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50-2018 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_第1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_第2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_第3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_第4頁
DL∕T 5550-2018 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規程2018-12-25發布2019-05-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施行日期:2019年5月1日2018年第16號依據《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2018年12月25日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出版機構批準日期實施日期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中國計劃出版社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3年第一批能源領域行業標準過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運行等方面的工本標準由國家能源局負責管理,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提出,由能源行業發電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日常管理,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電力規劃設計標準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安德路65號,郵政編碼:100120,郵本標準主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要審查人:趙敏鐘曉春李淑芳王文雅李文凱林忠權李佩建吳冬梅彭紅文談琪英李江波魏繼平丁雁湘霍沛強宮書宏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4.1一般規定 4.3黏度和密度 4.4發熱量 5.1一般規定 5.2系統設計 5.3布置設計 6.1一般規定 6.2系統設計 6.3儲油罐及附件 6.4布置設計 7.2燃煤和燃油鍋爐發電廠 7.3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發電廠 7.4布置設計 8輔助系統 9消防及安全防護 附錄A卸油泵、供油泵及輸油泵的選型計算 附錄B供油系統設計出力計算 附錄C油罐的散熱損失計算 本標準用詞說明 4Propertiesofthefuelo 4.1Generalrequireme 5.1Generalrequiremen 7.2Coal-firedandoil-firedpowerplants 8.2Heattracingsystemoffueloilpipes AppendixACalculationofoil Explanationofwordingint 1.0.1為了規范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做到技術先進、安全1.0.2本標準適用于燃煤發電廠的點火及助燃油系統設計和以燃油為主燃料的燃油鍋爐發電廠、燃氣輪機發電廠及柴油機發電1.0.3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術語和符號燃煤鍋爐在升負荷過程或減負荷過程中向爐膛提供燃油,與噴入鍋爐內的燃煤共同燃燒,使燃煤鍋爐能夠按照需要安全、穩定2.1.2燃煤鍋爐穩燃(coal-firedboilerstabilizingcombustion燃煤鍋爐在不投油最低穩燃負荷以下運行及事故變負荷等特定工況下,由燃油系統向燃煤鍋爐供應燃油,使爐內的燃煤能夠穩定地燃燒,保證燃煤鍋爐的安全運行。2.1.3快速接頭quickcoupling是一種用于卸油軟管末端的機械裝置,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就能快速、簡單、重復地實現管路的連通或斷開。2.1.4凈卸油時間netunloadingtime指卸油設施自卸油開始至卸油完畢所需時間,未包含單項作業時間,如油罐車接車及退車、油品加熱或油船靠離泊時間等輔助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不能滿足燃油轉運所需要的黏度時,在儲油罐出油口罐壁處設置的蒸汽加熱器或電加熱器,僅在油罐出油時投運,一般用于原油及重油儲油罐。通入伴熱介質的管道,貼近燃油管道布置用以維持管道內的2.1.7被伴管tracedpiping需要設置伴熱系統的燃油管道。g?——燃油管道伴管的蒸汽耗量;Q——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設計容量;Qx——卸油泵流量出力;Px——卸油泵揚程。Aad——燃油的空氣干燥基灰分含量;Aa——燃油的干燥基灰分含量;Car——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Har——燃油的收到基氫元素含量;Mad——燃油的空氣干燥基水分含量;Oar——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Sar——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η——在溫度t下,燃油的動力黏度;v?——在溫度t下,燃油的運動黏度;p4——燃油在溫度t時的相對密度;p?——在溫度t下,燃油的密度。燃油的收到基低位發熱量;Qnet.v.dal——燃油的干燥無灰基低位發熱量;q?——采用外伴管蒸汽伴熱時,被伴管的熱損失量;q?——采用電伴熱帶伴熱時,被伴管的熱損失量;T——儲油罐內燃油設計儲存溫度。d——伴管計算外徑;h——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n——伴管根數;1卸油系統指從燃油運載設備的卸油口或輸油管道的分界2貯油系統指從儲油罐的進油口至供油泵進口的設備與管3.0.5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管道布置及附件選擇應滿足現行行2燃油需要加熱控制黏度時,還應取得燃油的黏度-溫度3原油和其他燃料油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根據工程項表4.2.2的規定。表4.2.2燃油的火災危險性特征或燃油閃點F?(℃)甲A15℃時的蒸汽壓力大于0.1MPa的烴類液體及其他類似的液體B甲A類以外,F?<28乙AB丙AB4.3黏度和密度4.3.1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中宜采用運動黏度作為燃油黏度的判定依據。4.3.2燃油的動力黏度和運動黏度可按下式換算:式中:v?