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冊1_第1頁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冊1_第2頁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冊1_第3頁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冊1_第4頁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二教學內容1、認識運動課時1第1課時

教學1.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了解物質世界

目標常見機械運動方式。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組成、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

運動。

2.通過回憶、聯想生活中的大量運動,觀察圖片、多媒體展示等,

經歷觀察、認識不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要

用不同的方法。

3.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

望,初步認識“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重點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

難點教學難點: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教具多媒體、ppt,、練習冊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導入(1)物體相對于其他

情景創設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

利用教材的彩圖,讓學生自己閱讀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

課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

自學、討論交流,認識宏觀物體的運動。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

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

宏觀物體的運動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

宏觀物體的運動一一機械運動.的,靜止是相對的。

新課探究(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

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

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

式.車、船的運動都是機

械運動.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彩圖講解:認真看圖

通過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史實可知: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一

在老師的講解下認真記筆

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

性質的微小粒子”.

(2)(3)(4)(5)原子也具有記:

結構: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分子不是靜止的,一切分

圍,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停地運動著。物質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

(6)原子核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的現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內部存不停運動的有力證明.

在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

動,與導體的導電、材料的發光、燃燒的.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

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組成.

有關。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如原子

彈爆炸、核電站里的核反應等。

(7)這些運動與光現象、電磁現象、

核反應等有著緊密聯系。

板書設計

(一)、宏觀物體的運動一一機械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

相對的。

(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

船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2)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3)物質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的現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有力證明.

(4)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

(5)原子也具有結構: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

圍繞原子核不停地運動著。

(6)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二教學內容2、運動的描述(1)課時2第1課

教學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

目標現象。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

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3.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過程與方法: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

的,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重點如何選取參照物,然后對物體的運動狀態進行描述。

難點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教具多媒體、ppt,、練習冊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1)詩人,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贊美運

動。

導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畫家用形態和色彩描繪運動。

《萬馬奔騰圖》

3)音樂家用旋律和節奏、歌詞來表現節認真的聽老師講解取例子。

奏。例(1)汽車在公路上行使。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月亮在白(2)月亮升起來了。

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月亮在云層里穿行。

那么物理學中,我們怎么來描述運動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標

呢?準物體)——位置發生變化

例(1)汽車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來了。

(3)月亮在云層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標準物體)

位置發生變化

(A)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

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簡稱學生記下來后認真讀記

為運動。

(B)把事先選定的另一個物體,也就是

標準物體叫做參照物

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要經歷三個過

程:

(1)選擇參照物

(2)確定被研究的物體

(3)判斷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

置是否改變。

研究的物體標準物體位置是否改變

乘客地面、樹改變

國2-3第客是靜止,還是運動?

乘客司機、汽車沒改變

思考:為什么行人說乘客運動得“真快”,

而司機卻說乘客“沒動”

乘客到底是運動的還是禁止的?

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記筆記并認真讀記2遍

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

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

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物體叫參照物O

三、機械運動分類

提出問題:物體的運動按照經過的

路徑可以分成哪幾類?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教師概括總結:物體從一個位置運動到

另一個位置,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叫做直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曲線的運

動叫做曲線運動.

板書設計

1、運動的世界: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當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3、參照物:實現選定的標準物體,叫做參照物。

4、靜止: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5、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二教學內容2、運動的描述Q)課時2第2課時

教學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速度的定義、公式.

目標2.知道速度的單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換算關系.

3.變速運動和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重點知道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明確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

難點會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對不同單位的速度比較大小

教具秒表、刻度尺等。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一、引師:同學們,你們在體育課上跑60m生:同時跑,誰先到終點,

入的時候是怎樣比較跑步快慢的?誰就跑得快。

師:張華騎車,李明步行,同時運動生:張華騎車走得遠。

2min,哪個走得遠?

