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提分沖刺考點梳理演練(全國)專題21 長征(教師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提分沖刺考點梳理演練(全國)專題21 長征(教師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提分沖刺考點梳理演練(全國)專題21 長征(教師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提分沖刺考點梳理演練(全國)專題21 長征(教師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提分沖刺考點梳理演練(全國)專題21 長征(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1長征(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題、藝術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王樹增,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戰爭》,長篇歷史隨筆《190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王樹增所著的《長征》以崇高的歷史責任感記述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驚人壯舉,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生動、動情的長征紀實作品。該作品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敘述歷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筆觸展開這一考驗人類意志的大規模轉移。紅軍轉移的浩大場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實而翔實的再現,令人震動和感慨。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賦予了長征以嶄新的認知高度——長征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最壯麗的英雄主義史詩,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疚恼轮黝}】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險、不畏犧牲的遠征。中國工農紅軍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渡過了三十多條洶涌的河流,穿越人跡罕至的廣袤草地,且始終處于數倍于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之中,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信念和革命理想?!舅囆g特色】第一部最客觀、最全面反映長征的紀實文學王樹增的《長征》采用紀實文學的體裁,客觀真實地再現了長征中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兩年時間里,行程二萬五千里,轉戰南北的艱苦卓絕斗爭的全貌。突破封鎖線、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故事跌宕起伏,細節精彩,感人至深。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構成主旋律在長征途中,年輕的戰士和官兵闖過了數不清的危關兇隘,跋涉了說不盡的險山惡水,忍受了饑餓、嚴寒、傷痛、死亡等個體生命幾乎難以承載的生存極限的無情考驗,可他們都憑著一股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憑著堅定的革命信念,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戰勝的困難。長征途中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糧食奇缺、路途坎坷等惡劣環境,紅軍戰士們依然士氣高昂,苦中作樂,笑對困難。為了驅趕疲勞、困乏,戰士們在安全的路段,或唱歌,或講故事,或說笑話,以活躍氣氛,展現出紅軍戰士不畏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小見大,普通戰士身上折射出崇高的精神王樹增說:“歷史往往是群體的歷史。長征是一個群體的英雄行為,每個戰士都是歷史的主角。”本書最打動人的地方,在于他把視線放在每一位戰士身上、每一個細節上。他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小戰士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許多以前被忽視或者被遮蔽的小人物和細節得到了充分的呈現。用綁腿帶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敵人包圍圈的黃欣、為了追上部隊女扮男裝潛入國軍的女戰士張吉蘭、無名小紅軍堅持肩扛油印機渡河等,像這樣的普通戰士的感人故事在《長征》中比比皆是,從戰士們的感人小事和豐富生動的細節上,我們可以窺見當時歷史的波瀾壯闊?!救宋锓治觥棵珴蓶|人物介紹:他是紅軍北上陜甘寧的提出者,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并在危機時刻提出了正確的軍事主張,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人物形象:心系國家,心系民族,博古通今,細致嚴謹,深謀遠慮,剛毅堅忍,幽默風趣。周恩來人物介紹:他參與領導中央紅軍長征,對于紅軍長征的勝利,起到了其他領導人難以替代的作用。長征一開始,周恩來就成為全軍的“總管家”,遏制了博古等人的錯誤軍事指揮。他對遵義會議的召開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對毛澤東重掌軍權起到決定性作用。他作為中央全權代表與張學良、楊虎城一起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人物形象:注重實際,審慎務實,堅持原則,堅定的現實主義者。朱德人物介紹:他是紅軍長征的總司令,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他和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以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他先后同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及第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一道,維護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和紅軍的團結,對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斗爭。人物形象:寬厚節儉,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劉伯承人物介紹:長征初期,協助軍團長董振堂執行后衛任務,掩護中央機關通過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遵義會議上堅決擁護毛澤東的主張。