——在溫度t下,燃油的運動黏度(m2/s);4.3.3燃油恩氏黏度、賽氏黏度或雷氏黏度與運動黏度可按下列公式換算:式中:v?——燃油的運動黏度(m2/s);E,——燃油的恩氏黏度(°E);SU——燃油的通用賽氏黏度(s);R1——燃油的雷氏1號黏度(s)。4.3.4燃油的密度隨溫度變化可按下式計算:P20——燃油在溫度20℃時的密度(kg/m3);y——溫度修正系數(1/℃),可按表4.3.4的規定取值。表4.3.4燃油密度的溫度修正系數γ密度pzo(kg/m3)溫度修正系數γ(1/℃)4.4.1火力發電廠燃油系統設計中燃油發熱量宜采用收到基低位發熱量。4.4.2燃油高位發熱量和低位發熱量之間的換算可按下式計算:式中:Qnet.v.ar——燃油的收到基低位發熱量(kJ/kg);Ha——燃油的收到基氫元素含量(%);Mar——燃油的收到基水分含量(%)。4.4.3當燃油系統設計中缺少燃油發熱量實測資料時,燃油的發熱量可按下列方法進行估算:1根據元素分析資料,燃油的發熱量可按下式估算:Qnet.v.ar=339Car+1030Har—109燃油的收到基碳元素含量(%);Oar———燃油的收到基氧元素含量(%);Sar——燃油的收到基硫元素含量(%)。2根據燃料密度,燃油的發熱量可按下式估算:Qnet.v.ar=46415.6+3.1677p式中:p??——燃油在15℃時的密度(kg/m3)。油船容量(t)凈卸油時間(h)1卸油泵臺數不宜少于2臺,當最大1臺泵停用時,其余泵2水路或管道來油需設置中轉卸油泵時,其臺數不宜少于2臺;3卸油泵的壓頭及其電動機的容量應按滿足最低輸送溫度3對管道來油的管道,其設計壓力應與上游管道設計參數可采用軟管進行卸油作業。對于5000t級以上大中型油船卸油,5.3.1鐵路來油采用上卸時應設卸油棧臺。卸油鐵道線宜做成2對燃氣輪機發電廠,卸油棧臺的長度可按12節~24節油3對燃油鍋爐發電廠,卸油棧臺的長度宜按24節油罐車或卸油棧臺寬度應為2m~3m;5.3.5鐵路卸油棧臺上應設安全欄桿。在棧臺的兩端和中間每5.3.7鐵路卸油棧臺邊緣與油罐車卸油線中心線的距離應符合小于2m;據與交通部門商定的油船噸位及卸油時間確定。當卸油碼頭和煤5.3.10卸油泵可布置在卸油棧臺附近6.2.1燃煤發電廠以柴油作為點火及助燃燃料時,宜設2個儲油50660的相關規定。1對于蒸發量為480t/h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1×100m3,重油儲油罐為2×500m3或3×200m3;2對于蒸發量為670t/h級鍋爐,柴油儲油罐為1×100m3,重油儲油罐為2×1000m3或3×500m3;300m3),重油儲油罐為2×(1500m3~2000m3)或3×(1000m3~400m3),重油儲油罐為2×2000m3或3×1500m3。3對于管道運輸方式,主燃料的總貯油量宜按不小于3d的4燃油系統總貯油量可包括廠內的沉淀油罐、日用油罐的或原油作為主燃料且不采用管道輸送時,儲油罐數量不宜少于3個;6.2.7柴油及重油儲油罐宜采用固定頂儲油罐,當容量不大于6.2.10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圖6.2.10)應符合下列規定:1固定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宜按下式計算:式中:h——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m);h?——泡沫產生器下緣至罐壁頂端的高度(m);h?——10min~15min儲油罐最大進液量折算高度(m);h?——安全裕量(m),宜取0.3m,且不應小于地震作用下儲油罐內液面的晃動波高,晃動波高可按現行國家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范》GB50341—2014的附錄D計算。2外浮頂儲油罐、內浮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高液位宜按下式計算:式中:h?——浮頂設計最大高度(m)。(a)固定頂儲油罐設計儲存液位示意(b)外浮頂、內浮頂儲油罐設計儲存液位示意6.2.11儲油罐的設計儲存低液位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滿足從低液位報警開始10min~15min內油泵不會發2外浮頂及內浮頂儲油罐的設計儲存低液位宜高出浮頂落底高度0.2m以上;3不應低于儲油罐的罐壁出油管的上緣及儲油罐加熱器的6.2.12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最低儲存溫度應為燃油的凝點溫度加5℃,最高儲存溫度應為燃油的閃點溫度減10℃,且不應高于90℃。2設計儲存溫度可按下式確定:T?—-滿足油泵輸送所需的燃油溫度(℃);1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燃油在儲油罐內的最低儲存溫3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不能滿足燃油轉運所需要的4油罐加熱器宜選用排管式或蛇形管式加熱器;設置1臺100%容量的局部蒸汽加熱器。1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燃油在儲油罐內的最低儲存溫2儲存石蠟基原油的浮頂儲油罐應設置罐壁保溫;4外浮頂儲油罐的罐壁保溫高度應與頂部抗風圈的高度一6.2.15當燃油在儲油罐內溫度可能超過最高儲存溫度時,儲油罐可采用噴淋降溫設施、熱反射隔熱防腐蝕涂層、隔熱型罐壁保溫、設置回油冷卻器等降溫設施。防腐涂層及隔熱涂層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質石油儲罐防腐蝕工程技術標準》GB/T50393的相關規定。6.2.16儲油罐的陰極保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質石油附近建筑物及附近儲油罐的電流干擾等因素確定是否采用陰極保護系統,采用鋼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礎的儲油罐的罐底板下表面可2原油儲油罐的罐底內表面及油水分界線的壁板內表面應3采用陰極保護的儲油罐連接管道的第一個靠近儲油罐的6.2.17油罐區內應設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統,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的容量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范》GB50074—-2014的第13.4.2條確定。當燃煤發電廠儲油罐的計算總容量不大于4000m3時,漏油及事故 與罐體直徑比宜為0.16~1.6,大型儲油罐宜取較小值,中小型儲6.3.3自支撐式拱頂帶肋球殼的固定頂及內浮頂的儲油罐直徑不宜大于40m,鋼制單層球面網殼的固定頂及內浮頂的儲油罐直徑不宜大于80m,設置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的固定頂儲油罐直徑不應大于48m。