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孝感一中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九章算術》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其中有題為:“今有人持米出三關,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關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問本持米幾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該材料實質上反映了()A.秦漢時期科技發達 B.大米成為了主要的商品C.市場管理不夠規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業政策2.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可見土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控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矛盾 D.發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3.如圖是近期出版的有關上海的歷史書,該書所記內容上限應始于A.崧澤文化 B.西周分封 C.上海設縣 D.上海筑城4.“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過五十年才能實現!”用實踐證明這句話說錯的代表人物是A.林則徐B.詹天佑C.馮如D.毛澤東5.“一戰”結束后召開的巴黎和會以及華盛頓會議中簽署了許多條約,其中涉及中國主權問題的有①《凡爾賽和約》②《四國條約》③《五國海軍協定》④《九國公約》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6.從1802年到1878年間.英國議會先后頒布了20多個工廠法,在這些法令中對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齡、每天的勞動時間、工作的環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規定。1870年《教育法)的頒布,宣告了英國大規模雇傭童工勞動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英國童工問題的解決A.反映了議會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賴于工業革命的深人發展C.是工人階級長期斗爭的結果D.反映了階級矛盾的日趨緩和7.有學者總結甲午戰爭中國存在七誤:一誤于戰前對朝鮮問題始終猶豫不決;二誤于日軍侵朝時無備戰決心;三誤于平壤戰役的用人不當;四誤于國境線上的倉促布防;五誤于大連旅順迅速陷落;六誤于北洋艦隊困守威海;七誤于不敢堅持長期抗敵。這學者旨在A.指出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 B.強調改革是重振國威的關鍵C.強調清政府腐朽是戰敗主因 D.突出中國軍備遠遠落后日本8.凡須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同意的每項命令、決議或表決(關于休會問題除外),須送交合眾國總統,該項命令、決議或表決生效前,須由總統批準,如總統不批準,則按照關于議案所規定的規則和限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員重新通過。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凡總統不批準的命令、決議或表決均不生效B.該規定充分體現了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C.該規定起到了杜絕美國總統濫用職權的作用D.體現了總統與國會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制約9.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基于對生命狀態的理性認識,北宋詩人宋庠面對落花顯得十分坦然:“先落后開應定分,一般遲日一般風。”這種情懷,完全洗卻了以往“落花”詩中所寓的傷感情緒而自出新意。這一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儒者實現了積極參與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過詩詞以期提高政治素養C.理學整合了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D.理學研究方式影響著詩詞的創作10.下表是明代三個時期江蘇吳江縣市鎮數量的變化情況。對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敘述正確的是①白銀普遍流通,區域性商人群體活躍②政府經濟政策調整促進了市鎮發展③商品經濟發展促進吳江市鎮的發展④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吳江市鎮的發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1.觀察“1894年中國產業工人地域分布情況表”,下列對表中反映的情況表述不正確的是地域工人數(單位:個)占工人總數的%上海3622047.75—46.40漢口12850—1335016.94—17.10廣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41804.06—5.35其他7630—767010.06—9.83A.近代產業工人在地域上高度集中B.是近代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反映C.中國近代工業主要集中于輕工業D.中國近代工業力量薄弱12.漢初,人們追求不死成仙的熱度消退,與治病、養生、長壽、健體相關的醫學著作大量問世。漢武帝時再次掀起求仙熱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綜合以前各家理論的雜家,即使有部分養生醫學的理論,也是歸結到不死成仙上,醫學成就寥寥。這一現象說明A.漢代醫學成就集中于漢初 B.神仙信仰影響漢代醫學的興衰C.漢武帝假棄道家黃老學說 D.中國古代醫藥學注重理論總結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中國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對云南的管理,并且在與云南地區各族群眾長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云南模式”。先秦時期,楚將莊蹻入滇,帶去內地文化,并按照從俗從宜原則變換服飾融入當地。漢朝在云南設官置郡后,耗費巨資修建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加強了對云南的控制。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羈縻州縣,延續了以當地酋長為國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后來,南詔崛起,威脅到唐朝在云南的統治。元朝滅大理國后,設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區改由流官治政,與土官統治區域犬牙交錯,再統一由強有力的行省管理。忽必烈命賽典赤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賽典赤在云南“創建孔子廟、明倫堂,購經史,授學田”,后“閱中慶版籍,得隱戶萬余,以四千戶即其地屯田”,編定賦役,發展農業經濟。元初在云南實施的這些創新性政策,使得云南與內地的一體化加劇,至明清,已漸同內地了。——摘編自呂文利等《論中國古代邊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邊疆治理中“云南模式”的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元朝治理云南新措施的作用。14.(20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70年,拉美21國通過了《拉丁美洲國家關于海洋法宣言》,宣布各簽字國在200海里海域內享有主權和專屬經濟區的管轄權。美蘇則鼓吹“公海自由”論,極力抵制拉美國家的海洋權主張。1973年,非洲統一組織通過了《關于海洋法問題的宣言》,宣布非洲國家有權建立限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或管轄范圍。同年,在美蘇等國推動下,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開幕,擬締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會期長達10年。1981年里根政府上臺后,立即宣稱對公約中的第十一部分“國際海底區域制度”不滿。該部分規定,將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洋底土及其資源規定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建立“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類行使這一權利。