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下蓬中學新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為下表選取表名,最恰當的是名稱相關信息開灤唐山煤礦1878年建,中國近代煤炭工業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廠北洋銀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幣中心京師自來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營自來水廠A.京津冀地區晚清民族企業簡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業簡表C.洋務運動時期北方企業簡表D.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簡表2.據統計,截至1929年10月1日,蘇聯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請。1921-1927年蘇聯與外國公司簽訂了172份租讓合同。據此可知,當時的蘇聯正在A.探索經濟建設新模式B.接受來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蕭條發展經濟D.反擊西方國家的封鎖3.如表是17世紀末至18世紀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數據(除愛爾蘭),由此可知英國A.工業革命導致原料進口增加 B.對歐洲大陸的經濟依賴增強C.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 D.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4.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達維特(大衛)的作品風格是“考古式地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他因《馬拉之死》、《網球廳宣誓》、《拿破侖加冕》、《蘇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譽為“歷史的見證者”。據此判斷,該畫家屬于A.新古典主義流派B.現實主義流派C.后現代主義流派D.浪漫主義流派5.鄒魯儒學提倡“從周”“尊周”,推崇西周的禮樂制度;以子夏、荀子為代表的三晉儒家具有“重法”的思想傾向;《呂氏春秋》中所體現的儒家思想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傳》具有齊文化通權達變的特點。由此可見A.先秦儒學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 B.先秦文化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C.儒家思想在借鑒中不斷地創新 D.齊魯文化具有廣泛的地域適應性6.在當今中國史學界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俄國十月革命不是馬克思主義原本意義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即資本主義已經不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而被社會主義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國以資本主義方式進行的傳導型現代化受到阻礙的背景下發生并取得成功的。”該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義主要在于()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B.是布爾什維主義即列寧主義的偉大勝利C.開創了另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發展模式D.推動了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7.《申報》1912年4月15日曾報:“試一游都市,觸于吾人之眼簾者,簇簇然幾乎無--不頭戴洋帽。”5月13日又報,漢口工商業宣傳大會上,隨縣程君玉登臺演說外洋衣帽暢銷全國之害,說畢,即抽刀斷指血書“請用國貨”四字。材料現象反映出民國初年A.中國傳統服飾逐步消失 B.民族服飾工業發展迅速C.政治變革促進生活變遷 D.中外服飾文化難以兼容8.中國近代史上某政府發表宣言:“中國八十余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當今中國統一告成之時,應進一步遵正當之手續,實行重訂新約,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權之宗旨。”據材料信息判斷,該政府當是A.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9.有學者認為,西漢建國時,對在滅秦斗爭和楚漢相爭中崛起的軍事首領及六國后裔,不封王難以安撫,因而實行郡國疊加的地方行政制度。該學者意在強調西漢建國時A.分封是維護統治的最佳選擇 B.郡國并行制符合歷史潮流C.郡國并行制有利于政權穩定 D.郡縣制不符合當時的國情10.古代希臘人首創了數學、科學和哲學,最先寫出了有別于純粹編年表的歷史書,自由地思考著世界的性質和生活的目的,而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鎖所束縛。這表明古代希臘A.民主制推動文化繁榮 B.科學發展領先世界 C.神學傳統觀念被拋棄 D.人文精神內涵豐富11.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寫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輕信的人的話。至于我本人,在這部書中保持那個總的規則,就是把各國的傳統照我聽到的樣子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希羅多德撰寫《歷史》遵循的原則是A.堅持觀察判斷調查 B.展現各國傳統風貌C.保存人類歷史功績 D.保持歷史原始信息12.甲午戰敗后,梁啟超感嘆:“吾國則一經庚申圓明園之變,再經甲申馬江之變,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癢,未嘗稍改其頑固囂張之習。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梁啟超認為甲午戰爭對中國社會的主要影響是A.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思想B.刺激民眾憂患意識的產生C.迫使中國擴大對列強開放D.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高漲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內地人地矛盾不斷尖銳,于是便出現了向人煙稀少的邊遠或未經開發的深山老林地區的“長時間,大規模”的流動現象,至鴉片戰爭前后,由內地諸省遷往邊遠省份人口總計有700萬~800萬。同時,游民隊伍也在與日俱增,不斷擴大。嘉慶八年,滯留北京街頭的“無業貧民”就有8萬人之眾。四川省“游民極多”,僅成都“每日清晨城門啟后,四門進城者不下兩萬人”。蘇北一帶每到秋冬之際,“游民百十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摘編自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材料二拿破侖戰爭結束后,歐洲各國失業現象愈發嚴重,為了吸引歐洲移民來美國,18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兩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有大約93%是熟練工人,85%的人年齡在14歲到44歲之間,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國歷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夠迅速崛起;同時也促使美國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成為擁有十分多樣化的種族及民族。由于在就業、宗教和民族問題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國徹底結束了自由移民的時代,開始實行有配額的限制性移民政策。——摘編自世界人口網《美國人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前期人口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國與1920年前的美國人口增長最大的不同,并說明這種不同給兩國帶來的不同后果。14.(20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地及后方勞動力出現匱乏情況。在北洋政府參加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后,英法兩國要求中國向歐洲派遣華工。北洋政府認為,參戰華工可以獲得協約國所支付的工資,中國政府還可以獲得日后勝利國的種種權利。蔡元培等有識之士也大力提倡華工赴歐。一戰爭期間,中國派遣至英法的華工約有14萬人之多。華工們一到歐洲,就立即被劃撥到各處,他們不僅在重工企業、港口碼頭等地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而且還身處戰爭前線,負責挖戰壕、救傷兵、送給養甚至直接參戰,有近2萬人死于戰火或疾病。一戰結束后約11萬參戰華工回到祖國,他們成為西學及實業知識的宣傳者,有的還轉變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有1萬余華工留在法國工作、生活。——摘編自王平貞等《一戰百年:華工赴歐啟示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工赴歐參戰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華工赴歐參戰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據材料1878年開灤唐山煤礦、188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可知,這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企業。1902年和1908年北洋銀元局、京師自來水公司都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上述企業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區,故A正確;據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師自來水公司是分布在北京,故B錯誤;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在1895年甲午戰敗后破產,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銀元局、京師自來水公司不符,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間的幾個企業,不能代表整個近代民族企業的狀況,D以偏概全。2、A【解析】