6.3.4外浮頂儲油罐根據使用條件可采用鋼制單盤式或鋼制雙排水裝置的規格及數量應根據建罐地區的降儲存原油且直徑大于40m時,內浮頂不應采用易熔性材質;直徑應小于儲油罐的設計正壓,呼吸閥的進氣壓力應高于儲油罐的設置防雨雪罩,并配備2目或3目的耐腐蝕鋼絲網;孔、排污孔或清掃孔、排水管的數量和規格宜按表6.3.8的規定容量設有阻火器的通氣管/呼吸閥未設阻火器的量油孔(個)孔(個)(個)排污孔/(個)公稱直徑罐的最體量罐的最體量個數×公稱直徑孔清掃孔通氣管呼吸閥1111111111續表6.3.8容量設有阻火器的通氣管/呼吸閥未設阻火器的通氣管量油孔(個)孔(個)(個)(個)排水管個數×公稱直徑罐的最大液體量罐的最大液體量個數×公稱直徑孔清掃孔通氣管呼吸閥111l11111111ll1l1111l211ll21lll221l1221112211132221323313233133336.3.9外浮頂儲油罐附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管的數量和規格宜按表6.3.9的規定確定。(個)罐壁DN600(個)(個)排水管11111211121212221322l3防雨雪罩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范》GB50341—2014的第9.7節的規定;孔設置在罐頂上時可兼做檢查孔,檢查孔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9.10.3條的規定;污孔或清掃孔、排水管的數量和規格宜符合表6.3.10的規定。(個)罐壁DN600人孔(個)帶芯人孔(個)(個)排水管個數×公稱1111(個)罐壁DN600(個)帶芯人孔(個)(個)排水管1211112l122122131226.3.11常壓地上臥式儲油罐附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儲存原油或柴油時,應裝設阻火器及呼吸閥;2儲存丙A類重油時,應裝設阻火器及通氣管,儲存丙B類重油時,應設置通氣管,可不裝設呼吸閥及阻火器,通氣管上應設置防雨雪罩,并配備2目或3目的耐腐蝕鋼絲網;3通氣管或呼吸閥的規格應按儲油罐的最大進出流量確定,但不應小于50mm,當同種油品的多個儲油罐共用一根通氣母管時,通氣母管的直徑不應小于80mm;4常壓地上臥式儲油罐的人孔內徑不應小于600mm,筒體長度大于6m時應至少設2個人孔,其中一個人孔應設置內斜梯;5常壓地上臥式儲罐排水管的公稱直徑不應小于40mm。6.3.12儲存原油、重油的儲油罐宜設置罐頂掃線管,其公稱直徑可按表6.3.12的規定確定。6.3.13儲油罐的脫水系統可采用人工判斷排水或設置自動切水6.3.14燃氣輪機發電廠對燃油中的水分和有害雜質有較高要求規范》GB50229及現行石油化工行業標準《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SH/T3007的相關規定。6.4.4同一個地上罐組內儲油罐的總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6.4.5同一個地上罐組內儲油罐數量及其布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6.4.8地上立式儲油罐的基礎頂面標高應高于儲油罐周圍設計7.1.3供油泵、輸油泵形式應根據油品特性和供油參數要求確1宜采用直接從油罐區儲油罐向鍋爐供油的系統。當油罐區距主廠房1km以上時,可在主廠房附近設置日用油罐;對于管2日用油罐宜全廠設置1臺,其容量不應小于全廠1臺最大1)670t/h級及以下鍋爐容量為100m3;2)1000t/h級鍋爐容量為200m3;3)2000t/h級鍋爐容量為300m3;4)3000t/h級鍋爐容量為500m3;5)當鍋爐采用節油點火裝置后,日用油罐的容量可在上述3當燃油系統設有儲油罐和日用油罐時,應在儲油罐和日用油罐之間設置輸油泵。輸油泵的數量宜為2臺,總出力不應小于1)當燃油系統不需長期保持油循環熱備用時,可設3臺供油泵,單臺泵的容量為50%;2)當燃油系統需長期保持油循環熱備用時,宜設3臺供油泵,其中2臺泵的容量宜為100%,另設1臺30%容量的循環油泵,或設3臺供油泵,單臺泵的容量為50%,其中1臺可采用變頻調速;泵的容量為35%。5當全廠鍋爐總臺數多于4臺時,也可增加供油泵的數量。日用油罐之間宜采用單管連接(圖7.2.2-1)。罐區的回油宜采用單管連接(圖7.2.2-2)。2宜采用直接從油罐區儲油罐向鍋爐供油的系統。當儲油罐距主廠房lkm以上或機組臺數較多時,可在主廠房附近設置日3當鍋爐點火燃油油品與主燃料不同時,應設置點火油罐。點火油罐宜按工程分期設置,每期設置1個。5儲油罐直接供油至鍋爐的燃油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從儲油罐出口母管到每臺鍋爐的支路容量不應小于對應機組的燃油系統滿負荷時的總耗油量,每個支路的燃油1)作為主燃料的日用油罐宜每臺鍋爐設置2個,每個油罐的容量不宜小于所連接的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工況時2)在儲油罐和日用油罐之間應設置輸油泵,輸油泵數量不宜少于2臺,當最大1臺泵停用時,其余泵的總流量不應1)當全廠鍋爐臺數不大于2臺時,儲油罐至日用油罐宜采用單母管(圖7.2.4-1);2)當全廠鍋爐臺數大于2臺時,儲油罐區至日用油罐區的輸油管道不宜少于2根。當全廠的儲油罐分為1組以上時,宜為每個油罐組設1根至日用油罐區的輸油管道。儲油罐出口宜采用單母管。全廠的日用油罐進口宜采用1)當供油泵出口不設燃油加熱器時,供油泵的出口宜采用圖7.2.4-1燃油鍋爐發電廠儲油罐與日用油罐之間的燃油系統單母管連接示意圖圖7.2.4-2燃油鍋爐發電廠儲油罐與日用油罐之間的燃油系統雙(多)母管連接示意圖臺機組的供油泵進出口、加熱器出口宜分別采用母管連接13@日用油罐來去鍋爐6供油泵45圖7.2.4-3燃油鍋爐發電廠燃油集中加熱回路示意圖1)當設有日用油罐時,鍋爐回油應回到鍋爐對應的日用油2)當不設日用油罐時,回油應能通過儲油罐回油母管回到2個及以上儲油罐;3)當點火油品與主燃料油品不同時,各類油品回油應接至1當供油泵出口燃油黏度不滿足鍋爐油燃燒器所要求的黏2燃油加熱器的數量宜為2臺,其中1臺備用,加熱介質宜為啟動加熱器,啟動電加熱器的出力應能滿足單臺最大容量鍋爐30%BMCR負荷下的耗油量;3燃油加熱器加熱面積裕量不宜小于10%。7.2.6當油罐有高溫回油接入時,應對油罐的溫升進行校核計算,如不滿足油罐儲存油溫的要求,應設置燃油冷卻器。燃油冷卻器宜設置在靠近油罐的回油管道上,每根回油管道上宜設置1臺,燃油冷卻器宜有10%的冷卻面積裕量。油罐內的燃油在油循環過程中的溫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Hp——油泵對燃油做功轉化的熱量(kW);Hay——油罐的散熱損失(kW),可按照本標準附錄C的計算方法計算;Coil——燃油比熱[kJ/(kg·℃)],根據燃油的特性資料V,——油罐內儲存的燃油的質量(t),按油罐中間液位△th——燃油加熱器(不含油罐內置加熱器)的設計溫升(℃);泵額定出力下的軸功率,對于變頻調速油泵,取在滿足爐前油壓的條件下,油泵的軸功率;V——油泵出口油量(t/h)。7.2.7供油泵或輸油泵入口的過濾器應按下列規定配置:1油泵的進口管道上應設置過濾器;2對于燃煤電廠,過濾器宜每臺油泵入口設置1臺,不設備供油泵進口過濾器的過濾精度還應滿足鍋爐油燃燒器霧化噴嘴的油罐最高液面的靜壓柱取值,且不應小于0.2MPa,也不得低于油閉情況下泵的揚程與進口側壓力之和取值。當油泵出口管道上設7.2.9回油管道的設計壓力應與供油管道相同。7.2.10當燃油管道設有清掃管道時,管道的設計壓力不應低于7.2.11供、回油管道設計溫度應高于管內介質最高工作溫度。