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楊浦高級2022學年第一學期十月質量檢測
高一年級化學試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可1、可12、0-16、Na-23、S-32、Ca-40、Mn-55
1.下列粒子屬于負離子的是
2.2018年3月著名雜志《Nature》報道通過測定於Ca與.Ca比值,推演行星的演化過
程,48ca與弋具有
A.不同質子數B.相同中子數C.相同質量數D.相同電
子數
3.將5mol/L的Mg(NC)3)2溶液10mL稀釋至50mL-稀釋后溶液中NO;的物質的量濃度
為
A.Imol/LB.2mol/LC.O.lmol/LD.
0.2mol/L
4.標況下,3.25g鋅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xL氫氣。下列比例式正確的是
Zn+2HCl=ZnCl2+H2?
A.ImolImol
3.25gxL
Zn+2HCl=ZnCl2+H2t
B.65gIL
3.25gxL
+H2T
Zn+2HCl=ZnCl2
C.Imol22.4L
3.25gxL
Zn+2HCl=ZnCl2+H2T
D.65gImol
3.25gxL
5.對于給定物質的量的理想氣體,影響其所占體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徑的大小B.分子間距離的大小
C.分子間引力的大小D.分子數目的多少
6.欲使物質從氣體變為液體,下列一定不可行是
A.升溫同時加壓B.降溫同時加壓C.降溫同時減壓D.升溫同
時減壓
7.關于"NHJT敘述正確的是
A.由兩種核素構成B.質子數小于電子數
C.與MNH;互為同位素D.Imol該離子中含8N,'個中子
8.規范的化學試卷的上方總有相對原子質量一項,如Na-23;Cl-35.5;Br-80;1-127等,
這些數值確切地說是
A.核素的相對原子質量B.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對原子質量
C.元素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D.元素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的近似
值
9.下列物質不能用劃線反應物所具有的類別通性解釋的是
A.堿:NaOH+HNO,=NaNO,+H,O
B.金屬單質:Zn+CuSO4=ZnSO4+Cu
C.酸:Ha+NaC10=NaCl+HC10
A
D.酸性氧化物:CO2+C=2CO
10.“神舟七號”所用動力燃料之一為氫化鋰“三兄弟”——LiH、LiD、LiTo有關LiH、LiD、
LiT敘述正確的是
A.質子數之比為1:2:3
B.中子數之比為1:1:1
C.摩爾質量之比為8:9:10
D.化學性質不相同
11.已知某條件下,22.4L某種純凈氣體中含有NA個分子,這些分子中共含有2NA個原
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條件一定是標準狀況B.該分子一定是雙原子分子
C.該氣體一定為單質D.該氣體的物質的量一定為2moi
12.晶體硼由">B和"B兩種原子組成,已知5.4克晶體硼完全轉化為B2H6(硼烷)氣體時,
可得到5.6L(標準狀態)硼烷,試計算該晶體硼中l0B和"B兩種原子的個數比
A.4:1B.1:4C.1:3D.2:1
13.某微粒M的結構示意圖如下,關于該微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M一定不屬于稀有氣體
B.M一定不可能帶正電
C.x一定不大于8
D.物質A在水溶液中可電離出M,則A一定屬于鹽類
14.某硫原子的質量是ag,12c原子的質量是b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2a
A.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一
b
m
B.mg該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市~mol
C.該硫原子摩爾質量是aNAg
D.ag該硫原子所含的電子數為16NA
15.某試劑瓶上貼有如下標簽,對該試劑理解正確的是
0.1mol/L
NaCl溶液
A.NaCl溶液屬于電解質
B.溶液中主要微粒:NaCl、H2O
C.與Imol/LAgNO,100mL溶液可恰好完全反應
+
D.與0.05mol/LNa2SO4溶液的c(Na)相等
16.agCh和agX氣體在相同壓強下體積隨溫度變化存在如下圖關系,推測X氣體可能是
V/L"
O50T/℃
A.H2B.CH4C.S02D.03
17.潛水艇中氧氣來源之一是:2Na2O2+2H2O-4NaOH+O2To已知過氧化鈉Na?。?是由
Na+0〉兩種離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2.4LO2含有2NA個0原子B.1.8gH?O含有NA個質子
C.ImolNaz。?含有4NA個離子D.Imol0;一含有16NA個電子
18.某溫度下,向圖中所示a、b、c、d中通入等質量的CH4、C02、。2、S02四種氣體中
的一種(已知密封隔板1、II、IILIV可自由滑動,且與容器內壁摩擦不計)。下列說法中
錯誤的是
abcd
IIIIIIIV
A.d中通入的氣體是CH4B.a和b中原子個數之比為16:11
C.a和c容器體積之比為1:2D.c和d中氣體密度之比為2:1