結合題干時間判斷,當時蘇聯正在實施新經濟政策,探索經濟建設的新模式,故選A;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敵視蘇聯,所以蘇聯不可能接受來自世界的援助,排除B;大蕭條指1929年到1933年,排除C;D與材料不符,排除D。3、C【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義政策影響下,17—18世紀英國對歐洲大陸進口的制成品減少,原材料增加,進面促進英國制造業的發展,說明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故C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76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這一時期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因此英國對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在減弱,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體現了18世紀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無法得出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的結論,故D項錯誤。4、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古典主義”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盛行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故A項正確;現實主義流派流行于工業革命后,故B項錯誤;后現代主義流行于二戰后,故C項錯誤;浪漫主義流行于工業革命時期,其特色是注重個性表現,耽于幻想和夸張,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本題的時間信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即可。5、A【解析】
材料表明不同地區的儒學具有不同的特點,體現了先秦儒學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A正確;B項材料只體現了儒家狀況,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A。6、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根據材料“在俄國以資本主義方式進行的傳導型現代化受到阻礙的背景下發生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看出俄國十月革命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發展的模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C。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7、C【解析】
材料“1912年”“簇簇然幾乎無一不頭戴洋帽”“外洋衣帽暢銷全國”說明辛亥革命引發的政治變革促進生活變遷,故選C;近代中國新舊并存,傳統服飾并未消失,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民族服飾工業的信息,排除B;西式服飾在中國的流行說明中外服飾文化可以兼容,D錯誤。8、D【解析】
材料中強調“中國八十余年間,備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可知是1927年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D正確;清政府結束于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都成立于1912年,A、B、C與材料不符。9、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西漢初年推行的郡國并行制主要是為了安撫在立國初期崛起的軍事首領及六國后裔,是出于政權穩定的考慮,C正確;事實證明分封制不利于地方統治,A排除;郡國并行制最終威脅了中央政府的穩定,不符合歷史潮流,B排除;郡縣制是生產力進步和中央集權發展的產物,是符合國情的,D排除。故選C。10、D【解析】
根據“自由地思考”、“不為任何因襲的正統觀念的枷鎖所束縛”等信息可知體現了古希臘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故選D;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文主義精神和獨立的思考,沒有涉及民主制和神學觀念,排除AC;材料沒有涉及與其他地區的比較,無從體現科學發展領先世界,排除B。故選D。11、D【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就是把各國的傳統按照我聽到的樣子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可以看出,希羅多德書寫歷史秉持歷史原始信息的原則。故選D。ABC三項材料均未體現。考點:史學研究:寫史的原則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歷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記載歷史要從歷史的本來面貌出發,如實的記載歷史。同時史學研究也要注意采用客觀的標準,即史識,就是根據資料得出結論,要注意對資料的考證。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對待史料的問題也需要掌握。12、B【解析】依據材料“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民眾憂患意識產生,故B項正確;中體西用思想與“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不符,應排除A項;材料主要說明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故D項錯誤。點睛: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聯系所學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分析解答。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線上升趨勢。原因:清代前期,國家統一;社會持續穩定和生產力的發展;稅制的改革(攤丁入畝);高產農作物的引進。(2)不同及后果:中國:人口增長主要為內增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促進邊區開發、民族融合,增強中華文明的內聚力;人地矛盾尖銳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流民、游民劇增,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美國:外來移民增長是其人口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和成熟勞動力;促進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樣性;促使美國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帶來就業壓力及種族問題,開始限制移民。【解析】
(1)關于“特點”,由材料“人口激增,內地人地矛盾不斷尖銳”,可得出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線上升趨勢。關于“原因”,可以從國家統一、社會經濟發展、稅制改革和高產農作物的引進等角度作答。(2)關于“不同”,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外來移民是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清前期中國的人口增長主要是內部增長。關于“后果”,根據材料,可從積極與消極兩方面作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糖業協會組織與行業自律考核試卷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文學翻譯賞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地域史研究方法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玄武區六校聯考2025屆初三考前搶分(三)語文試題含解析
- 宜春市樟樹市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景德鎮市名校2025屆中考仿真模擬沖刺卷(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室內設計合同書訂立
- 簡單的合伙協議書
- 二零二五版鴨場租賃合同書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中考數學二診試卷(含答案)
- MOOC 感測技術-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新華書店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鐵路機務知識培訓課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2024年智能工廠的新范式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
- 呼氣一氧化氮檢測技術
- 礦山運輸及安全
- 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重點事項解讀(米)
- 鉛鋅礦的選礦工廠自動化控制技術
- 體育賽事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