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沖刺模擬卷1(內蒙古適用)_第1頁
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沖刺模擬卷1(內蒙古適用)_第2頁
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沖刺模擬卷1(內蒙古適用)_第3頁
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沖刺模擬卷1(內蒙古適用)_第4頁
2024年中職高考語文沖刺模擬卷1(內蒙古適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職業院校

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單獨考試

語文模擬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謀(M〃。)求懲(chlng)罰挾(x〕c)私報復

B.發難(八成八)商埠(f必)運籌帷幄(wb)

C.怯(蹊)弱耀(或。)眼聯袂(q泥)演出

D.干戈(gd)證券(利加.)亙(或八)古及今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有錯誤的一項是()

A.討嫌犯罪嫌疑廉正物美價廉

B.璧還壁立千仞影壁珠聯壁合

C.洪亮聲如洪鐘宏富宏圖大略

D.蒙昧素昧平生體味其中三昧

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永垂不朽(流傳)無足輕重(足夠)龍童媛女(艷麗)

B.殞身不恤(撫恤)沉淪之漸(沾染)神乎其神(那樣)

C.鯉為人知(少)遷延顧步(回頭看)禮尚往來(重視)

D.霧失樓臺(消失)不名一錢(占有)綠野阡地(南北向)

4.下列句中應填的詞語是()

(1)折回的和遇險的都為三峽的航道盡了力,但也給后來者了精神負擔。

(2)在那時的人看來,完成我們今天從事的業績,會跟玩積木一樣了。

A.探明增加輕而易舉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

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D.查明增添輕而易舉

5.下列各句,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句是()

A.縣里的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日前去匯報。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

C.文件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

D.一個好的比喻,或為形似或神似,或為形神兼似,總是離不開相似這一根本特點。

6.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倒沒啥意見,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

B.到底去還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C.我不知道這條路誰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D.我想知道明天是不是會下雨?

7.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他那對眼睛呀,卻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撲在我的脖子上,吻著我的腮幫、嘴唇、前額,同時又像一只太平鳥一樣,響亮而尖利地

叫了起來。

C.他貼住我的身體,全身哆嗦,好像風下的一根小草。

D.有時候,它收縮和絞痛得那么厲害,眼睛里簡直一片漆黑。

8.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于是從散約敗8.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茶大

7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資本控制下的“飯圈文化”沖擊了傳統美德和主流價值,敗壞了社會風氣。資本方通過對

演藝人員有組織的策劃、包裝和宣傳制造明星,,,,

,這與“奮斗改變人生”“有耕耘才會有收獲”等勤勞奮斗的傳統道德觀念是背道

而馳的,消解了社會主流價值。

①意在創造一個供粉絲消費的符號

②而非對其表演才華和藝術成就的肯定與欣賞

③宣揚的是一種不勞而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投機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

④側重點在藝人的娛樂形象上

A.③④②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工。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主張廢棄六朝以后華而不實的駢儷文,而創

作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

8.詞是詩歌的一種,最初是配合音樂來歌唱的,根據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由于詞的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為“長短句"。

C.《史記》是我國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

表五種體裁,共工30篇。郭沫若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D.荀子是戰國時著名思想家,是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一書共20卷,收文章32

篇,《勸學》是第一篇,其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意思是勸勉人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

習。

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

愛情是古代文人筆下常見的題材,如《孔雀東南飛》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

葦,,”表達的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蘇洵《六國論》中描寫祖輩創業艱難的句子:“思厥先祖父,,,

以有尺寸之地。”

13.《國殛》選自《》,國殛的意思是。

14.《》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1S.“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中的“初七"指,“下九"指。

三、現代文閱讀(共40分)

(一)閱讀《祝福》(節選),完成題。(共1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勿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

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

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樣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①玩物,先前

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②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栗存在,現在總算被無

常打掃得干干凈凈。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③無聊生者不生,即使④厭見者

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

暢起來。

.對下列詞語指代的一類人,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玩物②活得有趣的人們③無聊生者④厭見者

A.①③代指祥林嫂這類人,②④代指魯四老爺這類人。

B.①代指祥林嫂這類人,②③④代指魯四老爺這類人。

C①③④代指祥林嫂這類人,②代指魯四老爺這類人

D.①②代指祥林嫂這類人,③④代指魯四老爺這類人。

工7.開頭和結尾都提到瑟瑟的雪花,對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了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8.表現屋內的靜,襯托“我”的無聊,引出聯想。

C.以有聲襯托無聲,表現冷寂凄涼的氣氛,襯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很大。

28.對文中畫線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祥林嫂活著無依無靠、受窮受苦,死了倒是一種解脫,表現了"我”對祥林嫂悲慘進遇的無