小結:一、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

程。

師:那如果路程不同時間也不相

同,那又怎么比生:就比他們的速度。

師:對,比速度。

二、新課二、速度:

教學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

量。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

3、公式:速度=路程/時間的路程。

v=s/t

單位:路程時間速度v=s/t

米(m)秒(s)米每秒(m/s)千

米每時(km/h)

單位換算:

例:練習冊:P15例題2練習:

單位換算和利用v=s/t計算速

例:教材講V=s/t=>

s=vtt=s/v和解物理計算題格式

解題的一般思路

1.分析題意,想象物體的

運動情況,看清題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

量.

2.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

公式、數學知識等分析,對于較復雜的問

題應當畫出參考圖建立物理圖景,分析物

理過程.生記錄:

3.按照例題的格式,把已

知、求、解、答的過程完成.1.不寫出所依據的公式,

計算題中常見的問題:對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時間

不用帶不同腳標的符合表示.

2.沒有統一單位

三、平均速度:3.在計算過程中沒注明單位.

1、提問: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4.不使用作圖的方法幫助

有什么特點?分析復雜的問題.

2、提問:如何粗略地描述變速5.做題的格式不合理,容

直線運動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易出錯.

3、提問:在百米跑的過程中,

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嗎?

4、練習:在百米跑的過程中,

某運動員10s鐘到達終點,觀察記錄得

知,他跑到50m處時,用時5.5s.經過

5s時跑到45m處,分別求全程的平均速

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

時間和后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

補講:瞬時速度:

板書設計

一、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二、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時間v=s/t

單位:路程時間速度

米(m)秒(s)米每秒(m/s)千米每時(km/h)

三、平均速度:

1、變速直線運動

2、平均速度:

補講:瞬時速度: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第二章教學內容第四節能量課時1第1課

教學1.知道一切物體都是有能量,不同運動形式對應不同能

目標量。初步了解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知

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間

進行轉化的過程。

2.通過聯系生活,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認識常見的

這些能量形式。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認識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

化。

3.通過物質世界不同運動和能量形式的認識,尤其對能量轉化利

用的認識,使學生們對大千世界有一個概括的具體的認識,拉近了物理

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與我們人類生活、生

產、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重點知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

難點量之間進行轉化的過程。

教具多媒體、ppt,、練習冊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導入1.讓學生們閱讀課文,然后討學生們閱讀課文,然后討論下

論下列問題列問題

①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聯系著哪

新課教學些能量?學生們自己說說每天生

活中至少應有哪些能量?學生們自己說說每天生活

②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

是怎么轉化的,即什么能轉化成什么中至少應有哪些能量?

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沒有電能,整同桌之間先認真進行討論交流,然

個社會將會怎么樣?沒有光能這個后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世界又將如何?

④怎樣認識能源技術革命與人類

社會進步的關系?

2.教師小結,并認識能量的轉化

(1)點燃火柴,觀察光能、內

能和化學能及其互相轉化。

(2)啟閉教室內電燈、演示電

能、光能和能內及互相轉化。

(3)雙手摩擦或手捋鉛筆體驗

機械能、內能及互相轉化。

1.觀察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的能

學生回家完成

可以折斷鐵絲,這時發現鐵線是否燙

手,分析一下這個過程能量轉化。

3.社會調查:(1)市場有一種新型

手電筒,不需要電池,晃幾下就可以

照明。(2)一種玩具塑料球,從高

空落地彈起就可以閃出彩光。通過這

些活動讓同學們感受不同能量之間

_____________的轉化。

板書設計

-)各種形式的能量

1、機械能

2、光能和電能

3、內能

4、原子能

5、化學能

二)能量的轉移和轉化

三)能量的利用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3教學內容第一節課時1第1課時

認識聲現象

教學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聲的傳播必需依靠介質,聲具有能量。了

目標解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

快。

使學生初步領略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求知

的欲望。

重點重點聲音發生的條件。

難點難點聲波。

教具音叉隔音罩等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動物都能發聲嗎?舉例說出各種動物

情景創設展示教材中圖3-1-1、圖3-1-2讓學(狗、貓、鳥、蟬等)是怎么發出聲的?你

提出問題生看圖后,進行思考,討論些問題,讓是怎么聽到聲音的?聲音是什么?聲音有

學生自由發揮,把學生帶入聲的世界,在

什么作用?

