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廣東省肇慶學院附屬中學高三沖刺模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的福利支出為20.74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8%;到80年代初時,福利支出685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1.6%。這種變化說明英國A.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 B.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C.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 D.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2.有學者曾說,行省制度“在平時足以障礙地方政事之推進,而增加地方與中央之隔閡;而待一旦中央政權削弱,各行省轉易成為反抗中央,分區割據之憑藉”。該學者認為行省制度A.使地方權力不再受中央的節制B.有利于維護地方的穩定C.易于形成地方割據局面D.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3.從唐代陸龜蒙《耒耜經》中的記載看來,農具種類已經不少,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甚至后來宋代所用的各種農具,唐也已大體具備。該現象可以說明()A.唐代的農耕經濟水平較高 B.傳統農業在唐代發展至頂峰C.重農政策在唐代全面貫徹 D.唐代農業生產技術日臻完備4.羅斯福曾打比喻說:“1933年夏天,有位頭戴絲綢帽子的老紳士在防波堤邊上失足落水,他不會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進水里,把他救上來,但絲綢帽子被浪沖走了。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夸獎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紳士卻因丟了帽子而斥責他的朋友?!睂@段話的準確理解是A.新政遭到資產階級的激烈反對B.新政損害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C.新政犧牲了資產階級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劇了美國社會的矛盾5.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從職能上看,元朝的中書省大致相當于A.唐朝的尚書省B.宋朝的樞密院C.明代的內閣D.清代的軍機處6.西漢建國后,儒者叔孫通等人定朝儀、封禪等制度;儒者陸賈、賈誼等宣揚儒家德治相對于法家政治的優越性,儒家經典在“受命”“改制”等觀念的影響下被儒生塑造為“為漢制法”。這表明漢代儒學A.分化為不同的派別 B.正統地位開始確立C.理論體系豐富完善 D.緊密結合現實政治7.漢武帝時,桑弘羊主持財政,首次實行平準政策,“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材料表明漢代平準政策A.使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導致百姓賦稅負擔更加沉重C.為解決邊患創造有利條件 D.政府專賣抑制富商大賈勢力8.18世紀中,因為黨派政治的影響,英國內閣大臣更加聽命于下院。所以,在國王任命大臣時,受議會支持的大臣往往會提出一些前提條件。1746年和1757年,喬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歡的大臣。這說明當時A.英國國王失去行政大權 B.議會有權任命內閣大臣C.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 D.大臣已是議會的代言人9.明清時期引進、推廣高產作物玉米和甘薯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不包括A.養活了眾多人口 B.經濟作物專業生產區域擴大C.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D.提高了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10.下圖為蘇聯二五計劃(1933—1937)國民經濟目標增長率與實際完成率的比較。以下解讀正確的是A.農業和輕工業呈現出負增長趨勢B.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協調均衡發展C.反映了蘇聯調整經濟結構的愿望D.開始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11.如圖是晚清《淺說畫報》中一幅題為《戰時赤十字會起矣》的版畫(部分)。講述的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上海醫院醫學堂的女學生和另外一些女學堂的畢業生組成紅十字會,到武昌前線幫助革命軍的情形。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通俗性報刊滿足了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的需要B.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C.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D.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12.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狹隘”為由對坊墻整修,并設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曉。到仁宗景佑年間,開始允許居民臨街開設邸店,到宋神宗年間,汴京城已是“不聞金鼓之聲了”。這說明了在宋代A.政府態度決定“市”能否突破時空限制B.商業活動已經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監管C.政府調整管理制度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D.汴京城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的發展水平已不遜色于南朝。閱讀下列材料:材料南朝君主時有督勵考課之詔,卻沒能改變士族的無功受祿。而北朝部族的重軍功傳統,在建立政權后發展為重事功、重吏績的精神。孝文帝曾親臨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員,場面之嚴肅,絕非南朝所能有。拓跋部早期“以軍令從事”的做法,則為后來的法制貫徹創造了條件。孝文帝頒行俸祿后,贓滿一匹即死,法律雷厲風行。他多次更訂律令,立法活動在孝文帝時達到了高潮。政治制度本是從魏晉南朝學習而來的,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顯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構成了走出漢唐盛世間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歷史出口?!幾蚤惒娇恕恫ǚ迮c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制度淵源。(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孝文帝改革后北朝的政治文化風尚,簡析其歷史意義。14.(20分)材料二戰后,德國對歷史問題的反省非常徹底。戰后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承認,希特勒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德國對其后果“全面承擔責任”,并向受害國人民“認罪、道歉”“請求寬恕”。聯邦德國還頒布了一系列法律規定,以防止納粹沉渣泛起和新納粹產生。教育青年面對納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樹立正確歷史觀。根據1952年聯邦德國同美英法三個占領國簽訂的《波恩條約》,德國要對境內外受納粹迫害者進行賠償。尊重戰后國際協定,承認戰后邊界,對鄰國放棄一切領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體化的歐洲,減少鄰國對納粹德國“東山再起”的疑懼。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的“華沙之跪”被稱之為歐洲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通過以勃蘭特為代表的歷屆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動著德國與東方國家的和解進程,使德國順利加入聯合國而融入國際大家庭?!幾悦氛讟s《德國如何反省二戰侵略歷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德國為解決歷史問題而采取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措施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英國的福利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13.8%,增加到了80年代初的21.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變化說明英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不斷加大,即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是說明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故A錯誤;二戰以后,英國就已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故B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故D錯誤。2、C【解析】