還規定海底資源開采者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無償轉讓深海采礦技術,并要求開發海底礦產資源時要保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到1982年,與會國最終以壓倒多數通過了該公約,但美、英、法、德四國反對。——摘編自苗蓿蕾《美國未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原因探析》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結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美國反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行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現象獲其本質,由材料中“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關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見當時關卡林立,且對商品征收重稅,從本質上反映了重農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題意,而ABC與題干主旨無關,故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成就·明清時期日益落后于西方【名師點睛】本題是通過材料解讀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從戰國時期我國就一直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對于這個政策備考復習時有必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鞏固封建統治。影響:初期,鞏固小農經濟,維護政治穩定。后期,抑制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2、B【解析】
依據材料“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來看,僑人由不負擔國家調役,轉變為需要負擔,此舉可以加強對僑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賦役來源。B正確;材料反映土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賦役來源,抑止士族勢力膨脹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信息未反映僑人和正式居民之間的矛盾,C錯誤;材料信息與實現重心南移無關,D錯誤。故選B。3、A【解析】
依據材料中“上海6000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至5300年,屬于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符合題意,因此A選項正確。西周分封實行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之后,與材料信息不符,B選項錯誤;1291年正式設置上海縣,與材料信息不符,C選項錯誤;上海筑城于1553年,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4、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鐵路,它是中國第一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運營的鐵路。京張鐵路連接北京豐臺,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千米,1905年9月開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時間不滿四年;故選B。5、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一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包含中國主權問題的條約是①《凡爾賽和約》④《九國公約》,故D正確。6、B【解析】
材料所述為英國雇傭童工的現象逐漸消失,依據題干時間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得益于工業革命的展開,對工人需求的變化,故B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與民主政治的發展沒有必然聯系,故A不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與工人階級斗爭無關,故C不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不能導致階級矛盾的緩和,故D不正確。7、C【解析】
有學者總結甲午戰爭中國存在七誤,總體是清政府戰前判斷失誤、戰爭中指揮失誤,即清政府腐朽是戰敗主因。故答案為C。該學者主要是總結了甲午戰爭戰敗的原因,沒有體現要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和主張進行改革,排除AB項;甲午戰爭中中國存在失誤并不意味這當時中國的軍備遠遠落后于日本,排除D項。故選C。8、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材料反映了總統和國會之間的相互制約,故選D項;A項表述不符合美國三權分立的內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總統和國會之間的制衡,“充分體現”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B項;“杜絕”的表述過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9、D【解析】
由“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基于對生命狀態的理性認識”可知,宋庠的詩作,表現出典型的“即物觀理”式的人生思考,這與理學家“格物致知”探尋天理的方式一致,將理學的思維方式引入其詩歌創作領域,故選D;材料強調的是詩詞體現出的鮮明的理學傾向,材料均未體現“實現了積極參與政治的理想”“整合了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以期提高政治素養”,排除AB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正是因洞穿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基于對生命狀態的理性認識”,聯系理學的影響分析解答。1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三個時期江蘇吳江縣市鎮數量增多,受到了白銀普遍流通、商幫活躍、商品經濟發展和手工業進步等現象的推動,①③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明朝政府依然實行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②與吳江縣市鎮發展無關,與之組合的ABC三項錯誤。11、C【解析】
材料數據沒有體現輕工業發展情況,故C選項符合題意;據材料數據可知,這時期中國產業工人集中在上海,說明地域上高度集中,也體現了近代被西方侵略后沿海地區較開放的半殖民地化的反映,故A、B選項不符合題意;據材料可知,除上海地區外的產業工人比例較少,體現了中國近代工業力量的薄弱,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12、B【解析】
材料表明熱消退則醫學成就高,而神仙熱則醫學成就低,可見神仙信仰影響漢代醫學的興衰,故選B;材料沒有比較漢代醫學的信息,無法判定漢代醫學成就集中于漢初,排除A;材料表明漢武帝受到黃老學說的影響,C錯誤;材料表明中國古代醫學注重養生,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內容:尊重少數民族習慣,實行文化同化;設立地方官政府,加強交通;任用少數民族首領管理;改土歸流。(2)作用:加強了對云南地區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推動了云南地區封建化進程發展。【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帶去內地文化,按照從俗從宜原則”可以概括得出尊重少數民族習慣,文化同化;通過材料“漢朝在云南設官置郡之后,耗費巨資修建了通往西南的道路”可以概括得出設置地方管理機構,加強交通;通過材料“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羈糜府州,延續了以當地酋長為國家之官的管理模式”概括得出任用少數民族首領加強管理;通過材料“設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區實行流官制度”可以概括得出實行改土歸流。(2)作用:根據材料“設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區改由流官治政,與土官統治區域犬牙交錯,再統一由強有力的行省管理”可知,加強了對云南地區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根據材料“使得云南與內地的一體化加劇,至明清,已漸同內地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