討論中切入本節主題:聲的產生和傳播。

學生自由發揮

新課教學(1)觀察發聲體在振動。

讓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發學生根據身邊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

聲時的共同特征,總結出發聲的物體都在筋、紙、塑料薄膜等發出聲音,進行體

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一驗,當物體振動時可以聽到什么?當物體

結論。停止振動還能發出聲音嗎?

對于發聲時,振動不明顯的現象比如將紙屑放在鼓面上,讓學生觀察敲擊鼓

敲擊鼓面和音叉發聲,可用實驗進行演

面發聲時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發聲時

示。進而提出問題:紙屑和小球在什么時

候被彈起跳動?也可以讓學生用手觸摸喉紙屑的情況,學生雖然沒看到鼓面的振

頭進行發聲,感覺聲帶在振動。動,但可從紙屑是否被彈起判斷鼓面是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舉動物與否在振動;將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觸

聲音中的例子,著重指出哪個部位在發出音叉,讓學生觀察音叉發聲和不發聲時

聲音,引出聲源的概念。小球的情況,判斷音叉是否在振動。

(2)聲波

與水波相比較引出聲波。進行如下描

生觀察圖

述:“……這樣空氣中就形成密疏相間的3-1-7

波動,以鼓面為中心向遠處擴展……”

通過對兩種現象進行比較,引出聲波

的概念。鼓面振動使周圍空氣振動,并且

這個振動由近及遠地傳播,聲波是聲源的

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體)中的傳播。振動

的傳播,實質是能量的傳播,就像小石子

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紙片上下運

動。因為聲波有能量,所以聲波傳入耳中

會使耳膜振動,我們就感覺到了聲音。

(3)聲的傳播需要介質

聲在空氣中能傳播,在固體和液體聲在真空中能傳播嗎?學生可進行

中也能傳播。為什么運動員在水下能聽到猜測,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提出證明猜測

音樂進行花樣游泳?或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正確性的方法。學生可能提出許多方案,

出固體和液體也能傳聲。只要學生說出把聲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

像教材中一樣安排“聲的傳播”的真空中所產生的情況進行比較,都是正

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初步認識聲不確的,并對其進行鼓勵。

能在真空中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電

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傳播不需要

介質。

(4)聲速

提問:田徑比賽時發令槍的煙霧和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讓知道光和聲的傳播

槍聲應是同時發生的,為什么遠處先看到都需要時間,從而引出聲速的概念。

煙霧后聽到槍聲?

在常溫下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認

識到固體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

記錄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小。

(5)人耳的聽聲能力

在學生認識了聲音和物體振動的關

系的基礎上,提出頻率的概念。只要學生

知道人耳對聲的感覺有上下限(20取一20記錄

000Hz),在此基礎上,對超聲和次聲下定

義,然后對耳朵的構造進行介紹,并教育

學生不要損害耳朵,保護自己的聽力。

板書設巾h第一節認識聲現象

1、聲源

(1)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

(2)正石三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白誰播

⑴聲(不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2)聲徂f的傳播需要介質。

(3)每和》鐘聲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

(4)真空不能傳聲。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3教學內容第一節課時1第2課時

認識聲現象

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為發生的,聲的傳播必需依靠介月5,聲具有能五[?了解在不同介

質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學使學生初步領略聲在人類利: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求知的欲望。

重重點聲音發生的條件。

八占、、難點聲波。

八占、、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學程設計)

第3章第1節什么是聲音《同步練習》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B.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

C.宇航員們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語交談

D.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些

2..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

實驗是用來探究()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B.聲音產生的原因乒乓球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5叉

3.(多選題).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真空不能傳聲是通過實驗與推理的方法獲得的

B.發出較強聲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燭焰“跳舞”,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C.課堂上聽到老師的講話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D.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

4.在鼓面上放一個小紙團,當鼓面振動時,發現小紙團在.這一現象說明

發聲的物體在_________

5.人們說話時靠.來發聲,聲音又是靠.傳給我們的耳朵引起聽

覺的.

