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_第1頁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_第2頁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_第3頁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_第4頁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題:中外文學史論浙江省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外文學史論試題課程代碼:01146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國別史是()A.《左傳》B.《戰國策》C.《呂氏春秋》D.《國語》2.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人是()A.蘇軾B.文天祥C.陸游D.王安石3.詩集《女神》的作者是()A.郭沫若B.郁達夫C.成仿吾D.胡適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于()A.1928年3月B.1930年3月C.1932年3月D.1935年3月5.新秧歌劇的奠基作是賀敬之等創作的()A.《兄妹開荒》B.《夫妻識字》C.《白毛女》D.《劉胡蘭》6.開改革文學先河的作品是蔣子龍的()A.《喬廠長上任記》B.《春之聲》C.《李順大造屋》D.《班主任》7.下列作品中作者不是金庸的是()A.《越女傳》B.《七劍下天山》C.《神雕俠侶》D.《鹿鼎記》8.在《神曲》中維吉爾象征的是()A.智慧B.信仰C.神學D.理性9.薄伽丘的《十日談》是一部()A.民間故事集B.長篇傳奇C.框形結構的短篇小說集D.抒情詩集10.代表古典主義悲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A.《偽君子》B.《熙德》C.《安德洛瑪克》D.《慳吝人》11.被恩格斯稱之為“辯證法的杰作”的作品是()A.《波斯人信札》B.《老實人》C.《天真漢》D.《拉摩的侄兒》12.《獵人筆記》的作者是()A.普希金B.萊蒙托夫C.果戈理D.屠格涅夫13.列夫·托爾斯泰的心理描寫的突出特點是()A.采取“心靈的辯證法”B.注重人物的肖像描寫C.喜歡描寫人物的病態心理和潛意識活動D.通過行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14.被奉為表現主義的先驅和楷模的作家是()A.卡夫卡B.奧尼爾C.恰佩克D.斯特林堡15.夏目漱石的第一部作品是長篇小說()A.《哥兒》B.《我是貓》C.《其后》D.《路邊草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16.下列文學家中屬于“竹林七賢”的是()A.阮籍B.嵇康C.王戎D.山濤E.劉伶17.關漢卿的著名雜劇有()A.《梧桐雨》B.《漢宮秋》C.《救風塵》D.《望江亭》E.《蝴蝶夢》18.“文革”時期的著名樣板戲有()A.《紅燈記》B.《沙家浜》C.《智取威虎山》D.《閃閃的紅星》E.《奇襲白虎團》19.《俄瑞斯忒亞》三部曲包括()A.《普羅米修斯》B.《阿伽門農》C.《奠酒人》D.《復仇神》E.《美狄亞》20.《唐璜》的藝術特點有()A.辛辣的諷刺B.插話C.體裁和風格的無窮變化D.格律和詩歌語言的創新E.完美的結構設置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21.“初唐四杰”22.創造社23.教會文學24.拜倫式英雄25.俄國“自然派”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26.漢代文學繁榮的標志是什么?27.余光中詩歌創作的特點有哪些?28.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9.簡述《源氏物語》的思想意義。五、詩句釋義(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3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31.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32.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33.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34.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六、論述題(本大題15分)35.論述《浮士德》的思想內容及其意義。溫馨提示:由于很多試題(主要是主觀題),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開放的,一道題的解題思路是多種多樣的,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應該鼓勵自考生用多樣的思路解題。正是因為如此,在評卷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考生的作答情況,對評分標準進行調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國家教育考試靠后的評分標準仍然列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網上公布答案,請考生諒解。一、簡述“文化”名稱的來源。(1)關于“文”的解釋:①“文”的本義是“錯畫”,也就是花紋。②“文”的引申義:在人類認知領域,“文”引申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養,與表示先天素質的“質”相對;在政治領域,“文”引申為“文治教化”,主張利用禮樂教化提高人們的修養而使國家安定,與訴諸軍事征服他國的“武功”相對;在天文和人文的區別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現象和規律,人文指的是社會現象和規律。(2)關于“化”的解釋:“化”的本義是改易,既包括從無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來的解釋:中國經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養與精神、物質的創造。二、為什么說中國文化屬于國別文化?(1)它有著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上古的青銅文化,各民族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有許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3)漢民族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中起主導作用,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文化,它在共同體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中起到了團結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三、什么是兩個文化層面,它們的相互關系如何?兩個文化層面指上層文化與底層文化。(1)上層文化:指宮廷文化與上層文人所創造、擁有的文化。(2)底層文化:指民間文化,即不依賴于統治階級的廣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創造、擁有的文化。(3)兩個文化層面的關系:兩個文化層面就其來源,都是原始文化的傳承,它們雖在后代有所分化,產生了差異甚至對立,但深究其內在的精神又相互關聯、互相補充。民族文化與國別文化都是由這兩個文化層面聯合構成的。兩個文化層面缺一不成其為完整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兩個層面文化精華的苦奉。四、為什么說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1)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媒體的,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發展,從而具有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淀并確立了自身的傳統。五、簡述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區別。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六、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性質是什么?中國文化概論課立足于用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問題進行介紹和闡釋。在中國文化領域里,它不僅要關注一切上層文化的研究成果,也要研究吸取底層民俗文化的諸多成果。它是一門兼顧歷史的關于中國國別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課程,是中國傳統文化學的人門課程。七、簡述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基本內容。(1)有關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國文化概論在文化的外延問題上與大文化的概念一致,但在對具體問題的論述上盡量注意從人文精神的角度出發。(2)中國文化賴以存在的地理環境。本課程所闡述的地理環境,是就曾經影響中華文化發生發展的比較穩定的地理概況而言,不是某一個歷史時期具體地理環境的描述。(3)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展的諸因素。文化發展本當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發展與中國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本課程闡述歷史發展脈絡仍按朝代分期。(4)有關中國文化分科的知識。本課程采用四分法:生產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語言文字文化。八、簡述我國歷史上復雜的人口分布。(1)歷史上,青藏高原地區曾居住過吐藩和羌人。靠近青海地區羌族人居住較多,一部分居住在黃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吐藩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區。(2)西南地區崇山峻嶺,地勢復雜,是古代所謂“西南夷”雜居的地區。(3)四川盆地,盆地的周圍是林立的高山,居民成分復雜。南面大體屬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區的古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區。(4)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居住過蒙古人等。(5)東北居住著許多以狩獵和耕種為生的民族。幾個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群,如契丹、金人、滿族等,都起源于這一地域。(6)珠江水系和閩江水系是兩個較大的水系。這一帶是秦漢時“百越”民族居住地,后來還有溪、俚、僚等族,此外還有臺灣島、海南島及漫長的海疆領土。九、簡述河套地區的要沖地位。黃土高原的北鄰,是蒙古高原,這是一個草原、沙漠、戈壁交錯的地帶,歷來也是北方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地帶的要沖。特別是今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從來都是中原人群與草原人群的必爭之地。十、簡述關中地區的地理條件。關中地區地處黃土高原,是黃河及涇、渭流過的地區,沃野千里,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許多王朝都在這里建都,養育過輝煌的古代文化。這一地區是四塞之地,黃河在他的西北東三個方面環繞,南面是秦嶺山脈,西北有六盤山、賀蘭山、備有陰山山脈,東有呂梁山脈及潼關之固,真可謂表里山河!而且南接巴蜀漢中,東聯伊洛地區,有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