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_第1頁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_第2頁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_第3頁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_第4頁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真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銅仁市2024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第1-14小題為道德與法治學科選擇題;第15-26小題為歷史學科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選出的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戰國時期,為實現富國強兵,各諸侯國紛紛進行變法改革。其中,變法成效最大,為之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變法是()A.吳起變法 B.商鞅變法 C.李悝變法 D.管仲改革2.“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詩句最能反映唐朝()A.民族交融加強 B.社會風氣開放C.民族政策開明 D.文學藝術多彩3.歷代中央王朝對邊疆的有效治理,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元朝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A.宣政院 B.臺灣省C.北庭都元帥府 D.澎湖巡檢司4.小明在整理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學習筆記時,看到某條約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該條約的影響是()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史小智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制作了一幅思維導圖(圖),他學習的主題應該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 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C.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6.中國共產黨勇于創新、實事求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召開了許多重要會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下列示意圖①處應填寫()A.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B.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D.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7.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風雨兼程、砥礪前行,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下列圖片最能體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是()A.B.C.D.8.2020年,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這表明()A.我國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B.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C.我國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9.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B.公元前5世紀,羅馬頒布了《十二銅表法》C.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D.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10.抓關鍵詞有助于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攻占冬宮”“蘇維埃政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等關鍵詞可用于學習()A.俄國十月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日本明治維新11.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據此可知()A.美國建立起單極世界 B.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C.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 D.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二、填空題(本大題有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5分)12.【星星之火】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在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3.【同仇敵愾】1937年夏,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4.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5.1980年中央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四個經濟特區,其中發展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16.1942年1月,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三、綜合問答題(第32題14分)17.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這些文明成就是當今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就一覽表(部分)類別重要成就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文史《詩經》、《資治通鑒》、《紅樓夢》、《史記》、《三國演義》、《明史》、《水滸傳》科技四大發明、《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傷寒雜病論》藝術民俗(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成就斐然。請依據表格,參照示例,將相關成就進行分類。示例文學成就:《詩經》《紅樓夢》史學成就:。建筑藝術:。(2)根據表格中的科技成就,找出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科技著作和中國古代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3)中國的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請分別寫出表格中四幅民俗圖片所對應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名稱。(4)2024年6月10日,銅仁市民在大明邊城景區錦江河段開展了賽龍舟活動,現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請你談一談賽龍舟這一民俗活動蘊含的文化內涵。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有2個小題,第33題17分,第34題15分,共32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絲綢之路最初是軍事路、外交路,漢武帝派使臣聯合西域的大宛、烏孫、大月氏等地方政權,成立了一個松散的合作聯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勢力。之后是民生路、商業路、世貿路,再之后發展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質交流的同時,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基督教文化也相互交集共生。——穆濤《漢代的政治豐碑和國家隱痛》材料二材料三時期突出成就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20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改革開放以來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材料一中絲綢之路溝通了哪兩個大洲?根據材料概括這條道路開通的影響。(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及引發該事件的導火線。(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我國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列舉我國20世紀70年代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各一項。(表格已列舉的除外)(4)請根據上述材料,結合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談談你的感想。19.科學技術的創新,對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學們圍繞“工業革命”開展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以下三項任務。【任務一知識梳理】材料一任務二文本閱讀】材料二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許多成果的發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任務三觀點論述】材料三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英]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1)結合所學知識,在材料一中①、②、③處填入相應的內容。(2)根據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科技與社會發展”提出你的觀點并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井岡山13.【答案】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4.【答案】三大改造15.【答案】深圳16.【答案】《聯合國家宣言》17.【答案】(1)《史記》;《資治通鑒》、《明史》;長城(或八達嶺長城);故宮、趙州橋(2)《天工開物》;《本草綱目》。(3)①春節②元宵節③端午節④清明節(4)①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民族精神②拼搏奮進、力爭上游的時代精神③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理念④弘揚愛國主義情懷18.【答案】(1)大洲:亞洲和歐洲:影響:促進東西方的物質(貿易)和文化交流。(2)事件: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3)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紀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或中美關系正常化。改革開放以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籌建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4)①弱國無外交;②國家綜合實力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③要不斷提升國家綜合國力;19.【答案】(1)①瓦特;②蒸汽機車(火車);③內燃機(2)特點:①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②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③技術的突破帶動了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3)示例1:觀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述: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帶動了火車、汽船等交通工具的發展,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廣泛使用,電燈、電話等發明,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汽車、飛機的發明,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地球變“小”了。新能源和新交通工具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上所述,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示例2:觀點:科技發展引發社會問題論述:科技成果在工業上的廣泛應用,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工業生產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等,造成資源枯竭又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利用機器榨取廣大工人的剩余價值,造成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