6.悠揚的琴聲由琴弦的.而產生的.將要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說話聲或腳

步聲嚇跑,表明.能傳聲.

7..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聲勢浩大的“擊缶而歌”精彩絕倫,缶聲是由于缶面的

產生的,然后通過傳播到現場觀眾耳朵的。

8.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聲現象.例如:笑樹能發出笑聲是因為果實的外殼

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使其發聲;廣場音樂噴泉的優

美旋律是通過傳入我們耳中的.

9..兩人相距較遠說話時,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但同樣情況下,用自制的土電話就可以

聽到相互的說話聲;耳朵貼在鐵軌上能聽到遠處火車開來的聲音而站起來就聽不到了。

對此,請你提出一個要研究的問題。

10、我國古代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中有記載,行軍宿營,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

在地上,能及時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汽車和機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

螺絲刀等)的一端頂在運轉的機械外殼上,另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

地聽到機械內部的異常雜音;將機械手表放在枕頭底下,可以聽到清晰的“滴答”聲,

這些都是因為________也能傳聲。

11、人們在觀測宇宙星空時,可以觀察到星球爆炸的痕跡,但是從沒有聽到星球爆炸

的聲音,這是因為。

12.下表列出了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密度及聲音在其中傳播的速度.

物質空氣氧氣鋁鐵鉛

物質的密度

1.2911.432700790011300

(kg/m3)

聲音傳播的

330316510050001300

速度(m/s)

根據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減小

C.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

D.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隨著金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3.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和經歷:當你吃餅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時,如果用手捂

緊自己的雙耳,自己會聽到很大的咀嚼聲,這說明

_________________能夠傳聲。

14.圖是探究聲現象時常用的裝置.

(1)圖中所示的實驗現象說明.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作用.

15.小明和小剛欲測一段鐵路長,但沒有合適的刻度尺,他們查

表知道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在鋼鐵中傳播速度為

5200m/s,于是兩人各站在欲測鐵路的?端.小明用錘子敲擊一下鐵軌,小剛在另

一端聽到兩次聲響的時間間隔為2s,求這段鐵軌有多長?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3教學內容第二節樂音的三個課時1第1課時

特征

教學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耳口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

目標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彳可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

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F九

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方及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重點音調及響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難點是音色的認識

教具橡皮筋、教學掛圖等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教師導航)(學程設計)

放音樂,提出同樣是樂音它們

情景創設有什么區別的問題。啟發學生自己得

提出問題

出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樂器學生認真聽老師播放的音樂,討論交流

發出的聲音是有區別的。然后總結出

樂音的三特征。再提出這些特征與聲

源振動情況有什么關系的問題。

新課教

(1)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后進行

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

然后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么不同?由此聽到的

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么不聲音有什么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

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主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

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

決慢有什么關系?記錄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并復習

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于聲源振學生閱讀”一些聲的頻率表”,重

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溫人耳可聽聲的頻率范圍及其對超聲、

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次聲的定義。

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聲的頻率

表”,重溫人耳可聽聲的頻率范圍及

其對超聲、次聲的定義。學生利用將一根橡皮筋拉緊,輕輕撥動

(2)設計響度的演示和重撥聽一聽所發出的聲音有什么區

①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比較容易別?

猜測到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

因此可以再由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學生自己得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實驗進行證實

②多媒體展示:敲響隊鼓,敲

擊由輕逐漸加重,讓學生觀察鼓面上

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動的變化,同時聽

鼓聲的變化。

③另外,輕輕搖動響鈴,使前

排學生可聽到鈴聲。后排學生兒乎聽

不見,表明響度還與離聲源的距離有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在音調響度

關。都相同時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

(3)音色音色的不同。

多媒體播放不同的樂器演奏的

同一個調的同一首曲子,讓學生區分

是什么樂器演奏的,進而向學生提出

問題:你是憑什么區分出不同的樂器

呢?

