要考查對區域差異分析方法的理解,難度較小。第2題,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確定該地區位于華北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住宅朝向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形式:一是向陽,二是為了防風。第3題,華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旱澇多發,是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下圖示意雨水的兩種不同處理方式。讀圖完成4~5題。4.左圖表現的雨水處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①減緩城市澇災②緩解城市缺水③減少雨水和污水的匯流④有利于實現雨水的資源化⑤完善城市區域的水循環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態環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5.右圖顯示的雨水處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A.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城市水循環中的下滲B.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城市水循環中的徑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城市水循環中的蒸發D.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城市水循環中的蒸騰答案4.A5.A解析左圖表示城市居民利用陽臺等收集雨水。右圖是一個雨水的滲透設施,其作用是增加雨水向地下的滲透。(2019·銀川唐徠回民中學高二月考)讀“我國四個省(市)糧食總產量、人均糧食和人均耕地比較表”,完成6~7題。項目地區糧食產量(百萬噸)人均糧食(噸/人)人均耕地(公頃/人)水稻小麥玉米甲40.2150.80.18乙1872.50.50.06丙3.523130.50.08丁130.10.70.20.04全國0.40.036.與表中甲、乙、丙對應的省(市)分別是()A.江蘇、山東、廣東 B.北京、吉林、江蘇C.吉林、江蘇、山東 D.廣東、北京、吉林7.與全國相比,丁地區人均糧食和人均耕地的關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大 B.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大C.耕地面積逐漸減少 D.人口增長較快答案6.C7.A解析第6題,讀表格,甲省人均糧食、人均耕地較高,說明地廣人稀,應在東北地區;糧食中玉米產量最高的是我國的吉林省。乙省水稻產量最高,人均糧食、耕地較少,應位于我國江淮地區,可能是江蘇省。丙省小麥產量最高,玉米產量較高,應位于北方暖溫帶地區,對應山東省。第7題,讀表格,丁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糧食卻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只能是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大,導致糧食播種面積小、產量低,A對、B錯。表中數據不能顯示耕地面積減少和人口增長情況,C、D錯。讀“我國甲、乙兩地區(北方、南方地區)水資源總量、土地面積、人口及耕地分布對比圖”,回答8~9題。8.關于甲、乙兩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區,乙代表南方地區B.甲地區水資源總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發少C.乙地區人口比甲地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低D.乙地區耕地面積比重大與平原面積廣闊有關9.有關甲、乙兩地區的對比分析,正確的是()A.甲地區以旱地為主B.乙地區的石油、煤炭資源均不如甲地區豐富C.甲地區能源供應充足,可以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D.乙地區需進行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來緩解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狀況答案8.D9.D解析第8題,從水資源總量就可以推斷出,甲代表南方地區,水資源總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區降水量大,蒸發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區,人口總數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經濟發達;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耕地比重大。第9題,甲地區(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乙地區(北方地區)煤炭、油氣資源比南方豐富;南方地區能源供應不足;南水北調是為了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的緊張狀況。我國一綜合考察隊沿圖中虛線從①地出發,到達圖中的⑨地。①包頭②太原③西安④成都⑤川西草原⑥攀枝花⑦昆明⑧桂林⑨贛州。讀圖,完成10~12題。10.考察隊開展了下列主題考察活動,其目標基本沒有實現的是()A.①②:草原森林之旅 B.②④:南北景觀之旅C.④⑤:農牧文化之旅 D.⑤⑨:特色地貌之旅11.考察隊沿途經過的下列城市,屬于“資源型”城市的是()A.①⑥B.①⑧C.②④D.④⑥12.小明在整理考察隊給當地政府提出的農業發展策略時,不小心抄寫錯了一處,這一項是()A.①地—節約用水,調整土地利用結構B.②地—植樹種草,打壩淤地C.⑤地—抓好糧食,種(植)養(殖)結合D.⑦地—利用氣候,發展彩色農業答案10.A11.A12.C解析第10題,包頭太原這一考察線路,氣候較為干旱,森林很少,主要以草原景觀為主。第11題,包頭和攀枝花都是我國著名的“鋼城”,屬于“資源型”城市。第12題,川西草原應該加強濕地和草場的保護,合理發展畜牧業。13.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國第三個區域經濟合作板塊——環渤海經濟圈正加速崛起。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可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約占中國國土的12%和人口的20%。材料二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圖。(1)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港口眾多,兩幅圖標有數碼的城市中,為東北石油和華北煤炭重要輸出港的是__________;為東北地區重要綜合性對外貿易口岸的是______;為全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的是______。(填數碼)(2)試比較“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在資源、運輸、技術、協作、勞動力等工業布局條件(區位條件)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完成下列表格。比較方面“長三角”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相同點運輸技術協作勞動力不同點礦產資源運輸(3)與“長三角”相比,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工業在資源方面的不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正在建設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4)“長三角”地區能源需求量大,為解決這一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③①⑤(2)如下表所示:比較方面“長三角”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相同點運輸有大型港口、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條件優越技術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技術力量雄厚協作大型企業密集,門類多,協作條件好勞動力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強,勞動力數量充足、素質高不同點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和礦產資源缺乏,需從外區域調入有豐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資源和鐵等礦產資源,資源條件好運輸有長江“黃金水道”,內河運輸條件好河流水量較少,有結冰期,內河運輸條件較差(3)水資源缺乏南水北調工程(4)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能耗少的工業;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建設秦山核電站等。解析第(1)題,考查秦皇島、大連、上海等城市的主要職能特點,屬基礎知識考查。第(2)題,比較兩地在資源、交通等方面的異同,解答時注意組織答案的簡潔性和準確性。第(3)題,環渤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實施的調水工程為南水北調工程。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