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_第1頁
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_第2頁
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_第3頁
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_第4頁
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在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過程中應用不同護理干預,分析護理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所收治的48例老年尿毒癥患者,就診時間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利用抽簽法均分,2組患者分別是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干預。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期間出現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更低,對比對照組患者而言,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過程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較為理想。【關鍵詞】老年;尿毒癥;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效果尿毒癥在臨床上屬于發病率較高以及呈現年輕化發展的疾病,病情較為復雜,治愈難度較大,臨床上主要應用血液透析給予患者病情有效治療,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內就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以促進患者血液透析療效顯著性提升,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順利進入血液透析穩定階段[1]。為了深入探析在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過程中應用不同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我院選取了48例患者參與本次探究,將探究過程以及探究結果作如下報道。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選取48例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所收治的老年尿毒癥患者參與本次探究,按照計算機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研究組(n=24)與對照組(n=24)。研究組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是18:6,患者年齡在88歲至60歲不等,中位年齡為(68.87±6.38)歲;對照組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是17:7,患者年齡在87歲至62歲不等,中位年齡為(67.54±5.24)歲。所有患者均對本次探究的相關內容(探究目的、探究過程以及相關護理干預方法)進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利用統計學分析辦法將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性別、患者年齡、患者具體病情變化等)進行組間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對比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且P>0.05,無統計學意義存在。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在進行血液透析時,選擇碳酸氫鈉透析液給予患者有效治療,置管位置是頸內靜脈,將患者血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60.0~180.0ml左右并逐漸上調,最大值是每分鐘220.0ml,首次利用肝素進行治療時的劑量是15.0~20.0mg,維持劑量在每小時2.0至7.0mg并根據患者病情輕重情況給予透析治療時間最終確定,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例如基礎性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等;研究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即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具體護理措施。1.2.1對患者血流量進行逐級調整并根據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次數將透析期間血流量適當上調,以患者耐受性良好為標準且避免出現一次大量透析的情況,對于老年患者來說,由于自身耐受性較差使得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的透析時間以及透析頻率進行嚴格控制,首次透析時間在2h內為宜,透析頻率一般在每周3次,若患者出現了心力衰竭合并癥則必須在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內實施每次3h、連續1周至2周的透析治療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現血漿尿素水平異常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獲得顯著性降低[2];1.2.2對患者的血漿滲透壓進行合理調整并觀察患者在血液透析誘導期內是否出現類休克癥狀,若出現則代表患者的有效循環血容量明顯性降低,需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并給予患者靜脈通道建立操作,給予合并糖尿病患者2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和20ml濃度為10.0%的氯化鈉溶液混合給藥,選擇合理抗凝方法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處理,若在血液透析前檢查出患者患有凝血功能異常則需要優先給予患者體外肝素化抗凝治療[3];1.2.3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并為患者病房提供相應的娛樂設施,定時巡視,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并給予患者消極情緒有效、及時緩解和消除,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壓力并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利用聽音樂、看電視等方法給予患者注意力轉移來促使患者心理壓力舒緩,促進護理效果進一步提升。1.3統計學辦法對本次參與探究的48例老年尿毒癥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軟件名稱是SPSS19.0軟件,本組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經t檢驗后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本組中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經X2檢驗后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2結果將2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的組間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可發現明顯研究組患者更佳,組間數據對比內容是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對照組患者得出存在統計學意義的結論,P<0.05。詳情如下。表1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組別例數低血壓心律失常失衡綜合征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241108.33%對照組2454245.83%X28.5451P<0.053討論老年尿毒癥在臨床上屬于多發疾病以及常見疾病且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臨床上提出了給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療,臨床目的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最大限度的減少患者血漿滲透壓梯度改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避免出現水分布異常,臨床療效較為理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4],若未能給予患者及時、科學護理干預會導致患者臨床療效顯著下降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相關性文獻報道[5],誘導期血液透析時,患者從未經血液透析的明顯尿毒狀態漸漸過渡到平穩階段,此時,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原發病較為復雜加上各個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均導致了患者在血液透析誘導期時耐受性較差,并發癥幾率顯著性增加,主要包括低血壓、失衡綜合征以及心律失常等,基于此,臨床上在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護理過程中提出了整體護理干預,護理效果較為理想。整體護理屬于臨床上提出的新型護理措施,護理方案基礎是患者的病情波動和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核心護理理念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程序是“生物-心理-社會”,其作為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可顯著促進患者臨床療效提升,會進一步細化常規護理工作中的相關性護理工作,在給予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需要根據老年患者耐受性的強弱給予患者實施合理的透析參數設置和血液透析治療,顯著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在整體護理干預中,需要密切監測血液透析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給予患者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促使患者心理健康,使患者在誘導期過后進入穩定期并有效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對老年尿毒癥患者在透析誘導期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誘導監護并促使患者可以安全度過誘導期,過渡到穩定期以及進入至維持性血液透析階段。本次探究中,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獲得了顯著性降低,為8.33%,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綜合以上結論可得出,在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過程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較為理想,對有效減少患者在血液透析誘導期間發生并發癥概率存在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薦。參考文獻:[1]李書群.強化護理在老年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31(3):79-80.[2]南珍.探析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有效性[J].西藏科技,2014(12):46-47.[3]黃霞娟.高齡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