會后,協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親率干部團搶占皎平渡,保障全軍順利北渡金沙江。他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繼而指揮所部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他與朱德一起,在困難危險的處境中,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行為進行了斗爭。人物形象: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鎮定樂觀的革命精神,足智多謀。賀龍人物介紹:他與政治委員任弼時統一指揮紅二、紅六軍團的行動。為策應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長征,他率部發起湘西攻勢牽制國民黨軍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他與任弼時,轉戰千里,率部西進,在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他與朱德、劉伯承、任弼時、關向應等一起,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斗爭。人物形象:直爽,平易近人,不怕困難和挫折,革命之心堅定不移。博古人物介紹:原名秦邦憲,曾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之一,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因盲目聽從軍事顧問李德的指揮,致使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進行了戰略轉移。遵義會議上被解除中央總負責人的職務。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人物形象:食古不化,做事脫離實際,教條主義嚴重。李德人物介紹:他作為一名來自蘇聯的德國共產黨人,不僅同中國紅軍一起親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更是這一歷史壯舉的重要決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揮者。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他同當時的中央“左”傾教條主義領導者實行錯誤的軍事指揮,使紅軍遭到重大損失,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紅軍長征開始時,他是軍事最高領導“三人團”成員之一。人物形象:個性要強,脾氣暴躁,做事脫離實際。你學會了嗎?我們來挑戰一下下面的試題吧!《長征》基礎過關卷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1.《長征》的作者是王樹增,他還著有《朝鮮戰爭》《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等長篇紀實文學作品。2.1934年,中央紅軍決定進行長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3.長征途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是湘江戰役,紅軍經此戰后由長征開始時的8萬余人銳減為3萬余人。4.1935年1月,中央紅軍主力強渡烏江天險,占領了遵義。5.湘江戰役的慘勝直接導致了遵義會議的召開,此次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6.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7.紅軍長征途中經過大涼山彝族地區,根據黨的民族政策,與當地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紅軍將領是劉伯承。8.1935年5月下旬,中央紅軍主力飛奪瀘定橋,越過了被敵人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9.紅軍長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夾金山。10.1935年12月17日,在陜北召開的瓦窯堡會議提出了“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這是共產黨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做出的明智而正確的政治抉擇。11.長征途中的五次著名會師分別是懋功會師、永坪會師、吳起鎮會師、甘孜會師和會寧會師。12.長征結束的標志是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二、語段閱讀題(20分)(一)十送紅軍(節選)月亮升起來了,又大又圓。紅軍主力部隊和挑著各種擔子的民夫隊同時通過于都河上的木橋,擁擠著的長長的人流望不到頭也望不到尾。一個肩上掛著個印花包袱的女紅軍,因為人流的阻擋無法過河,焦急中她突然看見了四團團長耿飚,于是像是看見救星似的大聲喊著:“耿猛子!我走不動呀!過不去河,怎么追上隊伍呀?”耿飚剛剛接到中革軍委作戰局的一紙命令,命令他的部隊不得延誤立即過河,要求其他人必須等待主力部隊過完后才能使用木橋。耿飚在人流里高聲喊:“大姐!別著急!實在追不上,就等后衛部隊吧!”經過耿飚身邊的一位紅軍戰士這時間說了一句:“團長,看這個陣勢……咱們這是要到哪里去呀?”耿飚說:“打敵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了,紅軍的隊伍點起了火把。伴隨著于都河濺起的水花,數萬紅軍身后的蘇區響起了流傳至今的歌聲: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山上[里格]野鹿,聲聲哀號叫,樹樹[里格]梧桐,葉呀葉落光,問一聲親人,紅軍呀,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山上[里格]苞谷,[介支個]金燦燦。苞谷種子[介支個]紅軍種,苞谷棒棒咱們窮人掰。緊緊拉著紅軍手,紅軍呀,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閱讀文本,結合《長征》一至三章,說一下紅軍決定長征的原因。(3分)答:根本原因:“左”傾錯誤的影響。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2.蘇軾在《水調歌頭》中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抒發離別之苦,在《十送紅軍》一章中,王樹增也借月亮寫離別,“月亮升起來了,又大又圓”,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分)答:以樂景寫哀情,月亮那么圓,紅軍卻要離開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根據地,這其中蘊含著濃濃的眷戀與不舍。3.在紅軍長征中,有一首《十送紅軍》的民歌流傳至今,聽過這首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答:《十送紅軍》這首民歌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一次次的戰斗,一次次的送別,從一送到十送,多少回熟悉的場景,總在那些村口、山頭、河邊上演。可是一九三四年秋天,人民再次送走的紅軍,卻不知何時還能相見。(二)江山多嬌(節選)二十九日,朱德下達了北進的命令。