19.如圖為一定量理想氣體壓強與氣體摩爾體積的關系,關于圖像分析下列正確的是
P
A.氣體能量:B>CB.微粒間距:B>A
C.需實現ATB:恒溫加壓D.需實現B—C:恒壓降溫
20,只給出下列混合物中的已知物理量甲,不可以計算物理量乙的是
對象己知物理量甲可求物理量乙
A。2和。3混合物混合物質量混合物中電子總數
BN2和co混合氣體混合物體積混合物中原子個數
MgCl2和NaCl混合混合物正離子所帶正電荷的物質的
C物混合物中c「數量量
混合物物質的量之
和混合氣體
DCOCO?比標況下混合氣體的密度
A.AB.BC.CD.D
二、綜合題(本題共70分)
21.對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許多化學知識
下表列出了三種牙膏中的摩擦劑,請在表中填寫三種摩擦劑所屬的物質類別:
摩擦劑化學式摩擦劑的物質類別
X牙膏氫氧化鎂Mg(OH)2堿
Y牙膏碳酸鈣CaCO3鹽
Z牙膏二氧化硅SiO2酸性氧化物
(1)指出X與Y牙膏兩摩擦劑,任意一條物理性質的共性。任意一條化學性
質的共性。(如兩者均可以與酸反應)
Y牙膏中的摩擦劑——碳酸鈣可以用石灰石來制備,某學生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制備碳酸鈣
的實驗方案,其流程如圖所示:
生
石
石
^—
石
灰
灰
1碳酸鈣
石
灰
水
(2)上述中不涉及四個基本反應類型中的o
(3)高溫煨燒完全分解40gCaCO3,能產生CO?體積為L(折合成標況)。
(4)碳酸鈣分解過程中若受熱不充分,則得到CaCO,和CaO的混合物,若混合物中鈣元
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2.將該樣品高溫煨燒,完全反應后得到16.8g固體,原樣品中
CaCO,和CaO物質的量之比為
請你仍用石灰石做原料(其他試劑自選),設計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另一種實驗方案,依照
上一小問中所示的方式,將你的實驗方案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石灰石
(5)完成上述設計方案(可以不填滿)
(6)你設計的方案的優點是o
(7)試設計實驗方案鑒別三種摩擦劑,寫出具體操作和方法為
22.水按照所溶礦物質成分鈣和鎂的多少,分為硬水和軟水
“理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礦物質成分較多,尤其是鈣和鎂。硬水中鈣離子、鎂離子的一種存
在形式為、Mg(HCO3)2,它們往往是溶解于詈的*與巖石中的相
關物質作用形成的,加熱時易形成烏辛、^”入.就是通常所說的“水垢”。水壺、
⑤⑥
暖瓶中的水垢可以用少量食醋(有效成分為空里9!力浸泡后除去。
⑥
說明:①CH3co0H(乙酸)是一種弱酸:
CaO
②硬水中含鹽量通常以硬度來表示:單位是度,1度相當于每升水中含有10mg的赤;
(1)鎂離子化學符號為,結構示意圖為;
(2)物質⑦在加熱熔融時能電離出兩種離子,試寫出兩種離子電子式、
(3)上述短文標有序號物質,屬于堿性氧化物的是(填寫序號);
(4)上述短文標有序號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填寫序號);
(5)揚高荷花池水樣經測定其硬度為2.8,其濃度相當于c(Ca2+)=mol/L;
(6)向乙酸CHjCOOH中滴入過量氫氧化鈉,反應生成CH3cOONa,則乙酸為
元酸(填寫一、二、三或四);依據是;結合上述信息、,試寫出清
理水圻過程中食醋溶解碳酸鈣的化學方程式;
(7)某品牌家用食醋標簽如圖所示,總酸量N4.50g/10()mL(酸以CH^COOH計),則
食醋中CH3co0H濃度^__________mol/L;
若需計算乙酸的質量,則還需的數據有-------------------------
23.氫氧化鈉固體在空氣中具有較強吸濕性,還易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變質,需要密封保
存
(1)氫氧化鈉電離方程式___________;
(2)氫氧化鈉電離產生的正負離子質子數之比為,電子數之比為
(3)溶質質量分數為28%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鈉離子和水分子物質的量之比為
,鈉離子氧原子質量之比為。(不考慮水分子的電離)
現實驗室要配制O.3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100mL,某同學認為可以采用如下的兩種方法:
方法一:用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加水稀釋
(4)可以取用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mL(p=1.21g/mL)和蒸鐳水
mL進行混合(答案保留一位小數)(已知0.3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p=L03g/mL)
方法二:用氫氧化鈉固體配制
(5)該溶液的配制過程如下
a.通過計算,用燒杯在電子天平上準確稱取氫氧化鈉固體___________g;
b.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蒸儲水溶解氫氧化鈉,然后轉移至儀器A內;
c.通過玻璃棒將溶液轉移至儀器A中,洗滌有關儀器,并將洗滌液轉移至所配制的溶液
