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148-2020 回收鉍原料 國家標準_第1頁
GB∕T 39148-2020 回收鉍原料 國家標準_第2頁
GB∕T 39148-2020 回收鉍原料 國家標準_第3頁
GB∕T 39148-2020 回收鉍原料 國家標準_第4頁
GB∕T 39148-2020 回收鉍原料 國家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77.150.99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39148—2020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南省榮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市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金潤碲業有限公司、永興鑫裕環保鎳業有限公I1GB/T39148—20201范圍報單及訂貨單(或合同)內容。本標準適用于回收鉍原料(以下簡稱原料)的處置利用及貿易。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007.6散裝礦產品取樣、制樣通則水分測定方法熱干燥法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4260散裝重有色金屬浮選精礦取樣、制樣通則GB/T15926鉍礦石化學分析方法鉍量測定YS/T240(所有部分)鉍精礦化學分析方法YS/T536(所有部分)鉍化學分析方法YS/T745(所有部分)銅陽極泥化學分析方法YS/T775(所有部分)鉛陽極泥化學分析方法YS/T1014.1三氧化二鉍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三氧化二鉍量的測定Na?EDTA滴定法YS/T1014.5三氧化二鉍化學分析方法第5部分:水分量的測定重量法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將回收的各類鉍及鉍合金產品經過一定分選富集處理后,獲得可供后續各階段生產利用的原料夾雜物foreignmaterial玻璃、石塊等物質,但不包括包裝物及在運輸過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質)。4分類4.1原料按照物理形態及存在方式分為四類,其中鉍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計,用wn表示。具體原料的分2GB/T39148—2020類別及名稱來源代號要求I類回收鉍金屬原料金屬鉍產品加工產生的碎屑、粉末和廢棄的金屬鉍產品等W≥99.5%,無其他夾雜物回收鉍合金原料含鉍合金加工或生產過程產生的邊角料、余料和不合格品等Wgi≥50%,無其他夾雜物30%≤wgi<50%,無其他夾雜物10%≤wgi<30%,無其他夾雜物Ⅲ類回收鉍化工原料鉍氧化物、氫氧化鉍、鉍鹽等氧化鉍:Wp≥88%,由同類型的含鉍氧化物余料或失效料組成,無其他夾雜物氫氧化鉍:Wp≥80%,由同類型的氫氧化鉍余料或失效料組成,無其他夾雜物鉍鹽:以純鉍鹽計,鉍鹽含量不小于95%,由同類型的鉍鹽余料或失效料組成,無其他夾雜物IV類回收鉍有色冶金富集物原料含鉍的氧化物、合金等有色金屬冶煉鉍富集物等經過火濕法工藝富集后wp≥25%,無其他夾雜物經過火濕法工藝富集后5%≤wgi<25%,無其他夾雜物標記示例:回收鉍合金原料,代號RBi-2A。標記如下:回收鉍合金原料GB/T39148-RBi-2A。5技術要求5.3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a)不應混有放射性物質;b)原料(含包裝物)的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不超過所在地正常天然輻射本底值+0.25μGy/h;3GB/T39148—2020代號%水分%不大于雜質元素含量(質量分數)%S回收鉍金屬原料0.06~0.01~回收鉍合金原料—3~4.5Ⅲ類回收鉍化工原料20.1~0.1~0.2~50.1~0.1~0.1~以純鉍鹽計,鉍鹽含量不小于0.1~0.15~0.12~原料—注:需方如對產品有特殊需求時,可由供需雙方商定。5.4塊狀回收鉍原料最大外形尺寸不做具體規定,在不影響運輸的情況下,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訂貨單(或合同)中注明。6試驗方法6.1I類回收鉍原料中雜質元素含量的測定按照YS/T536的規定進行。6.2Ⅱ類~IV類回收鉍原料中鉍元素含量的測定按GB/T15926、YS/T775.2、YS/T745.7、YS/T240.1、YS/T1014.1的規定或供需雙方商定的方法進行。6.3Ⅱ類~IV類回收鉍原料中其他金屬及雜質元素的測定按YS/T775、YS/T745、YS/T240、YS/T1014.1的規定或供需雙方商定的方法進行。6.4其他不涵蓋的類別及原料里的各種有價金屬元素含量的測定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訂貨單(或合同)中注明。6.5水分的檢測方法參照GB/T14260、YS/T1014.5、GB/T2007.6的規定進行。6.6原料中雜質的扣除方法、外形尺寸及單塊重量的測量方法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合同(或訂貨單)中注明。6.7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檢驗參照附錄A的規定進行。4GB/T39148—20207檢驗規則7.1檢查和驗收7.1.1原料由供方質量檢驗部門進行檢驗,也可委托其他檢驗部門進行檢驗,應保證其質量符合本標準及訂貨單(或合同)的規定。7.1.2需方對收到的回收鉍原料按本標準及訂貨單(或合同)的規定進行檢驗,如果檢驗結果與本標準或訂貨單(或合同)規定不符時,應單獨封存,并在收到之日起30天內向供方提出,由供需雙方協商解決。7.3取樣原料的取樣方法以及其他事宜,由供需雙方商定。7.4.1檢驗結果的數值按GB/T8170的規定進行修約,采用修約值比較法判定。7.4.2原料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與本標準的規定不符時,則判定該批原料不合格。7.4.3原料的水分、其他金屬含量任一項不符合要求,由供需雙方協商。8.1標志每批原料都應附有標簽,其上注明下列內容:a)供方名稱;c)批號;d)批重;e)本標準編號。