可奈何的內疚之情。

B.這是反語,表達了“我”對魯鎮闊人、麻木的人們的憤恨和對祥林嫂的同情。C.這是"我”

的憤激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我”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D.句中的“無聊"一詞與“在陰沉的雪天里,在無聊的書房里,這不安愈加強烈了"中的“無聊"

的意思是不同的。

工7對文中畫線的“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一句,誦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B.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C.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D.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

(二)閱讀《想北平》(節選),完成25題。(共18分)

①如果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揀著我知道的寫,而

躲開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讓我把北平——道來,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

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到過陶然亭,

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討她老人家喜歡的時候,我獨自微微地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

候,我欲落淚。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我

愛北平也近乎這個。夸獎這個古城的某一點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愛的

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

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細小的事

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O

但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不但辜負了北平,

也對不住我自己,因為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

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

來!

④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

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

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巴黎,

據我看,還太熱鬧。雖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又

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

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

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

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20.本文節選自寫的著名散文《》。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話

劇《》等,曾因創作話則《》而被授予"”的稱號。(6

分)

21??對本文第①一③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強調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為了表明本文是寫“我的北平”。

B.作者用對自己母親的愛來類比對北平的愛,突出了愛的真摯深厚。

C.作者反復說自己"愛北平”“想說而說不出“,是指“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鵑作比喻,是取杜鵑啼聲悲切的特點。

22.第②段中,作者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句話的含義

是:。(用文中的話回答)(2分)

23.本文第②段中作者說“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這個"指的是什么意思?(2分)

24.本文第④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假如住在巴黎會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說巴黎“太熱鬧”?(3

分)

2S.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著一一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一語在文中的含意。(3分)

(三)閱讀《海洋與生命》完成26—30題。(共工。分)

海洋與生命

正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一樣,優越的海洋環境也限制著生物向高級的方向發展。

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陸地上誕生的。爬行類、鳥類、哺乳奧動物是由原始的海洋魚類移居

陸地以后才慢慢進化起來的。而陸地植物則是由海洋藻類進化而來,這種移居陸地的過程,很

可能是梳迫的。由于地殼的變化和氣候的變遷,一部分海洋變成了陸地,迫使一些水生的植物

去適應新的環境。空氣的比重很小,不能像海水那樣浮起動植物的身體,于是陸地植物逐漸分

化為根,莖、葉。根鉆通土壤吸收養料和水分,葉在空中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莖起著連接

和支持植物的作用。陸地動物逐漸進化出四肢,以適應在陸地上的奔跑。由于陸地氣候干燥,

氣溫變化較大,于是陸地動物又進化出致密的皮膚和保溫的毛發。總之,陸地的艱苦環境鍛煉

了生物,使它們的身體結構變得更加精細,更加復雜。更加完善。

26.聯系上文,說說“優越的海洋環境”是指哪些。(2分)

27."這種移居陸地的過程,很可能是被迫的“一句中“被迫”的原因可能是()(2分)

A.海水由淡變成。

8.海水中生命的弱肉強食。

C.由于地殼運動和氣候的變遷,一部分海洋變成了陸地。

D.陸地的環境比海洋更優越。

28.本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2分)

A.時間順序B.邏輯順序C.程序順序D.空間順序

27文段最后一句“總之,陸地的艱苦環境鍛煉了生物,使它們的身體結構變得更加精細,更

加復雜,更加完善”,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它們的身體結構”的具體變化。(2分)

陸地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陸地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對這一節的作用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一節講了優越的海洋環境限制生物向高級的方向發展的問題,與海洋孕育生命的主題相

矛盾,應刪去。

&這一節講了高等動、植物在陸地上誕生的問題,與海洋無關應刪去。

C.本節文字從海洋對生物向高級方向發展的限制方面,說明了海洋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所起到

的作用。

D.今天的海洋中也有一些高等動,植物在生活著,這說明海洋中是誕生高等生物的。

四、古詩文閱讀(共15分)

(-)閱讀《從軍行》,完成題。(5分)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31??下列關于本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從對仗的情況看,本詩是一首五言律詩。

8.從詩歌的內容看,本詩是一首邊塞詩。

C."心中自不平”,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

D.“鐵騎繞龍城”,表明唐軍誓師長安,不勝不歸的決心。

32.以下評價最適用于本詩的一項是()(工分)

A.慷慨激昂8.清新流暢C.深沉含蓄D.剛勁凝練

33.扣住"暗”"雜"兩字,賞析"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兩句。(2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34—36題。(共工。分)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

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

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

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

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4.這段話出自宋代古文家(作者)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