中;
d.輕輕噂動儀器A后,(填具體操作)、上下搖勻;
(6)方法二的過程中,涉及的定量儀器有(填寫具體名稱)
(7)下列操作中能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大的是(每步不受影響)
①在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溶液濺出容器
②在溶解并轉移溶液后,沒有對有關儀器洗滌而直接進行定容
③定容過程中,視線高于刻度線
④在搖勻后,發現容器中的液面低于刻度線,再滴加蒸儲水至刻度線
(8)某同學取20mL所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與標準濃度的鹽酸進行中和反應,根據消耗的
鹽酸的體積計算,發現氫氧化鈉濃度偏小,若配制的各步驟操作正確,則對于所取的樣
品,影響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單獨發生)
①稱好的NaOH固體吸收了空氣中少量的水
②NaOH固體混有少量的氯化鈉
③NaOH固體吸收了空氣中少量CO2
?NaOH固體中混有少量的氫氧化鉀
你對③④做出判斷的依據是
③。
④___________.
有一瓶NaOH固體樣品由于放置時間較長,某同學懷疑其由于吸收空氣中CO?而發生部分
變質。為證明此推測,進行如下實驗。
稱取2.000g樣品,配制成250mL待測液。量取20.00mL待測液,當慢慢滴0.1000mol/L的
硫酸溶液18.60mL時測得溶液正好顯中性。根據實驗數據可知:
(9)待測溶液中氫氧化鈉的濃度為mol/L:(四位小數)
(10)樣品中NaOH的質量百分數為(四位小數)
三、附加題(本題共10分,得分計入總分,錯答不扣分)
24.已知CO2與堿溶液發生反應時,依次發生如下離子反應:
與氫氧化鈉:CO,+2NaOH=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
與氫氧化鈣:CO2+Ca(OH)=CaCO31+H2OCO2+CaCO3+H2O=Ca(HCO3),
(1)向含O.Olmol氫氧化鈣的石灰水中通入CO2,得到0.4g白色沉淀,則CO2的體積(折
合標況)為L或L。
(2)現有NaOH和Ca(OH)2混合溶液100mL,己知該溶液中C(OH)=1mol/L,向溶液
中緩緩通入CO2氣體(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當通入CO2氣體體積為0.56L(標準狀況)時
生成的沉淀最多,則原浴液中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質的量濃度各為多少?
楊浦高級2022學年第一學期十月質量檢測
高一年級化學試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H-1、012、0-16、Na-23、S-32、Ca能0、Mn-55
【1題答案】B
【2題答案】D
【3題答案】B
【4題答案】C
【5題答案】B
【6題答案】D
【7題答案】D
【8題答案】D
【9題答案】D
【10題答案】C
[11題答案】B
【12題答案】B
【13題答案】D
【14題答案】B
【15題答案】D
【16題答案】C
【17題答案】B
【18題答案】B
【19題答案】C
【20題答案】B
二、綜合題(本題共70分)
(21題答案】(1)①.兩者常溫下均為固體、兩者常溫下均難溶于水(合理答案即可)
②.兩者加熱均可分解(合理答案即可)
(2)置換反應(3)8.96
(4)1:2(5)|石灰石|(稀鹽喇CaC12|(Na2CQ3)|caCChl
(6)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教育集團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第一次適應性考試(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射陽實驗初中2024-2025學年初三練習題四(全國I卷)英語試題含答案
- 髖關節后入路術后護理
- 銷售合規培訓
- 公休座談會骨科護理
- 2025聘請合同范本咨詢服務合同書范本參考
- 2025租賃合同中的押金
- 護理闌尾炎查房
- 2025常規產品出口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人教版必修1政治史默寫清單
- 灼口綜合征護理
- 實驗室氣體泄漏應急預案
- 【碳足跡報告】山東金拓熱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碳足跡報告
- 小孩進入廠區安全免責協議書(2篇)
- 動火作業安全指導手冊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基督山伯爵》課件
- 延安精神概論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延安大學
- JT∕T 779-2010 港口設施保安評估導則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AQ 1043-2007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標識
- 高考數學復習-經典選擇題150道+幾何習題+數學復習練習測試題(有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