當配置伴熱管道時,還應與熱力計算確定的伴熱時管壁的溫度比7.2.12供油泵或輸油泵的出口管道宜設置止回閥,止回閥應安裝在油泵出口管道的第一個關斷閥門與油泵出口法蘭之間的管7.2.13在供油泵出口的母管上,應設置從泵出口至回油管路或油罐的再循環調節回路(圖7.2.13),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泵30%的流量確定;3再循環管路上的調節閥宜選用自力式調節7.2.14螺桿泵或齒輪泵等容積式泵本體宜帶有安全閥,當本體圖7.2.13再循環調節回路設置示意圖不帶安全閥時,應在泵的出口管路設安全閥。安全閥的泄壓管應道連接起來(圖7.2.15)。12圖7.2.15爐前供、回油母管閥門設置示意圖7.2.16每臺鍋爐的供油母管上,應裝設燃油快速切斷閥。在快7.2.17每臺鍋爐的爐前供油母管和回油母管上應裝設油量計量7.2.18燃油管道介質流速應符合現行電力行業標準《發電廠油7.3.1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發電廠的供回油系統應包括儲油罐至7.3.2當處理前油品品質不能滿足燃氣輪機或柴油機制造廠對罐宜全廠設置1個,日用油罐的容量應能滿足全廠機組1d的總耗油罐宜設置3個,每個日用油罐的容量應能滿足全廠機組1d的總7.3.4儲油罐至油處理裝置之間的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設置輸油泵,應根據儲油罐至油處理裝置之間的距離和管道的阻燃用重油時,每臺燃氣輪機應設置2臺重油供油泵,其中1臺運7.3.7燃氣輪機發電廠的儲油罐出口宜采用母管制系統(圖圖7.3.7-1燃油儲油罐至日用油罐的母管制系統示意圖圖7.3.7-2日用油罐至燃氣輪機(柴油機)前置模塊的單元制系統示意圖7.4.1輸油泵宜集中靠近儲油罐布置。設計規范》GB50074—2014中第5.1.13條、第5.1.14條的規定。8.1.4燃油加熱蒸汽溫度應低于油品的自燃點,且不應超過和排放條件時,燃油加熱蒸汽及其疏水系統宜按開式系統進行2當燃油加熱蒸汽需要連續運行或加熱蒸汽疏水沒有復用8.1.7燃油加熱蒸汽及其疏水系統的工藝流程可分為開式系統燃油加熱蒸汽燃油加熱蒸汽燃油加熱蒸汽疏水復用或排放燃油加熱蒸汽輔助鍋爐除氧器燃油加熱蒸汽當其中1臺輔助鍋爐或1臺輔助蒸汽發生器停用時,其余輔助鍋8.1.9閉式循環系統的輔助鍋爐的容量及2燃油的凝點等于或高于電廠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的管道8.2.2伴熱系統應按彌補燃油系統管道或設備向環境的散熱損8.2.3燃油管道的伴熱方式可選用伴管伴熱或電伴熱。伴管伴保溫材料制品及圓形保溫結構(圖8.2.4-1),也可選用軟質保溫8.2.5當采用外伴管伴熱且被伴管采用硬質或半硬質保溫材料制品及圓形保溫結構時,被伴管的熱損失量、伴管管徑及根數、伴管蒸汽耗量應按下述方法計算:1被伴管的熱損失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K———熱損失附加系數,宜取1.15~1.25;tg——管內燃油維持溫度(℃);ta——環境溫度,取歷年最冷月平均溫度(℃);λ——保溫材料制品導熱系數[W/(m·K)];D。——保溫層外徑(m);K)],宜取13.95;Vw——風速(m/s),取歷年年平均風速的平均值。2伴管的管徑宜為DN15或DN20,伴管根數不宜超過4根。伴管管徑及根數可按下列公式計算:a?———伴管向保溫層內加熱空間的放熱系數[W/(m2·K)],典型放熱系數可按表8.2.5的規定選取;tsi——伴管介質溫度(℃);n——伴管根數(根);伴管介質伴管介質溫度伴管向保溫層內蒸汽蒸汽熱水熱水3伴管的蒸汽耗量應按下式計算:8.2.6當采用外伴管伴熱且被伴管采用軟質保溫材料及非圓形度可按表8.2.7-1的規定選用。蒸汽壓力P(MPa)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m)伴熱長度可延長20%。3當伴管在最大允許伴熱長度內出現U形彎時,累計上升蒸汽壓力P(MPa)累計上升高度(m)468.2.8伴熱蒸汽的疏水可分區域設置疏水擴容器進行收集后復圖8.2.9伴管的典型系統圖表8.2.11熱水伴管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熱水壓力P(MPa)最大允許有效伴熱長度(m)一側或左右兩側(圖8.2.13-1);垂直敷設時,伴管等于或多于兩圖8.2.13-1圖8.2.13-2被伴管水平敷設被伴管垂直敷設U形彎。8.2.22電伴熱帶可采用平行敷設(圖8.2.22-1)或纏繞敷設圖8.2.22-1平行敷設方式圖8.2.22-2纏繞敷設方式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4和《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8.3.2燃油操作臺和油燃燒器之間的燃油管道和設備內的殘油8.3.4燃油管道采用蒸汽吹掃時,蒸汽溫度應低于油品的自燃壓力宜為0.6MPa~1.3MPa。8.3.5燃油管道的吹掃點宜每隔80m~100m設置一個。蒸汽吹掃管的管徑應根據被吹掃燃油管道的管徑確定,可按表8.3.5(燃油管道長度80m~100m)8.3.6當蒸汽管道設計壓力小于燃油管道設計壓力時,吹掃管的材質和壓力等級應與燃油管道相同;當蒸汽管道壓力大于燃油管道設計壓力時,吹掃管的材質和壓力等級應與蒸汽管道查放油管(圖8.3.8)。當蒸汽壓力大于燃油管道和設備設計壓力圖8.3.8吹掃管典型連接示意圖8.3.12燃油管道放凈管的管徑可按表8.3.12的規定選用。燃8.3.13燃油管道的放空和放凈管上應設置關斷閥,閥門數量應按下列規定選用:1當根據油系統設計壓力所選用的關斷閥公稱壓力小于PN40時,放空和放凈管上應裝設一個關斷閥(圖8.3.13-1);2當根據油系統設計壓力所選用的關斷閥公稱壓力大于或等于PN40時,放空和放凈管上應串聯裝設兩個關斷閥(圖8.3.13-2)。圖8.3.13-2PN≥40放空、放凈管閥門設置的典型示意圖1—關斷閥;2—燃油管道8.4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8.4.1含油污水宜設置獨立的收集及處理裝置,不應與火電廠的其他廢水混合處理。8.4.2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裝置宜布置在油罐區、油泵房等用油設施區域附近,采用集中處理方式。當含油污水來源間距較遠時,也可采用分散處理的方式。8.4.3當火電廠內需處理多種燃料油的含油污水且不同油品混合會影響再利用時,應分別設置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裝置。8.4.4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的設計方案應在收集工程建設條件、含油污水來源、處理水量、水質、含油污水中的油品種類及排放標準等資料后確定。8.4.5接入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中進行處理的含油污水應包括燃油儲罐脫水、含燃油場所的沖洗水和排水、含燃油場所的初期雨水、使用頻率較低或事故工況時的加熱蒸汽疏水、吹掃系統產生且未進入燃油使用設備的含油污水等。8.4.6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的設計容量可按下式計算:a——不可預見系數,可取1.1~1.2;Q———各項連續污水量(m3/h);Q——調節時間內的各項間斷污水量(m3/h);t;——調節時間內出現的各項間斷污水量的連續排水時間(h);ts——間斷水量的處理時間(h),可取調節時間的2倍~3倍。