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安徽語文中考卷_第1頁
2007安徽語文中考卷_第2頁
2007安徽語文中考卷_第3頁
2007安徽語文中考卷_第4頁
2007安徽語文中考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7年安徽省語文中考試卷一、積累與運用(30分)1.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1)xīshēng()(2)bǐlù()(3)páozhū()(4)yánjù()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2分)A.咄咄逼人B.鞠躬盡瘁,死而后已C.閑情逸致D.精兵減政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2分)A.他做事總是敷衍了事,讓人很不滿意。B.在這個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承擔了所有責任。C.這部電影情節曲折,引人入勝。D.面對困難,我們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退。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A.通過這次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B.為了提高同學們的語文素養,老師要求我們每天閱讀一篇課外文章。C.春天到了,校園里百花齊放,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D.由于他平時學習刻苦,這次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5.根據語境,補全詩句。(4分)(1)山重水復疑無路,______。(2)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______。6.名著閱讀。(6分)(1)請簡述《西游記》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節。(4分)(2)下列哪個情節出自《水滸傳》?()(2分)A.草船借箭B.智取生辰綱C.大鬧天宮D.三打祝家莊二、現代文閱讀(4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題。(30分)【文章略】7.文章的作用是什么?(4分)8.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6分)9.文章第3段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10.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11.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成長”的理解。(8分)(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315題。(10分)【詩歌略】13.詩歌的主題是什么?(4分)14.詩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6分)15.請簡要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6分)三、古詩文閱讀(3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0分)【文言文略】1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1)顧(2)或(3)委而去之(4)以17.翻譯下列句子。(6分)(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18.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6分)19.請分析魯莊公和曹劌的人物形象。(4分)(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2123題。(10分)【古詩略】21.詩歌的主題是什么?(4分)22.詩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6分)23.請簡要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6分)四、作文(50分)題目:我眼中的美好一、積累與運用1.(1)犧牲(2)埠碌(3)庖廚(4)嚴謹2.D3.D4.B5.(1)柳暗花明又一村(2)山重水復疑無路(3)望岳6.(1)孫悟空在取經途中,遇到千年白骨精,三次識破并打敗白骨精,保護了唐僧的安全。(2)B二、現代文閱讀(一)7.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概括文章主要內容。8.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一次意外事件,學會了面對困難,勇敢擔當的故事。9.心理描寫,表現了作者面對困難時的矛盾和掙扎,為下文勇敢擔當作鋪墊。10.畫線句子通過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恐懼,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11.成長是一個不斷面對困難,學會擔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勇敢面對,勇于擔當,才能不斷成長。(二)13.詩歌主題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4.意象:陽光、草地、天空。作用:表現大自然的美好,烘托詩人愉悅的心情。15.寫作手法:借景抒情、對比、排比。三、古詩文閱讀(一)16.(1)顧:看,視(2)或:有的人(3)委而去之:放棄(4)以:用來17.(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翻譯:當權者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翻譯:這種小恩小惠未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18.文章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運用智謀,幫助魯國取得勝利的故事。19.魯莊公:目光短淺,善于納諫;曹劌:深謀遠慮,政治遠見。(二)21.詩歌主題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2.意象:陽光、草地、天空。作用:表現大自然的美好,烘托詩人愉悅的心情。23.寫作手法:借景抒情、對比、排比。四、作文【作文答案略】1.積累與運用:考查學生對漢字書寫、詞語運用、句子辨析、古詩文名句默寫、名著閱讀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示例:在詞語書寫題中,學生需正確書寫“敷衍了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詞語。2.現代文閱讀: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寫作手法分析、主題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等閱讀能力。示例: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題中,學生需簡潔、準確地提煉文章核心內容。3.古詩文閱讀: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翻譯、詞語解釋、內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等古詩文閱讀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