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時間:60分鐘分數:100分)班級:姓名:分數: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以下選項中,沒有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是()

A.圖甲,賽車尾部安裝氣流偏導器 B.圖乙,氣墊船船體脫離水面行駛C.圖丙,飛機的機翼設計成流線型 D.圖丁,高鐵站站臺上劃定安全線2、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熱量多C.熱傳遞過程中,熱量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D.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3、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A.書包帶做的較寬 B.圖釘帽做得面積較大C.大型平板車裝有很多車輪 D.石磨的磨盤做得很重4、下列光現象與其成因對應正確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魚翔淺底一一光的直線傳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鏡花水月一光的折射5、物理上常通過聲波的波形圖來反映聲波的特點.如圖所示,根據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動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C.甲、乙兩音叉發聲的頻率相同D.甲音叉發聲的響度比乙音叉發聲的響度大6、有一位同學用天平稱一塊礦石的質量,把天平調好后,把礦石和砝碼放反了位置,而且他選用50g、20g砝碼各一個,又把游碼撥至標尺4g處,達到平衡。這塊礦石的質量應該是()A.74g B.70g C.66g D.78g7、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可以說明()A.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聲音傳播不需要介質C.聲音傳播不需要時間 D.物體不振動也可產生聲音8、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空中飄浮的物體不受重力作用B.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D.形狀規則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9、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量杯質量為40gB.4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40gC.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D.該液體密度為2g/cm310、同學們梳理了教材中與壓強知識相關的實驗,如圖所示,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圖實驗,裝有水的瓶子豎放在海綿上,瓶中水越少,海綿凹陷越明顯B.乙圖實驗,當微小壓強計的探頭在水中深度逐漸增大時,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差不變C.丙圖實驗,測出拉開吸盤時大氣對吸盤的壓力和吸盤的面積,可估測大氣壓強的值D.丁圖實驗,向外拉活塞,試管內停止沸騰的水再次沸騰,可知氣壓減小,水的沸點升高11、一場大雪過后,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行駛的車輛減少,噪聲減小B.大雪蓬松且多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銀裝素裹,噪聲被反射D.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變慢12、如圖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電燈處于靜止狀態,如果吊線突然斷開的同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則電燈將()A.豎直向下勻速運動 B.豎直向下加速運動C.保持原來靜止狀態 D.豎直向上勻速運動13、如圖所示,小麗用力F把一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靜止,現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確的是()①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墻對木塊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②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③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④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對小麗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A.只有①正確B.只有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D.只有③④正確14、為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小麗做了一些測量,其中記錄錯誤的是()A.身高16mB.質量40kgC.體溫37℃D.1min心跳75次15、假期到了,班上的幾個同學送小明乘列車回家.如圖所示,幾個同學看著列車徐徐地開動了,小明坐在窗邊,卻看到同學們漸漸向后退去,原因是幾個同學和小明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A.地面、列車 B.列車、地面C.列車、列車 D.地面、地面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小明五一期間跟爸爸乘火車去張家界游玩,火車在路上行駛時,以路邊的房屋為參照物,火車是________的;以車窗為參照物,火車上的座椅是________的.2、一輛行駛的汽車車廂里掛著一個小球.當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景時,汽車在做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此時繩子對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選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對平衡力.3、在平靜的池水中漂浮有一個木球,木球的體積為4dm3,露出水面的體積為總體積的1/4,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木球的密度為________kg/m3.(g=l0N/kg)4、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1=10N和F2=4N的作用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示.此時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是________N;如果將F1撤去,物體所受合力為________N.5、“掩耳盜鈴”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__,又沒有阻止聲音的________.三、作圖題(每題5分,共10分)1、在圖中,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2、如圖所示,小明在房間的A點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客廳沙發上B點的爸爸,請畫出此現象的光路圖.四、實驗探究題(每題15分,共30分)1、小云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猜想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面積有關。據此她設計了下面的實驗驗證上述猜想。如圖所示,A、B是材料和各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但體積大小不同的長方體。(1)她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A,應使物體A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直線運動;根據_____的知識可知此時物體A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2)由圖甲、乙可知,小云驗證的是猜想___________。(選填“一”、“二”或“三”)(3)實驗中小云發現,提升彈簧測力計時很難保持勻速,彈簧測力計示數始終不穩定,為了能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你有什么改進意見嗎_______?(可以適當增加或改進器材)2、實驗室常用蠟燭完成以圖光學實驗:(1)圖甲為小孔成像示意圖,該現象可以用______來解釋。(2)圖乙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若蠟燭A到玻璃板距離為10cm,則蠟燭的像B與蠟燭A之間的距離為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間放置一個不透明的擋板,從蠟燭A一側觀察玻璃板,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所成的像。(3)圖丙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35cm刻度線處,此時可將光屏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實像;若不移動光屏,可在燭焰和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適當的_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五、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1、如圖所示,將質量為6kg,邊長為的正方體合金塊,用細線掛在輕質杠桿A點處,在B點施加與杠桿垂直的力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取求:合金塊的重力;合金塊的密度;拉力的大小.2、小明乘汽車去60km外的杭州.一路上,車上速度計指針從未超過圖甲所示的位置.(1)到達杭州至少需要多長時間?(2)為監控車輛是否超過規定的最高車速,交通部常用測速儀來檢測.測速原理如圖乙所示,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超聲波信號,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被測車輛的速度.如果某次檢測車速時,第一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用了0.4s,第二次從發出至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用了0.3s,兩次信號發出時間間隔是1s,則被測汽車速度是多大?(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保持不變)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B2、C3、D4、A5、A6、C7、A8、B9、B10、C11、B12、C13、C14、A15、A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運動靜止2、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