8.4.7新建發電廠的含油污水的進水含油濃度可根據各排放口含油污水的設計濃度數據確定。擴建、改建發電廠宜根據現有燃油系統運行數據確定。8.4.8含油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處理后排水的含油濃度應滿足8.4.10含油污水處理工藝應根據污水中含油種類及成分確定,1對于含有輕油的污水,可采用含油污水→調節池→隔油2對于含有重油、原油以及含有分散油和乳化油較高的污3當污水中的含油濃度超過含油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上限濾設施不宜少于2臺。9消防及安全防護9.0.3燃油系統設備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爆炸危險區域的范9.0.4油泵不應采用皮帶傳動。在爆炸危險區范圍內的其他轉間不宜小于10次/h,非工作期間不宜小于3次/h。附錄A卸油泵、供油泵及輸油泵的選型計算卸油系統出力可按下式計算:式中:Qx——卸油系統出力(m3/h);V——油罐車或油船載油量(m3),對于汽車來油為可同時卸油的汽車總載油量,對于火車來油可為單列火車的總載油量,對于水路來油可為單艘油船的總載油量;tx——凈卸油時間(h),可按本標準第5.2.2條的規定選取。A.0.2卸油泵揚程可按下式計算:Px=β△P+poig(h?+h?)×10-6式中:Px——卸油泵揚程(MPa);βb——管道系統阻力裕量,取值1.3;△P——卸油泵進出口管道系統阻力(MPa);poil——輸送溫度下燃油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宜取9.8m/s2;h?——排出側最高液面至卸油泵中心線的幾何高度(m);h?——進口側最低液面至卸油泵中心線的幾何高度(m),當液面低于泵中心線時,h?為正值,當液面高于泵中心A.0.3供油泵的出力應按下式計算:式中:Q?——供油泵出力(m3/h);β——供油泵的流量裕量,不宜小于1.1;k——單臺供油泵出力占供油系統容量的百分比(%),由供油泵配置方案確定;Qv-——供油系統容量(m3/h),對于全廠集中供油的供油系氣輪機或柴油機的供油系統的設計出力。A.0.4輸油泵的出力應按下式計算:Q.i——輸油泵對應的第i套供油系統的設計出力;N——輸油泵的臺數。A.0.5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發電廠的油處理裝置配套的輸油泵的處理裝置總處理量(m3/h)。A.0.6供油泵的揚程應按下式計算:式中:Pg——供油泵的揚程(MPa);βb——供油泵的揚程裕量,不宜小于1.05;△P———供油管道的阻力(MPa),不包括鍋爐要求的爐前燃油管道入口壓力或柴油機、燃氣輪機燃油系統要求的燃油模塊或前置模塊的入口壓力、油處理裝置進油油壓以及管道高差和回油管道的阻力等;Pb——鍋爐要求的爐前燃油管道入口壓力或柴油機、燃氣輪機燃油系統要求的燃油模塊或前置模塊的入口壓力、油處理裝置進油油壓等(MPa);poil——輸送溫度下燃油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宜取9.8m/s2;H?———供油管道的末端最大標高(m);H?——供油管道的始端最小標高(m)。A.0.7油處理裝置配套的輸油泵的揚程可按照式(A.0.6)計算。A.0.8輸油泵的揚程應按下式計算:Pg=βb(1.3△P+poig(H?—H?)×10-?)式中:Pg——供油泵的揚程(MPa);βb——輸油泵的揚程裕量,不宜小于1.05;△P———供油管道的阻力(MPa),不包括管道高差和回油管道的阻力等;Poil——輸送溫度下燃油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宜取9.8m/s2;H?——日用油罐的最高液位標高(m);H?——儲油罐的最低液位標高(m)。A.0.9燃油管道的阻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燃油管道的阻力可按式(A.0.9-1)計算:式中:△P——燃油管道的阻力(MPa);△Pv——燃油管道系統的局部阻力(MPa);△Pdev-——燃油管道系統的設備阻力(MPa),如過濾器、加熱2燃油管道的沿程摩擦阻力可按式(A.0.9-2)計算:式中:λ——沿程摩擦阻力系數,根據雷諾數Re,可按式(A.0.9-3)~式(A.0.9-8)計算選取;W——管道內的燃油流速(m/s);dn——管道內徑(m)。3根據雷諾數Re的不同,沿程摩擦阻力系數可按下列公式計算:當管道內燃油處于層流狀態時,即Re小于2000時,摩擦阻力系數宜按下式計算:當管道內燃油處于層流向紊流過渡的狀態時,即Re在2000和3000之間時,摩擦阻力系數宜按下式計算:當管道內燃油處于紊流狀態時,即Re大于3000時,摩擦阻力系數宜按下列公式計算:1)當Re在3000和之間時,摩擦阻力系數可按若Re小于或等于10?,則:若Re大于10?,則:λ=0.0032+0.221Re-0.237(A.0.9-6)K——燃油管道內壁當量粗糙度(mm)。2)當Re大于3000且Re大于時,宜采用查圖表(圖A.0.9)的方式,根據K/da值確定摩擦阻力系數λ。雷諾數Re按下式計算:Re圖A.0.9摩擦阻力系數λ與Re、K/dn關系圖4燃油管道的局部阻力可按下式計算:5燃油系統管道系統中常見管件在紊流狀態下的局部阻力系數應符合表A.0.9-1的規定。管件名稱示意圖管件名稱示意圖油罐接口閘閥截止閥彎頭截止閥彎頭截止閥彎管彎頭球閥彎管彎頭逆止閥圖示I圖示Ⅱ圖示Ⅱ圖示Ⅲ續表A.0.9-1管件名稱示意圖管件名稱示意圖圖示Ⅲ圖示IV圖示V器的局部阻力系數。2表中R為管道彎頭的彎曲半徑(mm),d為管道的內徑(mm)。6對于層流狀態,局部阻力系數宜根據紊流狀態的值按下式進行修正:φφ附錄B供油系統設計出力計算B.0.1燃煤鍋爐供油系統的設計出力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660的相關規定。供油系統的設計出力為燃油量與最小回油量之和,其裕量宜為10%,并應按下式計算:式中:Q——供油系統容量(m3/h);rre——回油率(10%),即回油量占供油系統燃油量的比例,不小于0.1;n———1臺最大容量鍋爐點火時所需要同時投入的油槍數量;G-——1臺最大容量鍋爐配置的單只油槍耗油量;k、——鍋爐啟動助燃油量的輸入熱量占BMCR工況輸入熱量的比率,對煙煤、高揮發分貧煤為不小于0.1~0.15(10%~15%),對無煙煤、低揮發分貧煤為0.2~B——1臺最大容量在BMCR工況下的設計煤種耗煤量Qnet.ar——最大容量鍋爐設計煤種的收到基低位發熱量(kJ/kg);Qoi——燃油低位發熱量(kJ/kg);poil——輸送溫度下燃油密度(kg/m3)。B.0.2燃油鍋爐和柴油機、燃氣輪機供油系統的設計出力為對應的燃油鍋爐、柴油機或燃氣輪機滿負荷時的燃油量與最小回油量之和,其裕量宜為10%,并應按下式計算:式中:Boi,——供油系統對應的第i臺燃油鍋爐、柴油機或燃氣輪機滿負荷時的燃油量(kg/h)。附錄C油罐的散熱損失計算C.0.1火力發電廠油罐的散熱損失應按下列公式計算:Hd=[a?(F,+0.1Fw)+0.9αwFw](tav一tb)×10-3當進行油罐加熱器的選型計算時,tav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Hv——油罐的散熱損失(kW);ar———經罐頂向空氣的傳熱系數[W/(m2·K)],罐頂無保F,——罐頂的表面積(m2),可根據油罐的幾何尺寸計算;Fw——罐壁的表面積(m2),可根據油罐的幾何尺寸計算;aw——經罐壁向空氣的傳熱系數[W/(m2·K)],可按本標準第C.0.2條的規定計算;tav——燃油的平均溫度(℃);tb——環境溫度(℃),宜取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t?,t?