(4)觀察聲波的圖形

觀察聲波的圖形的實驗,主要

目的是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聲波,學生通過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

同時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出聲的波形,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使

介紹:話筒把聲信號轉變為電學生知道不同頻率的聲音在波形上有

信號,輸入示波器后可在熒光屏上顯什么區別。然后可讓不同的學生在話筒

示出相應的圖象。通過演示,只要讓前發聲,觀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擊

學生知道看不見的聲波可通過儀器同一音叉,觀察波形,使學生知道不同

顯示,借助儀器是科學研究所必需響度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區別。指導學生

的。觀察不同樂器產生的聲波波形的區別。

波形圖包含了樂音的三特征。

板書設計樂音的三個特征

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征。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聲源振動的快慢決定,聲源振動快,音調高;聲涉

振動慢,音調低。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它是由聲源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振動幅度小,響度就小。另外,響度還跟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聽至!

的聲音就越小,響度也越小。

(3)音色又叫音品,它反映了聲音的品質,音色是我們分辨各種聲音的依據,不受潛

調、響度的影響。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3教學內容第二節樂音的三個課時1第2課時

特征

教學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耳口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

目標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彳可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

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F九

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方及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重點音調及響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難點是音色的認識

教具

準備

第一次教學設計

教學教師學生活動或師生互動

流程活動(學程設計)

1.當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的男聲演唱時,小明和

小亮齊聲說:”是劉歡在演唱!”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不同演員聲音的()

A.音調不同B.響度不同C.音色不同D.聲速不同

2.男低音獨唱時山女高音輕聲伴唱,則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調低,響度大B.音調低,響度小

C.音調高,響度大D.音調高,響度小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聲大叫”“低聲細語”來形容人說話的聲音,這里

的“高”“低”是指聲音的()

A.音調B響度

C.音色D.音調和響度

4.汽車從遠處開來.聲音越來越大,是因為()

A.發聲體的頻率越來越高

B.發聲體的音調越來越高

C.汽車加大了油門

D.距離發聲體越來越近,響度越來越大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鋼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支曲子,人們很容易辨別出來是因為它們的音色

不同

B.將吉他的弦線拉緊或放松,可以改變吉他發出聲音的音色

C.在聽熟人打電話時,從聲音的特點上,很容易辨別對方是誰,主要根據不

同人說話的音調不同

D.以上說法都不對

6.下列四個句子:①這首歌調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

音的:④請勿高聲喧嘩.其中“高”字指音調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7.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為聲音向我們傳遞著很多

信息.?位有經驗的鍋爐工發現,向瓶里灌開水.開始時,水的落差大、撞擊

力大、瓶里空氣多.發出大聲的并且低沉的“咚、咚”聲.水將滿時情況相反,

發出小聲的并且尖細的“吱、吱”聲,則該工人判斷灌水多少的依據是()

A.音色和音調B.音色

C.響度D.響度和音調

8.物理學中用—.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它的單位是_____.某種

蒼蠅在飛行時,5s內翅膀振動2000次,頻率是_________________,人類

(填“能”或“不能”)聽到這種蒼蠅發出的聲音.

9.男同學說話聲音“低沉”,是指男同學聲音的_________________低,這是

因為男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一的緣故.

10.圖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八八八

系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的是__________圖和jI

_______圖,響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圖和11V\)

_____圖.甲乙

11.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_________________叫響!\i\i\i\M…

度.收音機音量開關開得越大,發現喇叭的紙盆振HiV

動得越厲害,說明響度的大小跟聲源的IUUU-L

_________________有關;離收音機越近,感覺聲音丙丁

越響,這又說明響度跟_________________有關.

12.匯演上,小明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

了改變聲音的__________;琴聲是通過___________傳播到我們耳中的。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觀課議課意見):

高何九年制學校電子備課模板

單元3教學內容第3節課時1第1課時

燥聲

教學1.知識與3支能

目標了解噪1言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聲的途徑。

2.過程與訪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噪聲的來源。結合前面所學的關于“聲產生和傳播的條

件”的知識:,思考防止噪聲的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魯危害的基礎上,自覺培養社會責任感,注意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在知道麻

增強環境保護1I勺意識。

重點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

教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