8.2包裝8.2.2包裝方式、尺寸與重量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并在訂貨單(或合同)中注明。8.3運輸和貯存8.3.1不同類別的回收鉍原料在運輸過程中不應混裝。8.4質量預報單5GB/T39148—2020a)供方名稱;c)批號及批重;e)發貨日期;f)質量檢驗部門印記;g)本標準編號;h)其他。9訂貨單(或合同)內容本標準所列原料的訂貨單(或合同)內應包括下列內容:a)供方名稱;d)本標準編號;6GB/T39148—2020(資料性附錄)放射性污染檢驗方法A.1檢驗儀器檢驗用儀器應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規定。A.2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A.2.1天然環境輻射本底值測量A.2.1.1在進行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前,應先測量并確定當地的天然環境輻射本底值。A.2.1.2選擇能夠代表當地正常天然輻射本底狀態,無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曠地面的3~5個點(可作為固定調查點)作為測量點。A.2.1.3將測量儀之測量探頭置于測量點上方距地面1m高處,測定其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每10s讀取測量值1次,取10次讀數的平均值作為該點的測量值,取各測量點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正常天然輻射平均值。A.2.2.1原料在經口岸通道前,應進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檢測。巡回檢測時,盡可能地將測量儀器接近被測物表面或裝載原料的集裝箱、車體、倉體等的表面,對被測物的周體A.2.2.2在巡回檢測時已發現放射性明顯超過三項檢測指標管理限值時,判定為不合格。對已發現放射性污染超過三項檢測指標管理限值時,不再進行分檢或挑選。A.2.3測試點分布A.2.3.1對于裝運原料的汽車、火車、集裝箱、輪船或成堆攤放的散裝原料,均可按網格法布點(見圖A.1)。用直接測量法進行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檢測。圖A.1放射性污染測量布點示意圖A.2.3.2汽車按車廂縱向2線和橫向3線的網格法布點,于網格的6個交點上布點和測量。A.2.3.3火車、集裝箱按縱、橫2個方向的網格法布點測量,但不少于10個點。A.2.3.4輪船船艙根據艙面大小,按艙面的前、中、后3線和左、中、右3線布網格,與網格的交點上布點測量,但不少于12個點。A.2.4測量A.2.4.1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規范操作。A.2.4.2將儀器探頭盡可能貼近被測物表面。A.2.4.3待儀器的顯示值穩定后開始測量和讀數,每10s讀數1次,取10次讀數的平均值作為該測點的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值。A.2.5測量儀器的效率因子A.2.5.1在役測量儀器應使用校驗源進行跟蹤校驗(如早、中、晚各1次)。為天然環境輻射本底值。A.2.5.3根據校驗源之凈源值(R)調整儀器之擋位,將校驗源扣置于探頭上并立于原處,而后同樣讀數10次,測得校驗源之平均值D?。A.2.5.4按式(A.1)計算測量儀器的效率因子K:…………(A.1)式中:K?——測量儀器的效率因子;R——校驗源之凈源值,單位為微戈瑞每小時(μGy/h);D。校驗源10次讀數的平均值,單位為微戈瑞每小時(μGy/h);D天然環境輻射本底值,單位為微戈瑞每小時(μGy/h)。A.2.6測量值的修正D測量儀器修正后的測量值,單位為微戈瑞每小時(μGy/h);K?——測量儀器的刻度因子(由儀器的檢定證書給出);K,-——測量儀器的效率因子;D。測量儀器的測量值讀數,單位為微戈瑞每小時(μGy/h)。78GB/T39148—2020A.3a、β表面污染檢驗A.3.1檢測要求一般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巡測和布點測量應與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的測量同時進行,必要時也可分別進行該項目的巡測和布點測量。A.3.2測試點布置對α、β表面污染水平檢測應按A.2.3的規定進行測試點布置,測量面積應大于300cm2。A.3.3α表面污染測量儀的效率測定A.3.3.1用α表面污染測量儀測得天然環境留射本底10min的計數No.a。A.3.3.2測定儀器校正源5min,得計數N1.a。A.3.3.3將儀器探頭反轉180°后再測定5min,得校正源的計數N?,a(考慮平面源的不均勻性)。式中:………………(A.3)η4n(a)——α表面輻射污染檢測儀器效率因子;N1.a——對校正源先前5min測得的計數;N?.a——儀器探頭反轉180°后測得的計數;No.a——儀器對本底的輻射計數;A?!?-—α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A.3.4β表面污染測量儀的效率測定A.3.4.1用β表面污染測量儀器測得天然環境輻射本底4min的計數No.β。A.3.4.2測定校正源2min,得計數N?.β。A.3.4.3將儀器探頭反轉180°,測定2min得校正源的計數N?.g(考慮平面源的不均勻性)。A.3.4.4按式(A.4)計算儀器的效率因子y?(B):式中:………………η4x(p)——β表面輻射污染檢測儀器效率因子;N1.p—-——對校正源先前2min測得的計數;N?.g——儀器探頭反轉180°后2min測得的計數;No.g——儀器對本底的輻射計數;Ag——β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A.3.5a、β表面污染水平測量A.3.5.1a、β表面污染儀器探頭盡可能接近被測物表面(儀器距被測物表面的距離分別不大于20mm和50mm),測量面積應大于300cm2。9A.3.5.2以不大于100mm·s-1的速度移動儀器,進行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檢測。A.3.5.3每個測試點應進行2~3次讀數,每次間隔1min,并讀取其累積計數值N。A.3.5.4按式(A.5)計算α、β表面污染水平C(a/B):式中:…………C(a/s)———α或β(其中之一)表面污染水平,單位為貝可每平方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