——燃油加熱或升溫前后的溫度(℃)。當校核夏季高溫時油罐的溫升時,tav可按下式計算:式中:tb——環境溫度(℃),此處取夏季室外通風計算溫度;t?———按低于燃油閃點溫度10℃取值。C.0.2經罐壁向空氣的傳熱系數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α?——燃油向罐側壁的放熱系數[W/(m2·K)];a?——罐側壁向空氣的對流放熱系數[W/(m2·K)];a?——罐側壁向空氣的輻射放熱系數[W/(m2·K)];p20——20℃時燃油的密度(kg/m3);tw——油罐的側壁溫度(℃),可根據表C.0.2-1中的tav及tb先假定的tw進行驗算;C,n———系數,根據雷諾數Re可按表C.0.2-2的規定取用;λb——環境溫度tb時空氣的導熱系數[W/(m2·K)],可按Wb——環境溫度tb時的平均風速(m/s);取用;ε——罐壁表面黑度,可取0.90。表C.0.2-1根據tav及tb假定的tw參考范圍(℃)表C.0.2-2Re與C,n的關系Cn5×103~5×10?表C.0.2-3一個大氣壓下干空氣的物理常數02當罐壁有保溫時,經罐壁向空氣的傳熱系數可按下式計算:式中:δ——罐壁保溫層的厚度(m);引用標準名錄《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能源局2018年12月25日以第16號公告批準發布。 4.1一般規定 4.3黏度和密度 4.4發熱量 5.1一般規定 5.2系統設計 5.3布置設計 6.1一般規定 6.2系統設計 6.3儲油罐及附件 6.4布置設計 7.1一般規定 7.3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發電廠 8.1燃油系統的加熱蒸汽系統 8.2燃油管道和設備的伴熱系統 8.3燃油管道吹掃系統 9消防及安全防護 附錄A卸油泵、供油泵及輸油泵的選型計算 附錄B供油系統設計出力計算 附錄C油罐的散熱損失計算 7.3.1條。料試驗協會標準StandardSpecificationforFuelOilsASTM柴油按沸點范圍分為180℃~370℃和350℃~410℃兩類。柴油相區別。2019年1月1日起,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生產的直餾重柴油,或與催化裂化生產的重柴油等按比例調和而有些煉油廠已經不單獨銷售重柴油這種牌號的產品,而是進一步深度加工,或作為一種重油品種生產和銷售。目前國家已取消了T17411—2012中的船用殘渣型燃料油RMA10和RMA30的特性與重柴油接近,可以作為參考。表1為原國家標準《船用燃料油》GB/T17411—2012中的船用殘渣型燃料油RMA10與原國家標運動黏度閃點(不低于)℃凝點(不高于)℃6(傾點)6(傾點)國內的燃煤鍋爐點火助燃油系統通常采用柴油作為燃料。國對于燃氣輪機發電廠,E級燃氣輪機可以采用原油或重油作為液體燃料,但啟動和停機時需要采用柴油作為系統清洗和點火及穩定燃燒使用,對于F級燃氣輪機,目前只能使用柴油作為液其他燃料油包括奧里油、生物燃料等。奧里油是采用注入添加劑使超重質原油在井下稀釋后采出地面,再送到乳化加工廠處2℃~3℃,但也有例外。我國常用凝點作為衡量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如現行行業標準《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3007—2014的第3.3條規定“可燃液體的儲存溫度應按下列原則燒到只剩下灰分和殘留的碳,碳質殘留物再在775℃高溫爐中加劑微粒為硅和鋁的化合物。經循環使用再回收后,約有5%左右Fuels(classF)-SpecificationsofmarinefuelsISO8217—2005點達到33℃,而進口的中東原油大部分屬于含硫或高硫中間基原定于石油產品的性質和使用條件。通常閉口杯法多用于蒸發性較大的輕質石油產品,由于測定條件與輕質油品的實際儲存和使用條件相似,可以作為防火安全指標的依據。開口杯法多用于潤滑油及重質石油產品。由于開口杯法測定時,石油產品受熱后所形國際上通常采用閉口閃點判定燃油的火災危險性。如在燃料油國際標準StandardSpecificationforFuelOilsASTMD396byPensky-MartensClosedCupTesterASTMD93標準方法。但4.2.2本條表4.2.2中的數據取自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4.3.1常用的燃油黏度單位有動力黏度、運動黏度和條件黏度。我國主要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均采用運動黏度作為燃油黏度的油產品的范圍。4.3.2動力黏度η?為液體的內摩擦系數,即剪切應力與剪切速度之比,定義為兩液體層相距1m,其面積各為1m2,相對移動速度為1m/s時所產生的阻力,在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為帕斯卡·秒(cP)表示。運動黏度即流體的動力黏度與同溫度下該流體密度p之比,在國際單位制中,運動黏度單位為平方米每秒(m2/s)或平方毫米每秒(mm2/s)。物理單位制用斯托克斯、沱(St)或厘斯托克斯、厘沱(cSt)表示。動力黏度是最初的黏度定義,理論上有很大意義,但是其值不易測量,而運動黏度由于其易測量性,是目前燃油系統設計中最常用的黏度單位。4.3.3條件黏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特定儀器中使一定體積的油品流出一個孔所需要的時間的評價值,可以采用絕對時間值或相對時間值計量,隨測量儀器及測量方法差異而不同。各國通常用的條件黏度有以下三種:(1)恩氏黏度又叫恩格勒(Engler)黏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從恩氏黏度計流出200mL試樣所需的時間與蒸餾水在20℃流出相同體積所需要的時間(s)之比,用符號E表示,恩氏黏度的單位為條件度,用符號E代表。(2)賽氏黏度,即賽波特(sagbolt)黏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在規定溫度下,從賽氏黏度計流出60mL所需的時間,以“s”為計量單位。賽氏黏度又分為通用賽氏黏度和賽氏重油黏度[或賽氏弗羅(Furol)黏度]兩種,分別用符號SU和SF表示。(3)雷氏黏度即雷德烏德(Redwood)黏度。是一定量的試樣,單位。雷氏黏度又分為雷氏1號(用R1表示)和雷氏2號(用R2國際標準計量表等效于國際標準ISO91—2:1991《石油計量4.4.1在部分參考文獻中,用類似有1輛~2輛事故罐車,所以事故車位按1個~2個考慮,可以滿表2常規鐵路油罐車載重量及罐體有效容積參考表罐車類別型號載重(t)罐體有效容積(m3)罐體容積一般為2m3~30m3,半掛油罐車罐體容積一般為30m3~串聯升壓卸油。中轉卸油泵進口側管道除了考慮設計正壓情況5.2.7目前對于鐵路輕質油品卸油工藝可分為負壓式和正壓式卸油接頭規格基本淘汰,現在通常是采用DN100的鎧裝橡膠軟5.2.8除靠泊5000t級及以下油船可以根據所卸油品和作業量否則也可以采用防爆型電動執行機構。為了確保安全,執行機構卸臂或軟管連接的工藝管道閥門在卸油完成后,管線與裝卸臂或管線中殘油不從閥門處泄漏,故需在此處串聯裝設兩個關斷閥。