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1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2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3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4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書班級:FEASF姓名:EFE學號:IAHFW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計算書一,設計資料1、樓面均布可變荷載標準值為7.32、材料選用:C30混凝土,容重,樓面面層為20mm,梁板底面混合砂漿抹灰15mm,混合砂漿容重。3、民用建筑平面尺寸,周邊為240mm厚墻體,壁柱截面尺寸500mm500mm,中柱為混凝土柱,截面尺寸為400mm400mm4、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級熱軋鋼筋,板內及梁內的其它鋼筋可以采用HPB300級熱軋鋼筋。二、截面估算確定主梁的跨度為6.6m次梁的跨度為5.0,主梁每跨內布置兩根次梁,板的跨度為2.2m。樓蓋結構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按高跨比條件,對于兩端連續的單向板,當h=80mm>L/40=55mm時,滿足剛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階段的撓度和裂縫寬度驗算。對于工業建筑的樓板,要求,取板厚。次梁的截面高度應滿足次梁的截面高度應滿足,,取。截面寬度取b=,取b=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應該滿足,,截面寬度,,柱截面取。三、板的設計(按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四邊支承板,,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規定宜按雙向板計算,若按單向板設計時,沿長邊方向配置不少于短邊方向2.5%的受力鋼筋。荷載計算板的恒荷載標準值(取1m寬板帶計算):20mm樓面面層80mm鋼筋混凝土板15mm板底混合砂漿小計恒荷載:活荷載:恒荷載分項系數取1.2;因為工業建筑樓板的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所以活荷載分項系數取1.3。于是板的荷載設計值總值:合計:取較大值:內力計算圖SEQ圖\*ARABIC2板的支承布置圖計算跨度:取1m寬板帶作為計算單元,各跨的計算跨度為板的計算邊跨取;中間跨平均跨度邊跨與中間跨相差:故可按五跨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計算簡圖如圖3所示圖SEQ圖\*ARABIC3板的計算簡圖(三)內力計算各截面的彎矩計算見表1所示。表SEQ表\*ARABIC1板彎矩計算截面位置邊跨中離端第二支座中間跨中中間支座3.17(四)截面承載力計算板寬;板厚,,則C30混凝土,,;HPB300鋼筋,。根據各跨跨中及支座彎矩可列表計算個界面配筋如表2所示。表SEQ表\*ARABIC2各跨跨中及支座配筋計算截面邊跨中支座中間跨中中間支座在平面圖上的位置~~~~~~4.70-4.703.17-3.170.09130.09130.06160.04390.06160.05800.09590.09590.06360.05060.06360.0580304.7304.7202160202184選用鋼筋Ф6@90Ф6@90Ф6@120Ф6@150Ф6@120Ф6@140實配鋼筋面積314314236189236202注:表中對于②~⑤軸間板帶中間跨跨中和中間支座考慮板的內拱作用,故彎矩降低20%計算結果表明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內力重分布。,取。,符合要求。根據計算結果及板的構造要求,畫出配筋圖,見附圖——建施1四、次梁設計(按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一)荷載計算由板傳來次梁自重次梁粉刷重小計恒荷載:活荷載:設計值總值:取較大值。(二)計算簡圖次梁在墻體上的支承長度,主梁截面尺寸,則各跨的計算跨度為中跨:邊跨:,取小值4874mm平均跨度:跨度差: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簡圖如圖5所示。圖4次梁的布置圖內力計算結果見表3及表4。表SEQ表\*ARABIC3次梁的彎矩計算截面位置邊跨中離端第二支座中間跨中中間支座64.82-64.8244.56-50.93表SEQ表\*ARABIC4次梁的剪力計算截面位置支座支座左支座右支座0.450.600.550.5565.8387.7880.4680.46(四)截面承載力計算1.截面計算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寬度取二者種較小值。邊跨:取中間跨:取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2.判斷截面類型,,,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計算結果表明次梁符合塑性內力重分布的條件。截面配筋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計算結果略。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如表5所示。表SEQ表\*ARABIC5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邊跨中支座中間跨中中間支座64.82-64.8244.56-50.93或(mm)16252001583200或0.02150.1960.01480.1370.02170.2200.01490.148或605713392507選用鋼筋2Ф16+1Ф183Ф182Ф16+1Ф182Ф16+1Ф18實際配筋面積()710763562.5562.5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如表6所示。表SEQ表\*ARABIC6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65.8387.7880.4680.46截面滿足要求,按計算配箍(除A)箍筋肢數、直徑雙肢656.656.656.656.6200256407600實配箍筋間距(mm)200(五)計算結果及次梁的構造要求繪次梁配筋圖,見附圖。五、主梁設計(按彈性理論計算)因主梁與柱線剛度比大于4,故主梁可視為鉸支在柱頂的連續梁。(一)荷載計算次梁傳來的荷載:主梁自重:主梁粉刷重:小計恒載:活載:恒載設計值:;活載設計值:;全部荷載設計值:(二)計算簡圖主梁支承長度,柱截面為。各跨的計算跨度為邊跨:,取小值中跨:因跨度相差不超過10%,可按等跨梁計算,計算簡圖如圖7所示。圖6主梁支承布置圖(三)內力計算1、彎矩計算(其中,、可由相關資料查取)主梁彎矩的計算如表7所示。表SEQ表\*ARABIC7主梁彎矩計算項次荷載簡圖邊跨跨中支座B中間跨中支座C①②③④組合項次①+②①+④①+③①+④組合值289.42-313.07162.12-159.2彎矩包絡圖圖8彎矩包絡圖2、剪力設計值:,(、可由相關資料查取)。主梁剪力計算如表8所示。表SEQ表\*ARABIC8主梁剪力計算項次荷載簡圖①②③-3.88104.4④組合項次()①+②130.715①+④-206.54①+④182.56剪力包絡圖如圖9所示。圖9剪力包絡圖(四)配筋計算1.確定翼緣寬度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計算。邊跨取中間跨取2.判定T形截面類型取(跨中),(支座),故各跨中截面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3.截面配筋計算(跨中),(支座);(跨中),(支座)。主梁正截面配筋計算見表9,表中。最小配筋率均滿足要求,計算過程在表中省略。表SEQ表\*ARABIC9正截面配筋計算截面邊跨中支座中間跨中289.42-313.07162.12-(104.39+55)×0.4/2=-31.88-289.42-281.2162.120.029170.2870.01640.02960.3360.016517482122940選用鋼筋4Ф252Ф25+2Ф282Ф20+2Ф18實際鋼筋截面面積1964221411374.斜截面配筋計算表SEQ表\*ARABIC10主梁斜截面強度計算截面支座支座左側支座右側130.72-206182.56截面滿足,按計算配箍箍筋肢數、直徑Ф8@180雙肢箍216.32>V,不需配置彎起鋼筋驗算最小配筋率,滿足要求5、主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