自一九三六年九月三十日起,紅四方面軍分為五路縱隊,由甘南向北面的通渭、莊浪、會寧和靜寧前進。第一縱隊的第四軍是先頭部隊,他們剛剛到達通渭縣城,胡宗南的部隊就追了上來,魯大昌和毛炳文的兩個師也從蘭州方向壓來。為避免與敵人糾纏,盡快地與紅一方面軍接應部隊會合,第四軍一個晝夜急行軍二百三十里。北上沿途全是黃土山坡,村莊極其罕見。在連續的行軍中,官兵在忍受極度疲憊的同時,還要忍受嚴重的缺水。出發的第三天,紅軍官兵終于看見一個小茅屋,只有一個老婆婆住在里面。經過官兵們解釋,老婆婆把她積攢下的半桶渾濁的雨水和一小罐蜂蜜送給了紅軍。官兵們每人喝了一小口,然后把蜂蜜和剩下的水混在一起全給了傷員。九月下旬的時候,紅四方面軍停留在甘南,就是否北上的問題一再爭論,寶貴的時間因此被嚴重耽擱,胡宗南部的十多個團趁機進至甘肅東部的清水、秦安一帶,向駐扎在天水的國民黨軍第三縱隊司令毛炳文部逐漸靠攏。這不但給紅四方面軍的北上帶來了危險,更嚴重的是,由于紅四方面軍從甘南移動而出,位于甘東南的紅二方面軍的側翼暴露了……紅二方面軍已腹背受敵。在向中央請示并得到同意后,紅二方面軍開始單獨突圍北進。這一行動,被賀龍視為“長征中最危險的一次”。1.選文第2段中,加點字“壓”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3分)答: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紅軍將士處境的艱難,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2.紅軍將士在缺水的情況下,忍受著疲憊,堅持急行軍是為了什么?這表現了紅軍將士怎樣的精神品質?(3分)答:紅軍將士急行軍是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擊,避免戰斗傷亡,盡快與中央紅軍會合。在極度缺水和疲憊的情況下堅持行軍表現了紅軍將士不怕苦、不怕累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3.結合文本,說說為什么賀龍認為紅二方面軍單獨突圍北進是“長征中最危險的一次”。(4分)答:對于長征,每一次危急關頭,紅軍都存在失敗的可能。這一次的突圍北進,敵人力量強大及圍追堵截,紅二方面軍沒有掩護,腹背受敵,陷入孤軍作戰的困境,損失慘重?!堕L征》提優拔高卷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敵強我弱,裝備落后,鄂豫皖等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失敗,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主要原因是: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二、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答:集中全力糾正了“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三、王樹增認為對今天的孩子來說,長征精神啟示是“永不言敗”,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答:今天的青少年應當在歷史當中吸取自己人生的營養,使自己能活得更開朗一些、更樂觀一些、更堅強一些,培養自己戰勝一切困難,不怕挫折的頑強性格。我們要把我們人生字典當中的“失敗”二字徹底抹掉。人生沒有什么失敗可言,有挫折、坎坷,但是你永遠不要承認你是失敗者。有了這樣的長征精神,你的人生成功幾率可能會更大一些。四、“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碑斈昙t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之后,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辟的總結。請結合《長征》中的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答: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圖謀,保存了革命的精華,使全國人民對革命的前途和抗日運動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進了抗日民主運動的高漲。長征以其體現出的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向中國和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成為一篇中國革命的“宣言書”;長征在全國擴大了紅軍的影響,把革命真理傳播到沿途廣大地區,起到了“宣傳隊”的作用;紅軍長征沿途,不僅宣傳革命真理,還播撒下革命的種子,為后來開展革命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五、請說出紅軍長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會議。答:通道會議、改變戰略方向的黎平會議、跨年度的猴場會議、遵義會議、鞏固和發展遵義會議成果的扎西會議、爭論最激烈的茍壩會議、毛澤東嚴厲批評林彪的會理會議,此后的兩河口會議、沙窩會議、蘆花會議、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榜羅鎮會議等。六、請說出紅軍長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會議。答:通道會議、改變戰略方向的黎平會議、跨年度的猴場會議、遵義會議、鞏固和發展遵義會議成果的扎西會議、爭論最激烈的茍壩會議、毛澤東嚴厲批評林彪的會理會議,此后的兩河口會議、沙窩會議、蘆花會議、俄界會議、哈達鋪會議、榜羅鎮會議等。七、請說出幾個中央紅軍長征中的主要事件。答:①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對黨和軍隊的領導權;②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③巧渡金沙江,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④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⑤爬雪山,過草地;⑥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八、紅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開始長征的?長征勝利有什么偉大的歷史意義?答:長征的背景: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軍隊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重點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組織反“圍剿”。中共臨時中央完全拋棄了毛澤東的軍事路線,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主張。在反“圍剿”開始時,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命令紅軍全線出擊,攻打敵人的堅固陣地;進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張分兵把守,節節抵御。結果紅軍奮戰一年,沒能粉碎敵人的“圍剿”。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8萬余人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