對于汽車或火車來油方式的卸油管道,由于卸油泵入口會裝設過濾器,為了方便檢修,在過濾器前后至少會設置一個關斷閥。因5.2.13根據電廠燃料物資管理的需要,在卸油泵出口管道上裝進油質量。燃油流量計量裝置裝設在卸油泵的出口段,主要是為了提高計量的精度。公路來油時可以利用電廠設置的汽車衡對汽5.2.14對于有伴熱的卸油管道,燃油在加熱的過程中有可能產淺溝方便匯集污油和沖刷道床的污水。卸油棧臺上設活動鋼梯,鋼梯的高度主要取決于油罐車頂的平臺高度,以便活動梯子的搭站站線,另一端是設置車擋的終端。車臺最后一個停車位的末端距車擋的安全距離不小于20m,是考慮在裝卸過程中發生儲罐車采用節油點火技術(如等離子或小油槍等),不同容量等級的機組其鍋爐油燃燒器配置總出力參考范圍(油品為柴油):125MW級以下機組為(6~8)t/h、350MW級機組為(15~21)t/h、600MW級機組為(25~33)t/h、1000MW級機組為(35~50)t/h。在采用鐵路來油方式時,對單機容量在125MW級以下機組設置1節~2節油罐車可滿足所需油量要求;對單機容量在125MW級及以上的燃煤電廠,根據全廠所需油量,油棧臺的長度按4節~10節油對以油為主燃料的燃油鍋爐發電廠及燃氣輪機發電廠,卸油頻率及用油量均大于燃煤電廠。燃氣輪機電廠用油量與機組型號及當地氣象條件緊密相關,其卸油棧臺長度一般按12節~24節油罐車設計。對燃油電廠其卸油棧臺的長度宜按24節油罐車或防安全通行的要求等因素確定。對于鐵路來油采用下卸方式時,卸油過程無需用到卸油棧臺,部分項目為便于對油罐車來油油品的化驗取樣(為滿足樣品具有代表性需從不同液位取樣進行分析)、觀察罐體油品情況(對于黏度較高的油品卸油進行輔助加熱5.3.5在卸油棧臺的兩端和沿棧臺每60m~80m處,設上下棧員能夠就近撤離。 油棧臺邊緣與油罐車卸油線中心線的距離示意界限見圖1。本條規定設置兩個柴油儲油罐,是基于其中一個用于進油障處理時可將燃油轉送至另一個儲油罐。由于燃煤發電廠燃油系統的使用頻率較低,因此目前也有工程由于場地原因僅設置時進油和對外供油,以免進油時引起罐底部雜質翻騰而影響對2011的第8.6.4條按節油點火系統和常規點火系統對儲油罐容量于煙煤燃油量較常規點火方式節油可達80%以上。規定的儲油罐1柴油宜設2個油罐,重油宜設3個油罐。1)200MW級及以下機組為2×200m3。2)300MW級機組為2×(200m3~300m3)。3)600MW級機組為2×(300m3~500m3)。4)1000MW級機組為2×(500m3~800m3)。1)125MW級機組為2×500m3或3×200m3。2)200MW級機組為2×1000m3或3×500m3。3)300MW級機組為2×(1000m3~1500m3)或3×1000m3。4)600MW級機組為2×(1500m3~2000m3)或3×(1000m3~5)1000MW級機組為2×2000m3或3×1500m3。1)300MW級機組為2×800m3。2)200MW及以下機組為2×500m3”。柴油用于點火時使用量及使用頻率大為減少,故柴油點火儲油罐數量一般設置一個。燃煤發電廠以重油作為助燃燃料時,考慮運行的經濟性要盡量降低柴油的使用量,推薦采用柴油點燃重照8次計算(考慮了一定的不確定因素而增加的點火次數),則基建期間的點火油消耗量為80t,考慮到存在柴油直接點燃煤粉的可能性,600MW鍋爐的點火儲油罐推薦為1×(200m3~300m3)。個供油。規定的儲油罐下限值適用于煤質較好的燃煤發電廠,上限值適用于煤質較劣或規劃容量超過4臺的燃煤發電廠。由于儲油罐進油口一般都位于罐壁下部或引至罐底板上方200mm處,正在對外供油的儲油罐不應該同時進油,以免影響對外供油的質量。當燃煤發電廠燃油系統使用頻率較低時,如果助燃用重油設置2個儲油罐可滿足進油、脫水、供油的要求,也可以僅設置2個6.2.3燃油鍋爐發電廠、燃氣輪機發電廠、廠相對燃煤發電廠耗油量較大,本條第1款~第3款根據燃油運4燃油系統總儲油量可以包括火力發電廠內的主燃料儲油沙特Rabigh2×660MW亞臨界燃油電站工程為新建工程,147t/h,6臺重油儲油罐的總容量相當于全廠2臺機組44天的燃蘇丹喀土穆北電站三期工程為2×100MW燃用重油的火力發電機組,采用天然氣點火。老廠原有2×33MW+2×60MW燃用重油的機組,配置4×20000m3的重油儲油罐(火車卸油及汽車卸油);三期工程擴建1×20000m3的重油儲油罐(火車卸油),不設置日用油罐;三期工程單臺機組的重油消耗量為28t/h,5個重油儲油罐的總貯油量相當于全廠6臺機組約34天委內瑞拉中央電廠6號機組為600MW燃用重油的火力發電重建一個老廠的28000m3的6號重油儲油罐(重建容量與原來的儲油罐容量相同),本期建成后,全廠共有5個35000m3的6號重油儲油罐,2個28000m3的6號重油儲油罐。老廠設置2個共用1個1000m3的日用柴油儲油罐,1、2號鍋爐共用1個800m3的日用柴油儲油罐,本期工程6號機組新建1臺1000m3的日用柴伊朗ARAK4×325MW新建工程以重油和天然氣為主燃個重油儲油罐的總貯油量相當于全廠4臺機組約16天的燃油消油罐臺數為2個或1個(設置2個儲油罐的比例高于設置1個的比例),考慮到1臺進油及脫水、1臺供油的需要以及特殊情況下··序號項目名稱(臺數×MW)型號燃油來油長期運行輔助鍋爐燃油消料儲油罐(臺數油罐(臺數輔助儲油罐(臺數輔助油罐(臺數卸油系統是否設置卸油緩沖油罐數ABABABABAABBABA1巴基斯坦聯合循環電天然氣柴油汽車無無—一無—無—2中基羅安程重油柴油汽車汽車無無無無3東方巴基425MW燃重油柴油汽車汽車無無地下地下續表3序號項目名稱(臺數×MW)型號燃油來油長期運行輔助鍋爐燃油消料儲油罐(臺數日用油罐(臺數輔助儲油罐(臺數輔助燃料日用油罐(臺數卸油系統是否設置卸油緩沖油罐數ABABABABAABBABA4沙巴POW-合循環電廠工程2拖1,天然氣柴油汽車 無無 —無無5電站工程5拖2,天然氣柴油汽車無無無無·序號項目名稱(臺數×MW)型號燃油來油長期運行輔助鍋爐燃油消料儲油罐(臺數日用油罐(臺數輔助儲油罐(臺數輔助燃料日用油罐(臺數卸油系統是否設置卸油緩沖油罐數ABABABABAABBABA6東莞深能源樟洋燃氣輪機發電廠新建工程1拖1,重油柴油汽車汽車6無無無無7湖電廠“以大代小”技改工程1拖1,重油柴油汽車汽車6無無無無8深南電1拖1,重油柴油油船油船6無無無無續表3序號項目名稱(臺數×MW)型號燃油來油長期運行輔助鍋爐燃油消料儲油罐(臺數日用油罐(臺數輔助儲油罐(臺數輔助燃料日用油罐(臺數卸油系統是否設置卸油緩沖油罐數ABABABABAABBABA9東莞天明/豐明電力有限公司工程重油柴油管道管道無無老廠3×老廠1×無無白俄羅斯明斯克2號電站改天然氣柴油火車火車 無無—一無無無明斯克5號熱電站一期改建項目天然氣柴油汽車一無無一無無卸油箱··儲油罐在我國石油化工及電力行業應用較少(例如耐油橡膠軟體規定儲油罐采用地上布置,是因為覆土儲油罐、埋地式儲油2008中第3.0.2條的條文說明,原油屬于甲B類火災危險等級,屬于易揮發性液體。在火力發電廠燃油種類中,原油屬于火災危險等級最高的油品,外浮頂及內浮頂儲油罐能有效抑制原油的揮根據國內外儲油罐的設計及發展歷史,不小于100m3的儲油罐可以選用內浮頂儲油罐,不小于1000m3目前最大的內浮頂儲油罐為3×10?m3,而外浮頂儲油罐的最大容量為20×10?m3。當原油儲油罐的容量不大于100m3時,可以選(2)內浮頂儲油罐由于其固定頂的遮擋及固定頂與內浮盤之(4)大型內浮頂儲油罐的建造成本高于同容量的外浮頂儲2008中第3.0.2條的條文說明,柴油屬于乙B類火災危險等級,重柴油及20號重油屬于丙A類,100號重油及渣油屬于丙B定頂儲油罐。當大型柴油儲油罐的罐頂網殼結構設計制造存在困兩罐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規定縮小)。