依據材料“行省制度‘而待一旦中央政權削弱,各行省轉易成為反抗中央,分區割據之憑藉’”可知該學者認為行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局面,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表述過于絕對,依據材料“行省制度‘在平時足以障礙地方政事之推進,而增加地方與中央之隔閡’”可知地方權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央的節制,錯誤;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在中央政權受到削弱時,行省容易形成割據力量;D選項錯誤,依據上述分析可知該學者認為行省制度不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而是地方權重、中央權輕;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3、A【解析】

據材料“凡是前代所有的農具,唐代都有”“唐也已大體具備”等信息反映出唐代的農具較為齊全,體現了唐代農業發展水平較高,故A項正確;明清時期中國傳統農業發展至頂峰,故B項錯誤;農具的齊全與重農政策的全面貫徹沒有因果關系,故C項錯誤;齊全的農具是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表現之一而非生產技術的完備,故D項錯誤。4、C【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影響的理解與分析。羅斯福把“老紳士”比喻為資本家,因為新政將他們從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挽救出來,所以“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謝”;羅斯福雖挽救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但他在經濟上實行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等一些措施,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資產階級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紳士卻因丟了帽子而斥責他的朋友”。故本題選C??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對資產階級的影響【詳解】5、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從職能上看,元朝的中書省大致相當于唐代的尚書省,A項正確;宋代的樞密院掌握軍事,與中書省職能不同,B項錯誤;明代的內閣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清代的軍機處只是跪受筆錄的機要部門,兩者與相當于丞相制度的元代中書省不同,CD兩項錯誤。6、D【解析】

西漢建國后,儒家經典被儒生塑造為“為漢制法”。這表明漢代儒學在積極適應社會現實,故D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儒學的不同的派別,故A錯誤;漢武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開始確立,故B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學理論體系,故C錯誤。7、C【解析】

材料中“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明確說明桑弘羊平準政策的作用,即為解決邊患創造有利條件,C正確;平準物價,與商民爭利,是重農抑商的表現,排除A;平準政策涉及商業,百姓賦稅負擔主要是農業,兩者不存在因果聯系,排除B;漢代專賣主要是鹽鐵官營,平準政策不屬于專賣政策,排除D。8、D【解析】

根據材料,18世紀中期,受兩黨政治影響,英國內閣大臣聽命于下院,國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大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大臣已經成為了議會的代言人,D項符合題意;國王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大臣,不能說明其失去了行政權,A選項錯誤;英國議會無權任命內閣,B選項錯誤;喬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歡的大臣與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的說法矛盾,C選項錯誤。9、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的出現是由于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基礎上帶來商品經濟繁榮基礎上形成的,與農作物引進關系不大,故選擇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古代農業發展·明朝農作物引進。10、C【解析】消費品的目標增長率與實際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這個信息足以證明蘇聯在二五計劃期間是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即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農業和輕工業也是正增長的,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經濟結構的調整,但并未達到協調均衡發展的程度,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開始確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是一五計劃期間,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11、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部分女醫學生和女學堂的畢業生組建紅十字會去前線支援武昌革命,說明女子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步入社會,B正確;材料與市民文化消遣娛樂無關,A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后的旗袍成為城鎮女性的日常著裝,且改良旗袍在中國大規模流行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后,C排除;當時辛亥革命剛剛爆發,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不符合武昌起義的史實,D排除。故選B。12、C【解析】

依據材料“開始允許居民臨街開設邸店,到宋神宗年間,汴京城已是‘不聞金鼓之聲了’”并結合宋朝商業發展的狀況來看,隨著宋朝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也在改變對商業的嚴格管理的態度。C正確;決定“市”能否突破時空限制的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政府決定’的說法過于夸大政府作用,A排除;‘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監管’的說法不符合史實,B排除;材料未體現汴京城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D排除。故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改革措施:強化官員考核;修訂法律;制定官吏俸祿制。制度淵源:漢族先進政治制度;拓跋鮮卑的政治傳統。(2)政治文化風尚:重功績;重吏治;重法制。歷史意義: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增強了北朝的政治活力;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隋唐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政治基礎?!窘馕觥?/p>

(1)措施:根據材料中“孝文帝曾親臨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員,場面之嚴肅,絕非南朝所能有”,“他多次更訂律令,立法活動在孝文帝時達到了高潮”,“孝文帝頒行俸祿制”等信息,從官吏考核、制定律令和和推行俸祿制等方面歸納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淵源:根據材料中“拓跋部早期‘以軍令從事’的做法”,“南朝君主時有督勵考課之詔”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制度淵源有鮮卑傳統和漢族制度等。(2)風尚:根據材料“在建立政權后發展為重事功、重吏績的精神”,“立法活動在孝文帝時達到了高潮”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改革后北朝的政治文化風尚表現為重功績、重吏治、重法制等。歷史意義:根據材料中“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顯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構成了走出漢唐盛世間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歷史出口”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北魏的發展到國家的統一等方面,簡析其歷史意義。14、(1)政府承擔并反省戰爭責任;加強立法,防止悲劇重演;積極賠償受害者;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教育;尊重國際條約;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增進與鄰國的政治互信。(2)為德國重新崛起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有利于歐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