規定臥式儲油罐的單罐容量不大于100m3的主要原因是大容量臥式儲油罐的投資費用將高壓對罐體的設計幾乎沒有影響,因此臥式儲油罐的設計壓力一般對于火力發電廠所使用內浮頂儲油罐一般按照無密閉要求進行設計。密閉的內浮頂儲油罐在石油化工行業的應用較多,多用氧化影響產品質量;(2)由于罐內微正壓,可減少物料的揮發;固定頂儲油罐設計壓力是指儲油罐內部的氣相內壓,固定頂微弱的正壓或負壓。固定頂儲油罐的設計壓力在現行國家標準條中規定如下:“固定頂常壓油罐的設計負壓不應大于0.25kPa,正壓產生的舉升力不應超過罐頂板及其所支撐附件的總重量;當符合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時,最大設計壓力可提高到18kPa;當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時,最大設計負壓可提高到6.9kPa。外6.2.9現行國家標準《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范》GB50341—2014中第3.0.2條對儲油罐的設計溫度規定如下:“1油罐的設計溫度取值不應低于油罐在正常操作狀態時罐壁板及受力元件可能達到的最高金屬溫度,不應高于油罐在正常2油罐的最高設計溫度不應高于90℃。當符合本規范附錄內的最高油溫應控制在水的沸點以下,一般要求低于90℃,此外國內的外浮頂和內浮頂儲油罐所采用的密封材料很難滿足90℃以上溫度,因此設置加熱器的儲油罐的最高運行溫度不應高于90℃。需要高溫儲存的燃油通常為渣油類,渣油的火災危險性等級為丙B類通常也不需要選用外浮頂和內浮頂儲油罐,提高固定對無保溫無加熱的儲油罐在寒冷季節里,儲油罐的罐體溫度構》JISB8501取最低日平均溫度加8℃為儲油罐的最低設計溫低日平均溫度加10℃,當最低日平均溫度高于或等于一25℃而低取最低日平均溫度加13℃作為最低設計溫度,主要考慮如下(2)如果將最低設計溫度降低,譬如定為最低日平均溫度加1固定頂儲油罐的h?參考值如下:2關于外浮頂儲油罐、內浮頂儲油罐浮盤設計最大高度(浮采用鋁浮盤的內浮頂儲油罐(罐壁無通氣口):罐壁頂以下采用鋁浮盤的內浮頂儲油罐(罐壁有通氣口):罐壁頂以下3007—2014第4.1.8條的規定,后者對h?安全裕量的規定為可取0.3m(主要是考慮泡沫混合液層厚度和液體的膨脹高度),前者規2本款規定是為了提醒操作人員使用過程中要避免浮頂落底。外浮頂油罐和內浮頂油罐的浮頂一般情況下漂浮在液面上,加熱器直接加熱燃油的揮發性氣體(可導致儲油罐內氣相壓力升般為300mm~600mm。1燃油在儲油罐內的儲存溫度高于油品的凝點是基于油品流動的需要(下限值),儲存溫度低于油品閃點溫度是基于安全性的維持溫度應在燃油凝固點以上至少5℃~10℃以便于燃油在儲油罐內儲存,為了安全起見燃油的儲存溫度應低于閃點10℃以現行行業標準《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SH/T3007—-2014的第3.3條規定“可燃液體的儲存溫度應按下列原則保證可燃液體質量,減少損耗;3)應保證可燃液體的正常輸送;7)需加熱儲存的可燃液體儲存溫度應低于其自燃點,并宜低于其設計規范》SH/T3007—2014的第3.4條規定可燃液體的儲存溫度宜按表4確定。表4燃油的儲存溫度儲存溫度(℃)原油≥(凝固點十5)柴油≤(閃點一5)重油(含燃料油)≤90或120~180后的最高溫度應比大氣壓時水的沸點低10℃,即儲油罐內的最高過程中重油會加熱至120℃~180℃,生產過程的下一工序的來油溫度即為120℃~180℃,因此下一工序的油品儲存溫度即為來油溫度(同時也沒有必要再將重油降溫儲存),在火力發電廠燃油系2儲油罐內燃油的設計儲存溫度應使燃油在儲油罐內加熱了加熱器的儲油罐(重油及原油的儲油罐),考慮到儲油罐的散熱局部加熱器可與儲油罐底部布置的油罐加熱器配合使用(包當油泵輸送所需的燃油溫度高于油品的凝點5℃(燃油凝點加5℃為儲油罐最低儲存溫度)時,宜設置油罐局部加熱器。同時,油罐局部加熱器最大溫升推薦為10℃,溫升超過10℃時局部1當柴油采用循環供油系統,考慮油品在油泵內的溫升后,在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下回油對儲油罐內燃油的加熱作用可以維持燃油在儲油罐內的最低儲存溫度時,可以不設置油罐足了夏季防止儲油罐超溫和冬季儲油罐內油品儲存及輸送的均不高(一般均<3.0%),當燃油用于鍋爐燃燒時燃油中的水分過高會降低鍋爐的效率并加劇鍋爐尾部受熱面的腐蝕。燃氣輪機及柴油機發電廠設置燃油處理單元,更多的目的是脫除燃油中的堿金屬氧化物,通過在燃油處理單元內添加除鹽水溶解堿金屬氧化物,并利用離心力脫除,部分燃氣輪機制造廠對柴油的含水率要求≤0.1%(體積比),對重油的含水率的要求≤1.0%(體積比)。版社1997.10出版)中均提及“油品的加熱溫度使燃油的黏度在度高的油品,即使加熱到接近閃點溫度油品的黏度也遠遠大于100CST,對于燃氣輪機及柴油機發電廠,更多依靠燃油處理單元進行脫水;對于燃煤及燃油鍋爐在進行設計時應考慮燃油中水分儲油罐內長期靜止存放時利用比重差脫水將罐底的積水排出,此種油品仍需要配置油罐加熱器,并要滿足燃油在儲油罐內存儲及5為避免重油及原油儲油罐中的油品在輸送時造成油泵氣蝕或管道阻力過大,需要在輸送時控制油品的溫度以達到合理的油品黏度,當油品的設計輸送溫度高于油品在油罐中的設計儲存質含量較少,屬于地質年代古老的原油。儲存黏稠的高凝固點石蠟基原油的儲油罐,在溫度較低時在罐壁上容易形成固態或半固態的凝結物(通常稱為蠟),因此儲存石蠟基原油的儲油罐的罐壁存溫度不應高于90℃,實際上,儲油罐內各點的儲存維持溫度存存維持溫度的50%~60%。雨水侵入后會腐蝕罐頂,因此規定火力發電廠儲油罐的罐頂可以(3)當油罐加熱器盤管發生泄漏或其他原因有水進入儲油罐據燃油的特性所采取的防腐涂層及隔熱涂層的設計,可根據現行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 2008第8.5.1條規定“消防給水系統不應與循環冷卻水系統合并,且不應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儲油罐的夏季噴淋降溫不應采用消防水,并采用獨立的管道及噴射系統。現行石油化工行業標準《石油化工給水排水系統設計規范》SH30給出了儲罐夏季噴淋降冷卻用水量指標可供使用參考,見表5。拱頂罐2拱頂罐的冷卻用水量按罐的周長計算。1鋼筋混凝土整板式基礎是指儲油罐基礎的環梁及底板采能起到隔離的目的,因此規定采用整體式混凝土基礎的儲油罐的罐底部漏油會加速罐底板下表面的腐蝕,且陰極保護系統并不能油罐底板與基礎之間的結構應防止雨水、降溫噴淋水浸入油罐基6.2.17油罐區內設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統為現行國家標準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應采取隔油措施。儲油罐的計算總容量小于1962年美國在全球首先建成的10萬m3大型外浮頂原油儲罐的高徑比為0.241(直徑87m,罐高21m),1967年委內瑞拉建成的1971年日本建成的16萬m3外浮頂儲油罐的高徑比為0.163(直徑109m,罐高17.8m),沙特阿拉伯建成的20萬m3外浮頂儲油罐的高徑比為0.205(直徑110m,罐高22.5m),1985年中國從日本引進技術建設的第一臺10萬m3外浮頂油罐的高徑比為0.273各行業所編制的各種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